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黑导游 导游行业 旅游管理

导游这一职业群体,作为整个旅游服务行业链中的接待主体,是与消费者做最直观和长时间接触的关键和中心。除了行程本身,导游服务质量的好坏、职业操守的高低,是旅游服务产品质量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提高,对于服务类消费和精神类消费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这催生了旅游服务行业的一个春天。在这一背景下,导游的服务和素质水平却一直参差不齐,近年来频频曝出各种“导游骂人”和“黑导游”事件。这既存在内在因素,也有整个行业监管不力的因素。如何在未来,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升导游服务质量,是整个旅游服务管理部门工作的重要一点。

一、国内导游行业及旅游服务业现状

为了规范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2013年10月,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该法实施以来,旅游秩序有了相当明显的改善,导游的服务素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许多问题依然存在,各种旅游乱像无可回避。例如,2015年,一段云南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影响。尽管舆论最初都一边倒向游客,但随着事件的发酵升级,公众逐渐回归理性的视野,重新审视了乱像的根源,亦关注到“导游骂人”背后的重重因素。我国导游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质量欠缺,行业监管不力都是重要问题。

二、影响导游服务质量的内外因素

1、导游准入门槛较低,文化素质不高

我国的导游资格考试难度不大,从去年的统计来看,旅游专业毕业的毕业学生在考试大军中仅占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由此可见,大批量的导游都属于社会人士或未经过专业培训而从事接待的人员。在学历构成上,本科以上的导游人数不到百分之二十,集中在中专和高中学历,而从事这一行业的许多人员都来自于困难地区。

2、导游工作的压力和强度要求过高

社会对于导游这一职业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说话幽默风趣、能歌善舞的导游往往最受游客喜爱。但这对于导游本身的情绪负荷是很高的,需要长时间控制情绪做好“演员”。此外,长途游的团期往往有一周左右,导游作为一个中心人物,还要协调旅行社、游客、司机、景点负责人等等多方的关系,而一旦出现矛盾,导游便是矛盾的中心,承担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不得不承认,导游是一个对于身心素质和抗压能力都要求很高的职业。

3、导游收入的组成方式不合理

导游的上一层是旅行社,对于导游行业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的基本工资标准,均是由旅行社进行制定的,基本工资仅仅是极少的收入。导游与旅行社签订五险一金的是极少数,更多的是以兼职形式,按照出团天数来计算的报酬。而近年来自由行的增多,使得导游的收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以来“进店”和“回扣”的现象无法杜绝。

4、旅游市场整体不规范,不合理的“低价游”乱像无人管理

导游行业的混乱,与旅游市场整体的不规范是有关系的。由于监管不力,许多“零成本团”和“低价团”都打着“纯玩”的字样,不合理的低价固然要求乘客以购物的形式买单。许多游客素质不高,识别能力差,容易陷入这样的低价陷阱。这是多方原因造成的。

二、加强导游管理与旅游服务的途径

1、提高导游资格准入门槛,强化道德素质审查

必须要对导游从业资格水平考试进行改革,提高导游准入门槛,对于学历必须有所限制。另外要设立道德准入门槛,加重对于导游道德素质的审查。

2、加快建立导游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

旅游管理部门一定要设立好导游培训机制。除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岗前培训外,导游上岗之后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文化道德的熏陶。使得从业人员能够提高自己的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信心和行业认同感。

3、合理规范导游薪酬分配,加强人员激励

导游最为旅游行业最重要的一环,一定不能让这些人员变成“三无”(无组织、无保障、无纪律),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和激励制度。在薪酬上,根据本身的学历和职称等确立一个基本工资,在津贴上,则根据其带团天数、带团表现、游客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定,使个人收入与他人收入拉开差距。促进行业间合理竞争和健康发展。

三、结论

导游服务行业的乱像,存在着其素质不高等内在因素,同样也暴露了监管不力和市场混乱等原因。作为导游本身必须要致力于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行业自律;对于行政部门而言,必须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导游薪酬制度等。只有推动了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民的消费质量才能真正提升,旅游服务行业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影响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2]任艳.导游服务现状及导游职业素养提升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3]伏六明.导游职业道德的失范与整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篇2

形体训练能够通过训练使人的形体趋于健美,这个毋庸赘论,它还能够通过锻炼,将一种开朗、豁达、真诚、进取的精神传送的人的心理之中,使人的举止和姿态都能够富有美的韵味,从而充分展现人体的文化素养。通过系统的形体训练,人的身才匀称,举止更为得体,坐、立、行都能够落落大方,将青少年那种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出来。锻炼出的良好形体美,能够反映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雅气质,就像一扇窗口一样展现人的内在美。

2、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形体美和服务姿态美对未来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形体训练课教学能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美的形体,更重要的是获得适应未来职业的职业劳动身体素质,这样毕业后处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并为以后干出好的成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2.2有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形体训练作为一种运动项目,它不仅能够使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还能够提供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形体训练课优美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培养并提高自身身体姿态美的表现力和优雅的气质,另外,形体训练课有着非常讲究的教学内容,通过舞蹈和体操进行身体形态的训练,通过练习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有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和优雅气质的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优雅的气质是学生未来进入旅游管理行业中必需的职业审美素质。

2.3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旅游管理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善于与人进行交际,有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更要善解人意。如果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进行交流,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有可能难于和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很难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了。形体训练课通过让学生感受其力度感、美感和韵律感,配上优美的音乐,能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能够增强学生进行沟通和交往的欲望,从而达到开阔学生心胸,激发其自信心和进取心的效果,使其形成乐观开朗活泼的良好心态,为其奖励啊走上服务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身心素养基础。

2.4能够帮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从目前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来看,旅游业发展相当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激增,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而各大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却存在实习难、就业难的情况,表现出一种供过于求的假象。仔细推敲其中原因,不难发现这是因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旅游业实际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况且还存在学生普遍存在职业意识不够强烈,忠诚度较低等现状。但是,如果学校能够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外在形象与内在素养的培养,开设像形体训练这样的既能塑造学生良好外在形象,又能提高其内在素养的课程,这样必然会使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得以有效的提升。

3、结语

篇3

关键词:旅游教学 问题与现象 手段与措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对专业教学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专业课程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以后灿烂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旅游专业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的旅游专业课堂上教学单一,导致学生对旅游专业课态度消极。这表明旅游专业课教学方式中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1]

2.旅游教育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旅游培养行业迅速兴起,在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也火热展开。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前沿阵地,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承担着为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培养教学是学生重视的,也是学院对旅游管理教学的重视部分,保证旅游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

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教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认识不够,不能进行正常的实践培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重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只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更深的知识研究造成了阻碍。专业教学应该贯彻“能力本位”理念,实践能力训练应该占有极大地比重,将学生带入到旅游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才是教育中应有的旅游管理教学。教师对实践能力教学的认识不高,认为灌输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技能的掌控,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实践能力方面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改革自身的思想,对旅游管理教学中实践能力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过关

课堂考核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及考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总结,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理解程度的了解,推动课堂进度,让学生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但是却忽略了课堂考核,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进度,使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与使用也不能深入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不深入,对旅游管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3.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结构

对应于旅游业不同的从业要求和管理层次,旅游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需建立不同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但是有些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立,并不是在合理的计划和谨慎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而多少带有求生、转行、从众的因互,而且在层次结构上也欠合理。为促进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1.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发掘学生的潜力

在生源质量下降的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较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较深,所以在学校中要充分将旅游管理知识与旅游管理实践相结合,锻炼更熟练的人际能力,有利于以后直接进入旅游管理行业进行工作,但是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解,对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以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相当高,在学习中也积极要求个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愈加明显。教师如果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发掘每个人心中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就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能力技能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由教师灵活的解读教材与引导,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旅游管理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2.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旅游管理的知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会不充分,让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还有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初步的旅游管理知识与职业操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服务思想先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学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完善我国旅游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人才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者切实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改革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2]41号)。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就业问题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市场需求量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人们消费理念已经发生改变,旅游行业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旅游行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自然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2学生就业意愿低

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存在较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旅游管理类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旅游管理行业对于学生要求较高,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求职不顺。再者就是一些毕业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或职业道德等问题,造成学生就业意愿降低。

1.3工作稳定性较差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后,即便顺利进入相关工作岗位,但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企业需求或不能快速转变角色,入职一段时间后出现跳槽或转入其他行业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对毕业生就业与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力度

健全和完善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机制,需要在就业教育和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学校需要在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以后就业所必须具备的就业观念、方式和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通过各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就业培训等服务,同时帮助学生采集就业信息,做好校园招聘工作,使学生能够建立健全科学的职业观和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竞争的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拓宽学生视野并增加知识储备

根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帮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做好未来职业教育工作。1)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对其所面临的职业教育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差,理解能力较弱的状态,针对这类问题,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在内容安排上应能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同时还要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在进行此类课程时都能报以积极饱满的热情。2)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实际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了解到的行业知识毕竟有限,对于企业而言,刚毕业的高职生相当于牙牙学语的幼儿,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培养,所要花费的精力巨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应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的发展状况,自己所要面临的岗位职责、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等进行了解。通过教师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尽可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时间,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因无法适应企业要求而进行二次求职的状况发生。

2.3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展开

结合上面提到的内容,校企合作何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与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人才优势,与校外的旅行社、旅游公司进行相互合作,将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派遣到这些公司进行实习,在为校外企业提供人才和劳动力的同时确保这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真正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实际劳动中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在这样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自己从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反思,通过实际操作,找出自己的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和补充。2)与教师而言,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派遣部分优秀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和需求,同时了解到企业需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还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待回到学校教学时,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给学生更深刻全面的指导,确保学生通过学校学习之后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初步要求。3)邀请企业或行业领先人才到高职院校进行授课或交流学习,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企业优秀员工或者行业领先人才进入学校,以交流会或讲座的形式帮助学校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特点。若果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这些优秀人才以兼职教师的形式参与到学校教学活动中,以此帮助学生将教学活动和未来就业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更多更好的关于未来行业发展的知识,尽可能是自己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满足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为市场输送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此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调整培养方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红芳.“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8(23):37-38.

[2]高金芳,贺云,段赟.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130.

篇5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变化的影响

1.国家行政机关的主导不够

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在社会、经济和发展等方方面面,占据着主导、规范和执行的重要地位,其引领着社会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在国民的高等教育、旅游产业和职业培训领域也同样存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现状,尚未形成高职教育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大气候。新常态下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拉动社会消费的重要引擎,而高质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亟待政府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推动和扶持,而这些仅靠高校和企业的“单兵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层面主导下的社会氛围和经济推动。

2.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整套有关明晰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方面的法律体系,同时,也未成立专门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与推进的管理、协调机关,没有出台具有行业权威和标准的校企合作条规和体系。这就使得高校与企业在合作时,缺乏应有的管控和法律的保障,制约了高职院校与旅游相关企业合作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模式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并且,高职教育的社会化办学与规模效应均未市场化,因此,旅游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不足。同时,社会专职的培训机构也未形成规模、气候。有些校企合作仅在学生实训岗位、基地的提供以及高校为企业举办讲座、员工培训等松散型联合形式上,而基于商业性经济利益、对口专业开发、科研合作、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的紧密型利益合作还有待开发和深入。

3.旅游产业变化的影响

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已出现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团体化与自助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高端化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多样化和服务型消费逐步成为主流。旅游产业中资源配置的同质化、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的格局,也朝着品牌化、服务化、差异化的资源和文化创意等方向发展。同时,人性化的服务和高品质特色导游更是未来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4.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尚需加强

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没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背景和充分实践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鼓励老师具备丰富的科研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由于旅游行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崛起的新兴文化、旅游和消费产业,因此,即便那些拥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也相对缺乏旅游行业的具体实践,更缺乏从旅游管理和旅游经济的科研实践中,升华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亟待加强的课题。

5.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立相对较晚,基本是处于摸索和转型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大多沿用传统的专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基本还是以传授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同时,由于资源和基地的限制一般教学均缺乏实战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实训过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的热情。

二、新常态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1.完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法治机制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新常态下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常态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国家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强力推进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产业化的引导和开发,加大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国家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新的教育产业模式[2]。

2.建立校企双赢的产业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寻求双方经济利益增长的契合点,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提高、壮大旅游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服务规模,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达到双赢的局面才能建成长久、规模、经济的校企合作教育产业。通过国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植、财税优惠,引导优质旅游企业直接参与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通过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产业经济活动中的获利,提高其接纳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积极性,也能提高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热情。同时,校企合作所建立企业实训培养、优先选才制度使得合作的企业能够优先考核、优先录用岗位匹配的优秀学生。再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双方均可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人才共享。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聘请一流的业界人士到校任兼职教师或做讲座,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教授最新行业发展管理理念,针对性地参与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协助编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旅游专业管理的课程设计等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返聘于企业,帮助企业方进行讲座和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的理论素养。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3]。

3.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优质的师资团队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实践知识能力,即集知识与实践为一身的“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高校分期分批地按照教师培养计划,把有能力、有空间的教师派驻到合作企业展开科研合作,甚至可以带队实训学生直接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就能在学、研、训的实际结合中,锤炼出一批既有理论、科研知识,又具有专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队伍。同时,高校也可通过社会招聘和聘请企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专家人才直接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中来,从而壮大和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立以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保障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完成其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校企合作架构下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全面完成“市场需要―定向规划―专业实训―人才培养”的完整目标。这就需要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合作企业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管理素养、企业文化和利益指标等,制定出完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核心课程,最后,根据积累的校企合作实践和经验,从理论、科研深度和实训技能的结合,构建出在以技术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坚持把握旅游管理行业人才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的优质人才,才能满足整个旅游文化产业经济高增长的持续需求;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保证,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需求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既完备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学术能力的过程教育,又充分完善了旅游就业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5.校企合作资本运作下的企业经营性发展措施

随着新常态下行业壁垒的消除,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可通过参股、控股和直接投资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企业,并与高校文化创意的优势、人才“教、学、研”相结合,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既扩大了院校的经营收益,又储备了良好的实训基地。同时,优质的旅游企业也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资金实力,参股、控股和投资具有规模和体系的高职院校,通过决策、参与和影响来直接组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和定位。总之,通过市场化的资本运作,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下,培育出集高职教育、企业经营、人才培养、“产、学、研、运”的一体化、跨界型大型旅游特色教育企业。

[参考文献]

[1]田里.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篇6

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才,毕业生从事的都是生产一线工作,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决定了学生的能力结构,更关系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高等旅游教育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灵活动手能力,尤其是实践和实训教学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训和实习。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旅游人才的要求层次越来越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一定要不断解放思想,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研究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多参加一些学术研究,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各个旅游企业,从事相关的调研和实践,把握先进企业的文化创新理念、制度以及他们的服务标准,轮流到相关企业挂职训练,在具体实践当中感知旅游行业的发展动向。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比如导游讲解、酒店基本技能服务、外联业务,让每一个教师具备双师型的教师的基本素质,以便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造就更多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二、职业教学能力

1、职业教育能力

教师应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掌握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选择更好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构建适合学生实践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制定较好的评价机制。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种失落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社会服务型较强的行业,需要学生能够从基础做起,不断丰富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结合旅游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高职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旅游专业的特点,不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

2、职业教学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实际,设计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历史知识,还应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人文知识、心理学知识。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全局观念,理清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具备教学的设计组织、课堂的控制以及对学生综合考核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习和实训,提高自己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适合旅游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精心制作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比如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驾驭能力。

三、科研能力

教师不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围绕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开展学术研究,努力成就高素质研究型教师。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针对当前旅游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既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力,又能够针对当前旅游业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同类院校开展合作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开展有针对性教学。

四、沟通交流协调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和时展步伐,围绕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旅游行业特点,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综合素质,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还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多参加一些专家交流会,多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尤其是多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五、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7

2014年6月8-28日,采用问卷调查、网络电子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深度座谈等多种方法,对位于杭州、温州、丽水等地的5家旅游酒店、3家旅行社的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纸质问卷60份,电子问卷42份,个别访谈18份),收回的有效107份,有效率为89.17%。

二、结果与分析

1.旅游管理相关行业现状。截止2010年,浙江省的各类景区中,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3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38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69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7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或村镇、12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17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旅游管理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从现有的实习岗位看出,酒店业主要以“服务员”岗位为主,其比重高达70%,原因在于,“服务员”主要包括客房、餐饮、前厅服务员,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其服务的特点又是人对人、面对面的,要保证酒店业务的正常运转并保持必要的品质,就必须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做保证。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星级酒店、饭店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对基层“服务员”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对领班、主管、经理以上的“管理层次”岗位需求相对较少。就旅行社行业而言,“导游员”备受亲睐,其比重到达80%。主要原因在于,旅游接待业务是其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导游员最为这项业务的灵魂人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旅游形象的树立、业务的熟练程度、素质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几乎都离不开导游员的贴身、贴心服务。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成为旅行社基层业务的主力军。“计调”业务是计划与调度的结合称谓,是旅行社内部专职为旅行团,散客的运行走向安排接待计划,统计与之相关的信息,并承担与接待相关的旅游服务采购和有关业务调度工作的一种业务类型,事关统筹安排,因此,企业相当重视,岗位比例约为10%,其他职位相对较少。

3.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分析。研究发现,从业人员一般拥有本行业的证书,即可获得本行业的认可。例如,从事饭店业的人员,若是拥有饭店中级服务员资格证、饭店领班证等基层岗位的证件,较为受旅游酒店部门的欢迎,旅游企业对此需求强烈,“十分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87%和90%。而对于旅行社而言,拥有“导游资格证书”的需求较为强烈,其“十分需要”的比例达到100%。对于旅行社而言,不同性质的旅行社对于装业证书的要求也是有所求别的。这是因为国内旅行社负责经营招徕、组团、接待国内旅客的旅游业务,因此,普遍对于中文导游资格证要求较高;国际旅行社主要负责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华侨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归国及回内地旅游,为其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因此,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除了要求学生持有外语导游证,“全国高校英语等级合格证书”也是需求较为强烈,而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要求不限制。而对于普遍性的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合格证书”,企业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十分需要”程度仅为54%,只要满足一般的用工要求即可。

4.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能力提升分析。研究发现,“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个方面的要求较高,其重视程度均为100%。“应变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其比重均超过90%。“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的要求比较低,其重视程度仅为78%左右。旅游企业普遍认为,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合在校内专业实训,其必要性和效果可能更好,其倾向性分别高达57﹪和80﹪。分别有50﹪和65﹪的旅游企业人员认为,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需要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得到锻炼。“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在校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

三、旅游专业建设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育,注重核心课程的学习。①全面了解专业发展前景,认识职业岗位及要求,培养职业意识、确立学习目标、准确职业定位并有明确的职业规划。②有区别的加强专业课的学习。例如,偏向酒店行业实习的学生应加强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英语、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学习,偏向旅行社业的学生应加强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行社管理、旅行社营销、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2.课程设置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根据调查中显示的旅游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浙江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篇8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高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明确要求注重建构“双导师”结构,加强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将其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为此,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旅游专业中的优秀人才纳入教学团队,深化校企教育教学合作,推进教师团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使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技能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地位,为高职院校的综合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内容

1.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概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目标,逐步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实际教学效果,推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创新。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要以课程专业基地为基础建设平台,依托教研室、工作室、实训室以及实训基地,由校内外专职教师以及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2.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特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一支以教育专业技术为核心,依据职业教育需求所配置的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师团队。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坚持育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实施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高职旅游专业的快速发展,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与人才市场的综合性发展有效连接在一起。3.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旅游类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目前主要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聘请旅游行业的专职技术人员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适当调整兼职教师比例,以提升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综合素养,加强专业化旅游管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兼职教师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优势互补。在教师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可采用一个企业衍生一个专业项目的模式,促进课程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以项目教学带动整体教学,打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的教育教学团队。

二、建构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举措

1.构建新的评价标准为推动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建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依据,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且客观的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肯于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构建新的评价标准,能有效推进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提高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培养质量。2.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力度,为构建新型的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可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充分借助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与专业领域的双向发展。高职院校要注重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团队,科学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划分导师的职责和对应的权益,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企业可选派一批高素质的人员到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技能传授,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团队。3.健全完善的专业保证体系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健全完善的专业保证体系,如考核评价体系、奖励激励体系和资金成本投入体系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一个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需要随着教师理论水平、实践技能的提升不断进行调整,把专业保证体系作为教师团队优化的依据,实现动态化管理。在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是团队建设的主体,其参与的积极性与团队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可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还要将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纳入管理体系,确保团队建设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注重整合团队资源,扩大团队规模。4.培养专家型教师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培养专家型教师,改变专职教师只具备理论知识、不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现状,按照企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以及理论知识水平提升。例如,高职院校可组织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帮助教师快速融入行业发展中,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性,满足时展需要。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性培训以及技能实践,可采用挂职锻炼模式、顶岗实践模式以及部门培训模式。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运行情况,熟知企业不同岗位在职人员职责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案,选择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效率为主,把大型旅行社、会展中心以及酒店作为实践基地,依据学生的培养方向做好针对性的轮岗实践,将社会实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5.积极参与学生的实习环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环节中,定期与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探讨,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这种教育模式既能明确学生要去哪里实习,教师要去哪里就职,又能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辅助企业及时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管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可对后续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为进一步提升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保持校外实习与校内教学的有机性与连贯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专业理论水准,让教师更好地适应实践技能教学的需要,适应专业理论教学的需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6.聘请专业教师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可聘请一些专业教师来校举办讲座,以提高旅游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的资质、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比如,可聘请旅游部门的总经理或部门经理来校举办讲座,这些人员的从业经验丰富,熟知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其讲座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高职院校可吸引旅游管理行业中的高技能人才进入教学团队,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师实践技能强、理论知识欠缺的情况。为改变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成为“双师型”教师。7.研究应用性课题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教师团队的专职和兼职分工,由专业理论性强的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由技能过硬的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以提高整体教学实效。这样的分工,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能更好地优化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理论专业教师与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相互配合,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大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旅行团队以及“休闲贴吧”,帮助学生在校园内承接对应的业务,实现对课程、实训环节的内容衍生,将课程实践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之中;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快速完成相关实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技能专业教师和理论专业教师可组成相应的教研组和项目团队,在同一个项目中开展集体备课,运用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提升教学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作为开展基础项目教学的依托,与企业联合,共同对新课程教学进行开发,编写新课程教材,创建试题库、案例库,将其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提升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准和实践技能。此外,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明确市场发展动态,使教育教学紧跟时展,满足时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8.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文旅融合是当下旅游市场衍生的一种全新旅游发展理念,即文旅融合的思想观,其所具有的战略统筹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能够推动旅游市场深入发展,以文旅融合为助力,让整个市场环境呈现全新发展面貌,彰显新时代旅游行业风采。为顺应文旅融合的市场环境变化,满足人才储备方面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需革新育人目标,顺应市场规律,深入分析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利用专业知识以及校内的科研优势做好专业性的课题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校外技能人才来校,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帮助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运作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旅游服务意识。这样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增添一些教学案例,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完美结合,打造一支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型旅游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是通过校园招聘以及社会招聘的模式进入高职院校的,而高职院校并没有高薪引进人才。为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可通过多种举措,增加教师团队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对教师要定期进行考核,经常组织教育教学培训,增强教师紧迫感、使命感,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院校核心竞争力,创办一流高职院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实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避免由于教师知识水平以及技能不高而影响教学实效。职业学院要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前瞻性,最大化地满足高职院校发展需求,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要建构“双师型”教师团队,明确市场体系下教育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当前人才市场发展需求,以满足时代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红.高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张吉立.高职旅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建设[J].文山学院学报,2013(06).

[3]丁宗胜.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结构优化与建设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4]李薇.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高职旅游专业群协同创新平台探索[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5).

[5]王迎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6]张园.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陕西教育,2020(03).

[7]孟祥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以专业群课程建设视角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大学英语;课程开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和工科专业课程不同,《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比较宽泛,没有清晰具体的工作任务,也没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使课程的设计真正切合实际的工作过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大学英语课程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

姜大源认为,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通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关注的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知识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而不仅仅是独立的、 点状的岗位技能和知识),开发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规律)进行序列化,形成学习领域,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学论的组合和序化,构成教学内容体系,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为教学实施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大学英语课程开发需要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时,应首先分析所教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工作过程及英语技能与能力要求。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设定学习情境(单元),然后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完成这个任务的多个小任务,产生主题学习单元,并确保每个主题学习单元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展示的任务或项目。以学生未来主要就业岗位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工作情境的设置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2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开发步骤

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开发的前提是调查研究。课题组老师运用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实证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需求和发展、主要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及典型任务。此外,课题组老师重点研究了旅游管理专业核心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其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和需具备的职业能力。

完成调查研究后,需要进行专业论证,这是对课程开发科学性的保证。由聘请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一线服务和管理人员、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参与。专业论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对专业核心岗位及相关岗位群进行论证、对工作任务的选取进行论证、对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的设定进行论证。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把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与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学联系起来,开始进行教学分析,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方向。“确定和描述一个专业(在我国针对一个职业或职业小类)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具体过程为:课题组老师对旅游管理行业的实际现状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群)进行研究,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在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归纳,确定学习情境(单元),然后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多个相应的小任务(主题学习单元),每个主题学习单元相对完整,并且可以展示,初步形成课程开发的方案。

课程开发方案初步形成之后,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对其进行细化。在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课程的定位、课程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模式、课业的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3.1 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开发围绕专业需求,将典型任务设计为三个模块:日常交际英语训练模块、业务交际英语训练模块和专业情境模拟训练模块。日常交际英语训练模块细化为礼貌礼仪训练、个人信息沟通、休闲话题讨论和时事问题讨论。业务交际英语训练模块细化为职位应聘、商务礼仪训练、商务接待、商务活动安排和实用英语写作。专业情境模拟训练模块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与岗位有关的英语训练,可细化为旅行社英语初级训练、旅游景区英语初级训练、旅游酒店英语初级训练和会展英语初级训练,以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自然衔接。三个模块的学习情境会根据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的变化而变化,确保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3.2 教学方法

姜大源指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换”。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先学后做”转变为“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教师从讲解为主变成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参与。每次教学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和选定的训练载体――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的完成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教学流程,“做、学、教”一体化模式贯穿其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围绕某个主题学习单元(任务)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认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研究性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英语知识,重点培养学生们在执行任务中自我完成任务的策略和能力的培养。

情境教学法要求老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设立与主题学习单元有关的、具体生动的英语活动场景,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在英语活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获得相应的英语知识。老师按照主题学习单元(任务)设立情境,学生们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小组,并推选出组长,由组长分配角色,大家共同讨论完成任务所需用的词汇和句型,一起完成主题学习单元需展示的任务。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是传统课堂教学环境无法提供仿真的工作场景。这就需要课题组老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影音技术,根据情境需要合理创新,开发出多媒体教学资源,用来充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主题学习单元(任务)的角色模拟和语言操练。角色模拟(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式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老师采用角色扮演法,辅以多媒体资源,非常成功地将传统的英语课堂打造为仿真的工作场景,指导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实现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学会”逐渐发展到“会用”,经历了观摩、模仿、运用等学习阶段。

3.3 评价方式

改变现有的以知识积累和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综合评价方式。学生在展示任务的过程中,互相评判,给出成绩。学生的互评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是学生在完成主题学习单元需展示的一项任务时所获得的成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评完成任务的学生所用的词汇和句型的流利度和得体程度,以及所用方法、技巧的准确性。在进行角色扮演时,适当通过组织比赛的方法,比赛的结果计入形成性考核成绩,鼓励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性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能否把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有没有改变自身的行为,并体现在态度、效率和能力等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大学英语课程开发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具有工作任务仿真性的特征,使学生在模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就感和真实感,与其相对应的考核指标的加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可以考量。其次是优化了学习的效率。学生们为了完成仿真的工作任务,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和模拟操练,这些准备工作的评估也反映在形成性考核指标中。这就使得学生从一开始的抓不着头绪到井井有条,所花费的准备时间不断减少,但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不断提升,显示出学生在学习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化。态度的改变、效率的提升催生了能力的提高。

终结性评价考试采用学业测试的方式,主观性题目和客观性题目相结合。试题的设计和评分标准都以考查学生交际能力为核心,涉及听、读、写、译各方面。每次考试结束,对各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评析,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对自己学习进度、策略、时间等进行不断调整。

4 结语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沿袭学科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发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革命,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模式的重大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知过程和工作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大学英语课程用任务型教学替代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以陈述性英语语言知识为基础,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有效地将英语语言知识转化为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杰英,廖晓敏.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英语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14).

篇10

进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旅游法在建立有序、健康的国际旅游服务市场秩序,规范旅游服

务市场运行中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提供解决旅游服务中发生的各种纠纷的法律依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旅游服务业开放发展中,为适应 GATS 的要求,中国旅游法律向私法化、趋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GATS旅游法走向

一、中国旅游法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

GATS 的规定,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型有四种:即"过境提

供"(Cross-border Supply)、"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和人员

移动(Movement Of Personnel)。其中"境外消费"最典

型的为旅游服务,旅游者到境外旅游,购买境外的旅游

服务,由此便发生了旅游服务贸易;"商业存在"与旅

游有关,如外国旅行社在东道国设立外商投资经营的旅

行社,另外,外国旅行社的常驻机构设立也属于"商业

存在";而"人员移动"与旅游业也有关,如合资的旅店、

餐饮等签订合同聘请外国的经理、专家等在中国获准服

务。中国在旅游加入 WTO 时所做的承诺中,关于旅游

服务业的承诺表中除对"跨境服务",即过境提供无承

诺外,对其余三种类型在旅游服务业开放上均有承诺。

根据旅游服务业的类型和范围可以看出,法律调

整旅游业不外乎是三种旅游关系:一是平等主体之间的

旅游关系,如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旅游服务合同关系、

旅行社与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中介、旅游合作关系,旅

客、旅行社与航空公司之间的航空服务关系等;二是旅

游管理关系,如旅游行政部门与旅行社之间的行政管理

关系;三是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的国际旅游合作与协调

关系。上述三种关系都必经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

(一)旅游平等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旅游法律体系中,关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旅游关

系,由于其属于民事关系的范畴,目前由《民法通则》

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予以调整;其中,

关于外国旅游经营者与中国投资者共同举办中外合资和

中外合作旅行社的协议、合同应由行修改的《旅行社管

理办法》和《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

及其实施条例予以调整。但从目前的立法现状看,《合

同法》中并没有旅游合同的相关规定,这是一个缺憾。

(二)旅游管理关系的法律、法规

我国为适应旅游管理方面的需要,从上个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为规范旅游

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法律、法规:

1、旅行社管理方面的法规。旅行社管理的法律、

法规,除 2001 年 10 月修订后的《旅行管理条理》外 ,

还有国家旅游局先后还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理实施细

则》、《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行社质量

保证金赔偿暂行办法》《关于旅游意外保险的暂行规定》、

《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管理规定》和《关于外国旅行社

在中国设立旅游常驻机构的审批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作为条例的实施细则施行。

2、导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 1999 年 5

月 14 日,国务院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

了导游资格考试制度、导游证制度、导游分等定级和导

游工作职责与处罚等内容。2001 年 12 月,国家旅游局

出台了《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增加了对导游实行

分级管理、登记制度、年审管理等的规定,强化了对导

游人员的管理。

3、出国旅游管理制度。1997 年 7 月 1 日,我国出

台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2002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后又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服务标准》,2002 年

10 月 28 日,国家旅游局又了《出境旅游领队人员

管理办法》,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

善起来。

4、旅游资源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旅游资源涉及的领域较多,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复

杂多样。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配

套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 条例》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其配套规定,如国务

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

通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设委员会等部门的《〈关于

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原国家环保局、

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的

《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工作的几点意见》等规章。

2001 年国务院了《加强理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主要内容是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旅游资源。

5、关于与旅游相关的其它管理法规。旅游是一个

涉及多个领域的产业,国际旅游活动通常与出入境管

理、旅游价格管理、旅游外汇管理、旅游交通管理、旅

游饭店管理、旅游安全管理、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旅游

经营管理和旅游纠纷管理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为此,

国家旅游局、财政部、交通部、国际民航总局、公安部、

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单独或联合颁布了相应的部门规

章、国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三)地方性旅游法规

据统计,自 1995 年 6 月 22 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率先批准颁布了《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后,全国已有

二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颁布了地方旅游法规。

厦门、青岛和深圳三个计划单列市和武汉、哈尔滨、郑

州和广州等城市也报请省级人大批准颁布了旅游法规。

对目前的旅游立法现状,法律界许多学者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主要的意见为:一是认为中国旅游立法滞

后问题突出,旅游立法缺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旅

游基本法,旅游立法层次较低,入世后旅游法废、改、

立不及时,旅游立法不成熟,稳定性不强,质量不高

;二是旅游法律体系不完备,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旅游法,

现有的法律偏重于调整纵向旅游管理关系,而调整旅游

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和旅行社经营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明显不足。同时,现有立法、司法缺乏统一性、透明性,

有些内容与 WTO 原则有差异。另外,还存在旅游法规

过于粗线条,可操作性差,旅游执法活动条块分割,执

法不严,以及旅游法规中还存在一些空白等。从上述

观点可以看出,学者对我国旅游立法现状的看法大体相

同,只是看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事实上,我国目

前旅游法制的缺陷是有目共睹的,至今,不但旅游法难

以制定,并且旅游合同、旅游企业的竞争、旅游服务的

广告和信息披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旅游服

务销售等问题都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由于

缺乏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支撑,给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

来了许多困惑。

二、GATS 法律框架下中国旅游法的走向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以

下简称 WTO)的第 143 个成员方,这也意味着中国在

WTO 法规定的过渡期结束后,将适用 WTO 协定。在服

务贸易领域,WTO 协定体系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以

下简称 GATS)对中国包括旅游立法在内的服务贸易立

法直接形成了冲击。根据中国政府申请加入 WTO 时的

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将逐步开放包括旅游服务在内的服

务贸易。其中,"在商业存在的市场准入方面,中国加

入 WTO 后 6 年内,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取消

地域限制;对于外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金将与国内旅行

社的要求相同。"在国民待遇方面,中国承诺除合资或

独资旅行社不允许从事中国公民出境及赴香港、澳门和

中国台湾的旅游业务外,没有限制。"可见,我国入

世时在旅游方面的承诺所规范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主体

来看,既包括国内外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我国旅游行

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从行为内容来看,既涉及到旅

游消费行为、旅游经营行为,也涉及到旅游管理行为。

按照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国际

法的效力高于国内法的效力,并且"国际条约必须遵守"

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作为 WTO 的成员方,遵守

WTO 规则是中国的国际法义务。而履行义务的最主要

的工作是要将 WTO 规则在中国予以实施,实施的方法

就是将 WTO 规则及其 GATS 规则和中国政府时在旅行

社服务市场方面做出的承诺转化为国内法予以执行。这

包括了对现行旅游方面法律、法规的修改、废除,对缺

失的法律法规要予以制定的立法行为,也包括了对通过

立法行为予以完善的符合 GATS 原则的中国旅游法律、

法规的执行行为、司法行为和守法行为。所以,从策略

上看,采取制定与入世承诺相一致的策略,将 GATS 规

则转化成国内法在中国予以实施,不仅给中国的旅游法

律、法规带来了影响,也给中国旅游法律、法规的科学

完善和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机会。从世界旅游发

展的态势和各国立法实践分析,中国旅游法的未来发展

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放化

根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做出的承诺,国务院

修改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在该《条例》中增加了"外

商投资旅行社的特别规定"一章,主要内容为: (1)

外商投资旅行社的法律形式有两种:一是外国旅游经营

者与 中国投资者依法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旅行社,

二是外国旅游经营者与中国投资者依法共同投资设立的 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2)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的注

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400 万元,其中,中方出资占

注册资本的比例不低于 50%;(3)外国旅行经营者的

条件为:一是必须是旅行社,或主要从事旅游经营业务

的企业,二是年旅游经营总额在 4000 万美元以上,三是

本国旅游行业协会成员;(4)经营范围:外商投资旅行

社可以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但不得经营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和中国大陆地区的人赴香港、澳

门和台湾地区的旅游业务;(5)外商投资旅行社不得设

立分支机构,只能在中国设立一家合资旅行社;(6)外

国旅行社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须经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所批准设立的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只能从事

旅游咨询、联络和宣传活动,不得经营旅游业务。

当然,世界贸易组织 GATS 在中国的实施,不仅促

使了《旅行社管理条例》的修改,而且对与旅游服务相

关的法律法规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其中与旅游活动关

系紧密的旅馆、餐饮、航空运输、旅游区域的开放,旅

游服务、旅游保险、旅游景区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

遗产的保护,以及率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所涉及的法律

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促使中国重新审

视现有旅游法律规则对旅游市场规则中缺位的现状,也

会按照中国入世时做出的承诺,遵守 WTO 和 GATS 的

基本原则,履行 GATS 的条约义务,通过修改废止现行

旅游法律、规则或制定新的旅游法律、制度,逐步推进

中国旅游市场自由化的进程,继续提高市场开放水平。

所以,GATS 在这中国的实施,不仅使中国的旅游法律

在完善的进程中逐步国际化、科学化,给中国旅游业发

展带来了机会,而且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机会。

(二)私法化

从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看,我国的旅游立法两方

面相对较完善,即旅行社、导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以及地方旅游立法。而旅游民事法律,包括旅游合同、

旅游侵权等法律比较欠缺,特别是调整旅游合同当事人

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体

系中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在笔者看来,旅游合同法规才

是旅游法的核心组成部分。未来的旅游法律主要应以旅

游民事法律为主体,构建包括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旅

游文化遗产等物权,旅游合同,旅游侵权,旅游知识产

权方面的法规,建立支撑中国旅游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的法律体系。

(三)趋同化

目前,美国、日本、墨西哥、英国和韩国等国家

都制定有旅游基本法 ,尤其是日本 1997 年 4 月 1 日实

施的《旅游业法》,将"注册登记"、"营业保证金"

和"旅行业协会"三大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明

确了旅行社经营的必要条件以及办理旅游业务时必须遵

守的原则、必须履行的责任与必须禁止的行为。以维护

旅游交易的公正性、确保旅游安全和增进旅游者便利。

这一法律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

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促进和规范,日本正是利

用"新旅游法"增强了未来日本旅游业的信心,进一步

推动全民旅游的意向。

旅游业是外向型和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要将

旅游产业作大作强,必须建立一套与国际旅游立法接轨,

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完善的旅游法律制度作为基础,

以规范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有序竞争。对于如

何完善我国的旅游法律,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议, 其中

大多都提出了对尽快制定旅游基本法的必要性和现实迫

切性。这表明,法律趋同化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客观现实。

为了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加深与

世界各国的友谊与联系,将一个开放、富强与和谐的中

国展示给世界,有必要借鉴世界各国旅游立法的理念和

经验,逐步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旅游法律制度。从长远

来看,旅游法制建设是中国建立旅游强国不可缺少的环

节,也是中国建立"和谐旅游"的制度保证。

(四)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的法律在一些法律原则和

法律规则上逐步趋同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

由于各国国情差异,完全按照一个标准实现旅游业服务

业的自由化显然是不现实的。我国应依据 GATS 有关尊

重各国政策目标、照顾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原则条款,

争取有秩序、有步骤的开放旅游服务市场。在立法上,

既要尊重国际惯例和 GATS 的原则,同时,还要最大限

度地利用好国际条约中对我国有利的原则和规则,规划

好我国旅游立法,既要考虑法律趋同化的趋势,还要研

究本国法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这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

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GATS 法律框架下中国旅游法的使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 WTO 后过渡期在

中国的结束,中国的旅游服务业进一步国际化,逐步与

国际旅游市场相融合。从法律的层面来看,整个世界的

法律,不论是国内法律,还是国际法律,都在不断的发

展变化之中,呈现出国际法与国内法界限模糊,衔接紧

密的整体态势,而各国的国内法之间也表现出了趋同化

的趋向。在这个梦幻般的信息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和区 域化,使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也给

旅游法提出了新的任务。

(一)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公平竞

争提供法律依据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在各成员方国

内的实施,各国旅游经济异常活跃,大批游客涌入国内,

不仅推动了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国际贸

易和投资的兴盛。但是,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

了许多问题,如旅行社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旅游服务不

规范、欺诈旅客等问题日益增多,这些行为不仅损坏了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阻碍了旅游企业的正常运

营和旅游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为此,我们要对旅游市场

的发展规律认真进行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旅游立法的经

验,完善规范旅游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将旅游

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使旅游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为我国旅游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法

律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形成入境、

出境和国内三大旅游市场格局,成为国际上影响力巨大

的旅游大国。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中国文化的魅力

将更加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球,旅游业又会迎来一个

新的时代。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地,这意味

着旅游业在未来将扮演中国第一大产业角色,持续拉动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因此,旅游法

治环境建设至关重要。无论是国内外游客的权益保护,

旅游经营者的市场准入,还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都

离不开法律的规制。特别是在今后的由旅游大国向旅游

强国的建设征程中,如何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旅游法制建设的一个重

点就是如何有效的为我国旅游服务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提供法律上的支撑。

(三)充分利用 WTO 多边贸易体制下 GATS 规

则创造的服务贸易法律环境,通过合理调整旅游法律制

度,实施旅游发展战略

WTO 的 GATS 作为一个国际服务贸易多边化和自

由化的总体法律框架,确立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服务贸易

自由化的原则和规则。所以,GATS 体制在全球范围内

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作为负责任

的成员方之一,对入世是的承诺始终是体力行,已修改

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的旅

游法制建设始终与 WTO 的法律原则基本保持一致,并

把 WTO 的一些基本法律原则,如非歧视原则、市场准

入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等作为我国旅游业开放的立法指导

原则在我国现行旅游立法中予以贯彻实施。不仅要在在

GATS 框架下完善与之衔接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法律体

系,而且还要利用 GATS 的优惠安排和例外规定,寻求

适度的保护与扩大开放的平衡。

在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除充分利用

WTO 多边贸易体制下 GATS 规则创造的服务贸易法律

环境外,还应积极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及自由贸易区战

略,与周边国家和东盟、中亚、非洲和中东及海湾合作

组织等进行合作,为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更

多、更好的条件。同时,还要进一步就中国大陆地区和

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旅游市场的开放的制度模型进

行积极的和有成效的协商探讨,使""的经贸

关系更加紧密。当然,对目前国内如火如荼的区域旅游

协作实践,需要研究进行区域旅游协作的运行模式和利

益分配机制,以指导具体的实践。但从长远来看,要

利用经济全球化和 WTO 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对旅游服

务贸易的国际化、区域化做战略和策略上的规划,并认

真研究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上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

和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期有效利用这些法律机

制拓展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旅游服务贸

易迈向新的时代。

(四)正确把握法律的趋同化和国别化的关系,

在不违背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原则的条件下,建立符合中

国国情的旅游法律机制,全面推进中国旅游服务业走向

新时代。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虽然我们不能无限夸

大法律的功能,但是,从目前来看,人类之所以选择法

律调整社会关系,是因为法律对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

义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展旅游业,开放旅游市

场,不能离开"游戏规则",这是我们的共识。现在的

问题是,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旅游法律体系,推进中国

的旅游服务业走向以一个新的时代。所以,如何在经济

全球化的时代,用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做好旅游法制建

设,使旅游法承担起振兴中国旅游经济是我们需要研究

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我国旅游立法的路径就是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