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Public superintendent when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soon as should have decides from awakes ability. From awakes ability to be helpful to the public superintendent for oneself a correct localization, is helpful in the public superintendent knew oneself are engaged in the work, is helpful to the public superintendent occupational ethics level enhancement, is helpful implements the effec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public superintendent.
关键词:公共管理者 自醒能力
key word: Public superintendent From awakes ability
作者简介:朱进芳,女,1972年生,汉族;工作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自醒能力是一种自我认知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我情绪、情感的体验,对自己行为的动机、目的、过程策略及结果的认知,进而能够对自我进行有效地控制和驾驭的能力。自醒能力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预测能力。公共管理者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负责运用资源,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管理者既有公共的性质,又有管理者的性质,他的一言一行将关系到人民的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得失,因此自醒能力对于公共管理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一)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的自我剖析
自醒能力越强,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意识,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适合做什么,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性格、知识水准、技能程度、智商、情商、思维方式及方法、道德水准等等。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扬长避短。很多时候我们都逃避审视自己,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好像就是这个样子,也说不出来有什么不对或者优秀的地方,很难对自己进行一次剖析或者总结。这样你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怎能让这个社会来了解你呢。因此自醒能力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了解自己所面对的环境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想做什么,你就能做什么的,因为有环境的制约,你必须要考虑周围的环境,他们制约着你所拥有的机会。“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什么是“东风”?其实就是要达到目的的条件。如果你并不具备你所要做的事的条件,而你一定要去做的话,那么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此,自醒能力就担当起此重任,它会利用其功能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作出客观的分析,以便找到“我想往那方面努力?我能往那方面努力?我可以往那方面努力?”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定位。
二、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一)自醒能力有助于纯洁公共管理者的需求
公共管理者的自醒能力越强,他就越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安全需求,然后是被爱和尊重的需求,接下来才是自我实现的需求。[1]当一个人的自醒能力欠缺时,他可能只对眼前的利害得失更为关注,而最终却忽视了更为长远的东西,因此才会出现诸如决策的短期效应,、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等很不正常的现象。当一个人的自醒能力足够强时,他就能够不断地审视自我,觉察出自己的优缺点,最终理解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努力等问题。
作为公共管理者,不论职位高低或功劳大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危和利益得失,更多的是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得失。当他的自醒能力足够强的时候,他就不会将自己的眼光仅局限到自我,而会以全心全意为宗旨,把关心人民的疾苦当作自己最大的需求,他就会广泛联系群众,尊重人民的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甘做人民的公仆,认真倾听、搜集、分析、接受、和采纳群众意见,自觉、主动地尽一切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始终不渝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做不调和的斗争,以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公共管理者的自醒能力有利于强化公共管理者人本管理的理念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采用种种手段,充分挖掘自然进程赋予人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管理绩效。人本管理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工程。实现人本管理,包括实施一系列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子系统工程。人本管理的原则有:个性化发展准则、引导性管理准则、环境创设准则、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准则。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大趋势,过去的那种靠强制、压制进行管理的历史已经过去,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无论何种管理工作都要靠人去实施,不重视被管理者的需要的管理只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当管理者的自醒能力欠缺时,他就无法正确而深刻地体会到被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和要求,他就不会顾及被管理者的感受,从而忽视人本管理的理念,而只把管理无效的原因归结到其他方面。反过来,当公共管理者有足够强的自醒能力时,他就能以己推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有能力进行有效的人本管理。
(三)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
自醒能力强的公共管理者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不仅肩负着公共和管理者双重的责任,还担负着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能承担从内心主观上认为应该担负的责任,主要包括忠诚、良心和认同感;还能承担客观责任,包括由制度和职业关系所决定的责仁、为了公众利益所应当和必须负有的制度和社会方面的责任。他的每一个决策和实施的过程都有重大的意义,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做出科学的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主观臆测。公共管理者只有具有相当强的自醒能力,才能担此重任。
三、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就是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人们在其工作中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奉公、守法、忠诚、负责、政治坚定、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勤奋敬业、公正行政。自醒能力强的公共管理者通过对自我需求和自己工作性质的正确认识,就能以公共利益为己任。
(一)自醒能力可以使公共管理者秉公办事、勤奋敬业
自醒能力强的公共管理者能够认识到公共管理的神圣与崇高。在认识到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后,就会按照公共利益原则和公共理性的要求去处理公共事务。做到一是办事公道,断事公心,不徇私情,不枉国法;二是为人正派,是非分明,不虚美,不险恶,不拉帮结派,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三是光明正大,襟怀坦荡,不歪曲人意、不隐瞒己见,不文过饰非,不搞阴谋诡计;四是在日常工作中竭尽忠诚,兢兢业业,不潦草塞责、无所用心;五是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任劳任怨,视所负职责如生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自醒能力可以使公共管理者遵守法律、清正廉洁
遵守法律本身也是由公共利益原则决定的。遵纪守法是公务人员履行义务的保证,其含义相当广泛。公务人员首先是一位公民,他必须同其他公民一道,遵守而且要模范遵守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公务人员必须遵守有关公务人员特殊整体的各项法律法规。再次,公务人员必须遵守自己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规范要求。最后,公务人员必须遵守本人所处于的特定职位的具体规范和规则。
自醒能力与公共管理者的清正廉洁有直接的关系。前几年因受贿锒铛入狱而名噪一时的某省级干部的自白颇为典型。他说:“近几年来,我官做大了,便放松自己,不注意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没有了坚定的道德观念,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很少,即使有也是形式化、表面化、因而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被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淹没了。”[2]从这短话我们可以看出,自醒能力对公共管理者清正廉洁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的自醒能力越强,公共管理者的的自我驾驭能力就越强,他就能经的起各种诱惑,不会置人民大义而不顾,失去自己作为公共管理者的办事原则,真正理解国家公务人员的清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高
(一)自醒能力有助于公共管理者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公共管理者的自醒能力越强,他的洞察力就越强,他的预测能力也就越强。他就具有更强的分析思考和决断能力,他能够收集相关资料并据此做出合理的假设和构想从而能从众多行为过程选择中自行决断,能够全面分析问题,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描述,分辨是否每个问题都有深入分析的必要并决定问题的轻重先后,在各种建议自开始时就未受到任何支配的前提下,尽量收集可能的解决方法,估算各种选择的优势和劣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自醒能力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者的计划组织能力
公共管理者的自醒能力越强,他就能够对整个组织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作出一个合理的判断,能够对每个组织成员的心理偏好和行为特征进行正确的分析,因此他就能够进行有目标、系统化、前瞻性的协调工作,为自己和别人拟订必要的工作步骤,有计划的运用材料和资源,计算投入和产出,考察技术性可能,时间充足度和背景条件,将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问题考虑在内,注意目前和将来的任何需要,将取得的最佳成果与花费的时间有机的结合,最终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
(三)自醒能力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者处理压力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醒能力的公共管理者能够有效的控制自我,能够对自我和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他就能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保持原有的工作标准,无论面对的是何种艰巨的任务和社会压力,能不懈的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直到找到答案,不浅尝辄止,轻易怀疑原先的结论,能顶住超负荷工作的压力,日间工作时几乎没有过注意力分散或疲倦的迹象,能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能迅速承担额外的烦琐工作,加急赶任务时,仍能洞察细节。
(四)自醒能力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者的个人形象进而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在无形中促进公共管理的有效性。个人形象是指通过个人的口头及肢体语言在他心目中确立起来的积极、稳重、可信的印象。自醒能力强的人,就能够自信而不自负,不虚情矫饰,稳重从容,语言表达清晰而有条理,谈吐轻松、流利、,善于运用说服力的肢体语言,保持自然的目光接触,行为举止彬彬有礼,有分寸感,善于避免挑衅,过度反应或敌意行为。因为管理者一旦被被管理者所吸引,那么管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因为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强烈的认同感。
自醒能力对于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的其他素质的培养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波茨曼和史陶斯曼在《公共管理的战略》中提出的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其中良好的自我评估者的前提就应该具有较强的自行醒能力。另外,有自醒能力的人本身就很有耐心,因为他从来都是在不断地分析思考。
总之,管理是一种可以被我们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关于赢的力量与艺术,公共管理者内心世界的情绪、情感影响其外在的世界。换言之,公共管理者的思想有多远,他所实施的公共管理就会多有效,在你成为公共管理者之前,自醒能力只与你自己有关,在你成为公共管理者之后,自醒能力还与别人有关。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激励机制;公共行政管理;基本理论;运用
引言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的定义,我们可将激励归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内心状态,即人类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皆构成了对人的激励。也就是说,激励是一种动力,可以诱导人们按照其预期的目标进行各种社会行为,而同样,借助激励机制,用人单位便可以不断的开发优秀的人才资源。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公共行政管理单位获得更多优质量的人才资源,对于提高其行政管理水平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介绍
1.激励机制的定义
简单来说,激励机制所研究的主要指影响人的工作行为的动力因素,即研究人的各种工作行为受到何种因素驱使,同时也涉及到一些促使激励措施发挥作用的基本制度。
2.激励机制的种类
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以及工作激励等,而合理借助四种激励机制的关系和特点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最为有效的方法。
二、激励机制的作用
1.增大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
借助合理的激励机制,绝大多数组织都可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奖罚机制,同时也可营造出一个竞争、合作的工作氛围,而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帮助组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同时也可充分调动组织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牢牢的抱在一起,共同完成组织的任务要求。
2.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
经过有效的激励,组织可以逐渐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自愿的态度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激励机制也可以逐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帮助其树立一种与组织荣辱与共的思想挂念,进而达到提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效果。
3.增强员工创造力和革新精神
借助激励机制,组织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奖罚机制,而在这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中,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加有传造性、更加新颖的创意,进而使组织始终保持一种新气象。
4.提供有益的工作环境
前面提到,员工处于一种拥有积极机制的工作环境内,会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会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进而便会促使整个组织的所有员工都能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自身工作之中。
三、现代激励理论介绍
1.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层次、安全需要层次、社交需要层次、尊重需要层次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层次,而要想完成这些需要,人就必须激发自身的原始驱动力。换言之,五种层次便是人类最基本的激励因素,而通过研究这五种层次,我们便可以深层次的进行实施管理、激发冬季以及引导行为等方面的探索。
2.双因素理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来看,我们人类所受到的影响工作因素主要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也就是说在工作中管理者除了要为员工营造愉悦的工作环境外,还应促使员工对工作自身产生兴趣,只有这样,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3.期望理论
就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而言,我们人类所获取的激发力量等于效价乘以期望值,也就是说必须同时提高效价和期望值,才能真正使员工获取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四、激励机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运用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在任何时候,公平公正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运用激励机制时,如果不能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就很可能出现奖罚不公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激励机制其应用的效果,还可能大幅降低部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组织的工作效率不进反退。
2.适度原则适度原则
指的是当员工作出某些成绩时,应根据成绩的大小适度进行奖励。针对此原则,公共行政管理单位应及时制定一套标准合理的奖罚机制,以防止因奖励不适度所导致的影响人心现象的发生。
3.因人而异原则
针对不同特点的员工,应尽量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应根据职工的优势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例如针对某些员工可采取精神激励,针对某些员工可采取物质激励等,其中应重点注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
4.正反激励结合原则
仅采用正面激励对于某些并不上进的员工是不适用的,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公共行政管理单位应对一些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给予适度的奖罚,并通过树立反面例子的方式起到约束员工行为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激励机制对于组织的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而只有充分考虑到运用激励机制的几点原则,公共行政管理单位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企业化激励机制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运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9):265.
[2]刘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S1):154-159.
[3]陈娟,邓晰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145-147.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加入到WMO组织当中,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着建筑行业也在全球建筑业的影响下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那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下就工程管理方面以及管理的方法给予的一定的介绍。
1 工程管理的特点
1.1 工程管理的系统性
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实现特定目标的各种技术的有序集成, 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各个工程子系统相互协调, 以实现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在现代的工程管理实践中, 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是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1.2 工程管理的综合性
由于工程是技术的有机集成, 工程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企业和相互联系, 所以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此外, 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1.3 工程管理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 因此,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 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常常带有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 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2 工程管理问题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工程质量问题被报道而出,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而将计算机运用到工程管理当中的更是少之甚少。有人经济承包人过度的关注于工程的成本控制上,反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问题。有的过度的关注如质量问题,而大肆的资金乱用,使得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低下。在我国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的实例非常的少,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建立起健全的工程管理实践课程。同时我国的投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的弊端,使得很多的承包商钻空子,偷工减料等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3 工程管理措施
3.1 成本管理
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设计施工组织。企业要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开始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以及工艺特点,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工艺装备等实际条件出发,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尽可能地缩短工期,以节约成本;,建筑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企业在工程施工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可行的技术措施,做好周密的准备,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层层把关进行检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同时节约工程成本。
3.2 质量管理
从企业方面来讲,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的作用,协调各级部门和单位建立从上到下的质量监管体系。从项目方面来讲,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联合项目的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的负责人等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网络,形成权责明确、分工清晰的执行机制。其次,要严格控制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环境。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比如地质情况、水文气象等等。因此,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现实条件,对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除此之外,施工工序也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必须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好的工序进行施工。最后,要注意检测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中要做好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避免将假冒伪劣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当中。
3.3 安全管理
政府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安全的管理。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在经营中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筑企业也要加强自我安全管理,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筑企业要把安全管理的目标分解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并分配管理人员,建立固定的制度,,做到权责明确,构建一个系统严密的管理体系。设计单位也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安全工作。因此,设计单位应当着重考虑工程的安全操作,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对事关工程安全的重点环节,并且针对潜在的风险提出预防意见。
篇4
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2技术管理之重要性
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建筑施工具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优势也较为突出。不少施工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3技术管理的应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全面地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②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水平,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③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4技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管理制
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内业管理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工程施工的现场作业称作“外业”,把现场作业以外的与资料有关的作业称作“内业”,而“内业”工作常被人们所误解为是与外业相独立的作业,是瞎编乱造,从事内业管理的人员和其工作也往往不被人们重视,都忽略了内业工作的重要性,实则不然。
工程内业资料是一种以文字、影像、声音等形式来反映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文件,是公路建设项目的真实记录,是公路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运营、养护等的可靠依据。它贯穿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关系到参与建设的各方。因此,加强公路工程内业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仅是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公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与实力的体现。
1 内业工作涉及面广,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
工程内业包括方案编制(含工、料、机组织和计划安排等)、实施检查、计量支付等内容,其涉及面广,对内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长期以来,很多管理者都存在“重外轻内”的思想,对内业管理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投入不足,导致具有较强的内业管理经验的人员缺乏或流失,工程一线的内业工作人员力量薄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1 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点多面广,工作繁琐,而内业工作场所又具有局限性,工作较枯燥,且对工作质量精度要求高,但往往不被重视,因此对其工作人员来说,必须具备能吃苦耐劳、严肃认真、小心谨慎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作风。
1.2 一定的书法及作图基础
根据相关要求,部分现场检验是先准备表格,然后现场根据检查结果如实填写、签认,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书写工整,严谨,严禁字迹潦草,乱涂乱画导致无法正确辨认。
1.3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公路工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各种工程管理软件已经逐步进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切入点正是文档的管理,也就是说,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者首先应是工程内业管理人员,因为他们是工程信息的采集和录入者。内业管理者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生成新的统计信息和相关的报表,从而为工程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没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工程内业管理人员就很难满足工作的需求。
1.4 熟悉工程施工与管理
无论是在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管理模式下,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始终是基于信息的管理,管理者是根据大量瞬息万变的工程信息来做出各种决策,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而工程文档恰恰是工程信息的载体。对任何一道工序来说,其内业资料的转序签认,标志着该工序真正意义的结束,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其竣工资料的编制完成和移交档案部门,才意味该工程项目真正意义的竣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文档的管理,工程内业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但工程文档的“一次性”和不可回复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内业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管理业务,而且要掌握公路工程专业知识,熟悉施工各个阶段和各道工序中文件生成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工程文档生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地对工程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确保工程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1.5 熟悉档案管理业务
作为公路工程建设最原始的记录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工程文档不仅要发挥其凭证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其情报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工程内业管理人员只有在对档案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时,才能产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自觉地监督和控制工程文档质量。同时工程内业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档案从生成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管理业务。只有这样,工程内业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将档案管理工作延伸到工程文档的生成阶段,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实现对工程文档整个生命周期的有效监控,确保工程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避免工程文件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的脱节现象,实现工程文件和档案管理的一体化。
2 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主要图纸会审记录、开工报告、变更记录、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志、竣工图、质量检验评定资料、交(竣)工验收报告等。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这集中说明了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说明收集、编制符合规范要求的档案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 内业工作与外业工作密不可分
3.1 工程资料的连贯性,它贯穿于工程的始终
工程内业资料是贯穿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就拿桥梁工程来说,监理工程师审批开工报告就意味着工程施工开始;每一项施工原始记录、施工日志证明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分项工程现场检验则标志着该分项工程施工完毕,正进行质量检验;工程交(竣)工验收报告表明工程的顺利完成。
内业资料不是独立于施工现场情况的瞎编乱造,工程施工的每一步都牵涉到内业资料的产生,所以必须要及时地收集才能有效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
3.2 工程资料可以对现场施工起到监督作用
工程施工中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从内业资料上反映出它的施工时间、完成数量、尺寸等特性,在这里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工程坐标偏差、数量误差等。一旦检查结构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就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及时整改以保证工程质量。
3.3 工程资料为工程信息查询提供依据
有了真实的工程内业资料,有关工程的各工序相关细节就都存在于工程内业资料中,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凭借资料记录追查到其中的原因,方便了对工程的管理。尤其在工程发生分包情况下,在项目结算方面更见内业资料的功效。
3.4 工程内业资料可以作为今后工程施工的一种借鉴
工程资料对以往工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处理结果,在以后工程的施工中可以吸取经验,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增加施工成本。在工程内业资料中的施工总结,详细描述了工程的概况、工程变更情况、施工组织情况、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优点、缺点尽在其中,学习和借鉴这些文件对今后的工程管理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工程资料在工程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内业管理人员通过收集归档,将其转为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又能为新项目或类似项目提供有益参考、对比、借鉴,为进一步推行新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服务。因此,为了整个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工程内业资料的重要性,进而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Z].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由于公路工程涉及面广,具有点多、线长,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施工作业在野外,工程施工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过程。因此,公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施工技术安全问题比一般企业生产安全更难于预防和控制,如何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公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施工规程和安全预防措施,促进建立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减少由于施工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公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中值得思索的问题。公路工程施工具有周期长、涉及面广、管理难、投资大等几个特点,因此,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一些重大事故,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涉及到了人身安全。
二、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多企业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为了最大限度获得利益,经常把工程进行转包,分包企业资质低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方面缺少完善的制度,甚至为了抢工期,节省资金,对工程的施工草草了事,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规范没有落实到位。很多施工企业在对工程施工时,没有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施工方案,很多公路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安全意识,总是冒险蛮干,而有些技术性强的工种,也不按技术要求以及安全规范进行作业,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①技术上的缺陷。在对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②在风险管理上尚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采购活动或者合同管理方面,忽略了安全管理上的要求。
4、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当前,不管是资质低或者资质高的施工企业,都是招一些农民工进行工程施工,这些农民工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也没受过专门的培训,对施工环境没有深切了解,对安全没有防范意识,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危险因素的存在,不能进行科学地分析,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公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
1、建立规范化的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以预防为主的施工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工地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十分重要的一环是项目部施工指挥班子,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施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组织安排各项工作时,不仅要提出工作的质量和时间要求,还要有保证施工安全的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施工安全负责。监督体系主要是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工程师的自查和督办以及群众性的安全监督,再加上政府监督机构、业主单位、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构成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专项施工方案签字制度、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制度和安全奖惩制度等。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施工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只有明确安全责任,分工负责,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2)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安全施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消除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环境的各种危害因素,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
(3)落实安全教育制度,提高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水平,培训安全技术人员,提高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意识。项目部应在工程项目开始对施工现场的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分包单位的从业人员和外部劳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只有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且合格的从业人员才能上岗。
(4)积极开展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创造“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施工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抓好分包队伍和劳务人员的技术安全管理
项目部是组织工程项目施工的主体,也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机构。由于目前分包队伍和劳务人员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力量,因此,项目部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分包队伍和施工班组。加强施工班组的安全管理,将施工技术安全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施工班组上。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班组分工较细,专业性较强,且班组都是由劳务工自发组建起来的,其安全管理知识比较匮乏,组织能力也较差。所以,项目部必须加强对施工班组的技术安全管理,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特别在多重分包的情况下,总承建商要对最下面的分包队伍进行技术安全管理,实际上是难上加难。如何有效管理分包商的工地安全,主要的安全策略在加强安全培训方面,要求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施工人员都必须接受基本的工地安全培训,基本安全培训可通过定期的工地安全讲座来实现。公路施工人员流动性相当大,要让每个分包队伍都配备施工安全员,并使分包队伍全体人员接受安全培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工程层层分包的情况,最后的承包者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就更谈不上施工安全方面的措施了。为减少因工程分包带来的工地安全管理问题,应尽量减少工程分包,必须禁止分包商再次进行二次分包和工程转包。
3、确保安全投入,完善安全奖励与约束机制
工程施工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所以,安全就是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一、第十七、第十八条中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要“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和“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负责。”施工以安全为前提,安全以人为本,安全是人生存的本能需要。实践证明,在安全上投入越少,事故发生率越高。无数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因伤亡事故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安全施工资金的投入。
四、结束语
安全技术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政冶、经济、文化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到国家声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个层面,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建立新的技术安全管理模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骏.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管理观察,2009.08
篇7
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
由于工程施工阶段可变性因素比较多,历时也比较长,需要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再加之,很多施工人员需要同时施工,有些工程的施工地质环境也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损失不可估量,施工人员也有可能会付出生命。
1 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中管理内容包含了多方面,而安全管理无疑是最重要的方面。我国工程施工法律制度的完善,施工企业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使得我国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日渐走上正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如下:首先,安全管理是施工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工程施工阶段需要面对着很多复杂因素,如不加以管理,非常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而一旦安全问题出现,施工工程就要停工,解决事故,如果事故十分严重,可能工程就此停工,不能够继续施工。而如果在施工期间,管理人员重视安全管理,抓住每一个安全管理细节问题,尽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则施工工程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定会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其次,这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负责任的表现。工程施工阶段,绝大多数生产设备都是临时设备,容易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施工期间,对这些生产设备不加以安全检查,施工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危险事故。再加之,工程施工是立体化的作业模式,有些时候要求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或者是地下作业,甚至可能需要带电作业。无论施工人员处于哪种施工作业状态,都必须进行安全管理,以此保证中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最后,工程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之后,后果将无法估量。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不仅施工单位名誉受损,无法依照合同将工程交给建设单位,施工人员也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后果无论是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还是施工人员都无法承担,因此为了避免不可承担后果的出现,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确十分重要。
2 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现状
因为工程施工阶段变动性因素比较多,很多重型设备同时进行作业,再加之,自然环境也无从保证,因此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现今的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依然有安全事故见诸报端。而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如下原因:首先,施工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据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有接近80%是人为引起,而其他因素仅占20%。比如施工人员思想上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的推断和马虎的工作态度;施工人员的素质,操作水平,熟练程度不一致,操作水平低,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的人就会较多的出现不安全行为;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如超体能,超负荷上岗,饮酒,内心压抑,精神过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反应迟钝而作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安全的行为;由于外界环境刺激出现行为偏差。其次,机械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之中,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多种类型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施工之前,为进行安全检查,使其出现了带故障作业情况,而在操作过程中,故障显现出来,进而造成了安全事故。最后,不可预知的因素。比如天气突然变坏、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情绪不佳等。
3 安全施工的管理措施
3.1 建立各级安全领导机构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安全员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在各自范围内要求安全生产;制定并采取预测各个施工阶段、施工环节存在的危险源,制定危险源控制方式;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检查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班前安全生产交底工作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做到有效可控。
3.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的控制的重要办法和手段,项目部要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安排相应的岗位。并让操作者在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能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接受安全技能训练后能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并能自觉的坚持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接受安全教育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劳动岗位。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技术制定安全教育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3.3 坚持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各级安全组织必须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各方位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果断的消除,不留一丝隐患。安全检查应采用多种形式,如专业检查、突击检查、定期检查和节假日前后检查等。安全检查的重点是劳动条件、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人的工作状态等等。通过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危险源、查事故处理、使安全管理自始自终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
3.4 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的不安全的行为中,由于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必须根据操作的具体对象制定操作标准,对操作者反复训练,达到安全生产目的。在施工开始时,要把施工方案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操作者充分交底、反复交底,这也是安全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教育的时间和目标。
3.5 建立安全信息化管理和视频监控系统
在信息化系统内建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将项目安全目标计划、安全专职人员管理、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安全培训、重大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管理、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等,通过信息化管理通技术,有效的整合安全管理资源,规范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强化了安全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实现了对项目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提升公司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特别是安全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管理,使全体员工提认识到项目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在哪些施工过程中,有效预防风险。另外,通过安全信息化视频系统,对各施工工地采用了视频监控技术,特别在安全要求高的高铁建设以及高风险施工过程中,自动采集、计算机监控技术,对危险源即时监控,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工程施工中,做好安全管理的确十分必要。如果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工程施工将无法顺利完成,工程质量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对此,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各种安全管理手段,努力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4(10).
[2]郑梅.浅议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4).
[3]陈伟珂1,2,孙蕊2.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地铁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6).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贯穿项目立项及招标、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质量监管等多方面环节,如项目招标中压级压价导致的不合理中标,设计漏洞,施工管理混乱,质量监管力度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均可导致质量低劣。在这些因素当中,最基本的是设计和施工两大阶段,设计是灵魂,而施工是关键。施工把设计方案变为建筑实体,施工质量的优劣,对建筑物的质量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控制施工质量,最重要的是做好事前准备,其次是抓好事中控制,最后要做好事后验收。
1 事前准备
1.1 人的控制
作为保证施工质量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过程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一方面要确保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失误,另一方面要具有充分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的能力。因此,首先,必须以态度、管理能力、技术、施工经验为次序精选合适人员;其次,以个人专长、生理及心理特点为依据对人员做出合理的组织安排,实施人性化管理,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以确保工作人员处于最佳状态;再次,对所有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适应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工艺、技术、设备和规范的要求;最后,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健全和完善责任人签字制度、责任文件存档制度以及追究当事人责任等责任问责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责任制度实际是在姑息和纵容工程质量低劣行为,不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根本无从谈起。
1.2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这是施工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抓好源头控制,这一方面需要精选采购人员,挑选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质量鉴定能力的人员负责各种材料的采购,另一方面要掌握各个厂家生产材料的详细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其次,材料进场时,要加强检查验收,对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以及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核对验收,并且要对材料做二次鉴定,鉴定不合格不能在施工中使用。再次,加强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提前安排材料存放的布置规划以及运送路线,施工中,落实材料管理的责任制,本着“干什么,用什么,管什么”的原则,划片分区,责任到人,搞好材料平衡。
1.3 强化施工现场的机械管理
设备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延伸,是现代工程建设必要的物质保障。而机械设备的寿命、生产效率,一方面当然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因此,机械管理首先要根据工艺特点及技术要求,选择质量达标的施工设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设备的使用情况,只要使用正确,保养良好,便能够降低磨损,使其工作效率得以稳定发挥,寿命得以延长,具体而言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使用正确是工程现场机械管理的中心环节。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及安全操作规程存在的概念模糊,内容空乏等问题,往往会导致其得不到正确的使用。因此,必须对此加以明确,要明确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包含现场清理、状态检查、使用者的技能要求、岗位责任使用规范等多方面内容。
其次,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测和保养,这是设备管理的基础环节,对设备的工作效率的充分发挥起着奠基作用。这要根据生产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的要求制定和修订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加以贯彻实施。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紧固和调整;实行设备的分级保养;设备退场时,要利用工地的调转空隙,对设备进行整修,确保正常使用;定期对设备进行大修,使设备的所有技术指标达到既定的要求;同时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
1.4 施工方案的控制
此处的方案控制,包含工程建设整个周期采用的技术措施、工艺流程、组织方法,检测手段等多方面内容。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是否正确,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方案的制订和审核,应以技术可行,有利于施工难题的解决,经济合理为目标,因此必须以工程实际为基础,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工程质量,加快进度。
1.5 环境控制
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污染、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复杂而且多变,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各种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太阳光照强度等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从空间角度来说,前一工序改变并且构成了后一工序的环境,譬如,随着前一工序的完成,后一工序的光照、大气流动速度以及地质应力等方面环境也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应以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为依据,对工程质量的有影响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控制。此外,严寒季节、炎热季节以及梅雨季节,要采取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以免工程遭受冻害、干裂、冲刷的危害。另外,要对现场的环境加以改善,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文明施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总之,对环境因素的控制,由于涉及面广,各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必须在全面考虑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拟定控制方案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 事中控制
2.1 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完善工序控制,做好工序交接。
施工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工序组成,而每道工序都是上述五大因素,即人、设备、材料方案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对上述五要素的控制和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之上,必须建立质量控制点,根据工程特点,找出对工序施工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完成工序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工序中的重要部位或薄弱环节,要预先分析各方面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做出相关预防措施,以便进行预控,同时,由于各道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必须要做好工序交接,完善交接程序,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2.2 加大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重点对施工过程做检查,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操作过程、工序交接、隐蔽工程作严格监控。
对违章操作,不按设计、施工规范或质量标准要求的施工要及时纠正;工序交接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后方可继续;对重要部分或薄弱环节要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对成品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等等。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就地解决,严重的问题还需立刻停止施工,进行核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3 事后验收
事后验收涉及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其二是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的验收就前者而言,主要是根据相关文件、标准和规范对其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返工,返工后进行重新验收。就后者而言,首先要严格审查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如有漏缺要重新检测和整理,并对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做出二次检测,如有不符合标准的成品要进行返工;其次要严格审查竣工图,竣工图与施工图的不符之处必须说明原因并要对原因的真实性做现场检测,必要时按照施工图进行返工;再次,要做好竣工资料,尤其是质量检验报告及相关技术性文件的汇编工作。
4 结语:
要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制定符合实际的详细质量控制目标,采用各种途径,实施全面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唯有如此,才能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工程管理;成本控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82-01
一、当前公路工程费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公路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足。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投资控制方面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长期以来,建设单位忽视设计阶段的准备工作,这是极不科学的。同时,由于许多项目急着要上,设计周期被大大缩短,地质勘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导致地质勘查深度不够,资料不足,使设计基础资料失真。
(二)施工阶段工程费用管理不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理服务水平普遍偏低,业主方管理不够规范,造成在工程计量、变更、索赔等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如重复计量、不合理的变更、新增单价水平偏高等,都导致了工程造价的攀升。
(三)工程费用审核不全面。目前的公路工程费用管理是一种事后核算形式的造价管理方式,这种事后审核的方式审核造价的真实性,而不能审核造价的合理性。在这种造价管理方式的影响下,目前大多数的工程结算方式,都是采取按实际发生费用结算的方式。实行按时结算方式时,施工企业就无需承担工程造价超标的市场风险,因此也不会主动为建设单位节约造价出谋划策,相反还会想方设法扩大工程造价。
二、要在公路工程中有效控制成本就必须搞好成本控制目标的预测
(一)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中确定成本的主要依据,也是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制订的重要手段。投资估算方法:一是按照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投资估算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进行预测估算;二是按照施工地所属区域的市场实物价对工、料、机三项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估算。
(二)按施工项目合同承包价计算承包成本。在核算承包成本时,要充分考虑工程不可预见费用的发生,进行降低成本的可行性分析,特别是当合同成本高于估算成本时,对工程合理索赔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三、公路施工成本控制及管理的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前,在工程招投标阶段,要依照工程概况与招标文件,结合市场情况进行成本预测,确定投标决策。中标后,要根据项目的规模,组建项目管理部,同时以“标书”和实际情况结合确定项目的成本目标。施工准备阶段,按照设计图与相关资料,对施工设备、技术等组织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再按照成本目标,以实际的工程量作为基础,对劳动力费用、材料费用管理费用等做出节约计划,结合施工方案,做出明确具体的成本计划,按照施工部门及分工进行成本分解,把目标及责任落实下去,为施工的成本控制做充分的准备。
(二)施工实施阶段。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阶段的工作是根据设计图纸投入人力、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等转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事先应在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做好优化细化工作,编制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并均衡地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立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地确定工程施工网络设计,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各班组协调有序地作业。安排中既要考虑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合理调度使用,又要考虑原材料的需用量和库存量,杜绝闲置、浪费。施工方案的优选原则是科学、经济;2、抓好施工预算编制以施工预算为龙头,加强施工预算管理。各项目应及时编制施工预算,然后由项目部进行复核,将施工预算作为劳务分包控制、人工费支出、材料消耗的依据,把“先算后做”落实到施工全过程;3、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要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要求,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质量成本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降低工程质量故障成本,避免质量过剩成本,综合考虑质量成本等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即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又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三)竣工阶段。施工完工阶段,要对工程竣工的收尾阶段仔细的安排,合理调整人员,避免闲杂人的参与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要干净利索的缩短工程竣工收尾工作。此外,这一阶段还要注意对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使工程能顺利交付使用。验收前,要认真按照合同要求对各方面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处理,核算甲方未结算的工程费用,把工程中的各种资料递交甲方备查,验收中对甲方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处理,办理结算的时候,要求项目核算员和预算员进行一次全面认真仔细的核对。最后,工程保修期,项目经理对保修工作人员进行指定,提出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期间内的费用参照。
四、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现实情况下,由于竞争激烈,为了获得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通常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以便获得工程的承建,这便对施工单位的总收入和利润产生严重的影响,成本控制由此成为施工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有效进行成本控制既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又有利于预测与回避工程风险,对于整个工程的投资建设与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工、料、机进行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从价格和数量方面进行控制与考评。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中,对数量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因此要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促使其高效的运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对价格的控制主要是要针对相关部分,建立机制,增强其责任心和协调各部门间的配合,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1.1有利于奠定工程施工的基础
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是大型的工程建设,施工时间较长,并且施工资金和技术投资量大,所以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合同的签订、工程成本、项目合同的签订和工程招投标文件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可见施工前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水利工程施工是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改造的一个过程,自然会受到当地地质条件和水利条件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另外,水利工程的技术投资较大,所以施工技术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前,施工企业要制订出有效的招投标文件和相关合同,明确每一方的相关职责和权利,并通过施工管理规划做好工程利润分配和工程进度规划工作,为水利工程施工打好基础。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在施工前解决好应该解决的问题,例如合同签订问题和成本预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正常进行。只有做好施工前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进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1.2有利于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和效益
一般来说,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材料成本的管理、对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对水利工程施工图纸的审查。其中,每项管理工作都会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才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施工成本、节省施工时间,进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施工都是根据设计好的施工图纸进行的,所以施工图纸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影响非常大。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事先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同时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但是,施工图纸一般都是项目施工前设计的,无法完全考虑到所有的未知情况,因此,要保证图纸的科学性,相关人员就必须在审核和施工中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当然,还要综合考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有效管理施工材料,从而合理利用工程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1.3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在国家建设中一般都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所以对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在工程建设结束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工程验收检查工作。这个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可以分为工程资料管理和工程验收两个方面。工程资料记录了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其中还记录着施工过程中的债权、债务和账目往来,可以让我们了解整个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等细节;工程验收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用来检查和评判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对现行的施工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分析,以找出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针对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各个企业还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订相应的管理评测机制,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和执行情况进行测评,从而及时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不足,再通过评测机制提出相应的改造完善计划,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加大对相关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技术队伍,从而提升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有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对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采取一些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使安全知识在企业人员中得到广泛普及,在企业内部和施工过程中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风气,有效提高每个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②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安全领导组织,通过组织内部的层层分工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来确保生产安全。严格挑选组织人员,选择安全意识高的人员组建成领导小组。③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检查。定期检查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对职工上岗教育和隐患处理进行不定期检查。一旦查出问题,就要立即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制度规范和施工监察两个方面。要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就要选择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并对所采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确保材料的质量。对于成本问题,要严格把控物资、工资结算和工程开支等环节,遵循“以收限支、以支促收、先收后支、合理有效”的原则,严控物流成本、信息流通成本等,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