发热病人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热病人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标
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防治原则,狠抓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开展以对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简称“三热”病人)血检为主要手段的疟疾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密控制输入性恶性疟疾在我县的发生,加强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寄生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巩固我县“基本消灭”的疟疾防治成果,确保实现省卫生厅下达给我县2014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1、疫情控制与报告
县CDC要对发现的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治疗,治疗率达到100%,规范治疗率应达到95%以上。对发现的疟疾疫情要进行个案调查,并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率应达到100%。
2、发热病人血检
在全县各医疗单位设立发热门诊,全年开展血检工作,完成全年血检任务800人,其中:县医院150人、中医院150人、洋坪卫生院、荷花卫生院、茅坪卫生院、花林卫生院、旧县卫生院、河口卫生院各80人;仁爱医院20人。各医疗单位要做好门诊发热病人登记和发热病人血检登记工作,登记项目要齐全。
3、中央补助疟疾项目
全县在完成800例发热病人血检的同时,由各医疗单位对自愿服药的疑似疟疾病人推荐到县CDC进行免费化疗。
4、输入性疟疾监测
各乡镇要建立流动人口档案,掌握流动人口情况,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的主、被动监测,特别要加强对境外高疟区回国人员的血检和登记工作,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5、健康教育
CDC要加强全县疟疾防治人员培训班工作,以提高全县疟防人员监测、诊断、治疗和管理报告技术,并在4月26日“全国疟疾日”进行一次有效的宣传活动。
6、慢性丝虫病:CDC要继续做好我县11名慢性丝虫病人的关怀照料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7、CDC要完成5例以往的疟疾病人休止期治疗工作。
8、认真做好资料痕迹收集保管工作,为2014年我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保障措施
1、县CDC要加强疫情的报告与管理,血检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专人负责,做好血检的登记与上报,各单位发热门诊血检站每月将全部血片和血检人员登记表送交县CDC保存,县CDC要对全部阳性血片进行复查,抽查5%的阴性血片,并逐片登记复查结果。县CDC对各单位发热门诊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全面提高血检质量和发热病人血检率,以保证中央补助疟疾项目的要求。
2、由于我县目前没有现症病人,各单位在发现血检阳性者或疑似疟疾病人时,要在2小时内报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进行调查、确认。
3、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对于确诊的间日疟疫情必须于2小时内上报传染病报告网络,对于疑似恶性疟、卵形疟、三日疟必须经省CDC确诊后方可网上报告。严格网络直报的审查程序,确保疟疾疫情报告的准确无误。
篇2
结果: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后均能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无1例并发症,康复出院。
结论:疫情出现时,发热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心理。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6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4-01
近几年,随着“非典”、甲型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相继发生,人们逐渐了解了这些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预防和愈后等知识。但是当有病例出现时,大部分发热病人就易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影响到疾病的康复。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减轻紧张情绪,使他们安心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1 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紧张心理。非典疫情结束后,发热病人必须进入发热门诊就诊。由于被隔离留观,社会角色发生转变,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尤其在有疫情出现时,对去医院看病产生恐惧心理,埋怨自己怎么不小心就发烧了,同时又担心万一不是传染病,去发热门诊就医是否会被传染上。常常表现出坐立不安,不知所措,迫切希望得到医生帮助,及早给予准确的诊断。
1.2 焦虑、怀疑心理。发热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被置于发热门诊,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表现出焦虑情绪。加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上了传染病,害怕传染给家人、朋友;害怕治疗时间长,是否会有并发症等问题。一般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安慰,情绪非常敌视,总是怀疑被误诊、用错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总以为意外可能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1]。
1.3 躲避、侥幸心理。有的发热患者干脆就不去医院就诊,自己在家吃退烧药,不管对症不对症,想着只要体温降至正常就没事了。在家盲目消毒,怀着侥幸心理拒绝留观。
1.4 着急求好心理。多数患者缺乏疾病转归知识和相关医学知识,希望用上药就能药到病除,缩短治疗时间,收到良好的疗效。若病情有反复、疗效不明显时就表现出不能理解,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
2 心理干预措施
2.1 尽早准确做出诊断。患者越早知道自己的病情诊断,就会越早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身体各方面免疫系统的提高。确切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并且治疗后出现疗效,患者心情就会更加轻松,积极配合,安心接受治疗。
2.2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易产生孤独不安全感。护理人员首先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以温和愉快的语言、真诚亲切的问候及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怀患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发热门诊严肃紧张的环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与他们共同分析现状,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
2.3 提高心理护理技巧。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更应具有丰富的心理知识。细心地观察患者需求,依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患者看不到护士的表情,只能通过声音感觉护士的态度,护士要用亲切、委婉的礼貌用语,主动、热情、细致地做好各项解释和护理工作。告诉他们有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病进展、治疗、预后、转归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士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健康教育。如介绍入院须知,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及功能。了解各种检查治疗、理解消毒和谢绝探视的重要性。讲解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就诊的必要性,坦诚告诉患者确诊为传染病的可能及治疗措施,以取得患者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告知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出现不适要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通过宣教使他们明白传染病并不可怕,采取科学的方法是可防可控的。发热症状出现时要争取及早到发热门诊进行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治愈。
篇3
【关键词】 门诊;输液;满意度
随着季节性发病高发期,使得许多病人因医院床位紧张而在门诊进行输液观察,在门诊病人输液中由于工作忙碌,对病人关照不周,常导致病人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加强环节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1 分析原因
1.1 规章制度不落实 由于门诊输液人次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常规不认真,如配药前未能做到双人查对,接药后便匆忙操作,或在操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谈论无关话题。在门诊输液室环境嘈杂,加上病人及家属焦急等待治疗,护士在叫病人姓名时,如口齿不清、声音欠响亮,易发生不该发生的差错和事故。加之巡视不及时,往往需病人或家属呼叫才更换液体或拔针,或是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当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不通畅等情况时,往往先由病人及家属发现,再提醒护士。这些情况均易引起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1.2 业务技术不过硬 体现在未严格按照静脉输液程序进行操作;一针见血率不高;护士拔针后未告知正确的按压方法,病人按压不当造成皮下淤血;这些增加了病人痛苦,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情绪。
1.3 缺乏解释与沟通技巧 因忙于操作而解释不够,如静脉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就离开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反应、输液时间、间隔时间、滴速快慢有无影响等未能仔细向病人或家属作解释,造成病人或家属任意调节滴速;部分病人随意缩短用药间隔时间,因此出现晕针、静脉炎、疼痛等情况,事后病人或家属往往对护士不满,指责护士事先告知不到位。另外,有些注射药物往往有副反应,可引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低血糖反应、静脉局部刺激等;一些易致敏的药物尽管皮试阴性,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些不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也偶尔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病人往往会感到恐惧,病人或家属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整改举措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牢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利用晨交班、护理教学等时间学习,用典型医疗事故警示大家,自觉用法制来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时,除药物、操作等相关知识宣传外,还要告之病人及家属输液滴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的,告知滴速不准确的危害性,使病人或家属知晓,自己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以确保输液安全。
2.2 增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的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减少差错事故,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前提。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瓶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此外,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使用前应按常规检查有效期及有无漏气;医嘱要两人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
2.3 加强业务技能训练 护士长应根据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在人员配备上合理排班,高年资的护士搭配低年资的护士上班。对一些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由高年资护士穿刺,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保障对病人的穿刺成功率。
2.4 适时作好健康教育
2.4.1 收药环节 热情接待病人,详细核对病历治疗单,并了解病人诊断、既往史,药物和医嘱无误后填写输液卡,将诊断或既往史写于其上(便于以下环节进行宣教)。向病人讲解: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液体总量、当日用量、有无续接液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4.2 输液环节 管床护士将所输液体认真配置仔细检查后核对病人,确认无误后按照静脉输液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根据输液卡所写诊断,进行专科知识教育。如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嘱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注意休息;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扩血管要药物速度宜慢,以免血管扩张引发低血压、头晕等不适;泌尿系感染病人嘱多饮水,以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等等。
2.4.3 巡视环节 护士巡视时,不单是观察液体的滴速、有无外渗等情况。还要根据病情给予适时的健康教育,不但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加强护患沟通。协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扣背,指导正确的咳嗽方式;如发热病人,应给予讲解发热时,不宜盖被过多应多饮水;指导泌尿系感染病人多饮水、少憋尿、注意休息、保持会阴清洁等等。
2.4.4 拔针环节 输液结束时,向病人讲解拔针的正确按压方法,嘱穿刺肢体可适当抬高于心脏水平,拔针后穿刺部位不宜搓揉;拔针后输液肢体不宜立即负重,以免造成皮下淤血。询问病人用药后的感觉,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宣教,如发热病人体温未退,嘱多饮水,注意休息,连续治疗;冠心病病人注意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外出时随时携带硝酸甘油,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立即舌下含服等等。
篇4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新港镇中心小学防控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廷模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5、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六、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同班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镇卫生院)报告,同时向新港镇中心小学疫情报告员报告。
3、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学校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追究法律责任。
七、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痊愈好要出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八、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坚持开窗通风和定期消毒制度。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二】为了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能力,减轻、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长效机制,科学有效的防范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确保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及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建立学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开展全校防控传染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传染病不在本校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校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检、午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午检,一旦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的学生,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学生所在班级所用桌椅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疫情立即向镇卫生院、教管中心报告。
6、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7、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8、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三 、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职责:
1、落实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明确工作职责,责任到人。
2、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班主任要在早晨对来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有发热、出疹、腹泻、流感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班主任要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进行病因追查,并认真进行登记。
4、学校以及班主任加强宣传力度,要做好时时讲,事事讲。
5、班主任要做好教室等场所的通风工作,每天放学后相关人员要对以上场所实施消毒,并认真做好记录。按时上交各种材料。
6、具体负责:刘志斌、刘安华(全面协调)、王志海(加强监管、并做好上报工作)、班主任(消毒、发现及报告疫情)
四、主要工作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1、严格按要求控制学校传染源并对发病学生采取控制及隔离措施。
2、学生病情好转后,经校医检查签字后方可进入教室。
3、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加强室内外的消毒工作。
4、消毒方法:(1)开窗通风。 (2)定时消毒。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防病意识。
1、加强春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到四个一,即:一次大型集会、一个班会、一个宣传栏、一封告家长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抗病能力。
五、应急措施
当学校出现“传染病”疫情预警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后,在第一时间采取如下措施:
(一)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教育、卫生部门报告。
(二)对一般发热等病人的处理:
1、教师、学生在家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发热病人退热两天后,且无反复,凭医院的健康证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在校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教师护送去医院诊治。
3、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将发热人数向县医院、监管部门报告,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三)对可疑病例的处理
1、发热病人经医院认为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嫌疑的,学校要立即报告教委。对在校内发现的病人,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再通知家长送医院诊治。
2、学校要对可疑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与可疑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隔离观察。
3、可疑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4、学校应根据可疑病人活动的范围,在相应的范围内调整课时计划和教学方式。
(四)对传染病人的处理
若“疑似病人”被医院正式确诊为传染病患者,学校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要求是:
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部门,等待卫生部门和教委的处理意见。
2、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3、疫情调查。学校应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五)学生因发热等原因停课居家休息治疗时,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身体状况,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记录上报学校教育处。
(六)根据相关规定,出现因疫情原因需要部分或全校停课的,按上级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通知精神执行。
六、预防物质保障
篇5
自我市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社区卫生服务,便以社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始了有效的防控工作。使发热病人在家庭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隔离和监控,减轻了医院的负担,确保了辖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的稳定,充分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作用。现就社区卫生服务在甲流防控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工作程序分析
1.1建立完善的社区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高度重视,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认真做好社区各项应急预案的准备和落实工作,确保辖区居民生活秩序稳定。
1.2实战模拟演练。熟悉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控能力;组织和培训社区、居委会领导及成员,联防联控,充分发挥与社区居民的纽带关系。
1.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党员干部带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下设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了五个梯队,党员、干部成为首批队员,进入病人家中,防控工作全面铺开。
1.4扩大防控知识的宣传。中心编写了相关宣传材料,随入户逐一发放到居民手中,使居民了解如何防护、如何隔离及废物的处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与传媒公司合作制作成车载LED,形成公益广告。实现全民了解、全民参与、全面防控的局面。
1.4认真做好监控记录、统计和上报工作。
2 个人体会
自首批社区居家隔离入户监控指导下,由最高峰229人阶梯性降至为个位数,标志着居家隔离监控的有效性和抗甲流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在整理和总结这一阶段工作的同时,我的体会是:
2.1明确工作职责,有效发挥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是对辖区内的密切接触者和发热人员实行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及健康指导,要求每日进行入户随访和每日的疫情上报。在防控过程中,社区医务人员既是前沿战士,又要做好后勤保障和工作。前沿是,要接触辖区每一名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后勤是做好居民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还要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2.2平时要立足岗位,做好知识储备和与社区居民良性关系的储备;战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战时要做到防护到位、工作到位。熟悉国家政策,掌握工作技能,了解疫情动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3通过居家隔离防控和甲流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向了健康促进。居民健康意识有了一个飞跃,由被动转向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而且在防控过程中,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居民们主动识别和抵制违规行医和乱用药的能力增强了,从而保护了居民的基本医疗及用药安全。
2.4甲流防控进一步拉近了社区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平时入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等,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情系百姓、也是社区的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篇6
(一)工作目标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甲型H1N1流感病例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充分准备
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医疗救治设备和专业队伍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设施、药品、消毒药剂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的储备。
2、分级收治
区卫生局确定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我区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增加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必要时,动用宾馆等社会资源,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
3、突出重症
各医疗机构对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以及学校、托幼机构流感样病例要严密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向区卫生局报告,由区防控办医疗救治组根据病情请区、市级专家组会诊,重症病例、高危病例一律转至市南山医院统一收治,做到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救治。
4、统筹资源
各医疗机构要树立大局意识,坚决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对医疗救治资源的统一调度。
二、组织体系
(一)区卫生局成立*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全市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中楼605会议室,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人员:*,电话(传真):*。
*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区卫生局局长
常务副组长:*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医院院长
张婉如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成员:***医院副院长
易巧玲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
林萍区妇幼保健所书记
徐智胜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吴胜利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崔益富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邱梓怀市第一医院南院综合管理办副主任
李宏大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成立*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与会诊专家组,负责我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会诊、医疗救治工作指导培训和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等工作。
*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与会诊专家组名单如下:
北片专家组(市第一医院南院、区中西医结合等医院专家组):
组长:*内科副主任医师*
副组长:*呼吸科主任医师*(转)
成员:*内科主治医师*
*副主任中医师*
*内科主治医师*
*儿科主治医师*
*检验科主任*
*放射科主任*
北片专家组负责铁心桥、赛虹桥、宁南、雨花新村街道发现病例的会诊及医疗救治指导工作。
南片专家组(**、市胸科等医院专家组):
组长:*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副组长:*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成员:*
南片专家组负责*、西善桥、板桥街道、板桥新城、开发区管委会发现病例的会诊及医疗救治指导工作,以及定点医疗机构(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医疗救治技术指导工作。
三、实施病人分类处置
(一)定点收治
1、我区定点收治医院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治在我区发现的外地非高危病例与重症病例、居家治疗病例中病情变化需在院观察的病人,需收治到定点收治医疗机构的病例由区卫生局确定,区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会诊与指导,必要时请市卫生局组织市专家组会诊。转为重症病例的应转入南山医院治疗。
2、符合收治南京市第二医院南山医院的收治对象,由市卫生局组织市级专家会诊确定,并指定市急救中心负责病人转运。特殊情况必须居家隔离治疗时,区卫生局应密切监测病情,市专家组负责会诊指导。
(二)居家治疗
甲型H1N1流感病例多数病情较轻,临床转归明确,出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后,由区医疗救治专家组参照《江苏省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居家隔离治疗与管理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南京市卫生局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区甲型H1N1流感轻症确诊及疑似病例居家隔离治疗与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病例进行分类,对轻症病例原则上实施居家治疗。居家治疗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所有病例一经确诊,立即由区医疗救治和会诊专家组上门区分轻、重症,一旦诊为重症立即请市医疗救治和会诊专家组会诊,确为重症者,转市南山医院治疗;轻症患者中病情稳定的病例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生进行居家观察治疗;轻症患者中病情不稳定、仍有轻、中度发热、呼吸道症状等非轻症病例,由区医疗救治和会诊专家组会诊后确定是否收治定点医疗机构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轻症病例一律由区医疗救治专家组每日查房,确定治疗方案,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生执行。
隔离治疗期间,患者病情一旦出现省卫生厅《指南》明确的情况之一时,责任医师应及时上报区卫生局,由区卫生局统一安排,将患者及时转至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诊治。
(三)防止重症甲型H1N1病例的发生
1、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居家观察治疗工作。对新发生的病例一律由区防控办医疗救治组专家进行轻、重症判别,重症病例一律转至市南山医院进一步治疗,轻症病例在居家隔离观察治疗期间,责任医生一定要每日两次随访其病情,一旦发现轻症病例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出现高热不退、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由所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救护车接至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并立即上报区防控办医疗救治组,由医疗救治组立即组织区内专家会诊,确定进一步处置措施。
2、发热门诊、发热病人就诊点一定要严密监测重症流感样病例,一旦发现重症流感样病例,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一定要立即通知区疾病控制中心采集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并对病例进行积极治疗。各医疗机构建立重症流感样病例日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流感样病例出现并发症或高热不退应立即上报区防控办医疗救治组。
3、各医疗机构对学校、幼儿园中因病缺课的发热、流感样病例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建立重症病例日报告制度,对出现并发症或高热不退者要立即通知其到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将患者病情上报区防控办医疗救治组。
四、严格病人交接与转运
实施居家治疗病例需到区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治疗的病人由居家地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转运;需转市定点收治医院治疗的病人,由市急救中心负责转运。从病人家中或学校、单位接运病人的,分别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学校、单位将病人交给转运救护车,做好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的交接工作。转运工作要求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执行。
五、加强院感控制,严防交叉感染
1、严格预检分诊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规范预检分诊工作,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要将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病人分流到发热门诊进行诊治;其他医疗机构要对有呼吸症状的发热病人相对隔离接诊,对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流感样症状病人分流到隔离诊室诊治。
2、落实个人防护与消毒隔离措施
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较强,各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落实个人防护与消毒隔离措施,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对来院就诊的有呼吸症状的发热病人发放口罩,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从事无菌操作、手术等岗位的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的工作人员,以及与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病人诊疗有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需戴外科口罩,其他岗位工作人员由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特殊岗位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3、居家治疗的防护与消毒隔离
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有关规定执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生一定要告知轻症居家隔离患者应在家中单间隔离,加强开窗通风,不宜外出,尽量减少与高危人群的接触;离开隔离房间时应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注意洗手及其他个人卫生措施,多饮水,注意休息,并根据医嘱按时服药。
4、严防院内感染发生
各医疗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警惕和防止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院内传播,要从入院患者、来院访视者、医院内职工等途径严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院内播散。尤其是要做好妇产科、儿科、老年科、呼吸科、肿瘤科等高危人群的院内感染防范工作;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六、社会资源的动员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定点医院不能满足收治需要时,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动用宾馆等社会资源进行收治,主要收治非重症病例和高危人群病例。工作机制和流程如下:
1、卫生部门提出征用宾馆的建议。
2、同级人民政府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代表政府作出征用决定。
3、卫生部门建立管理团队,组建由呼吸科、传染科等专业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医疗小组进驻相应宾馆,组织收治。
选择征用宾馆的标准:(1)远离人口密集区;(2)独立建筑或院落;(3)房间自然通风良好;(4)地面、墙面、卫生间等常用设施利于消毒;(5)废异物便于统一管理;(6)水、电、气供应有保障;(7)环境及餐饮卫生管理工作达标。
七、保障措施
1、培训演练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全员培训和实战演练工作,区防控办近期将组织全区性的培训、演练;通过培训、模拟演练,提高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救治能力,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要进行腾空、病例分流转运、医院感染防控等工作的演练,全面提升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能力。
2、物资储备
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对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院感控制设施、设备、药品、消毒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快进行补充,做好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医疗救治物资储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3、信息管理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按规定程序和方法报告病例及病例病情观察情况,不得瞒报、缓报、谎报。要严格执行传染病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擅自向社会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病例救治信息,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由区卫生局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管理,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篇7
一、认真做好宣教工作
医院门诊不仅限于诊断和治疗,还应做好宣教工作,可利用病人侯诊或做治疗的时间,向病人宣传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发生、发展、预防等知识。宣教形式可多种多样,要有针对性。
1、根据病人接受能力做好宣教。对于文化层次低、适应能力差的老人、农村病人,要通俗易懂、不厌其烦、耐心说教、态度和蔼,消除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
2、根据病情做好与病人、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如癌症病人往往失去治疗信心,易产生绝望心理,我们可介绍其他已经取得治疗效果的病人的有关情况,使其了解疾病治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
4、在工作中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满足他们的需求,掌握好治疗性语言,不可因工作忙对病人不理睬,或态度简单粗暴。
二、严格查对制度,增强责任感
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做好“三查七对”,尤其是在工作忙乱的情况下,更应仔细认真。如:一位肠炎患者,给予庆大霉素24万单位静滴,但药房误发给盐酸异丙嗪150mg,护士发现后及时给予纠正,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还有一位3个月的婴儿应给予青霉素80万单位,医生误认为是3岁儿童,给成480万单位,护士发现后及时给予纠正。如果护士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能把好最后一关,就会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
三、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治疗效果
对门诊病人,护士不只是单纯进行治疗护理,而应细致观察病情,了解用药后反应。尤其是老年、小儿病人,病情变化快,对他们更应全面、细致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给医生联系。如一位发热病人,连续用抗生素治疗3天,体温不降,护士仔细了解病情,患者乏力、厌食、呕吐,小便颜色发黄,建议患者查肝功,结果是急性黄疸性甲肝,及时转入传染科对症治疗。
篇8
[关键词] 实习;注重;健康教育技巧;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090-02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时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指导,这就更加体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护理学走过了从单纯“护病”到全面“护人”的历史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缺少了健康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1]。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种治疗方法,病人有权力享受这种护理服务。在21世纪,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这就决定了护士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做好健康教育、掌握交流技巧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职业训练和基本技能之一。然而交流至今仍是护生能力的一个弱项。临床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使之巩固和加深的重要教学环节。临床带教教师在带教中应指导学生如何负责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在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效果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一切机会对病人及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健康教育,带领学生一起探讨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同护生共同实施、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2]。学生在护理活动中不仅要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而且还要切身体会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并认识到自身价值与责任。医院健康教育的对象是病人及其家属这种特定人群。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中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 护患沟通技巧
良好的护患沟通会使护患关系更贴近,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护士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情商,还需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护患沟通首先要有共情意识,即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找准感情的共同点,情感上保持同步,有效沟通就有了良好的开端[3]。在护患沟通中,护士运用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同时,还要灵活地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1.1 语言性沟通
语言性沟通中,护生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注意言语的语气、语调和感情,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应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通过语言来有效表达自己的护理意图,使病人不仅能听懂,更要达到使其心悦诚服地配合并接受护理要求的目的;要善于使用美好语言,经常给病人说些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就会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况;绝对不能说那些伤害、攻击、讥讽的语言,要牢记“言语能治病,也可致病”的道理。
首先,要根据病人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准确恰当、有礼貌地称呼病人,避免直呼其名或用床号取代。接着,主动热情地做好自我介绍,同时耐心地介绍经管医生及住院环境,尤其是病人所关心的进餐、用水情况等,和病人及家属进行家常式闲聊。聊天也是一种治疗和护理的手段。通过聊天可以获得病人的许多信息和资料,制订出好的健康教育计划,增进护患感情;也可以通过聊天给病人一些治疗和护理的建议,及时调整病人进入角色,便于实施各种计划。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碰到病人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等问题不理解、不合作或难以接受的情况。这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解释和说服,在说服的过程中要注意从病人的利益出发,达到说服的目的。说服时要考虑病人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批评。
1.2 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是指人的仪表、神态、行为语言。非语言交流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持续的,它有着强化感情的作用。护患之间的非语言沟通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眼神、表情 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能够稳定病人的情绪,从而减轻病人入院时所产生的恐惧与焦虑心理。护士的微笑本身就是“安慰剂”,可以给病人以镇静和亲切感。
1.2.2 倾听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技术,护生必须学会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讲述,不能有任何拒绝、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检查和核实自己的感觉,及时做出点头、微笑等相应的反应。
1.2.3 仪表和技术 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和大方得体的装束,可以消除病人的心理疑虑,给病人以安全、信任感。这就要求护生掌握过硬的本领,苦练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1.2.4 身体的接触 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情感交流,但要因人而异,把握尺度。如抚摸患儿的脸,触摸发热病人的额头,晨护整理完床铺后轻拍病人的肩部等。
1.2.5 沉默 有些病人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责骂医生、护士,这时护士就应保持沉默,让病人将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等病人安静后再来安慰、鼓励病人。
1.2.6 要善于通过病人的身体语言来了解病人的要求 在临床实习中,护生要注意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协助诊断和治疗。
2 知识灌输技巧
2.1 讲授
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亲切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进行通俗易懂的医疗科普宣传,介绍检查、治疗、护理内容以及有关的医学护理知识,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树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阅读指导
指导阅读专科教育材料。用布置作业法指导病人有针对性地学习专科教育材料,对不懂的问题,待护士进行床边指导时再做解答。这种方法既调动了病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节省了护士的教育时间,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指导阅读应对病人学习能力、身心状态进行评估。另外,指导病人阅读保健书籍,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3 视听教育
利用幻灯、录像、挂图为病人提供较形象、直观的画面。
3 行为训练技巧
3.1 行为训练分类
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自我护理能力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数脉搏,自测血压训练,尿糖定时自测,自行注射胰岛素,自记尿量训练,人工处理训练和行走训练等。②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包括床上排便训练,咳嗽、咳痰训练,深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叩背训练,引流训练,正确留取标本训练,上呼吸机后手语训练等。③康复能力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和语言矫治训练等。
3.2 行为训练方法
行为训练的主要方法是演示。演示的基本步骤是:①先解释操作的全过程,并示范一遍。②演示者再重新慢慢地示范并解释每个步骤、原理、方法及这个步骤与其他步骤如何连贯。③演示者重新示范全部的步骤。④请病人在演示者的指导下,先练习分解动作,再练习连贯动作,最后完成整个操作。⑤病人完成整个操作后,演示者给予讲评或鼓励。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将健康教育溶于护理操作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人常抱怨工作忙,没有教育的时间;但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为病人做护理操作时总是三缄其口,很少与其进行交流。实际上,这时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远远高于用专门时间对病人进行说教。因为病人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病痛的需要。在与病人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向病人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并得到安慰。因此,与病人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机会。
加强健康教育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必然之举。总之,在现在知识与技术半衰期缩短的时期,我们要在临床中卓有成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培养护生的健康教育技巧,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参考文献]
[1]徐建鸣.全球化背景下的整体护理再认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A):29.
[2]丁炎明.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3,16(5):75-76.
篇9
【关键词】 小儿;猩红热;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61-01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学龄儿童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很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充血性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为特征性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
猩红热发热的特点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往往达39℃-40℃之间。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猩红热发热的原因是由于病原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及其它产物经咽部丰富的血管侵入血流,从而引起了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在引起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又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并发疹。因此,猩红热病程中发热的高低和发热的持续时间,与猩红热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情况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体温越高,发热时间越长,皮疹出现的越多。护士加强对患儿发热的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儿缩短病程,恢复健康。
我科从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21例猩红热患儿,经临床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患儿11例,女患儿1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3.5岁。均起病较急,有头痛、咽痛,体温多在38℃-40℃之间。发病24小时内出现典型的皮疹,即在全身皮肤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数秒钟恢复,俗称“鸡皮疹”,分布颈部、颌下、上胸,很快蔓延至腹部及四肢,严重的患儿手掌和足底亦可出现。2-4天消失,其中16例出现草莓舌,13例出现环口苍白圈及帕氏线,无并发症的发生。
2 发热的护理
为患儿营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病室注意通风换气,每天地面喷洒消毒液,指导其卧床休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心肾负担,防止合并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给予适当物理降温,可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止痛剂。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
3 皮肤护理
患儿出诊期皮肤瘙痒,不用肥皂等刺激皮肤,可用温水轻轻擦洗,不可抓挠。可用消毒剪刀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肤;注意皮肤清洁,勤换衣裤,忌穿绒布类衣裤,以免加重痒感。疹退后,皮肤脱屑,可涂抹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大片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去,不可强行撕剥,以免引起感染。
4 口腔护理
注意口腔的清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年龄稍大的宝宝,每次饭后或睡觉醒来时,最好用温盐水漱漱口。年龄小的宝宝,家长可以用镊子夹纱布或药棉蘸温盐水为其擦拭口腔。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5 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并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有针对性的给以相应的饮食指导,如咽痛时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发热时给予清淡饮食,并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加速毒素的排出,减少中毒性并发症的发生。
6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尿量,观察咽部有无肿痛,耳道有无流脓,患儿有无浮肿,血尿,关节肿痛等。在病程中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淋巴结炎、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支气管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以相应的诊治。
7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加之患病后,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缺乏,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向其家属讲解猩红热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并给予正确的卫生指导,减轻其恐惧心理,同时在生活上、情感上给予关心,取得病人的信任,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治愈。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疟疾病例数据来源于历年监测数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年报及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统计学分析
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苍南县每年在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设立监测点,开展“三热”(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血检率是以县为单位“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占辖区人口数的百分比,血检阳性率是血检阳性数占开展血检病例总数的百分比。
2结果
2.1发病情况
2004-2014年苍南县累计发现疟疾阳性病例91例,发病率为0.08/10万~1.17/10万,年均发病率为0.65/10万。其中间日疟59例,恶性疟30例,混合感染2例,死亡1例为恶性疟。输入性病例53例,国内其他地区传人37例。本地感染病例1例,该病例发病于2009年,为间日疟,病人无外出史,既往无患疟史,经治疗后痊愈。
2.2三间分布
2.2.1时间分布 按照发病时间统计,疟疾每年均有发病,发病数最多的为2006年(15例),最少的为2014年(1例)。见图1。
2.2.2感染地分类及感染种类 53例输入性病例中,输入地区分布于非洲9个国家,亚洲4个国家;其他省份传入本地37例来自于国内6个省。其中,感染来自非洲加纳的病例人数占非洲国家输入疟疾病例人数的47.61%,感染来自柬埔寨的病例占东南亚国家输入性病例的37.93%,感染来自国内安徽疫区的病例占国内病例的83.78%。30例恶性疟,除1例来自安徽外,其他均感染来自非洲和东南亚地区(96.67%)。非洲地区主要是输入恶性疟病例(83.33%),东南亚及国内地区主要是间日疟(81.82%),两地病例的疟原虫感染种类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87,P
2.2.3人群分布 病例中男性69例,女性22例,男女性别比为3.14:1。l病年龄最大为57岁,最小11月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共计55例,占全部发病数的60.44%。职业分布以境外务工、经商人员为主(51例),占56.67%,其次为来自安徽民工(31例),占全部病例的34.07%。
2.3“三热”血检
2004-2014年累计血检56 613人,各年份血检率在2.15‰-14.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11.03,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务输入和国际贸易交流频繁。受大量流动人口的影响,2004-2014年苍南县91例疟疾病例中,90%的病例为出国务工和来苍南务工人员,且一般外出务工者都为青壮年,这和病例的年龄、职业分布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