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措施

篇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我们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可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真正成为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1 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缺乏教育意识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健康教育看做是自己的义务,这无疑会对病人的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的治疗手段,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教育工作。

1.3 缺乏沟通技巧 病人教育主要靠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护士如果缺乏沟通技巧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畏难和害怕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

1.4 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教育的基础,如果护患关系紧张或相互排斥,护士就得不到病人的信任,病人对护士所教育的内容就缺乏兴趣,因此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

1.5 教育时机不当 当患者还在进食、睡眠、情绪不稳定或因疾病引起疼痛而痛苦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将会导致病人对其反感、排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1.6 未明确职能和法律职责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如果未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将会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甚至错误解释或与主管医生不合一致,这样不仅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1]。

2 应对措施

2.1 树立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病人健康观念明显更新,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改变病人及家属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的不同时期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责任与义务。

2.2 补充健康教育知识 护士只由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深入、细致地洞察病情的变化,根据疾病的特点、病程的进展、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补充与疾病治疗、护理理论、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病人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2.3 强化沟通技巧 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应先注意积极倾听,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注意掌握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在护理过程中,要热情,面带微笑,仪表端庄,善于观察病人非语言信息,因势利导,使沟通顺畅。可采用讲座,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方法,掌握恰当地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入院后主动向病人做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管理规定,说明将要为病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内容,并遵守承诺,取得病人信任,消除其紧张心理。住院期间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教学,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接纳并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病人出院前及时评价教育结果,征求病人对教育工作的意见,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满意地接受结束护患关系的现实。

2.5 善于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教育目标,善于抓住时机,随时进行教育。如在给病人测血压完毕,及时告诉病人目前的血压情况,服用降压药物会引起的不良反应。护士在巡视病房时随时收集病人的需要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需求,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及家属发放健康处方、健康画册、观看录像资料等[2]。这样既省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6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涉及病人治疗方案、病情转归等内容时,护士应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避免出现承诺性的话语或与医生的解释不协调、不吻合的现象[1]。

综上所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护士有无树立健康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护士必须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广博的相关知识,一定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护理程序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能够根据病人的特点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使病人真正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文章对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及相关人群开展的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全过程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护理;教育;质量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医院护理人员为执行主体,针对患者及相关人群开展的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全过程的健康教育活动。我们结合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发现当前的护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主观层面的原因

(1)护理观念陈旧落后: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全体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2)工作角色认知片面:随着护理观的演变和护理模式的扩展,护理人员的工作角色和职能范畴由单一趋向多元,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仅仅要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承担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师和顾问的角色,对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经验不足,技能匮乏: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卫生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 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时间保障不力:当前许多医院都对护理编制进行压缩精简,致使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人员编制不足,数量不够,护士工作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治疗、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2)学习机制欠缺:护理人员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女性护士家务繁忙等也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3)资金支持不到位:我国虽然在《护士注册法》中规定了护士的进行健康教育的职能,但在健康教育的经费来源上未予明确规定许多医疗单位都是自筹资金编写和发放教育资料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等,明显缺乏资金支持。

1.3 医院管理层面的原因

(1)质量控制办法模糊:我国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2)缺乏长效机制: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临床教育,门诊及出院后健康教育薄弱,缺乏长效机制,要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必须建立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2 强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2.2 鼓励学习,提高技能: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临床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医院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成高护理、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2.3 讲求技巧,营造和谐:健康教育要实现内容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化,护理人员要掌握护患交流的技巧、知识灌输的技巧,以适当的教育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患者的需求,医院及护理部可以制定医、护、患沟通手册,人手一册,组织学习并考核,经常举办一些护士行为规范、沟通交流等示范讲座来支持和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各科还可根据专科特点制作专科健康教育资料,悬挂于病房中让患者阅读,各科走廊显眼处设健康教育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期,使患者及家属都受益,护士们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提高,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2.4 完善管理,提高质量:医院应进一步运用管理科学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是落实责任,实施健康教育目标责任制如制订健康教育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教育计划及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标准,周密组织计划实施,定期检查和效果评价,及时找出不足,纠正偏差,使健康教育制度化、程序化。其次,做到护士的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提高各级人员的教育能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管理考核方案要明确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到位,质量提高。再次,制定并实施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及评价方法,对健康教育进行具体指导及质量控制。护理部门应重视对健康教育质量的控制,通过下科室定时和不定时的检查和抽查,不断发现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反馈到每个执行护士,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保健措施

小儿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小儿在蛋白质以及能量两方面严重缺乏,最终导致患儿患有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多发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03月~2014年03月9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其中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40例;患儿的年龄范围为4个月~8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9±1.6)岁。其中第一胎患儿包括79例,其他患儿包括11例。农村患儿包括73例,城市患儿包括17例。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营养不良情况。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了体格发育落后的情况,出现了精神呆滞以及烦躁不安等症状;部分患儿于临床还表现出皮肤苍白症状、皮下脂肪减少症状以及消瘦等系列症状。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程度,对其进行分型主要分为营养不良Ⅰ型、Ⅱ型以及Ⅲ型。在进行分型过程中,主要将小儿营养不良分度作为分型标准。对于小儿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较易出现的并发症便是出现消化道感染症状、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出现其他类型感染症状等。

1.3方法

1.3.1对营养不良原因进行分析 对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困难,在人工喂养以及混合型喂养中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患儿表现出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普遍的原因便是体现在母乳喂养困难,因为母乳乳汁非常少,并且对患儿的喂养方法错误,没有在正确时间对患儿添加辅食,从而导致患儿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其次为人工喂养导致患儿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因为对患儿采用人工喂养的方法,无法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因为没有在正确时间对患儿进行喂养,从而导致患儿表现出营养不良的情况。最后对患儿选择混合型喂养的方法,也会导致患儿表现出营养不良的情况。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之外,如果为先天缺陷患儿,也可能表现出营养不良的情况[2]。

1.3.2给予临床治疗 导致患儿表现出营养不良的原因非常多,因为人工喂养导致患儿表现出的营养不良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对于小儿营养不良患者,诸多为农村人口,对此针对农村地区,进行小儿喂养知识方面的宣传显得至关重要。对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针对性方法予以临床治疗,为患者进行合理营养剂的补充[3]。

2结果

对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针对患者予以对症治疗。为患者进行适当营养剂的补充。最终治疗效果显著,痊愈的患儿75例(83.33%),好转的患儿15例(16.67%)。

3讨论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并且进行必要的保健指导,最终获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具体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对患儿进行一般临床护理 对于小儿营养不良患者,较易出现自身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患儿患有一系列疾病。具体包括患儿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肠道感染疾病等。对患儿实施临床隔离护理以及给予对应治疗表现出重要的意义。在对患儿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确保均衡饮食,为患儿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节。在选择食物方面需要注重易消化,并且营养充分[4]。

3.2对患儿实施皮肤护理 针对表现为营养不良的患儿,其皮下脂肪相对较薄,对患儿实施临床检查,患儿皮肤会表现出弹性较差的特点,并且于临床往往合并出现水肿症状,对患儿皮肤进行挤压后,较易出现褥疮或者出现感染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患儿的皮下脂肪会表现为极度减少,直至消失。对此确保患儿皮肤清洁以及干燥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时刻需要对患儿加垫气圈。针对卧床患儿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患儿经常翻身,并且对身体进行擦洗。对于表现为营养不良患儿,往往合并出现角膜干燥症状,对此可以选择消炎软膏对患儿治疗。

3.3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 针对营养不良患儿,通常口腔较为干燥,在此种情况下,较易出现口腔溃疡的情况以及生成口疮的情况,对此在对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实施口腔护理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局部治疗法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炎症症状,对患儿的口腔创面进行有效保护。

3.4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 针对小儿营养不良患儿,对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表现出重要的意义。使患儿家属有效明确对患儿进行母乳喂养表现出诸多的优点,并且充分掌握对小儿进行辅食添加的具体原则以及添加的时间等。针对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症状,研究有效方法给予临床防治表现出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针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选择针对性方法予以临床治疗,为患儿进行合理营养剂的补充,最终在提高患儿临床痊愈率等方面发挥显著价值。此外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成长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英梅.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12(15):105-106.

[2]王丽娟.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干预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6(25):109-110.

篇4

1.饮食

限制患者摄入钠盐的剂量,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膳食以无盐为主;中度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不得超过3g;有高血压家庭史或轻度高血压者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3~5g。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活动情况,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多食西红柿、菠萝、香蕉、橘子等含钾高的蔬菜和水果,亦可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类、木耳、紫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禁烟限酒。肥胖者则应注意控制体质量,每周体质量减轻1.0kg为宜,逐步将体质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多食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灵芝等菌类。

2.运动

(1)散步

高血压患者可在临睡前、黄昏或早晨等时间段多散步,能较好地改善舒张压,缓解高血压,散步时间每次控制在15~50min。

(2)慢跑或长跑

与散步相比,长跑和慢跑的运动量较大,适合于轻症患者;若长期坚持,能够增强患者的消化功能,使其脉搏平稳、血压平稳下降,但需注意,高血压患者不能快跑,且跑步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15~30min为宜。

(3)气功

据研究,高血压患者若采用气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率达90%。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能做用力屏气、变化幅度过大、低头弯腰动作过猛等运动,以避免出现意外现象。

3.药物治疗

给予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药物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包括正确保存、使用药物的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药物的达峰时间、持续时间、给药时间。患者用药时尽量少用短效制剂,多用长效药物,因为短效制剂刺激过大,易造成患者长期处于昼夜血压差过大或夜间血压过高的状态,还有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肾、脑、心等靶器官受到损害或出现心血管合并症。此外,需注意患者的联合用药问题,联合用药多为联合应用两种及以上不同种类的药物,能够相互抵消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临床疗效,减少用药量。另外,还应指导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熟练掌握血压计检测血压的方法。

二、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1.神经因素

交感神经在高血压的短期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也可用于血压的长期调节。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原因主要有应激刺激引起的反应;高盐饮食增高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反射,使下丘脑加压区受到下丘脑前部的抑制;中枢缺血反应。

2.体液因素

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多种肽类激素及酶物质组成,对于保持容量内环境的稳定和调节血压水分电解质极为有效,能有效影响内源性升压物质;②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因素较多,如受体后缺陷、受体水平缺陷、受体前缺陷等,可推断高血压发病率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着较大的关联。

三、讨论

篇5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实践

 

受到社会上特殊儿童数量逐渐增多的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课程逐渐在各地区开设,针对不同特殊儿童实施了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希望特殊儿童也能够接受正常的素质教育,为特殊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为了兼顾特殊儿童的利益,维护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为特殊儿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指导。

 

一、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为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指导

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是人们在对教育和课程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对教学课程的设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借助特殊儿童心理康教育对儿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就应该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进而促使教师基于对课程改革的深入认识, 构建更为适用的课程体系,保证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1] 。 特殊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问题是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引入先进的课程理念,向学生传授最为前沿的知识,还应该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证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在向儿童传授各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引导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改革教学手段

从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特殊儿童教育属于新兴学科,教学理论尚不够完善,教学方法的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也不够全面,因此要想保证特殊儿童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应该注意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构建良好教学氛围,对学生实施科学指导的重要保障,只有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学生才能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所以教师在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尝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切实了解特殊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对儿童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例如针对特殊儿童存在的畏惧交流心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多设置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沟通和交流欲望的场景,如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小朋友在假期愉快对话的场面、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和谐场景等,让特殊儿童逐渐产生沟通和交流的欲望,进而在教育实践中促使幼儿畏惧交流的心理能够得到适当的改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2] 。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教学内容

特殊儿童一般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接触新的知识和内容,缺乏安全感,基于这一点,教师在针对特殊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入生活中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感,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3] 。 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场景,然后教师结合场景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注意教学实效,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保证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针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科学性、评价教学的针对性以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更为科学全面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唯有如此,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有效改善当前我国社会上特殊儿童教育现状,让特殊儿童也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廖红娅.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篇6

【关键词】糖尿病 院外 健康教育 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38-02

我院于2010年8月~12月,对65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施了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糖尿病患者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45~68岁,病程0.5~16年。

2 具体措施

2.1 设立宣传栏、向病人发放教育手册等

使糖尿病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让病人及家属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使病人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其危害程度介绍治疗基础知识。

2.1.1 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

使病人能领会精神而自觉灵活掌握只有长期坚持饮食治疗才可以达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

2.1.2 运动疗法的方法、意义

适当的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

2.1.3 向患者讲明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教会病人测定血糖,尿糖随时取得联系,恰当处理。

2.1.4 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与病情相关的所有信息,发放医患联系卡,以便随时咨询及时联系。

2.1.5 召开座谈会

组织召开糖尿病友联谊会,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请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介绍成功经验,请身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其切身体会。

2.1.6 针对性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适时的指导。初患糖尿病者着重指导饮食、运动情况及血糖的监测;对长期随诊病人,定期电话随访,指导他们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对有并发症的患者,指导其定期就诊,并给予积极治疗。对年龄较大、病情较重、行动不便者,我们定期家庭随访直接指导。

3 效果

本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尿糖,能够自我注射胰岛素,并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坚持科学用药,适当的运动,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

4 讨论

4.1 院外健康教育适应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外健康教育成为解决糖尿病患者病程中诸多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健康指导,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糖尿病教育,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糖尿病有了正确认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平衡饮食、合理摄取营养,并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

4.3 有利于引导患者走出糖尿病治疗的误区

许多患者盲目地认为,只要吃降糖药就可以控制病情。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反复讲解,使患者知道饮食、运动就是一种治疗措施,如不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将会严重影响健康及预后,使其得到启发,改变错误观念。

4.4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接触增多、交流增多,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尊敬和信任,护患关系融洽信任,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当前我国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僵化

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是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蜕变时期,因此,其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往往没有能力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且他们又急于长大,想脱离家长的管教,往往在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难管教,因为他们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而由于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所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比之前的多太多,因此这时候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随着各类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并不断进行改进。目前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虽列入了教学范围之内,但是教育模式已经变得日益僵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起到解决小孩子心理问题的作用,只是把这门课程当作课业重担下的一节娱乐教育课。虽然并不反对娱乐教育,但是在这节课上所做的娱乐游戏和心理健康教育并无太大关联,这显然是不妥的。而且在上心理健康课时,老师并没有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主,只是为学生教授书本上所发生的案例,让学生听过之后一笑了之,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

1.2心理健康教育配备设施不完善

一项教育工作的进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看其软硬件设施配备是否完善,这对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硬件设施就是上课所需的电脑、多媒体等科技类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因为当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学校及老师家长都不够重视的局面,所以在各种配备上不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老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老师并不是心理学出身的专业老师,而是学校使用美术、音乐等老师进行代替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要求老师对学生有亲和力就够了,对老师专业能力要求不大。这样做虽对学校有利,节省了招聘老师的资金,但不能使孩子们得到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不利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尤其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和其他发达欧美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别。欧美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这一方面较为重视,所以对师资的投入配备非常到位,所使用的老师都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的老师,且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课教学方式都是较为先进且适合现在学生心理状况的。因为只有老师有很强的专业性,才会不断去探究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出适合不同个性学生最佳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而且在大多学校中缺乏心理健康室的设置,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孩童,往往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时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们学习上、生活中发生一些事情可能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学生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

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当

因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只停留在给学生发一本相关书籍,开学设置几节心理健康课,之后的心理健康课程可能被其他语、数、外科目所取代。且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单一、僵硬,没有使用符合当代学生心理所发生的问题而设置的课程,而是一味按照授课老师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讲述。这样的做法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也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在大多学校采用的只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课下进行吸收的教学模式,且所教内容大多是当前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让学生在需要参加考试的目的下学习知识,这样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这门课。

1.4心理辅导对象定位不准确

因为当前没有专业系统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大多数学校就算设立了心理健康课也不能准确的定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学校把学生的心理辅导对象单一定位为学生在交往能力上的不足和学习生活上的缺陷,往往忽略了学生内心所面临的压力或困难。不能准确定位心理健康辅导对象,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依然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且从小学时代就落下的心理障碍,在之后的发展中可能会成为他生活的绊脚石。

2解决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2.1改进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

不断学习先进欧美国家的教育经验,引进其国家先进的心理健康课教育模式,但不可照搬照抄,摸索出适合我国学生现状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首先,对于心理健康课老师的配备要使用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专业老师,其次,老师最好是亲和力较强,这样才可以跟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老师在教学期间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不同地方的心理课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

2.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

首先国家、社会、学校等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其发展投入资金支持,尤其要进行对口资金扶持,明确其款项是为了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所用,避免学校乱用款项的现象。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专项款为学生配备齐全的现代多媒体器材,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导师。学校也要尽量招收学历较高的心理专业老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也可对欧美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进行借鉴,引进其先进的教学模式。

2.3提升心理健康教学师资配备力量

对于小学心理健康课老师的招聘,可以不是全职的心理健康讲师,可以是兼职类的心理咨询医生。因为小学心理健康课占所学内容并不是很多,故招聘全职老师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且招收兼职类的心理咨询医生也会比老师更加专业。心理专业老师只是有理论上的能力,从大学校园一走出来就又进入校园当老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没有见过太多的病人,其能力没有心理咨询医生强。心理咨询医生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见过许多的病人,对每一类病人都有准确的分析与定位,知道该用何种治疗方式。而小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问题无非是处于青春叛逆期,学习压力大,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障碍等,这些问题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就见过许多,有了案例也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学生这类问题。同时使用兼职类心理咨询医生进行授课,为学生讲述的大多是真实案例,不会完全照搬书本,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学校在招聘老师时,要提高招收老师的质量,从而带动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为其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

2.4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其内容不应拘泥于课本。因为现在大多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更加敏感、更加感兴趣,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才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且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量大,往往他们就会把这堂课当作作业完成课,这样就丧失了这节课设置的目的,为这节课所付出的资源就浪费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把课本内容与生活中所发生的实例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与知识有关的小游戏,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排演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情景短剧。在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时,最好不要布置书面式的,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性的。因为只有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才可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让学生自身真正地融入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沉重枯燥的课业增添乐趣。

2.5关注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素质

在现在的报道中我们总会看到在某些幼儿园或者小学中频频出现老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往往这些老师都是存在心理问题的,这样的老师即使不对学生造成伤害,教授出来的学生性格也并不是健全的。俗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是这个道理。在上学期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比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还要大,因为学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与老师和同学接触的时间比与家长接触时间更长。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到学生。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如果老师有任何的暴力语言或暴力行为都可能得到学生的模仿,甚至给有些胆子小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课程,老师一定要是心理健康的,这样他在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所拿出的解决方案才是正确的,不会引导孩子走入歧途。

2.6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设立专业研究机构

不同专业领域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立研究机构。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的性格、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新闻所报道的小学生沉迷于游戏等不良现象。应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当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为学校老师的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指导,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篇8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To carry out the urgency of the 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u Yi-hua

【Abstract】Improving qualit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jor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work, and gradually b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ge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urgen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a series of measures two aspects, o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Key words】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①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而且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核心地位。试想,一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的人,必将影响生理健康,更不可能获得社会健康。

1.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而众所周知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把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归纳为思想品质问题,从而出现认识误区。实质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心理学家曾对300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感到经常“做事容易恐慌和紧张”,55.92%的学生感到经常“对面临的事情过分苦恼和烦闷”,47.41%的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而感到无法与人相处和交往”,62.26%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常感孤立无援”,46.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感到无法接受”。 ②从这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许多学生身上已不同 程度地存在很多心理缺陷,尤其是所谓的高智能学生身上的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现象,甚至遭挫折、失败就表现失常,或自杀等问题,都足已使我们的教育者忧心忡忡的同时,需好好反思,如果待真正发展到精神分裂以至自杀犯罪时,才矫正与治疗那就为时过晚了。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因此,综上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抓紧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重要关注,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难怪心理学家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竟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措施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育者应着力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实行多措并举。

2.1 心理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现在中学生使用的新编教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都开设了相应的心理知识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以促进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的健康化,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成才观,时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表明,这远远不够,学校还应在此基础上,提倡再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增强承受能力,克服考试焦虑》、《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等系列专题讲座,以便给学生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学或讲座务必要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得益,该课的开设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课的开设中应注意以下特点:

(1)趣味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如讲意志时,针对学生“计划订起来生动,读起来感动,过了三天不动”的现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适合个人特点及实际,做到有始有终,磨炼自己的意志。

(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大胆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因此,针对学生的耐挫力差,讨论如何对待挫折时,除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种种对策,让学生走出自我的“怪圈”,找到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终胜利者。

(3)个别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因此,可指导学生制订自我心理修养计划,分步实施,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以解决心理问题。

2.2 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竟赛、文艺联欢、旅游参观、社会调查、读书报告会等。心理学家断言,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由此,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文学写作、美术、书法、棋类、集邮舞蹈等)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所谓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③一个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人,是经受不住挫折失败的,更难经受住诱惑或压力,以后也就难立足于社会。因此,进行实践活动,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以及耐挫折能力,接受磨难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3 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开展咨询活动。

心理档案一般可分为这样几项:家庭成员情况、个人简历(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思想行为、疾病史等)个性心理(性格)、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心理咨询记录等。建立心理档案,便于教师从内到外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易于开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即教育者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学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净化的同时,让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一些具有自私、自悲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根据学生的实际,当面畅开心扉,摆问题,谈认识,以求得老师的疏导。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心理调运;另一种是进行简接咨询,如电话咨询、信件咨询、网上咨询等,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不显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以避免尴尬情境,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心理卫生橱窗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如讨厌某位老师,不愿与他合作,甚至不愿听他的课该怎么办?如何处理早恋现象?如何与父母相处得好?等等。

因此,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务必注意以下三原则:

(1)保密性原则。教师必须对学生讲诉的内容保守秘密,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这样方可对来访学生既可消除重重顾虑,又不辜负学生的信任。

(2)交友性原则。教师应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才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热情,没有顾忌,解决心理困惑。

(3)教育性原则。教师除应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找寻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外,还必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中,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1998-6-26

篇9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育者应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现在初一《思想》新编教材,以人为本,开设了心理知识,注重心理品质,以促进心理健康化,另外,还应提倡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增强承受能力,克服考试焦虑》、《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等,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等。但心理教学或讲座务必要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得益,该课的开设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课应注意以下特点:

1、趣味化。针对学生的实际,热点、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如讲意志时,针对学生“计划订起来生动,读起来感动,过了三天不动”的现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适合个人特点及实际,做到有始有终,磨炼自己的意志。

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大胆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因此,针对学生的耐挫力差,讨论如何对待挫折时,除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种种对策,让学生走出自我的“怪圈”,找到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终胜利者。

3、个别化。具体情况具体,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因此,可指导学生制订自我心理修养计划,分步实施,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以解决心理问题。

篇10

由于受旧的生活习惯影响,中小学生卫生意识还很淡薄,良好的卫生行为尚未形成,是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高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于199十1996年期间,在农村卫生示范点学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示范点学校选择条件从我国南北地区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经济不发达的区县作为试点,每个县选择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健康教育示范点,同时选择未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而其他条件类似的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对照点。

1.2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师资短期技术培训,按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要求,参考健康教育讲义内容,采用简单易懂的音像、图片、影视等多种形式授课,强化卫生知识教育。

1.3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在示范点学校实施改水改厕措施,修建卫生校厕,增设洗手池和自来水龙头,方便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向学生供应开水无条件的小学要求学生自带卫生饮水杜绝喝生水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定学生卫生清扫保洁责任制和卫生检查监督评比制度,小学低年级实施手卫生晨检制度。

1.4卫生知识问卷调查以统一试题答卷方式分别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采用记分法(60分以上为及格)判定知晓率。

1.5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参考全国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标准中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判定卫生行为形成率。

1.6口腔卫生(牙菌斑)检查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中软垢指数的检查标准及记分评定方法进行,判定口腔卫生合格率。

1.7手卫生检查以检查手掌、手指甲、指沟处有无污物等指标,判定手卫生是否合格。

2.结果分析

2.1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采用问卷答题方式共调查5819名中小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示范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4.23%和51.8观,平均卫生知晓率为49.45%。对照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6.02%和29.43%,平均知晓率为31.59%。示范点学生知晓率略高于对照点,其原因是干预前示范点学校部分班级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很快,分别为91.20%和80.83%,平均为84.70%对照点提高较慢,分别为42.70%和41.67%,平均为41.95%,两组比较,差别极显着(p<0.001)说明在中小学中强化个人卫生为主的健康教育能很快提高学生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促使学生改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认识,并促进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

2.2卫生行为形成率比较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分别为62.45%和38.12%,干预后示范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提高到86.26%,对照点学生形成率平均为44.45%,两组比较形成率增加了32.3%(p<0.001)结果充分显示在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后,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卫生素质。

2.3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牙菌斑)合格率比较干预前口腔卫生合格率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平均分别为22.15%和21.15%,处在同一水平上,而小学生则更低,仅分别为14.5视和15.31%干预后示范点中小学生分别提高到68.05%和53.63%,平均为58.40,而对照点中小学生平均分别为42.73%和18.85%,平均为27.73%,两组对比合格率提高了1倍以上,同组相比,中学生口腔卫生合格率高于小学生,因小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结果显示出强化个人卫生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干预时间短,但也能收到较好的卫生保健效果。

2.4中小学生手卫生合格率调查本次共检查了5564名学生手卫生情况,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手卫生合格率平均分别为54.69%和51.02%,差别无显着性(p>0.05)干预后示范点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到76.62%,对照点为62.84%,示范点合格率比对照点提高了6.57个百分点(p<0.001)结果说明增设洗手设施和健康教育措施能促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手的卫生,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

3.讨论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特别是少年儿童卫生意识和行为能力较差,同时也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从小抓好健康教育,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不注意培养,也易形成不良的坏习惯。因此,强化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卫生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全民卫生素质。按国家教委健康教育大纲要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和学时(每周05学时)的前提下,开展以个人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短期(1年)内也能提高学生卫生知i识^态度-行为的转变,本次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学生卫生知识的提高,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时学生卫生素质的提高,对搞好家庭和社区卫生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全民卫生素质的跨世纪系统工程。对于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较差,常见病多发病高发的农村地区,在学校、社区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师资是实施全民健康教育规划的基础力量。当前学校健教师资不足,而对任课教师进行短期技术培训是解决师资缺乏的有效途径。建议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