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以患者为中心,贯穿在整个住院期间。我院是一所300张床位的二级农村基层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多年,始终把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指导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护士的职责[1]。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以下方面的介绍及健康教育:病房环境介绍、床位护士姓名介绍、用药指导、各种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术前指导、术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等。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尚存在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护士方面

1.1.1 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护理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和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知偏差。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育工作只求形式上的完成,忽略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同、掌握、执行等方面的落实。

1.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院护理人员中本科学历占3%,大专学历占40%,其余均为中专学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的需求。部分护士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去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2]。

1.1.3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少,护士工作负担过重。健康教育仅局限于口头宣传和教育上,将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出院指导混为一谈。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内容程式化、缺少个性特点,难以满足一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的需求。

1.2 患者方面

1.2.1 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3]由于受社会舆论和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发药,没有知识权威性,对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只相信医生的解释。患者和家属未能积极参与,影响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1.2.2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 由于患者自身文化层次的不同,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我院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且老年患者多,自我保健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多数患者的需求仅局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痛苦。人在严重疾病、疼痛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暇领会健康教育,从而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2 对策

2.1 改变观念,认真履行教育者角色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使每个在职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强化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护理部、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量化考核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护士自觉地实施健康教育,确保工作到位。

2.2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 医院要重视支持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开阔眼界,活跃思路。护理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营养学、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修养。学会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步骤:①评估学习需求;②确定教学目标;③制定教学计划;④实施教育计划;⑤评价[4]。

2.3 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医院要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按床护比配备护士,并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特点与需要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并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除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宣教。口头讲解是最直接、最简捷的方法,尤其适合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以借阅一些医学保健书籍,并利用健康教育处方和板报宣传来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2.4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密切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逐步消除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逐步形成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

2.5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方法灵活多变 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教育方法要灵活多变,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用示范、讲解、训练及文字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习。对文化层次较高者应侧重于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宣传;对于文化层次较低者要将遵医行为教育贯穿于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中,加强沟通;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以提高舒适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在病情平稳,症状控制后再进行健康教育[5]。

参考文献

1 杨建凤,孔微.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杂志,2000,12(17):21.

2 张晓雪,田芸.112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6(18):67.

3 王丽姿,等.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3(16):11.

篇2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毫无疑问,当前的中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复杂环境条件下,心理上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大的就会严重的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及发展,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诸多问题。为了让中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成长,学校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与措施,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全面有效的对策研究与分析。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两方面的行动,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授课,了解中学生内心的心理问题并开导解决。另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咨询室,如果中学生们存在问题与困扰,可以去咨询交谈,教师会为学生排忧解难,但因为此种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只能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着手。从内容上看,心理教材落后,教师讲课方法枯燥,纯理论课的讲授,让许多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心理课程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从专业角度上看,大部分学校的心理课程老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代授的,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专业的心理知识基础,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导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交流,完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二)学校与老师远远不够重视

在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只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任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但却不被学校及老师重视,沦为形式教育,随时可以占用和取消这门学科,只是敷衍对待,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心态。而大多数中学生的心态也不注重这方面,常常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做一些别门的功课或是看课外的书,完全不重视感觉可有可无,因此只在形式表面上做到教育,根本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目前,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尤其少的甚至是没有的,大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兼职的,做不到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而往往老师的精力也是有极限的,在达到饱和的状态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较为重要的并且自己了解的专业进行着重讲授,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经常会遇到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总是难以应付和解决就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不但没有起到治疗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反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消极影响。

二、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加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当前的中学生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处于转折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普遍引起这方面的重视,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强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开设专门的主题班会、或是班主任就此问题与家长展开沟通,从这几个角度展开重视,准确的让学校、老师、家长与学生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的心理健康课程安排,正常有序的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中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以后中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授课素质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学校的不受重视,只是用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导致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学习时缺乏基本的专业性,所以必须要重视其专业性,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要从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学习,让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时,能够用最专业的知识为中学生们解决疑难困惑,开解心中的烦躁,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正确的落实,将心理问题从根本扼杀。

(三)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在心理健康授课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书本的知识,缺乏沟通交流,让其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是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可以在课堂教育时结合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授,让中学生便于了解与分析。例如:可以就当前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中学生能够正确了解青春期的懵懂爱情,做到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中学生毫无忌讳的展开发言,充分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对不同心理状态展开不同的治疗方案,加强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信任,让中学生更加放开自己,达到真正为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现如今已经越来越被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所重视,在中学生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更应注重心理的健康问题,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每一位中学生都展开心理健康的治疗,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促进每一位中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才之路,2014(28):29.

篇3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干预策略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马加爵事件、徐丽杀母事件、虐熊虐猫事件以及前段时间的林森浩事件更加强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关键。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内涵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提出,心理健康是指:“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效率的生活。”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的共同发展,健康不仅是一种身心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内容而言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个方面。因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并结合高中生具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足够的认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还只是把眼睛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盯着升学率,而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能力训练还没有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很少。家长也极少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认为成绩就能代表一切。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与生活中的失败并存,会使得许多高中生虽然学了一些课本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严重者成为精神病患者或者走上自杀轻生之路。这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014年2月18日发生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林森浩饮水机投毒毒杀室友黄洋一案。被告人林森浩终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林森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成绩优秀,尤其酷爱英语,高考时以780分高分进入中山大学,并于2010年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他的学习成绩持续领先,他发表的论文大大超过学校的要求。就是这样一个在学习上的天之骄子,在现实生活中却处理不好各种问题,处处不顺心,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不管是对于两个年轻人的家庭还是整个社会而言,都留下了持久的伤痛和遗憾。也许林森浩案件是个个例,但足以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警醒。如果在林森浩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没有一味地教授书本知识,家长没有一味地对其迁就、纵容,认为只要读好书其他一切家长都可以容忍,而是及时予以心理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悲剧。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所罗门教授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关怀,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学生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然而,目前一般的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多,并且现代日益紧张和繁忙的生活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一些教师会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早在2000年,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表明约有5成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教育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系统,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而目前学校教育中,一学期除了开家长会,教师与家长几乎没什么交流,家长学校也是形同虚设。这就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方针与对策,从而降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坚定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主动开展家庭心理干预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父母要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注意锻炼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练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此外,家长应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务必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应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最终酿成大祸。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各个中学要抓紧时间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有利于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尤其是要对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进行重点培训,使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学校要认识到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学生家长要改变这种观点,不要认为学生送到学校就应该由学校全面负责,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不管不顾。家长也应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了解学习相关的知识。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反过来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只有学校和家长联手合作才能实现功能互补,互惠互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来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以上我们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研究是建立在各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真实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形同虚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没办法研究也不需要研究。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改革,高校入学率的不断提升,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在逐渐减小。希望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学校和家长能真正意识到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人生的成功与幸福的巨大作用,真正地在教育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应急的举措。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健康教育;产科;护理;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61―01

在我国各大医院整体护理的有序开展之下,作为整体护理内容之一的护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以病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正在被广大护士所接纳。本文通过分析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1、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进展

1.1 我国健康教育的概况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共同作用的产物。健康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接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或摈弃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使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健康素质,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2 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

随着整体护理进一步的推广,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也处于一定的发展状态中,但由于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达到整体护理对健康教育的要求,病人满意度普遍不是很高,例如产前的健康教育普遍做得很不到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推广开米的一对一分娩护理模式,很大地降低了分娩剖宫产、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而我国一对一分娩护理模式还处于初步的研究和探索阶段,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了很多医院还只是在拿一对一护理做“幌子”,实际结果反而却大大地提高了剖宫产的发生率。

2、影响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2.1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够完善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目前很多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还停留在卫生宣教的水平上,专业度不够。卫生宣教只是对卫生知识的普及,采用单向传播的形式,接受对象针对性不强,而且极度缺乏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的活动。

2.2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

目前国际上针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步骤模式主要有: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予以确定;明确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2.3 缺乏相关的产科健康教育知识

产科是四大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作为产科护士在对产妇及新生儿这类医院易感染的高危人群的护理时,护士必须具备完善的产科健康教育知识。但实际上有一些护士由于未很好地参加相关培训,在临床中经验不足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对如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匮乏。

2.4 护士自主性不够

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相对于以前纯粹的功能制护士模式相比较而言,自主性有所提高,但很多基层医院还只是停留于形式。护士在给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并不主动,产妇不问,她们就不进行。事实上,产科护士在健康教育方面主动予以指导,为产妇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相对应具有自主能动性。

2.5 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单一化

护士作为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人,在整个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纯粹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很容易引起孕产妇及家属的排斥心理,最后导致教育的无法有序进行,评估结果自然不是很好,所以护士在进行产科护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掌握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特点,要擅于使用教育方法和技巧灵活化。

2.5.1 评估技巧评估是健康教育的开始,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在评估技巧上主要运用观察、会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产科护士应正确运用评估知识,善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自身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及其家属予以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他之产生亲切感,才能使其信赖,以便能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

2.5.2 护患沟通交流沟通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具有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成效不可缺少的方法,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语言性沟通中需在语调、语速上保持适中,避免过激语言,内容要表达清晰和易于理解,让产妇及其家属能完全理解护士所教授的内容,同时还可以结合非语言沟通,如手势、姿态、眼神等。

3、总结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护理健康教育是以护士为主体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产妇在分娩期情绪波动大,极容易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而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产妇的心理保健。我国各大医院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表明了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够完善、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产科健康教育知识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可以促进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颜琬华,苗均秀对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护理,2002,8:3

篇5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就业压力

一、绪言

随着当下社会的急剧变迁,青年学生的就业压力骤然增大,社会竞争也相应的变大,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价值观随之进入我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受到太多的刺激和诱惑,在面对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当然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譬如说自卑、苦闷、压抑、焦虑、恐惧,等等,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引发非常多的自杀事件。中职学生在当下复杂社会环境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值得全社会来关注,而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及时地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

与普通高中不同的是,中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升学考试失利,未能获得读取高中的机会被迫选择就读中职。如果追溯中职学生的家庭状况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的是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人际关系和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本平衡的心理结构也会被打破。与此同时,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同样也是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综合作用并不稳定的个时期,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态度也不够端正,甚至有很大一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开始扭曲,低靡消沉,没有积极进取的生活学习态度。具体来讲,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1.容易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主要来源于社会评价。众所周知的是,受多种原因的限制,社会上的人都认为中职院校是次等院校,而作为用人单位来讲更是如此,过度的追求高学历,在和普通高等学校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很容易处于劣势的状态。很多中职生甚至觉得自己并不是正规军。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也对中职院校和中职学生有了改观,但是传统的思想一直存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这种观念投射在中职学生身上,是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我认同感。除过这个方面,中职生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这也是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原因,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长期下去过度压抑自己的感情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由于自卑问题而导致的人格缺陷,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校园安全问题,这样的现象在国外随处可见,在我国的校园也时有发生,因此,需要中职教育着密切关注。

2.厌学情绪非常普遍

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都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甚至是学业上的失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挫败感,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中考的失利,全盘否定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任何的信心。事实上,这些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上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本来就有很大的距离,再加上长期的厌学,缺乏踏实认真的精神,这种恶性循环使他们越来越没有办法融入学习。具体的表现在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动机不够适当,学习的方法也不正确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下,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一有机会就逃课,在考试过程中采取作弊的方式蒙混过关,厌恶学习,反感学习,没有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

3.择业焦虑现象非常严重

在当下,即使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更不用说中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也是中职院校学生最大的一个压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担心用人单位会对他们持有无形的歧视态度。在当下这种双向选择的市场上,之众生能否突出重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成为当下中职学生重要的疑虑。很多学生甚至会因此背上很重的心理负担,日思夜想,也为此紧张兮兮,心神不宁,一提到找工作就会恐慌不已,处于一种择业焦虑的状态之中。

三、改善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在当下,我们要向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负担问题,就需要按照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潜能,从根本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力创和谐健康的新环境

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一些政府部门也要投入其中,不断地完善各项文化建设,为他们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场所,陶冶他们的身心,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

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良性引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教师来讲,不仅要热爱和尊重学生,还要和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的要求学生,努力扩宽他们的视野,提高文化水平;在生活过程中,给与他们最大的关怀和信任,使他们树立起基本的自信心,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

3.在中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中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规划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阶段的、有规划、有选择的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知识,使他们能够重新认识到自己,强化自我的意识,辅助他们树立起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深入的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最好是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和具体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之中,帮助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正确乐观的面对学习和就业压力。

四、结语

受到社会观念和自身认知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讲很容易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譬如说自卑、苦闷,等等,作为教育者来讲,要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尽可能地克服它们的自卑厌学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中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中职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等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辅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双重压力,促进克服心理障碍,乐观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2,(8).

篇6

关键词:内科;健康教育;常见问题;护理措施

整体性护理是现阶段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为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指导患者对疾病认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实施后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8±2.9)岁;其中呼吸系统类疾病33例,内分泌系统类疾病15例,血液系统类疾病18例,消化系统类疾病54例。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现阶段我院内科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实施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宣教形式不恰当和宣教程序不恰当是目前医院内科健康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我院出现的此类问题,建议规范护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程序,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实现患者的自我护理。

1.3观察指标 在提出相关健康教育对策后予以实施,了解患者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临床护理的投诉情况,综合性分析和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当数值P

2 结果

经对比分析可知,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我院内科在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宣传教育形式不恰当:在医院护理工作下的健康宣教过程中,许多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被编制成册发行,此类宣传方式没有针对性,不可满足不同病种和发病阶段的患者需求,宣教形式和宣教内容都缺乏针对性、个体性和创新性。②宣传教育程序不恰当:医院并未建立起完整和健全的健康教育程序,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宣教标准。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态度,执行不够严格,使得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未能取得成效[1-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用以下对策:①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护理能力,注重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由于内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为慢性疾病,出院后均需长期遵医嘱服药,故健康教育工作需促进患者预后。医护人员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需引导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方式,以便预防疾病复发和相关并发症。②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因、病情和病程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措施,重点把握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侧重于疾病知识的讲解,通过该宣教工作可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的起因及预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护理认知。

本文研究表明,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可有效运用于医院的健康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一、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开始优化教育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为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努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思想,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还不能实现人性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关乎学生前途与命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的学校却有所淡化。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有时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重视不足,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滞后,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学时安排上,没有做到科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有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愿意聆听,也学习不到有效的知识。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在有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缺乏专业人员的授课。虽然有的学校有心理咨询师,但是由于教师配备较少,再加上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咨询师咨询,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兼职任教。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多数都是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面对抽象枯燥理论化的心理教育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能有效结合学情,对于学生较为关心的异性问题、早恋问题和交往问题是避而不谈。心理教育的内容显得失真、空洞,学生自然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2)教育方式单一,灵活性不足。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总体来说教学设计不够灵动,校本研究滞后。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比如教学方法,多数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课堂的互动较少,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较少,学生多数的时候都是被动接受。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不能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举例都是典型的个案。对于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中生密切关注的情感、性等问题避而不谈,只对一些模糊的可讲可不讲的问题进行简单剖析。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远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3)心理辅导随意性强,缺乏约束性。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急需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但是,如何帮助高中生排解实际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带来的萌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东一下,西一下,教学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笔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制订详细的心理教育计划,在相应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和部门建设上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坏来说,也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这也就导致做与不做,做多与做少没有实质差异。为此,个别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走心,不认真,就连基本的态度都没有。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提升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高中生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成才。目前很多的数据也已经证明,有的高中生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面对着新形势,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工作的急迫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确保高中生获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丰富教育内容,突出实用性。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上一定要具有多元化和针对性,按照高中生的特点和所处的时期,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棘手的早恋、学习压力等,给予重点关注,在交际、态度、习惯等方面给予引导。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实施灵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解读,规避假话、套话和空话的产生。在教学的形式上,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跟踪,让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篇8

论文摘要: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闻会上说:“素质教育当中要提高多方面的素质,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是科学素质,一个是人文素质,一个是身体心理素质。我们把心理素质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上。我们希望孩子们都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是我们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许多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削除这些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未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但是身体无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此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当前我国许多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削除这些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未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闻会上说:“素质教育当中要提高多方面的素质,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是科学素质,一个是人文素质,一个是身体心理素质。我们把心理素质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上。我们希望孩子们都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是我们的基础。”

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有媒体报道,杭州9岁男孩张毅,是个学习优秀的小学三年级三好学生,还担任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职务,在家里却因为想要姐姐手中的两块糖果,没有得到而上吊自杀。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更是给我们触目惊心的警示。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大多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还存在部分未成年人在情绪、行为、自信心、人际关系、性观念、性格等方面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因素颇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建议在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忽视

很多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了。即使有些家长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往往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孩子心理特点不了解,无从下手甚至越关注越乱,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经验不足以及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学习等诸多因素也困扰着学校,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相关教师,但在短时间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

3.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尽管我们的和谐社会正羽翼渐丰,但仍存在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自我中心意识、拜金主义、盲目攀比,以及一些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影视、书刊及网络使孩子们迷失了方向。一些腐败现象甚至造成未成年人丑恶不分、是非不明,缺乏正确的处事原则。

三、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要根据国情的不同采取必要的取舍。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检验,不能急于求成。重要的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用社会的影响力来促进家庭心理教育的进步,使未成年人真正拥有一个有利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阶段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44-01

一、当前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当前学校的心理教育都处在极为落后的状态之下,学校自身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咨询体系,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的配置数量较少,有着几千名师生的大型学校也就配置着2―3名心理咨询师,导致小学校的心理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需要。同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的领导和学校的教师都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严重忽视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心理教育的失衡,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素质的的欠缺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的素质高低及教学水平的差异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的自身行为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疏导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没有科学化的引导方法不可能引导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所以作为心理教师要全面化的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康的生活与学习,摆脱心理阴霾。

3、缺少科学化的心理教育方式

要想促进学生茁壮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心理疏导就需要心理健康教师掌握正确科学化的心理教育方式,提升自己的心理咨询意识,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里的所说的科学化的心理教育方式不仅是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教育态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性意识进行特殊化的教育,就是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看作是学生,自己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缓解心理的压力,排除忧郁状态等。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要想办法来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心理与现实世界相互的联系起来,用积极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针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的控制策略

1、建立高效多元化的心理教育体系

面对现在小学心理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特点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心理教育人才的引进和相对应的教育资源的普及,在面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都要配置着相对应的心理咨询教师进行着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学校的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更应该转变自身的领导思路或者是教学思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学业的压力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讲座或者是心理咨询问题解答切实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活到现实世界当中,使得自己的心理思感与现实世界完全相适应,促进学生自我精神力的汇聚,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2、建立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培养体系

针对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的问题,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在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科学心理教学方式的运用,合理的引导学生,合时宜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转变自身的学生服务态度,以爱心、诚心、信心来对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促进学生心灵枷锁全面打开的时候提升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促进学生的思想解放,释放自己心中的压力,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发展。

3、科学化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建立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科学人性化的心理健康培育模式是促进学生内心压力释放,心灵解放,思想开放的有效措施。在培养学生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老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更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着重的心理健康疏导。科学化得心理健康培育模式不仅是心理老师结合于先进的心理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出来模式化心理健康疏导方式更是结合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的人性化心理培训模式,在这种模式打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将各种有效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法融会贯通更需要老师以身作则从自身的内部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为学生树立出良好的榜样。老师要着重分析好学生的个性意识和个体独立意识,充分认知好学生的心理结构,以适当科学化得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内心问题,心理健康教师要通过学校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来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从学生的性格实际问题入手来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认知结构,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起来,达到共同认知发展的效果。

三、结语

针对小学生心理认知结构的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调整学生对于生活学习问题的认知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保持完整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充分的调整学生的心态,立足于科学客观的方式来安排学生的日常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余香莲,李想,肖盈. 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调查 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08)

[2] 杨曦,朱小蔓. 从师范课程改革看台湾小学教师培养思想的调整[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3)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存在问题 模式构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开创性工作,它体现了“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近年来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求各地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认识和体制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认真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各省市先后颁发了相应的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发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许多高校都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管理的不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离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单一群体,普及性不够。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围比较狭窄,教育面不够普及。心理健康问题是全员性问题,每个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都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教育、感悟与帮助。在学校里,只要他是学生,那么,无论他存在心理缺陷还是一切表现正常,都有权利、有需要、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事后干预,忽视事前预防。

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为“重心理治疗,轻能力培养”,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一种出现问题消极应对的状态,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指导,因而,学生长期缺乏预防和应对问题发生的能力。这也是高校普遍将心理咨询的对象定位于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异常大学生,而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诸多问题的大学生无关的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主要对“问题学生”进行救助,但针对广大学生开展的心理教育与能力培养工作效果还不明显。

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界限不清。

高校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现实中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与心理障碍问题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但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心理的发展、调适与矫正,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发挥个体潜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人生信仰和奋斗目标。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他们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加之,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国高校时间较晚,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又挂靠在学生工作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中一部分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改行过来的,甚至有些兼职教师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因而。有很大一部分人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定位不准确。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尚未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近年来,往往只是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而不得不成立了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但并不受到有关部门重视,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无所谓,认为只要学生别出事就行,别走极端就行。

2 经费不足,硬件不到位。

据了解,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由于得不到重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硬件不到位、孤军奋战的局面。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一个虚设,一个人,一把椅子,一间空房子,就可以做咨询了,对于一些需要借助辅助仪器才能处理的问题便束手无策了。长此以往,严重挫伤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对于自身心理了解与关注的积极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即时救治,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

3 人员配备随意,专业性不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院校,大都建立了以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人员配备随意性大,人数不足,不够专业,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了解较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不够重视一些受过心理专业训练的人员,使得有限的师资流失严重。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

一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常常变成了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弱,教学形式单调,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解决、轻预防引导工作,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教育方式的调研,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此外,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一些教师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工作,与他们无关,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一)改变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大学教育的各环节。

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各个部门都应该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教书育人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各科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各科教学应充分挖掘本学科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并有机地渗透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同时,教师还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强调教书育人的同时,并不能忽视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育人作用,这些 部门只是工作的性质与教学不同。但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育人为己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立足点,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回报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与资金投入。

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这不仅包括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到班级,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长分管。应在不同校区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经费要有专项经费,并有专人管理。

(三)注重人才配备和培养,建立专职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复杂细致、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责任感。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已成为现阶段紧迫的任务,也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应当扩充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数量,按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足专职人员,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的培训和培养,要把心理健康和咨询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这支队伍的建设还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的领导下,以校心理咨询机构为中心,在其指导下,组织和培训各学院爱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或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使他们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我们还要在学生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以学生为主体,选拔一些学生成为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等,把工作做到尽早、尽快、尽好。

(四)教育模式向预防性、发展性转变。

过去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矫治,只为少数有问题和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心理健康教育要向预防性、发展性和潜能开发的层面推进。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发展为主、治疗为辅,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逐渐成为了共识。因此,高校应该广泛开展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提供心理服务,以使全体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止并消除在其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健康教育还能够鼓励、督促和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有的各种现实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更好地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更充分地发展自我。

(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及追踪调查与干预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一种科学记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是甄别学生心理特质,以便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这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很大,能及时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使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原本健康的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心理障碍,所以除了要做好学生进校时的心理普查工作外,还要对其整个大学过程进行追踪调查,密切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向,对心理危机人群做到及时发现、指导和帮助。

(六)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环境。

高校应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通过校报、电视台等各种途径和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还应发挥网络的优势,在网上建立心理健康在线,通过建立恋爱、求学、就业、心理测试、在线聊天、专家信箱等板块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针对容易诱发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事件,力争在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整个环节中都有详细讲解,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塑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及校园环境,提倡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让学生像生活在自己家庭里一样感受温暖,从中受到感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七)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学校的孤军奋战,需要与学生家庭和各社会力量密切配合,以学校为主导,因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教育设施齐备,教育影响时间长。特别是能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发展的特殊教育环境,所以学校对学生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也最为深刻和持久。与此同时,社会的道德观念、风气,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更为根深蒂固。这就需要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取得联系,就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听取各方面意见,征集相关信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以最大化地发挥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正面影响,避免消极影响。

(八)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心理教育课程应成为对学生集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正式纳入到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在高校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引导和人格教育,传授心理卫生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别提出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在心理学课程讲授中,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上,而不是对心理障碍、疾病的认识上。注重运用情景教学,指导学生在情景中了解他人心理,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除课堂讲授外,我们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开设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心理沙龙,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举办校园心理剧表演等系列主题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主、互助、自觉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剑斌,邹小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5):104.

[2]邹柳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59-60.

[3]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8):126-127.

[4]关正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对策[J].教育研究,2008,(1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