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和服务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和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和服务

篇1

关键字:行业背景;教学;管理;就业

TB1-4

我校旅游服沼牍芾恚客运)专业成立于2005年,2008年按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招收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学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将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与我校的办学特点紧密结合,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办出专业的特色,实现了旅游业与铁路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形成了构建“一个导向、一个突出、三个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行业背景

1.旅游企业人才市场调查

“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整个产业呈现“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发展特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2014年新疆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54.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7.04百万美元。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收入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尤其是2011年后,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增幅较大。这种大幅增长趋势说明新疆的旅游产业正在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步向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迈进。

“十三五”期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使新疆进入了一个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疆旅游业也乘此东风迈上跨越式发展快车道。对口支援力度加大,旅游援疆效应初显;旅游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完善,行业监督力度加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带动效应日趋明显。

2.铁路客运人才需求

根据《新疆“十三五”城际铁路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将成“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头戏。新疆作为新丝绸之路核心区,是中国通往欧洲和中亚、阿拉伯地区的国际物流港和装备制造基地,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投资130亿元(占“十一五”到“十三五”总投资的10%),建设新线1250公里。

截止到2016年4月,铁路项目已完成投资370.97亿元。建成兰新第二双线新疆段、南疆线吐鲁番至库尔勒增建二线、额济纳至哈密铁路;开工建设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新疆段、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等项目。积极争取将乌鲁木齐至伊宁至霍尔果斯口岸高速铁路、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等10个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这些铁路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北两大通道,提升中通道的通行能力。到2020年,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5426.8公里增加到8000公里,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市和90%的县级城镇。

据调查,仅乌鲁木齐铁路局客运段每年因岗位调整、自然减员等原因需补员人数近800人,每新增开一对列车,需增加列车服务人员400人。

以上旅游业和铁路客运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铁路部门和旅游行业的合作也为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将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新疆旅游业和铁路运输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管理特色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学生管理也已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结合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管理的特色。

1.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目前,中职生农村生源比重高,据调查,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的学生70%以上都来自农村,不仅如此,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不仅生源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而且个体差异性很大;二是虽然生源整体经济状况较差,但个体上仍存在一定的经济差异;三是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农村生源与城镇生源相比较为朴实,吃苦精神好,这也是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毕业生近两年特别受企业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2.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1)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学校的持续发展,具体说就是学生的就业质量。因此,我校旅游服务(客运)专业把学生管理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女生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培养放在学生管理的突出位置;努力创造学生参与管理和自主管理的环境、条件。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搭建平台,如成立学生社团,发挥好学生会的作用;二是建立学生建议信息反馈及其激励制度,尊重学生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学生管理关注细节。由于前面谈到的中职学生的特点,所以针对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学生的管理很注重细节的管理,例如:生活过程中,自己内务的整理,卫生的清洁等;学习过程中,对于时间观念的强化,学习方法的把握;业余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至于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态度以及学生自我保护安全方面的问题。总之,学生管理过程中,抓好细节,是为了指导更加有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将校企文化融入学生管理的过程当中。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从事的是服务行业,而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者总想去管人,而不想如何去服务。有时候,看似被学生服从了,但心里很不服气,这种管理效果是很差的,原因是物极必反。以现代的管理思维来理解“管理”,可以把“理”的概念理解为理解别人,理顺关系,在这里“理”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尊重、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生也是需要被老师尊重的。

二、教学特色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以专业技能和岗位要求为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旅游服务,铁路旅客运输的用工需求,⒀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并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在实践教学体系上进行“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突出旅游服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 即:

见习先入(认知实习)---工学交替(岗位实习)----顶岗实习

“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的介绍

1.见习先入(认知实习):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校内实习、实训,结合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去酒店(或者客运段)参观,增加学生对酒店(或者客运段)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酒店锻炼,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工学交替(岗位实习):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在旅游旺季,把学生送入酒店,严格按照企业的行业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技能的高强度训练。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学校强化理论知识,将实际操作带入酒店进行实施并考核。同时,教师在企业指导学生的同时,进行挂职,为成为“一体化”教师奠定基础。

3.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在学完所有理论课程之后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将毕业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实习,让学生与相关企业相互了解和沟通,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2.调整课程结构。进一步减少课程的理论讲授内容,将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增加实践学时,使学生实践。通过课程的有效整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三、就业特色

自2008年至今,学校与十几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客运)专业定岗实习就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就业单位。我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据调查:2008-2014年,企业对学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称职率分别为95.1%、95.31%、95.66%;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为:组织纪律性较好、肯吃苦、求上进、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近三年,安排在铁路客车上就业的毕业生群体,以其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得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客运处的高度评价,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以下是我校旅游管理(客运)专业2012―2016年毕业(实习)生分配情况: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导航.毕结礼 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10年4月中国统计年鉴2015

篇2

【关键词】中职 旅游服务与管理 校企合作模式 阶梯式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46-02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也在不断尝试更为先进的教育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封闭课堂教育模式转型为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入巨大活力。

一、现有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类别

(一)校外实训基地模式

中职学校与旅行社、景区单位、酒店饭店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设施及带教老师均由企业提供,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节假日与其签订短期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内进行实践工作,从事一线相关的简单工作,熟悉企业运作管理内容,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或者在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后,与企业签订为期几个月的合作协议,到企业参与实习,为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二)校企人才培养订单模式

学校联系相关旅游企业,或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学生在校期间将视为企业准员工。学生在其中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实际操作训练、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后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合格后直接由用人单位录用,实现学业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校企互动,资源共享

学校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入课堂,参与学校的科研、教学等工作,为学生提供行业真实管理经验,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管理制度及技能要求,掌握行业最新知识技能。同时,学校推荐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进修、调研等活动,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加深教师对行业现状的认知,了解真实案例,增长教学经验,并为企业提供可行性建议。教师返回学校后,可将在企业的实践收获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二、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双方需求不同步

国家所倡导的职业教育实践要求采用工读结合、半工半读的形式,然而由于旅游行业所特有的季节性特点,导致淡旺季对人员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旅游企业往往倾向于在旅游旺季与中职旅游院校签订短期合作协议。这种限制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造成实训缺乏连续性。此外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后,与企业所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进入企业实习,已经视为脱离了学生阶段,转为上岗工作模式,无法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这一培训目标。

(二)合作层次较浅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学校通常希望藉此解决学生实习及就业需求,而旅游企业则注重缓解用人压力,参与的热情相对较低,通常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合作层面较浅。

(三)校企间缺乏充分交流

学校希望邀请富有经验的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培训,但此类人员往往是企业高层,他们能够参与培训的时间较少,且内容往往比较笼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此外,学校前往旅游企业挂职调研的教师通常无法接触较重要的工作,无法取得挂职的预期效果。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探讨

(一)找准需求,突出技能实训的主导地位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以企业及社会需求为标准,参照市场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等方面的设计。在学校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协议时,应当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参考旅游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在校企合作实施前设定明确目标,使合作过程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实训内容要专业而系统,建设通畅而具有实效的学校―企业人才输送渠道。与此同时,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应当始终保持本专业特色,确保专业技能培训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从而为旅游企业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师资力量是其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应当与企业充分沟通,明确只有双方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理论结合实际才能使双方共同提高、实现双赢。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及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积极由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鼓励教师定期参与企业管理经营,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同时,积极邀请企业骨干人员参与学校的理论培训、学历班教育等,并担任校外实训基地教师。这样既能增强企业人员的自身理论素养,又能提高授课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训练。

(三)合理安排课程及实训时间

实训时间的安排极大地影响到实训效果。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应明确自身所特有的季节性特点,充分考虑旅游市场规律,兼顾教学体系完整性、旅游企业用人规律的季节性及学生学习规划性三方面。在旅游淡季时更多地设置理论学习或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实践工作的讲解、示范及指导,在旅游旺季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各岗位工作实践,充分调动三方积极性。

(四)推动双方共赢机制

实现利益共赢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最为有效的规划策略,为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学校可利用自身在教学、考核、科研、基础领域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地为旅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服眨例如为企业举办理论知识培训、协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市场调查、员工考核等活动,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企业富有管理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来参与合作,为学生举办讲座、培训、帮带等活动,以增强学校师资力量,使学生从中获益,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开阔眼界,熟悉专业标准,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阶梯式合作计划

为取得实质性合作效果,校企合作应打破传统松散、浅层面的合作计划,采取阶梯式立体合作计划,尽可能地引入企业真实元素,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合作内涵。其中可详分为:

1.认知阶段。在学生入学初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旅游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形式可分为毕业生引领、企业专业人士授课、企业入校宣传、短期企业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指导学生感受、了解旅游行业,激发学习热情。例如,组织新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观摩导游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实践机会、学习记录实践技巧。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中,使对专业技能了解得更为深入,为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验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引领学生积极接触真实的企业岗位,通过参与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为顺利过渡到上岗就业打下基础。其方法包括:(1)与企业岗位结成互惠小组。企业为学生创造实习、调研机会,并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资源和场所,学生则满足企业需求,缓解企业旅游旺季的用人压力,实现良性互惠。(2)短期实习。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自主寻找实习机会,参与专业实践。(3)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实训基地形式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训课程,营造真实的实践工作情景,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工作中的社身份,提高专业水平。

3.目标阶段。当学生基本完成专业学习课程后,将面临实习及就业要求。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合作互动,学生对旅游企业及旅游市场运营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企业也对学生有了相对完整的印象,此时采取从顶岗实习直接过渡到正式就业上岗的方式,以确保学生信心充足、上手速度快,尽快达到企业岗位标准。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施应当以旅游企业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企业专业人才充足的多方共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 旭,李 萍,姜昱汐,姜 岩.辽宁校企合作联盟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旅游业在产业融合、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加快实现景区全域化、全域生态化、旅游大众化、休闲常态化、品牌国际化和产业融合化,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__最具标志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工作目标

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成功创建为契机,实现改革有突破,项目有进展,政策有落实,全力推进中国旅游第一大县建设,乌镇旅游乘数效应得以放大,旅游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推动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取得实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亿元。

三、具体措施

1.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旅游领导、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1)推进旅委内部机构和管理职能的改革重组。围绕将旅游管理部门由行业管理转为产业促进部门,旅委内部设“四部一室”,提高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

(2)健全市、镇、村三级旅游管理组织网络。推进旅游发展的工作考核工作,制定出台考核办法,强化对各经济主体旅游工作的考核,在全市形成合力兴旅的良好工作氛围。

(3)加快成立市旅游发展投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管理运作国有旅游资产、经营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旅游景区、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共赢。并以此为平台参与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投融资。

2.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以规划统筹全市旅游业发展。

(1)编制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概念性规划,并作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市面上旅游业态分布。

(2)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协调相关主体启动濮院历史文化与时尚购物集聚区概念性规划、白荡漾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崇福古城保护开发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并考虑城市绿道建设规划、运河沿线风景规划等,加快各个区域规划开发进程。

(3)扎实开展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一业驱四化”工作。

(4)研究制订旅游项目前期会审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旅游业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会审工作,确保旅游项目规范有序开发。

3.着力旅游环境打造,加快项目建设和提升。

(1)加快项目推进。按照省级旅游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及十大景区、首批百佳景点制订的目标,明确年度旅游工作的目标,分解落实旅游工作任务,对基础设施类、生态景观类和旅游景区类项目推进加强督查,协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2)加快景区标准化建设。以加快A级景区创建为核心,构建我市科学合理的A级景区梯队结构。大力推动4A级景区建设,重点指导凤凰湖景区、红杉邨景区、福严文化苑等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指导稻香人家、植物园、__世贸中心等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特点,创建5家左右2A级旅游景区。

(3)积极开展旅游度假区创建建设工作。加强对石门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对接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强化规划,加快招商引资,丰富业态,争取早日获得批复。积极开展乌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

(4)加快星级宾馆建设。重点抓好星级酒店在全市特别是旅游发展重点镇、街道的布局,指导崇福、濮院、高桥、屠甸等地加快星级酒店的建设,乌镇国际旅游区要根据区块功能定位突出主题型高星级度假酒店建设,形成合理的星级酒店结构。

4.着力旅游知名度提升,深化营销推广体系建设。

(1)__市旅游推广(咨询)中心进入实质性运作。积极争取市级推广咨询中心选址建设,探索在重点镇、街道设立旅游咨询点。

(2)组织专项旅游宣传活动及旅游节庆、会议、会展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重点区域促销活动,切实加强与知名新闻媒体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推荐,开展全方位营销。

(3)举办第二届乌镇论坛。

(4)探索建立旅游企业合作联盟。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游客招徕政府奖励办法,发挥地接能力,充分利用和发挥乌镇旅游的溢出效应,让旅游者 进点、住店和购物,延长在__停留时间,实现旅游产业链协调发展。

(5)进一步完善智慧旅游建设。在发挥旅游手机终端系统导游、导览、导购、导航的基础上,增加旅游者参与功能,扩大知名度。对__旅游网进行全面改版,兼具政务和资讯双重功能。

5.着力政策落实,强化政府引导能力。

(1)探索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发挥好财政经费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全市旅游业大发展,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升级,品牌创建,新业态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市旅游发展优惠政策。注重财政经费的使用绩效评估,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及时补充完善政策意见。同时,争取更高层面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政策的支持。

(3)加快破解发展旅游产业要素制约,配合做好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积极向上争取旅游管理审批权限下放(享受地级市同等待遇)。

6.着力行业管理,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旅游管理队伍。抓好与相关部门、旅游院校合作,分期分批组织旅游管理人员、旅游企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发挥好“旅游大讲台”作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培训。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妥善处理旅游咨询与投诉。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旅游业在产业融合、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加快实现景区全域化、全域生态化、旅游大众化、休闲常态化、品牌国际化和产业融合化,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__最具标志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工作目标

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成功创建为契机,实现改革有突破,项目有进展,政策有落实,全力推进中国旅游第一大县建设,乌镇旅游乘数效应得以放大,旅游业发展水平有新提升,推动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取得实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亿元。

三、具体措施

1.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旅游领导、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1)推进旅委内部机构和管理职能的改革重组。围绕将旅游管理部门由行业管理转为产业促进部门,旅委内部设“四部一室”,提高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

(2)健全市、镇、村三级旅游管理组织网络。推进旅游发展的工作考核工作,制定出台考核办法,强化对各经济主体旅游工作的考核,在全市形成合力兴旅的良好工作氛围。

(3)加快成立市旅游发展投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管理运作国有旅游资产、经营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旅游景区、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共赢。并以此为平台参与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投融资。

2.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以规划统筹全市旅游业发展。

(1)编制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概念性规划,并作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市面上旅游业态分布。

(2)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协调相关主体启动濮院历史文化与时尚购物集聚区概念性规划、白荡漾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崇福古城保护开发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并考虑城市绿道建设规划、运河沿线风景规划等,加快各个区域规划开发进程。

(3)扎实开展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一业驱四化”工作。

(4)研究制订旅游项目前期会审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旅游业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会审工作,确保旅游项目规范有序开发。

3.着力旅游环境打造,加快项目建设和提升。

(1)加快项目推进。按照省级旅游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及十大景区、首批百佳景点制订的目标,明确年度旅游工作的目标,分解落实旅游工作任务,对基础设施类、生态景观类和旅游景区类项目推进加强督查,协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2)加快景区标准化建设。以加快A级景区创建为核心,构建我市科学合理的A级景区梯队结构。大力推动4A级景区建设,重点指导凤凰湖景区、红杉邨景区、福严文化苑等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指导稻香人家、植物园、__世贸中心等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特点,创建5家左右2A级旅游景区。

(3)积极开展旅游度假区创建建设工作。加强对石门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对接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强化规划,加快招商引资,丰富业态,争取早日获得批复。积极开展乌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

(4)加快星级宾馆建设。重点抓好星级酒店在全市特别是旅游发展重点镇、街道的布局,指导崇福、濮院、高桥、屠甸等地加快星级酒店的建设,乌镇国际旅游区要根据区块功能定位突出主题型高星级度假酒店建设,形成合理的星级酒店结构。

4.着力旅游知名度提升,深化营销推广体系建设。

(1)__市旅游推广(咨询)中心进入实质性运作。积极争取市级推广咨询中心选址建设,探索在重点镇、街道设立旅游咨询点。

(2)组织专项旅游宣传活动及旅游节庆、会议、会展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重点区域促销活动,切实加强与知名新闻媒体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推荐,开展全方位营销。

(3)举办第二届乌镇论坛。

(4)探索建立旅游企业合作联盟。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游客招徕政府奖励办法,发挥地接能力,充分利用和发挥乌镇旅游的溢出效应,让旅游者进点、住店和购物,延长在__停留时间,实现旅游产业链协调发展。

(5)进一步完善智慧旅游建设。在发挥旅游手机终端系统导游、导览、导购、导航的基础上,增加旅游者参与功能,扩大知名度。对__旅游网进行全面改版,兼具政务和资讯双重功能。

5.着力政策落实,强化政府引导能力。

(1)探索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发挥好财政经费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全市旅游业大发展,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升级,品牌创建,新业态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市旅游发展优惠政策。注重财政经费的使用绩效评估,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及时补充完善政策意见。同时,争取更高层面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政策的支持。

(3)加快破解发展旅游产业要素制约,配合做好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积极向上争取旅游管理审批权限下放(享受地级市同等待遇)。

篇4

指导思想:以***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以“三动战略”为动力,以富民强镇为目的,以旅游景点、自然资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点面结合,发挥优势,分阶段、有步骤的推动民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建成京郊一流的民俗旅游度假基地,努力推进民俗旅游的产业化进程,实现旅游大镇向旅游强镇的转变。

范围:农业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住宿接待、旅游产品开发、销售。

二、成立XXX镇民俗旅游业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民俗旅游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地点设在XXX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由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鼓励扶持政策(享受延庆县民俗旅游业鼓励扶持政策)

⒈农民可以利用自有房屋庭院进行民俗旅游业接待经营;在不违反国家基本农田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利用承包农田、果园并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民俗旅游产业服务设施。

⒉县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民俗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路、公厕、环境等方面的改造。

⒊林业、水利、公路、改水、改厕等方面的政策、资金视情况向民俗旅游产业倾斜。

⒋**----**年对民俗旅游业的经营主体(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统一办照,分散经营,免征各种税费。

⒌对于民俗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可依据小额贷款政策由县财政担保基金提供担保,为农民解决启动资金,每户贷款最高限额2万元。

⒍本着扶优扶强、树立典型、突出重点的原则,年终对先进典型;各乡镇、村、户各前3名给予表彰和奖励,奖励资金从专项资金中支付(具体奖励标准由县民俗旅游业领导小组制定)。

四、组织管理和服务

⒈镇民俗旅游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镇民俗旅游业的总体规划、开发等项工作,协调解决民俗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协同有关部门规范、指导民俗旅游产业市场价格和服务。

⒉以村为单位组织民俗旅游业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规范服务、对外宣传、日常管理和协调等工作,统一为投资人办理工商、税务、卫生、旅游等相关手续。

⒊为确保民俗旅游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形成规模和地区特色,旅游局、XXX镇民俗旅游业领导小组对民俗旅游业接待户和民俗旅游业专业村实施行业管理。

对申请从事民俗旅游业的接待户进行联合验收,符合条件的,颁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对于设施齐全配套、服务质量高的典型户颁发“民俗旅游标兵户”标牌,登记备案,实行动态管理。

民俗产业专业村由XXX镇政府上报县乡镇企业局,会同民俗旅游业服务中心验收合格后颁发“民俗旅游专业村”标牌,并登记备案。

篇5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实验课程 考核 改革

1概论

实验教学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教学质量如何,考核方式是否科学,不仅影响到对课程实验效果的准确评价,也关系到是否有利于推动课程实验内容的创新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是课程实验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有很多实验课程,像《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规划》等,其教学目标是积累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意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服务流程、服务技能、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督导,尤其是高等院校,由于是培养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便对学生基本的督导能力、培训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激励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准确考察学生对技能核心要素的掌握程度,建立学生的初步专业能力。

2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

2.1完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包括教学和考核两大基本部分,一方面,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质量的好坏和教学方式的手段决定考核的内容和手段,另一方面,实验课程考核改革反过来又推动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另外,还要考虑到旅游管理系列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之间的关系,使旅游管理系列实验课程考核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把各门实验课程考核纳入到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中去进行考核。这样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得到完善,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就得到完善了。

2.2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应用型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既通晓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仅仅依靠知识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的。虽然目前在普通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考核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考核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局面。学生只是成绩达标,而从事旅游行业所应具有的能力则没有。

2.3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和统一标准答案的固定化形式进行,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上的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长期从事旅游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老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考核模式不能够体现出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验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3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对实验考核重视不够

虽然地方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但传统的“精英式”教育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教学计划编制中,仍然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体系学分数比重为75%,学生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课堂理论教学上。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那对实验考核同样如此。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环节考核在学生课程综合评定成绩中所占比重较轻,理论笔试成绩一般占综合评定的70%左右。

3.2考核内容不合理

实验考核的内容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趋势,实现层次化、模块化。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验项目简单孤立,一般与理论教学同步,显得过于集中和呆板,这样使得实验考核也就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旅游专业很多课程联系比较紧密,而以往的实验课设置较为分散割裂,一般是在某门课程中设置一些课内实验,如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安排上理论课,少部分的时间用来操作,而旅行社的导游服务等环节完全没有涉及,将完整的旅行社服务人为分割,不利于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掌握旅行社管理和服务程序,这无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旅行社情境。

篇6

(1)与酒店中西餐厅的主管和经理座谈了解我校实习生的工作状态,了解酒店企业专业用人需求特点,学习酒店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2)在酒店中西餐厅营业运营期间,以实习主管的身份留意观察酒店不同岗位的员工服务用餐客人的方式以及灵活处理客人纠纷的技巧。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1)与总经理座谈,学习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行业经验,为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提供教学建议。(2)与旅游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如何依据旅游客人的需求计调制作旅游线路,并学习组团计调如何向地接社询问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和价格,然后再把完整的报价和完整的线路行程汇报给旅游客人,从而为旅行社计调业务的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完善的思路。(3)与会议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旅行社如何向会议主办方提供完善的会议接待方案,具体而言包括酒店会议场地布置、参会人员的酒店住宿安排以及参会人员接送服务的车辆安排。(4)与公司财务总监座谈,学习了解旅行社在经营上的办公费用开支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从而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在财务方面的教学提供行业经验和建议。(5)参与旅游客人和参会客人的接送服务接待工作,学习旅行社在接送服务环节的接待要求和服务流程,为旅行社接送服务环节的教学积累真实的教学案例。(6)参与单位团队京山鸳鸯溪漂流一日游活动的跟团实习活动,了解学习旅行社在一日游旅游活动的旅游安排情况和旅游费用的支出情况与公司利润的获取情况。(7)参加公司每周日早上的例会,听取公司各位同事对旅游业务的执行情况和公司总经理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本周工作计划的安排,依据自身的顶岗实践情况谈收获与体会,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8)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从而学习了解设立旅行社的法律程序和所需要的文件资料。(9)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公司在旅行社业务、人事、财务、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文件,从而全面了解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流程,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性制度,帮助公司走向正规化发展。(10)协助公司总经理与两个业务总监完成对我校2011级导游专业学生的校园招聘工作,从而学习了解旅行社的用人要求和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工作要求。

二、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笔者曾经在深圳宝利来大酒店中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天时间,在深圳宝晖商务酒店西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一周左右。笔者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酒店中西餐厅的经理和主管们学到了很多酒店餐饮经营之道和餐饮服务理念。(2)在餐厅里,笔者认真观察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如何为客人服务,深刻认识到餐饮部实习生的辛苦。(3)在酒店餐厅,笔者观察了对用餐客人的服务流程以及用餐客人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为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通过向酒店的经理、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学习餐厅经营和服务的方式和理念,笔者认识到酒店对实习生看重的是灵活性和开口服务能力,从而也培养了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笔者曾经在武汉臻航国际旅行社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周时间。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旅行社总经理学习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经验,完善了自身对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2)笔者向旅行社的计调和导游业务能手学习了旅行社计调业务流程和导游带团工作流程。(3)通过参与旅行社接送服务和跟团实践活动,笔者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高职教学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笔者协助旅行社总经理完成了面向我校大三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认识到旅行社行业人士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还得有在旅行社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

篇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中应用的深广度都有较大的拓展。传统的旅游信息系统以单机版为主,基于网络的应用较少,对于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更新很缓慢;阿站缺乏动态的交互过程,难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多以浏览为主,在管理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对反应游客空间结构、需求爱好等信息难以进行管理和挖掘,不可能实现酒店、交通的预订功能。

网络环境旅游信息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效整合是促进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提升旅游产业水平的关键。它既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管理、又能实现电子商务,通过将游客的行为进行深度挖掘,能更好的为旅游规划与决策服务。其关键环节之一就是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系统中的旅游信息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等,而旅游电子商务中主要涉及客户认证、酒店预订、票务预订(包括景区内外交通)、电子支付等业务,与旅游基础设施密切相关。

二、旅游信息亿概述

(一)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于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经营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或产业管理部门需要紧紧地依靠情报信息,对未来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正确指导决策和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

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产品及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到占主导地位,从而加快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二)旅游信息化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便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旅游业的生产效率。

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三项。旅游企业信息化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调整和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企业对外部的电子商务活动,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宣传促销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旅游市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旅游电子政务指各级旅游管理机关,通过构建旅游管理网络和业务数据库,建立一个旅游系统内部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和公共信息的平台,实现各项旅游管理业务处理和公共信息服务。

(三)旅游电子商务

简单地说,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企业借助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它改变的不是旅游企业的业务范围,而是开展业务的具体手段。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商务和信息技术的交集。如图1所示。

(四)旅游信息化与理由电子商务的关系

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的活动均可纳入旅游信息化的范畴,而旅游电子商务则主要是指旅游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促进旅游交易的完成。旅游信息化涉及的范围更广,电子商务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从实践来看,旅游信息化侧重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旅游电子商务更侧重于应用的效果。

三、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分散、共享性差

我国的旅游网站数量众多,提供了大量的出游信息,网上旅游信息的总量很大,但分散的信息多,实现共享的信息少。

(二)网络交易的电子支付问题

旅游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的实现是以电子支付的成功为基本前提的。然而,受传统消费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游客任然选择传统支付方式,从而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在线交易。

(三)法律保障不完善、消费者接受程度低

在缺乏法律保障情况下,旅游者并不完全信赖网络交易方式,大多采用线上查询、线下交易的方式。

(四)人力资源制约

既精通信息化技术,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四、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开发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较为完善的一种软件系统,它是集图形信息、属性信息及各种说明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计算机集成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管理、检查、分析、判断、咨询功能,以对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分析、输入操作和人机交互对话方式,为用户提供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全面而综合的信息,并能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以此作为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三维空间特色,不仅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产生系列制作精美的专题地图,使枯燥的表格数据可视化,从而极大地方便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

(二)重视数据库的构建

旅游管理信息至少应包含地图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主要包括旅游交通图、旅游企业分布图、旅游景点(区)分布图、旅游服务设施分布图、旅游景点(区)数据库、旅游企业数据库、接待设施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产品数据库、旅游客源市场数据库、旅游研究和咨询机构数据库、旅游人才数据库、旅游教育数据库等等,地图数据库可用于产生各种专题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合成与叠加功能还可用于空间查询和规划;图文数据库主要存储各类数据、图片资料,用于宣传、介绍,并且可以产生各种报表和数据分析结果。

(三)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包含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为旅游管理信息具有特定的时效性且变化很快,需要国家或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及时交流,并通过通讯和网络手段及时加以更新,信息质量控制也特别重要,对企业或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信息,管理部门应检查其准确性,并制定要求信息提供者做到信息提供准确、规范和共享的有关政策法规。

(四)建立起一支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

为保证旅游信息化建设能迅速、稳定、高效的发展,还要建立起一支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各级旅游管理机构要创造条件,配备具有专业旅游信息化建设管理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旅游信息化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考核。游信息化建设应用专业资质的人员,负责旅游信息化具体建设工作。

(五)建立旅游者反馈信息系统

旅游者是旅游信息化成果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对旅游网站的评价与建议应成为网站改进的重要依据,因此网站要提供旅游者的评价通道。其次,旅游网站应建立网上社区,供旅游爱好者交流经验,咨询问题和提出建议,增加游客之间、游客与网站之间的互动性。

篇8

关于加快民俗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为加快我镇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与增收,从根本上实现由旅游大镇向旅游强镇的转变,镇党委、镇政府本着坚持可持续发展、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在总结几年来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上,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成立XXX镇民俗旅游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民俗旅游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地点设在XXX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由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民俗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范围指导思想:以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以“三动战略”为动力,以富民强镇为目的,以旅游景点、自然资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点面结合,发挥优势,分阶段、有步骤的推动民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建成京郊一流的民俗旅游度假基地,努力推进民俗旅游的产业化进程,实现旅游大镇向旅游强镇的转变。范围:农业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住宿接待、旅游产品开发、销售。

三、鼓励扶持政策(享受延庆县民俗旅游业鼓励扶持政策)⒈农民可以利用自有房屋庭院进行民俗旅游业接待经营;在不违反国家基本农田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利用承包农田、果园并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民俗旅游产业服务设施。⒉县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民俗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路、公厕、环境等方面的改造。⒊林业、水利、公路、改水、改厕等方面的政策、资金视情况向民俗旅游产业倾斜。⒋2002----2005年对民俗旅游业的经营主体(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统一办照,分散经营,免征各种税费。⒌对于民俗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可依据小额贷款政策由县财政担保基金提供担保,为农民解决启动资金,每户贷款最高限额2万元。⒍本着扶优扶强、树立典型、突出重点的原则,年终对先进典型;各乡镇、村、户各前3名给予表彰和奖励,奖励资金从专项资金中支付(具体奖励标准由县民俗旅游业领导小组制定)。四、组织管理和服务⒈镇民俗旅游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镇民俗旅游业的总体规划、开发等项工作,协调解决民俗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协同有关部门规范、指导民俗旅游产业市场价格和服务。⒉以村为单位组织民俗旅游业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规范服务、对外宣传、日常管理和协调等工作,统一为投资人办理工商、税务、卫生、旅游等相关手续。⒊为确保民俗旅游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形成规模和地区特色,旅游局、XXX镇民俗旅游业领导小组对民俗旅游业接待户和民俗旅游业专业村实施行业管理。对申请从事民俗旅游业的接待户进行联合验收,符合条件的,颁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对于设施齐全配套、服务质量高的典型户颁发“民俗旅游标兵户”标牌,登记备案,实行动态管理。民俗产业专业村由XXX镇政府上报县乡镇企业局,会同民俗旅游业服务中心验收合格后颁发“民俗旅游专业村”标牌,并登记备案。⒋希望各村依据自身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尽可能地为民俗旅游户发展提供服务,促进我镇民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篇9

为了保证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保持可持续、协调性的发展和进步,旅游工作者应该正视当前产业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弥补产业中的漏洞和不足,提高旅游产业的质量,降低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风险。旅游产业工作者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管控措施,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保证产业运行的质量,降低旅游产业发展中发生风险的几率。

一、发现旅游产业中的趋势――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旅游和外出游玩,旅游产业作为当代兴起的热门行业,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但是,由于中国的旅游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和战略转型时期,对风险存在敏感度高、矛盾凸现明显等特点,造成危机和风险发生频繁的现象,市场经济波动和起伏较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给旅游产业造成许多负面压力。因此,旅游产业工作者要重视产业风险的合理性管控,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正视当前产业中出现的不合理结构和缺陷,针对风险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加快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的全方面升级,提升旅游产业在各大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降低产业发展中的旅游管理风险,丰富游客市场管理和经营模式,做到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客源,降低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游客发生危险的几率,降低风险度,给游客提供安全、可靠和多元化的旅游管理机制和服务系统。

二、加强旅游产业中的条件――提供多元的风险管控措施

旅游产业中常说的“风险”就是指可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从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中国目前存在的旅游产业风险因素主要有:发展风险、风险管理、旅游决策风险、企业管理风险、旅游制度风险等,旅游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这些旅游产业的发展危机,制定出合理和有效的处理机制,全面地分析旅游产业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设备,提供多元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产业是一种户外进行的活动,存在许多突发性的潜在危险和安全事故隐患,所以在产业发展中加强旅游设备的管理,时常更新和完善旅游设备,确保游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运行。从旅游产业发生过的危险和事故来看,大部分原因是旅游管理机制不合理,设备不完善,管理者对游客的安全问题存在疏忽,造成事故。因此一定要加强旅游产业中的管理条件完善,提供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也有运行结构调整、票价改革及收入多元化的趋势,应当在运营过程中更多的分析和应用网络营销,例如可以进行“朋友圈拼团旅游”、“网上旅游消费积分享礼品”等模式。同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常引进高技术的管理人才和产业规划人才,对旅游产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完善计划,加强旅游产业中的管理运行机制,对旅游产业工作者要严格地培训和教育,加强安保系统和警察防备管理,让旅游产业高效和高质量的运行。

三、优化旅游产业中的管理――降低突发的风险事故几率

旅游工作者要从旅游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的高效运行,才能降低突发的风险事故几率,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和协调性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风险形成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能探索出有效的优化政策和改进措施,提高旅游产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决策依据。高质量的旅游产业离不开完善的旅游发展元素,即旅客的“吃、玩、行、娱乐”等,旅游产业是一个抗风险能力弱,面对突发事故的抵抗力不强,但经营模式多种多样的交叉性产业,因此工作者一定要优化旅游产业中的管理机制和措施,加强防范意识和应急策略,减少突发问题给游客带来的危险。另外,管理者要具备善于发现的能力,即对旅游设备和器材要经常检查和更新,发现有问题的器材要及时地更换,对游客存在的不安全举动或行为也要及时地制止和管理,以防l生不必要的危险。旅游产业是大型的户外活动产业,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具备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和管理理念,加强防范意识和管理机制,保证产业的高效和高质量的运行。

同时,工作管理者可以在危险的地方加强标志语的宣传力度,比如“勿投食、勿”等标志,管理者可以在野生动物近距离观看的区域设置语音安全播报,比如“紧锁车窗”、“请勿开窗”、“请勿拍打玻璃”等提示,能有效地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提高防护意识,提高警惕。另外,管理者要加强游客的跟随巡逻和侦察等工作,善于发现野生动物动向,及时给游客做保护措施和救护措施,给游客提供安全服务强、保险意识高的旅游管理产业。

三、结语

篇10

工作的就业率比同专业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相对要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一直是各旅游行业的热门人才。近几年来,我国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取得长足进步。很多旅游企业在挑选旅游从业人员的时候,往往看重的是其自身具备的良好的服务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以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主导,致力于本专业学生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和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注重应用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以解决我国的旅游教育界和旅游业界多年来的“供需错位”的问题。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致力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注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培养(三)“校企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二、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致力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旅游从业人员约800万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专业人才实际需求预计达到1200万人,由此可见,旅游专业人才缺口至少400万人。因此,如何有效、迅速地培养一支强大、高质量的旅游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高专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应根据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向,确定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等,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主张更多地以社会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协调好专业基础课课、服务技能课与实习实践课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覆盖知识面宽,致力于学生行业素质的培养。

(二)注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培养旅游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服务性、综合性和整体性。因此,旅游企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根据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学生六类素养排名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旅游企业认为,对于旅游专业学生应重视“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技能”,有35.8%和28.4%的被调查者将该项分别放在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重视程度之高。同时这也是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主要能力和素养的诉求。拥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充分体现在学生要具有扎实的旅游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业务知识、完善的经营管理知识等专业知识素质和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决策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自身良好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旅游这个服务行业的经营成败。因此,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等全面的综合性素质,这也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三)“校企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旅游产业与旅游专业对接、企业岗位工作内容与课程对接、企业实训信息与学校教学信息对接的新型“校?企?社”三位一体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更是高职高专人才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进一步突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办学理念与模式上的突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体现在:在校内,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来配合理论教学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通过模拟导游等课外实践活动来完善创新基本素养的培育。建立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校外,通过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厂校结合等模式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辅之以多种保障条件,如师资队伍建设等要素。首先,安排校内教师进入旅游企业考察见习,强化教师的企业管理能力及旅游服务操作技能等,进一步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管理层进入校园,参与旅游专业教学,如做报告、开讲座等,并定期安排校内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此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建立在校教师和企业在职人员的“双向型”师资队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