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步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研究性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体。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思维受到教师思维的限制,解答问题的能力不高。想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单一思想逐渐向多向思维的方向发展。教师要设置疑问,多问学生“为什么”。比如课文应用了哪些描写的方式,体裁是哪一种,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文当中。教师还要设置反问的形式,如果学生确实不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反问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师可以问学生:烛之武不去见晋侯而是选择去见秦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就可以解释原因:因为郑国得罪了晋国,说服晋国会很困难,所以烛之武才去见秦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很不平等,新型的教学要求师生平等,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持平等的态度,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敢于探索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提出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者是教师的提问来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长期以来,一些文学素材被蒙上了一层政治的色彩,让学生感觉很乏味、很无趣。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鲁迅童年的故事,但是语文教材却把这篇散文赋予了政治的色彩,认为鲁迅先生是感觉当时的生活很乏味,当时的教育方式很不好。其实鲁迅是表达了自己在三味书屋当中学习的时候很有趣,自己很喜欢。在《朝花夕拾》当中鲁迅写道:“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虽然作者说出了自己很不容易,但是这里的主旨就是回忆日常生活当中的琐事,很少涉及当时的政治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一些文章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才会自主学习,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查找资料。比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一诗,是很优美的爱情诗歌,但是传统的教材却认为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感,对爱情的美置之不理,不予理会。当然裴多菲是为了革命才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他对自己所喜欢的姑娘的感情也都体现在了诗歌当中,这样纯洁的爱情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如果教师的讲解很好,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丽,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爱情树立正确的观念,降低早恋的几率。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不能够摈弃传统教材当中的内容,还要选择更加合适的文章,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构建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突破,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放出来,学会质疑,敢于创新,做到主动学习,给学生自信心。比如《花未眠》这篇文章,教材选择该文的用意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并且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欣赏插花,挖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生活当中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到生活中的美。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文中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思考来了解课文,突出自主性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己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学《我与地坛》,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从地坛中得到了什么答案?自己通过阅读文章能够得到什么理解?等等。
3.教学方法灵活化
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经常命令学生做各种练习,学生感觉到没有自主的权利,就不能够自主去学习,求知的欲望被埋没,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逐步退化;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负担,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各种语文的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这些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蚊子和狮子》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文,然后展示四幅自己画的有关《蚊子和狮子》的漫画,让学生依据漫画来把课文改编为童话故事。学生本来就喜欢漫画和童话,现在让他们参与其中,自己编故事,一时间,学生情绪高涨,纷纷站起来即兴演讲,有些学生甚至有动作配合。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的兴趣来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无形中就增强了。又如《胡同文化》一课,乍一看,似乎内容较为凌乱,学生不易理解。我就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自己寻找文章的中心句;但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动脑,想坐享其成。如何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呢?我采用的办法很简单―――竞赛法。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规定每组学生必须找出任意两段的中心句,哪一组先找出就让哪一组先回答,而其他各组只能回答别的组没找到的段落。而当每一组都找到相应段落的中心句后,余下的段落就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正确的就可累计加分。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各组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进行讨论,力争找到最恰当的中心句,或自己概括出准确的中心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学习活动当中,提高了对语文课文主旨把握的准确率。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帮助自己、辅导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尽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用主动学习逐渐取代传统的被动学习。
4.师生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发现学生的特长。在发现学生的特长以后,不能够打压与学习无关的特长,否则不仅不能够压抑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教师不能一味警告学生,批评学生,否定学生,而是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来查找各种资料,可以在网上与同学或者是教师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仅不会压抑学生的兴趣,反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乐趣,让学生在朗读当中得到一定的启示,陶冶自己的情操,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再别康桥》一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肖邦的《离别曲》,寻找到两者感情的共鸣点,然后让学生配合音乐来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文章的优美,很快就进入了情境,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5.精选教材内容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学,而是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合理运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合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品味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建筑、生活习惯等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把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当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新教材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我与地坛》对生与死的思考,等等,无一不具有强烈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的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则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语文老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来灵活教学,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桂文娟.由中学生写作特性反思中学写作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何小凤.课例研究:新理念对接课堂教学的桥梁――以“语文素养导向”的朗读教学为例[J].今日教育,2008,(05).
篇2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髙。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知识基础的了解,而且很多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也比较少,因此使得很多教师的思想没有得到更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第二,实践教育不够。语文是一门实践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要让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应该要加强对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三,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釆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釆用黑板教育和填鸭式教育,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比如多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因此导致语文教学实效性较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基础教育,统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导致高中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一)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得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应该要加强学习,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瓶颈进行掌握,并且能够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_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沟通,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对各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陈旧,因此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没有给学生太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因此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实践教育,将课程实践当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关键,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性,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是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实践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尤其是语文学科,需要更多的实验教育,让学生对语文现象以及语文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中。比如在加强学生对语文词汇的记忆和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我比画你来猜”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使得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而且在猜词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还可以对词汇加以理解。另外,要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新媒体、多媒体技术进行延伸教学。在网络信息时代,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借助网络资源以及网络技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在课后也结合网络媒体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比如在课后学生可以继续对各种课件进行学习,可以给学生建议一些不错的电影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借助媒体平台观看这些视频,从视频中学习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设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对各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兴趣;情境;拓展;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46-01
长期以来,由于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足,学习状态不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我们能够有效的运用文言文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渗透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这对于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生兴趣相符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歌手周杰伦的《兰亭序》这首歌,让学生闭起眼睛进行体会。通过学生对于歌曲的认识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歌曲中描绘的古韵色彩,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歌词内容与韵律,之后教师再展示《兰亭序》的书法帖,引导学生去感受书法内容的精彩。再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内容,就能够使学生对于课文的基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识文章中的崇山峻岭、清流激湍,跟着作者的笔迹顺流而下转感受文中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体现出文章意境的清丽淡雅,情调的欢快畅达。后文中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这对于加深学生的文章认知、了解作者的表达目的、认识作者的处世态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以便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引导学生的知识积累
文言文与现代文有着较大的区别,特别是一些通假字、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等,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会话中很少遇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困惑,都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认知,这样才能够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以便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解。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进行逐句的翻译,之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点、课文的背诵,简单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体会与感悟,加深他们的学习认知。比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荆轲刺秦的场面描写中,荆轲是“取―奉―发―把―持― ―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是“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而单纯的文字理解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记忆,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把讲台当做是秦王的宝座,让两个学生一个扮演秦王、一个扮演荆轲进行课文内容的表演,让其他学生进行监督、课文对比,看他们哪个动作做的不到位,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进一步加深,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对于文中情感的体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俗话说“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能够拓展课文知识范围,通过相关课外知识的引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朗读教学;高中语文;方式;策略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锻炼其语感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中通常通过朗读教学来提升字音的判断、字形的区别和写作水平。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师生所忽略,因此,很多学生的朗读水平都很低下。在课堂上,学生通常都是齐声朗读,但是这种效果却并不好,齐声朗读过程中往往面无表情,停顿无序,个人朗读时声音较弱,朗读起来感情不足,这都是由于教师的错误教育理念所致。许多教师片面认为朗读教学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事,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样一来,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朗读很难得到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因此也很难得到提高。
二、朗读的方式
(一)自由朗读。
刚开始上新课文时,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课文的内涵,可以适当安排自由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由朗读由于随意性较大,学生按照自己的情感进行阅读,对文章有自己的认识,自主探索作品,自由空间较为广阔,符合认识新知,独立品读的要求,其次,通过自由朗读,学生可以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难点,例如字音、断句等等方面的问题。
(二)齐声朗读。
齐声朗读强调读的过程中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不丢字、不加字,通过这种朗读方法,可以让学生的眼力与口读能力都能读的更加准确。齐声朗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注力,通过专注来准确获取作者的本意。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较多,适当安排齐读,对于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很难掌握,掌握齐声朗读,可以把握或熟悉古诗文的语言习惯,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文言文。
(三)熟读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的就是熟读背诵的作用,熟读过程中掌握了古诗的韵脚等原理,有利于学生学习好文言文。但熟读背诵要避免对“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在欣赏的基础上熟读背诵课文。只有用一种品味的方式,才能理解古诗的真正魅力。例如在读李白的相关诗文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出他的豪放飘逸,同时浪漫主义色彩较浓;读杜甫的相关古诗文时,可以体会出他的忧国忧民思想,现实风格主义较强。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策略
(一)精选朗读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精选朗读材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取恰当的诗歌或古诗作为朗读材料,例如采《离骚》、《陈情表》这样的精典诗文最适当朗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应该仅仅把朗读的素材局限在课本上,可以延伸到课外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教师进行范读。
教师范读是朗读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示范朗读,为学生做榜样。教师范读时应该注意自身真实情感的表露,让学生感觉到课中美文的魅力,同时又能感觉到教师自身的魅力。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情和形象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获得听觉上的享受,也体会课文的审美情趣。与录音相比。教师的通过示范朗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与富有感染力,教师通过范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朗读声中融入到文章内容中。
(三)指导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有利于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朗读。朗读技巧包括语速、语音和语调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仔细教会学生掌握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朗读的规律,把控语速、语音和语调的能力。首先学会使用符号来标注课文,用()标注轻读、()标注重读、(/)标注停顿,明确标注文字的朗读规律,朗读过程中把握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原文的意境。其次理解原文的意境。教师应该加强文章情感的教学,通过大量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觉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意境。朗读是一次二次创作的过程,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朗读的方式和情感表达也会不一样,教师应该尽量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让学生自由的朗诵,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
(四)利用多媒体渲染朗读气氛。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亲临其境,最后与课文作者产生共勉。朗读教学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营造一种特定的朗读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使学生的朗读更加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另外,课文的文化寓意,很难用语言精准的表达,如果能用音乐或图片营造一种情境,在朗读诗词的时候配上音乐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既能渲染朗读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致,又能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获得感悟。配乐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朗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加重朗读教学的比例。朗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规律,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但朗读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秀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7):25-26.
篇5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对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种阻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以下具体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注重写作语言的学习和培养。教师会让学生看一些作文书,模仿和应用其中的语言,或者围绕一些题目进行模式化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思维固化,缺乏创造性思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应付考试,但是要想得高分比较困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必须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忽视作文讲评。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注重写作技巧和指导练习,忽视了作文讲评这个重要环节,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知道自己写作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作文讲评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经过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正,对作文进行修改,从而取得进步。作文讲评这一环节的缺失也是学生作文水平不能快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高效教学策略
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制定一些解决策略,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1)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双向培养。高中生的作文水平主要体现的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具体来说,要给学生一些词语、修辞、句式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根据素材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例如教师在讲完《滕王阁序》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续写和仿写练习,续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仿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这种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高中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应该鼓励多写一些文章,包括周记、日记等。通过基本功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作文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不断探究和积累,在写作方面有创新和突破,使自己的文章在考试时取得高分。
(3)对学生的作文及时进行教学评价。高中生的作文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个学生写的作文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对学生可以给出一些个性化指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明确自己文章的优点和缺点,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修改获得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给学生上作文评价课,针对学生的作文优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作文的不足,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通过作文评价课都能有收获。
(4)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学生课外书籍读得多了,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拓展知识面,而且自然而然积累了写作语言。学生在写作文时,把课外书中看到的语句和材料转化为写作资料,对于任何作文题材都能轻松应对,而且使文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意林》、《读者》、《美文》和四大名著等课外书籍,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增长见识,可以对其中的故事和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在写作文时巧妙运用。
(5)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高中作文的很多题材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并且养成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可以主动对生活中见到的触动比较大、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用纸笔记录下来,当作作文题材,要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事情,包括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事件和让人感动的故事,可以记录下来,并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境界有提高,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将其作为素材。
(6)对学生的进步要充分肯定。学生在作文方面有进步,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产生学习自信心。同时,对学生文章的不足,不能一味批评和指责,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给学生正面的鼓励。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作文交流会,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传阅作文。让每个学生看同学的作文,学习别人的优点,如果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讨论进行正面总结和点评,避免责骂和批评。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依旧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依照高考的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身的思想不能自由地表达。很多学生在语文写作时也只是根据教师要求的固定模式进行,学生的思想受到禁锢。面对此种情形,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策略,引导启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进行实验制作、参加各种课外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能力。高中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还需要学生自身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钻研,才能领悟文学的魅力,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策略十分必要。
一、目前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点,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意义比较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进行处理。比如,教师自身的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无法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存在着缺点,对学生质量的考核仅仅依靠文化课的成绩,不考虑其他部分,导致学生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如何提高自学能力的教育。在求学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在进行着课本公式的练习和作业的高质量完成,对于研究定义来源、试验过程、实践活动等没有进行充分的发展;对于课本中存在的疑问,在教师直接强行灌输的教育中,一点点的丢失掉,自主学习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成为了学习的奴隶,被动的接受。中学的语文教育中运用自主学习战略研究不多,但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我国教育还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进行全盘的讲解,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并且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是全对的,学生没有反驳的权利。从自主学习的角度看,传统的教育可以很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任务,但是不能引导学生拓宽思维,进行开放式的思考,获得新的体悟。自主学习的思想在一些国家获得了空前的成果,国内也进行了效仿,但没有进展,特别是国语教育在这个领域内几乎空白。上述的现状,自主学习模式运用国语教育中,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习惯进行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短板,并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对学生一生发展作用极大。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让自主学习策略得到更好的落实,学生必须要积极地配合,并且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的情况,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于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激发,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对于语文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在美进行感悟,并通过参与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行深入的体验,这样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能得到很好的激发。语文写作教学本身可以很好地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功利的问题,并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形势下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的写作技能练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和自主性,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样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共同的运用,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魅力,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更好地参与到写作学习当中。
(二)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改进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基础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喜欢写作,并且掌握较多的写作技能,而部分学生则对于写作缺乏足够的兴趣,不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针对语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情况,教师要以人性化的角度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改进教学理念,真正地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落实和执行。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只有真正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适当地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写作练习内容,给他们制定符合他们自身水平和特点的写作学习任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分组,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成长和发展。在对学生写作评价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进步”,及时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改变评改方式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策略
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写作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让学生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能力,并且在作文中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取得更高的语文成绩。学生也需要不断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找到写作的兴趣,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自己。
一、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全方位的体现,
只是在为了写作而进行写作,完全是为了高考的成绩提高而进行的写作。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以高考的作文来判断学生作文的好坏,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作文全是为了高考而进行写作的,而不是在写作中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这就与当代的素质教育有了很大的差距,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越离越远。
所以,革新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创新途径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根据传统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作文思路的创新,不再受缚于传统的作文写作思想,让作文的写作能够表达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一旦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作文的能力就会上升一个很大的台阶,让作文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学生作文语言的完美性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在进行作文创新教学的初期,不需要让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追求语句的华丽,而是让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保证作文句子的流畅性,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这才是作文的追求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完善自己的写作文字功底,让自己的写作更上一层楼,同时与教师积极地完善教学模式,让作文教学更加具有效率。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全方位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阐述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1、正确看待课程改革,树立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3、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4、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中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依据学习要求以及提示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划出来,养成作批注,做笔记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
在课堂上,笔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采取展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4、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5、重视课堂互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结束语
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教学的统一体,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诗歌追求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目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却陷入了困境,存在一些普化的问题:许多同学对古典诗词不感兴趣,效率低下;想象角度和方向无法与古典诗词的意境对接,不能感受古诗的魅力,这样的话,原本是隽永秀美的诗词在同学们眼中变得生冷抽象起来,久而久之,大家对诗词学习都产生了厌恶和畏惧心理。为了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关键教学内容的总结,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供宝贵的建议。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关键点
1.审美鉴赏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诗歌内容都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文学审美鉴赏素质的培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三者有机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关键,从感觉到审美的心理转换,诗歌内容可以把经验与思维连接起来,克服视觉的局限性,促成形象的无限拓展。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首先,通过朗读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这时诗歌的“韵律美”。其次,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内容的情境美。同时,在进行背景分析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念美感。最后,对整首诗的表现形式的分析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代表的心情,更好地体会到诗歌形式的独特美感。通过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其实,阅读与审美、知识与鉴赏在同一时空状态下是可以互通的,知识支撑着阅读与审美,阅读与审美也提升了知识的含量与丰厚。因此,诗歌鉴赏教学的关键点必须要考虑到审美教学。
2.自主鉴赏
高中语文的诗歌内容包括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无论何种内容都有着不同的鉴赏要求。培养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有效培养古诗词的自主鉴赏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自主鉴赏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诗词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避免人云亦云。“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避免学,实现自主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李商隐的《锦瑟》时,由于诗歌本身就有朦胧感,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不是直接进行答案解释、统一诗词意思。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拥有基本分析的能力。例如:让学生自主鉴赏学案中杜甫的《绝句二首》,然后引导学生摸索分析规律,最后教师总结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总之,诗词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领悟、自主体验,进而进入自主鉴赏空间,能够在有限的教学阶段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提高语文诗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和不可忽视的环节。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包括:
(1)意象基础知识讲解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
(2)诗歌分析内容讲解
高中生必须要有较为明确的诗歌分析能力,应该明确诗歌内容自学的基本程序。例如:教师要求高中生预习《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学生就应该明白首先要进行诗歌朗读,正音正字,然后查阅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造这首诗的背景。接下来,要结合教材注释进行文本理解,最后查网络资料了解对这首诗的不同理解,提出自己的个性看法。这种基本学习程序学生必须明确。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加强审美鉴赏教学
音乐课以优美的乐曲、和谐的旋律,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美术课以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线条,使学生赏心悦目;文学作品之中的诗歌则是以独特的韵律美和情境美来打动人心。
(1)要重视思想审美教学
古人做诗很讲究词句的锤炼,故有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贾岛的“两句三年成,一吟双泪流”之说。因此,对于诗歌教学要让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更要品味诗人的人格美,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例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可以介绍苏轼的经历,让学生明确苏轼的一生是几多波折、经历牢狱、满腹才华不得重用的。在其他人看来如此落魄的人生,苏轼却从来没有在文学作品之中表现出颓废之感,反而豪情万丈地创立了“豪放派”的词风,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种教学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人格魅力,形成美育教育。
(2)要重视情境审美教学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同样的,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置身于诗词描述的环境中,以诗词中人物的身份,感受诗词的意境,进而把握诗词所传达的情感。例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这首词所表现的优美意境。总之,语文课中的美育是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悦目的环境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加强自主理解教学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加强自主理解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例如:教学《锦瑟》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小组自己收集对这首诗的不同理解,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诗歌,同时总结出自己这样理解的原因。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然后鼓励学生进一步地讨论文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总之,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交流活动的组织,打破传统的一人唱主角的教学模式,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的表达,并及时给予有效的点评和指导。
总之,古典诗歌是传统的高雅艺术,它以丰富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来完善和丰满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必须要重视对自主理解教学的组织,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研究
新课改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从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我国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培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应适应时代潮流,积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现状
新课改自实施以来已达十余年之久,在师生互动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改进,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1教师的互动思想有待改进
师生互动的实施首先要靠思想的指导,只有思想行动起来,实践才能跟着思想行动起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下,不仅是语文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比以前更重,但是教学的课时却比以前大大缩减,教师不注重教学互动环节,只顾赶教学进程。另外高中还要经历高考这一人生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的教学就偏向理论化、应试化。教师在“公开课”上实行“表演互动”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顾自己讲授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教师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
1.2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表现在教师在互动中采取灌输式教学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想问题、解决问题,直接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另外,大量教师希望把课堂教学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种掌控不是对教学进度的掌控,而是对学生的一举一动包括问题的答案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这实际上是对教师角色的误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起到的是引导、带领、激励作用。
1.3互动方式单一
目前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大多采用提问的方式,互动的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现在的课堂提问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发问,学生不敢或不知如何向教师提问,真正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的学生少之又少,教师与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
2改进高中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策略
2.1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师的思想
教师是学生知识和品德的引导者,其在互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改进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第二,要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广度和深度。互动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要全面关注,并对学生提供的信息及时应对,根据师生互动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教学充满开放性、弹性、丰富性。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生成新的内容和目标。最后,要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之中,教师往往要面临事先没有考虑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师生互动既需要教师课前的认真设计,更需要课上的灵活处理,这不仅需要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良好的控制力和提升力,才能使师生互动达到应有的效果,从而提升课堂效果,进而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提升了专业素养,转变了教学思想,也就为有效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
2.2建立互动的动力机制
在语文互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活动。目前广泛使用的以讲授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面向学生的单向互动,良好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双向的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教师要主动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再进行交流、互动,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获取知识、对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会建立互动的动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3树立文本意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文本就是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内容,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是一把“锁钥”,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教师的文本意识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教材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教师首先自己要全面掌握理解教材,这个掌握理解指的是不仅要掌握教材的内容,还要深层挖掘教材中所选内容的思想感情,从更高层次上解读教材。新课标对教师的文本意识提出明确要求,教师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因此,教师要在授课之前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的掌握。第二,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扩展。平时多阅读课外教材,在讲授教材内容时进行知识链接,扩展知识面。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准确,多进行互动、启发,避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照本宣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从根本上喜欢语文,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互动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本文提出的关于师生互动策略的改进对于当代高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共同进步,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琳.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扬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