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动态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动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动态

篇1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经济发展动态计量;建议

一、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商贸流通业,近年来商贸流通业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销售总额为133689亿元,比1978年的505.2亿元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10%以上,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6%-8%左右的年均增速。商贸流通登记在册的企业达到400多万家,形成以购物中心、连锁企业、专卖店为业态支撑的商贸流通体系。2015年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首先,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消费增长、扩大社会生产。商贸流通业包括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会展、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生活服务等行业,这些都是与居民生活有着直接、密切关联的行业。商贸流通业可以变潜在消费成为即期消费,从而促进消费增长。当商贸流通业促进消费增长后,就需要扩大生产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以使生产能力匹配消费能力。其次,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共有7685万从业人员,就业贡献率13.91%,占社会总从业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住宿餐饮、零售批发行业从业人员最多,占社会总从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力有很大的吸纳能力,接收劳动力越多,失业人数就越少,社会就越稳定,经济就越繁荣。最后,商贸流通业对三大产业的调整升级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三大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商贸流周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10)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面向企业服务的科技情报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法研究”(编号2014A040401036)研究成果之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外贸代工”与“品牌经营”模式的分化趋势—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外贸代工工厂转型实践模式的探索(SK201522)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通业作为服务主导行业是连接三大产业的重要桥梁,成为三大产业的中间需求,为各大产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支撑,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二、动态计量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计量分析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增长指标与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如表1所示。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繁荣则就业率高,经济萧条则就业率低。就业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员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就业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数/社会总从业人数。税收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所缴纳的总税额占商贸流通业总增加值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税收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纳税总额/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税收作用率越高,则说明商贸流通业缴税越多,高税收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资本作用率是指社会资产增加值在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中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资本作用率=社会资产增加值/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资本作用率越高,说明产业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就越有利。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增加值在所属的第三产业总增加值中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流通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越高,说明商贸流通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规模和比重越大,引导作用就更强。城市化作用率是指在城市中的商贸流通企业的总从业人数在城市所有产业总从业人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城市化作用率=城市商贸流通企业总从业人数/城市就业总人数。城市化作用率越高,说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对外贸易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外贸总额占所有产业外贸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外贸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外贸总额/所有产业外贸总额。对外贸易作用率越高,说明开放程度越高,高度开放的经济亦是反映经济繁荣程度的体现。

(二)计量分析本文将整个经济区域简要划分为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东部区域包括沪、苏、浙、鲁等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区域包括川、青、甘等地区。商贸流通业选取住宿、餐饮、零售、物流等主要行业数据进行统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在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方面,2014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为19.21,比中西部地区(12.6)高,如表2所示。而且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呈心电图增长趋势,甚至有下降趋势,反映出其作用率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好,而且东部地区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排头兵”,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下,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作用率也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在就业作用率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就业作用率略低于东部地区,但在2014年,中西部地区就业作用率实现反超,比东部地区的9.21高出0.16个百分点。2010-2014年,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就业贡献率虽然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但从表3可见其增速比东部地区快,至2014年实现了超越。这说明中西部地区这几年来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新增了大量就业岗位,而东部地区特别是上海市因出台了一些限制人员流动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进入,商贸流通业正是低层次劳动力的吸纳大户,这些政策影响了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而影响了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作用率(见表3)。在税收作用率方面,2010-2014年,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税收作用率都一直稳定提升。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税收作用率提升很快,甚至超过了东部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为了更好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商贸流通企业很多优惠,也因此减少了税收收入。但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很多是国企,在整体发展水平不如东部地区的情况下,国企仍然要承担较重的纳税责任(见表4)。在资本作用率方面,整体来说,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其资本作用率都不稳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2010年资本作用率为1.61,2012年又骤升至8.78,可见其资产增加量极其不稳定。东部地区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稍为稳定。总体来说,商贸流通业资本作用率比较低而且不稳定,与商贸流通业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不相符(见表5)。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分析。在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方面,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都比较稳定,东部地区稍高于中西部地区,基本上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都保持在30%-40%的水平,这说明商贸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最主要主导产业,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在城市化作用率方面,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化作用率都不高,说明商贸流通业对城市化发展作用不大。此外,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依然存在较多剩余劳动力,商贸流通业吸纳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见表7)。在对外贸易作用率方面,2009年以前中西部地区外贸作用率一直很低,但是到了2013年以后开始直线上升,东部地区的外贸作用率保持稳定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实施后,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良好发展,从而提高了外贸作用率。东部地区向来是我国开放前沿,对外开放程度也一直比内陆地区高,因此其商贸流通业的外贸作用率也比较高(见表8)。

(三)结果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就业作用率、纳税作用率、资本作用率、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城市化作用率、对外贸易作用率等各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具体来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税收作用率、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比较明显;资本作用率、城市化作用率以及外贸作用率不太明显;就业作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从增加税收、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提升第三产业作用和地位来体现。

三、商贸流通业优化发展建议

(一)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并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一方面,在完善的行业法律、法规指导下,建立起由政府主管、行业协会具体指导、管理有章有序的商贸流通业管理体系;在制度保障、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规划要以服务商贸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典范,不断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商贸综合体,推进业态变革和创新,使商贸流通产业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产业要改变生产效率过慢和质量过差的状况,需要建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企业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售前售后服务等活动,顺应网络购物发展趋势,扩大企业销售范围和发展模式。

(二)构建商贸流通业交通体系我国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也阻碍了东部商贸流通企业与中西部企业的合作。对此,政府要统筹规划,建设连接各省市、各地区的交通大网,包括航空建设、高铁建设、公路建设和水路建设等,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商贸流通业发达地区为轴心的“12310”交通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北、上、广、深周边城市,2小时可以到达北、上、广、深所在或所近省市,3小时可以到达北、上、广、深附近的省市,10小时可以到达国内其它主要城市,连接全国各地区成一张大网,提高商贸流通生产效率。

(三)统筹发展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落后,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业也有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就能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四)加大对外开放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目前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外贸作用率均不明显,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打破地区贸易壁垒,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利用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招商引资,让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另一方面,东部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寻求与国际企业合作和交流,引进资本和人才,输出商品和科技,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条件。(五)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我国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很多,就业作用率相对较高。但从业人员很多都是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较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努力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人才也有更高要求,因此,要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其技能水平,使其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人才推动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

MercantileTheory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修订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家顺良,杨凡.全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李骏阳,李钰.我国流通经济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

篇2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居民消费指标。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居民消费水平(元/人)=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总额/报告期年平均人口

 

本文将天津市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衡量天津市居民消费的指标。

 

2.经济发展指标。GDP是反映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它的权威性和可比性已被广泛认可。鉴于此,本文采用天津市GDP指标作为衡量天津市经济发展指标。

 

为了减少异方差,本文对居民消费水平(X)和地方生产总值(GDP)进行了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Xt和LNGDP。变换后原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此外,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

 

二、实证分析

 

1.基于VAR模型的分析。确定VAR模型的结构,一般用赤池信息准则(AIC),选择最大滞后期k值。原则是在增加k值的过程中使AIC的值达到最小。适当加大k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k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并比较不同滞后期所建立的VAR模型的稳定性。经过比较,本文最后选择滞后2期,即k取2。经检验,所建模型除LR和SC外,最终预测差(FPE)、赤池信息准则和汉南-奎因信息准则(Hannan-Quinn)最小,三个检验准则同时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和LNXt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该检验能判定协整方程的个数,即协整秩。经过反复检验,确定协整变量含截距项并有确定趋势。Johansen协整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和时间序列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2.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虽然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和LNXt的协整关系,但没有表明这两个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Granger(1980)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都是无效的。从前面确立的天津市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由于二者具有协整关系,所以他们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计量的检验结果表明(见下表),在95%的置信度下,天津GDP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Granger成因,但反向的影响关系则在统计意义不成立。

 

3.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基于天津市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的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中个别方程中的新息(innovation,即随机误差项)产生变动时,由于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而对系统中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冲击强度和影响时滞。由于研究冲击响应时采用的是Cholesky分解技术,该方法的一个技巧是使误差项正交化。所以Cholesky分解的结果依赖于系统内变量的排序。 Koop,Pesaran和Potter(1996)提出了广义脉冲响应(Generalized ImpulseResponse)和广义方差分解(GeneralizedVariance Decomposition),以避免正交化对变量排序的依赖性。故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方法进行响应分析。

 

图1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当在本期给居民消费水平一个正冲击后,天津GDP在第5期达到最低点,第5期以后呈现缓慢平稳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外部冲击以后,给本市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反向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并不大,并且对第5期以后缓慢回落有一定拉动作用,不具有显著作用,这与上述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不是促进GDP增长的Granger成因的结论相一致。

 

图2中,LNXt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当在本期给GDP一个正冲击后,居民消费水平在第7期会达到最高点,从第7期开始保持平稳下降,而且作用效果明显。这表明GDP的某一冲击会给居民消费水平带来同向冲击,且从第七年后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同时,它也印证了上述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视角相反,方差分解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各方程新息(innovation)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判断各新息对内生变量的相互重要性。方差分析图说明,是LNXt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10期,其贡献率从42.38%上升为 82.23%;LNXt对的影响较弱,其贡献率最高仅为15.64%。

 

4.VAR模型预测。基于VAR(3)模型,可以对天津市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做出样本内预测和样本外短期动态预测。从样本内预测序列图可以看到,因为静态预测是使用样本实际观测值进行预测,所以静态预测的效果要好于动态预测,但是,样本内动态预测可以预测出序列的变化趋势。VAR模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做样本外近期预测非常准确。本文结果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据统计,2014年天津市GDP和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为 15726.53亿元和 28492元,取对数后分别为 9.6631亿元和 10.2574元,而该VAR(3)模型对2007年天津市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值分别是9.7425亿元和10.2547元,模型预测误差分别为 0.008和-0.0003.

 

三、结论和建议

 

虽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依据任何实证工具进行简单的决策,但本文的实证结果有助于我们对天津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从计量分析结果看,天津居民消费水平和GDP构成一个相互有长期影响的动态线性系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即GDP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Granger成因,但反向的影响不显著。在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下,GDP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同向显著而持续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天津居民消费水平与母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居民消费水平对母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国内生产总值对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民收入提高,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公众购买力提高,消费水平增加。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国民收入,最终达到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篇3

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李国柱副教授的著作《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与以往其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著作最大的区别在于,作者是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对经济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的。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计量分析是本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了动态优化理论。通过动态优化理论,创立了包含环境因素的绿色索洛模型,得出在只存在规模效应时,平衡增长路径仍然是存在的,但与之相对应的污染排放路径却一直呈上升趋势的结论;通过污染对经济影响的动态优化模型得出,环境污染对经济具有门槛效应,放弃经济发展来保护环境是不可行的,需要以优化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时间序列协整分析方法在经济与环境问题中的探索。利用1981-2005年的统计数据,拟合了“工业三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了广义脉冲分析,得出经济与环境对相互冲击的响应与污染物类型有关。

三是面板单位根与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在经济与环境问题中的尝试。利用分省市、分区域的统计资料,采用面板单位根与协整方法,得出经济增长加速了污染排放;采用面板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市场化与环境保护是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按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进行分类,采用面板数据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的关系,得出较松的环境管制是外资流入的重要原因,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加剧了当地的二氧化硫排放。

四是灰色预测理论在经济与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利用2000-2005年的数据,对17个经济与环境变量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环境的耦合情况进行了预测。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率居世界前列,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2012年末,我国经济总量达到8.2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人均GDP约 6 100 美元,按联合国的标准划分,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金融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国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拉大,经济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达到了0.474,基尼系数连续多年超过联合国0.4的警戒线。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引起了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金融体制改革逐渐深入,能否全面而深入地把握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新时期改革的成败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以我国199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当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工作既有成果,也有困惑。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较为重要的文献。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亚当?斯密[1]等古典经济学家很早就认识到银行可以通过信用创造积聚资本,促进社会现实资本的流动,促进经济增长;熊比特[2]发现,银行有媒介资本和信用创造的功能,能够通过购买力的创造,将资金不断地投向创新活动领域,给经济注入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罗纳德?麦金农[3]和爱德华?肖[4]认识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信贷供给的行政干预,扭曲了资源的配置,降低了金融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效率。我国学者谈儒勇[5]以实证的方法对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能促进经济发展,二者同向发展。武志[6]采用戈氏指标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并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我国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2.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Greenwood等[7]研究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发现两者间存在着“倒U”型库兹尼茨曲线关系。他们对这种“倒U”型关系的解释是:在金融发展初期,由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比较严重;而到了金融发展逐渐完善的时期,收入分配状况不断合理化,差距就逐渐缩小。Beck等[8]对99个国家1960―199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支持和投资对解决贫困是有益处的,金融发展有利于减少贫困,缩小穷富之间的收入差距。

李勇辉等[9]根据国内1952―2005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深化与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之间呈现“倒U”关系。张立军[10]用广义货币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作为选取项目,研究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收入差距增大。乔海曙等[11]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选用非参数相关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间呈现“倒U”形的库兹尼茨曲线关系。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年

第3期 王伟涛,等: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研究

3.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Barro[12]考察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关系,在解释变量中不仅包括收入差距,还包括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作用项,发现发达国家收入不均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而在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是负相关。陆铭等[13]基于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1987―200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王少平等[14-15]在研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和不同时期的阈值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时期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曹裕等[16]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的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但存在区域差异效应的结论。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结论有较大差异,但仍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与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包括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来研究并分析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1990―2012年的相关数据,以金融相关率(FIR)、基尼系数(GC)、经济增长率(GDPR)3个指标分别衡量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3个变量。其中金融相关率指标通过M2/GDP计算可得。由于1990―2002年的基尼系数官方未公布,不同学者采用的计算方法有所差异,计算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定义,同时参考世界银行网站和国内相关文献计算得出1990―2002年的数据[17],2003―2012年的基尼系数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经济增长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和中国统计年鉴。各指标1990―2012年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1990―2012年我国金融相关率、

经济增长率和基尼系数变化趋势1.模型的构建和求解

自 Sims于1980年首次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来,该模型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由于 VAR 回避了结构模型设定,在经济学理论不足以指出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估计模型及出现内生性问题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分析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

根据选取的指标,构建包含FIR、GDPR、GC的3向量自回归模型:

Yt=L+∑ni=1βi×Yt-i+ε

式中Yt=[FIRt,GDPRt,GCt]T,代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即期值;i为滞后期数,βi为系数矩阵,ε为扰动列向量。

(1)样本数据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异方差,在实际检验前对变量取对数。数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显著性水平取0.05。表1的结果显示3个变量存在共同的时间趋势,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在此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3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从表2中的迹统计量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FIR,lnGC,lnGDPR 3个变量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可以通过构建VAR模型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协整检验结果

(2)模型求解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VAR估计,结合滞后阶数选取的AIC和S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2,以FIR,GC,GDPR这3个变量建立VAR(2)模型,然后进行模型的平稳性检验,变量特征根均落在单位圆内,因此建立的VAR(2)模型是平稳的。在此基础上运用EViews7.0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大部分估计系数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显著的,模型求解结果如下:

2.脉冲响应函数及冲击反映分析

在VAR模型平稳性检验通过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研究在扰动项上加上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才是可信的。图2为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3个变量间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在脉冲响应图像两侧的置信带,滞后期数取为10。

由图2可知,FIR对GDPR的冲击影响在前5期均为负向,第5期以后转为正向,并逐渐收敛,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长的滞后效应,随着时期推移,金融发展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GDPR对FIR的影响保持正向,原因在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对金融发展的需求增加,对金融发展水平的要求提高,从而推动了金融发展。FIR对GC的冲击影响一直为负向,在FIR给GC一个正向冲击后,基尼系数逐渐减小,说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缩小收入差距。GC对FIR的冲击影响基本为负向,且负向波动增大,说明收入差距的扩大,阻碍了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原因在于,收入差距的增大使得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严重,财富集中,但收入较低的群体是社会的主体,占人口的比重较大,收入差距的拉大无疑会造成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不足,从而不利于金融发展。GDPR对GC的冲击影响为负,但负向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说明经济增长能减少收入差距。GC对GDPR冲击略有波动,但基本保持正向,两者存在正向效应,这说明了基尼系数的增加,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利。原因可能在于,在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社会的经济效率较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一部分人和地区的经济效率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与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发展政策产生的现实结果是一致的。

3.方差分解分析

根据所构建的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把内生变量的波动分解为与各方程相关联的组成部分,来研究各外生变量对内生变

图2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间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量的相对重要性。表3为FIR、GC、GDPR 3个变量的方差分解结果,S.E表示标准误差,其他列为各变量的贡献程度。

从FIR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GC和GDPR对FIR的贡献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在第10期,分别达到24.305%,5.083%。从GC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FIR和GDPR对GC的贡献程度保持增长趋势,到第10期,分别达到17.967%,5.962%,GC对自身的贡献程度逐期下降,第6期之后基本稳定在76%的程度。从GDPR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FIR对GDPR的贡献程度逐渐下降,但保持在17%以上的较高水平,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较大;GC对GDPR的贡献程度除了第1期有所减少外,基本保持增长趋势,但贡献程度较小,保持在2.5%以内。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经济增长能够推动金融发展,反之也成立,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期,这与武志[6]的研究结论相符。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体系完善程度有内在的要求,这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从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前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存在滞后效应。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能够减少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金融发展,但对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效应,即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长期均衡角度来看,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控制和减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注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收入差距间可能存在的库兹尼茨曲线关系和拐点效应。充分关注理论研究成果,把握现阶段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动经济和金融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阶段下,应追求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金融的发展和改革要更多地注重内在质量,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缩小收入差距提供金融支持。

(2)政府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其中应首先加大对农村居民、城镇低收入阶层、失业人口、偏远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让中低收入阶层也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收入分配不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需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较强。关键原因就在于国民收入差距过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差距拉大不仅不能提高经济效率,反而造成经济失衡和增长质量下降,不利于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既是共富之路,也是经济增长之途,同时能够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发展水平,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篇5

张利珍(1989-),女,四川内江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

摘 要: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科技与金融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也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科技发展各阶段的资金投入进行分析,同时与发达国家比较得出我国对基础阶段研究投入不足以及融资难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得出要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就要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现状,同时优化资金来源以及资金资源配置结构。

关键词:经济形势;科技金融;发展动态;融合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的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金融产品也是日新月异。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动态以及发展的方向趋势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如何使科技与金融更好的融合并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是我们亟需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与发达国家研究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的比较,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R&D经费,不仅在量上有决定的优势,而且在质上更有良好的优化配置。大量而且优化的资金投入不仅为美国的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而且成为近些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点。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我国的R&D经费总量在世界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是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非常低,并且经费的优化配置非常不合理,中国的R&D经费投入大多集中在“试验发展研究支出”,投入在产品的末端,中国的基础研究支出最为薄弱,因此造成了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的难度非常大,中国产品附加值低,只能通过较低的人力成本取得收益。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且优化资金来源及资金的投入方式。

二、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动态

科技金融是金融资本促进科技创新以及帮助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简单说来,就是金融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的产生离不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从高技术产业出发,探究科技金融发展的动态,通过总结我们得出:在当今形势下科技金融具有以下特征:

(一)我国科技与金融发展稳步增长,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升高,从1995年的0.065增加到2011年的0.187,比重增长了将近二倍,由此可见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企业的转型。

(二)我国R&D经费投入以政府为主,企业投入严重不足,但这一现状在逐渐改变,企业投入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并且R&D经费投入的分配不合理。比如2011年我国R&D经费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经费的分布结构为4.7%、11.8%、83.4%,由此可见我国经费的投入大多集中在“试验发展研究支出”上,照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企业主要侧重于试验发展活动,因为试验发展的投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基础投入的高风险相比,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也照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及有效专利水平不高,基础研究非常薄弱,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三)高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高,无形资产往往高于有型资产。传统型企业在创办时大多以设备、机器等有型资产为主,而在高技术企业则不同,在中国的科技型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有形资产规模小,通常拥有的是专利权、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由于无形资产占比高,也就造成了高风险性。

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问题及分析

(一)R&D经费总量与分配不合理

我国的R&D经费从1995年的384.67亿元到2011年的8687.01亿元,扣除CPI的增长也是有了不错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R&D经费占GDP的比重来看,从1995年的0.0085到2011年0.0185,也有了不小的提高,所以我国高新技术研发投入量是在稳步增加,从市场上来看,我国的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良好,并且其主营业务收入也在稳步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来看,还是有很大差距,并且相关投入的分配也不合理,资金的来源也没有优化,政府负担绝大多数的研发资金。在资金分配方面,以2011年为例,美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的百分比分别为16%、23%、61%。然而在我国以上三种研究支出比例为:4.8%、11.8%、83.4%。由此可见我国的R&D经费投入大多集中在研发的末端——试验发展研究,这就决定了我国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这也是我国产品低附加值的根本原因。

(二)高技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经历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当今无论世界上还是我国,银行业都高度重视风险控制,普遍以安全性为经营第一原则,严格实施贷款责任人追究制度,减少银行的坏账率。由于科技金融存在高风险,使得高科技中小企业要获得贷款,尤其是研发贷款非常困难,这就制约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讲,目前政策鼓励银行向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有相应的扶持,通过贷款支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以及高科技产业得到发展时,虽然银行承担了高风险,但是因为我国贷款利率的管制,也无法实现与风险对应的收益,这就势必降低银行实施贷款的积极性。

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增大基础研究投入量,提高企业投入积极性

我国应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体系,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企业是研发的主体,我国也应该通过鼓励企业自身进行基础、应用、试验发展全链条研究,再通过完善的专利保护体制,合理的技术转让条例保护企业的研发利益,增加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二)完善科技型企业贷款机制,建立市场化融资模式

由于我国金融没有完全市场化,银行贷款利率受到管制,银行的信贷收益是相对固定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虽然承受了高风险,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违背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建立专门性的科技银行,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这肯定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第二,从根本上讲,建立良好的贷款担保机制,将高科技企业贷款进行市场化融资,成立对科技企业专门的审批机制,适当增加银行的自,此外还可以让民间资本参与其中,让政府和民间共同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低碳经济浪潮下科技金融的发展动态及融合趋势,CX2014SP124)资助。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6

[2] 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0)

[3] 约瑟夫·熊彼特.何畏,易家详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0-60

[4] 索洛.对增长理论的贡献[J].北京:经济学季刊,1956,(2)

[5] 王新红.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特区,2007,(10):270-271

篇6

今后软件定义网络(SDN)是发展方向,其本质是应用决定网络,它包括网络层、控制层和资源层,而未来的网络控制层和资源层即将是分开的。SDN会充分运用到网络资源,内容分发网络(CDN)实际上是SDN的起步。未来CDN通过应用来设定网络,调动网络资源,它不是固定的,而是共享的,比如我此时在跟你讲电话,这条线不仅仅为我们提供,当我不说话的时候,其他的人可以利用这个资源。所以说网络的发展,SDN是发展方向。

信息化将是基本工具

现在整个产业环境都非常重视互联网应用,我举个例子,在2013年12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未来网络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南京召开,这一届论坛主要围绕“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及创新应用”主题,针对当前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未来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网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试验应用前景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未来,移动终端会大量应用,每个人至少有四五个终端,比如眼镜、手表、手机等,这种终端之间有连接,以后的通讯不仅产生在人和人之间,而是产生在机器和机器之间,人和机器之间的通讯仅仅是小部分。

今后,信息化将变成基本工具,它就像水和电一样,是必须存在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比如以后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如可穿戴设备,可测量身体的健康情况、情绪等,它可能不会直接和你沟通,而是直接和医院通讯,或者和电脑连接。

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做其他行业做的事情,比如艺龙、携程等公司,它们在卖机票,而不是航空公司在卖机票,现在的变化是所有传统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来建设新的业务模式。

一直在突破

我觉得在信息行业,一直在突破有限的带宽、有限的资源。如在无线通讯领域,一代无线通讯、二代无线通讯、三代无线通讯,其关键是提高通讯资源的利用率,即在同样的带宽下,为更多的用户服务。看整个发展,我认为信息化的发展并没有什么阻碍,实际上是在规模化,同时在快步发展。我们看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在被不断解决。未来,信息的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将会有更多新的发明,开阔我们的视野和世界。

不管是技术还是其他,都是市场决定的。中国的IT市场很大,其世界地位在逐渐提升,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是跟随阶段,未来,中国庞大的应用市场,会促进各种各样的应用被开发出来,终究会引领世界IT产业。IT产业以前是生产的实力,现在是制造的实力,慢慢将是创新的实力,目前已经看到了一些趋势。现在中国政府在推动信息消费,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的“宽带中国”项目,蓝汛参加了该项目。在过去10年,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房地产来拉动,今后信息消费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平台。

应用促进发展

篇7

关键词:旅游经济强省;旅游发展;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Engel-Granger两步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227-03

一、文献简述

从研究结果来看,杨勇[1]对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从研究区域范围来看,贾天理[2]对四川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共二十四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ADF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检验模型对云南省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旅游强省建设政策制定的提供科学依据。

二、变量选取、数据处理及模型建立

(一)变量、数据选取及处理说明

本文选择实际旅游总收入(RTRT)、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GDP)和实际第三产业总值(RDSC)作为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变量。选择1990―2013年共二十四年的序列数据研究的数据样本,样本中变老了涉及到旅游收入、名义汇率、名义第三产业总值、名义GDP、GDP价格指数等指标原始数据均为来自《云南统计年鉴2009》。RTRT(实际旅游收入)、RDSC(实际第三产业收入)、与RGDP(实际GDP)均以199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折算而来[3];另外,对3个变量(RTRT\RDSC\RGDP)做自然对数处理,以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最后得到计量研究的基础数据:LNRTRT、LNRDSC和LNRGDP3组新序列,对新序列做回归分析可用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弹性。

(二)计量模型

本文主要应用ADF检验、E-G 两步法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检验模型对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在实证检验和计量建模之前先对LNRTRT、LNRGDP和LNRDSC等3个序列数据应用ADF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为确定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应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为深入分析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方向,进而分别构建LNRTRT、LNRGDP和LNRDSC等3个序列的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4]。

三、实证结果

(一)变量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通过对LNRTRT、LNRGDP和LNRDSC3个序列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绘制时序图和差分序列图(如下页图1和图2所示)。

下页图1显示,1990―2013年间,LNRTRT、LNRGDP和LNRDSC 等3个变量数据具有非平稳特性,下页图2显示,3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呈现出平稳性,从而可以进行单位根检验。选择最通常的ADF单位根检验法,采用AIC法则确定滞后阶数并根据时序图来确定时间趋势和常数项的选择。设D2LNRTRT、D2LNRGDP和D2LNRDSC分别为LNRTRT、LNRGDP 和LNRDSC的二阶差分,利用Eviews6.0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运算,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下页表1)。下页表1显示,LNRTRT、LNRGDP和LNRDSC等3个序列的水平检验均为非平稳序列,经过二阶差分后,3个变量均转换为平稳序列,说明 LNRTRT、LNRGDP 和LNRDSC 均存在单位根,可进行变量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

(二)E―G协整检验结果

根据E-G两步协整模型,首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协整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Eviews6.0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运算,然后,分别对两个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表2结果显示,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回归方程的设立比较合理,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分别存在协整关系,即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回归估计系数显示,两个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有很强的解释力。回归系数确定了旅游总收入与GDP和第三产业总值之间的弹性,即云南省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将提高1.9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总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将提高1.407个百分点,反映第三产业增长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没有GDP增长影响大。

LNRTRTt=-10.0046+1.9121LNRGDPt (1)

LNRTRTt=-4.6719+1.4073LNRDSCt (2)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增长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要确定到底是GDP增长导致旅游增长还是旅游增长导致GDP增长,是旅游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还是第三产业刺激旅游发展,需要对三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本文按照AIC和SCI最小准则,通过Eviews6.0计量软件中双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确定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增长两个变量之间的最佳滞后期都为1,检验结果(见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LNRGDP到LNRTRT单向因果关系,说明经济增长是旅游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揭示了经济发展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存在LNRTRT到LNR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表明旅游发展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另外,检验还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LNRDSC和LNRTRT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说明旅游发展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刺激旅游发展,旅游发展和第三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1.从协整检验结论中可以看出表明,云南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系数估计表明,云南省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将提高1.9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总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将提高1.407个百分点,比较来看,整个经济增长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比第三产业增长的影响更明显。

2.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表明,在5%置信水平下,云南省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刺激并没有以往认为的那么明显。这表明:一方面,云南省并未完全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脱变,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尚未达到旅游强省水平,仍处于旅游强省建设初期;另一方面,说明云南省旅游产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联动性较强,旅游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间接刺激经济增长。

本文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在于:

1.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发挥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对旅游发展的刺激作用。在政府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充分利用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增强发展规划的长远性、政策的前瞻性,密切关注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联动。

2.保障旅游强省建设稳步推进,不容忽视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虽然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不存在旅游发展到经济增长单向因果关系,但这并不能掩盖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从而否定其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国外的研究结论表明,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旅游导致经济增长的假设是成立的。政府部门在制定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进程中,决不能忽视经济增长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勇.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06,(2):40-46.

[2] 贾天理.四川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相关性的统计分析[J].中国市场,2011,(14):99-102.

篇8

>> “新常态”下内蒙古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提高认识、强化服务、健全机制 实现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内蒙古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影响内蒙古电子商务扩展的动力机制因素分析 新常态下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内蒙古民生发展的新思路 团结动员各族妇女为新常态下的内蒙古发展建功立业 新常态下内蒙古能源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模式选择 社会环境因素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内蒙古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的政府扶持研究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把内蒙古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5]66号,2015-11-19.

[4] 内蒙古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到全区GDP的63.6%[N].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2015-06-14.

篇9

【关键词】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板块经济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的11个区县能否在“生态涵养”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布局的成败。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对区域发展路径的设计上,结合各地实际,将11个区县细分为三大板块,即“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板块”。发展板块经济,成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11个区县的共同使命。

一、渝东北域内板块经济发展的布局简介

1、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在区域内实现政策合作与优惠,使参与其中的成员获得特殊的经济收益,而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一股新浪潮。区域整体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区域特色优势的形成。

2、契合了自然禀赋差异化发展的支配特点

渝东北11个区县各板块在自然禀赋及发展水平上有差异,因此在坚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大前提下,进行特色发展是最明智的选择。

首先,万州带动形成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万州拥有水运、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立体交通优势,功能完善,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从地理位置上,万州、开县、云阳三区县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距离30分钟,具备一体化发展基础。其次,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生产条件、地理环境好,在温度、阳光、水资源上拥有较好优势,垫江县素有“重庆粮仓”和“重庆菜篮子”之称,近年的垫江白柚、垫江牡丹等也颇负盛名,梁平县除“粮、油、猪”三大保业外,鸭子、梁平柚、竹子三大产业也已形成规模,丰都肉牛量大,忠县则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并形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产业链条,这些县原本就是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构建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符合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旅游资源分布上,奉节、巫山、巫溪、城口这4个县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奉节、巫山两县均地处长江沿线,位于新三峡核心景区,拥有“高峡出平湖”的峡谷风光和三峡文化,地处大宁河沿线的巫溪县则以秀美的溪谷风光和神秘的巫文化为主,而地处重庆最北端的城口县气候宜人,近年来不但生态旅游业开始发展,红色旅游也深具发展潜力,构建特色旅游经济带自然禀赋条件得天独厚。

3、形成了板块优势互补化发展的良好架构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既是三峡库区,又是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要摆脱特困的帽子,须发展产业,根据11个区县各自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板块间产业重点规划引导,使各板块间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架构,有效避免三大板块间产业同质化恶性竞争。

二、渝东北域内板块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渝东北11区县的功能定位,各区县在推动发展转型、实现板块抱团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随着沿江高速公路、渝利高速铁路加快建设和顺利贯通,区域内一些特色骨干产业逐渐融合互补、相互配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区县之间各自为阵、互相掣肘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一是域内行政壁垒仍未击破。长期以来各自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地方本位主义,使“行政区经济”大行其道,加之板块内缺乏一个强势的增长极,区县之间各自为阵、互相掣肘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统一交通格局尚未形成。渝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建设滞后,板块内部、板块之间交通格局不统一,成为三大板块抱团发展的“硬伤”。三是产业同质并生现象突出。渝东北地区产业化水平总体不高,一产弱、二产虚、三产散,缺乏跨区域、跨行业的骨干支撑产业。

三、渝东北域内板块经济发展对策

推动渝东北三大板块发展,是践行五大功能区战略部署、促进渝东北各区县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共同发展的必然举措。结合渝东北板块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统筹规划,改进考核机制体制

一是要按照功能区定位,制定出台《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板块”为单元设计跨区县的项目,促进城镇群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板块经济带。二是要建立区域板块协调机构和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明确牵头协调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三大板块抱团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探索建立板块内部在GDP、税收、环保、产业等方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考核机制。

2、完善交通网络,增进流通渠道拓展

按照“铁公机水”一体化的要求,优化完善渝东北地区交通布局。一是铁路,规划建设重庆至武汉的沿江货运铁路,打通三大板块联动发展的“大动脉”。二是公路,尽快启动建设连接渝东北各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形成便捷快速通达的旅游环线。三是空运,加快建成巫山神女峰支线旅游机场,可以满足人流物流“快进快出”的需要,提升整个渝东北的交通运力。四是水运,抓住“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契机,规范修葺桥梁、码头、船舶等设施,统一打造长江航运。

3、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一要坚持错位发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垫梁丰忠”板块,重点发展化工、装备、电子等配套工业和特色资源加工业;“万开云”板块,重点发展盐气化工、光伏电子、汽车及零部件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奉城两巫”板块要立足“生态”功能,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及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农林产品加工和特色矿产资源利用。二要坚持合作共赢,打造精品旅游环线。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按照全域景区5A发展理念,打造旅游型城镇、旅游型城市和5A景区项目群落,创新全域旅游化模式。基于这个区域旅游资源现状,积极构建“一带两角”的旅游格局。“一带”即贯穿三大板块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两角”即“奉节天坑地缝-巫山小三峡-巫溪红池坝”、“三峡大坝-神农架-巫山小三峡”和旅游环线。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建立统一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区域板块互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主导型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篇10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在寒冷干旱地区,冻融土壤水盐运动的特殊规律与分配特性是影响北方灌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因素。根系是植物吸收传输水分养分的主要通道,根系的分布直接影响到作物拥有土壤水分和营养空间的大小,研究根域环境是计算根系吸水能力、构建根系吸水模型,制定灌溉制度不可缺少的手段和环节,也是研究SPAC 系统中水分转化、水量平衡的基础,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改进田间水分管理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苜蓿;环境调控;现状分析;发展

1 根域水分环境的研究概况

水分是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作物根系是土壤水分的直接吸收利用者。苜蓿早先多采用大水漫灌或不进行灌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于苜蓿灌溉,随着我国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的学者对于苜蓿滴灌条件下根系水分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程冬玲等(2004)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鲜草出草率高;滴灌带埋深35cm 比埋深10cm 的苜蓿长势好,鲜草产量高,并初步制定了苜蓿地下滴灌的灌溉制度[1]。

李富先(2009)对新疆地区苜蓿地下滴灌田间滴灌带不同埋深、滴灌水量等因子进行控制试验, 发现苜蓿生长期内需滴灌水量458.3-490.8mm,滴水次数10-20 次,间隔10-20d,次滴水量20-50mm,10cm 埋深较35cm 深埋需多滴水量50mm[2]。

而且滴灌条件下水盐运移规律在棉花及一般农作物层面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并取得了众多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2 根域养分环境的研究概况

苜蓿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强,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远比一般作物和牧草高,与小麦相比,对氮、磷的吸收量均多1 倍,钾多2倍[3]。

目前,对苜蓿养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肥料配施效果和水分灌溉指标等方面,而综合考虑水、肥等多因子的设施农业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却很少,有关紫花苜蓿在滴灌条件下的根域养分环境研究未见报道。

3 根域气热环境的研究概况

不同灌溉方式必然会导致在作物根区土壤水分不同,产生土壤温差,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根系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和适宜的温度范围是作物生长良好的重要土壤环境参数。运行良好的滴灌系统,能灵活地向土壤中滴水,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状况,使根层的土壤始终保持着低吸力条件,进而使作物在没有水分胁迫条件下发挥其最大生长潜力。土壤空气和水分共同存在于土壤空隙中,水分的增加必然导致空气的减少,从而影响土壤的通气状况。而土壤通气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土壤孔隙的数目及其大小。土壤的导气率总体表现为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在同一含水率下,土壤导气率随容重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空气不仅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氧气,而且直接影响着植物对土壤养分吸收、种子萌发、根系发育、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然而,目前对苜蓿在根域气热环境的研究较少见。

蒲金涌等(2008)根据天水地区2003-2004 年紫花苜蓿种植试验资料,通过分析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累积量与土壤热状况有关,呈非线性变化。紫花苜蓿越冬停止生长阶段是地中热量利用最经济阶段,也是根系生物量累积量最大的时段[4]。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得知,国内外学者在苜蓿微灌技术方面,做了一定的相关研究。前人的研究不仅对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更为该技术的完善、发展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浅埋式滴灌具有节水、节肥、防灾能力强等作用,可有效避免暴晒、风干造成土壤失水等寒旱区极端气候的影响,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是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浅埋式滴管能够很好解决苜蓿机械收割时对滴管带来的破坏,苜蓿的浅埋式滴管不仅是一项新的节水技术,也为牧草大规模机械化收割带来了方便。对根系生长,分布和吸收问题影响的苜蓿根区域环境几乎没有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公式滴管浅层土壤水分,热,气耦合效应苜蓿根生长和问题的分布可能揭示一个浅机制滴灌苜蓿产量,它的建立和完善对苜蓿地浅层水热条件控制的滴灌意味着有一个巨大的帮助。本研究是拟浅型土壤温度和湿度调节苜蓿根区灌溉,探索适合苜蓿根区土壤水分,热,气,环境和对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过程。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豆科植物,其生长发育特性和众多的一年生农作物有所不同。苜蓿根系的分布范围较深,可产生三级以上的侧根,因此根系分布面积大,入土深,生长1 年的苜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到1-2m,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根系入土会不断增加。同时,苜蓿根系的发育特点与其他作物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由根颈、根蘖等所组成的复杂的苜蓿根系统,使得在滴灌模式下土壤水分、盐分发生变化后所引发的根-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目前苜蓿根系发育的研究主要是以品种之间根系发育差异性及发生机制、不同耕作方式(主要包括施肥、播种密度)条件下根系发育特征、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等方面,但对浅埋式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根系等发生水盐运动变化,以及根系生长发育和根-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甚少。所以开展浅埋式牧草滴灌根域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冬玲,李富先,林性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效应试验硼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5):1-3.

[2]李富先,林性粹.地下滴灌苜蓿田间需水规律试验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15-18.

[3]耿华珠.中国苜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5-28.

[4]王卫华.土壤导气率变化特征及水气热动力参数空间变异性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3.

基金项目院基金号2014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