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20-01

根据最新的有关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必考的古诗词数量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重要了,然而,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我们许多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背诵。可是从平时的默写、测验及中考情况看,默写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带理解性的默写题错误率就更高了,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古诗词。因为学习古诗词,读懂是基础,读不懂,更别谈欣赏了,写错别字就可想而知,所以要减少他们的失误,一定要教会学生读懂古诗词。

一、在学习中领略古典诗词的美

1、以读促学,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美

初中课本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许多是被历代传颂的名言佳句,是诗词中之精品。反复的朗诵,感受古典诗词的意蕴美,才能读出情感,感受美感,领会意蕴。《初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初中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其中50篇是必考。古典诗词的学习一定意义上是记诵之学,只有通过大量的记诵,使学生在背诵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才能达到积累之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典诗词学习的基本切入点。诵读的直接效果是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的特定氛围;诵读的次数多了,还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和感受,潜心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教师可以在节奏、速度、表情等上作具体指导,并给学生示范,或指定学生诵读表演。

2、咬文嚼字,品鉴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古代诗人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的形象鲜明,意境优关,感情动人。古人对字句的锤炼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教学古典诗词,要反复推敲诗词中的关键词,感受语言的艺术关。

二、在创作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磨枪上阵,学以致用,这是我们教学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除了教会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典诗词。创作古典诗词非常艰难,但如果学生能迈出这坚实的一步,感受到其中的创作乐趣,那么,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去欣赏古典诗词。

1、仿写。学写古典诗词要从仿写开始。开始仿写,要从简单的五言绝句开始,然后逐步加大难度。万事开头难。在学生眼里,仿写古典诗词对于他们而言面临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一字一句的教他们,慢慢的他们便会爱上学写古典诗词的。

2、创作。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古典诗词创作必须要学习基本知识,才能创作。创作古典诗词我们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不能强求学生要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毕竟古典诗词创作是非常讲究能力和技巧的一项文学活动。如果学生创作出来的古典诗词五花八门,我们应给予肯定。尽管他们创作的这些诗歌离古典诗歌的标准有很大距离,但对他们这种创作热情,还是要给予充分肯定,有些打油诗写得还是蛮有味道的。

三、在评价中展示古典诗词的魅力

学生古典诗词创作的评价,是我们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生的创作,我们更多的是对其创作过程给予鼓励。

1、课堂评价。我们评价学生创作的古典诗词,主要从内容、形式、意境等方面进行。课堂评价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评。这是学生展示自己作品,陈述自己创作动机的最佳途径。二是他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最后各小组形成统一评价报告,进行汇报,评价的方式、内容不受限制。三是教师评。教师评价学生的要以鼓励为原则。可从形式、内容、意境等方面给予点评,但更多的是抓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也只有这样,学生创作古典诗词的热情才会持续下去。

2、展示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创作古典诗词的热情,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创作古典诗词,背诵古典诗词。可将学生优秀的作品稍作修改,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配上画,用镜框装裱好挂在教室里。这种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充满成就感,鼓励更多的学生学写古典诗词,另一方面,也可以装扮教室,让教室弥漫着书香气息。

四、在运用中体会古典诗词的神韵

篇2

(一)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二)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一)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二)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篇3

中学古诗文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情怀,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一深深品味。通过学习,培养中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和浓厚兴趣。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以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

1.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其而千古流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其而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其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借其而发扬光大。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古诗文的教学工作中,还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瓶颈,迫于升学的压力,一些学校老师只是在所谓关键的时刻打破了诗词的完整性,让学生日夜加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优美的古诗语文也会变得毫无美感,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引导审美

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要求。

2.1 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载道",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2.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2.3 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古诗文的阅读,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3.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古诗文的学习。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不以呆板单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自习课给学生开办古典文学知识讲座,开展文学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推荐一些名篇名句给同学,并作简单点评;让学生把古诗词、篇章改写成课本剧,在班级表演、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多种比赛形式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去阅读积累,从而更加钟爱古诗文的学习。

4.学好古诗文,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打好人的精神底子,成长之树才会茂盛。任何一个民族或者说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民族,都不会忘记自己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精神导师,都会如饥似渴地从民族精神的表现,不断汲取民族精神养料以充实自己。同样,弘扬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忘记对古代诗文学习,就应该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在中学语文基础教育中,为中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对古诗文教学的倡导多一点、实一点;学生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少一点、虚一点;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细一点、深一点,就一定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中学生积极地走近古诗文,多读多背古诗文,当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阅读与记忆能"乐而为之",让优秀的古代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修养,成为学生思想的精髓,使学生的素质提高,那么,我们的民族素质也就会随之提高。而凭借古诗文的璀璨瑰宝,使得生活诗意化,社会书香化;使得人们民族文化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使得国民素质得以提高,社会生活得以进步,也正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5.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传统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时期初中生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能更多地体现对人文的助长、哲理的启迪和潜能的诱发,是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三千年的辉煌诗歌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学习古诗词,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诗词作为古人性灵智慧和才情气概的反映和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和奇葩,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滋润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才,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史上耀眼的风景线和不朽的坐标。

正是古诗词自身独具的文学艺术特征,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学习目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规定学生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古诗词是必要的。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都是传承千年的名篇佳作,是古诗词的精华和代表,这些诗词对于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其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激发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其自觉承传祖国灿烂历史文化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通观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古诗词的题目比重依然占了较大比例,并有加大的迹象。由此可见,古诗词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其特殊的意义正逐渐得到教育者的认同。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中古诗词教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为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法。同时,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知之甚少,领悟不深。在教学时,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串讲方式和串讲加背诵的教学方式,知识无体系,能力无层级,过程方法被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生硬移植。这样的教学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诗词的关注度自然不高。学习古诗词“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为诸多教师教授古诗词的法宝,往往停留在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课后机械背诵记忆,而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特有规律,未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习古诗词,并且疏忽诵读教学和情境教学,僵化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接受状态,也逐渐消解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违背了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为基调的宗旨,进而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学生应试、畏难心理严重

现在初中教育仍然围着中考转。考试几乎不考诗词,试题中即便涉及一些诗词方面的内容,也多以联句的形式出现,且考查的都是名句,题目简单,形式单一。这种单一的浅层次的考查不足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他们很实际很纯粹,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如果不是考试有名句默写和诗词鉴赏,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和诗词有任何的接触。抱着这种应试的心理,学生学习诗词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

另外,由于诗词理解起来偏难,学起来费时费力,导致一些同学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绪,许多同学看到课后的“背诵”二字就顿生反感,对于诗词的学习自然兴趣不高,消极懈怠。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创新的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应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拨打,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代表和结晶的古诗词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涵养以及心智特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前初中生的特点,基于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问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归纳以下方法: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品析名句;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再现诗歌的意境。

(三)拓展思维空间,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古诗词教学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探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

(四)引入情境,提高学生鉴品能力

情境可作情景、情形、景象、境地解,情境引入法是指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的画面展现、特定的音乐渲染衬托、恰如其分的语言引导、角色体验等方式,努力营造古诗词所描述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和感受。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极其丰富,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古诗词教学定会呈现出一派新景象。

篇5

关键词:古诗教学;联想;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86-01

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笔者想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导语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2、诵读激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

3、竞争激趣。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重要举措。

4、想象激趣。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1、变身诗人,感同身受。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想要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

拉近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和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变身诗人,设身处地地去读懂这首诗词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诗人李白空有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在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一刻,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

2、纵情诵读,情意皆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3、熟知意象,感悟意境。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4、巧用媒介,身临其境。古典诗词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对古典诗歌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是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好诗歌的意境。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

虽然古诗词对于培养与促进初中生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古诗词教学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讲解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单一方式展开的。再加上现在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古诗词的考查力度比较小,分值比重不大,使很多师生不够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导致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读读背背”的教学方式,使古诗词的教学走向高效。下面,笔者从做好课前准备、以学代教、创设具体情境三个方面,讨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收集创作背景

古诗词是我国古人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家乡的怀念、怀才不遇的挫败、快意人生的向往等情感,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然而,时代的发展使古人与初中生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很多学生由于并不了解这些文人墨士的生活背景,对他们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的感悟不够深刻。因此,要想开展高效的古诗词教学,就必须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收集与作者相关的生平记事。古诗词的课前准备与其他的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增添了对创作背景的收集工作。另外,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明确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创作背景等,这样才能为初中生提供全面的、有方向的古诗词教育,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教授的古诗词内涵。在《观沧海》备课中,本人也明确了解了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够学习与诗相关的韵律知识等。另外,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前收集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曹操这位作者生平比较有代表性的事迹。在课堂上,本人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收集成果。有的学生说:“《观沧海》是曹操征乌恒时,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在观海中诗兴大发,作出了这首名诗。”有的学生说:“曹操乃一代枭雄,它是伟大的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正是曹操即将统一北方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首诗有着气壮山河之势”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说出了曹操所做的其他名篇,如《陇西行》等。

二、以学代教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不例外。只有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活动才可能实现高效。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古诗词教学,他们认为这种将古语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再进行机械背诵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可言。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激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与研究。在《观沧海》一课中,学生已经对曹操及本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调查,对本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之中,本人让学生朗读诗文,在考查他们对本诗的字、词的发音与含义的了解之后,本人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及预习对学生提问:“为什么海不叫沧海,诗的题目却是《观沧海》呢?”“诗人观海都观到了哪些景色呢?哪些景色是真实的,哪些景色是作者想象的呢?”然后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答案,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几个问题建立在学生的预习基础之上,因此,它们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创设具体的情境

很多教师反映,古诗词难教,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初中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无法感知古诗词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他们只是浅显地理解了古诗词的表面意思,而不能很好地学习这些诗词所包含的写作手法,以及一些词语的古今差异等,无法真正感知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使学生与古人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心灵与情感的层面上达到共鸣。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本人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与春天的钱塘湖有关的图片,并且播放了《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还有黄莺啼鸣的美妙歌声、燕子飞行的英武身姿、姹紫千红的百花图等,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便迅速进入情境中。

总而言之,要想让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实现高效,就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师生双方要收集诗词创作背景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明确重难点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要实现以学代教,让初中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主动探索古诗~的意境;教师要为初中生创设具体的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在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其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与内涵。

参考文献:

篇7

一、重视古诗词的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国几千年来对学习最好的总结,而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具有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悦耳动听,具有音韵美和音乐美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诵读不仅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容易在这种极具韵律感的阅读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增强与作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阅读无疑是学好古诗词最重要的一环,也已经成为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问题是应该如何来诵读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诵读的时候要突出韵脚,体现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和音乐美,当然并不是说对所有的韵脚都要用重音,而是要使用一些技巧,比如“低中见高”、“快中显慢”等等,真正的对出韵律、读出韵味,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等。其次要注意读时的停顿,古诗词都讲究押韵、平仄、节奏、句调等,在读的时候要按照古诗词的阅读习惯,注意节奏,体现出古诗词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而又错落有致的韵味来,比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最后,在学生诵读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的投入,许多古诗词都包含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只有投入感情,切身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之中。才能真正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融,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从最本质的层面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感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引领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才是我们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于漪老师对于古诗词教法的阐述我认为非常值得借鉴:古诗词的教学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拓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许多古诗词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或者给予一些图片,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好地体验出作者当时的情感。比如在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把古诗词的美和画面的美相互融合,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良好教学情景的设置。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主体的意识,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诗词时,如果学生能够在观察中质疑,在质疑中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那么学生就算学会了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感受古诗词的美,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对古诗词艺术美的享受,提高自己对美的欣赏品味和情趣。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老师就不再重要,相反,这种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就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老师就必须努力的提高自己,面对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其次,老师还要对知识,对学生都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比如有些诗词过于抽象、有些诗词时代感极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生活中去体验诗词。从中看出,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按照教参对学生一步一步教讲解,而是要不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学习的服务和引导上。对老师的古诗词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59-01

通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诗词内容、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边听边想象法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的方式,来理解古诗词所展示的情景。譬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在教师抑扬顿挫的诵读时,学生静静地听着教师富有表情的朗读,一边想象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脑海里仿佛出现了真实生动的画面:一个倒背着双手的男子在波涛汹涌的江水边的礁石上,看着高耸入云的山峰直插云霄,脚下滚滚的波涛拍打着岸边的巨石,卷起千堆雪浪,发出巨大的声响。这生动形象、惊心动魄的场面,就像一幅画面一样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故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听觉空间和想象情境。同时,要教育指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地问题进行引导:在你的听的过程中,你的头脑中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你来到了赤壁,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通过引导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想象,将古诗词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头脑中像播放电影一样动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品味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二、边读边想象法

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坚持以学生诵读为主,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开展边读边想象法。譬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将自己当作是作者,并融入到诗歌的情景中。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在北方八月中秋的季节里,天空中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着,寒风呼呼地刮着,地上白茫茫地一片,好像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开了千树万树学雪白的梨花。雪花飘落下来,把帘珠都打湿了,连帷幕绮罗都结冰了。连厚厚的狐皮裘也再让人感到暖和,就是那锦缎被褥也感到非常单薄。从将军的兽角硬弓来看,也被冻得拉也拉不开了,连都护铠甲铁衣也穿不到身上去了。读着读着,学生仿佛看到了浩瀚的沙漠上放着百丈巨冰,天空上的愁云惨淡凝滞,使天空变得很低。为了给归京的武判官送行,在中军帅中摆下了酒筵,为武判官归京送行,谈着胡琴、琵琶,吹着羌笛,翩翩起舞,相互和鸣在大雪纷飞的黄昏中,雪将路都封住了,峰回路转看不到人的踪影,却看到了雪路上马车的痕迹,学生想到脑海中出现的这些画面,就能够感受到作者与武判官的离情别意。因此,采用边读边想象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完全沉醉到古诗词的情景中,让学生将自己当作是作者,融入到古诗词的场景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和意境。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

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想方设法的增强古诗词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譬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用多媒体将古诗词所展示的场景展示出来:在渭城的早上下着细雨,把路上的浮尘都打湿了,客舍旁边是青翠的嫩柳。两个老朋友正在那里劝酒作别。看着这样直观形象的画面,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到那依依惜别的感情。因此,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词,可以使静态的图画动态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极大地增强古诗词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教学

一是采用开展诵读比赛活动。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将竞赛因素引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精心地准备,全力以赴的参赛,可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譬如可以开展古诗词诵读个人比赛、小组诵读比赛、男女诵读比赛等。二是开展古诗词诵读表演活动。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表演欲,都想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古诗词诵读表演比赛,譬如在教学《木兰辞》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花木兰,用舞台演绎的方式。在诵读表演前,学生为了获得诵读表演的成功,就会想方设法地理解诗词内容及思想感情,并为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在进行诵读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古诗词中,从而更加正确地理解古诗词,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表演。故此,采用古诗词诵读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学习巩固古诗词,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表演创造能力。

篇9

【关键词】 初中 语文古诗词教学 方法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清新悠远,韵律和谐优美,文字生动简洁,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璀璨之星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虽然语文课本中选择的古诗词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每首精选的诗词都饱含着民族文化的底蕴,是每一代词人的经典之作。较好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不仅能够起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优美的诗词意境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新课标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在于,希望教学者能够带领学生诵读古诗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诗词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为为了响应新课标,语文教学者应当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一些常规教学路数。

一、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读懂”诗词

古诗词中会出现很多生僻字或者与现代字词含义有出入的词语,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学者所要开展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一般初中语文书中都会有详细的备注解释,教学者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解释带领学生理解基本注解的含义,在理解注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诗词的含义进行理解。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具体含义才保证学生能够结合语言和自己的理解来读懂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了第一步的理解障碍后,教学者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人论世的学习。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和背景,只有了解了每首诗词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每首诗词所特有的情境。因此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读懂”诗词时,教学者还应当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像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词时的心境都应当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思路和蕴含的感情进行理解。

二、带领学生进行诗词诵读

诗词只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诗体简约,语言简洁,更重要的是它的韵律美和形式美。很多诗词理解时不仅富有意境美,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因此通过多诵读诗词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喜爱和理解。因此在诗词教学时,除了帮助学生进行基本的诗词含义,教学者还应当带领学生多进行诗词诵读,通过让学生对诗词形式美的掌握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在感悟到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到诗词本身的意境美和意韵美。

三、增强学生对形象美的感悟来,提高学生的主观体验

重点字词的欣赏来帮助学生增强对语言凝练美的体验。简洁却凝练的词语选择是诗词创造中的主要特点,作为一个欣赏者,把握诗词含义和总体感情固然重要,但是把握文章中重点字词和词语亮点也是对诗词进行品评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学者在教学时应当把握住这些重点或突出的字词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掌握诗词整体含义的基础上找到诗词中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对诗词形象美和形式美的感知。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诗词中简单的几个词语就可以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通过情境来唤起读者对诗词的美妙体验。诗歌语言中的凝练美随处可见,只有感受到这些朴实却又华丽的词语的魅力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和诗词语言中的绘画美。

四、学会模仿锤炼语言

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学生,可以不写诗,但是,不能不读诗,尤其是中华古诗词。诗写了几千年,而我们在课内课外所读、所看的不过几百首,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祖国语言中的最璀璨的宝石。要想学好语言,最好就是从背诵积累古诗词开始。学好语文,先读古诗词,这其实是一条捷径,新教材编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惜花费精力和版面体现新课标精神,引导中学生注重积累。

1、利用古诗词学习修辞方法。《标准》中明确规定,不考修辞、语法的名词术语,但作为美化语言的有效手段,修辞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资料,对巩固课内学习的相关修辞方法,有极好的作用。比如“对偶”,掌握这一方法,需了解对偶的特点,即要做到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严对还要讲究平仄。光讲是不行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悟中才能逐步熟悉并运用。古诗词是学习“对偶”的极好资源。

篇10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3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21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唐宋朝时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感受优秀古诗词的精髓和文化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些古诗词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大文豪,并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能够感受古人在遭遇困境时的心态变化,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内容。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从各方面出发,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应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就能综合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一、古诗词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古诗词。而且,这些古诗词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属于经典作品,能够综合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文化素养。古诗词学习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智力水平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古诗词只有依托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够得到发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位置。

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这些经典古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宣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仅描绘了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阐述了古人的人生哲理和生活习俗。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智慧结晶,能够通过精炼的文字体现出中国特色文化,形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人们感受这种文化意境。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重新焕发学生生活、朋友、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可以教会学生最传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以来,我国语文就开始了古诗词教学。但是,在古诗词实践教学中,教师仍然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没有完全重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古诗~语法的讲解不够彻底,仅仅让学生机械式地背诵古诗文,使古诗词教学失去了灵魂。教师在古诗词的理解教学上运用大量的时间,并没有完善教学模式,把古诗文翻译作为教学重点,没有让学生自行领悟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意境和情感,只有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领悟古诗的魅力。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死记硬背成为了学生学习故事的主要方法,教师过于重视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原有的意境美。

目前,许多学生学习古诗词缺少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对,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死记硬背,虽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但是也让学生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同时,古诗词内容与现代化科技内容存在着本质差别,所以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学习古诗没有任何用处,无法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古诗词理解非常枯涩难懂,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以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古诗词。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阅读大量的古诗词,重视积累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就是说,做任何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获得成功。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阅读大量的古诗词,才能由量变达到质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古诗词,在这些古诗词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而且,积累大量的古诗词,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学生的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必须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性格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古诗词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具体描述王维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场景中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如,在学习曹操的《龟虽寿》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进行阅读,体会曹操的那种老当益壮的情怀。这样通过特定的节奏,可以描述出生动形象的意境画面,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之美。此外,在每篇古诗词中都有名句。对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赏析名句意思,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诗词意境,获得情感体验,充分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充分体会诗人所处的情境以及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