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绿化;发展方向
高层住宅的出现,使得因人口过剩产生的地少人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当前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却存在着住宅环境品质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合理运用科学的景观设计来改善这一不足点,对于当前高层住宅的景观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理维度的景观设计
1.1水平方向
高层住宅中,人均景观占有面积有所减少,景观较集中,设计中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科学区划。将休闲区、观景区作为住宅区的主要景观,将活动区和娱乐区分散在中心景观相应的节点上。(2)运用绿色植被、铺地、水景等方式相组合来创设景观环境。(3)利用树木的遮挡效果,实现住宅区私密性的保护。(4)运用植被的合理搭配,解决住宅背面阴影区增大的问题。
1.2垂直方向
高层住宅的出现,使垂直景观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可能。以剖面为主导,吸收中庭、边庭、屋顶花园等设计方式,通过架空、借景、错层等手法来实现高层住宅景观的完善,在经济和技术2个层面上都有可行性。(1)经济层面。在高层住宅中运用立体景观,可使高层建筑的品质得以提升,并为其建立良好口碑,而这并不违背开发商追求最大利益的目标。(2)技术层面。排水及框架、悬挑结构等设计,都为阳台绿化及中庭、边庭设计的实现提供可能。墙面绿化方面,一定的孔隙设计是科学且必要的。以边庭挡风墙为例,在下风侧,全实面挡风墙会产生负压,造成旋风和积雪,反而不利于庭院小气候的营造,而墙面绿化的孔隙设计则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在技术层面,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具有其可行性。虽然具有可行性,然而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由于高层住宅的自身特点,高层住宅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全方位考虑,要将一般的景观设计手法合理转化,做到融入点、线、面、体等因素,并注意不同高度层次的科学设计。
2心理维度的景观设计
2.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住宅对于居民而言,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住宅景观的环境带来的美感,可以使居民获得一种归属感。基于此点,住宅景观的设计,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实施。因而在住宅景观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迎合居民的心理需要和审美追求。只有如此,住宅才能不仅仅作为一个建筑实体,更成为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一个载体,用景观来获得居民观念上的共同认知,使居民在获得精神愉悦感的同时,对住宅产生一种共鸣。
2.2景观的可观性、可触性
由于住宅对于人的特殊意义,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需要具备“可观性”和“可触性”。首先是可观性。高层住宅景观设计中,可观性因素是先决条件,景观环境是一种居住软环境,它与居民发生联系的最基本且、最主要方式是视觉上的。而景观环境的优美形式被居民以视觉方式获得,能使居民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要使居民对景观环境产生共鸣,景观设计中,景观环境的可观性应当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除了可观性,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还需具备可触性。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的优劣,主要依靠住宅利用率的高低来评判,即通过住宅可触性的高低来量化标准。
高层建筑自身高度大的优点,在人均景观面积上反而转变成劣势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层景观设计具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水平方向的景观设计,甚至是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作用就在于为居民营造一个自然、开放的,可置身其中的空间,来减轻城市生活给居民带来的精神压力,让居民获得一种家的归属感。景观环境又需要人的活动来体现自身价值与意义,共享景观也好,人户景观也罢,如果没有人的活动、人的参与,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因此,景观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缺一不可的。优良的景观环境激发了居民的活动参与,而居民的活动参与反过来又为景观环境带来了一种生气盎然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住宅利用率。因此,可观性与可触性2个因素,是景观环境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的构想
3.1阳台景观设计
阳台位于住宅的剖面,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阳台空间来实现。另外,阳台的位置距离居民的生活核心最接近,而它作为一个过渡性空间,又可以联系室内和室外。不仅如此,阳台所具有的空间属性也使高层住宅景观的实现成为可能。(1)阳台与居民关系密切,它在利用率和与居民的联动性上有明显优势,本身就同时具备了实用与景观二重功能,无需再占用空间来单独造景。(2)阳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居民的私有性因素,居民对这里的景观环境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另外,阳台的景观更具有经济价值,它使得景观设计摆脱了水平方向的限制,而在垂直方向获得了延伸空间,对景观的空间拓展、景观环境设计的新视角都有开创性意义。
3.2空中景观设计
阳台景观设计理念得到充分发展后,空中景观设计理念得以应运而生。在某公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运用一般的种植屋面技术,设计师还融入了墙面绿化、空中景观设计等想法。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景观环境效益和区域环境影响方面的要求,还满足了特殊气候对公寓的要求,是一个别出心裁,又十分成功的景观设计实例。除了上述公寓工程之外,另一高档公寓工程更值得一提,这一景观工程让“空中花园”不再是传说。这栋公寓总共36层,每上1层楼,楼层的平面布局都会旋转90°,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旋转空中花园。而每一层楼的功能分区都十分合理,分为住宅区和观景区,每个居民都能享有一个洋溢着独特情调的自然园林。
3.3垂直景观设计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水平方向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爬墙类藤蔓植物和防风绿篱给设计师带来的启发,使得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在垂直景观设计方面,某住宅工程在垂直设计方面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景观上,除了利用中庭的共享空间外,设计师运用了种植墙壁的手法。这一设计不仅实现了景观的可观性,整幢住宅内部,小气候环境也得以浑然天成,是垂直景观设计中值得借鉴的一个优良方案。
3.4屋顶、入户景观设计
屋顶景观在当前高层住宅景观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入户景观设计近期也渐渐兴起。入户景观概念即在玄关位置设计一个花园,以自然景观来替代玄关功能。通过这一设计,高层居民的庭院情结在空中得以顺利实现。这种屋顶、入户景观设计,在不影响开发商利益的基础上,成功弥补了高层住宅景观不足的缺陷,对于高层住宅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篇2
关键词:历史文化;景观设计;应用
引言
我国传统的园林文化,多以诗情画意的构思,和追求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而闻名于世。在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中,人们在利用园林改善和创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更加追求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构思,来指导和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其中,在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如能将当地的地域历史文化巧妙的融入到公园景观的建设中,将创造出独具韵味特色的精品园林。
1 资料的收集与设计元素的提取
1.1 资料的收集
首先,需要奖景观设计所需的资料整理分析,将正确的信息设计成备用素材。景观设计中,存在诸多比如古建筑、民俗、传说、信仰等多种历史文脉资料。根据我国《地方志》可以快速的收集和整理,除此之外,可以充分的整合地方的地域环境、气候特征以及风俗等。要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加以融合,使得历史文脉得以了解,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1.2 设计元素的提取
根据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取游泳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并对资料进一步分析,将文字素材图片化,使其能够直接加以应用在对设计元素进行提取的同时,要以本地的传统历史文化为基础进行。关于元素形态的提取我们主要从形式、色彩、材质、典故(人物、事件)、寓意等五方面出发,进行归纳、招理和提炼出来最后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去。
2 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表达
2.1 元素形态符号化
我们需要传递符号的内容,其形式是我们感官所能感知的符号外在表现。文化元素符号化是设计师传递信息的表达形式,是文化原色经过处理后的物化形。在完成提取设计元素的基础上,要将元素心态符号化,整个设计过程,这一步骤最为重要。历史元素的视觉符号化需要对本地传统文化的支持,更要融入现代化元素。这样才能继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也能体现与现代社会的相适应性。根据经验,一般有三种方法,如借代、改造、创新。但是在表达过程中,要将文脉元素的特殊加以强化。
2.1.1 借代
借代是符号创造中的最常用的方法,景观元素的形式和它所含有的意义有着特定的联系。它的形式只要改变一点点就会影响到符号的意义,因此,可以采用“借代”手法,表达主体的普遍性、持久性、共同性,将传统的景观元素符号运用到设计中。整体的借代一般会是代表名族的历史和文明,或者代表名族的图腾之类的,将它运用到现代景观的设计中会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特色。局部的借代是指传统元素符号形式的局部借代。这种局部必须具有代表性,使人在看到局部之后可以很容易的联想到整体。如果传统文化以实体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可以引用它其中的一个立面,引用的这个立面必须是在整个实体中占主要的位置,而且要正对人们的视线。“借代”的符号是传统历史文化的再现,但是它也存在很多弊端,符号的借用是的历史文脉能够还原,但是也有可能与今天的社会背景无法相适应。所以,我们要对历史文化的符号注入新的元素,利用新的素材凸显传统符号的历史文化特性。
2.1.2 改造
社会的不断发展,致使人们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景观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产生了新的景观。所以我们需要添加一些符号,通过变现或分裂来表现传统文化,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符号不仅继承了传统,同时又和现代社会相联系,设计具有历史文脉的符号需要融入现代的设计思想。通过将形体简单化、抽象化,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整体概念和意象。夸张变形也是改成传统符号的方法,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传统景观的符号加以变形和夸张,使其产生震撼性的视觉效果。重组是一些不同的景观符号,按照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者随机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新的体系,具有了新的含义。
2.1.3 创新
创新是指我们在设计符号时,需要奖不同的文化符号相结合,要以新的形式设计新的符号,在景观设计中,就要将传统的景观元素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历史文脉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具体的景观符号。现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传统景观元素不仅使得传统的历史文化得以继承,同时也发展了传统的景观。历史文脉可以以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出现,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也能以它们的组合的形式出现。在一般将情况下这四个要素所以景观设计中文脉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景观建筑形式上,可以应用在景观平面规划上还可以景观雕塑的形式上等,的方式来表现。
2.1.4 文脉元素的特色强化
景观设计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保留以及对传统元素的演变和发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对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风俗、信仰等历史文脉进行强调。突出历史独特的地域特色与内涵。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法,恰当的将景观融入进去,使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成为一体。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应该更加注重人类的和谐发展,要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所以,我们在设计景观元素的时候,要在继承古人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社会的背景、生活方式,要将现代景观设计素材加以结合,体现出时代感。如果对传统盲目的搬用就不会有进步,历史文脉也不会有发展,不同的时代应该留下不同的符号。
2.2 需要注意的问题
2.2.1 历史文脉的应用尺度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怎样突出城市特色,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最终历史文脉,合理御用历史文脉,掌握合理的尺度,综合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来设计城市景观,同时要以人为本,站在人类行为方式和心理感受的角度来考虑,不仅要将古人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得以传承,还要符合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文化背景。要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地域特色,就要运用现代的景观设计的元素结合传统的文化思想。目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家发展处于转型期时,我们要正确看待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继承并发展历史文脉。
2.2.2 景观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我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传统景观设计也将这个理念运用其中,虽然我国古代园林景观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枷锁,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传统的园林设计理论很难与当前的社会相适应。在景观设计中,“传统”并非是效仿、重复,而是意识、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精神、风格、韵律的凝聚。现在主义风格是冲传统文化中发展而来,他是根植于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因此,吸收传统文化风格特别有利于现代景观设计风格的改变与发展。我国景观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吸取西方的艺术文化、艺术手法,将中国的古典美学特征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但是如果只是硬生生额将中国古典形式美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而不加融汇贯通,这就难以达到发展中国现代艺术景观设计的目的,这绝对是不可取的。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上的设计,盲目的效仿西方或重复中国古典,照搬照用,导致现在的城市景观模式统一,缺乏特色。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 景观设计
1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首先要经历一个“去粗取精”的筛选过程,其次才是继承与发扬的问题。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根源,其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人类设计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认识世界的几个主要观念,即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也受其思想体系的影响。我们应当吸收其中的精髓,并为民族的发展提供借鉴。
1.1 “天人合一”、“协同共进”的自然观
人对自然的基本认识是景观的基础。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离、互补相生。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出了人与天地、自然的层次关系。西方世界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视为对立关系,人站在自然界的对立面,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较此显得更加高瞻远瞩。从而在设计营造中构成了建筑匍匐于地、平面展开的空间序列,丝毫没有哥特式教堂那样冲天向上、直逼苍穹的态势;园林理水因地就势,水体从高就低自然流动,丝毫没有向上喷射的人工化印迹。无论是宫殿神坛的“体象天地”,还是私家园林的“宛自天开”,都反映了中国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早在几千年前,中国文化观念中就孕育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的可持续发展观。
1.2 注重意境美的审美观
既然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那么“以物喻人”、“寓情于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古人常以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方式抒发个人情感。中国山水画意不在再现,而追求每一处笔墨都“于细微处见精神”,是将情感体验以自然景物符号化的形式表达,传达深远意蕴,为西方写实绘画所无法比拟。现代景观设计中就有以山水画为源的优秀设计。如苏州博物馆北墙把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并随视点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精神表达的表意性,而不是物质再现的真实性。禅宗美学追求空灵之美,以无衬有、以虚映实,在园林景观中形成了“芥子纳须弥”、“壶中天地”的空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以咫尺山林表达无限广阔的自然,于方寸间展现浩渺幽远的艺术之境。这种思维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对于意境美的追求。
1.3注重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点是认为精神的意义比物质的利益更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反映了轻视物质享乐,注重内在修养的价值观念。与西方的拜金主义相反,中国古人视金钱如浮云,所为的只是得到内心世界的升华,一种高尚的精神文明。因此,有了孟子的“充实之谓美”,有了“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故事。这是将人的尊严与精神状态视为超脱于肉体的更重要的最首要的因素。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原始的印迹。
2 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2.1 “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先人早在千年之前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为天人相和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生活更美好,其途径就是让人与自然为友,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跨越千年的两种“提案”却具有“同工之妙”,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明确的指导方向。
现代景观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要注重自然生态,二是要注重文化生态。落实到具体设计实践中有两点,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尊重地方文化。世界有着多样的气候与自然风貌,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景观设计活动中,理应尊重它。例如,利用天然地形进行景观组织;在种植设计中尽量采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是这里天然的,最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它也是最经济的,无需过多的后期管理维护,它本身就根植于此。随着科技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更多的方式方法。例如,实现雨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利用雨水等天然资源创造园林景观等。同时,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地域文化是保持世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不仅涉及自然物质条件,也意味着乡土文化。特定的文化形成了特有的习俗、观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它展现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是精神食粮。通过景观设计将地域文化以物化形式实现传承,为后人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它所具有的启发性对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从“以人为本”到场所体验
现代景观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精神世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绘画上讲究“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京剧的“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古典园林讲究“一拳代山、以勺代水”,兵法上则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围棋中仅黑白二子就能显示无穷的机智,都是以简约的物质形式指代无限丰富的精神内涵,重点在于人的内心体验。同样,现代景观也应是以物质形式丰富人们生活体验的场所,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美化环境,它是特定行为的发生器。人们在行为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是找寻到了久违的记忆还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全新感受,都是最值得关注的。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行为活动支持,包括散步的支持、休憩的支持、聆听的支持、观看的支持以及触觉感受的支持,让使用者在行为活动中得到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景观设计提供的不仅仅是功能的场所,更是人们能丰富体验的场所。以人为本的设计将朝着体验性设计的方向发展。
篇4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融合
1.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
1.1景观设计在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人们为了更加融合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品位,往往要求设计师或者专业人员在建造之前融入自己的需求或者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体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思想,所以,这样的需求就使得建筑行业不可避免的与景观设计相互融合,两者最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独特的学科,创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建筑作品,建造出真正优秀的建筑物。要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提高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1.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现在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相融合,在保持传统思想的同时,要融合现代人们的新要求,再逐步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和局部调整,这种方式在主要的景观部分体现的非常明显,同时也产生了建筑物景观化的趋势。只有加强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才能够改善建筑物实际建造中的所面临的困境,对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融合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完善建筑物的目的,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文化,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所处周围的环境以及景观的相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与景观相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之上。他们将景观设计看作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只是将景观设计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之上,这就导致建筑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分离的情况。周围的环境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建筑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主动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使景观意识融入建筑中。在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打破以往单纯以建筑本体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束缚,注重设计中的整体性因素。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分析和掌握,以整体的高度对建筑进行设计,使建筑的风格和色调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2.2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
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将被动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调整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2.3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
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又或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都市建筑景观化的倾向。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无论材料、形态或环境效应等,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并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3.景观意识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3.1提升景观设计的地位
在建筑的设计规划过程中重视景观设计,了解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我们把景观意识真正的融入到建筑的整体规划中,就可以创造出精湛的建筑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建筑的规划建设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真正的景观设计要求人们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审美、价值观和伦理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建筑的价值。在建筑的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提升景观意识,在建筑建设中强调“提升景观意识”就是要让我们的建设理念更加完备,更加具有时代精神。
3.2 完善建筑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所以不能把建筑看做一个孤立的存在,要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概念。建筑不能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而是要以积极的策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建筑师要摒弃个人的思想模式的桎梏,要充分的分析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3.3 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景观的协调的手法
我国的建筑有一些相似之处,大部分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而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4.结束语
建筑和景观均存在于环境之中,建筑与景观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融相契的关系,未来发展过程中并非以谁为主体,而是在和谐双线合一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简馨凯.基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问题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
1景观设计课程的概述
景观设计是一门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的造园演变而来,而我国的造园史也十分源远流长,从最早的“囿”和“苑”逐渐过渡到造园。直到19世纪,美国的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景观设计学”概念,对造园行为进行再造,形成了新的学科。由他负责,世界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设计,成为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正由于这些大胆的创新之举,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景观设计课程也随之产生。可以说,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一脉相承,因此,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景观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对人们生存环境再创造的行为模式。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景观设计各个元素,比如地形、植物、水体和景观建筑小品等方面的设计和创造。“师法自然”是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把握住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明确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式,从总体上对景观设计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与学。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研究方式,景观设计课程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学生能通过学到的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创造美的生活环境。要想提高景观设计的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2景观设计的教学模式研究
2.1理论教学模式研究
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首先一定要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理论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是最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景观设计各个不同概念的意义。
2.2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景观设计的实际动手能力,力求从各个方面的教学中,充实景观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方式一般指从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的实践教学中,将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变成以案例教学的模式为主导,这样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实际的案例,系统讲解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与工作接轨的目的。现在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让学生能通过课堂的讲授,更好地掌握当下最为前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以便在毕业后能更快地胜任景观设计的各项工作。在景观设计“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也是实践教学中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最大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是在进行景观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时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无论教师教学的手段如何多样,关键还是要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除了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安排课外调研考察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在实际项目中,更直观地感受到景观设计项目的实际操作性。同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亲身体验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使景观设计的教学模式从理论讲授的传统模式逐渐过渡到实践教学的新型模式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领会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而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纸上谈兵”的阶段。当然,景观设计从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实践教学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前期准备中,提前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各项教学任务,比如,实践教学的场地以及项目的概况等都要十分具体清晰,只有这样,在景观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有备而来”。
3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2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衔接、相互促进,使景观设计课程在多样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让学生能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以期能更好地学习到景观设计各项最实用的技巧,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篇6
关键词:景观;现代景观;多元化;景观规划
1 现代景观的起源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被用来描写绚烂景色。这个时候,“景观”的含义同汉语词典中的“风景”、“景色”的意思基本相一致,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在我国山水风景画早前已经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学科,并很快成为艺术家们的研究对象,丰富的山水美学理论体系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及的,景观的这种含义一直为文学艺术家们延用至今。然而不同的人对“景观”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同一景象词义的不同版本的理解”。大多数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也就是风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研究,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从客观的意义上讲,景观评价(风景评价)是指对景观审美视觉质量的评价,而景观的“审美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的同意词;从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已经对“景观价值”有新的认识,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2 现代景观发展的时代背景
2.1 中国现代景观发展的背景
景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景观文化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当今社会恰恰为中国景观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国景观艺术既要继承发扬传统的理念精华,同时也要探索和开拓更多的景观艺术风格。
同时我们要发展创新,取长补短,不断的学习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借鉴优良的风格和理念,成了中国景观艺术界的共识。而借鉴不等同于复制,借鉴是要吸收于精华,内在而永恒,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创造新生的理念。所以,如果没有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推敲,就一味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2 现代景观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
中国具有丰富无比的传统园林文化,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及国外景观设计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于是,人对美的追求与一层不变的园林景观美之间就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矛盾。
现代景观需要满足公众休憩、游玩、观赏、娱乐、学习、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需求。而古典园林景观大多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的私有财产,这就意味着它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满足其观赏功能。
现如今,人们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环境景观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要求其形式的多样化,以满足各类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作为景观的设计者不应紧紧抱住传统不放,而是应该在传统这个得到大众认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提倡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模式固定不变的延续下去。
2.3 西方现代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西方现代景观艺术之所以能够迅猛地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创新意识。西方的新艺术运动致使现代主义景观艺术产生,传统园林的固有模式被
打破,变繁琐为简洁。英国景观设计师杰里科认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文学修养和哲学上的思考,可见,文化对景观设计的意义深远。与现代主义单一的历史价值相比,当代景观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历史价值观的多元并存,“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并存。美国当今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沃克的设计除了受到当代极少主义艺术思想影响以外,还受益于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和日本传统禅宗庭园的影响。
其后,一些激进的景观设计师一反以往的园林所信奉与追求的和谐、统一、纯洁与稳定等传统审美原则,力图发掘形式不和谐、不统一与不纯洁的一面。如拉.维莱特的设计,设计师用互不相关的点、线、面系统,相互叠加,用机械的几何结构处理,用一种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方式,出人意料之外地创造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风格的新景观。
2.4 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借鉴
西方现代园林在不断地对旧形式否定的过程中日趋成熟。西方现代园林艺术发展是与时代密切相连的,它的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发展过程中不时地与其他学科、艺术门类进行交汇,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我国对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不应是模仿其风格,而是吸取它的精髓。现代艺术、当代科技、生态设计及创新意识是促使西方现代景观艺术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借鉴的主要方面。不可否认,传统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创新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脱离传统。创新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应该勇于面对新时代思潮的挑战,应该建立起超越意识,应该相信只有代表一个时代文化精髓的艺术品才具有持久的魅力。
3 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发展的影响
现代艺术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演变到今天,并通过实践产生了大量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本身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思想宝库,它远比那些被用于以单纯绘画技法的训练为目的“艺术”要深刻得多。
现代艺术与现代景观两者之间的“边界”已逐渐相融,可以说,现代艺术本身已成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也必然会影响和渗透到相关的学科中去。现代艺术给现代景观提供了一个更方便和更有效的交流思想环境。
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摆设和点缀,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用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要同时把艺术打入“冷宫”。现代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
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地方,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总会遇到困难。现代的景观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无论现代景观设计是出于何种目的开始的,审美需求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设计任务。“千城一面”现象不但使地域文化消失,而且也会引起审美疲劳。而创新思维常会给人们带来崭新的思考,崭新的观点,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使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创新局面。
4 现代景观所折射出的时代性
4.1 学科的融合与互补
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三者的融合在其产生和成熟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景观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反之,科学合理的建设需要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景观设计的人文研究进一步加强。景观设计对人的尊重表现在规划设计的人文性、地方性,因而,设计师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和领悟潜在地影响着其规划设计作品的品质。
4.2 景观设计思想的传播
先进的、超前的景观设计思想得到提倡和传播,以引导人们树立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熟悉景观设计的对象、价值、方法和范围,从而推动景观设计的全面健康发展。除了景观设计作品和景观设计师本身的影响,景观设计的职业教育、大众传媒对景观设计传播、宣传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景观设计的发展也同样取决于人类素质的提高。失败的景观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甚至被称颂一时,可以说是设计师和决策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所致,同时,也说明公众的分辨力、鉴赏力不够,所以说,景观设计基础知识的推广,引导和培养公众对景观设计的鉴赏力是必要的。
5 结语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设计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其领域广阔,前景美好,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设计只能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应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刘东云.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J].国外城市规划,1999(2).
[2]约翰.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园林,1998(1).
[4]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多方位体现民族元素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时不我待。由此,根据目前多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状况,分析园林景观的方向,从而论及民族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的必要性并得以强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族元素 现代园林 景观设计
1、对民族元素的理解
各个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汀中,显示出具有本民族特征与气质,凝结成个性化的特殊符号,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元素”。
这些沉淀了民族文化的遗存,代表着民族的精神特质,反映着民族的与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都成为具有本民族特征元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元素包罗万象,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每一个元素都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并且能加强信息传递的效果,从这些民族元素中感知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并产生自豪感。从而促使该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2、民族元素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园林景观的设计本身就是人的思想意识的一种体现。传承具有中国优秀园林建筑艺术的景观设计,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殊的园林建筑文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思想和审美观念的表达。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发展不尽相同。作为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艺术设计者,要充分反映出各具特色的民族特性和心理,就必须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将本民族的民族元素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民族精神和塑造民族品格的魅力。
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元素,表现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式。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提高,“原生态旅游”很快兴起,民族元素也逐渐成为园林景观行业、旅游行业的新宠儿,它既是园林景观设计创意的源泉,又是设计特定的文化背景。在达种特定的形势下,怎样更好地将民族元素融合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把握切入点,有效地解读反映民族特质的形式化语言,体现民族精神、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民族内涵等,则是决定园林景观设计前进方向的重要因素。
3、民族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3.1“民族元素”是园林景观设计创意之源泉
园林景观设计创意,不仅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与感悟,也来源于对当地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和人文传说等的考察与了解。
3.1.1民族人物元素
民族人物元素包括民族历史人物元素和民族人物情景元素。
在民族历史人物元素中,一类是具有鲜明民族影响的历史人物形象,另一类是寓意深刻,反映人们意愿和向往的虚拟人物形象。
3.1.2民族符号元素
一些反映民族传承文化和的图腾、符号等人们所熟知的民族元素也往往被注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设计作品显得更富有民族特色,更贴近于人情。
3.1.3哲学思想元素
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思想影响最深的释、儒、道,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释、儒、道三家理论所包含大量朴素的哲学思想更是大放异彩。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道家的亲近自然、无为有为的理论,以及佛教的因果善缘之说,都对人们的思想、思维产生较大的影响。
3.2“民族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景观,在人们的习惯上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3.2.1硬质景观
所谓硬质景观,就是用天然物质、人工材料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堆砌、加工、创造出来的景观形式。根据构成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点、线、面3种表现形式。
1)面的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在广场造型和地面的铺装上。
2)线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围栏、道路的造型设计、组合、装饰的变化以及地面铺设纹路、花纹、起伏变化等。
3)点的表现形式,主要包含雕塑、亭、廊、喷泉及一些便民设施等。更能反映出景观的效果,给人以直观、悦目的感觉。
3.2.2软质景观
用非人工材料或主要以非人工材料创造的景观效果,谓之软质景观。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绿化种植和水体建造。
绿化种植:绿化种植的形式,大体分为4种。一是点、阵布局,多用于乔木或乔灌结合进行单一和组团绿化。二是平面绿化,主要指草坪、绿地的种植。三是模纹花坛,又叫毛毡花坛或模样花坛,这种花坛按照事先设计的图案,在一个平面上种植各种色彩鲜艳的观赏植物,在植物品种上一般选择矮生、多花的草花,像一串红、矮牵牛、玻璃海棠等,观叶性草本植物也在选择之列。栽种出来的效果。图案华丽,色彩斑斓,看上去犹如人工精心编织出来的地毡,所以也叫毛毡花坛。花坛外形多数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随意形的。模纹花坛大多见于广场、公园、机关单位和小区院落,也有设在交叉路口和宽阔道路中央的。华丽精致的图案纹样,多数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如吉祥图案、卷云纹、凤尾纹等。四是绿雕绿化,绿雕是雕塑和种植结合,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的绿化方式,它的构筑全部由人手工操作,更能体现具有人文色彩的民族元素内涵。
一水造景,古来被人重视。明袁中郎谓:“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千里,细则为罗谷,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坤,立则为岳玉;矫而为龙,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没有一处不以水景作为主景或衬景的。
4、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民族元素”的意义
“民族元素”蕴含的民族风情与国家精神,是园林景观的主流。以“中华民族元素”为实体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深远的民族主义意义,还是颇具观赏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社会人文景观。所以,研究和强化“民族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作用,可以丰富社会人文与民族主义的内涵,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以“民族元素”为主体构成的园林景观,使人们有更深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之间、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参考文献:
[1]李星宁.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58-6160.
[2]蒙春霞.浅谈园林水体的景观艺术[J].民营科技,2010(9):119.
篇8
关键词: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自然;发展
1 乡村园林景观的意义
我国的风景园林一直都是重视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巧妙结合的.即便是在设计城市的时候,也要先考虑因其地形和自然环境而建,并在城中巧妙地建设园林,使城市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的城市规模庞大而且远离自然,想通过在城市中建造一些仿自然的园林景观来实现人和自然的接触和融合:①空间上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②也难以实现想要塑造的自然。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对于人们接触并融合于自然的要求,如同隔靴搔痒。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范围扩大,就会发现城市之外的乡村园林景观正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乡村园林景观是几千年来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环境不断的相互影响形成的,既反映了人的许多特性,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很大影响。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过程中达到的一种平和。它既能表现出自然的勃勃生机也能体现出人性的自由活泼,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乡村园林景观中虽然也有很多人文活动痕迹。但仍然可以用未加雕琢来形容它的自然部分.因为乡村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并未对其自然部分做过多的刻意的修饰,它的诸多痕迹,耕作、植被、地貌、文化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平衡的和谐的乡村自然。我们可以从乡村和城市道路的不同中发现这种差异,这对于现代的景观园林规划和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既不必刻意的去修饰雕琢,加上过多的人工痕迹;也不必有意的将原来的痕迹全部抹去然后再去人工塑造一个“纯自然”出来乡村园林景观的这种自然,既为风景规划提供了极富特色的资源,也给园林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大启发.为现代园林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 乡村园林景观的要素
园林是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限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摘自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由此,乡村园林景观是指城市人类聚居地区以外的广大的人类聚居地,以自然水石、地貌、花木及建筑等要素为表现手段,创造出具有乡村自然美境的园林景观空间,其要素包括如下几点:
(1)地形地貌:它是形成乡村地域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景观的律动和美学特征都受地形地貌的直接影响。
(2)水体:水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时具有丰富观赏价值,是乡村园林景观风貌构成中最为生动和具有活力的要素。例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小溪等。
(3)动植物:植物的生长受到土壤、水、光、风以及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季节的不同和生长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植物的形状、色彩、质地以及叶丛的疏密等特征的变化,形成不同时期的自然景观。动物作为自然界的物种之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植物花木、果实与小鸟、蝴蝶等小动物是生态环境美感必不可少的补偿和协调。
(4)建筑物:建筑物具有空间构成与引导空间构成的作用。它既能引导视线、影响小气候,又能影响周围景观的功能结构。乡村建筑是有别于城市建筑,它处于稳定的乡村地区,形成于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乡村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5)构筑物:乡村园林中的构筑物主要指乡村道路、小径、堤坝、路灯、墙、步行桥以及座椅等设施。它们是构成景观的三维空间要素。这些要素与植物、建筑物等共同组成乡村景观空间,形成特殊的功能。
(6)铺装:是指自然或人工的硬质铺地材料,如瓷砖、石材、沙(卵)石、木材、砖、水泥以及沥青等,按照不同形式黏贴于室外空间的地面上,形成永久的地表,满足乡村景观色彩、纹理、质感等观赏效果的需要。
3 创新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可持续的乡村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崇尚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加强乡村景观要素的运用,应以源于大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对乡村景观进行补充与调整、整合与恢复。同样的乡村自然环境,不同的设计理念与需求,创作出千变万化的乡村园林画图。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在总体规划中控制局部规划的乡村景观设计,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乡村居民的生活与生产、心理与生理的需求。乡村居民是乡村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乡村的未来,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考虑乡村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地方习俗等的不同需求。一个好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反映不同地域的历史、观念与习俗,处处为乡村居民着想,让乡村居民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享受园林景观美景及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
3.2 尊重自然,强化原有自然景观要素
好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是乡村规划设计的核心。构筑结构简洁、主题鲜明、生态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乡村园林生态景观,也是乡村园林设计应遵循的规律。随着乡村建设飞跃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同其他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协调、均衡、尺度与比例以及节奏与韵律的原则。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以服务乡村居民为目的,打造一个可观、宜居、适用的乡村环境空间。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乡村园林景观要素,节约造景成本;尊重并强化原有自然景观要素,彰显乡村园林景观本土特色与个性。
3.3 注重乡村的历史与现实结合
乡村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古树、习俗与传说、革命遗址等,这些场所为乡村园林景观个性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将有效提升乡村园林景观艺术性与文化底蕴。乡村中有意义的建筑形式、文化习俗、空间尺度、色彩以及生活方式等恰恰与隐藏在乡村居民心中的行为方式、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价值相吻合。因此,能引起乡村居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所以,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激发和升化乡村文明与精神面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篇9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创新
1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分析
1.1建造方式呈现不拘一格的形式
我国传统园林建造方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艺术中以形写神的要求,通过多种建造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炼与浓缩在园林中营造出自然景观。从我国传统园林建造风格来分析,我国园林造园方式呈现出灵活多样、变化的方式,比如在园林设计中以流水、植物等元素来衬景,以山石来为主体建筑点景营造园林效果,或者通过空间的对比和先抑后扬的空间序列来制造园林景致,进而通过这些不拘一格的方式营造出园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整体效果,进而让园林设计更加具有深远韵味。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园林丰富多变的设计手法,给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素材,进而为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意境表达和景观元素搭配等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以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的空间组景为例,空间组景主要有以小见大和步移景异2大类,其中以小见大是通过在园林的有限空间内设计丰富的景观效果以此来营造大的意境,而步移景异则是通过改变园林空间的不断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景致的层次、抑扬和虚实等,进而营造出高低错落的空间感。所以传统园林这种不拘一格的建造方式让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更加具有虚实变化的特点,通过这种组景方式的重复和各类景观元素的巧妙运用和搭配,营造出极具变化色彩的园林空间。
1.2整体构造体现诗情画意的气氛
在园林建造中体现诗情画意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园林的建造受到文人雅士所推崇文人精神的影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大多都具有文人气息,这类园林的主要是以山水鸟虫和花木流水为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合理营造和搭配,在园林的景象中体现出诗画情趣,进而带给观者无限的遐思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传统园林的建设过程中也受到山水画和田园诗歌等因素的影响,让我国传统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中国诗画的淡雅幽静的美感。传统园林整体构造体现诗情画意的气氛这主要源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对于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对自然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将自然要素与园林造园艺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传统园林的突破,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环境。
1.3园林意境具有自然悠远的特点
我国传统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注重对于意境的创设,极力营造一种自然悠远的园林意境,这也是我国传统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风格的重要方面,同时受到儒家思想在园林建造过程中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通常会通过一定景物来表现园林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正是对园林意境的追求,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充分表达了自然悠远的情感,因此传统园林景象不仅是客观事物的表现,而且也是对园林意境的升华。另外,我国传统园林建造也受到园林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融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而促就了我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风格特点。
2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方法的建议措施
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传统园林文化建造精华,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合理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方法来有效推进现代景观设计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1遵循自然和谐理念创新设计思想
传统园林建造理念是推崇师法自然的设计观,我国古人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生态思想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并且也能够满足环保工作的要求,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注意景观设计中环境的良好状态,才能更好确保设计品质和效果,也就是说,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理念,才能形成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同时在遵循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同时还要注意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景观设计内容,尤其在借鉴和发展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传统园林的优势和劣势。传统园林原本只是为少数上层人士所服务,这是园林建设时期的封建制度所形成,进而直接导致了传统园林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大众,故而在借鉴传统园林建造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突破园林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新的设计领域,将景观设计引入更多建设领域,同时要注意合理规划城市景观建设方案,进而为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2.2实现园林设计手法的多样化发展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灵活多变,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创新景观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来合理表达现代景观的意境、空间和元素搭配,比如沿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虚实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空间中运用石、水等元素来表达丰富的景观,其中对水元素的利用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形成不同水体形态,或者通过水声设计来营造园林的整体感觉,而对于园林石材元素的运用,传统园林中较为常用的手法是叠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创造多变而丰富的园林地形景观。另外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注意借鉴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而且还要加强中外园林建设方法的融合,其他国家园林景观的建造理念和方法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将其与我国传统造园艺术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有效促进现代景观设计思路的不断丰富。比如借鉴法国几何式园林造景手法可以增强园林的轴线感,运用意大利苔地园造景手法可以有效处理地形起伏的情况,同时借鉴日本枯木山水造园手法,运用抽象写意设计手法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
2.3现代景观设计要不断更新建设技术
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新技术发展实现了更大的发展,园林建设技术也不断得到更新,尤其是数字技术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通过运用数学技术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更好运用传统园林建设元素提供了方便,比如运用数学技术可以对自然元素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可以利用图层叠加技术按照景观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且可以对景观的场地可以进行数字分析,还可以对景观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坡度等进行数字模拟,更加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园林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设经验,这对于当前现代景观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丰富的借鉴意义,同时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传统园林建设手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注意对传统文化层面设计的继承和延续,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手法,不断创新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结合设计新技术和新思想,才能实现现代景观设计既能符合本地实际需要,又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作者:张蕾 单位:四川省国有通江县空山林场
参考文献:
[1]谢海波.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2]冯晖武,涂娟娟,杨壳.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2009(06).
篇10
关键词:城市景观优化设计;针对性策略;指导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景观的相关概念
1.1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主要是城市环境中所展现出的自然景观美,使人们的舒适感和愉加强。
1.2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人工作用于自然景观,合理安排好自然资源为大家提供合理、赏心悦目的环境。随着大家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景观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 如今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1.3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内容
景观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 行为心理。
2.城市景观建造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筑景观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2.1 城市建筑景观比较混乱。随着城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但是没有统一的建筑秩序,最后显得比较混乱。此外,施工建筑的越来越多,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破坏了自然景观的联系性。
2.2城市的景观设计不够合理。
目前城市景观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没有遵循生态规律, 目前城市的景观建设存在反季节移植、假植物、大树古树移植等不合理操作,因为违背了植物的本质特点,问题比较大;(2)破坏了原有景观,在城市化景观建造的过程中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这会进而影响到环境和气候,问题也比较大。
3.城市景观建造的优化设计
3.1建筑景观的优化
主要利用整合的方法,由于城市建筑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因此,应该整合城市建筑景观,体现出人性化。应该遵循建筑整体连续性、城市景观多样性、
建筑的动态渐进性等原则,主要利用以下整合方法:
(1)纵向。建筑景观优化必须遵循建筑的时间性,利用先进技术,结合建筑景观的历史性,重点控制施工现场的建筑景观,增加现场的视觉效果,减轻人们的视觉压力。当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因素,考虑到今后的改变。
(2)横向。宏观上把握住建筑景观的统一性,但同时也要有特色,例如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把握好建筑外表的颜色和材质,保证建筑景观的一致性。微观上要把握建筑之间的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协调性,使得这些方面保持一致。
3.2城市景观优化设计
(1)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工作和生活,应该充分针对人们的需求和偏好,打造出比较有特色的园林环境,既利于人们身心健康,也利于艺术的发展。 要严格遵循和谐这一准则。充分体现出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人和自然的完美融合,做到绿化和建筑和谐共存,又不失活力。
(2)必须符合生态学。严格按照生态学原理,景观设计师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因素,为自然环境的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城市景观优化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城市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城市的比较有特色的因素,例如,古树、国家或地区保护植物,坚决打击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也要注重景观的种类,保证多样化。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重视人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2)不耗费太多经济资源;3)重视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可循环和可持续;4) 城市景观设计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展现出当地独特的风格和文化;5)遵循整体性这一原则,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使得景观和城市建筑。
(3)城市建造绿化。城市建造师在绿化方面一定要保证城市的原有绿化,这是根本。尤其是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盲目破坏掉原有绿化,能够做到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还应该重视植被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价值。此外,城市建设要重视地形的不同,充分考虑到地形的差异性,同时增加绿化带。这样的效果比较好,达到人和自然的完美融合。 此外,还需要准确测量绿地,这对于城市景观设计非常重要。
(4)对景观产物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及时回收修枝后的枝叶、碎草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景观产物,用于景观建设的原材料或研制成生物性肥料,尽量实现景观产物的循环利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使得城市规划面临一系列问题,城市建筑景观比较混乱和城市的景观设计不够合理,因此,要不断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当然城市景观设计必须逐步进行,不能一步到位,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建筑景观的优化、城市景观等针对性的策略,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当然本文的研究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杨清保,汪学峰,建造生态园林城市[J], 北京农业, 2011(27).
[2]陈丽勤,浅议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J], 城市建设, 2010(18).
[3]张剑,探讨景观建造人性合理化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