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方向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的方向

篇1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方向预测与思考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中,阐述了1998~2006年美国房价的波动,住房按揭贷款增长150%,比国民收入、GDP高出很多,房价的上涨超过基本面是非常糟糕的泡沫状态。相比而言,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快速上涨的房价,与过去的美国房地产很是相近。为了避免我国房地产经济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给国民经济、国家金融带来严重危害,科学、合理的预测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调整房地产,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良好发展[1]。所以,科学、合理的预测与思考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1影响房地产经济的因素分析

房地产是一个涉及方面较广的行业,其不仅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在双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经济要想实现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1.1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环境频频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越加剧烈。其中本国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加之一些政策变动,都会造成房地产经济波动。

1.2内部因素影响

房地产经济内部因素影响包括房地产市场供需之间矛盾、房价变动、房地产投资的波动等。(1)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房地产市场供需是最直接的调整模式,同时也是造成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从目前我国房地长市场供需情况来看,房地产投入增长较快,而广大消费者住房需求迟缓,这极有可能造成房地产行业下行,房地产经济减少。(2)房价波动。房价波动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盲目房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从我国过去十年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情况来看,诸多投资者为了在房地产行业谋取高收益、高回报,积极参与到房地产开发中,房地产市场将受此影响而不断扩大金融发展上升空间。但不断攀高的房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降低房价,而大量投入开发的建筑将难以得到高回报,这必然会导致房地产经济下降。(3)房地产投资波动。投资变动是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房地产投资加大,必然会刺激房地产行业扩张,反之房地产行业就会萧条。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经济的变化周期与投资变化周期是一致的。在目前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诸多房地产投资者以观望态度来对待,如此房地产投资周期缩短,容易造成房地经济变动[2]。

2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内外部因素影响下,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

2.1宏观调控给房地产经济带来的影响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热已经在全国蔓延,如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移到房地产开发上,这必然会导致房地产过度开发,而其他行业发展迟缓,打破我国经济发展平衡的态势。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控制消费者持房数量、土地开发等。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房地产投资热有所减缓,房地产投资周期缩短,相应的房地产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必然会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这其中就包括银行信贷为房地产开发提供的资金,如此国内银行信贷规模将会快速增长,加剧银行信贷风险。为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发生,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缓解了银行信贷风险,但却给房地产经济带来很大影响[3]。

2.2与房地产经济发展相融合的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形式较好,且形成一套基本具有一定规模的建设制度,但依旧存在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的情况,给房地产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房地产信贷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信贷都是以开发贷款为主,而消费者信贷不佳,导致银行需要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这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缺失。其二,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的扩大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扩大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房屋建筑。但目前住房公积缴纳比例受环境因素制约无法上调,相应的消费者在没有较高住房公积金支持下,会慎重考虑是否购房[4]。

3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的预测与思考

3.1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综合分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内大环境,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确定发展趋势将表现为:(1)国家政策的出台,合理调控房地产经济。考虑到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购买热情,对房地产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不利的。我国政府和职能部门将结合本国国情,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有效调控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价格处于理性区间,避免房地产经济处于恶劣发展状态,危及国民经济、国家金融。所以,我国政府有望出台政策来合理调控房地产经济,使其良好发展。(2)房价将逐渐趋于平稳。在我国过去的十年间,房价的持续攀升,的确促进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但是却给广大国民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负担。高房价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购房望而却步。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房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有所下调,最终达到居民能够接受的程度,并逐步趋于稳定,使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3)房地产市场发展将逐渐成熟。从我国房价开始攀升到今天,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发展状态,整个房地产业还未成熟,因此房地产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频频波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有利刺激与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将逐渐成熟,相应的房地产经济也会平稳的发展[5]。

3.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合理发展房地产产业。在当前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结合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及发展需要,制定健全的房地产经济长期发展计划,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房地产精细化发展。如此可以逐步改变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使房地产产业趋于成熟,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所以,制定长期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计划,有目的、有序的落实房地产业务,可以逐步实现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加强房地产产业管理,保障房屋建筑质量。实现我国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有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而获得广大消费者支持的关键就是为其提供安全、坚固、耐用、舒适的房屋建筑。因此,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注意完善、健全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要求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对房屋建筑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房屋建筑质量达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住房[6]。

4结束语

对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宏观调控给房地产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与房地产经济发展相融合的金融基础系统不完善同样给房地产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基于此,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与思考,国家出台政策有效调控房地产经济,加之房价逐渐平稳、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会使房地产经济良好发展。而要想真正实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通过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加强房地产产业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才能逐步实现。所以,积极调整我国房地产行业,可以使房地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高洪祥 单位:浙江中安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曹志明.浅析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J].中国房地产业,2012,(2):29.

[2]武增元.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分析浅谈[J].现代商业,2013,(35):105.

[3]韦芳.基于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与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9):16-17.

[4]周琳.浅议新常态下房地产业研究和发展方向[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1632-1632.

篇2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新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已成为启动内需的重大制约因素,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的大都是一些土特产品或优势农产品,原料分散,资金技术含量要求较低,所需劳动量大,工艺相对简单,因此适合于乡镇中小企业生产,从而非常有利于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据文献资料报道,在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中小企业在全国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出口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952年和1958年日本中小企业的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87.9%和84.1%。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会带动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中,这些产业又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该产业,反过来又加快了小城镇的发展。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供求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由于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组织程度的松散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思想观念上的保守性,使他们难以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使农民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尤其是在应对“入世”挑战,表现出无奈和困惑,习惯于充当社会利益分配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搞订单农业,则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按照国际惯例,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户的关系应日趋紧密。在国内很多地方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已经形成。一些龙头企业把基地和农户作为“第一生产车间”,通过公司(企业)加农户、契约加服务、服务加农户、科农工贸一体化等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龙头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 各地的实践表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力的大小决定着结构调整的规模和成效,也决定着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哪里有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哪里的结构调整就顺利,农产品就销路畅、价钱好,农民的收入也就高一些。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收入也就有保障。 从另一方面来讲,围绕加工来种,围绕加工来养,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接机制,让农民的种养成果有销路,让加工企业有原料,实现“双赢”。发挥好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链条作用,不仅会推动产业化向新的发展空间迈进,而且可确保农产品有一条进入市场的稳定渠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总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 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 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农业增值最大的环节在加工转化,如:美国的农产品总价值构成中,产前部门转移价值占21%,农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占17%,而产后部门创造的附加值占62%,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增值是生产环节创造价值的3.6倍。一般来说,由初级农产品加工向深度加工和精度加工发展,经过加工转化后,可以几倍、几十倍乃至成百倍地多层次增值。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据统计,全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5653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年产值4176万元,其中31259家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平均产值3006万元,其中像三元、伊利、蒙牛、双汇、华农、旺旺、夏进、汇源、德大、华龙、鲁花等一大批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有品牌,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 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农民文化技术水平低,初级原材料生产比重大,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少,尤其是后者,是制约我国农业综合素质和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加快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可以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把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都纳入农业的全部内容,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更大规模地实行农产品加工转化,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将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3.7:1,而我国只有0.43:1。没有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由于其需求性小,科技含量低,因而形成价值低和竞争能力不强。当今世界各国的农业竞争,已不仅表现为初级农产品和单个生产环节的竞争,更表现为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利于保持和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原料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相对降低某些初级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从而使比较劣势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比较优势。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5.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

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受人们喜爱。国外专家预测,世界绿色食品产值在今后10年内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达到20%至30%甚至50%。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家庭在外就餐趋势增强,城镇居民在外用餐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已达到11.8%,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0年中将有1亿农村居民转移到小城镇。

篇3

[关键字] 行为经济学 局限 发展

一、传统经济学的局限

传统经济学理论有四个重要的假设,即:信息对称、偏好一致、完全自利和完全理性。但市场中发生的经济现象却几乎完全违背了这四个假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现,要完全达到这四个假设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1.信息对称性假设局限

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信息对称”,即在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都可以无偿的获得市场中的全部信息,在交易的过程中对信息的了解是全面透明的。但事实上,信息是一种无形的但能给经济人带来效用或价值的资源,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有价的,信息的获取也是需要成本的,人们不可能在信息世界中完全收集到对自己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忽略了信息不对称性对经济活动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根本无法用原有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传统经济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

2.偏好一致性假设局限

传统经济学假设经济人具有稳定的、前后一致的偏好,这种偏好不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动态的改变,同时,经济人能理性地使其偏好效用最大化。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一件事物可以有很多的面向,人们在认知判断上可能会随时因收入状况、社会潮流、以众现象、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还有许多的发现都使人们更加怀疑选择是否能够反映稳定、明确的偏好。而偏好一致性假设也违背了自然界动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这一假设本身就有自己的局限性。

3.完全自利假设局限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行为都是自利的,这一自利的行为还会导致个人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最大化。但人们发现,纯粹的自利无法解释慈善事业、自愿捐献、干旱时的自愿节水、储蓄能源以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牺牲金钱从而对不公平的待遇进行报复等社会现象,无法解释人类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非物质动机”和“非经济动机”。因为人类经济行为的动机不仅仅只是“自利”,也有情感、观念导引和“社会目标”引致的成分。社会中的各种千丝万缕的制约关系也使得我们完全自利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及优势

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3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贝克尔、阿克洛夫、斯宾塞、卡尼曼,这说明非理性经济学由于其对新经济现象的良好解释已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1.行为经济学的诞生背景

行为经济学的诞生有其学术背景。第一,20世纪中期,大量的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文献面世。其中,“期望效用理论”和“贴现效用模型”作为“不确定条件”和“跨期选择”条件下计算效用值的精确分析工具已经被众多的主流经济学家接受。第二,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心理学家所谓的“大脑是一个刺激-反馈器”的理论已经被“大脑是信息处理器”的理论取代。认知心理学家对与“大脑信息处理器”相关的很多问题(比如,“问题解决”、“决策过程”等)的了解与新古典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问题的相关性很大。此后,有关方面的比较研究也日益增多。这样,真正的行为经济学产生的条件日益成熟。行为经济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经济学理论不同的假设和特色,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新认识和新的挑战。

2.行为经济学的特点及优势

(1)行为经济学的特点

与传统经济学相比,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准则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我利益,并不是没有道德的科学。行为经济学使我们必须承认,人也是有性灵的、活泼的一面,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导致的成分。

(2)行为经济学的优势

行为经济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有机结合,它从实际出发,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通过建立精密的数学模型、严格的推理论证来解释、研究经济行为的框架,引入了描述经济学的成分,对传统经济学是一种修正,也是一种补充。因此,行为经济学已确立的原理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兴趣。行为经济学的崛起,对传统主流经济学基本理论前提提出了挑战,也进行了拓展。

三、行为经济学发展展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涉足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并形成了多个分支,其发展较为活跃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幸福学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教授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奚恺元和他的研究成果――幸福学。

就当今社会而言,虽然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物质生活的提高而言,人们感觉到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幸福指数越来越低。据统计,目前80%左右的上班族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常常是在用牺牲健康来换取金钱。这不得不使我们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模式,究竟以什么为最大化目标。对此而言,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幸福学。

其实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生活过得幸福,归根到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拥有更多的金钱或财富。即使是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这也应该是效用本身定义的初衷。奚教授指出,人们到底觉得幸不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包括比较因素、时间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各种客观的评价等等。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幸福。如何增加社会的幸福感,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的关系,是每个经济学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神经经济学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在经济行为中产生非理性决策,与人脑的神经生理结构相关。神经经济学对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它放弃了主流经济学用以解释人类行为的各种过分简单的模型,在切实了解人脑精神活动的真实方式的基础上,重建经济学对经济行为的解释。20世纪以来的主流经济学始终坚持“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类具有稳定而持续的偏好,人们据此作出各种理性的行为决策。在这一框架下,所有明显不合逻辑的非理,也被解释为某种理性决策过程的结果。但神经经济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对长期行为进行决策时,他们的决策行为的确符合经济学教科书假定的“理性决策”过程。而面对短期决策,比如是否立刻进行消费活动时,非理性冲动因素在人脑决策中的作用与猩猩毫无二致。磁共振扫描发现,参与长期决策的主要是大脑额叶前区部分,理性思维主要是在人脑的这一部分进行。而在短期决策时,大脑边缘皮层的作用则会超过额叶前区,这时产生的决策更倾向于立即满足需要的原始状态。在谈判的情境下,谈判者大脑中并非只有额叶前区皮层处于活跃状态,大脑皮层深处产生情绪反应的区域同时也被激活。当人们感到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大脑中名为“前脑岛”的部分即被激活,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其强度会超过额叶前区皮层产生的理性思维。既然这种初级大脑活动如此强大,由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经济行为总是会走样。

3.实验经济学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模仿自然科学的信念十分坚定,实证方法始终是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其范式是提出理论假设并力图避免和消除人类行为或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然后在理论假设上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主要结论,最后对理论结果进行经验实证并由此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

首先,实验经济学以可犯错误、有学习能力的行为人取代以往的“理性经济人”假说,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取代单纯的数学推导,解决以往实证研究的高度抽象和简化与现实世界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实验经济学家可以再造实验和反复验证,用现实数据代替历史数据,克服以往经验检验的不可重复性。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促进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实验经济学拓展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将人类决策行为当作研究对象,把经济运行过程纳入到研究领域,从而发现更符合现实的经济规律。实验经济学的发展把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行为经济学。而且,实验经济学构建了连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桥梁。

但同时,目前实验经济学取得的主要成果还局限在微观经济理论,如何拓展其运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结束语:行为经济学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延续和发展,是经济学的一个年轻分支,它所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经济学是一样的,即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利益分配问题。但它在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的观点,使得经济学更加贴近于生活与现实,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的逐步完善,它势必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到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董保民:《信息经济学讲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4

伊通发展棚膜经济已经具有数十年的历史,1998年伊通县委县政府开始组织实施“兴菜工程”,作为全县发展经济的“五兴工程”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的积极运作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广大菜农的辛勤耕耘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真正实现“一亩园赛过十亩田”的经济效益,促进伊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探索伊通棚膜经济的发展道路,做大做强伊通棚膜经济,是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农民朋友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

2 伊通棚膜经济发展方向

2.1 因势利导谋发展,明确方向不动摇

伊通初步计划在三道乡、莫里乡、黄岭子镇等地集中连片开发高标准、高起点的棚膜经济开发区,形成具有特色的棚膜经济产业带。

2.2 加强领导抓发展,高度重视有行动

按照国务院和吉林省关于“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伊通对发展棚膜蔬菜产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规划,建立了各级领导组织,县里由主管县长负总责,县农业局具体负责。

2.3 加大宣传多引导,提高认识转观念

加强正面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改变陈旧观念,注重典型户的现身说法,让身边的实际来折服周围的农户,让显著的经济效益来吸引周围的农民,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农民走出去,参观考察。

2.4 齐抓共管成合力,多方联动齐努力

发展棚膜经济不是简单的一项工程,在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等方方面面给予扶持,形成上下同心,多方联动,为棚膜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尤为重要。

2.5 加大投入筹资金,实现发展可持续

通过信贷投资、招商引资、民间集资、入股分红等一系列筹资措施融集社会和民间闲散资金,也可政府建设,租赁农民等形式进行前期的基础建设,保证资金的投入,是实现棚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6 完善服务一条龙,强化指导到位率

棚膜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物资,各部门应统筹运作、协调发展,强化指导,保证技术田间到位率、增产贡献率,增效保障率,层层建立服务保障机构,在技术、智力上提供强大的支撑与保障,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式服务。

2.7 科学规划区域化,规模发展稳推进

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统筹规划,突出特色,连片开发、规模发展、优化结构、突出优势的发展格局。

2.8 打造名品创精品,形成特色要效益

建立特色产业带,建设品牌基地,要及时注册伊通精品商标产权。

2.9 完美包装树形象,扩大影响知名度

设计星级包装,分门别类,有目的、有计划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营销,以此扩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篇5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现状;问题;政策建议

一、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北京地区重点产业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地区产业发展的“两极”。 数据表明,2009年,北京地区进入第三产业主导阶段,而第三产业中的重点则是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因此北京市当前的产业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同时,现代制造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适度配合发展的产业。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0)》,2005~2009年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第一次超过50%。从现代制造业来看,其占比逐年递减。因此,北京地区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变化趋势真实地反映了重点产业定位: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从北京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中分离出三类产业作为典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2009年为例,它们对北京地区GDP的贡献程度分别为 6.41%、14.51% 和 12.26%。

(二)天津地区重点产业

天津市当前的重点产业主要分布在七个方面,这些重点产业主要属于制造业范围,说明该地区第二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尤其是制造业中高级化趋势突出。因此,以制造业的高级产业为主导方向,塑造制造业的整体优势是天津地区当前重点产业的确立依据。在2009年天津地区的优势产业中,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和轻纺工业给该地区创造的利税总额最大,说明这三类产业在近期处于主导地位 ;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产业所产生的利税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它们属于新兴产业,在未来时期是该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应当重点培育和发展。因此,从天津地区优势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新兴制造业成为该地区当前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三)河北地区重点产业

河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四类:装备制造、钢铁、石化以及其他传统产业等,这四类产业2009年度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该地区GDP比重为28.26%。该年份河北地区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2%,而传统优势产业对GDP的增长就贡献了28.26个百分点,这充分体现了该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地位。从具体行业来看,钢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尤其明显,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接近14%,其次是装备制造业和石化行业,对GDP的贡献分别为接近5%和4%,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如建材工业、轻纺工业和纺织服装业的经济贡献共计5.52%。因此,河北地区的传统型制造业仍然是该地区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京津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京津冀作为我国潜在的第三个增长极,有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力也在加强。但是,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区域内整体协调意识较差

北京、天津作为首都、直辖市,政治色彩严重,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化意识较差,造成要素流动性差,与周边合作的意识较弱。北京和天津以本市经济发展为目的,也在构建产业链,但都是本市内的。比如,与汽车厂商北京现代有合作关系、并为其提供零部件供应和配套服务的国内40多家配套企业中,近20家是韩国现代的原配套供应商在北京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而天津市的汽车产业,零部件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零部件厂指令生产的,市场竞争远不充分。各家自打算盘的结果是,资源不能在这一区域有效配置,产业链不能在这一区域有效衔接。因此,区域内整体协调意识差是形不成产业链的主观原因,无法形成产业互动、要素流动,无法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形成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产业链。

(二)区域内产业趋同现象严重

多年来,北京、天津、河北均各自为政,城市发展目标相似,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结构趋同继续加重,区际分工弱化,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以及河北周边各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没能协同发挥,未能形成区域整体的竞争能力。

(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梯度落差较大

北京、天津这两大城市各种产业发展快,产业定位高,但周边地区很低,因此,产业的传递梯度落差大,甚至形成了产业“悬崖”,所以很难形成平稳衔接的产业链。而且京津原来的发展思路就是大而全,城市内部就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链条,所以也缺乏与其他城市合作的动机。长三角、珠三角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相当发达,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是靠行政,而是和产业特性相联系的。企业规模小,往往依托于其他企业的发展,多为中间产品,考虑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京津地区相对来说以国有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不够发达,大企业习惯单独打拼自我完善。

三、京津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关于京津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应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京津冀产业链。打造京津冀产业链应围绕主导优势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作用,搭建一体化的开放式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行业技术支撑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和服务于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从现实情况来看,北京拥有丰富的资本、科技、技术研发成果等资源,但其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总部与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环节。天津和河北则在新兴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具有各自的优势,因此针对京津冀不同的发展优势,应以河北和天津作为生产基地,形成研发、营销和管理等总部功能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天津和河北的分工合作方式,这样能有效发挥三者的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本文认为为构建京津冀产业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积极促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在京津冀的大区域内,中央政府未能及时地对整个区域进行规划,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基础设施未能共享、要素的流动性差等问题。整体发展规划的空缺使京津冀经济圈内部的协调发展受到影响。例如,近年来,北京和天津都提出要做北方金融中心。但在京津冀区域内不应该有两个中心,由于没有整体规划,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还有在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上同样由于没有统一规划,造成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共享。因此,为了避免京津冀政府之间陷入博弈的“囚徒困境”,应整体协调各方利益,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北京主要发展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天津主要发展物流业和制造业,河北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如果每个省市都各自打造自己的产业链,那么区域产业链就难以构建。因此,必须明确规划出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区域产业链中的具体定位。

2.积极推进京津冀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是基于某个特定产业的众多相关企业和其他组织在某个特别的地理区域上的资源集聚体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天津的产业政策都是发展“大而全”产业,河北省内各市的产业趋同现象也比较严重,造成京津冀地区难以构成产业链。因此,京津冀要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产业的合理区域分工与协作,产业布局方面更加合理。区域内同构较大的产业实行“强强联合”,较小的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朝着产业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3.强化区域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由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各种产业发展快,产业定位高,但周边地区却很低,因此产业的传递梯度落差大,甚至形成了产业“悬崖”。这也是该地区“三资”经济逊色的一个原因,因为跨国公司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竞争转为产业链竞争,没有产业链支持的地区,吸引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快构筑合作对接的平台,破除体制、机制约束,推进产业对接、市场对接,积极引导和支持区域内行业及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

4.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合作。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多限于区域内部封闭式合作,实践证明区域合作必须积极与周边地区、发达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可能性是很广的,如物流业、金融业、汽车业、生态产业、钢铁业,等等。目前,在钢铁产业领域,河北和北京的产业分工合作就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5.加大研发、强化品牌,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研发环节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上端,销售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由于产业链的价值往往集中在两端,因此加强对产业链两端的控制、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对京津冀地区深化产业链有着战略性意义,可以减少对区外的依赖程度。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有限前提下,占据、控制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是不现实的,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附加值高的两端。

总而言之,就京津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言,本文认为总体方向为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具体则需要在政府协调和产业规划基础上,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和配套体系建设,争取将北京建设为产业研发中心和总部中心,天津和河北分别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传统制造业基地,从而形成一个合作密切,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魏后凯.北京主导优势产业链发展战略[J].北京社会科学,2007(3).

[2]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和时间[M].科学出版社,2009.

[3] 臧学英,于明言.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与合作[J].中国发展观察,2010(8).

[4]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机遇“资源――结构”观的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7.

[5]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6]北京统计年鉴(201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篇6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当然,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点,那么就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从国际的经验来看,当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较为深入,进一步的调整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加快农业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解决现代农村金融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的议题。

首先,在农业经济组织方面,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纵观世界农业历史,当代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经济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过去的农业合作社,规模小,模式单一,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发挥合作的优势。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部分农产品市场也越来越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农民要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就不能再依靠过去的小农经营,只有规模化才能掌握定价权,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然而我国并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够以大农场的模式进行运作。我国的客观状况决定了合作社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我国情况类似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等的经验应该更值得借鉴,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必须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合作社发展之路。

长期看来,公司赞助型合作社应该是最符合市场要求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合作社形式。合作社中既有公司出资,又有农民入股,以公司的模式进行市场营销,以合作社的形式运作生产环节,既可以发挥公司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形成双赢。首先,在生产前由公司的专业人才进行市场调研,以销定产,给农民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公司可以和农民签订订单,对农产品的规格进行标准化,既保证了自己的货源和品质,又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再有,公司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风险和收益。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集体购买优质农资,对经济暂时困难的农民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使其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另外,通过合作社相关规则的制定对产品的质量予以保证。在销售的环节,合作社的优势就更为明显。首先,集体销售规模效益明显,有利于价格谈判。其次,公司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场营销方面能够极大的发挥优势。在销售后,再按入股情况对销售利润进行返还。如此一来,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其生产产品的高价格,还能够享受额外的股利,能够大幅促进其收入的增加。这种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非常有特色的,既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保证其收入,又打响了公司的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以上这种合作社的模式,只是一个范式而已,并非我国合作社发展的统一标准。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其大致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同时要结合当地情况,必须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实现规模经济。

除了加大力度发展合作社外,农村金融的改革和现代化也至关重要。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农村金融也应该进一步深化。过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够繁荣,金融产品单一,交易也不够活跃。而当今时代,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农业也不例外,如何利用农村金融的创新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局限于小额信贷等传统形式,伴随着金融衍生品的逐步发展,将农业纳入新兴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不仅仅是金融资本的投资运作,更是对农民收益的一种切实保障。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能够有效的引导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使其产销能够同步,保障最基本的收益。同时,由于农场品期货市场对于产品的等级有着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农民会更加注重提高自己产品的品质,也就更加有利于产品的批发和销售。当然,由于我国大多数是小农经营,单独参加期货市场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此时更可以发挥作用。用公司的大资本在期货市场上进行运作,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又替公司提前锁定了风险。另外,如果操作得当,农民还可以取得额外的收益,对于农民增收来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现代金融产品的引入,是我国农业经济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能否把握并且正确的加以利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倘若发展不当,不但无法发挥金融市场分散风险、发现价格的优势,反而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因此,要保持谨慎的态度面对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用制度规范市场,保证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无论是组织制度的创新,还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不断根据农村和农民的变化对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振兴之路。

篇7

多元经济企业;发展方向;管控模式

1.多元经济企业整合后的发展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多元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多元经济企业整合后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管理目标。多元经济作为国有和集体控(参)股企业,多元经济企业整合后将行使出资人的相关管理职能以及生产经营监管职能。因此,在加快理顺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国有全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比照二级单位管理;对集体全资、集体控股企业,其安全、质量、环保、人事、党群工作等,则实行委托管理,行使出资人的相关管理职能以及生产经营监管职能。

整合重组目标。以专业化、集团化为整合重组目标,逐步对产业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益的企业,实施专业化、区域化整合重组,基本形成业务类别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产业结构目标。立足于培育自我生存发展能力,构建适合集体资产做强做大的产业结构和业务体系,形成与主营业务协调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

2.多元经济企业整合后的管控模式

实行集团化的分级管理模式。多元经济资源整合后的多元经济企业,实行“集团管理、公司运作、放权经营”的管控模式。为对多种经营企业实施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有效管理,鼓励和支持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快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集团化重组,对具备一定规模的多种经营企业比照直属二级单位实行行政分级监管。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各集团公司建立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集团为市场竞争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运作管理的自。各集团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市场开发、客户管理、生产运营和安全环保管理。

对各集团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对各集团的产品方向、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提出要求,即进行战略意义上的引导、指导。

各集团公司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设立公司制法人,依法建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实行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离。

各集团公司采取“直线职能式与事业部式相结合”的组织结构。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理念,设立精干、高效的总部机关。科学定员、控制人数,对所属组织按地区重组和专业分工重组的子公司进行设置。

各集团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进行重大投资决策,审批下属公司的较大投资项目;任免直属公司的主要领导成员;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进行资本运营;确定下属公司的利润指标、财务预算,实施绩效考核;协调下属公司之间的经济关系;对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对下属公司提供政策指导;在规划计划、人力资源、市场、财务、审计、法律等方面提供支持。

强化内部审计体系。在各集团公司总部设立审计部,强化审计职能,形成“制度+审计”的监督检查体系。建立学习型的企业,学习海尔等企业管理理念,重视人本管理,建立和谐长庆。

强化股权管理。实施战略控制管理:规范清理后,所保留的30家三级法人实体,均属于国有、集体有绝对控制力的企业。按照中国石油的要求,对这类企业在股权管理上实行“战略控制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按股权决策程序审议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调整方案,公司发展规划与经营计划,投融资计划及方案,财务预算与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公司资本构成变动事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事项,以及涉及《章程》修订的其它事项;选派股东代表、董事、监事,推荐经理层人员,并对所委派、推荐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监控企业经营动态,督促相关决策的贯彻落实。

健全股权管理职能:按照全过程股权管理的要求,股权管理应覆盖股权投资、股权过程管理、股权处置等环节。可对资本运营部原有科室职能做相应调整,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所确定的工作流程,由投资管理科行使投资规划和法人实体投资管理职能,股权管理科继续行使出资人行权管理职能,原改革改制办公室行使法人实体整合重组及调整处置等管理职能,并设立专职董监事办公室,与中国石油资本运营部相关职能接轨。

加强绩效管理与考核:各法人企业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并按照股权管理程序审定的年度预算指标,由公司董事会具体制定经营考核政策,年末由资本运营部统一指定中介机构进行严格审计,按照审计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考核结果与二级托管单位年度考核挂钩。

分层级管理经营者。按照企业分级监管模式,对分级监管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党委(总支)书记,比照正处级、副处级(总师)干部,实行备案制管理。

对公司直接监管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总支)书记,比照正处级干部管理,对副总经理(总师)比照副处级干部管理。对二级单位实施行政监管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总支)书记,比照副处级干部管理。对上述实行备案制管理的干部,经履行考核程序后,可以在全同级别干部岗位上交流任用。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宏观指导。为实现生产统一协调,安全统一管理,以及避免重复建设、同业竞争,降低经营风险,凡以市场为依托的多种经营企业,及二级单位在不直接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在劳动用工、市场协调、车辆购置、财务及资金管理、重大投资、审计监督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协调、控制和监管。

多种经营企业的HSE管理、质量监督、资质认证等项工作,按相关政策和专业管理要求,进行统一管理。

对企业财务工作实行动态归口管理。对多种经营企业管理状况、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等,纳入多种经营企业统计管理范围,实施动态归口管理。多种经营企业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等统计信息。

主办单位管理党群工作。多种经营企业的党建、工会、共青团等党群工作,依照各自章程和有关法规,可由其所在的二级单位负责管理。

明确多元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全面正确地把握企业改革的形势,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的重组联合和企业间的重组整合。本文分析了多元经济企业整合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多元经济企业整合后的管控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1]刘 力.多元化经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2011.03

篇8

关键词 环境监测技术 研发体系 发展方向

环境监测是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服务的,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科学,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和基本依据。只有监测技术先进,数据准确可靠,才能有效地为管理和决策服务。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环境保护事业的逐步深入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工作如何为环境管理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就成为我们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可持续方向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搞好重点工业污染源总量控制监测技术研发

当前,我们应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采样、分析以及测硫和总量排放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努力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搞好监督管理及总量控制、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提供技术支持。

1、做好总量控制监测技术暂行规定的编制工作。

要编制出包括废水、废气总量控制监测技术规范,来解决布点、采样、样品保存、测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评价等有关环节的技术问题和难点,设计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等。

2、加强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工作。

开展废水、废气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解决废水、废气连续自动监测技术问题。如开展对于采样以及测硫技术和装置的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相关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等。

3、适量开发在线监测仪器。

当前,我们应对废水、废气总量控制指标的部分项目,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进行总量控制在线监测技术及仪器的开发研究,设计开发出其适用范围及相应的分析测试、数据处理、采样频次及相应的测硫技术和装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等。

二、重点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单的筛选及其监测技术的研发

根据美国EPA于1997年规定,在废水监测中,应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有129种,在这其中有机污染物114种;在1990年《新清洁空气法》中,已经提出应进行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有189种,其中有机污染物174种。这些污染物虽然只在局部地区出现,而且浓度较低,能够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主要研发的范围。

研发范围主要有化工、农药、石化、轻工、钢铁、焦化、医药、有机材料与合成材料、电子等重点行业废水、废气中重点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单的筛选及采样、监测分析方法的研发工作。

2、加强调研工作。

我们应加强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调查,优先控制名单的筛选和评价、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各行业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数量、危害、处理处置情况均不清。为此,需对各主要工业部门和重点企业固体废弃物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其毒性、数量、危害程度和范围等提出优先控制名单,同时,加强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采样以及分析方法的研究,为制订相关管理法规、标准、监测方法以及排污收费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的研发

近年来,由于我国多次出现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如化学品泄露、水源地污染、农药中毒、危险品爆炸等急性或大面积污染事件。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污染严重,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倘若事故一旦发生,就要求环境监测部门能够快速、及时地提供事故性质、有毒有害物质类别等信息及准确、定量的监测结果。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的研发工作。

1、尽快编制出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我们应对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土壤、固体废弃物等应急监测过程从布点、采样、污染物类别或种类的判定及其快速监测和分析技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综合分析和评价等有关环节中的技术、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要求等进行规范管理。

2、大力开发快速检测技术。

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选择使用量大、储存和运输时化学性质不稳定、毒性强、水溶性好或易燃、易爆的污染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土壤、固体废弃物,则主要考虑其遇水反应性、腐蚀性、闪点、燃点、浸出毒性等。

3、尽快编制出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应用手册。

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建立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种类、毒性、影响范围、监测分析方法、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对策等有关信息的工作手册或者信息软件,供应急监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使用。

四、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30多年来,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已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但主要工作仍局限在实验室内,在全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很少做工作。特别是在污染源、固体废弃物及生物和噪声的监测方面,没有进行全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一些已经取得的监测数据,很难保证满足“五性”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努力,做好对影响数据质量的各个环节的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1、搞好监测点位的优化工作。

要在已对全国地表水和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优化和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地方控制的监测点位,努力实现保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做好采样方法技术规范的编制和修订。

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采样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篇9

关键词:经济危机;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95-02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较好的成绩下,也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然而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在金融危机的涤荡中,经济收到的影响日益凸显,在经历连续多年双数的高速增长之后2008年急速掉头下滑,而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化,我国就业市场前景显得异常严峻。随着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以及波及面的扩张,全球的就业市场也将不得不面临十年来失业率的最快上升。一时间,对读书无用论的再次讨论等诸多因素使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潜在危机,度过时艰,把握机会,实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留特色,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资源、国家认可的优势,为在职成人学习充电,提供抵御经济严冬的有力武器,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一、金融危机下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2009年9月1日,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下称麦可思)的“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8月月度报告显示:截至8月25日,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全职工作签约率为57%,较上月的49.5%上升了7.5个百分点。而根据智联招聘2009年上半年的薪酬调查报告,全行业的薪酬涨幅呈现比较大的下降情况,另外,家电制造、广告传媒、IT通信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正在或者已经公布了裁员计划以压缩成本度过危机。

以上数据为社会机构对统招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的统计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停留在近年偏低的地步,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的恶化不仅仅对应届生的就业产生很大困扰,对于在职员工的薪酬水平、工作稳定亦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同样属于学历教育性质的成人高等教育因为受到就业率下降、社会舆论讨论等负面因素影响,经济滑坡大背景下受到的挑战也被相应放大。

1.用人供给与社会需求矛盾进一步扩大

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迅速,经过连续几年的太扩招,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903.3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初步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短期内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普通高校扩招,让更多的人涌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潮流中,使得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这将使得本来就处于边缘地带的成人高等教育面临师资匮乏、生源不足、管理难规范等问题。

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使得劳动力供给总量也持续增加,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了610万,约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此外,由于历年累积,今年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还将更多。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人需求总量减少,可供给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在就业困难持续放大的情况下,非统招的成人高等教育如何提高教育培训含金量,契合市场及企业需要,改变以往滥发文凭的混乱形象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本位丧失,教学质量下降,社会作用饱受质疑

(1)教学过于商业化,本位丧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教育产业化观念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几乎完全步入了商品市场。为了创收,成人高等教育在很多成人办学单位里俨然已经成为了赚取丰腴利益的手段,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也已成为常态。甚至有些高等学校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大办成人高等教育,其规模还远超过其本科教育学生。就是人们这种求学和创收观念缺乏制衡机制的状况下,成就了金钱和文凭之间的交易,甚至有人说“成人高等教育由满足社会青年对知识的渴求和学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逐渐演变为不惜损害学校办学声誉而“出卖”文凭”。

(2)盲目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扩招,也使得成人招生录取分数急剧降低,生源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实力水平良莠不齐,给教学的开展和日常管理带来严峻考验:另一方面,由于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又缺乏相应的投入机制作支撑,许多成人高校的教学硬件、导师无法满足需要,教学资源与其教学规模不对称,导致很多高校不得不在社会上租借教学场所,聘请研究生甚至本科学生上课。然而,这一切都是制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其教育质量下降诱因,不仅损害学校自身的办学声誉,而且也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整体形象,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意义愈降愈低。

(3)教学质量下降,社会意义饱受质疑。经济滑坡时期出于企业对于成本的关注,人力成本更是首先被削减的部分,因此,出于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角度考虑,企业对于“高学历+高技能”的双高型人才具备更旺盛的需求。但是,目前相当部分的高校和成教机构仅仅着眼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性质而忽略了成人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二次培训和终身教育,仅仅满足于发放国家认可的文凭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忽略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成教学生本身的投机心理和自身素质良莠不齐,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的含金量在市场经济中大打折扣,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质疑。

二、金融危机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

篇10

一、顺应全球化要求,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所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业务和发展海外分支机构,实现银行经营国际化,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整合与再造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有两层含义:(l)立足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对外金融业务。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意味着我国银行业与世界银行业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因此,国内银行的再造就必须在遵循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产品和服务、技术与人才等进行全方位、大幅度、深层次的再造和升级,实现高层次的经营国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也才谈得上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与世界经济金融日益一体化、国际化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相适应,也是加快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较好选择。至于本、外币一体化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管理模式。在目前,从体制一体化来看,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一级分行的相对分散和基层经营行的相对集中相结合;最终实现统一化,即一级分行将成为单证处理中心、交易中心。清算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从营销一体化来看,要倡导综合营销,首先要在银行上下形成综合营销的观念和氛围,各级行开拓市场、发展客户都要做到本、外币业务同时兼顾、同时营销;其次,要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和外汇业务产品经理,为客户经理提品和技术支持,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产品的营销,外汇业务产品经理要与客户经理密切配合,保证综合营销的顺利实现。(2)立足国际市场,适时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拓展国际金融市场业务。

另外,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加强经营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与国际金融接轨,也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的是业务流程标准化原理,通过引入ISO9000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实现“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目的,使银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在目前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十分必要:首先,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商业银行推行这一可以向客户提供可靠的、值得信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要,能更好地创新金融新产品。其次,IS09000标准是当今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借用IS09000国际标准的方法和经验,能够促使商业银行逐步向国际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模式转变,形成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模式,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为持续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再者,按IS09000标准精髓之一“过程方法”的思想,通过持续改进可以建立起规范商业银行各个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内管与外控相互联系。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的、严密的、有效的管理体系,使我国银行业在一个较高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市场竞争。

二、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从银行角度看,全能银行对许多有实力的大银行来说是一个方向。虽然从整体上看,全能银行不可能也不应全部取代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但专业金融机构应该有成为全能银行的自由。至于这些金融机构是否利用这些自由要由它们自己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在我国现阶段,面向允许金融混业经营方向的自由化改革必须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第一步,近期内维持金融分业经营总体格局;第二步,从合作走向混业,这其中主要包括银证合作和银保合作;第三步,混业经营的具体运作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方向。我国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时,应该主要以商业银行为集团公司,为了更好地充实资本金、强化内部管理,要大力推动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是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模式,在并购过程中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集团公司可以收购与金融业相关的子公司,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发展成为一流的跨国公司集团。

三、必须大力发展网上银行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领域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网络银行分销技术和娴熟的网上理财业务,使我国国有银行乃至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借助传统银行的众多物理网点构成的天然屏障变得脆弱起来。虽然传统业务的物理网点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起到阻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效果,但是,外资银行一旦使用网络银行技术,与中国的网络型合作伙伴建立起共享客户群的战略联盟,那么,中国现有的物理网点的服务贸易壁垒效用将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育和发展我国有一定实力的网络银行,改进和完善网上银行业务成为当前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互联网对我国传统银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银行,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及时抓住互联网这一信息时代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它在改造传统银行业中的作用,使我国的银行业迈向一个更高层次。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手段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为了赶上网络营销所提供的高速公路,我国银行应实行全方位的战略转移:(1)在管理方向上从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链转移,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高对外界的反应速度;(2)在市场方向上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扩展银行的生存空间;(3)在业务方向上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进行改造,开发适合网络银行的业务新品种、服务新手段,牢牢抓住网络营销的核心和生命----速度和个性化。

四、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金融创新

积极致力于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主要包括:(1)资本业务的创新。资本充足率较低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共同存在的问题。对此应考虑采取两项措施:一是鼓励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银行公开上市募股;二是发行从属债券,充实二级资本。(2)存款业务的创新。加大科技投人,积极发展和完善ATM、POS和电子借记、贷记转账业务,发展个人支票、旅行支票、银行卡和网上银行。(3)非存款业务的创新。扩大再贴现规模,推行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等。(4)资产业务的创新。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保理贷款。并购贷款是为企业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活动而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与一般贷款最大的区别就是贷款的用途不是生产性的,也不是商业性的,而是用于资本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保理贷款是商业银行以应收款项为抵押,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贷款业务。(5)投资业务的创新。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券等使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6)表外业务的创新。可以开展基金托管、委托业务,个人资信咨询业务,现金管理、证券买卖业务,承诺类业务等。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的规模将迅速扩大,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会不断加强,国内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更多、更大、更直接的国际市场风险,因此,对规避市场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如商品期货、外汇期货、汇率期权。远期外汇交易等,会产生日益强大的需求;外资流人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会引发对汇率、货币衍生工具以及互换交易的需求;为完善国内股票市场,引进期权交易也是现实需求。因此,随着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一个方向。

五、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