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模式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模式

篇1

中国 xzbu.com/6/view-31550.htm

【关键词】计划生育 服务站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06-02

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基本任务,以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为主题的工作[1]。其要求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机制,并满足育龄群众的整体需求[2]。因此,计划生育服务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完善和切实落实。我站为了更好地宣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采用了网络化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分为两阶段。在2011年1月起开展网络化健康教育。2011年1月~2011年8月为实验阶段,随机选择辖区15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其中患者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32.76±5.38)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7例,大专41例,高中及中专57例,初中及初中以下25例。

对照阶段为2010年3月~2010年12月,随机选择辖区15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患者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32.76±5.38)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5例,大专39例,高中及中专57例,初中及初中以下29例。

两组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网络化健康教育方法

由我站工作人员同辖区各镇办通过网络建立健康教育论坛,制定详尽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进行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及生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使居民能够积极参加,仔细阅读问卷,认真回答问题。

鼓励居民提出自己平时遇到的疑惑,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对有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居民,要给予安慰和支持。

对咨询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尤其对新婚、妊娠、妇科疾病的女性,要给予全程的优质服务,跟踪随访,了解其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

对有隐私需要倾诉的居民,还可通过网络或到我站悄悄话室与工作人员咨询。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给予医学指导,如果疑似其患有特殊疾病,鼓励居民到医院及时就诊。

1.3 调查指标

采用我站自制的调查量表及调查问卷对居民的计划生育健康知识进行调查。调查两组患者妇女保健、孕期保健、避孕节育、人流危害、国家相关政策5个方面的知识,每方面满分为10分,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不同阶段各150例居民进行调查,实验阶段居民对妇女保健、孕期保健、避孕节育、人流危害、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更多,与对照组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居民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向个人、家庭、社会传播卫生保健知识,使其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并养成健康的行为,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消除各种危险的因素,避免疾病的发生[3~5]。

以往常见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讲座、海报、墙报、宣传板、宣传标语等。这种健康教育方法,尽管有助于提高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知识的了解,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人们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阶段。

我站实施网络化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建立健康教育论坛,能够在居民遇到疑难问题时,在论坛里提出自己的疑惑,由我站工作人员进行解答。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居民对此类知识了解的主动性,同时还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间接为有焦虑等状态的居民,形成了一种社会支持系统。而部分居民,还能够在论坛里了解到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的内容,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通过这种健康教育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等知识了解更多,与对照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以往的健康教育模式上,联合使用网络化健康教育,有助于计划生育服务站提高宣传力度,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华,戴伟江,史文通等.计划生育服务站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4):202-203.

[2] 张文辉,李芝兰,彭玲等.甘肃省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人员现况调查[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1):31-33.

[3] 陈长英,陈莉.健康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的促进[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3):183.

篇2

1 对象

我科护理人员共15名,均为女性。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6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8名,中专1名。初级职称6名,中级以上职称9名,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1~19年。

2 方法

2.1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健康教育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小讲课,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及提高护士沟通与交流技巧,外出参观学习,向护士灌输健康教育的理念,深刻领会护士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从而把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必做的护士行为自觉实施。护士观念转变,为全面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改善病区环境与设施 健康教育实质是干预,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1]根据疾病特点、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我科积极改善病区住院条件及环境卫生,创办健康教育园地宣传栏,制作心胸外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购置彩电、录音机及其相关录相资料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为临床健康教育开展创造条件。

2.3 树立健康教育护士良好形象 护士是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者。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交流与沟通技巧。同时,健康教育护士应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让患者及家属感到真诚和信赖。因此,成为健康教育护士是对自身护理水平的肯定,是护士的最大殊荣。科室逐步形成人人争当健康护士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好中选优。

2.4 竞聘健康教育护士 采用自愿报名―竞聘演讲―投票选举,产生1名健康教育护士,任期半年,健康教育期间不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及晚班,主要从事临床健康教育活动并督促、指导其他护士进行临床健康教育。护士可要求承担健康教育任务或对某一病人作全程健康教育,参与竞争。每期健康教育护士简介及彩照贴于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并附有监督电话。护士长采取随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效果,结合民意测验。评出当月最佳健康教育护士。连续3个月健康教育护士成绩不理想,重新竞聘。

3 结果

我科实行功能制护士模式,长期以来,护士只是被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只关心工作任务完成与否、护患关系冷淡。通过竞聘健康教育护士、深入开展临床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见表1、2。

表1 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资料比较

表2 护士健康教育前后相关资料比较

4 讨论

我们强调健康教育人人参与,每个护士都有责任、有义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但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严重的束缚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临床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说教,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竞聘健康教育护士极大的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发挥了护士潜能,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成就了护士自豪感与满足感。竞争上岗强化了护士竞争意识,机会与压力并存,健康教育护士常有危机感,促使她们把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自觉地加强学习,防范不利因素,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增强了护士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科室凝聚力。同时也激发了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被动接受护理到自觉参与其中,密切了护患关系,建立了参与合作型的新型护患关系,从而使临床健康教育事半功倍。护士长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健康教育护士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逐步过度到临床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 班学生共150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各50人,通过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口腔健康 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教育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在教育前3组差异无显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性 (t=9.38~24.14,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 和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5)。结论 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这项工 作有效、经济、广泛、持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农村人口;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ork mode on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 inhabiting in rural area.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50 children of 12 years old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mode education (ME) group, doctor-education (DG) group and blank-control (BC) group. The ef- 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and formation of oral health behaviour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via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 educ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erms of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F=1.03,1.54;P>0.05). A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ME and DG group was significant (t=9.38-24.14,P0.05).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 DE and BC groups were signif- icant (F=116.56,40.78;q=10.12-19.41;P0.05). Conclusion The mode education for oral health enables this program to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eco- nomically, extensively, and enduringly, which wi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dental hygiene of rural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rural population; child; mouth; health education; work mode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资源有限,长 期以来没有规范有效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 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持续开展,造成农村儿 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针 对这一情况,本课题组总结多年农村儿童口腔健康 教育工作经验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研发了一套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这套模式的特点就 是将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儿 园、学校老师,替代医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 这项工作可以科学、有效、长期、广泛开展,逐渐形成 规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对这套模式实际应用效果 进行科学评估,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实际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班学生共150 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 对照组各50人。模式教育组教师参加过由当地教 体局组织专业医生举办的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 作培训.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针对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分 为3~5岁、6~11岁、12~18岁3种版本,分别制作 了教育幻灯、手册、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 12~18岁版本。其教育内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 识:牙齿的解剖构造、恒牙介绍、口腔健康标准;②口 腔疾病危害、治疗知识:龋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 因、危害及治疗知识;③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刷牙方 法,牙刷的选择,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线的使用,窝沟 封闭,健康饮食及定期检查牙齿等知识;④儿童前牙 外伤的紧急处理知识.

1.3 口腔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 为养成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保健 知识、态度和行为,学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 d 和教育后3个月用相同调查问卷测试.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1]统计软件对结 果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 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03,P>0.05)。教 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 性(t=25.14、15.83,P0.05)。教育 后,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 均有显著意义(F=116.56,q=19.41、17.90,P< 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q=1.51,P>0.05)。见表1.

2.2 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养 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F=1.54,P>0.05)。教育前 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t=11.30、9.38,P0.05)。教育后,模 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 显著性(F=40.78,q=11.94、10.12,P0.05)。见表1.

3 讨

论 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 教育的手段向人们传授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与技术, 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是实现 人人参与并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根本途径,也是口 腔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2]。通过口腔健康 教育,增加了人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口腔保健意 识也会相应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组和医生 教育组在教育后无论是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晓情况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 (n=50,-x±s) 组别时间知识知晓率(χ/%)行为形成正确率(χ/%) 空白对照组教育前23.25±16.94 19.25±16.60 教育后23.50±16.68 20.25±16.51 医生教育组教育前25.25±16.27 18.25±14.77 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 模式教育组教育前20.50±16.51 14.50±10.81 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与同组教育前比较,*t=9.38~24.14,P

腔保健行为养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显著提高,证明 该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基本而持久的工作, 其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可以在临床、学校、社区等场 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3]。与学 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 知识[4]。小学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养成 期,小学生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学校中学到的 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显著 的意义[5]。本模式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学校老 师完成,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各项优势,解决了农村医 疗保健资源不足的问题,使这项工作能持久广泛地 开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针对我国农村现状,由于我 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设施相对落后,所 以在模式研发过程中,不仅制作了多媒体教学系统, 也制作了简易展板,使这项工作能在各种教育条件 下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的教育效果与专 业医生所达到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为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我们在青岛周边农村实验推广这种模式, 通过当地教体局组织,对该区学校相关教师进行了 培训,在后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 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跟踪观察,以便更深入地研 究本模式教育的远期效果.

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 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 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6]。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被我国所重视,但是 这项工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创建一套行之有效 的工作模式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没有这方面的报 道。本课题组通过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 究,使这项工作有希望科学、有效、广泛、持续开展,作为农村儿童口腔 疾病预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我国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 [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1):91-93.

[2]马涛.口腔预防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

[3]王祥才,张展堂.山东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

[4] CHAPMAN A, COPESTAKE S J, DUNCAN K. 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J].Int J Paediatr Dent,2006,16(1):40-44.

篇4

【关键词】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6-02

“健康”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博士强调指出“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丧失了一切”。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个体能够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健康知识传递,将学生不健康的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使他们能够自觉改变和控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预防疾病,抵御疾病的侵袭。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要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目前学校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学校健康教育边缘化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编制说明》明文规定,普通高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并指出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的健康意识。目前,许多学校领导都能够认识到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可无论健康多么重要,面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学校不得不强调学科本位,学校的重心只能是学科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以应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健康教育只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并且,在短时期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状态难以改变。因此,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来提高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2.健康教育仍为传统的讲授灌输模式

目前,学校健康健康教育的模式,是通过具有科学全面健康知识的教师,运用灌输式的方法将教师的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如不积极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给出答案(大学生必须注意健康保健,参加体育锻炼)。教师的任务是:课前认真备课,授课时尽量多地将健康保健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认真听讲、理解、重复(并非是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被动的认可和吸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对某个单元或某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负责,学生只需把老师在课堂上的内容及答案记住,完成考试。其结果是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健康知识,但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才能将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

3.部分学生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动机不纯

健康教育课多为选修课或讲座。一部分学生选修健康教育课程是抱着凑学分的态度来的,认为健康教育课的学分容易拿。选修该课程后,上课不认真、不注意听讲,考试也只是应付,学习效果不佳。课程结束后,依旧我行我素,熬夜、不锻炼、吸烟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丝毫改变。因此,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二、德国职业教育给学校健康教育的启示

1.以行动为导向开展健康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强调行动导向,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独立思考,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构成学习的基本起点,行动必须由自己计划、实施、检查、修正和评价。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具有自主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愿和能力。一个人健康状况如何,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重大遗传性疾病除外)以外,更多的取决于后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日常保健等因素。以行动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消除或改变影响自身健康的行为和因素。人的一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因而,健康保健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过程,要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愿和能力。

2.改变教师角色

行动导向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的过程是主体,但在学的过程,学生才是主体, 学习过程从它的自然规律来讲,就是由学生自己控制的,但是它可以从外部得到支持。学习是首要过程,教学只是次要过程。教师从执教者变为学习的陪同者,以及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认清学习需求,并使学生认清此需求,帮助他们构思学习途径,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3.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是培养学生自我掌握世界事实到开发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开拓他们的行动能力,并且学会对所实施的行动进行反思的过程。

健康教育可以借鉴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健康教育教师给出信息,即提出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学生得到这个信息(问题)后进行思考、分析,然后用所掌握的知识(课堂学习及课后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出发点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工作任务),学生对问题或任务进行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的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例如:针对“锻炼与健康”主题。首先提出问题:老年人为什么进行锻炼?然后分析:老年人进行锻炼的好处,不锻炼的结果,通过老年人锻炼的利弊原因分析,提出进一步的思考:我们是否需要锻炼?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们必须锻炼,并找出因人而宜的锻炼模式和方法。行动:我们按照符合自身情况的锻炼方法去锻炼。上述过程有问题、分析、结果、实施几个环节,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以及课后查找资料寻求答案,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增强,还能让教学活动得到延伸,弥补健康教育课时不足的缺憾。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6-0052-02

中职学生大多是没有成功升上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热情,对自我缺乏信心,显然这不利于他们完成中职教育。所以需要安排心理健康课程对其进行辅导,而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应当细加研究,重新设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模式,以防在教育中出现事故,反而加重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其躯体方面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其心态上的稳定,对社会适应良好,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才能算得上健康。而其中,心理健康是较难保持的一种状态,因为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也就归为心理不健康一类。非常不幸的是,中职生因其特殊经历和地位也常常被划规到心理不健康一类中。在我国,升学考试在人们心目中所占地位较重,即使完成升学的和来完成升学的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取得了同样的薪金,人们往往也会更加看重前者,而后者想要获得与之相等的薪金和地位,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中考失败后的中职生,普遍都会衍生出自卑、情绪不稳、厌学等心理。所以,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应当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为其安排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其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

(一)活动对象

传统的教育课程大多较为注重教师的能力,因为教师是教育的主导。有时会过分注重教师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其他课程中,过分注重老师或许能够应付课程,能够达到使人基本满意的结果。但是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则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切不可只重视教师的能力,一定要将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因为学生才是心理健康课程需要服务的对象,课程上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问题,而不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服务的是学生,教师应当在课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教学伊始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法,一直保持活动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二)活动目标

心理健康课程的活动目标是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活动目标的阶段性。在大方向的指导下,活动目标是可以改变的,并且随着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阶段性的变化。首先在确定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教师应当制订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总目标,以学生的心理近况为依据,以实际情况为标准,以专业性的、适应性强的专业活动为手段,务必要保证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发展。在目标确定后,一切活动都应当以目标为目的进行,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应当进入下一阶段,或者是否应当对现阶段的活动目标进行修改,这一切都应当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制订阶段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心理状态,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硬件设备等方面的因素,务必要在最稳妥的环境下确定活动目标,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逐一实现目标。

(三)活动内容

对象、目标确立完成之后,就要制定完善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形式非常宽泛,基本上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可以开展,包括基础知识普及、讲座、学生表演、外出实践等等。只要是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不可仅仅流于书本,因为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是需要多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若是像传统课程一般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书本教学,那么就很容易失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反而让学生更加深了对于课本的厌烦感。所以,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加入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丰富的活动有助于舒展学生的身心,增加学生与周围人之间的交流,促使他们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增长见识,也能够舒缓心情,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事物。并且中职生的学习基本以专业技术为主,多到学校外面进行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他们的专业熟练度,增加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三、中职教育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专业的师资力量

虽然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仍然不可忽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都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才可完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职生尚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性,相信老师的话。所以,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安排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时,应当严格审查教师的专业资格,务必要聘请具备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师,切不可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为授课。因为其他专业的教师对于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并不熟悉,若是按照其他专业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则无法发挥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学生心理的培育和塑造能力,学生也无法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方面,年轻的教师较为有活力,能够及时接收新的信息,采用更加活跃的方式教导学生。但是青年教师的经验尚且不足,在突发事件中难以及时做出恰当的应对,其情绪化也较强,容易失去耐心或者和学生产生冲突。而年岁较长的教师则经验丰富,处事老道,可以熟练地应对各种学生的各种心理状况。但是他们同时又因为经验丰富的缘故,通常较难以接受新的事物,总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办事,教学手段进步缓慢。这两种教师各有优劣,学校在招聘时应当依据学校本身的教学目的进行安排,务必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中职学生。

(二)注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心理状态方面因为其个性、家庭、经历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异,反映在心理状况的处理上就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统一视之。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别,教学方法可以统一使用,集体教学,但是一旦出现个别学生有不适应反应时,应当差别对待,及时察觉,进行安抚。在教学活动中,有个别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也不可一味斥责,应当以谈话迂回的方式伺机了解学生的想法,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缓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有利于他们逐渐摆脱自卑的心理,走上正常的心理轨道。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中,应当注意活动对象一定是学生,活动目标是阶段性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并且要注意投入优秀的师资力量,并且注意学生的个体独立性。这样,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徐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J].海峡科学,2013(5):30-34.

[2]李梦卿,徐燕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管视与对策:基于对我国七省(自治区)中职学生抽样调查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4):92.

[3]李桂峰.论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6.

篇6

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将心理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教师既不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错当做思想品德问题,全部由德育来解决,也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万能钥匙,过度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忽视甚至淡化德育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虽同属于教育,但两者截然不同,前者强调的是服务于当事人,即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当事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让他们独立作出各种判断和选择;后者强调的是塑造当事人,即采用外部宣传教育的引导来实现正面说服、榜样示范、批评表扬、实际锻炼。两者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包容。

我校心理室和德育处、全体班主任加强沟通,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协同构建的新模式从理论探讨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形成了一项心理预警与教育干预相结合的制度,即每月制作一期“心理预警·教育干预”材料,预测当月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下发给每一位班主任,指导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许多来我校参观的校长、教师等曾提出想要这套“心理预警·教育干预”资料,感觉很实用,所以,我特意将这一制度的形成缘由、与心理危机预警援助的区别、具体方案等整理出来,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心理预警·教育干预”和心理危机预警援助的区别

现今许多大中专学校都在开展心理危机预警援助,这与“心理预警·教育干预”有什么不同?

1.性质不同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校园生活范围内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自然危害、社会恶性犯罪、暴力冲突伤害、自虐自残等)引起的心理危机,所以,心理危机预警援助制度包括预警—应急—维护三个系统,重在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评估、早治疗,更倾向于心理治疗。“心理预警·教育干预”针对的是学生普遍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如学业压力、亲子矛盾、青春期交往等,包括预警—干预两个系统,重在对学生的心理动态早发现、早预防,更侧重于心理教育及发展的功效。

2.面对人群不同

心理危机预警援助制度主要针对的是个别心理异常的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以及他们的亲属。“心理预警·教育干预”制度针对的是绝大部分在成长中可能出现发展性问题的学生,受众面较前者更广。

3.实施者不同

心理危机预警援助制度的实施者主要是学校管理者、心理教师、相关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以及高级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社会安全保障人员(公安、律师、火警等)和社区工作者,他们分辨并发现可能出现的冲突性、危害性的危机事件及对象,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尽可能给予及时的疏导和监控。 “心理预警·教育干预”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是心理室根据学生当月的心理特点,提前发出预警,班主任据此细致观察学生心理动态,对可能发生的偏差行为作出早期预测和干预,防患于未然。

二、具体过程

1.心理委员观察收集心理动态

心理委员又名心理联络员,主要职责是帮助心理教师与班级学生进行联络,将班级学生的状况或变化及时反映给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每个月末,心理委员将本月大部分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同学们的想法及自己的建议,分别记录到《心理委员观察记录表》“我看到的事例”“我调查到的”和“我的建议”上。然后,心理教师对观察记录表进行整理与汇总,整理出当月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制作当月“学生心理动态图”,并从学生的视角进一步解读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帮助班主任、科任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态。

以初一年级为例,寒假开学后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开学初的不适应,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上课说话、抄作业、补作业、带违禁物品、看课外书、随手扔垃圾等。针对此现象,心理委员的解读是:刚进入新学期,大部分学生仍处于“浮躁期”,留恋寒假,未进入学习状态,贪玩、思想懒惰、不耐烦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开学第三个星期。

2.心理室结合学情发出心理预警

在每月学生心理动态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学习特点、教学规律,心理室在每月初的班主任例会上发放当月的心理预警,以十二月的“心理预警·教育干预”为例,十二月前两周是学习情绪的虚脱期,学生从紧张的复习考试中又回到了平静的知识接收情境中,此时的学生身心疲惫,教师经过这段时间的辛勤教学,也容易感到疲惫。但这个时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实施目标导向的黄金阶段,如果能在此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现正确导向,教育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后两周是学习情绪分化期,在新的章节教学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单元测验,面对考试成绩,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开始表现出学习兴趣的转移或学习成绩的分化……

经过一年探索,我们整理出一套系统的、按月的以学习心理为核心的“心理预警·教育干育”制度(见下表)。

3.指导班主任开展教育干预

针对每月心理预警反映的情况,心理室、德育处从学法教育、班风班纪教育、心理班会等方面分别提出教育干预措施,并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班主任可结合本班特点,开展心理班会及其他活动。仍以十二月“心理预警·教育干预”为例,面对第13~14周学生学习情绪虚脱期,班主任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有:(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学习引导,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学法教育。可以请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交流学习方法,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查漏补缺。(2)抓好班级常规建设,发动班干部力量,注重点面结合,设立帮扶对象,用班级行为来规范和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及学习竞争意识。(3)组织以激发学习动力为主题的心理班会,引导学生告别陋习,抓住时机,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4)多组织体育活动或班级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第15~16周的学习情绪分化期,干预措施有:(1)不断监督学生个人计划的执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量、试题的难度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2)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变换复习方式和复习内容,避免因重复性学习时间过长带来的不良影响。(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4)组织心理班会“我为什么要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目的,帮他们认识学习、文化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逐渐恢复对学习的兴趣,恢复正常的学习心态。(5)多与家长联系交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以减少学生消极心态的出现。

在开展教育干预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心理室,心理室据此组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有的年轻教师说:“每月收到一份预警材料,感觉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教育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心里更有谱了!”老教师也反映,“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进一步理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将平时的教育工作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篇7

【关键词】 Wiki; 性健康教育; 网络; 应用

Wiki-based sex education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YANG Honghua

Shenzhen Shungang Middle School, Shenzhen 518000, Guangdong

【Abstract】The typical examples of sexual psychology consultation case and classroom teaching case are used to briefly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of Wiki-based sex education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schoo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Wiki-mode. As a newly emerged web-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Wiki web in sex education can not only provide personal consultation and assistance, but also serve as the interaction platform for classroom teaching, mending the deficiency in traditional sex education mode.

【Key words】 Wiki; Sex health education; Web; Application

非洲格言:如果你想走得快,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一起走。同样,Wiki(维客,一种多人协作式写作的知识网络管理平台,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包含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是其精髓)[1],在协作性学习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深圳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简称性教育)试点校,性教育已成为我校常规教学内容。近年来,我校在Wiki应用于性教育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

1 Wiki与性教育在理论及技术上的融合

和其他学科一样,Wiki应用于性教育,只有两者在理论与技术上具备相似的应用准则,其融和才可能实现。

1.1 Wiki的技术特性为其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1.1.1 简便性,增加性教育对象的数量 在Wiki中,师生都是性教育的实施者和受惠者,人人有参与权。它以网页形式供师生浏览、创建、更改,稍加训练就会操作,便于初中生驾驭它。它将优秀的性教育资源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或校外专家能“同时”向多位学生解答性困惑。

1.1.2 开放和互动性,拓展性教育时空 学生可在任一时间编辑和修改任一性知识词条,发表见解,分别保存为历史版本,其他师生可阅读任意历史版本,突破了时空界限,利于学生提出个性化问题,分享共性化知识经验,自主构筑个性化的性健康知识体系,接受个性化的性教育,实现互动式学习和共同进步。

1.1.3 组织性,创建动态“性教育资源库” Wiki犹如具逻辑体系的百科全书,在任一链接的另一端,都可有相关解释或详细章节,形成自由的网状结构。某些性教育专题,学生、家长和教师均可设置超链接,发表见解,形成日益丰富并具成长性的“性教育资源库”。

1.2 现代教学理论为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性教育的部分知识和技能,需通过游戏活动、技能训练等教学活动才能获得。受学生性发育水平的差异、对性的羞涩和含蓄以及道德规范、学校条件等制约,课堂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极有限。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认知发现说认为,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累积学习说认为,是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的链条;认知同化说认为,是积极主动地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加以“固定”或“归属”[2]。

Wiki,为学习性知识提供了发现、累积学习的平台,以演绎和归纳形式提供性知识体系,利于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将Wiki技术融合到性教育各环节,可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增加虚拟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充分发挥性教育效果。

1.3 “初中维客百科”网站为应用提供了现实性

1.3.1 丰富的性教育资源 我校运用Wiki技术建立了“初中维客百科”,该站点提供初中性教育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包括了教材、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课外阅读指引、典型案例、名人名言、课后拓展等板块。内容有:生殖健康、青春期心理卫生和青少年自我性保护。

1.3.2 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提供维吧和短消息功能,方便开展群体公开交流或性困惑个案咨询。教师把教学计划、内容写入Wiki,完成知识积累。由于Wiki的历史版本功能,学生可添加、修改和删除以上内容,教师参考其进行调整和完善。教师可以在Wiki上评阅学生作业及课堂反馈。

1.3.3 实现生活、网络与课堂的对接 课前学生根据要求收集资料传至Wiki,教师参考其组织教学,便于学生寻找新旧知识关联;课后把教学资源,如讲义、课件等放入Wiki,利于学生复习;课堂、课后利用Wiki跟踪和了解学习效果,向学生提供认知反馈,实现课堂的深入、延续和拓展。

1.3.4 开展协作性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虚拟性,及Wiki共创性,在Wiki中实现分组讨论、故事接龙、情境续写、绘画、想像、辩论、演讲等协作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获得性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网络性道德规范。

1.3.5 作为普及性教育的媒介 性教育往往由校医或生物老师承担,他们可利用Wiki扩大知识面,与性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交流、集体备课;根据自身能力、学生发育水平和需要,针对性选用Wiki性教育资源。学生、家长或其他学科老师,也可浏览Wiki上的性教育知识。

1.3.6 形成学校、家庭的性教育合力 Wiki参与者和资源的多元化,利于智慧的碰撞和提高。选择具代表性的主题,尤其是敏感话题,如青春期、生殖器体像烦恼等问题。利用Wiki进行学校、家庭大讨论,加强师生、亲子间互动,形成坚强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发挥性教育“预防、促进”功能。

2 Wiki应用于学校性教育的个案咨询

2.1 来自Wiki的性心理困惑个案

初二女生小柯(化名)利用Wiki给健康教育老师匿名发来短消息。大致内容:自小,我是邻居大伯的“小跟屁虫”,大伯很疼爱我。可我上初中后,虽然表面上对大伯仍很尊重,却没有了儿时的亲近感。我渐渐不愿意和他接近,有时他多看我几眼,我也会感到厌恶。为了不与大伯碰面,放学回家,常绕开他家门口,更不愿意抽一点时间去看望这位时常挂念和打听我近况的老人,甚至渐渐开始讨厌其他男性老人。我心中很愧疚,又不解其中原因,难道我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坏女孩吗?

2.2 以Wiki为媒介获得深层次资料

通过Wiki,老师对她有了更多了解:小柯家境贫困,学习成绩优秀,长相姣好。性情比较内向,人际关系一般,没有可以倾诉的同伴。父母对她要求很严,因忙于生计,自小对她疏于照顾。小时候,邻家大伯经常给她吃喝,甚至帮她冲凉,带她睡觉。

2.3 基于Wiki的师生互动

本案例似与“性”并无关联。经多次在Wiki上敞开心扉交谈,找到了症结。据精神分析理论,部分女性会忆起幼年曾受父亲或其他较亲近男性的害,非常逼真。其实大部分是“虚假记忆综合症”[3],只是小时男性长辈曾给她洗澡,骑在男性长辈颈脖上,睡眠中被手弄醒,或赤身在男性长辈面前玩耍……。

青春期前,小柯回忆大伯帮她“冲凉”“带她睡觉”的情节,不会有任何羞耻感。而青春期,性意识日益增强,自我压抑力量也日益增强,对自己的要求也日益严厉。加上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让她形成“性等于肮脏”的观念,对照这种观念回忆过去,性态度加上儿时经历,在内心斗争、冲突,导致内心痛苦,虚构成完整的性心理创伤体验。

经过潜意识“意识化”,纠正性的认知和价值观,小柯移去心中“大石”。但面对大伯,小柯仍有不适的情绪反应。得到同意后,老师把她的情况经“保密化”处理制作成个案,放入Wiki。很多同学对小柯表示理解和关心,分享了许多解决困扰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甚至有同学与小柯有相似困扰。小柯得到同龄人的帮助和理解,认识到自己并非“异类”,终于以轻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去面对问题。其他同学,也因此获得维护性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3 Wiki应用于学校性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

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反对与艾滋病相关的歧视》,简析将Wiki应用于性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教学过程。

3.1 扰动――提出问题,酝酿激情

心理学对扰动的解释:就像让水荡起涟漪,即把固化的视觉打开,重新看待事物,产生新感觉。性教育课中,扰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建构解决问题、应付挑战、改善关系的新的生生、师生关系,及良好的课堂氛围。由于Wiki的简便性和开放性,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查找获得大量、不同于现实主流文化的新信息,从而扰动思维,产生探究、学习性知识的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与艾滋病相关歧视的典型案例,到Wiki的“课前准备”栏目,以此扰动并激发学生关注该主题,确立课堂主旋律。通过“登上救援船”游戏,用大量提问的技术扰动学生的思绪,引导思考“为什么男孩、孕妇、航天工程师、同桌好友、普通健康人、非典病人都可以获救,而艾滋病病人、吸毒者、同性恋者、性工作者却被弃荒岛?”挖掘潜藏的歧视心理,自主发现问题、导入主题,初步了解歧视、与艾滋病相关的歧视之内涵。

强调,实施扰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极具“好奇心”的孩子,让学生始终觉得气氛温暖,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共同弹奏新知识乐章的激情。

3.2 卷入――分析问题,确立主旋律

为思维卷入阶段。学生作为独立意识的主体置身课堂,借助Wiki强大的“性知识资源库”,提供新颖信息,制造认知冲突,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探究欲及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主动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寻找、分析、筛选与组织有意义的信息,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1)自我剖析歧视的原因。头脑风暴:我们已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知道一般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传播,什么原因使我们仍潜藏歧视行为?(2)自主协作学习,了解歧视的具体表现。借助Wiki分享课前收集的典型案例,浏览教师补充的典型案例(如,朱力亚的《艾滋女生日记》),分析歧视的表现、不利影响。(3)小组协作,探究歧视的危害。分享日常被歧视的体验,由己及人,同理艾滋病相关人群的感受,进一步探讨歧视对艾滋病防控的不利影响,讨论结果写入Wiki,全班分享。层层递进,推动学生的思维卷入。

3.3 合奏――解决问题,弹奏知识乐章

为卷入阶段的更深层次,即行为卷入。思维外化为外显行为。基于网络虚拟性和Wiki协作性,使学生能在课堂的有限空间中部分或全部实现分组讨论、故事接龙、情境续写、绘画、想像、辩论、演讲等丰富的协作性学习活动,获得多种信息,弱化过度堆积的主流文化信息,加入缺乏的信息,让不同信息从不同道路上通过,从多种渠道解决问题。

“榜样、外化”环节,利用Wiki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社会各界消除歧视、善待艾滋病相关人群的行动,为学生提供消除歧视的榜样。“情境续写”环节,Wiki提供虚拟的技能训练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在Wiki上进行故事接龙,模仿并训练消除歧视、正确对待艾滋病相关人群的正确态度和技能。

3.4 余韵――技能迁移,共同成长

性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迁延到实际生活中。利用Wiki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要求将活动记录,到Wiki。(1)课后,你将要为《反对歧视》做的是……(2)网络查找,艾滋病病人、感染者及其家属享有哪些权利?(3)在朱力亚的博客上留言,以示对艾滋病相关人群的支持和关爱。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团结一致,共抗艾滋”的热情,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整个教学过程中,Wiki,仿佛一个热情的智者,引领师生找到知识之舟的桨,护送他们同心协力、一路高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Wiki使性教育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它是教师有效了解和追踪学生性健康状况的场所,也是为学生维护性健康提供支持的重要手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其获奖致辞中说,互联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上钩,却难以再得到自由。如何带领学生在茫茫的网络海洋中,在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的理想光芒照耀下,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从中收获身心的健康,是时代赋予我们性教育教师的责任和理想。

参考文献

1 夏少昂,许静.维客: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理想[J].南京社会科学,2008,(2):128.

2 徐学福,宋乃庆.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27.

篇8

关键词:临床路径 教育模式 先天性唇腭裂 健康教育

[Summary]PurposeDiscuss the influence in the education results of the education mode of clinical path o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Method 310 case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were randomized to the general group with 150 cases and the path group with 160 cases. The gener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mon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which the pat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 to implement. Then we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ca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etc. Result The path group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he general group in the respect of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ca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group. ConclusionThe education mode of clinical pat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educational results, which can promot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word:Clinical Path Education Mode Cleft Lip and Palate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61-03

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两者常相伴发生,造成功能障碍和外貌的缺陷,因鼻腔失去对尘土、冷空气过滤和加温作用,故患者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整复的方法,以达到恢复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1]。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认知心理、饮食、治疗、用药、并发症及康复等知识,以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患者的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主动的、有预见性的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2-4]。我科运用临床路径教育模式对唇腭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2月收治唇腭裂患者310例,男161例.女149例,其中年龄最大14岁,最小0.6岁,平均3.5岁,体重在6kg以上,均为择期手术,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唇裂患儿1例术后出现伤口裂伤,5例术后出现伤口出血,腭裂患儿3例术后出现腭瘘。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310例唇腭裂患儿随即分为常规组和路径组,常规组150人,路径组160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2 教育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满足患儿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唇腭裂患儿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科室统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5],路径组护理人员依据护理路径流程对患儿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规范的健康教育。即责任护士按照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康复进程完成当天健康教育内容,完成后在相应栏目打钩并签名,未完成的用红笔作标记,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未执行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第2天查房时间询问病人对前天内容认知情况,不完全认知给予重复指导。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即在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其余的则进行随机健康教育。

1.2.3 临床路径教育内容

入院第1天:(1)入院介绍包括环境、人员、制度、住院须知。(2)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与接受能力、社会心理因素等。(3)入院开始即停止母乳或奶瓶喂养,改用小汤勺喂食,以便适应术后生活。(4)注意患儿的保暖,衣着厚薄恰当,防止受凉感冒而影响手术。(5)当晚凌晨3时起患儿禁食、禁水。以准备第2天早上抽血和做检查。(6)患儿禁佩带任何金属饰品。

手术前1天:(1)各项检查指征均在正常范围,可安排手术,如有异常应推迟或取消手术,带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再施行手术。(2)唇裂术前1天做局部皮肤准备,用清水清洗上下唇及鼻部,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给患儿洗澡,保持全身皮肤清洁,洗澡后穿病员服,外面套开衫。(4)下午进行留置针穿刺,备第2天输液用,并做好药物过敏试验。(5)当晚凌晨4时起患儿禁食、禁水,以防止手术中的呕吐和误吸。(6)麻醉师下午对患儿进行手术前的防视。

手术当天:(1)洗脸、清洁上下唇及鼻部。(2)术前1小时左右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术前针,护送患儿到手术室准备手术。(3)患儿家属需在手术室门口等候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前谈话,手术中如有特殊情况医生会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4)术后患儿全身麻醉未醒,由手术室直接送监护室进行监护6小时,麻醉清醒后护送患儿回至病房。(5)患儿全麻清醒后可取头高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如患儿有恶心、呕吐症状时立即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内分泌物流出,防止窒息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术后指导:(1)清醒后4h给予少量白水,若无呕吐可开始喂乳或流质,喂食时小汤勺置于健侧,尽量不接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每次喂食后应喂食水清洁口腔。术后10天可吮吸母乳或奶瓶。(2)可以使唇部伤口暴露,,护士每日清洁消毒伤口,切勿用力擦拭,严防患儿大声哭闹,用手抓弄唇部伤口,可用护臂夹板固定双臂制动或带手套。患儿每次哭闹后要用棉签拭去鼻腔和上唇污物,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如张力较大时,使用唇弓固定,观察皮肤对胶布有无过敏反映及皮肤压伤,一般术后10天去除。(3)给予适当静脉输液,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防感冒,防止流涕以免引起创口糜烂,甚至裂开。(4)定时测量生命体征。(5)创口愈合良好可在术后7d拆线,使患儿在睡眠状态下拆线,减轻躁动。防止患儿跌跤及碰撞唇部,否则虽然伤口愈合,但也有裂开的危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出院:(1)协助办理出院手续,与医生预约复诊的时间、地点、指征,术后3月复诊,半年随访。(2)出院后保持唇部及口腔的清洁。(3)按时使用出院带药。(4)如发现唇部或腭部的修复仍有缺损,适当时候施行二期整复术。(5)指导语音康复训练。

1.2.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组织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路径及相关知识进行培训[6],责任护士熟练掌握护理路径的运用技能,具备较好的专业水平和协调沟通能力等,路径组的教育临床路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完成,责任护士为主要实施者,并强调责任护士每日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接受能力,按路径进行教育,直到患儿家属理解并熟练掌握。护士长或质控护士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偏差,进行效果评价。

1.2.5 评价标准

①教育知识认知度方面:在出院前一天分别给两组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知识、疾病知识、用药知识、语音训练知识、复诊指导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②护理质量满意度方面:对出院患者统一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得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③并发症发生率评定: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儿健康教育知识认知度比较和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采取Ridit分析,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²检验。

2 结果(见表1、2、3)

Ridit分析:95%可行区间为(2.069,2.388),不包括0.5,表示按α=0.05标准拒绝H0,故认为两组间效果有差别,路径组优于常规组。

χ²检验:χ²=35.070,P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行为规范化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7],它的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健康路线图,护理人员即根据这个路线图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系统、程序化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需评价患者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对预测差异进行干预,降低了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克服了部分护理人员知识的缺陷,避免了由于遗忘或个人疏忽造成护理缺陷。本研究显示,运用路径模式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满足了个体化的护理需求,明显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3.2 提高了健康教育知识认知度

健康教育的评价重点是患者的“知、信、行”,是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8]。 护理人员按照临床路径表内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求及疾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反复多次讲解、示范,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以及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使健康教育互动起来,使患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及功能康复训练等。通过运用路径模式,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从而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以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3.3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病人的满意度就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住院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最公正评价。路径教育模式保证了健康教育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使病人在住院期间享受到系统的全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信任感,最大限地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4 减少术后并发症

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规范了诊疗护理手段,有效减轻手术后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达标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的康复训练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加快了病人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邓智典.我国唇腭裂治疗现状及展望[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97.

[2] 唐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3] 冯蕾,王艳梅,蔺波.临床护理路径国内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4] 雪丽霜.日本对CNΡ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547 549.

[5] 李萍,赖红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11.

[6] 黄雪珠.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学,2008,15:1811.

[7] 马伟光.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4849.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大专院校

目前国内所有大专院校都开展了心理咨询的工作,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方向还是工作着眼点,都存在许多不足,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发其内在潜能,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注重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展的迫切需要。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困惑心理。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多而广,传播快。这使得大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但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对不断发展的新事物缺乏筛选能力,认识事物的盲目性较大。他们不满足于师长的理论灌输和技术传授,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书本上的东西。这种长期形成的自傲心理,一旦和现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造成心理困惑,带来痛苦和失落感。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人在心理上的一种自我暗示,是实现理想愿望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外形不佳,或学习后进造成的。还有一种不能忽视的是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贫困生多来自边远的农村和山区,进入繁华的都市后,悬殊的贫富差距,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颤。这三种类型的学生一旦产生了自卑心理,便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自惭行秽。其表现为性格孤独,缺乏自信,情绪低落,不愿参加社会活动及班级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颓废、变态甚至产生畸形心理。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心理不能相容、行为举止不合作、嫉妒他人、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报复情绪。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尤其突出。由于他们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在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自认为在别人眼中形象已损坏,就自暴自弃,一意孤行,我行我素。逆反心理易造成思想偏激、情绪浮躁、行为过失,甚至会设法攻击他人。

二、建构大专院校心理教育新模式

1.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都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并充分分析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中,教师要系统地对大学生介绍增进心理健康途径,传播心理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应对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常见心理疾病的方法,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主要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早已被纳入到大专院校德育体系,但两者不能等同,在理论上、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原则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心理调适和发展,帮助认识自我,塑造健康人格,发挥潜能,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侧重与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现在的心理时常出现为恋爱、适应、人际、情感、择业等方面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追根求源,往往又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2.注重和谐校园建设,培养新型人际关系

要加强校园美化建设,将心理健康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第一,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创造出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校园环境。第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第三,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第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网站,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筑一个交流与管理的平台。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咨询服务,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消除学生的心理隐患。第五,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校内宣传栏,广播等各种传播手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讨论有关热点问题,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关心心理健康,人人爱护心理健康”的良好气氛。

3.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实践很强的工作。只有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关心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和实际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取得成效。那种缺乏人情味,只讲大话不办实事的教育工作,会显得苍白无力。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是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不应该在心理问题的咨询和矫正上,而应放在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和产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上。

4.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择业就业相结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属于高消费教育,家长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使子女上学,希望子女将来有个稳定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目的也是为了毕业后能有个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大学生最实际的根本利益所在。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就业有关联,抓住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总目的,是为了完善大学生思想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最终为市场经济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处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学生,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陈旧观念必须根除。这些思想体现为对政府、对单位的依赖,只希望和愿意到工作稳定,没有失业风险的国家机关、大企业工作,不愿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利单位。这种思想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比例是格格不入的。

参考文献:

篇10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在中职学校起步较晚,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咨询与宣传等等方法都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优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中职心理可开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硬件设施,都不是很理想。而且学校的很多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也是一知半解,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也是模糊的,片面的。同时,中职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只是学生青春期的问题,或是心理教师的事情。另外,中职教师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正常的学生,认为极少部分的学生才需要心理指导。上述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不规范,盲目的进行实践性教育,脱离于理论的规范,导致课堂实践出现了偏差。

二、优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1.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优化的思想准备工作

1.1了解中职生心理特点,为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拓宽实践思路

中职生群体有其特殊性,就学习成绩来看,很多成绩较差,极少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迫于无奈而选择职业高中。就心理特征来看,不少存在自卑感、失落感,学习主动性较差,与教师存在较大的隔阂。此外,迫于残酷的就业压力,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容易迷失自我、丧失求学的信心。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中职生身上的不良习惯较多,无形中分散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力,错误地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学生不良的道德品质上。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要认清中职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

1.2 认清中职生的差异性,为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奠定思想基础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中职学生是中国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为了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重视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考虑到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要不同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在这个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校环境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密切结合。由此,绝对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而应该探索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心理基础。

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阶段内容设计

中职阶段学生人格尚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此时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分阶段地进行教学,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例,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可安排如下几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为整体调查和分析阶段。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取点,通过量表测验有极度自我、明显焦虑倾向的学生要重点指导;取面,洞悉学生的心理行为倾向,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常见的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新环境适应问题等等作为常规问题对待;取数据,通过量表测验,比如智力量表测验,用数据说话,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智力水平不逊于任何人,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阶段为人格塑造和意志力训练阶段。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这种心理特征总是在处理事情、与人接触等方面表现出来。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思想与行为方式会有较大的区别,这说明了人格有可塑性。遗传是人格形成的生物学基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是人格形成的现实因素。许多青年人,由于家庭、学校、个人经历不同,他们在情绪情感、社会关系、认知判断等方面已形成了个体独特的模式,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把青春期人格重建、合理认知作为重点内容。

第三阶段为择业指导阶段。中职学生终有面临就业的一天,择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与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在学历、年龄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心理承受压力要更大,需要更成熟的心理品质。由此,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择业指导,鼓励学生多读励志书籍,学会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并进行挫折教育,及早有意识地从人格、意志品质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锻造与指导,使其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会调适,以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与挑战显得非常重要。

3.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例分析

3.1 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统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但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中职生的心理成长。根据上述对中职学生各阶段年龄的特点分析来看,笔者认为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可分三步走:第一是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心理问题的应对;第二是学生积极的参与和自身问题的分析指导;第三是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培养相互间关心、互助的心理品质。

3.2 教材及备课的准备

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融合、贯通,备课和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选材内容必须要新颖,列举实例要切合实际生活,最好能够来源于学生周边的生活;课程安排时间合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机会。

3.3 授课的方法和方式

中职心理课教学的关键在于“诱”,而非“灌”。由此,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善诱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课前可安排一段感染的小故事、一次趣味量表测验等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多变性。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式要新颖。与其他常规课不同,心理课主要以体验为主。换句话说,心理课教授即使再丰富的内容也抵不上学生一次亲身的情感体验来的高效的多。由此,课堂教学中要适量安排心理游戏、学生不同角色扮演等等,提高教学时效性。

第三,互动性。互动体现在心理课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课前调查,选择学生比较热衷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变,有意识地归纳、筛选每个学生的观点;课堂分享,对于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案例、人际交往体会、高效的学习方式等等,都可拿来作为心理互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