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职高英语教学;跨文化;必要性;内容;方法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英语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特别是语言的交际运用。现行职高英语教材在编写和选材过程中十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以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目标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开展有效交际的能力。

一、职高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交往中,语言的得体性比正确性更加重要,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将社会文化教育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二、职高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注意对一些中西文化的偶然现象及差异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根源,从而促进其在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

1.社会习俗的差异。认识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习俗的差异,有助于避免因不了解目的语交际准则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误。中国人热情好客,也喜欢拜访他人,而在英语国家,没有预约是不能前去拜访的。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宗教或历史渊源,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

2.词汇和习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特别是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语义差别较大的词语,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这些不能从字面意义理解的文化意义,需要教学时加以强调。

3.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集体保持一致。中国有敬老尊贤的传统,老人与子女的关系非常亲近。而在西方,老人与子女之间相对比较独立。中国人崇尚乐于助人,有互相帮助的美德,西方人则比较独立,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尤其要求孩子自立和自理。因此,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得心应手避免错误和冲突,掌握一定的涉外交际技能。

三、职高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1.交际教学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运用。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自然地把文化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对外交际当中。

2.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多种手段。文化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比较手法的运用。“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结构与文化的不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所以要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如在教学生姓名的表达法时,可在黑板上做如下图示,对中、英文的姓名进行对比:

(First name) 名 姓(last name)

Xiaoming Wang

Sue White

通过对比,学生认识了这一文化差异现象,在交际运用中,对姓名的回答不会发生错位。

(2)专题介绍。对英国国家的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教师可对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节日前的准备、圣诞大菜、圣诞礼物等进行生动的描述,并结合当时各酒店、商场在圣诞前夕所做的各种宣传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气氛,体会异域文化风情;或在学校的英语园地,定期选登由学生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节日、服饰、娱乐活动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

(3)课外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听歌曲、游戏、组织看VCD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外来文化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内容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语言,又学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胡春洞.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育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人们逐渐意识到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在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听说能力已经被明确写进了国家教委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多重视语法和阅读而轻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纲领,造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与人交流时却听不懂说不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和困惑的现象。而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摆脱“聋哑英语”,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外语学习的实质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由于社会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给他们提供课本中语言知识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则更为重要而迫切。

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能简单等同于对目标语言国家文化差异的了解。仅仅了解一两个目标国家的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培养对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力。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的越多,就越容易对异国文化采取理解和容忍的态度。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宽容来源于换位思维能力的提高。即一旦我们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对异国文化感到奇怪或者觉得不可思议。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导入。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有多种方法。文化的导入并不是仅限于简单的背景知识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必须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兴趣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空洞、抽象、不好理解。教学中涉及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阅相关知识并加以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积累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听说方面着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外语交际能力。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自己设想的英美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情景的语言练习。还可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短剧等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大胆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做跨文化交际的表率。作为教师,特别是外语教师,其个人素质特别重要。教师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无不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在课堂中,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尽量体现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在教学中把更多的异国文化融入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中,引导学生以一种宽容的心理对待外族文化,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心理上接受外族文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别人的交际习惯,不要将自己的交际习惯强加于人。从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族文化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调动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低层到高层,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开始,进而端正他们对异国文化差异的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再训练他们处理异国文化差异的技能和技巧。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这三项任务不能看成是不同学期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应花相当一部分精力于介绍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交际规则等语言本身之外的东西。

三、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融入文化因素,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背景输入、进行中外文化对比、组织课堂活动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提高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方法上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参考资料:

[1]杜英秋.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黄志福.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化差异.韶关学院学报,1994,(1).

[4]盛一英.试论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5]王凤.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篇3

关键词: 高职日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教学法 培养方法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它用来传递人类交往中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即交流人们对所处外部世界的印象、认知,以及自己内心的体验、情感。学习语言进门容易深造难。在高职日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尽管学生经过学习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已达到大纲的要求,听说读写译的水平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在实际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日语表达。因此,高职日语教学应注重跨文化交际(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文化コミュニケション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交际教学法,对如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职日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王宗炎曾指出:“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各自构成一个具有特定的语言和文化的群体,这些群体的成员互相交往或对话,这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简称‘文化间交际’,有人也叫做‘多文化交际’或‘跨文化交际’。”由此看来,跨文化交际行为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在跨文化的交际市场中,受交流者的身份、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制约的话题及方式。

交际法理论指出: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形式,而且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功能,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脱离文化的外语人才是不被认可的,脱离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脱离文化的交际必定很肤浅。学习一门语言就应该了解它的文化,在文化中探索语言的学习,能够促进对语言的掌握。同样,外语教学也不能脱离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必须实现心理深层中的调整。跨文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理念。

但是,就我国目前日语教学的情况而言,重语言形式而轻文化因素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虽然有些学生精通语法规则,词汇量相当大,并且通过国际日语能力水平测试,但在实际交往中却处处碰壁。例如:让学生模拟留学生打工的场景,出现了如下对话。

(一)在商店

本と同じものです。こちらをお包みしてけっこうでしょうか。/这是和样品一样的,给您包好,可以吗?

(二)在餐馆

A:パンのかわりはけっこうですか。/您还需要面包吗?

B:いいえ、けっこうです。/不,不用了。

(一)和(二)的用法貌似一样,其实不同。在服务业中,询问客人的意向或者传达给客人自己的想法时,けっこう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在问句中使用けっこう是不恰当的,似乎是给人一种事先就猜到了客人会拒绝,从而要求客人婉转回应的感觉。这就说明没有真正领会「けっこう这个词的丰富含义。这种误会应该说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但日本人之间则可以明白对方所表达的字面上的意义和其心中的真实想法的差距,一般不会产生中国人这样的困惑。这当然是由于他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高职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语音、语法、词汇等,而且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基本教学原则“从做中学”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他认为必须有更多的实际材料,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教学用具,更多做事情的机会,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的是培养,而不是灌输。杜威认为一个人应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过分依靠别人获得资料(无论是阅读得来的,或是听来的)是不足取的。尤其要反对提供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答案,而不是给他材料,让他自己去加以整理,解决手头的问题。

外语学习要避免“从听中学”,“不动口地学”,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亲身体会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实感,从而逐渐提高文化比较能力,能够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一)尽量使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

在口语课堂上必须充分运用日语来组织教学,不应该仅限于日语口语课,因为这不仅是师生间用日语进行交际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交际的一种形式。它保证学生绝大部分时间能听、说日语,做到“用中学,学中用”,能促进培养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必须在语音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用日语进行基本的课堂指令,并教授一些日常用语。例如:问候语:お早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こんにちは(你好)、ありがとう(谢谢)等;课堂用语:座ってください(请坐)、答えてください(请回答)等。尽可能地用日语上课,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听说机会,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用日语思维,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刚开始也许听不懂或不习惯,但只要教师配以适当的动作或暗示,避免用汉语,就自然而然地起到了用语言交际的目的。同时,由于学生有较强的模仿和记忆的能力,只要坚持用日语讲课,他们就能很快理解并适应,进而跟着模仿和使用。这样,学生长期在课堂上沉浸于浓厚的日语气氛中,久而久之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日语思维并交谈。

(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遇到障碍的一个原因就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的想法一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如电视、电影、投影仪、录像、互联网等,大量介绍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日文化的差异,身临其境地体会外来文化,积累一些有关日本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日语不可能一听就通,需通过一系列的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练习之后而自然提高听力水平,从而练就流利的口语。因此,在日语口语课上,教师必须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具体形式如下。

1.培养式训练。就是让学生听录音、模仿朗读、流利背诵,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和技巧――听与说。让学生大量听录音,使之受到正规的日语发音和地道口语的熏陶,模仿朗读,从而学会纯正规范的口语表达方式,养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同时,鼓励学生不怕出错,积极开口,大胆训练,“出错―改错”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进步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潜在的言语惯性。

2.角色表演(ロルプレイ)是学生喜爱的另一种语言交际训练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可根据日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或照搬课本上的对话进行表演,或根据教学材料设计一些人物、情节和场景让学生表演。这些表演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想象力、表演能力和性格来决定分配给学生的角色。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内容可以是问候、询问(天气、气候、日期、生活起居)、打电话等活动,首先给学生1―2分钟进行准备,然后抽一些学生在全班进行对话示范。如在《标准日本语初级》第一课中,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自我介绍”这一语言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句型进行练习、操练,再进一步进行“角色扮演”,最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达到交际功能。在指导学生时,要求学生展开情景想象,并注意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等,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生活。

3.组织日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日语角、日语演讲比赛、日语节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到语言和文化的紧密结合,强化对日本文化的重视和理解。

(三)开设日本文化相关课程

要让学生有适当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只靠“随文就释”的日语文化教育是不能彻底奏效的。学校应该更新外语课程的设置,多开设一些涉及中日文化相关的课程,比如日本报刊选读、日本概况等,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日本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从理论上提高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促进日语文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四)引导学生利用有效学习资源

外语学习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导入。如让学生阅读日文报刊的网络版、能够使用日文的搜索引擎日本谷歌、日本雅虎等来查阅资料,日本的在线字典等。国内的日语学习网站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五)教师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

外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是日语语言文化和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日语文化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精通日语语言知识,而且要熟悉日本文化;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而且要重视语言运用的得体,这就要求日语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如果学校具备条件,就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去进修。从学校走出去,有利于教师多了解社会对日语人才的实际需求,更新认识。

教师应经常参阅一些时代感强并能反映有关日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以及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书刊报纸杂志,积极参与文化体系和语言体系的研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应对中日文化具有较强的洞察力、理解力,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化导入。

高职院校也要引进来优秀的外籍教师,外籍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一个中介作用。他们参与教学,客观上给日语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同时,聘请外籍教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教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日本文化及中日文化的差异。无论是听外籍教师授课,还是课外,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外籍教师有足够的、直接的接触,都可以帮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目的语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学校应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这一有效资源,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六)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人类的交际形式有多种,就语言交际来说,可以分成书面和口头两种。与口头语言交际关系密切的有非语言交际。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统称为非语言交际(非言コミュニケション),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具体、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各民族文化的非语言文化都有其特征,如果不了解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就可能出现交际障碍甚至是严重冲突。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日益广泛,这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容易,需要广大外语教师提高对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学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实现大学日语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日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中贯穿实用主义理论,结合交际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立各种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及真实情景中学习日语,在情景中进行交际,获得最直接、最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方面,要求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以利于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自觉运用日语的习惯,促使其建立日语表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石井敏等.文化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ハンドブック[M].日本:有斐,1997.

[2]文化.文化理解のための日本教育.Q&A[M].日本:大省印刷局,1995.

[3]王宗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J].国外语言学,1994,(4).

[4]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杨巍.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日语口语教学――以交际教学法为中心[J].科教文汇,2007,(11).

[6]松本卓三.教のための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の心理学[M].日本:ナカニシヤ出版,1996.

[7]何慧燕.日语口语训练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

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221-02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

一、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了解西方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较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1]。“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Hymes1972)。如“Why don't you open the door?”是一句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它含有强硬的命令口气,就不适合对长辈或初交的人说这句话,可用“Why not open the door?”来表达。又如,当夸奖别人的菜做得好时不能说“I didn’t expect you could make such delicious food!”(没想到你能做一手好菜!),通常可说“What a delicious food!”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而违反说话规则会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Walfson,1989)[2]。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3]。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如《大学英语精读III》Unit 4 “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 ”的课文标题“Down But Not Out”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先介绍美国拳击术语“down and out”,意思是拳击手被对方击倒后淘汰出局。再结合课文对“女隐士”特点的分析理解,把标题译为“潦而不倒”学生才恍然大悟。可见,不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很难理解它在特定场合中引申出的社会意义。同是这篇课文中“…if she chooses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eep in the night, it is as normally hard to turn her away as it is a lost dog.”这句话令人费解。狗在西方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所以赶走一只丧家之犬属不道德行为。又如:“Why I Teach”一文中,很多学生不理解“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这里的creation和clay涉及到《圣经》典故:上帝用地上的尘土clay造人,并赋予人以生命力。作者在这句话中用clay隐喻没有知识的人,用breathe比喻“获得知识,开始成长”。这个典故把教师育人和上帝造人作了类比,使我们领会到教师育人与上帝造人同样伟大[4]。学生明白这些文化及隐含意义后,终于茅塞顿开。

二、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谨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5]。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极易产生“文化休克”。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女性阴柔偏向,西方思维方式具有男性阳刚偏向。中国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国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西方人求异、求变。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1.赞美之词

中国文化对赞美之语总是比较崇尚谦虚原则,“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和“I like your beautiful watch”之类的应答都要用“Thank you”,因为这些赞美之词仅仅表示友好或是引起谈话的手段。

2.提供帮助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帮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谢”的方式,在西方人们崇尚自立,会以“谢绝+解释”作回答。如回答“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这样的kind offer,通常用“No, thank you”或“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之类的婉转回答。

3.文化禁忌

西方人一般都能容忍非本族语的人的语言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会耿耿于怀,特别是文化禁忌。笔者把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谈的“禁忌”归纳成W-A-R-M四个字母,其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替religion,M代表marriage,同样引出“七不问”:不问年龄、体重、收入、、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和“吃了吗”。

4.交际势能――把握交际讯号的强弱

西方人最常用最安全的话题是谈论天气,如“It’s really a cold tonight, isn’t it? Yes, it is.”这样的对话很容易使双方转入其他话题,并且能缩短会话距离,避免交际障碍。假如你碰巧遇到一家老外吃饭,主人客气地邀请你一起吃,“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us? ”如果你真的没吃,最好不要客气,否则挨饿的就是你自己了。

三、创设交际语境,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语境,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倡语境化教学(Situated instruction)。因此教师要尽力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力求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如《综合英语II》Unit 7 “Listening and Activities”听说部分,为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祝愿”和“问候”的日常交际用语,我设置如下情景作为导入:We all know there will be “A Job Hunting” in our campus tomorrow.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n job hunting? How do you greet the interviewers? And how do you respond to their reply?学生积极动脑,很快列举出许多学过“祝愿”和“问候”或“代问候”及其应答的表达。听力结束教师趁热打铁适当补充,引导大家归纳总结。接着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编对话进行操练,做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利用多媒体、幻灯、音像或互联网等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在《BEC》“Interview”这一项目设计课上,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招工的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you graduate from the university? What questions are likely to be asked in a job interview? What would you ask if you were the interviewer?接着我用PPT设计了几种模拟招聘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申请做家教、商店促销员、收银员和导游,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师生们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大家积极参与,表现了空前的兴趣和竞争力,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在课上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和配合下,增强了信心,消除了紧张情绪,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变成了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勇于开口,乐于开口,在模拟情境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渗透中西文化,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语言至多只占整个交际过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语言交际传递的(Birdwhistell,1970:50)。因此非语言行为就成了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间观,因而导致不同的会话距离。在英国,礼貌的听者会认真地注视讲话者并不时眨一眨眼表示对对方所谈之事感兴趣,美国人则希望听者频频点头或发出哦、嗯之类的声音表示对所讲内容感兴趣。中国人则通常会眼看着对方保持安静。有位颇为出色的中国学生到一家英国公司接受最后的面试。敲门进入办公室后,学生坐下并顺手把放在经理面前的一张椅子向前拉了一下。面试后,该生自我感觉良好最终却遭拒绝,是因为英国经理事先将椅子放在他认为合适的交谈距离位置,而中国学生无意间向前一拉,将距离调整到他认为舒适的位置,可能使经理感到不适,最终导致被拒绝录取。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吕叔湘1977)[6]。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中英非语言交际对照教学,如中国人用拱手和鞠躬表示感谢,英语文化的人用亲吻和拥抱表示感谢;美国人习惯用手指胸膛表示“我”,而中国人手指鼻子表示“我”的动作,在美国人看来是滑稽可笑的;美国人用手拍成年人的头表示同情、鼓励对方,中国人则认为这是有意侮辱对方;中国人气愤至极会跺脚,美国人在急不可待时才跺脚;英文化的人喜欢佩戴猫头鹰图像的徽章,因为在英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看来猫头鹰是邪恶的化身,俗话说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预示着凶多吉少。中国人在给人指方向时,习惯于用食指指点。在英语文化中,这是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用手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国人看来既无什么含义,也无伤大雅。美国人却将这一动作视为隐匿不好的想法或谎言的手势,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绝对方的看法。

参考文献:

[1]蒋永远.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2]柏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2):73-79.

[3]张卫红,张凯.外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应用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329-331.

[4]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6):85-87.

[5]董松涛.文化休克与英语教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9-31.

[6]董良峰.外语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6):111-113.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ANG Li-ju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Changzhou, 213164, China)

篇5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知、情感和行为;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广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英语学习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能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随着社会对外向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英语交际能力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学院国际交流项目日益增多。2011年4、5月份,学生参与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就包括中芬(江苏)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比利时GROUPT大学生代表团访问、四国学生联谊、韩国大邱大学文化交流等。学生海外实习人数增多,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国际交往中的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国际化背景下,现代外语教学正经历一场改革,主要表现为: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原来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转变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课程评价上,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在这种趋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思考行之有效的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本文从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维度着手,探讨了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原则及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维度

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确定该能力的构成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维度的概念,而且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因此各学派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构成观点不一。我国学者贾玉新总结交际能力的四维度系统,即:基本交际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相比之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分类对于跨文化交际培养内容的指导有较强操作性且符合教学规律。

认知能力包括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语用知识、文化背景,并且能将这些认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情感能力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的态度、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具备良好的移情能力;行为能力因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方式,它以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作为基础铺垫,即通过具体交际行为表现出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跨文化行为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技术能力,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工作技能等;协同一致能力,指交际者能够以得体的举止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应对变化的策略能力,指交际者能够克服自身文化差异,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解决问题,实现交际目标的能力。

由此可见,高职跨文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围绕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跨文化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而展开,才能真正全面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原则

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与高职英语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

具备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产物,人的语言和行为受到自身文化的制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培养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这种跨文化意识能帮助他们主动获取、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语言与文化的整体性原则

跨文化的交际是在一定的文化规约指导下的言语交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把语言和文化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从高职学生的整体要求出发,配合语言要素进行跨文化教学,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只有把握了文化的体系性,才能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3.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在交际中能用得上的,而且是经常使用的。这样,就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和捉摸不定,同时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实践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产生良性循环。文化内容中的交际模式、语用规则、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会传统等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帮助,应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

4.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强调的不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灌输,而是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应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1.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

跨文化的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教学新概念。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是指,既要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又要使他们了解造成语言差异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培养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要改变以语言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交际为契合点,将语言形式与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语言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就是文化教学的过程。这里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课程不同,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美(英)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主要从宏观角度介绍文化,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它所关注的文化因素是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密切相关的交际文化。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课程感受不同的文化现象和内涵,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关系,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则与文化规则,从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发展到不自觉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教学方法上改变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与交际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除讲授外还可采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文化比较、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1)比较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中西语言与文化,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找到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干扰所在,达到增强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透过语言看文化,使得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比较文化差异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避免对目的语文化盲目的模仿和搬用。

(2)案例分析。在教学中以交际中的案例为导入,把学生带进真实的交际的现场,引导他们感受文化对交际的影响,分析造成跨文化交际冲突产生的原因。这种方法对于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就是仿真的交际性课堂活动。教师可选择有文化差异的典型现实交际场景,学生设想自己是交际中的某一方,在课堂上以亲身的交际实践活动体会文化的差异,体会某种文化心理。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用心体验角色的感觉,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角色扮演者在不同场合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他学生也在这种生动的氛围中体验了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英语文化国家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际交往,在真实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通过学习讨论,学生在本族文化氛围中体会目的语文化的不同之处,加大对文化的理解和容忍度,寻找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2.网络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潜在优势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归纳综述能力。通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还能了解到风土人情及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表达。通过建立网络课程、课程QQ群,师生的沟通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培养模式从平面走向立体化。

当然,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教师要培养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对待同一问题和统一现象的不同观点,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3.营造校园跨文化氛围

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外语言文化学习氛围,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班级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

(1)从校园环境入手,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走廊、教室布置带有包括英语及西方文化的文字图片或饰物,定期按文化主题进行更换,使学生在充满英语文化特色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不自觉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2)开展文化专题讲座,特别是请外籍教师讲一讲他们本国的文化,可使学生直接感受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同时,由于外教本身也在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更可以从切身的体验出发,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各个方面。

(3)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指导学生开展英语沙龙、英语晚会、各种单项或综合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化技能。

4.开展国际合作,创造学生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他们渴望了解国外的世界,对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感兴趣。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国外的文化和技术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结合英语教学开展以下活动:

(1)国际校访活动。邀请国外的学校组织代表团到学校进行校访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涉外的接待、交流活动,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跨文化知识与技能。也可以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团到英语国家的学校进行访问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性认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渐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现阶段,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得不到显著的提高。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尽最大可能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顺应社会的发展大潮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且增入了许多国外文化的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交际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它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首先,它在语法上有一定的要求,所构成的句子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其次,它的存在必须具有合理性;再次,它具有可行性;最后,它的操作应该具体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完成。注意交际时的情景设定、人物对象、时间地点等,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一定就是小范围的交流,甚至可以是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们进行交际。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教师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时,不仅仅是对英语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解读,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及对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孕育出更多的人才。但是,现如今高职英语教学却没有将这些内容真正的落实,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英语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更注重英语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语法和单词作为讲解的重点,很少涉及到英语句子中蕴含的意义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再者,教师过于依赖英语教材,甚至有些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是英语教材的生搬硬套,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最后,英语教师的课程评价标准总是以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为主,很少涉及到英语口语的评价考核。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花文化的交际能力实在是不必要,又花时间又费精力。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显著的提高。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转变成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国家也明确提出应该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改革,以此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大学生的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知识的摇篮,也是人才的孕育基地,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学生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时,可以真切的理解异国文化,同时对本国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交际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异国文化的先进之处并进行学习,很容易和对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且学生能够理性对待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性。

社会发展的潮流告诉我们,仅仅在学校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滋生的文化交际能力,甚至尝试跨文化的交际。如此一来,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对外交际能力,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并且在交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学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树立了和谐发展、相互尊重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促M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的教学内容受到英语教材的影响,所以可以对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还在采用传统的英语教材,其中涉及的口语交际内容少之又少。所以,可以在现有的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口语交际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得到充足的交际能力的锻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教材,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增加一些异国文化的板块,并向学生介绍异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再者,高职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高职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对进行英语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和英语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由此可以更好的理解英语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了解到课本现有的甚至没有的知识,为之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多开展有关异国文化的课外活动。学生仅凭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学习。教师在课外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异国文化的内涵和独特魅力,对异国文化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商金芳,李清晨.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育探索,2013,03:43-44.

[2]丛悦,杨薇. 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辽宁高职学报,2012,11:102-103+112.

篇7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14-01

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的商务英语,其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商务英语课程不能只是单纯地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有明确的要求,它更多地是向学员传授一种工作心理、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商务英语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翻译作为商务英语实际运用中的关键的环节,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商务合作的成败。因此,应重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一开始就要树立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学生今后工作的对象绝大本分都将是外国人,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在翻译当中有效地理解与准确地传达最积极的意思,以此来达到“”,达到双赢的结果。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认知

作为交流工具的人一种语言,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都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当然也不能忽视语言的丰富内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就离不开语言应有的文化内涵的教学。而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厚文化的过程,对于专业的语言翻译人才来说,自然就要涉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性的问题。

2001年教育部颁的《英语课程标准》第一次把“文化意识”作为独立的内容纳入课程标准,其要求是要在各个英语教学阶段积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学生,并把它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与更好地使用英语,还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意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商务英语翻译不但是一门课程的学习,而且还注重于技能的学习,也就是说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是为了学生的今后工作发展而展开的,在现阶段的全球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大部分的成功人士无不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首先就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必定会要让学生了解本国与外国的文化历史等知识内容。也许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本身的这门课程是无趣烦躁的,但是有些学生通过外国文化的学习,会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内容又基本都是英文的,这就可以带动学生自主对于英语的学习,慢慢的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促进过程。

2、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完善知识结构

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来说,仅仅靠课堂乃至学校范围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应该积极进行各种各样的知识的补充,在保证知识有某一方面的深度后,就要注意拓宽知识面的广度。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必然会涉及到多个国家、多个民族方面的知识文化内容,这就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眼界。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力

毋庸置疑,高职院校最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就业情况,因为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型适合社会需要人才。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来说,有着强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学生肯定会更加受企业的欢迎。受过专业培养这种意识的学生,无论是在其知识层面、能力方面,还是今后的发展,都会比没有受过这方面培养的学生优秀许多。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1、首先授课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意识

在现在的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授课老师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不仅在教学方式上依然沿用老旧单一的教学形式,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自身就没有树立起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意识,更无从说起培养学生这种意识了。,这样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首先授课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意识。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方向之一。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把要教授的知识内容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方便地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各种语言文化,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要在教学的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境

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才会让学生主动地树立这种意识。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设置情境,或者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这样的课堂氛围也是活跃的,学生也才会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并积极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 佟晓梅.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教学研究.2006(02)

篇8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跨文化交际能力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99-02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落地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外语,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能熟练运用贸易、金融规则或掌握国际通用技术规范的高技能人才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必须自觉调整为培养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应对教育国际竞争的需要。

本质意义上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基本知识技能、专业性知识技能,还特别需要具备能与国际化相匹配的能力和素养,必须具备参与国际竞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综合起来就是国际意识、综合能力素质,能尊重并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文化差异,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在国际交流中能充分表达与沟通思想,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国际性竞争。

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该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应该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现实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基本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教育的文化内涵,忽略了与国际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文化是人类长期活动创造的产物,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言使用者与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用宽容的态度,根据不同的话题、语境及文化背景,使用得体恰当的语言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从事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相关研究表明,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获得的。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要求高职学生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交流,也要求高职院校依据本校国际化发展的状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现状及需求

高职教育国际化目前常见的形式包括国内国际化和国外国际化,国内国际化是在国家或地区境内提供国际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和学术交流资源,使学生进行国际性高端技能学习或促使学生和教师获得国际知识、增强国际经验、开阔国际视野的过程。国外国际化是指充分利用他国高等职业教育和学术交流资源,让学生和教师走出国门学习,获得国际化的知识与技能、创业就业经验并不断开阔国际化学术文化视野的过程。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侧重点和表现形态有差异,但无论国内国际化还是国外国际化,都需要国际化知识储备、国际化视野、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国内国际化发展为例,随着“走出去、引进来”教育国际化策略实施,外籍教师、外籍学生、中国教师、中国学生在一个校园、一个课堂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景日益成为职业教育的常态。观察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不难看到各院校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出现过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矛盾。因为教育国际化必然带来人员的流动,但这些人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有差异,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差别很大,中外师生之间都有可能会遇到文化差异造成的困惑或困扰。尤其是尚未形成独立世界观的高职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多元文化,如何进行跨文化的有效沟通,真正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使之从院校国际化发展中获益,这是高职院校在进行国际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职业教育的所有相关者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此问题。关于教育国际化,加拿大比较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著名学者简・奈特(June Knight)在著作《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中曾这样描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跨文化维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中的过程。这个描述中国际/跨文化维度主要指国际、跨文化、全球的观念。分析这段描述,不难发现简・奈特认为教育国际化中跨文化是核心问题,而跨文化的实现是以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依托的。我们认为,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这些路径得到启示。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前提

国内国际化和国外国际化在当今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但从实际状况看,职业教育的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难以获得走出国门直接接受异文化的机会,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更多还是表现为国内国际化。

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在学院管理中,应注意创设具有文化包容性的管理文化,从管理层面开始能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掌握高职院校中国际化人员的基本状况,对各层次国际人员带来的文化进行理性分析和解读,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改变那些已不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管理文化,才能真正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注意对教师、学生进行跨文化培训,使教师学生充分认识跨文化能力的内涵、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等,能运用各种技巧解决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能从学院国际化进程中获益。

在引进留学生到校学习的同时,注意中国文化的导入和推广,通过设计各类活动,引导不同文化的人士在尊重各自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接近中国文化,进而理解中国文化,使这些学生能融入中国文化。

(二)教学活动是关键环节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许多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起点应该包括正确的多元文化观念。多元文化观念的形成不可能自然习得,而是必须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时要建立起帮助学生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和本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理念,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等环节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1.考虑通过购买版权的形式,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则;可以考虑借鉴国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使教学内容贴近国际职业环境;注意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课程,甚至全外语课程,同时关注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2.注意增加包含国际性内容的课程,如在选修课模块增加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关系、世界历史等课程,或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增加中外文化的比对、著名国外企业文化介绍等内容,使学生能获得国际观念、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其国际视野。

3.注意增加语言培训内容,重视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积极意义。在“一带一路”政策指引下,中国企业、中国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高职院校也应根据合作区域及本院特色适时增设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学习的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东南亚各国的政治文化,增加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4.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让教师充分认识多元文化、切实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教师本人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认识其价值,才会有动力主动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根本。文化输入从来都是双刃剑,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多元文化理解中的中介作用,教师发挥好中介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教育现有发展条件下,不可能让所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能有机会到国外接受跨文化的熏陶,因此,对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使他们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成长的学生课堂行为的差异,尽可能在课堂上营造不同文化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平等交流的氛围。

5.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关注课程内容的同时,注意尊重中外学生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寻找学习内容中的文化信息,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就多元文化有关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能从各自角度理解文化差异的存在,使之不会把各自社会的行为准则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不恰当地运用到跨文化交际中。

同时要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加外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增强中国学生面对国际化发展的文化自信,尤其对中国学生而言,只有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具备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才有可能正确认识他国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依托

从文化学理论看,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注意在使用宣传标语、横幅、海报、展板等可视的物质文化时,尽量采用双语甚至多语,采用多元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士均可解读的文字符号;使用的视觉符号,例如色彩、造型也应更多符合国际惯例的表达;使用称呼、地址、日期等表述时,要符合国际通用的规则,营造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氛围。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课程教学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但课堂教学之外的课外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同样也反映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认识。在课堂之外,要关注跨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通过社团、联盟等形式打造中外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畅通的交流平台,使之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激发学生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校园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很好地融合起来,例如高职院校与国际人士接触较多的管理者可以参与跨文化课程的培训,可以组织跨文化的联谊活动,诸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体育活动等,使校园文化更丰富多彩,使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异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焱.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的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2011(10)

[2]潘小明.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要素与动因[J].职教论坛,2013(33)

[3](加)简・奈特(June Knight).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不仅需要学好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与外族文化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与人更好地交流,相互尊重和理解,形成与他人共事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2.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只有准确定位和正确认识自身的文化,才能减少交际失误与交际障碍,实现相互沟通的目的。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母语文化,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在多元文化交流中保持平衡。当然学习目的语文化时,学生应该对先进的文化内容进行了解,建立认同感,理性看对多元文化的并存问题。

3.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对于文化敏感性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充分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往来文化进行客观理解和解读的思辨能力,这也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中华文化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语言表达、生活方式、政治历史、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高职生必须要积极学生英美文化,提高自身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水平,多角度学习语言表面下深层次的表现方式及文化属性,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关键任务,但是由于高职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给英语教学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循序?u进实施教学。如平常聊天中提及的收入和婚姻等,在西方人看来属于隐私,因而与西方人进行交流时需要回避,否则影响交流的效果。若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在交际中可能涉及其忌讳的问题而造成交流的中断,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进行全面掌握,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实施科学有效的活动,严禁一开始就讲解相对深奥难懂的文化知识,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科学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其中语言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形成,而文化则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对生活面貌具有决定意义的总体。当前有些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对文化教学加以忽视,降低英语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树立“文化与语言互为手段和目的”的理念,从多元文化角度进行解读,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通常现代英语中涉及许多隐喻修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与解读,如“no skin off my nose”表示“此事与我毫不相干”。总而言之,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只有对英语文化进行主动学习,才能很好地进行语言习得,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合理利用教材,科学开设相关课程

高职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对语言点进行关注,还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辩论讨论、演讲、情景对话、英语短剧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听说训练中学习常用语的固定表达形式,体会真实场景的跨文化交际,对异国文化进行充分了解,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准确感受文化和语言,提高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此外,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是保证交际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两者的均衡发展,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如开设“跨文化交际”“英文影视赏析”“英美国家文化与概括”等课程,通过跨文化交际事例、影视赏析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准确认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度。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11-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如何培养高素质商务专业人才成为教育的热点,而作为高职院校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较短时间培养学生成为既通晓商务和英语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尽管目前在课程开设方面有双语开设的国际贸易等相关的知识类课程和英语开设的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涉外技能类课程,但在近些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中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涉外商务活动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往往不能很快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由此可见,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主要功能就是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学习英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一般而言,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以及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是指对英语发音、词汇及语法规则等知识的把握;语用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文化能力则指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能够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并且能够在西方文化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进行交际,这样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必要性

在信息沟通非常发达的当今世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希望能够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商务活动的成败依赖于双方是否达到信息的有效沟通。作为参与商务活动的人员,只有根据不同的商务情境,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去提供或获得商务信息,处理商务中的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商务英语教学,其目标必须实现跨文化商务的交流。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言能力,而且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当然,这里的技能除了在商务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外,还要有正确地进行商务实践的社会交际能力。鉴于此,在商务英语专业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同样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学生实际涉外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未来职业中涉外活动的成功进行,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从业的竞争力。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要想真正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宏观方面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微观方面包括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二课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3.1宏观方面

3.1.1课程体系设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在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各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切实体现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真正意识到其在商务专业中的核心重要性。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合理安排各课程的开设,既要包括英语基础课程如精读、视听说、语音等,专业知识及技能课程如国际贸易、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等,同样又要有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如英美概况、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课程。同样,课时要适当地向这些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倾斜,学生只有在这些课程得到足够的学习和操练后才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3.1.2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当前普遍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真实的商务环境有助于加强实际商务工作的能力,提高涉外商务活动中交际能力的提升。为此,商务英语专业应积极利用校内实习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营造虚拟的商务环境如举办外贸商品交易会、展览会,到最终实际的商务环境如到沿海地区的外贸公司实习,全方位、多层次地训练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3.1.3师资队伍建设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首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平台去实现教师专业化,如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到一线的外贸企业去顶岗锻炼,获得直接的工作经验,提高外贸实践的能力。其次,聘任外贸行业的精英作为兼职教师,他们的工作经历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将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同时,应积极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不定期地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院校之间的参观学习,展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讨论与交流。

3.2微观方面

3.2.1授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学习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比中英文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使用的差别。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手段启发学生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非言语交际中包含的文化涵义。在思想意识方面,要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章、聆听对话等方式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进而探究理解他们思维和行动模式的根源。当然,文化的传授不仅包含在词汇及短语所传达的信息中,也包含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例如在商务谈判课中,涉及到电话预约、价格谈判、文件签署等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设计具体的任务,从学生的语言应用、仪态、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进行操练。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建立网络实验室、外贸实训室等,再现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2.2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汉语的文化干扰。由于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受汉语及其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已经固化,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会造成语言负迁移。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点,注意在课程中文化的导入,注意对比中西方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别,避免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用自己的固有规约和思维方式进行交际。例如,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人特别注重守时,因为在他们的思维理念中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无故迟到会让他们觉得对方不重视此次活动,甚至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进行。如果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点,随意更改行会面时间,必将导致双方商务活动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注意从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及文化能力三方面,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教材的知识点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商务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3.2.3二课活动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真正达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外的活动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可以有更直观的感受,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和研究中。同样,二课活动可以包括圣诞晚会、外语文化节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低年级二课活动,外贸商品展览会、交易会、模拟外贸公司等高年级二课活动,在这些二课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而这些是课堂教学中无法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

跨文化交际是以特殊文化为基础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中西方文化、英语语言以及商务交际相结合的跨文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注重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又要强调商务交流的社会功能。要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缺一不可。只有借助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逐渐掌握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成败将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4~60.

[2]蔡荣寿金芳颖.跨文化交际通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216~221.

[3]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