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专业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的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有待培养现阶段的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些学校虽然由中等职业院校升为了高职院校,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却并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1.2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习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与校外企业有着实习合作的联系,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双方的需要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习。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旅游企业常常把学生的能力水平放在第一位,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常被安排到各项水平较差的旅游企业或单位,这样的方式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不利于实践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深度的合作与交流,校企双方只是在学生的实习问题上进行了表面化的合作,而并没有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资源共享和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过多的合作,从而使得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2加强对我国高职院校中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来创造出更适合教学发展的教育模式,以促使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2.1完善教学管理,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是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有重要的作用。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需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来进行。(1)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先导,对于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院校领导和教师要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树立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观,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办学方向,以更好地指导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的规律,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来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教师的教学重点要从“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方向转变。并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游戏管理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课程内容改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以新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交叉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使得许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院校还存在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理论内容和具体的岗位实践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新型的课程设置体系。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由于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以本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作为教学的主要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为学生传授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心理上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促使他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来进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可以利用现场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图片或相关视频的观看中逐渐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旅游企业的管理经验。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促使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此外,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学校除了安排适当地笔试外,还要尽可能的多安排一些实际操作测试和口试测试。而考试的内容也要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他们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2.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决定着整个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对于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形式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2.3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实习效果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良好的实习安排来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校企双方还要积极建立全面完善的合作机制,通过在专业课程设置、资源共享和课题研究等方面来加强合作,从而为学校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有效性的帮助,促使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面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强化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促使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教育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地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朱云洁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篇2
关键词: 国外旅游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 教育改革策略
近20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同时,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趋势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对我国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对国外知名旅游类学院或高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查询、分析,尤其是对康奈尔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普渡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4所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国内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方向划分过细
多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本科教育统一为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酒店管理专业增补为目录外专业,2011年设为正式本科专业。多年来,为了与我国旅游行业对口,旅游管理专业划分了细化的专业方向,涉及: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物业管理、旅游交通管理、商务旅游与会展等不同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设有专门的专业课程和知识技能培训方案,但又统归于旅游管理大专业[1]。由于目前我国旅游教育的综合水平、师资力量尚处于较低水平,且英语、政治等基础课程占用了大量的学时,少量的专业课程和实践学时用于分配到如此多的专业方向之中,人为地分散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培养的学生往往对于每一个方向只能了解一点皮毛,无法深入,特别是技能,到企业就业必须从头学起。
(二)课程设置偏离行业需求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缺乏对旅游行业的深度的调研和分析,在讨论课程设置时也没有经验丰富的旅游业界人士参与。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更改手续烦琐,可以更改的课程数量较少,且教学计划修订周期较长,使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课程的设置长期与业界的需求脱节。
此外,我国大约70%旅游高等教育是从相关专业转型而来[1]。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方面,受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较大,因人设课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从地理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在课程设置中偏向地理类课程;从历史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则以史学课课程为主,导致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脱节。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高素质旅游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多数高校的旅游师资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实践经验有限。同时,我国本科高校教师岗位有限,教学评估对教师的学历有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而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多为应届毕业生,缺乏旅游实践经验。有丰富旅游实践经验的旅游从业人士很难跨越学历限制,进入高校师资队伍。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二、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介绍
(一)专业设置
国外没有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而是设置了接待业管理、休闲学、酒店管理、会展专业、餐饮管理等专业。从专业名称来看,我国的旅游管理更偏向于培养旅游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人才,而国外则偏向培养高素质的服务类人才。
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在大学前两年不确定专业,而是学习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实习后再进一步确定专业。这样可以先让学生在服务行业实践、体验后再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更有利于学生科学评估自己的优劣势,选择自己喜好、专长的专业方向。
(二)教学设施建设
国外旅游类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酒店,且教室及教师办公地点按高星级酒店的标准来进行装修、布置,让学生和教师每天在实战的环境下工作、学习。习惯成自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养成了专业型的工作、生活习惯。教学酒店多采用双重管理,院长(老总)必须要对教学负责,同时要对教学酒店负责,且必须自负盈亏。
(三)课程教学
1.重视通识教育和沟通知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所有本科都是120学分且除专业课程外,强调通识教学模块和沟通基础模块。通识教学包括企业运营管理类、管理的组织行为类、人力资源管理类、财务会计类、参与管理类模块。近年来,通识教育逐步重视信息类、法律类的知识教育。沟通知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重视实践教学
国外教学计划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深化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时间分配上,其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教师现场指导,把理论贯穿到实习中去。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根据旅游专业综合性很强的实际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学时分配上既注重基础理论又突出特色。他们要求其本科生在大学4年内必须完成800学时的实习,并尊重学生的意愿,允许广泛选择,掌握一技之长,力求全面发展,把广泛精深的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3.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国外的课程很少采用考试的模式测验学生学习效果,而是多采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论文要求非常高,要有第一手的数据,且必须是实地调研和认真思考的,多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首先自由选择组建团队,无法组建团队的同学要么重修课程,要么经任课教师同意剩余同学共同组建成一个团队。团队需要提交论文报告,并进行宣读、答疑,如不通过,整个团队成绩会受到影响,甚至全部重修课程。这种考核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学生上课的方式多样,学生可选择face to face mode(聊天模式)、fix model(教室授课形式)、video model(视频形式)中的任何一种,课程通过内部网络在教室和图书馆直播,学生可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共享教学资源。
(四)实践教学
1.3段式实习模式
罗森酒店管理学院采用3段式的旅游实践教学流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初级-中级-高级实习过程,实习流程必须依次进行,且遵循理论-实习-理论的教学流程。实习过程必须达到1000小时[3]。其中初级实习只需从事服务业的相关工作,例如洗盘子、传菜等都可以。中级实习必须从事服务业中管理岗位或重要技术岗位的工作,如酒店的前台、旅行社的计调等。高级实习要求学生必须从事部门经理、主管及以上管理岗位工作。此外,实习单位必须学生自己找,学校不进行安排,只负责宣传,且学生的实习必须是带薪实习。
2.专人负责型实习管理模式
实践教学采用专人负责制,每个专业一般有2-3名专业实习带队老师,全程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负责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
3.实用型方案策划模式
在毕业论文方面,本科生不需写毕业论文,而是针对某一个旅游企业,做一个能高度融合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的project(策划方案),如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开发、主题活动等方面的方案,并进行答辩或试用。
三、对国内旅游管理教育的启示
(一)明确专业定位
将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定位转向高素质服务人员的定位,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旅游人才。在旅游教育中,应加强通识知识、沟通知识、信息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较好的与人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耐受力、较好的身心素质等。由于旅游人才属于涉外型的人才,因此要把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弱化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虽增加了学生的“专”和“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面和知识面,禁锢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而,需要在取消专业方向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课程,减少固定课程的比例,增设活动课和选修课。
(三)优化课程设置
要特别注意协调好专业课、技能课与实习课之间的关系。旅游是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大部分专业课和技能课应考虑减少课堂讲授,通过搞好实践调查和增加模拟教学的途径实现教学目的。
同时,适当调整拓展课程体系,增加拓展知识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将大量不成熟的课程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同时加强课外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可以考虑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压力,并通过适当的选修课丰富教学内容。
(四)强化实践环节
争取建立自己的教学酒店,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办公地点按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设施,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师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配置,减少单次实习的时间,增加实习的次数和类型,且要求每次实习的岗位有轮换,实行理论―实习―理论的交错教学模式,以较好地实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五)争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旅游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协作办学,吸纳国外的优秀教学模式和先进办学经验,共享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在旅游院校培训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创造政策扶持的有利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彭青,谢旭东,程露悬.改革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旅游学刊,2003,(S1):155-158.
[2]代志鹏.国际旅游教育与研究述评.怀化学院学报,2007,26,(2):130-131.
篇3
关键词:中职旅游;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人才竞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4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行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因此,旅游行业以强劲的势头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培养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为旅游业输送优秀人才是现在社会赋予中职教育的历史使命。
传统教育以课本知识的教学为主,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主,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学校纷纷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既避免了人才培养资源的浪费,也从更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技能。但是,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校企合作的大环境。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校企脱节
校企脱节是中职旅游管理教学较突出的问题,也是阻碍校企合作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校企合作是未来中职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受多种原因的束缚与困扰,现在的中职教育,特别是在旅游管理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做到“校企合作”。校方与企业在合作上脱节,造成许多旅游管理人才的流失。导致这一问题,学校和企业都有责任。本文主要从校方原因进行分析:
1. 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人才培养是针对社会的需求而言,每个学生都要进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而学校的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两者的不同步必然造成学生无法在校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陈旧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创新存在矛盾,给顺利合作设置了障碍,也增加了培养学生的难度。
2. 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本专业没有关联。中职教育的宗旨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本领,为他们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途径。但是,在现在的许多中职教学中,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没有紧密联系。其实,文化课的设置就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在现有的中职旅游管理中没能得到体现。中职旅游管理中的文化课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及课程安排等方面偏向于高中的教育方式,模糊了中职旅游管理的教学目的。
3. 实习课程的设置与企业要求明显偏离,影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降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管是校内实习,还是校外实习,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真正掌握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通过一定的环境模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在中职旅游管理的实习中,实际操作与这一目的相距甚远。
对于校内实习而言,往往由指导老师通过教学指导来完成,而这一方式已经偏离实习的意义,更像是将课堂搬到了校内实习场地中,整个过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不够。校外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十分重要。然而,现在的中职旅游管理学生在校外实习时更像是廉价的劳动力,在企业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十分少。
二、忽视技能的培养
校企合作是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那么中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宗旨与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探讨现在的学生教学方案,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还强化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技能及专业技能。但是,现在的校企合作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气候,尚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及磨合。
作为中职学校,在促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方的学生培养方案是现在企业十分看重的要素,这一点也是两者之间进行合作的促进因素。就目前的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来说,校方对人才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校方对人才技能培养的忽视是阻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没有积极开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造成有关资源的浪费。我国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由于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另外,学校制定课程时没有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思考,对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既浪费了国家提供的资金,又浪费了许多学生的精力。
2. 课程设置没有充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中职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学科,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临场的发挥,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现有的中职旅游管理没有体现这一点。实习时,缺乏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及与旅游企业的良好合作体制;教学上,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现在的企业需求和人才发展要求,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内容,并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为与企业的良好沟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2005年度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题会议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丁正荣.高职旅游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4,(11).
篇4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概述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的全面升级和转型,旅游管理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实践能力薄弱,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要,中职做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在旅游专业教学实践中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成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平衡发展,可以对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与自身职业发展相联系,提升专业认可度和满意度;搭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桥梁,将旅游应用技能和技巧融会贯通;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变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中存在问题
2.1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实践中片面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知识实践应用的指导和训练,忽略相关内容衔接学科学习;缺乏与社会、企业的有效对接,实践基地与平台缺失,无法完全满足相应市场需求,影响整个旅游行业后续发展。
2.2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不明确,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旅游管理整体综合性较强,实践教学需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教学目标设置缺乏合理性,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学生对自身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缺乏正确认识;基本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不合理,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反馈缺乏有效的关注与改进,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2.3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不足
旅游管理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实践性强,学科内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学科,需要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刻理解,然而在教学安排中,实践课程课时比重占比较少,缺乏充分的训练机会,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难以学以致用;实践课程指导师资水平不高,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教法研讨,缺乏有效的学法指导,缺乏对学生相应的鼓励、细化指导;教育教学手段单一,沿用传统说教、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足,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进度缓慢。
3提升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水平的对策
3.1重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融合重要性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要高度重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实习基地和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构建学校与旅游部门、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分析旅游业发展动态,充分调查旅游行业开展旅游项目策划、宣传管理等讨论,促进学生勇于创新,活学活用;合理设置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课程,注重课程设置弹性,传授自然、地理、历史、礼仪等知识优化学生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2明确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要针对区域旅游行业要求,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与沟通,制定切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开发应用型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培训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见习、实习的岗位;强化学生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切实提升学生旅游专业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公开透明,合理设置学科理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内容的考核评价;加大过程考核与双向反馈,加强与学生沟通,重视教育教学反馈,实时采纳学生评价意见并及时改进教学。
3.3活化实践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要深入研究专业要求,构建由行业认知、专项培训和综合实践的实践认知和训练体系,运用模块化、专题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特色,采取完整的、多层次的模拟实训、顶岗学习、毕业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建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业界导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发挥兼职老师的从业经验优势,提升教师实践指导实效性;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促进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的形成,鼓励教师参与兼职服务、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学指导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及策略,活化实训方式,优化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旅游模拟场景实训,开展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大赛,组织学生观摩实习、参与企业旅游景区顶岗实习,以多样化、体验式的教学实践模式提升学生对旅游管理的理解;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微课教学、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了解相关业态的基础知识,弥补教学地域和时间限制。
4结束语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要促进专业教学与实践融合发展,全面认识实践教学重要性,明确培养目标、活化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综合的实践培训体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文娟,李荣华.浅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8(23).
篇5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训的重要性
实践性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之一,所以教学时,内容要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高校要认识到实践和理论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实践课程,进而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让他们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具有明确认识,这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现代教育和管理教学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指向性比较强,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目的是为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餐饮等单位培养适应力强、专业技能熟练的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在组织设计教学时,要对本行业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充分考虑,教学方针要重视提升能力,增强学生应变能力,这就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具有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内容要覆盖旅游业的不同岗位,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训课的现状是重视烹调基本功、餐厅舞台、客房铺床等环节,轻视厨房管理、设备保洁训练、服务接待训练;重视学生操作,轻视素质培养;考核项目和内容不完整,教学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亟须创新和改革。
第一,实践和理念相脱节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应该相辅相成,因此学生在学校要具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其标准应该高于现行行业标准。然而和不断提高的行业标准相比较,旅游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却长久保持不变,理论和实际出现脱节现象,尤其是实训课程,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第二,轻视素质培养,重视操作练习。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和国际市场接轨,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国际素养,国际素养不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操作技术,却要求学生观念上能够符合国际旅游业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具备职业道德、理论素养和服务意识。而现在实训课更重视实际操作,忽视素质培养,从而制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
第三,实训课程设计的目标难以满足新形式要求。新形势下,旅游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具有新型目标。如实训专业课在训练模拟接待时,没有利用外语进行交流,就会出现实训课和市场需要脱节的情况。国际旅游业从业者运用规范、标准的语言进行服务是其职业的基本特征,所以实训时要突出语言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没有根据新形势进行调整,出现难以满足就业需要的情况。
三、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训的措施
第一,创新实训课程的教育方式。实训教学要素包含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设施条件、教师和学生五个方面。正确处理要素间的关系,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设计并制定出具有创新性的实训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要从创新教学计划着眼,提升实训课程条件,运用“考教分离”的管理方式和考试制度,是以校情为出发点进行改革创新的科学途径。
第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积极做好职业心理调整和技能训练,才能适应旅游业的管理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打好基础。(1)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涉及职业道德、操作水平、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四个方面,要求其具有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敬业精神和写、说、做能力。(2)实训课程要创新性地引进并执行本行业的考核标准,全面提升实训课的教学水平、组织水平及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将考试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并检验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3)创新性地提高模拟服务及进行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的管理训练。
篇6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能满足学生、学校、企业单位三方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是走出校园、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培养其扎实的实践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校而言,实习环节有助于学校把握市场所需,定向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降低教学成本、改善培养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实习可以节省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财政输出,减少培训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学生“重管理、轻技能”,学校“重理论、轻实践”,企业“重实践、轻人文”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所需依然存在明显矛盾。基于此种现状,国内许多相关学者提出了“校企一体化”的改革模式,但由于“校企一体化”还缺乏一定的推广深度和广度,人才的供求失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层次各异,但是培养具有成熟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是培养方案的共同特点,管理型人才培养必须把应用作为基础。为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适应时代形势,充分认知实习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实习,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常见问题
(一)三方难以达成一致目标
如前所述,学生、学校、企业单位在实习的环节各有侧重,实习目标难以高度一致。学生没有强烈的企业归属感,不会在真正意义上去参加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正式员工相比,实习生对实习企业单位的贡献较少,常常被边缘化,缺乏存在感和价值感。学校的实习课程一方面出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如何培养时代所需的毕业生,通过实习环节,根据企业所需人才改善培养方案,这是组织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实习企业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充分重视实习生的存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于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虽然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忽视了实习生的企业适应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可谓得不偿失。
(二)实习时间集中,空间不确定
一般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时间大多为6个月左右,然而这半年的时间是在不影响实习单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设定的,许多实习单位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重大人事调整或者进行大型方案决策,这就会影响实习生的正常实习活动,很多实习生只好回校,等企业稳定后再返回,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上课,降低了实习效率。另外实习基地不稳定也是一个常见问题,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受季节因素、人文因素等影响,与院校没有做好有效沟通,导致学生每年的实习地点可能经常发生变化,尤其是新变更的地点运营不太成熟,不能给实习生带来相应的专业指导,不利于实习生的进一步深度培养。
(三)学校的岗前培训不到位,学生适应能力差
许多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职能的转变,还停留在学生角色,不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这和学校的岗前教育不到位有关。学校没有做好岗前培训,实习生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没能树立正确的实习目的,会对实习工作产生消极、厌倦心理,这对处理好学生与同事、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起着阻碍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大大降低了实习质量。
(四)缺乏过程管理,忽视学生心理变化
实习也是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很多高校忽视、放松了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一味靠实习单位的制度约束学生,不再看望学生,不再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尤其是实习生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无人倾诉,导致实习效率低下,实习过程成了“面子工程”。同时,心理问题的集聚也不利于保证学生的工作和实习质量,容易出现纰漏,影响实习过程的完整进行,难以达到实习目的。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新模式
(一)实行半年制交替实习模式,确保实习的连续性
各大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实习两个月,大部分学校实行“3+1”实习模式(在校学习三年,实习一年)。两个月的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刚刚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刚刚熟悉相关业务就要离开,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培养,也不利于企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一年的实习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缩减了在校的培养时间,使学生的基础理论学得不扎实。现在大多数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期是半年,然而出于企业的自身考虑,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半年实习期的学生,这对其人力管理造成半年期的空缺,不利于增进之间的合作。基于以上原因,为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可以把学生分为两批,即上半年批和下半年批,在上半年,第一批学生去实习,另一批学生继续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下半年第二批外出实习,第一批回来完成学业,这样既避免了实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断层,又保障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一举两得,是相关院校与实习单位建立友好关系的可行途径。
(二)在学生的学习中融入职业化教育
职业化教育是专业区分的重要特点,如今高校教育日益普遍化、基础化和职业化,专业教育逐渐向职业教育靠拢和融合,许多高校出现“重智商、轻情商”的倾向,这和行业对员工的要求恰恰相反。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时代要求,契合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和现实选择,准确定位市场所需,明确培养目标,从知识、素质、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合格的旅游人才。纠正学校“重智商、轻情商”培养模式的偏颇,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集体意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服务意识教育等。重视校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塑造良好的职业技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如,鼓励在校生考取导游证等,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三)建立相对专业的实习流程,构建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当前的实习缺乏相对长期稳定可靠的合作,导致实习生的知识得不到进一步的施展,只是重复简单劳动操作。要使校企之间形成一种长期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实现旅游实习从低层次向高质量转变,让学生积累充足的实际工作经验,施展自己才华,就需要与旅游企业之间建立一套专业的实习流程,创设稳定的实习基地。此外,要选择在旅游、经济、文化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城市创设实习基地,选择管理严格规范、客源充分稳定、管理模式相对成熟的企业单位作为实习点,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单位必须主动愿意支付给实习生合理的劳动报酬,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实施中期检查,加强过程管理,重视学生心理变化
篇7
导游一天之计始于晨
凌晨三点多,当都市的大多数人们还在甜美的睡梦中时,大连市五星导游张洁就被闹钟叫醒了,由于前一天晚上十点刚送走了一批客人,又怕次日耽误了接早船,所以这一晚上她都没有睡熟,迅速地起床洗漱、背起背包。包里面装了导游证、社旗、腰麦、用来分类各种票据和行程单的封信夹,还有遮阳帽和草珊瑚含片。
4点50到达码头,5点15客人逐渐下船,5点35发车带客人去往市内用早餐,一天的行程由此开始。
夏天是大连旅游的旺季,也是导游们最忙碌的时候。2007年,还在上大三的张洁考取了导游证后,便开始接待来自国内国外的各种游客。“导游不仅是城市风景的展现者,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张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初就因为我对人文地理类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也喜欢与人打交道,我选择了导游这份有挑战的工作。”
随着经验的积累,张洁开始接触大型团队,从国内的中国航海日会议、副省级城市政务公开会、全国市委秘书会议、香港高级公务员代表、清华总裁班等到国际的达沃斯会议、亚太旅游促进会议,各国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代表等等,客人遍布世界各地,无论他们是学术交流、商务往来还是观光旅游,张洁都认真地做好导游、翻译工作,赢得不少客人的赞赏。
“导游的这段经历不仅使我结交了很多朋友,同时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常见的四个就业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适合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也适宜到各类旅游企业、饭店和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投资开发、营销策划与市场开拓等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外经、外贸,以及各类现代工商企业中从事管理、投资开发工作。从岗位上来看,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主要分布在以下四类岗位。
1.旅行社或导游公司的旅游线路策划、产品经理、旅游咨询师、导游。
2.国内外高级外资酒店的客户主任、高级接待人员、领班、主管、市场营销管理人员。
3.旅游景点策划、接待人员,旅游交通管理与服务人员。
4.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2008年,国家推出“旅游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旅游咨询近几年成为新兴的职业。而新兴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要求员工有较高学历,了解旅游企业发展现状,了解旅游消费趋向,有较高的交际与即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诚信品格。
高级导游成为业内奇缺人才
据记者了解,我国导游队伍分为四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这四个等级呈金字塔结构,越往上人数越少,考试通过率也越低。而从事旅游行业的人们则未必都是旅游管理学专业科班出身,报考导游证,非本专业亦可。导游人员资格、等级证书是从事导游工作的“门票”,取得导游的资格、等级证书后,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导游证之后便可从事导游工作。
而在庞大的导游队伍中,有一种导游属于极其珍贵的“品种”,那就是高级导游。通过对几大国有旅行社的调查,发现高级导游无论是在收入还是在职业的稳定性上比一般导游有着三个明显的优势:薪水高[年度底薪3万~5万元,其年度变动收入(小费、提成等额外收入)约3万~10万元],拥有多个黄金旅游线路,收入稳定(高级导游中的大多数还兼有各种旅游学校培训师的角色,因此并不会受到旅游淡季或是“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目前,全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导游仅8万多名,高级导游仅几百名,高级导游已成为一将难求的奇缺人才。
2011年,国家恢复高级导游考试,规定凡取得中级导游人员资格四年以上,业绩突出,水平较高,在国内国外同行和旅行商中有一定影响,考核、考试合格者才有可能晋升为高级导游人员。而除了经验之外,高级还有另一种脱颖而出的方式,那就是高层次的知识型导游。一般这种情况,学历要达到硕士及以上。
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更受青睐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从事旅游业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从业者应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及旅行社的管理与营销、策划等综合能力。
首先,从业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知识、旅游经济学知识、旅游法学知识、旅游文化学知识等。据大连市导游张洁说,接待国外团队时还要尊重各国的习俗,这当中就包含饮食偏好、谈话禁忌等等。有时国外的游客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些措手不及的问题,比如“针灸开始于哪个地区?”“中国有多少汉字?”这就需要导游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做到对答如流。此外,广泛的爱好也能帮助拉近与客人的关系。
其次,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旅游管理者要有较好的形象,有些院校在招收旅游管理专业考生时会在身体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般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m,女生不低于1.60m,有些院校还会要求考生做肝功能检查。
再次,从事旅游管理工作还必须熟练掌握英语。管理者在工作中会经常处理英文的文件,很多旅游企业的招聘面试是全英文的。此外,英语好的人成为高级导游的概率也会很大,尤其是小语种的外语专业毕业生,正成为高级导游中的一支日益壮大的力量。这其中,韩语、泰语等一些亚洲周边国家的语言类导游奇缺。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导游也有着很大的需求。
此外,旅游管理从业人员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除了对从业者一些硬件方面素质的规定,从业者软件方面的素质也至关重要。除了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流利的表达能力之外,一个合格导游还需要有迅速的应变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亲和力以及正确的待人接物的能力。由于导游代表旅行社要与司机、游客、景点、餐厅等各方面打交道,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要协调、维护好旅行社与游客利益也绝非易事。
“其实带团并不仅仅是唱唱歌、讲讲笑话、做几个游戏那么简单,也一样需要知识的渗透。”张洁对记者说,“记得2007年我接待过的第一个团队是来自内蒙古的夏令营专列,一周的拉练晒黑了我的皮肤,喊哑了我的嗓子,分别时孩子们紧紧抱着我、个个哭得像泪人似的不愿离去,我用真心和热情赢得了许多赞赏。时至今日我依旧能收到他们问候的电话以及家乡邮递过来的特产。”
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是王道
大连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斌告诉记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近年来一直在探索一条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校园走出时找到满意的工作,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大连外国语学院也不例外。从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有两大特长:外语能力和实践技能。
从硬件上来讲,经管学院有非常先进的实验室。在教学方面采用了新系统;设计+景观管理的软件更有助于教学;而虚拟旅游、模拟带队模式,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目前经管学院建有四个实验室,其中之一的旅游管理实验室是2012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的,该实验室包括旅游三维虚拟与规划设计实验室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从软件来讲,在校外,每一届学生都有半年的固定实习期,并在全国有十几个省级实训基地;学生还有到国外实训的机会,比如美国迪斯尼乐园六个月的实训等。学院在多家企业还建立了实践基地,与美国、新西兰、丹麦、日本、新加坡等国著名企业形成稳定的实习关系,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建有专业实习基地。2007年,旅游管理学院(经管学院的前身)首批34名学生成功赴美参加蒙特克莱尔大学及迪斯尼5个月的短训实习项目,学生实习合格后获得了美国ABS学会认可的15学分及全球认可的迪斯尼实习证书。这是旅游管理学院海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这条国际化实习的道路,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插上了翅膀。
以上只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高校发展的一个缩影,不能否认,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要真正愿意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干起,当然,也希望企业今后能够多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些与他们知识及实训能力对接的岗位。要知道,没有一个行业是不辛苦的,没有一个行业的人才不是从最基本做起的。若想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学生,还需要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学生、老师、雇主都满意的培养模式。
专业就业的三大问题
虽然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方面寻找了一些改良的方法,但是细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还是会看到学生就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公务员的选择范围受限
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可谓难上加难,除了专业选择上受限制,该专业考研时,数学这门功课也成为了一个不低的门槛,而近两年来大多高校在专业科目上似乎又加大了数学的限制力度,喜欢该专业但因为害怕数学难过而无奈地选择其他专业。而重新拿出近年来的公务员招考简章和职位信息,不难发现,成千上万的公务员职位需求中,也很难发现“旅游”两个字眼。
解决良策:考生调整心态,国家拓宽考试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应一味抱怨,而要善于补充积累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树立长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国家也应多方努力使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从而使毕业生求职就业尴尬降到最低点。
问题二:行业与就业不对接成为普遍现象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因为起点较低,在真正的职场求职中,能在毕业时就做管理工作的本专业毕业生几乎没有。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还没有本专业专科、高职类院校毕业的学生高。
据大连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斌院长讲,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本行业就业,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人才都是从基础工作做起的,全国旅游专业就业意愿比较低,好多80、90后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这么去干。
“不是大学生反倒不如职高学生,是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心高气傲。也有大学生毕业后到我们这里就业,他们对旅游也有很高的热情,但却不想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员,这是根本不符合实际的。”一家旅行社的部门经理反映。
解决良策:探究一条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的道路。
以大连外国语学院为例,他在课程开设上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高度进行校企合作,将学生上学期间的企业实训期与企业试用期相挂钩,这种模式之下,学生一旦从学校毕业去企业工作,就不用再从最基层做起,而是直接凭借着本科学历和企业实训的经验,除去了酒店会对每位入职的员工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直接晋级为企业管理层人员。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兴趣和学校的就业率,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留住高素质员工的捷径。
问题三:旅游业从业人员薪酬福利低下,导致人才流失率高
长期以来导游从业人员的薪金并不高,除非做到高级导游的位置,否则就会出现“有了上顿没下顿”,接旅行团永远是变动的、压力大的、没有保障的。
解决良策:建立起与导游等级相一致的薪酬分配和保障机制。如果导游保障机制不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导游队伍就留不住人才。导游保障制度并非单单指提高导游的物质待遇,它应当是一套全面的保障导游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机制,合理的、差异化的导游薪金结构,可以激励更多的导游员刻苦钻研业务、热忱服务游客,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并且这也是全社会尊重人才的一种体现。
篇8
酒店业务顶岗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酒店行业的职业特点要求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就具有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并能迅速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这更强调了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二、酒店业务顶岗实习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校实践教学重要环节之一
现代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素质及能力教育,学校除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外,也越来越重视其实践经验的积累,实习就成为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必要环节之一。一是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企业实习,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武装学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二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途径。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成为学校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安排学生到酒店企业实习,让酒店企业和学生可以近距离彼此了解,并就此签下就业协议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于减轻学校的就业工作负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三是密切学校与酒店企业关系,使酒店从学校产品的消费者变成合作伙伴。通过学生实习,学校可进一步了解酒店企业需求,以便改进培养的方法,调整培养目标;还可了解酒店企业管理中的经验及不足,丰富教学内容。
(二)学生走向社会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在校学生逐渐意识到通过实习的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在校所学知识,还可以明显改善技能,了解社会,培养各种能力,同时降低就业成本,对于在正式就职前消除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也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实习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一是促进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学生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习工作中加以检验,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找出所学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学习。二是在实践中为自己定位。即将毕业的在校生,择业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而没有接触过社会及工作的学生往往会很迷茫。此时安排学生到酒店企业实习,可以给学生一个接触工作、接触酒店企业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为自己初步定位及毕业后择业。三是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现代企业的招聘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瓶颈。而通过设计合理、管理到位的实习,学生则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其工作技术技能、人际关系处理、心理素质锻炼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储备。
(三)酒店企业人才引进及其管理的需要
目前,国内酒店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日益激烈,许多酒店企业已走入校园网罗人才。通过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或者面向学生直接招聘并逐步延长实习期限,来大批接受实习生,这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在有些酒店企业中,实习生的比重已占到40-50%。而国内的酒店企业定期成批的接受实习生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可以节约成本。因为实习生已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职业意识,也具备了较多的技能。经过培训上岗后,可以与正式员工一样,工作肯吃苦,而且待遇要求不高,这可以为酒店带来两方面的节省:工资支出;培训招聘费用,因实习生都是集体招聘,较之分散招聘成本较低。二是实习生易于管理。实习生到酒店实习前一般由学校进行了实习教育,并有老师参与管理,还由于是在校生,尚无独立择业权,一般较稳定,不存在流失的问题。此外,实习生作为一个群体,纪律性较强。再加之所受的教育,其理解与执行能力也较一般员工强。饭店对其管理也就相对要容易得多。三是人力资源储备的途径之一。在经济变革迅猛的时代,人才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酒店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也应将目光放得更远,转向了在校学生。因为未来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常产生于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而实习恰好提供了这个机会,让酒店与其未来的人力资源有一次亲密的接触。四是承担酒店的社会责任,传播酒店企业文化和企业影响力。作为社会的细胞,企业除了追求利润,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接受实习生,正是酒店为社会培养人才,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有利于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三、旅游管理专业酒店业务顶岗实习的成效
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较好地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未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住宿条件期望值较高,对职业的工作特点、岗位职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能力;旅游管理;多样化教学资源;任务驱动
0 引言
旅游管理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旅游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因而迫切需要专业的高端人才。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各个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旅游专业人才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只重视旅游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关课程几乎都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相关课程知识,无法达到培养技能的目的。同时,课时少,每门课程几乎都是点到为止,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应用技能,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另外大多数学生使用电脑主要用于娱乐活动,而无法使用计算机的相关工具软件解决专业等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无法从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猎取到有用的信息,无法捕捉到专业商机,无法与国际旅游业接轨,这种现状严重背离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同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与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相同,没有针对专业进行课程优化,没能为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渠道,缺乏特色,无法与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与时俱进。我国旅游教育“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导致了教师教学思想的收敛性,在教学过程出现过分强调知识的独立和完备、忽视知识的兼容和渗透的现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应用性很强、实践技能要求高,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师通过黑板讲授知识要点,学生记笔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对计算机的兴趣也会随之流失,最终造成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失败。
2 解决方案
(1)首先确定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强调相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要性,从师资培训、新式教材的采编、教学及实验设施的配等方面加大投入,切实提高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使之成为本专业人才所具有的优势、特色。其次。教育和引导学生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已成为时代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一样重要,是以技能为特色的专业学生的立身之本、优势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和教师从思想得到根本重视。做到技能课可以熟练掌握技术。
(2)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改革,让教学从耳提面命到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人员学习、就业需要,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分为两大部分。①计算机基础及工具教育。通过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文字表格演示文稿以及上网工具,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工具解决相应的问题,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扎实的计算机操作基础;②应用能力教育。加强将第一部分知识应用到旅游专业领域,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在专业的重要性。并且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其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调整《计算机能力培养》课程,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C语言,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它的用途,而且在就业中几乎也应用不到。因此,可以根据旅游专业需要经常性对外宣传演示旅游线路风景特色等特点,加大演示文稿课程的深度,或者开设其他的相片编辑和动画制作相关课程,让学生感觉到学到的知识对以后影响很大,学有所用,自觉重视。有兴趣学好计算机。
最后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在计算机能力培养课程中,针对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应当尽可能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或实验室环境,有效地表达和展现相关知识,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且可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达到对基本操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培养综合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实验环节,以任务驱动。
在计算机中完成作业、旅游资料查询、相关旅游线路的展示、景点的宣传单等。甚至可以预留一到两周的时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设计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的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对就业后的竞争力及专业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的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必须从信息的海洋中搜集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商业信息以及其他的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分析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有利于让自己能够与时俱进,扩大视野,对自己的专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5)加强国内外旅游专家在线指导和讲座。
一方面让学生与专家进行网上直接交流,学习新知识,认识国内外旅游专业的新趋势,与国际旅游接轨。另一方面认识计算机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知识更新、自主学习提供好的渠道。
篇10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社会发展迅速,企业希望得到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与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刚好相反,学生所拥有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出现“供需错位”。面对此种境况,高校应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方面加强管理,保障学生实习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面临的问题
(一)实习目标不一致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完成,但三个主体的实习目标却各不相同。首先,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实习近距离了解旅游专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基本的专业技能,以帮助学生就业。学生则是希望通过实习得到更多的指导,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企业则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学生当作免费的劳动力使用,完全忽视学生的成长价值。
(二)实习单位不稳定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方面,虽说实现了校企合作,但学校与企业方面缺乏沟通,导致实习单位不稳定。每年的实习单位都不相同,有些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指导经验。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因所工作的单位类型、业务不尽相同,教师无法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在单位内部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无法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实习效果事倍功半。
(三)高校实习指导和管理不到位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实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适应角色的转变及心理上的调整。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统一管理。一方面,旅游管理是新学科,缺乏系统规划,在学生的实习管理方面更是缺少经验。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专业技能不足,对旅游管理的市场缺乏认识。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校内教学,从未从事过旅游管理工作,对市场需求并不了解,无法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
(四)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实习就是学校布置的一个学习任务,或是为了增加找工作的筹码。学生参加实习的目的不明确,甚至一部分学生随便找个公司盖个章便交给学校,并不参加真正的实习工作。而参加实习工作的学生态度不端正,认为实习就是走过场,对待公司交给的工作极其敷衍,不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能力方面毫无长进,浪费了学校和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
(五)实习岗位单一
企业招揽实习生,一方面为自己培养后续人才,一方面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岗位需求。因此,企业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大多固定单一,为方便管理而不是为了学生的需求进行岗位调换。学校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大多在酒店,酒店要求实习时间必须在6个月以上,学生在长时间内从事单一工作,实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且学生长期待在酒店,不能很好地了解旅游的具体工作方式与最新动态。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对策研究
(一)调整教学模式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亟需调整,需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重视理论研究到重视具体实践。课堂上,教师应在理论的基础上辅以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也能进一步贴近企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安排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参加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校企联盟,共建稳定的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需要学校和企业的良好配合,目前,高校和企业缺乏系统长期的合作关系,导致学生实习的质量大大降低。高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沟通交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企业不应有利用免费劳动力的心理,应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招揽人才。
(三)注重实习过程管理
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方面缺少系统的管理。一方面是对教师的管理不到位,教师对旅游行业缺乏了解,学生参加实习时不能提供相应的指导,学校应提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不到位,学生初次踏入社会,在角色转变和适应工作方面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四)实习工作国际化
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放性强,能与国际接轨。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国际市场需要学生掌握更加高超的技能。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联系国际水平的实习工作,如外国酒店和带领外国团队旅游。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学生的外语水平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也将大大提高,保障学生实习的质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