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提升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提升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教师要重视对文本的解读。阅读教学是一种课内教学行为,它不同于课外的自由阅读,因而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阅读体悟的独特性、差异性,还应该重视小学生对文本语义的基本认识,亦可称之为“共识”。学生作为文本的读者与教学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文本语义与学生个性体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学习“武松打虎”,有的学生就说:“武松打虎立了功,但是赏银应该分一部分给酒家,因为店家的十八碗老酒功不可没。”面对这类学生的“独特体悟”,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中去,去解读文本的语义,帮助学生正确感受文本的真正语义。“店家筛酒,只筛三碗,怕客官喝醉。”“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出了店门,店家叫他回来看景阳冈上有虎伤人的官司榜文。”从文本中的这些描写可看出,店家高尚的职业道德,他提醒着武松要注意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体现了店家的人文关怀。小学生的独特体悟正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帮助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褊狭、肤浅走向全面、深刻的。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其次,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尽管近年来我们都在倡导合作、探究、双主的学习方式,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成为了教学的主流,但是这些新理念的执行还显得过于形式化,往往只是新在表面。比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仍然是教师组织、教师单方意愿设计的课堂,缺乏学生的思考。而要改变这样的课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例如:采取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至于如何分组,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机组合,这样既能使各个组别之间的知识能力不至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协调合作,相互帮助。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去合作学习,积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参与到讨论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再次,要重视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阶段的教学,教师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能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题”:不仅要会提关于阅读文本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会提文本涉及的词、句、段、篇,词义、语义表达上的问题。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读、议练习,才能真正让小学生掌握文本的涵义,明白文本哪些地方好,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实现迁移与适用。此外,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还需要强调一点,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始至终引导学生如何去朗读、默读,要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去读,潜心地读。当然这种读是要有目的、有层次的。笔者认为,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是学生能否把文本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如果学生不能达到这一指标,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可以说,不论是培养学生语感,还是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抑或是培养学生快速认知文本大意的能力,都是需要教师对学生着力训练的。
最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要灵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文本的题材、体裁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如“精读课”就可以分四个基本模块,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文本的大意;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中心,深入领悟;三是品读赏读,揣摩阅读文本的表现手法,词、句、段、篇的写法特点;四是要学以致用,通过阅读大量的文本积累语言,并尝试运用。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比如对于那些景美情深的课文,我们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当然对于一些不需要精读的文本,则主要是整体把握,不宜肢解阅读文本。笔者建议可采取几遍读的方法。一是读对读通,口诵心悟;二是画画批批,明确大意;三是交流收获,积累语言。
篇2
关键词:深入理解;自主学习;课外阅读
教育质量是学校教学的根本,是教育管理部门的恒久要旨。因此,积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于处在教学最前沿的老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深入理解,对症下药
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提出相同的要求,应该
认可学生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性格得到独立的培养。每个同学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能力、知识、性格、意志、情感等都展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唯有了解每个学生,从各种各样的性格中归纳和掌握学生的共性,把教育方法主要设立在学生共性的根本上,
以相似的才能水平、相似的知识累积为基础。老师对症下药,学生因教而学,教育高度适当,老师和学生相互进步,这样才会取得最好的成效。
二、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老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自身的传授为“辅”的教育理念。如此的教育引导思想有益于学生充分发挥本身的学习潜力,踊跃自主地参加到学习里,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经过执行,归纳了以下几点方法:
1.遵循学生的才能层次实行教学
在传授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纳能力。对于才能层次高的学生可以恰当提升要求,然而对于才能层次较低的学生应该放低条件。
2.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在教学中应对症下药,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去接纳知识,而应激励他自主思考,形成独立学习的才能,把对症下药和学生独立学习联系起来。
三、激励学生强化课外阅览
学习语文不只是学习一本书,还要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览量。老师应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览,培养他们的阅览兴致,传授给学生阅览的手段,积极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览的机会,利用不同的机遇,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览的引导,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为一门思维性与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其课堂教育质量关系到素质教学的实行。在以后的语文教育经历中,怎样提升课堂教育质量是进行素质教学过程中的永恒性话题,唯有经过不断地实行,不断地发掘,才会有新的创造。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策略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优化与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其方式方法。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进行了大量探索,现从“生活化理念”“趣味化理念”和“情境化理念”三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入手,针对有效提升自身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做法进行探讨,旨在以个人见解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鸣,推动大家都能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以确保语文学科合理组织与开展的同时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引入生活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即挖掘学生生活中所蕴含的语文教育资源并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至这一情境中,去理解、去运用,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正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有力证明。例如:在某次语文课上,我为学生展示了众多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词,像药品广告为“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为“骑乐无穷”、眼镜广告为“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为“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为“无可替带”,等等。随后,我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挑出这次广告中的错别字,并进行改正。这一任务的布置可谓是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语文学习之间建立起了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找茬”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所学的语文汉字知识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同时更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每一个汉字都有它们自己的运用规律,我们要写正确的汉字。如此,学生既复习了汉字知识又养成了端正的汉字书写观念,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得以保障。再如:在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挖掘生活中可用的写作资源,并将其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像在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主题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真思考日常生活中留给自己最深刻影响的事情,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想到的内容也有极大的不同。有的学生想起了国庆阅兵期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阅兵场面,接受检阅的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了恢宏的气势;有的学生想起了自己某次跟妈妈一起回老家,看到姥姥家种的辣椒又红又小,便摘着吃了一个,没想到这一品种的辣椒特别辣,当时辣得自己都说不出话来,嘴唇更是像着了火一般,感觉变得又厚又麻木,没有了感觉……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的写作素材与资源得以丰富与扩充,而且其写出来的文章也变得贴合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文章质量也能因此得以显著提升与优化。引入生活化理念对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价值有目共睹。
二、引入趣味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引入趣味化的理念,即结合所学的语文内容灵活组织一些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以此为学生营造一种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并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可以说,趣味化理念也是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的时候,我除了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生字词,还特意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景扮演的活动。有的学生扮演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有的学生扮演被老虎逮住的狐狸,还有的学生扮演森林里的野猪、小鹿、黄羊、兔子等等。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发现了从自己身边窜过的狐狸,送上门的食物让饥饿的老虎迫不及待地想要吃掉这只狐狸。就在危急时刻,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只见他问老虎“你敢吃我?”。看到狐狸不但不怕死,竟然还质问自己,老虎也愣住了,脱口而出“为什么不敢?”……在惟妙惟肖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效梳理了整个寓言故事的发展脉络,而且还对里面各个角色的表情、心理、动作等等细节有了细致的认识与了解,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森林里的百兽并不是怕狐狸,而是害怕狐狸后面跟着的凶恶的老虎,而狐狸就是仗着老虎的威风才把百兽吓跑的。如此一来,《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内容就很好地被学生理解与吸收了,相较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寓言故事中心思想的做法,趣味化的情景扮演活动让学生玩得尽兴,同时收获了深刻的学习认知与理解,这便是恰当运用趣味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势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通常较为简单,适合孩子们进行情景扮演,为此,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堂扮演活动,以让他们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学好语文知识。
篇4
一、创设生动的童话教学情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童话内涵时,要创设场景,并且进行延伸,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置一些他们感兴趣并且可以理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引导学生接受优美语句和良好思想的熏陶。
例如,在《青蛙看海》这一童话故事的教学当中,课文中讲述了一个青蛙跟着松鼠跳过很多级台阶最终登上山顶俯瞰大海的故事。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延伸,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们想象:青蛙和松鼠历经磨难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大海,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一段时间让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对话。在学习《小猫种鱼》这一童话时,教师最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小猫把鱼种在地里,结果会怎样呢?”引发学生想象,可能一些学生会说:“小猫等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地里面长出了小鱼。”其他学生可能会猜想:“小猫扒开土发现小鱼都烂了。”老师可以继续询问:“这是为什么呢?小猫感到特别不解,向妈妈寻求答案,妈妈怎么解释呢?”经过一番提问,教师要告诉学生故事中的道理:“同学们,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可生搬硬套。花生的种子才能种到地里,但鱼儿是在水里生活的,不能种在地里。我们可以通过向河水里播撒鱼卵使鱼儿繁殖。”
如此,教师既充实了童话的内容,又营造了有趣、生动的童话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二、增强童话教学的直观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可以使童话中的静态场景,动物的图像、表情、动作等生动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些同学们可能感到疑惑的地方变得浅显易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极参与到童话学习中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手》这一童话时,说到了地心引力这个物理概念,对小学生来说,这实在是难以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好这一概念,课文也会变得模糊难懂。于是,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将一些地球引力作用下的现象进行展示,比如,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大瀑布倾泻而下,水流向低处等等,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的含义,进而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相关的内容,使小学童话教学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充满吸引力,更加完善。在教学童话诗《小小的船》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蓝天、明星、新月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童话中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想象一下飞上蓝天的美好情景。教师可以将图文结合,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然后让学生进行表达,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假设大家就是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到许多星星眨着眼睛,被蓝天紧紧拥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用怎样的语言进行表达呢?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童话教学中进行图文结合,便将阅读与欣赏、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入情入境,更好地领会童话的内涵,丰富自己的想象,爱上童话,爱上语文。
三、创新童话教学的方法方式
单纯的教师讲解不仅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致,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感悟童话的美。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
篇5
一、问题导学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放手,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学的学习方式,切不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教师采用问题导学,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思考,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和同学在交流探讨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改变以往依靠单纯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学习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热情。学生愿学、乐学,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参与式教学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适合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采用参与式教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在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就教师给的学习任务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倾听、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修正和总结,最终获取知识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在参与课堂教学中起点拨、指引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得到的知识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是深刻的。
新课改教育理念是符合学生发展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遵循“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6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书写读书笔记,有效地书写读书笔记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书写读书笔记
篇7
关键词:巧妙开展;语文;情境教学;提升;写作质量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理论与学习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小学语文在教学内容方面接近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应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文章美、感知美,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质量。本文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措施,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希望本文提出的一系列运用语文情境进行的写作教学策略可以为广大小学一线语文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多种途径唤醒记忆,再现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法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利用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回忆中体会当时的情境状态和心理特征,然后把这种特征和状态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并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引导学生从自然界或者从小W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进行素材的收集,情景的搜索,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然后再把这种情感体验带入对事物的思索,最后再把自己意境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写作质量,使学生的创作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富有生活化特性。比如,在布置《我与父母一件难忘的事》作业时,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最近跟父母有没有发生一件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经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唤醒学生的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当时的情境,当学生对以往经验进行回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先用口头表述的形式表达出来,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事件的整体产生更加清晰的思路。学生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再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将已经成型的思路落实到纸笔上,使得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具有灵性,并富有强烈的感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PPT给学生展示出与生活相关的照片,或者相关视频,以便于让学生陷入深深的遐想,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有特定情境的图片做引导,可以使学生的想象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使学生可以想到更多的材料和情境,以便于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保证作文质量。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精彩描述情境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来看,由于小学生都处于一个活泼乱动、好奇心较强、向往自由的阶段。在进行写作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革与发展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就教学内容展开相应的教学模式,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写作质量。比如,在教学有关于《春天》的写作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快速引导学生进入相关话题,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观看一些图片和视频,然而这样的教学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使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困境,出现“揠苗助长”的教育误区。为了要提升写作质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景象、植物以及天气,在真实情境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使写作的教学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使学生走出课堂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情境体验的角度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自然,从而让学生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心。而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有效地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地对情境教学加以利用,以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并帮助学生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进而提升写作质量,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相信这种全新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路一定会给小学生提供耳目一新的写作新体验!
参考文献:
篇8
一、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个人文特征很强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个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是学生与人交流、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课程。语文对人们的生活学习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传递信息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初中生还处于身心未发展成熟的阶段,在此阶段更应该注重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思想、学识逐渐走向成熟,所以保证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高效、保证教学质量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师不应只作为教书者,还应是学识渊博的优秀学者,同时也能对教学质量等有所反思,从反复的实践中总结。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学问知识渊博了,才会让学生信服,发自内心的崇拜、敬佩,进而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2.在教学中建立鼓励激励制度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年轻气盛,有着这个时期的骄傲和虚荣心,因此,要想有效的对这些孩子进行激发式的教育,就需要教师利用孩子这个时期的特殊特点,给予同学们适当的激励与赞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模式会让同学们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同学们的关注,更加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获得更多的赞美,从而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语文设置的情境中,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以学习《天净沙・秋思》为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一个孤独的浪子,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无限思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深入地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专题小论文;植物生理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7-02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及农业院校农学、园艺、植保、林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生理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植物生理学课程的学时数一再减少,而新的内容越来越多,使教学增加了难度[2]。目前,在植物生理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即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学科最新的进展适度引入教学环节,是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根据我们教学中学生专题小论文撰写方法的实践和思考,分析了该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为提高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在植物生理学中运用进行专题小论文撰写的意义
小论文撰写,通常在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以作业的方式出现,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综述性的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内容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方面作为主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者观察实验,撰写成一个小的论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达到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积极的意义:(1)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拥有了可以自由思考、分析和讨论的权利。(2)通过撰写过程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同时极大地扩展了课外学习内容,使学生理解到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和学科新的进展。(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观察,深刻理解教学基础理论,激发对课程的学习兴趣。(4)增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作必要的引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小论文撰写在植物生理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1.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点评。教师的引导和点评是通过撰写小论文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植物生理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开设学期一般在第三学期,对于此阶段的本科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文献阅读和梳理思路的能力,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会在开课一个月后布置该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开始选定主题。由于学生的层次差异,有些学生选定的主题过大,有些学生主题选定后思路不够明晰,也有极少数学生无从下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我们预先准备一些小主题,学生需要可以在这些主题中选择;学生自行拟定主题后,教师一般会与学生做一小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路,适当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理顺思路,会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教师评阅结束后,根据主题内容,将其归类在课程内容体系的组成模块中,分析点评,并评选出较优秀的论文,供同学们集体讨论。
2.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植物生理学教学小论文撰写的实践中,学生大部分选择的形式是写综述性的论文,选择的主题因学生兴趣而异。例如,在第二章“植物矿质营养与氮素代谢”学习中,主要讲授的重点之一就是植物吸收矿质的机制,但教学过程一般不会全面讲解不同矿质的吸收机制,学生选择某种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或有益(有害)元素的吸收机制,作为主题。以铁为例,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高等植物体的铁的吸收,在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的吸收机制不同,在铁的吸收上细胞不仅可以主动运输,甚至现在还发现了吞噬机制,这种机制在基础理论讲解中不会涉及。继而诱发学生想探究:地壳中铁的高丰度为什么还会造成植物缺铁症、铁吸收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目前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等问题。使学生主动地在掌握矿质吸收机制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每个理论的建立和每个成果的获得过程都蕴含着科学研究的必然规律和科学思维的哲理[3]。在教学过程,不拘泥于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来讲,收到一定的成效。小论文撰写中,也有不少学生选择了实验性小论文。通过自己真实的实验和观察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例如,学生拍摄和记录了校园植物的开花时间,了解了这些植物的开花习性,通过查资料,写成实验性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植物成花生理的光周期现象。
三、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1.避免小论文内容大而空洞。学生选择论文主题,常会出现选择一些过大的内容,容易将主题分散,效果受到影响。建议教师在学生选定主题的过程中,尽量多与学生单独交流,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2.选题应与教学的内容相联系。学生提出的现象或问题,需要与植物生理学内容相联系。撰写小论文,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内容超出植物生理学范畴,则难以达到效果。
3.提出撰写基本要求,避免不规范的论文。写作不规范,也是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所以,应对学生明确写作基本要求,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而影响小论文的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随着形势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地不断改进。在备课时阅读更多的参考资料,全面地、系统地、及时地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和吸收新内容,从中选取更具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的内容,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用形象生动和精炼的语言去准确地表达。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突破重点,攻破难点,举什么例子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和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既能系统地学习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讲深讲透,使学生能跟上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实验安排上,尽可能地反映当代先进技术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需要我们教师更深入更艰苦地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阮燕晔,张立军,樊金娟,秦萍.提高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400-402.
[2]郑炳松,金松恒,吴家森,严逸伦,黄有军.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0-102.
[3]樊金娟,张立军,阮燕晔,等.结合典型科研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J].植物生理通讯,2001,(3):245-246.
篇10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阅读;教学质量;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特别是在地区,藏语作为民族地区的传统语言,在地区影响根深蒂固。汉语作为我国主流语言,在地区开展汉语的教学与交流,不但可以促进藏族人民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性,而且对于民族团结和藏族地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在汉语教学中,以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最为重要,提升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注重从民族地区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情况、教师情况以及教材情况四方面对小学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有:
(1)在民族地区的语文学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其中,在家庭环境影响中,主要受学生家长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对汉语语言理解能力偏差,甚至部分家长存在排斥汉语语言学习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校环境影响中,由于藏族地区小学以藏民学生组成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汉语语言授课频率较低,并且在学校广播、宣传以及教师布置等方面主要以藏语为主,这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利影响;在社会环境影响中,藏族地区普遍以藏语为主,并且在媒体宣传、儿童读物等制作方面都以藏语语言形式为主,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在民族地区的学生情况方面,一方面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语言以自我实现动机为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目标以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并且在学习中存在着汉语汉字、词汇以及语法学习困难,使得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普遍偏低;此外,在小学毕业生语文阅读质量与水平方面,多数以能够朗读文章而不能深入理解为主。可见,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并且阅读质量与能力较低。
(3)在民族地区的教师情况方面,首先,目前藏族地区语文教师在学校配套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民族构成中以藏族教师为主,且教师年龄、教龄以及职称方面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其次,在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方面,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教学素养都较低,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第三,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汉语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4)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材情况方面,以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主。该教材以汉语基础练习为主,题量!题型和难度比较适合藏族地区小学生,但是在阅读练习方面内容偏少,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二、提升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建议
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藏族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具体有[3]:
(1)转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性。例如,通过组织“演讲比赛”、“美文阅读”或者“儿童诗欣赏”等形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激发藏族地区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进而活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氛围。
(2)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范读教学方式。藏族地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学习习惯也正处于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好语文范读榜样。一方面,在语文材料朗读过程中应注重阅读质量与阅读情感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语速、语气、语调等技巧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之中。
(3)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解疑答惑逐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加强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汇总预习内容的疑难问题,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向教师提问,进而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材料熟读背诵的能力,以不断俄促进学生对汉语语言进行积累,加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4)不断加强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在校内,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培养形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在校外,积极的加强各个学校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此外,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
(5)针对地区语文教材特点,一方面应通过适当增加会话课文与有关地方性!民族性的课文,合理安排课文篇幅与篇目等实现对课文的精心编选;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等级,注重实用,分散呈现,提高复现,合理注释,结合语境,提供例句等形式,实现词语的合理安排。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作为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因此,应根据民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师资情况、学生自身特点以及教材编排等,优化和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易正荣,浅谈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J].情感读本,2014年9月(中):69-70
- 上一篇:护理学导论健康教育
- 下一篇:仓储物流行业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