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案例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治理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案例分析人】张式罕
【案例类型】评价类
【案例名称】中华环保敢合会诉德州晶华集团振华百限公司火气污染责任纠纷案
【主要违法行为】工业废气排放
【违法企业所属行业】制造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环境损害;按日计罚;惩罚性赔偿
【案例概要】山京省德州晶华集团振华百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州晶华”)是一家从事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的制造型企业,该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即进行投产,二氧化硫浓度和氛氧化物浓度监测值均超标,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了周围居民生活。中华环保敢合会(以下简称“中环联”)于2015年3月19日向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状,3月24日,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中环敢诉德州晶华火气污染责任纠纷案。目前,此案尚未进入审理阶段。
【案例启示】该案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第一起针对大气污染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原旨中环联要求被告德州晶华赔偿损失、赔礼道救的诉讼请求于法百据,但我国对环境损害尚无明确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因此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环境诉讼,可以更有效地达到预防与遏制环境污染行为的目的。同时,通过运营成本法核算大气污染类案件的环境损害费用,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也为解决环境公益诉讼的执法困局提供了有效途径。
近年来,雾霾天气持续不断、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土壤污染超标严重,面对此起彼伏的环境违法事件,2014年4月, “史上最严环保法”出台。新《环保法》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以刚性的法律力量向环境污染宣战。针对环境行政执法不严、环境违法成本不高的问题,此次新《环保法》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结合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企业形成了行政执法与司法追责相结合的强大合力,通过加重污染违法成本,从制度层面扭转“违法成本低”的困境,真正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基本案情
2015年3月19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环联”)向德州中院提起了对德州晶华超标排放污染物行为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环联共提出五项诉讼请求,包括:停止超标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增设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赔偿因超标排污所造成的损失2040万元;赔偿因拒不改正超标排污行为所导致的损失780万元;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本案诉讼、检验、鉴定、专家证人、律师及诉讼所支出的费用均由被告承担。
涉案企业德州晶华是一家从事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的制造型企业,该企业共有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未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即进行投产,二氧化硫浓度和氮氧化物浓度监测值均超标,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生活。中环联通过污染投诉网接到德州当地居民的举报,经现场调查收集证据,发现情况属实,遂于3月19日向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状。次日,德州政府市长、副市长及主要领导约谈了德城区政府以及德州晶华的主要负责人,在约谈中提出四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并要求尽快对企业进行搬迁改造,争取2016年7月投产。2015年3月24日,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决定受理中环联诉德州晶华大气污染责任纠纷案,并于当天下午向中环联委托律师送达了材料。目前,此案尚未进入审理阶段。
本案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
作为新《环保法》面世后首例针对大气污染行为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本案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案中,中环联共提出五项诉讼请求,除了三项基本诉讼请求,还包括一项惩罚性赔偿诉讼诉求,以及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下面就后两项诉讼请求是否有法可依进行分析。
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是否有法可依
由最高院2014年12月,于2015年1月7日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是配合新《民事诉讼法》实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第一项司法解释。解释的第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行为,原告可以请求被告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该条解释明确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也为该案“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提供了法律依据。
“按日计罚”条款能否成为惩罚性赔偿诉求的法律依据
为明确按日处罚的具体实施细则,环保部随后制定颁发了《环境保护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该办法对按日计罚的适用情形、处罚程序、计罚方式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对于解决环境保护领域“违法成本低”的痼疾而言,“按日计罚”条款可谓一剂猛药,可以有效遏制实践中常见的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本案中,中环联提出创新性的诉讼请求,即尝试比照新《环保法》按日计罚的规定,对德州晶华罔顾环保部门数次实施的行政处罚措施,拒不改正超标排污、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提出了惩罚性赔偿诉求780万元。
作为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惩罚性损害赔偿因其具有惩罚与遏制的功能而表现出较强的公法特性,因而有悖于民法领域中以补偿为主的传统思想。正因如此,国内不少学者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存有顾虑,但也有很多学者对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如杨立新教授认为“惩罚性赔偿的主要目的在于惩罚有严重恶意的行为,并吓阻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郭明瑞教授认为“惩罚性赔偿有利于全面实现侵权责任法的功能,从局限于填补损害转化为兼顾惩罚、预防不法,同时惩罚性赔偿也符合社会正义观变革的要求”;还有学者认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抑制侵权行为发生方面的独特作用弥补了侵权法抑制(威慑)功能的不足,其在侵权法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受害人的利益”。从立法实践看,近些年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责任、商品房买卖以及食品安全立法等领域,已借鉴、吸收或确立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近些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与损害频发,在环境侵权、环境损害救济领域,研究与适用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我国现阶段立法尚未规定对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按日计罚”本质上是行政处罚,其实质是体现环境违法者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所处罚金最终上缴“国库”,而非用于对所造成的环境损害的弥补或救济。因此,在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按日计罚”条款不能成为中环联提出惩罚性赔偿诉求的直接法律依据。
案例启示
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环境诉讼
中环联基于行政处罚的规定提出民事惩罚性赔偿诉求,其目的在于加大对恶意排污行为的遏制与打击力度,是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对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建议在环境诉讼过程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首先,惩罚性赔偿能够尽可能实现对环境损害的全面赔偿。传统的补偿性赔偿是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赔偿标准,然而由于环境侵害具有潜伏性、损害范围广、实际损害难以确定等特点,特别是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中,有限的赔偿范围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实际的环境损害,进而导致环境损害难以得到充分救济。此种情况下,惩罚性赔偿可以很好地补充补偿性赔偿适用的不足,起到尽力实现完全赔偿损害的作用。
其次,惩罚性赔偿有助于制裁具有主观恶性的环境违法行为。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侧重于考察加害人的主观恶性,通过对不法行为人施加更重的、超过被害人实际损失以外的经济负担或赔偿数额,从而达到惩罚与遏制的功能。由于企业持续性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屡见不鲜,针对此类行为实施的行政罚款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空白,然而仍有诸多需要检讨的地方。如前述,行政罚款的本质与目的是实现有序的环境行政管理秩序,而非对环境损害的弥补;从现实执法角度考虑,行政执法不严、执法手段有限与处罚数额偏低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违法成本低”现象,制约了环境行政罚款责任方式的实现。本案中的德州晶华在多次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罚款后,仍继续长期超标排污。如不对长期、恶意违法超标排污行为施加惩罚性赔偿,不仅不能达到惩戒侵权人、使其充分承担环境损害责任的目的,亦无法威慑潜在的环境违法者。因此,无论从行政罚款自身的性质、功能,还是从现实执法的角度考虑,环境行政罚款均无法从功能上替代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损害救济中的作用。
再次,预防功能为惩罚性赔偿所特有,也是传统环境规制手段无法比拟的。虽然弥补环境损害、实现对被害人的救济是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所追求的基本目的与功能,但针对潜在侵权人和潜在侵害行为的威慑及预防亦不容忽视。预防、阻却环境与生态损害的发生,不仅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追求,更应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体现、运用。在惩罚性赔偿制度设计中,通过加大侵权责任人违法的成本支出,使违法污染环境的责任人意识到抱有侥幸心理、试图规避法律惩罚的违法排污行为不仅无利可图,反而可能会承担加倍赔偿等更加严重的不利后果,进而达到从经济源头上增加违法成本、抑制侵权人试图逃避污染治理责任等违法冲动的目的。
无论是运用罚款的环境行政处罚手段,还是采取传统的民事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制度措施,均无法替代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损害救济领域所具备的补偿、制裁与遏制等作用与功能。面对传统机制在环境侵害规制中的功能缺失及严峻的环境现实,引入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做出合理的制度设计尤为重要。
根据运营成本计算环境损害的赔偿数额
如何确定环境损害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也是环境案件“立案难、审理难、判决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环境损害日趋严重,然而由于缺乏完备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法律制度,无法有效、科学、合理地对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所造成的生态与环境损害进行鉴定评估,致使环境污染受害者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赔偿,更无法达到修复生态环境之功效。同时,由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难,很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根本无法推进。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是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推进环境损害评估与鉴定工作,环保部曾在2011年5月出台《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将生态恢复和污染修复费用纳入环境损害赔偿范围,为开展和推进环境污染损害评估与鉴定提供指导。同年,环保部的《环境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1版)》,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备受关注的江苏泰州1.6亿元“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正是按照上述推荐方法制定的检验报告。环保部在2014年10月24日又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版)》,对原推荐方法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和细化。
最高院“司法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生态环境修复费用难以确定或者确定具体数额所需鉴定费用明显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范围和程度,生态环境的稀缺性,生态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防治污染设备的运行成本,被告因侵害行为所获得的利益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参考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专家意见等,予以合理确定”。本案中,中环联按照德州晶华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投入及运营成本来计算损害赔偿费用,按照1条脱销生产线设备投入成本320万元、每年运营成本50万元计算,被告有2条生产线均未安装脱销设备,并自2000年开始生产,得出损害赔偿费用共计2040万元。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大气污染物的流动性、迁移转化性等原因,大气污染这类案件很难通过科学的模型确定出具体的损害赔偿数额,司法解释提出的运营成本折算方式为环境损害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次,中环联首次运用运营成本折算的方式计算环境损害的赔偿数额,或许可为大气污染类环境公益诉讼闯出一条新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以缓期抵捆、环责险等制度创新赔付金额履行方式
环境损害往往造成多种权益受损,除环境要素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往往还造成公民的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失。一旦发生索赔,许多排污者无力承担,从而导致企业破产以及受害者的损失无法弥补。尽管我国一直在努力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但这两项制度在实践推行中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案中的德州晶华近几年一直面临企业效益低下的困境,拖欠职工工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等问题时有发生,接近3000万元的索赔额很可能使德州晶华走上破产之路。
最终的巨额索赔并非真正的目的,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能动的司法实践、环境诉讼过程,起到对行政机关执法的补强与监督作用,对被侵害公众的环境利益进行救济,从根本上唤醒企业和公众的守法意识和环保维权意识。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索赔数额中,泰州中院审理的常隆农化等6家企业污染案中,原告提出的1.6亿元索赔,是迄今为止赔偿额度最高的。二审中,江苏省高院创造性地设计了促进企业守法与改进的“缓期有条件抵扣”规则,“一方面允许企业申请延期一年缴付40%的赔付资金;另一方面在实地踏勘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引导企业自行实施技术改造,如果技术改造产生实际效果,可以凭借环保部门的守法证明、技改验收意见、技改投入财务审计报告,在40%额度内抵扣赔付金额。”在赔付金额的履行方式上,这样的设计可谓神来之笔,既能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实施环保技术改造,从而有效降低环境风险,也使得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价值在进退有据的实现方式上得以彰显,对于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判例性意义。或许江苏省高院的做法可以为德州市中院所借鉴。
同时,我国也应当积极推行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实施以强制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主,任意环境污染责任险为辅的模式:一方面,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点行业及领域执行强制环境污染责任险;另一方面,对于污染较轻的行业实施任意环境污染责任险,企业自愿决定是否投保,国家通过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发展。
以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环境行政执法
环境执法主体主要指环境行政机关。然而,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认为,行政执法的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公权机关。按照法律实施的主体,我国环境执法主体也可分为公力实施与私力实施法律。环境行政机关通过日常的环境监督管理与执法活动,执行和实施环境法,是公力实施的最重要主体。然而由于执法技术与能力、成本、效率、手段等诸方面的限制,面对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单轨制”的环境法实施机制已力不从心。作为环境权的重要主体,公众既是良好环境的受益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他们最了解、关心其生存的环境状况,也是推动环境法实施的最根本的动力来源。因此,以公民个人或环保组织为主体的私力实施环境法,可以有效弥补公力实施的不足,并与公力实施结合形成“双轨制”的环境法实施机制。
篇2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危害;治理措施
引 言: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环境质量。为此,必须充分重视大气污染的处理工作,加大政策、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的大气污染处理的详细规划,并积极推广和发展新型能源,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1大气污染的特征分析
1.1 大气污染治理困难
治理大气污染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污染处理措施,还要有相应的污染预防措施,才能有效的进行污染治理。但由于大气污染范围广、污染物多、大气污染中污染源控制较困难,治理和预防的措施不完善以及治理的力度不够导致了大气污染治理过程的困难。
1.2 大气污染中含有的污染物较多
大气中含有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都较多,如今空气污染所要考虑的不仅是工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还有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污染了大气,而且对城市中交通以及人们的健康都造成了威胁。在近期,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不断的有新的污染物进入到大气中,这给大气污染的治理也增加了难度,对污染物的控制需要人们的更多关注和治理。
1.3 大气污染的范围很广
由于空气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因此一旦产生大气污染后,在污染源周围很大范围内都会收到严重的影响,将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造成严重的影响。大气污染的范围广直接导致了其治理的难度增加,同时大气污染处理过程中索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空气中多种多样的污染物,还有综合考虑气候以及风向。
2 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2.1 悬浮颗粒物 TSP(如:粉尘、烟雾、PM10)主要危害
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2.2 二氧化硫 SO2 主要危害
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刺激眼结膜和鼻咽部黏膜。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黏膜的富水性黏液所吸收。因而它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和支气管以上的气道,造成该部位的平滑肌内末梢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反射性收缩,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大,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和黏膜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并对其他刺激物的敏感性提高,引起咳嗽,并能刺激眼结膜引起炎症,极高浓度时可发生声门水肿或肺水肿以及呼吸道麻痹,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2.3 一氧化碳 CO 主要危害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合力要比与氧的亲合力大200~30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一旦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向机体组织运载氧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对供氧不足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大脑)和心肌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从而使人产生中毒症状。
2.4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主要危害
阻断地面的热量向外层空间发散,致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气候变暖,发生大规模的洪水、风暴或干旱;增加夏季的炎热,提高心血管病在夏季的发病和死亡率;气候变暖会促使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其结果是地势较低的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被淹;气候变暖会使地球上沙漠化面积继续扩大,使全球的水和食品供应趋于紧张。
2.5 重金属(如:铅、镉)主要危害
重金属微粒随呼吸进入人体,铅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镉会影响骨骼发育,对孩子极为不利;重金属微粒可被植物叶面直接吸收,也可在降落到土壤之后,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降落到河流中的重金属微粒随水流移动,或沉积于池塘、湖泊,或流入海洋,被水中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聚积,最终随着水产品进入人体。
2.6 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主要危害
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杀死叶片组织,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臭氧对于动物和人类有多种伤害作用,特别是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3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3.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在区域内全局调查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最优控制污染方案。整合产业构成,从源头抓起,对已无力整改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应将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域作为工业生产区,并在工业区与城市生活区域之间设置间隔区域。疏密有致,减少单位区域内的污染排放。
3.2 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后于环境治理的需求,应当根据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各种问题出台合适的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要改变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传统观点,我国的各项环境标准要向世界接轨,各项标准要力争具有全面化、科学化的特点。
3.3 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影响城市中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废气排放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加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城市就是他们自己的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环保部门要组织相关的宣传教育、知识普及以及学习培训,进而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自律意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3.4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资金
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过程决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意识以及企业的相关措施,需要国家左豪整体的防治计划并严格实施,加大废物废气处理设施的配套。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适当改善经济组织架构,对落后的企业、设备等要坚决进行淘汰,积极发展可持续发展性产业并积极寻求清洁环保能源,减少对大气的破坏。
3.5 环保部门做好大气监测控制工作
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只是在污染发生后再寻求治理措施,而要积极的寻求防止措施。环保部门加强对大气中各项只是的监测,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防治与治理,将会最大程度上减少大气污染并最大程度上降低治理所付出的代价。
4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防治大气污染,就要减少人为污染物的排放,既要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各能源利用率,开发绿色新能源,使用无污染的太阳能等,更要保护森林和海洋,大量植树造林,采取积极、切实的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蓝天。
参考文献:
[1]韩炳英.谈大气污染的危害极其综合整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8).
篇3
关键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较高,但是,目前仍然较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杭州市成功举办G20峰会以及将要举办亚运会,国际声誉在不断提高,亟需加快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统一。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改变了过去“谁污染、谁治理”的传统污染治理模式,转变为“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的新模式,是推进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杭州市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一直以来,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尤其是浙江省实施“五水共治”工程以来,污水治理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全市安排污水治理项目944个,整治河道9200多条,排查了18462个池塘、小水沟等小微水体,完成16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此外,尽管杭州市政府在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并且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离处置制度,但总体治理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杭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仍与绝大部分居民的预期相去甚远,雾霾问题仍是困扰环境保护部门的重大难题。2011年到2014年,杭州市雾霾天数分别达到159天、157天、239天和154天,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造成杭州市雾霾天气的空气污染物并非来自北方,而主要是由本地区排放产生。在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方面,杭州市目前主要以传统治理模式为主,于2015年8月正式成为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单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优势
(一)降低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成本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社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实际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于释放企业活力有着非常直接的效果,国务院总理今年以来多次强调,通过减税降费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在“谁污染、谁治理”的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下,污染企业在污染治理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构成企业重要的成本来源,而通过由第三方企业提供环境污染治理、污染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如宁波北仑某印染织厂,曾一次性投入污染治理设备1200万元,此后每年仍需投入上百万元的运营费用,采用第三方治理后,只需根据污染物排放量付费,大大降低了污染治理成本。
(二)提高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在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下,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来监测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污染物的治理主要由企业直接采购污染治理设备,自行掌握污染物处理技术。但是,由于污染治理并不是企业自身的业务专长,在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导致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低下。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佳,并且由于企业的分散性,给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则由专业的第三方企业从事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实现规模效益来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实际上,对于第三方治理企业来说,处理500吨与5000吨废水的实际运行成本差别并不大,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也给政府监管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促进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
从社会发展的动态视角来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才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的根本动力来源。但是,在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下,污染企业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从事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工作,无法有效推动社会污染治理技术进步。相反,由第三方企业从事专业化的污染治理工作,可以积累丰富的污染物治理经验,保持较高的污染物处理技术研发热情,促进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
三、推进杭州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典型示范案例
当前,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都在积极尝试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但是从总体上讲,大多数企业对于第三方治理的接受程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治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付费标准、风险管控、责任分担等多方面的问题,污染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需要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不断磨合,探索出一套实现双方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建议杭州市环保部门在推进第三方治理的过程中,对当前已经实施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与推广力度,逐步转变企业的污染治理观念。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求第三方企业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处理水平,维持一定的污染物处理量以获取规模效益,制定合理分摊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并防止在污染治理效果上弄虚作假,这就要求政府不断加强监管力度,结合第三方治理特征制定监管应对措施。在当前政府简政放嗟拇蟊尘跋拢建议杭州市环保部门主要通过过程与事后监督的方式加强监督工作,在鼓励优质企业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效果的监测,对于未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治理企业,通过负责人约谈、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等方式督促企业提高污染物治理水平,定期向社会公布第三方企业的污染物治理情况,实施污染治理效率末尾淘汰制,将未按期整改或恶意偷排污染物的第三方企业纳入市场禁入名单。
(三)提供财税扶持政策
在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初期,由于第三方治理企业集中处理的污染物规模较小,初始投资较大,企业可能处于亏损状态,这将不利于第三方治理行业的整体发展。2015年1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给予中央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对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给予补贴或奖励,研究明确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建议杭州市政府在相关政策法规框架内,制定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标准,助推优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同时,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权限集中在中央,建议杭州市政府在积极调研企业政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向中央争取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处理好污染治理的跨区域协调
环境污染治理并不是单个地方政府能够独立完成的,污染物本身具有跨区域流动的特征,这就要求杭州市政府在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过程中,积极做好污染治理的跨区域协调工作,尤其是向周边省市宣传本地区的第三方治理成功案例,推动本地区优秀的第三方治理企业走出去,参与其他地区的市场竞争。同时,鉴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我国尚属新事物,国家层面也只是从2015年初开始试点工作,并未形成完善、有效的运行模式,建议杭州市政府加快推进本地区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并牵头与宁波、嘉兴等市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区域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叶敏,闫兰玲.杭州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7).
[2]田艳芳.财政分权、政治晋升与环境冲突――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刘超.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4]田楠.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N].证券时报,2015-1-15.
[5]常杪,杨亮,王世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应用与面临的挑战[J].环境保护,2014(10).
篇4
【关键词】企业 环境成本 内部化 实现途径
一、环境成本的界定及环境成本内部化实现途径
国外最早研究环境成本的是比蒙斯,在其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1)中首次提到了环境成本的问题。目前对环境成本的分类说法不一,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1995)将环境成本划分为内部成本(或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或社会成本)两大类。本文研究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对环境成本的分类进行的。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环境成本分类为:私人成本,包括传统成本、潜在隐藏成本、或有成本、形象或关系成本;社会成本,包括企业不负有法律责任的环境降级、不能保证通过法律制度予以补偿的对、人类及其财富的负面影响成本。
二、环境成本内部化效果案例分析
上文对环境成本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界定,下文将对三家环保意识不同的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案例分析。文章选择的两家公司同属于高污染行业中的化工行业,第一家公司均未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因此只涉及命令控制的影响;第二家公司是一家积极申请通过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由于社会成本部分较难量化,因此本文仅对私人成本部分进行量化,社会成本部分只在成本项目上予以区分。文章中所用数据主要来自各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
(一)违规企业环境成本效应
A公司是上市公司,注册资本2.59亿元。A公司尚未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A公司近三年共发生环保事故三起,造成多名员工伤亡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具体环境成本项目及金额包括:私人成本项目,被动环保投资成本2,826,955.08元,事故伤亡赔偿及疾病治疗费用400,000元,排污费8,670,277.77元,罚款支出70,000元,补贴 250,000元;社会成本项目,政府污染治理费用,、政府监管成本、人员健康损伤恢复费生态环境恢复费、其他。环境成本共计11,717,232.85元。
(二)主动环保企业环境成本效应
B公司是上市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2亿元。B公司已于2004年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自成立以来没有过发生环境污染事故。B公司近三年的环境成本项目及计算过程见表1。
表1 成本项目及计算过程
私人成本项目 社会成本项目
被动环保投资成本 17,314,980.01 政府污染治理费用
事故伤亡赔偿及疾病治疗费用 - 政府监管成本
排污费 2,060,972 其他
罚款支出 -
补贴 (708,000)
污染补救成本 -
认证、咨询费 1,500,000
其他 -
合计 20,167,952.01
其中环境管理认证费用依据统计数据估算,国外中等规模公司的环境管理认证费用在25万美元,结合我国的收费标准,估计B公司环境管理认证费用为150万元。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三家案例公司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计算结果来看,B公司的私人环境成本远远高于A公司。命令控制型途径走的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企业主动型途径则从生产环节减少废物排放,从源头减少污染。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现实中要通过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费用高昂等原因,文章建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财务及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处理,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采用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焦董瑞,杨文会.浅谈环境成本的重新分类[J].维普网, 2009.
篇5
关键词:地理;课堂;案例;探究;反思
活动案例:
丹阳市第五中学周边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丹阳五中(以下称为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状况,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是一块学习的净土,要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因此,对治理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探究内容:
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
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过程:
分组调查学校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有什么环境污染问题,然后汇总、补充。
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
研究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结果:
学校四周的环境污染状况和造成的危害:学校东侧九曲河的水污染严重,河水呈现黑绿色,下半年高温天气河水发出腥臭味,通过取样分析,河里的水质现在已经达不到四类甚至五类的标准。不止一家企业向河里排水,开发区的电镀厂、皮革厂的水污染严重,河里的鱼全部死光了。
学校南侧大门正对着皮革商城,我们对皮鞋产业的生产过程做系统全面的调查,对其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进行研究分析,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用苯作为氯丁胶黏合剂,而生产所得的边角料大多直接焚烧,既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焚烧后的灰烬直接倾倒在土地上,造成寸草不生等污染现象;最后的喷光使用的材料也含有大量的苯,这既对生产工人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红血球、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工厂周围的居民深受噪音污染的困扰,受到空气污染的困扰。
学校西侧是火车站,高速列车除了传统的噪声和震动的影响之外,还有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机车与空气摩擦造出的噪声。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也了一份关于噪音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其中,指出噪音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
学校西北方位丹化集团也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主要从事对氯甲苯、邻氯甲苯、邻氯苯甲醛等的生产加工项目。化工厂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冬春季节,傍晚时分学生们经常能闻到刺鼻的酸味。
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可谓“四面楚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和学生深受其害。
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在政府和环保局的支持下,分别采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对制造污染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整治丹阳市环保部门近期将以化工行业整治为重点,通过依法关停、限期搬迁、着力改造、重点监管等办法,以全面提升企业达标排放等级。对各类经济集中整治仍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地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及国家明确规定应当关停的27家化工生产企业,将坚决实施关停并转。化工企业,要求立即制定搬迁计划,限期完成搬迁任务。以印染、电镀、化工行业为重点,通过督促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力度,提高废水排放标准等措施,减少水污染物排放。对于噪声污染,应建设隔音墙。皮革商城应搬迁到交通条件便利的城郊地区。
对学校自身来说,要多植树种草,在操场建设天然草坪。建设绿色校园,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宣传环保,响应环保。
探究反思:
篇6
镉,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进入人体后危害极大。
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所谓“痛痛病”,又称骨痛病,命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由于开矿致使镉严重污染农田,农民长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等食物,导致镉中毒,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感。
类似案例不只出现在广西思的村。实际上,多个地方均有人群尿镉等严重超标和相应症状。我国的“镉米”最先发现于东北,但是最近的几项研究调查都发现,南方大米受污染的情况正在越来越严重。事实上,在“镉米”风波的背后,是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一个完整的食物污染链条已经持续多年。
“不可说”的土壤普查
中国环境保护部自2005年起就投入大量资金,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普查项目,这场官方宣称耗资十亿元的土壤污染摸底战役目的就是为了摸清楚重金属和一些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情况。
今天,纵然媒体和公众不断呼吁和追寻,官方调查结果仍未公布,甚至连调查过程也秘而不宣,中国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依然不可得知。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具有地域局限性,也就是说污染物在土壤中很少移动,不像空气污染一样可以从西伯利亚刮到北京再刮到夏威夷,或者像水体污染物能从上游漂到下游。对土壤来说,污染在哪里,就会扎根在哪里,几十年上百年不变,通过生长在土壤上的作物,把污染从田间地头运到城市的餐桌上。这个特点让土壤污染变得非常隐蔽,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吃了好几年污染土壤上产出的食物之后都不会被发现。如果把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疾病,那么土壤污染算得上是“病在膏肓”。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介绍,当前,中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一个完整的食物污染链条已经持续多年。中国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遍地开花的开矿等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重金属释放到自然界。这些有害重金属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了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了稻米,再随之进入人体。
土壤污染治理需“刮骨疗毒”
土壤污染如隐形“杀手”,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甚至产生环境报复。“土壤污染的加剧原因有天灾,但更多是人祸,不科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认为,土壤污染主要来自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基本上都属于人为因素,表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反思。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中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据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除了工业和矿业废水污水灌溉之外,还有一个独有的原因造成了镉污染:含镉磷肥的施用。中国自身生产的磷肥中镉含量不算高,但是作为一个磷肥进口大国,各原产地的磷肥中镉含量不一,比如美国帕斯卡古拉地区的磷肥就含有较高水平的镉,长时间施用会引起土壤的镉污染。
篇7
[关键词]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 环境工程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64-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普及和大众化,一般工科院校的扩招任务较重,且各高校生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综合素质出现下降趋势。[1] [2]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运用到很多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及其他工科的技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目前培养体制下培养的环境工程毕业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均较薄弱,适应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显著下降。[3] [4]因此如何改革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工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寻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求的“创新+工程实践”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寻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案例型教学及前沿学术动态研究型教学两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专业任课教师均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比如针对“环境评价”这门课,在授课中教师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形象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授“建设项目分类管理”时,教师会选用一些实际项目的基本概况让学生通过查阅国家分类管理名录,判断各项目属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是报告表、登记表,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此外,主讲教师还从近年来完成的环境评价项目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查阅项目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对污染物的产生节点、污染物的处理及排放等情况进行讲解,然后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及修正。教师将实际环境评价案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枯燥的理论文字转化为实际应用。此外,针对部分具有科研性质的理论授课内容,教师则布置学生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前沿科研文献,让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查阅国内外期刊网、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网站和其他专业技术网站等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宽广,既有工程类知识又有管理类知识,需要记忆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和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将注册环评师和注册环保工程师两种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课程考试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对考试内容和目标更明确。如在“环境评价”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中,将“环境评价”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改为平时多次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并将平时成绩的比重由过去的30%提高到60%,让学生养成学习一章复习一章的良好习惯,改变过去学生平常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即忘的现象;在考试题目类型上,改变过去单一的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模式,突出实践应用技能考核,例如适当将环评上岗证和注册环评师考试题中的案例分析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辽宁经济建设需求和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指导,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综合大实验以及在毕业设计中,涵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污染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体系。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在原有“给水排水”和“废水处理新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环境工程概算”、“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给排水管网与泵站设计”等课程,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施工能力。环境规划与评价方向在“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评价”和“城市环境规划”等课程上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等选修课,与目前本专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使该方向的学生具备环境管理的实践和科研能力,环境评价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还能从事清洁生产审核与环境监理等本专业新行业方向的工作,进一步拓宽和加强了学生在该方向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四、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续培养体系
一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专业各类基础性实验室,结合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在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上开展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初步培养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两周的教学实习训练,培养了工程基础技能。
二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开展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和环境化学等专业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及AutoCAD工程制图能力训练;教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化学实验技能及工程制图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参加两周的工程岗位实践,培养工程职业道德感。
三年级学生进入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治理等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性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学院组织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四年级学生投入专业课学习,通过专业综合大实验、校外生产实习、理论联系实践的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为更好推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学院积极加强对外联系。近年来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已先后建立富士康科技集团、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铁岭污水处理厂、沈飞集团公司培训中心、辽沈工业集团、沈阳金杯泰峰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沈阳光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场所,保障了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五、建立科研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本科生从大二开始,组织学生对各专业教师从事的专业方向和科研方向进行全面学习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进而参与导师的科研和课题组的日常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训练,被选导师在自己科研和课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合学生在校期间能独立完成的科研和课题项目。通过参与导师课题组的模式,学生能很快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有大量机会与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就本专业的科研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结语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初见成效。近3年来,学生共获30多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几十名学生获得创业创新计划项目资助;25名学生发表过学术论文,发明专利8项。考入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深圳大学等“985”和(或)“211”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读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达27%以上。其他到社会就业的学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 注 释 ]
[1] 于妍,徐东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0):62-63.
[2] 杨瑞霞.高等教育工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14-17.
篇8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促进就业 培养模式
环境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也是发展较快的专业,1977年,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全国仅有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到2004年,全国已有247所高等院校设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尤其是从1999年到2004年,环境工程专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仅仅5年间,新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98所。尽管最近10年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重视,环保产业迅速崛起,新增不少环保就业岗位,但新增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出了新增岗位数目,并且最近3年随着环境工程硕士、博士就业难度的加大,考研热也急剧降温,每年都有大量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就业压力非常大,尤其是2009届毕业生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提高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促进就业成为当下各个高校师生探讨的热点。我们认为调整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个体而言代表了其“人才含金量”,关系到学习和就业的竞争力;对整体而言代表了祖国未来一代建设者的质量和水平[1]-[2]。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将主要精力放在学好本专业知识上,教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辅修专业,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所学的专业课程有更为广泛的理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另外,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鼓励同学们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如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学生会工作、假期社会实践工作等,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去思考、做事。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为学生创造科研创新、互相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示自己多方面能力和才华的平台,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加强。
2.强化职业规划意识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EdwantBarfield)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重视职业规划的人[3]。职业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及其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就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4]。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就是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使之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职业信息,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和付出[5]。由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诸多环境要素,环境工程专业又是涉及多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就业方向较多,就业面也比较宽广,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仪器设备开发、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就业方向。各就业方向又有更详细的方向,如污染治理方向又包括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生态破坏与修复等众多方向,污染治理还可分为治理技术的机理研究、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但大多同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只是这些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或是一个方向的某一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及早了解专业和专业就业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加强该方向的知识储备,除了学好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课程外,还要再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并加强实践练习,从而在毕业时在某一方面已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底,已能够独立地开展实际工作,代替目前什么都了解,但什么都了解不深,需通过几年工作以后才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才能独立开展工作的局面。
3.加强导师制培养模式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学科带头人和大批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在本科期间或高年级本科生中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及工作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6]-[7]。我们认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应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以后开始,此时学生已逐步开始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逐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和本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和老师(但一个老师指导学生不宜过多,一般应在5人以内)。指导老师要经常与所带的学生交流、沟通、指导选课、布置并验收所查阅的资料书籍和记录的笔记,指导学生尽快参与到自己研究的课题中来,尤其是多参与到导师所从事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横向课题中,譬如导师与企业合作的一些污染治理工程项目,一些环境风险评估项目,等等。开始可以用类似的基础资料让学生模拟着做,逐步让参与到真实项目中来,最后放开让学生去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这样既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又可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完成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接轨,避免学生在就业时因没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局面。
4.开拓多元化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等课程,这些课程都系统地阐述了某一环境要素的基本污染治理技术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仅靠学习了这些课程是很难独立地完成某项工程治理任务,因为很多工程项目都是通过多种技术或工艺组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治理效果,需要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而由于环境污染要素的复杂性,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或工艺组合是需要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积累的,这也正是目前用人单位不愿要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的主要原因。鉴于这种情况,就要通过多渠道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尤其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通过多种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积累学生的工作实践经验,譬如除了现在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普遍安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外,还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布置一些工艺设计、案例分析方面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调研或查图书馆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的方案,然后通过课堂讨论来总结最优方案,这样既可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又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另外,可经常邀请一些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课堂给大家传授、交流工程实践经验,来替代目前各高校盲目追从而对学生枯燥无味、摸不到边际的学术交流。这种模式相当于同学们走了捷径,积累了别人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又把这些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5.试设3+1课程体系
所谓3+1课程体系是指大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在前三年全部完成,最后一年全部用来毕业实习,可以让学生跟着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做项目,也可以直接把学生送到一些环境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使他们在毕业前已初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接轨。这样他们在毕业时已经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就业和择业都有较大的帮助。这种模式目前已在我校进行尝试,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毕业时大多同学业务已经相对熟练,有一部分就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但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把7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压缩到6个学期,在修订教学大纲时,要合理地安排各学期课程门数和内容,避免因课程负荷太重,同学们出现厌学情绪。
6.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目前环境工程就业难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够解放,大多同学就业最佳选择目标就是各级行政环保部门或其它相关的环保事业单位,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单位,但当下想进这类部门要经公务员考试,实际上由于受编制的限制,进到这类单位的人数都是非常有限的。进不了“铁饭碗”的单位,大多同学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地市级城市以上的环境工程公司、环境咨询公司或清洁生产审核公司,这类公司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逐步趋于稳定状态,公司员工也趋于饱和状态,公司新进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新进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要求新进人员要有工作经验,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样就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但是,在一些工厂企业的环保部门因工作环境差,厂址偏离市区,受到了同学们的漠视。这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同学们的就业观念,促进多渠道就业。
以上培养模式中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多元化专业课教学模式和3+1课程模式已在河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推广,我们认为这些培养模式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更多高校和相关专业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2):325-328.
[2]程轶宏,汪小飞.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科技信息,2009,23:183-186.
[3]李丽芳.美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发展与创新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39-42.
[4]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111-112.
[5]曹根阳,肖信华.大学生职业规划模式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Z1):143-144.
篇9
【关键词】 “铬渣致污”事件;环境审计;问责
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5 000余吨铬渣被非法倾倒在曲靖市麒麟区农村的路边和山坡上,造成附近农家牲畜死亡,农田污染,而在南盘江边,露天堆放的28.84万吨铬渣至少在10年以上,与厂区相邻的兴隆村村民30多人得了癌症,水库的水变黑,569吨鱼死亡…… 在国际上,六价铬被列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8种化学物质之一,是公认的致癌物质,含铬废物被列入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铬渣因为富含六价铬而毒性超强,且水溶性很好,在雨水的冲刷下,极易流淌至河中,严重污染水源和土壤。如此严重的污染谁之责?各级监管漏洞有多大?震惊、质疑之后,我们更需反思。而完善我国的环境审计是根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问题
审计主体是指审计活动的执行者。明确环境审计的主体,便于工作分工,区分责任,强化我国环境审计的实践,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关于环境审计主体的问题,国内尚无定论,主要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环境产品”属于公共产品,环境审计应以政府审计为主导 ;二是主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环境审计应以内部审计为主导;三是认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都是主体,不分主次。
笔者认为我国环境审计应以政府审计为主导,发展方向上逐步侧重于民间审计,调动企业内部审计积极参与,即依托现有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者共存的框架体系,分清职责,从环保资金的受托经济责任和环境审计的具体目的来考虑,结合审计的权威性和审计主体力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环境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导,重点发展民间审计,启动企业内部审计,并加强各主体之间的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因为三种环境审计主体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无法单独成为环境审计的主体。
政府审计机构具有权威性,可以借助国家的力量对公共资金用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的林业工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和环境污染治理进行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较为灵活,但其自身的环境审计动力不足,国家应制定环境保护的企业自律政策,让企业内部审计行动起来,政府严格监管;而民间审计进行环境审计具有独立性和一定的权威性,有发展的潜力,但目前在我国尚未开展,属极大的浪费。如曲靖“铬渣致污”事件暴露出来我国有相当多的涉嫌环境污染的企业不在审计监督范围之内,包括化工、盐业、钢铁等领域的大量企业需要环境审计,仅靠政府审计无力也不可能来完成,这就需要政府制定规则,从严治污,下放权力,让注册会计师进行企业环境审计。民间审计通过独立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既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又可以大大提高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从发达国家来看,民间的环境审计工作比政府的环境审计效率要高得多。
我国环境审计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都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的,取得了很大成效。如2001年以来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资金审计、2004年国家审计署组织开展的对“三河一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2005年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等等。但随着世界环保浪潮的兴起,绿色产品成为国际市场的新潮,一些国家就要求以环境标准等技术作为贸易保护武器,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就要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划和目标。因此环境审计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侧重于民间审计。
二、我国环境审计的客体问题
环境审计的客体是审计的载体,包括被审单位和被审单位影响环境的活动。只有明确环境审计客体问题,才能做到监督到位,顺利实施。当前我国环境审计客体存在着范围狭窄的缺陷。如曲靖“铬渣致污”事件,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铬渣堆放有责,铬渣运输、储存监管缺失,可是铬渣已露天堆放10年以上,媒体几次曝光,曲靖的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市政府和云南省环保部门、省政府等就没有责任吗?
笔者认为环境审计客体即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组织和单位及其行为,包括利用环境进行生产经营及在进行环境行政管理中负有对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直接与间接责任的主体。其实,美国早在1980年颁布的《综合环境的反应、补偿与责任法案》和1990年的《净化大气环境法》中就规定,环境审计的客体即工业污染环境责任的主体,包括过去的与当前的、直接的与间接的有关方面,都可成为环境责任的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客体可以从被审单位职责范围和具体影响环境的行为两方面来划分。
按照职责范围划分,包括环保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部门,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管实施部门,如环境检测监督单位;各级企事业单位,如城建规划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环保工程承建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生产性工业企业、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管理单位等等,它们都是实施环境治理的主体。此外,鉴于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还可以尝试将环境保护责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中,所以环境审计客体也该包括各级人民政府。
按照具体行为活动划分,环境审计的客体行为主要包括:政府的环境管理监督行为;国有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行为;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划、实施、管理行为;工业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能源供应部门等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供给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具体行为和活动。
三、我国环境审计的内容问题
审计内容解决的是审计什么的问题,环境审计内容是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指南,明确了审计内容,才能把握环境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当前我国不少学者专家对环境审计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借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环境审计定义,结合中国环境审计实际,笔者认为环境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大类(《宪法》规定,我国的环境保护分为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其各自具体的审计内容又包括:环境常规审计、环境政策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我国已经进行的环境审计主要立足于环保资金和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对有关环境资金投向以及环境报告等的审计可以采取财务审计的方法。二是对于有关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参考有关合规性审计的方式与方法。三是对环保部门的工作绩效等进行的审计主要是考查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效果,可以采取绩效审计的方法。此三者中,尤其要加强环境效益审计。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一些原本已改善的环境又被重新污染,形成“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导致环境审计投入了大量工作却收效甚微。环境审计项目,不仅要有数量上的开展,更要有质量上的成效,不单是看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更要考核它是否真正提升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试想,产生大量铬渣的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若通过严格的环境常规审计、环境政策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应该会消灭污染问题。
四、我国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问题
环境审计结果首先表现在环境审计报告上,审计报告是审计意见的载体,审计意见正确与否,不仅为被审计单位关心,而且为与之相关的广大利益相关者所关心。我国还没有环境审计准则,环境审计报告研究没有定论,也无制度规范。环境审计报告应分为一般企业环境审计报告和政府专项环境审计报告两种。对于一般企业环境审计,采用评价、鉴定的方式,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专项环境审计,不仅要鉴定并指出问题,还要提出改进建议或作出处理决定。具体讲,我国环境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环境状态评价。指环境状况及面临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存在的风险及其影响,所采取的措施、成效及未解决的问题。二是环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关于环境财务审计,审计报告应该包括相关资金的财务核算和列报是否真实公允,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关于环境合规性审计,应该披露遵守环保法规和达到环保标准的状况;对于环境绩效审计,要包括所有与审计目标相关的不合规的重要事项。三是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有的还包括对审计对象违规事实的处理意见,无论是处罚建议还是管理建议,都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就是让环境审计报告发挥作用,通过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客体的环境状态进行评价、鉴证,或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从而解除或确定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责任。由于有环境审计监督使得各企业和相关部门不敢忽视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由于有环境审计经常监督,使得被审计单位必须强化自身的环境责任。通过环境审计报告的公开,披露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问责、处理,使得问题加快整改;更可以通过环境审计报告为国家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信息,进行制度规范。只有环境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才能彰显出我国环境审计的价值。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多多,有环境意识不强、缺少环保立法、环境责任不够等原因,更有环境审计覆盖面不宽、环境审计结果运用不力的因素。
因此要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强化环境审计和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初步建议有三。
一是出台适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审计准则,加大环境审计范围,公开环境审计结果,让人们、企业明确利用环境生存和生产的规则及环境审计的具体要求,并通过环境审计,发现一个污染环境的企业就曝光一个企业。
二是与政府其他部门联合审计,建立问责制。曝光一个污染环境的企业就处理一个,更要问责,然后重罚,进行制度补救。环境审计涉及多学科,与行业管理、环保、监测等多部门有关联。加强部门间数据的共享,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与义务,共同追责,环境审计效果才会更好。如我国2011年6月发现的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至今原因不明,污染损失不清,康菲公司与中海油环境责任含糊,渤海湾渔民维权困难,则是非联合审计、多部门联动不能解决的。
三是环境审计结果处理不可手段单一,需要环境经济政策配合。目前的行政手段处理,虽立竿见影,但长期效果却十分有限。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有一套激励各级政府和企业长期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机制。总理指出,解决环境问题“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经济手段是指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再如,对利用城市垃圾生产的电力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废旧物资经营单位销售废旧物资免税,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水节能项目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等;反之,重税或加大其经营成本。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企业都是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对于硬性法制法规,企业只是被动地执行,而弹性的经济政策,将极大地激发企业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铬渣致污”事件的背后究竟还有多少疑团?[N].城市晚报,2011-08-18.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水、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委、区政府“一三六六”工作思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强化执法监管措施,积极推进治污减排,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推动全区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二、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水环境。以加强流域内涉水企业监管和完成河上游综合整治为工作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落实,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全部进入城市管网;加大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监察频次,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
(二)大气环境。以防治燃煤烟气、企业工艺废气异味、汽车尾气和扬尘污染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废气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落实,确保年底前实现“三无两达标”目标,即辖区内空气基本无异味、无冒黑烟烟囱、无可见扬尘,重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市政府的目标要求。
三、治理任务
(一)水环境治理任务
1、白浪河
①加大对流域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涉水企业和水务有限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监管力度,确保外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②6月底前完成制衣污水处理再提高工程。
③6月底前完成市污水处理厂红外视频控制安装与联网。
④12月底前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
2、河
①加大流域内恒联玻璃纸有限公司等6家涉水企业监管力度,确保外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②6月底前完成市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
③6月底前完成福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车辆厂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
④6月底前完成啤酒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
⑤6月底前完成市人民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改扩建工程。
⑥12底前完成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
(二)大气环境治理任务
1、工艺废气
①柴动力铸锻有限公司完成铸造车间工艺废气异味治理任务,确保外排工艺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周围空气无异味污染。
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加强设施管理,确保外排工艺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周围空气无异味污染。
③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加强设施管理,确保外排工艺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周围空气无异味污染。
2、燃煤设施
①严禁新上10吨/小时及以下民用燃煤锅炉;取缔1吨/小时及以下民用燃煤设施;凡处于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并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一律采用集中供热;加强对辖区内27家单位燃煤设施的监督管理,确保外排废气达标。
②6月底前完成昌能热源有限公司安装150吨位双碱法脱硫设施改造。
③6月底前完成万热电有限公司南部热源厂2台45吨/小时锅炉炉外脱硫设施改造。
3、扬尘
①工程及拆迁施工扬尘:辖区76个工程及拆迁施工场地要实行封闭施工,工地周边须设置1.8米以上围挡,并洒水保湿压尘,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天气,一律停止作业并采取防尘措施;长期的土层应进行绿化、固化或硬化,确保黄土不露天扬尘;建筑工地必须按规定硬化进场道路,硬化后地面不得有浮土、积土,并定期洒水降尘。在车辆出口设置洗车平台,清洗进出车辆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拆除作业应在采取围挡措施后进行,拆除前和拆除过程中要随时洒水或冲洗,防止扬尘飞散;市政工程要分段封闭施工,现场堆放施工弃土、散料应采取遮盖防尘网布等防尘措施,施工弃土、废料必须及时清运,不能停留过夜;破土处要洒水保湿、压实或覆盖,机动车过往的临时路段要洒水保湿确保路面湿润不扬尘;严禁高空抛洒建筑垃圾和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量100立方米以上)等违法行为。
②城市保洁和交通运输扬尘:全面推行以机吸为主、人工捡拾为辅的保洁作业模式。禁止使用机械法干式清扫,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人工清扫作业。I级道路全部实行机械化吸尘作业,每天机吸一遍,洒水一次(结冰期除外);夏季气温30℃以上时,每天洒水不少于两次。洒水要达到清洗路面和路牙石积尘的目的。道路两侧地面要落实绿化、硬化和洒水压实、覆盖等防尘措施。在大气环境敏感区内采取大型货运机动车禁行措施。车辆运输砂石、土方、煤炭和垃圾等可扬尘物料时,必须覆盖或密封,防止运输车辆沿途撒露遗散。严厉查处违规扬尘的运输车辆。
③物料堆场扬尘:严格落实洒水、封闭、遮挡等防尘措施;干燥季节、装卸过程必须采取喷淋等防尘措施;大风天气不得进行露天装卸,同时对物堆进行覆盖;要及时清理遗撒物,不准停留过夜。
4、露天烧烤及饮食油烟
取缔一切沿街露天烧烤点,酒店、食堂等饮食服务单位禁止油烟横向排放,新设立的饮食业单位同步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对原有4个基准灶头以上的29家饮食业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5、秸秆、落叶焚烧
禁止焚烧作物秸秆,严肃查处焚烧秸秆、垃圾、落叶等污染空气的违法行为。
6、机动车排气
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年检工作,对检测合格的车辆发放环保标志,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责令限期维修治理,对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维修企业实行资质认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未获得机动车环保标志的车辆不予年审、过户。对超期服役、污染严重的机动车辆,依法实行强制性报废。限制三轮车、低速货车在城区内行驶;严厉查处“冒黑烟”的机动车辆。
7、空气自动监测点
加强辖区三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监管,保障机器正常运行,真实反映辖区空气质量。
四、任务分工
(一)水环境治理任务分工
1、河上游综合整治工作,污水管网基础建设工作由区住建局牵头负责落实,清理河岸垃圾和河岸养殖户由区城管执法分局牵头负责落实。经济开发区配合。
2、水务有限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红外视频控制安装与联网和污泥治理工程由环保分局监督落实。
3、涉水企业治理工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达标情况由环保分局负责监管。
(二)大气环境治理任务分工
1、工艺废气治理工作由环保分局监督落实。
2、燃煤设施治理由环保分局监督落实。
3、扬尘污染:工程及拆迁施工扬尘污染由区住建局、各街道监督落实;城市保洁及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由区城管执法分局、区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负责落实;物料堆场扬尘污染由所属街道监督落实。
4、露天烧烤及饮食油烟污染源治理由区城管执法分局、环保分局、所属街道监督落实。
5、秸秆禁烧污染治理由所属街道负责落实。
6、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由公安分局、环保分局负责落实。
7、空气自动监测点运行由环保分局负责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常委、副区长,副区长任副组长,各街道、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指挥、调度和协调。同时,以街和街为界,将全区划分成南、中、北三个片区,成立区级领导督查组,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