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污染状况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环境污染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前环境污染状况

篇1

利用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再通过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PCII)进一步分析工业废水排放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2年,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一直保持增长,但投资规模偏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所占比重较小,工业废水投资与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呈正相关,即加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废水;污染物;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资金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和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结构对污染治理效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2]。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以及与工业废水排放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益、资金的合理配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分析

本文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对河南省2005-2012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污染治理投资概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占GDP的比重却在减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与国际上大体控制环境污染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1%-2%的标准相差甚大[4]。通常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为工业污染治理、“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部分[5]。表1表明有70%以上的投资金额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同时”项目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在2007年达到338132的最高值,2012年降至148347的最低,总体投资较低且呈降低的趋势。

2.工业废水排放分析

2.1.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表2为2005-2012年河南省工业废水、COD、氨氮的排放情况。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2.35亿吨增加到13.74亿吨,大体增长平缓;COD、氨氮的排放量则分别34.26万吨、5.36万吨降低到17.9万吨、1.3万吨,说明工业废水污染物去除率在不断的提高。

2.2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董小林(2013)[6]将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单位污染物所投入的资金。

3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污染治理投资关系

3.1工业废水排放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图2为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及工业COD、工业氨氮排放量的关系。首先,投资量与污染物的排放呈降低的趋势,而COD的排放量始终高于氨氮,且两条曲线均高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曲线,说明河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偏向工业,河南省废水治理任重而道远;其次,2007年、2011年的治理废水投资额有所增加,造成COD、氨氮的明显下降,而2010年投资相对较少,导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出现略微反弹。说明增加治理工业废水的投资能较好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3.2PCII与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关系由图3知,COD与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曲线紧随治理工业废水投资的变化而变化,2007年和2011年的投资金额增加,结果是二种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投资金额稍又降低,其治污效果也明显降低,呈正相关。

4.结语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是造成河南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体偏低且逐年减少。(2)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已初见成效,而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大体平缓增长,在当前水环境矛盾异常突出的形势下,要达到或超出既定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投入。(3)工业COD的排放量显著高于氨氮的排放量,而氨氮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曲线表明其治理效果更好;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与治理工业废水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涛.我国环保投资结构对工业污染治理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4

[2]张霞.湖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03):232-235

[3]董文福,傅德黔,努丽亚等.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87-89

[4]吴舜泽,陈斌,逯远堂等.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112-117.

[5]董小林,周晶,杨建军.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2):295-299

篇2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尤其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监测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环境监测从诞生至今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纵观其发展历程,环境监测大致经历了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环境污染监督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等三个阶段。尤其发展历程可见,环境监测已经越来越重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事前预防,也越来越科学化。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监测工作在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配套技术水平、监测管理、人员素质、经费投入以及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下文中,笔者就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有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监测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的环境监测手段比较落后和陈旧,污染物的类型不同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显然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开展了关于POPs的系统化研究,虽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了POPs的本底污染情况的相关研究,但是研究的环境介质和地域范围均存在明显不足。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仍然无法开展POPs的例行监测与调查,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而且统一颁布实施的标准化监测方法,并且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在设备、人员、投入等方面均无法满足要求。当前关于POPs的研究成果无法真实、全面地反应我国生物体、土壤、大气以及水体当中的POPs的污染程度,因此也无法开展POPs污染来源及其危害程度的相关分析和研究。

2.应急监测技术仍未体系化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还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应急监测技术体系,致使环境监测部门在出现重大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很难实现及时有效地应对。现有的标准监测方案在环境污染动态监测尤其是现场监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匹配性,而且环境监测和监测结果分析的成本较高,缺乏经济性。在应急监测设备和仪器方面也比较落后,并且某些应急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监测需要采用非标准方法,所获得的监测数据也只能够进行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对于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化进程的限制,即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环境监测部门只能够开展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环境监测工作。

3.监测结果不全面

导致我国环境监察结果不能够全面反映环境污染情况的原因体现在监测指标、监测要素、监测频次以及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1)监测指标方面。我国目前所执行和采用的环境监测指标仍然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的环境状况。究其原因:首先,环境监测项目没有体现出针对性,存在重复监测的问题;其次,某些可以表征污染状况的有害参数出现漏测问题,对于应该增测的污染指标迟迟没有增测。例如,某些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已经有效控制特征有毒污染物,但是我国环境监测的有机污染控制指标仍然采用非特异性指标(例如非甲烷总烃、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等)。在实际生活中,颇让环境监测部门尴尬的是,根据当前的监测因子和指标体系评价,环境质量明明是“良好”,但是群众的实际感受却是“恶劣”。(2)监测要素方面。当前我们仍然没有对生物体、大气颗粒物、固体废弃物、底泥以及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所以很难真实反映环境现状。(3)监测频次方面。当前的环境监测频次明显偏低,导致所获得的化境监测结果缺乏必要的连续性,很难真实、准确地反应当前的实际环境状况,造成了环境管理的被动化。(4)评价方法方面。在环境监测结果评价方面,通常采用对比分析检测数值和控制标准数值的方式,并用是否超标来决定环境的评价结果。这种环境评价方法不仅没有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深加工,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加缺乏对检测数据背景及其相关性的分析。

三、解决措施

1.研究突发污染事故快速监测技术

第一,采取多种手段应急和预警。现场快速分析是应急监测的手段之一。应急仪器包括流动监测车,应在应急监测“实战”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建立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法标准,或掌握应急仪器所出具数据与经典标准方法的差异性,以提高实际应用时对报出数据的把握性。第二,有研究实力的环境监测站可以联合企业开发价廉实用的快速测试仪器,有经济实力的环境监测站可以购置进口设备,但加快引进国外技术和国外仪器国产化是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出路。

2.实现监测方法的标准化

基于多种有毒污染物在环境中能积累、迁移、转化的事实,要发展多环境介质(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土壤/生物界面)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使其标准化,以利于开展污染调查与研究。对于目标有毒有害污染物,除了国际上已普遍重视的POPs外,还应关注各地特征性污染物及目前尚未重视的新型污染物如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

3.科学监测

第一,合理制定监测因子。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选取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删减长期未检出或在标准值以下的项目。第二,强化自动、连续监测。研究多种常见污染物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并加强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联网与数据共享。第三,重视生物、毒理学监测。除了用物理、化学手段监测外,还应逐步将生物监测和环境毒理学监测纳入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使用生物毒理学来检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性。第四,有效评价监测数据。在获得大量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加工,对监测数据本身的背景、相关性进行研究,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

四、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环境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更是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的基础性手段。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掌握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明确导致环境质量降低的各种主要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总量,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和环境保护政策。

参考文献

[1]杨二祥,孟勇,常卫民. 环境监测应用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J]. 能源环境保护,2007,(06):125-126.

[2]胡冠九.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04):205-207.

[3]但德忠.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测试技术,2005,(05):223-224.

[4]刘秀芳. 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技术与市场,2005,(04):256-257.

篇3

从工业发展现状和现实环境状况看,当地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两个:

(一)当地地理特点和当前贫困现实是是造成当前环境状况的客观原因

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容量不大是该地区的地理特点,贫困县的经济现状使得当地不可能考虑环境污染与环境承载能力问题,经济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因而不可能较好地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问题,也不可能合理处理眼前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更不可能系统考虑当前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的环境容量相协调的问题。

(二)政策失衡和疏于环境管理是造当前环境状况的主要原因

农业方面,片面追求粮食产量,造成盲目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方面,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片面追求GDP增长,一级政府在行使管理权限时,多局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在制定地方性政策上,围绕经济这一中心,对重点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出台“优惠政策”。由于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估计过高,照顾面过宽,持续时间过长,配套措施和环境管理又跟不上,导致这些企业利用优惠政策手段来逃避环境保护责任,直接造成环境的人为破坏。反复的政策失衡和疏于环境管理助长了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错误倾向,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使环境保护步入困境。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减少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有效途径

必须设立适合于工业建设的规划布局,科学设置工业园。工业发展需要便利的交通、充足的水源、可靠的电力和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几个基本的条件,长期的经验教训表明,“遍地开花”愿望良好,其实不行。因此,今后应当进一步明确,不再在工业园之外的地方新办占用主要环境容量指标的工业项目。作出这样的选择,不是限制工业发展,而是尊重工业发展规律,把有限的资源用足用好。一是抓好重点污染行业定点规划建设工作。做好印染、制革、化工、建材、冶炼、造纸(化学制浆除外)、发酵等重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建立工业集中园区,抓好粤西水泥生产基地、化工工业园、石材工业园的建设,防止污染无序扩散,有利于“三废”集中处理和污染物综合利用。二是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的力度,遏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十五小”项目的建设。三是拒绝珠三角地区一些重污染项目的转移。

(二)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架构是:一是在企业层面,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二是在区域层面,建立完善循环链项目,在抓好粤西水泥生产基地、化工工业园、石材工业园的建设的同时,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区域互补和区域间的中循环;三是在社会层面,优化产业结构,推行产业发展生态化,转变消费观念,推动绿色消费,按照生态学规律,抓好沼气村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创建生态城市和绿色社区,实现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三)强化环境管理

限制工业发展只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则可兼顾发展经济与环保保护。一是利用行政,专项资金扶持等各种手段,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促使企业达标排污。二是加强环境监管,通过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三是削减排污总量,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既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容量。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绿色化学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应用

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如何有效预防环境污染,确保生态环境持久平衡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针对我国当前国情,应当适当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将环境治理作为国家政府工作的重点。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型的化学种类,对污染物的处理基本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实现了废物的最少排放。就目前形式来看,绿色化学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政府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将绿色化学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推广开来。

1 绿色化学技术简介

绿色化学是指在设计研究过程中没有或者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的、且在技术上、经济上具有着很强可行性的化学品或者化学过程的学科,通俗具体地讲,绿色化学就是利用化学的技术方法来减少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环境安全和生态过程有害的产物。所以绿色化学又叫做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是实现污染预防的基本和重要的科学手段,包括合成、催化、分析等许多化学领域的内容。绿色化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零产生,零使用,是一门能够在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门类。

2 绿色化学技术的种类

总的概括,绿色化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其最大特点在于能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节约能源,实现清洁生产,并且实现一般化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化工过程。

(2)膜技术。膜技术通常包括膜分离技术和膜催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包含微滤、超滤、渗析、电渗析、纳滤和反渗透、渗透蒸发、液膜等。膜分离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可回收有用物质等优点;膜催化反应可以“超平衡”地进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原料的转化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3)催化技术。催化剂是化学工艺的基础,是使许多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无机化学催化剂高成百上千被,酶催化反应温和,控制比较容易,且环境污染小。

(4)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主要包括紫外线法、H2O2/Fe2+法、O3/H2O2法等,将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完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5)超声波降解技术。超声波使液相分子瞬间爆炸,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使所有的有机物在空化气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高温分解或自由基反应而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

(6)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由最清洁的高能粒子组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无不良影响,加上等离子体反应迅速,反应完全,使原料的转化率大大提高。

(7)微波技术。微波技术能够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产率很高。

3 绿色化学技术的特点

绿色化学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化学技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污染,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污染的排放,甚至实现了零排放,采用的是无毒无害的原材料。

(2)绿色化学技术需要在无毒、安全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对反应条件的要求比较高。

(3)绿色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对于自然环境是无污染的,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效率。

4 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4.1 绿色化学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大气中的SO2 主要来自煤中含硫物经燃烧产生的产物,绿色化的煤炭生物脱硫技术是今后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常用煤炭生物脱硫方法有生物浸出法、表面处理浮选法和微生物絮凝法等。将煤炭生物技术与非生物乳化技术相结合,提出煤炭脱硫的生物非生物综合新技术,可缩短脱硫时间。在微生物菌种方面在基础研究方面,一方面在采用驯化传统菌种,另一方面还积极研究利用遗传学技术,对脱硫微生物进行改良。

4.2 绿色化学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城市固体垃圾的处理主要是以无害化填埋和焚烧的方式来进行,无害化填埋对于土地资源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浪费,而且会严重污染土壤环境,而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果不能处理好,将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当前通过采用固体废弃物电力气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而且运行成本较低,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还能够实现循环利用。

针对白色污染问题,通过燃烧等方法的处理会造成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将绿色化学技术应用到塑料生产过程中,改善塑料结构,实现可降解生物塑料的生产是未来发展趋势。

4.3 绿色化学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是最重要的水环境污染源之一,利用绿色化学理念,实现对污水的零排处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热水锅炉零排污技术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可再生废盐水、煮炉水、冲洗水等废水的排放,实现了废水处理零排放。在对化学实验废液进行处理时,利用绿色化学技术,能够对废液进行有效中和,产生易处理、无污染的生成物,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对于自然水体的污染也十分地严重,通过采用新型的绿色农药,比如生物农药、光活化农药、现代化学农药等,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当前农业生产环境。

5 结束语

针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来改善自然环境,绿色化学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环境污染治理中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春喜,王京刚,王子镐,魏晖,张朝军;超声波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02).

[2]颜海波,孙兴富.电解和臭氧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实践[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7)

篇5

关键词:农村环境;农业发展;问题;措施

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一直是我国的弱势产业,而农民也一直是我国的弱势群体。农村环境的污染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主要的表现可耕重的上地资源减少,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农村环境的污染使得由此引发的疾病在农民中的发病率提高。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关乎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经济增长,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污染。水资源关乎到所有生物的生存问题。当前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如有毒物质富集的水被农作物吸收之后,造成有毒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农产品不能食用。另外,水资源的污染,对于水产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更是巨大。

2.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及污染物的随意排放造成的造成的,直接的后果是土壤中农药、重金属等的含量严重超标。土地污染给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严重影响。在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中,黑龙江调查区蔬菜和稻米中铅超标率分别达60%和46%,吉林调查区稻米中汞超标56.6%;山东调查区蔬菜样品中硫代硫酸盐、异狄氏剂醛和七氯的检出率分别为94.2%、86.8%和85.1%。由于土壤污染,全国每年粮食减产100亿kg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

3.草地破坏。由于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等原因,使我国的草地遭到严重破坏,面积不段减少。多年以来,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一直在不断减小,并且减小速度在不断加快。仅在2010年,我国由于草原退化而引起的鼠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草原退化问题,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遏制,草原退化速度才有所减缓。

4.土地沙漠化。我国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非常迅速。截至1999年底,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74.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8.2%;沙化发展速度快,20世纪90年代前5年达2460km2/a,后5年则达到3436km2/a。土地沙化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沙区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达5590万t,折合化肥2.7亿t。

三、将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1.控制乡村企业污染。首先,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对于乡村企业位置的选择要合理,尤其是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必须远离人们的生活区及生活资源所在区域,而且应尽可能将乡村企业集中在一起,从而便于治理污染;其次,严格执法,对于有违规排放,污染环境的企业要严格处理,直至关停;最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结合当地的特色,大力发展一些生产过程清洁,附加值较高,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绿色产品”。

2.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水是生命之源,对于饮用水的保护,一定要不遗余力地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对于饮用水源地要进行区域保护,在水源附近划定一个较大的保护范围。在该范围内,严厉禁止污染物的排放,对于一些较大河流的上游地带,作为饮用水源保护的重点。

篇6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探究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sudden accident, to the society and people's life with huge losse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to have all kinds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ime of occurrence with uncertainty, the nature of the pollutants also has high uncertainty, damage bigger also.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on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s related of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 is discuss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security provided protection.

Keyword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s; explore

中图分类号: X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各种环境污染的突发事故连续出现,尤其是油路运输过程中的泄露等,不仅容易造成水体的污染,也容易引起爆炸,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时间不确定性,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准备,能否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能通过各项准确的监测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的污染状况,以便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它在应急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通过各项准确的监测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的污染状况,以便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相关部门的领导没有充分重视应急监测机制的重要性,管理随意,不利于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给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应急措施所具有的强制性等特性,最后提出了应急监测的途径和方法,并指出了在应急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现状

对于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相关部门对应急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应急效果差,不能有效抑制事故的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应急处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第一,很多地方还没有设立处理应急事故的统一机构,往往是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才成立临时的机构来对事故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才设立临时机构,耗资高,技术水平低,设备不齐全,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因此,临时机构不能取代统一的机构;第二,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不协调,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时候反而加重了事故的严重性;第三,在环境事故应急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到环保局的监管权,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不利于提高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第四,目前应急处理和管理的体制没有健全,很多体制都无法缓解事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最后,应急处理的结果没有及时告知公民,相关部门只注重自身的权利,而忽略了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应急措施的特点

突发事故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快速反应、正确处理, 将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很大危害。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坏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特别是易爆的化学品, 比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在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 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 致使容器破裂, 发生爆炸。一般突发性的污染事件都与某些危险化学品有关, 一旦发生大量泄漏,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性。所以环境监测者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同时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 遇到事情沉着应对, 认真分析。

应急措施是国家在应对一些突发性的污染事故时,所采取的一种公共的应急管理方法,由于应急处理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因此,在采取的时候其手段应该是强制性的。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措施

第一,建立或者完善国内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构。只有建立统一的环境应急中心, 培养一支专业队伍, 同时建全应急值守、预警和响应工作值班制度, 定期核实应急人员、车辆、设备的情况, 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提供有力保障。

篇7

关键词:污染物 环评 试生产 竣工验收

一、环境监察的概念

环境监察要突出“现场”和“处理”这两个概念,即环境监察是在环境现场进行的执法活动,环境监察不是“环境管理”而是“日常、现场、监督、处理”。环境监察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环境监察按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事前监察、事中监察和事后监察。

环境监察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或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对辖区的一切污染源,海洋及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从而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加快老污染源的治理。简而言之,是运用法律与经济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而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工业企业污染,抓住了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控制就是抓住了控制整个形势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环境管理仍主要以排污收费、限期治理等被动模式为主, 我国现行管理制度如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制中的常规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复杂的环境污染状况和风险,“一刀切”的环境评价和管理方法难以实现对具有不同环境风险区域或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科学评价和管理,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评价指标和浓度限值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规模逐年扩大、数量逐年增多,环境污染的新账、老账正在叠加,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诉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已处于“环境问题凸显期”。 环境执法作为维护环境安全强有力的工具,这时候显得更加重要。由掌握环保法律法规,同时又经常深入现场熟悉企业生产工艺和排污状况的环境监察人员从建设项目建设初期到建成后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将企业的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延伸到事前监察和生产的全部过程进行监察,将会有效推动企业增强主体责任,全面减少污染排放。

三、如何进行建设项目环评、试生产、竣工验收的前置监察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前置监察报告的内容:

在建设项目办理环评以前,环境监察人员主要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为指导方针检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和区域环境政策 ,项目是否开工以及开工时间,是否属于“未批先建”的项目。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1.1项目建设地点周边环境状况

1.2项目建设情况

1.3检查发现的问题与意见

2.试生产批复前前置监察报告的内容

在建设项目试生产阶段,环境监察人员对污染防治设施监察主要通过现场听、问、查、看、测等方法,检查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按审批意见要求建设完好、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体系、设施运行记录是否规范完整等。检查防治污染设施是否已全部按审批要求完工并能投入运行,运行效果如何,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能否满足要求。检查生产规模有否改变,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有否变化,企业污水治理设施,排污管网进行全面了解及实地查看。同时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本项目的环评报告、环评报告批复等有关文件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监察。

2.1项目建成地址

2.2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搬迁情况

2.3主要生产工艺落实情况

2.4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情况

2.4.1废水污染防治设施

2.4.2废气污染防治设施

2.4.3噪声污染防治设施

2.4.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

2.4.5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及落实情况

2.4.6在线监测设施的建设情况

2.4.7排污口规范情况

2.4.8关停淘汰要求的落实情况

2.4.9建设期间环境违法问题的处理情况

2.5检查发现的问题与意见。

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前置监察报告的内容

在对竣工验收建设项目检查时,监察人员应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设施是否能全面、正常运转,运行效果如何,全部污染物是否都经过处理并在指定的总排污口达标排放,核实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与环保审批材料上是否一致,包括生产规模、生产量、产品种类、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数量。对企业生产状况进行了解,重点是检查生产规模有否改变,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有否变化。在试生产阶段发现的治理污染设施要求整改的事项是否落实。也有项目基本情况的简介

根据本项目的环评报告、环评报告批复、试生产申请复函等有关文件对该项目进行现场监察。主要检查内容有:

3.1项目建设地址

3.2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搬迁情况

3.3主要生产工艺落实情况

3.4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

3.4.1废水污染防治设施

3.4.2废气污染防治设施

3.4.3噪声污染防治设施

3.4.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

3.4.5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及落实情况

3.4.6在线监测设施的建设及使用情况

3.4.7排污口规范情况

3.4.8关停淘汰要求的落实情况

3.4.9建设期间和试生产期间的环境违法问题的处理情况

3.5检查发现的问题与意见

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项目不向环保部门申报和不经环保部门审批进行开工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环境监察人员依据环境监察工作的职责定位即“三查二调一收费”对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检查也是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仅仅依靠单纯的行政命令解决环境问题已不适宜。通过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对建设项目环评、试生产、竣工验收前置监察的现场执法, 这种部门的联动机制把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到审批阶段,而不是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后再去检查、解决污染问题。对于解决好多竣工验收后披着合法的外衣却在大肆污染的企业能起到利剑作用,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据研究调查显示,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十分关注农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将农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列为了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还对农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监管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尽管经过了近几十年的发展,农村中一些地区的环境保护得到了改善,但农村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很突出,集中体现在农业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比较大,广大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另外, 一些垃圾在屋前、屋后堆放的现象还随处可见,每当秋季到来时,秸秆焚烧,烟雾熏天,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村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很严重,这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二、农村中突出的环境问题

1、垃圾问题

农村中的垃圾所含的成分复杂,堆放量大,主要有生活、生产的废弃物、道路上的垃圾以及一些动植物的粪便等等,这些垃圾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即破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又威胁着人体的健康。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中的人习惯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屋前、屋后的垃圾堆上,农村中的道路边上、田边、溪河边上随处可见堆放着垃圾,每当夏季来临时,这些堆放的垃圾会散发出极其难闻的味道,严重污染着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在一些有河流的农村中,由于人们水环境意识的淡薄,往往会将一些废弃物扔进河流中,河流无形中就成了农民堆放垃圾的天然场所。长此以往下去,河流中垃圾的数量会不断增长,进而导致河道的堵塞,河水的污染。

2、水环境恶化问题

相关的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中的水环境面临着三方面的污染威胁。首先是居民生活废水的无序排放流入了水体,再加上残留的化肥物、农药等流进水体后,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加剧了水体污染。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中的一些污染物的乱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直接因素。其次,农村中的水体很大程度上是城市与工业废水的接纳体。当前,城市中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因此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就转向到了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发展,尽管工业企业的转移会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解决一些劳动力的问题,但是与其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相比,其环境效益远远大于经济价值。第三,当前一些布局分散,经营粗放的乡镇企业会随意排放一些不达标的废水,致使农村中的水环境受到污染。

3、耕地减少以及土壤污染问题

据研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当前各种产业的建设占用了耕地面积。我国的耕地资源是有限的,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耕地的质量也在下降,集中表现在土壤的污染问题上。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再加上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会严重导致土壤的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利用污水灌溉会给土壤带入许多重金属元素,包括汞、铅、铬、氮以及有机氯化物等。另外,我国农业中普遍使用的农膜是非降解性的,这些农膜的残留率高达40%,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会严重影响到土壤的结构与性状。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规划,统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村镇的环保规划工作,对目前新农村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上,特别是垃圾的堆放问题,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将垃圾进行集中分类处理,并建立一些有关垃圾集中、转运、处理的设施。第二,在农村污水的处理问题上,应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采用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净化水体,使水质达到合格的标准。第三,对待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方面,应将养殖场所的布局与环境的规划结合起来,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以及易养区,科学地发展养殖业。

2、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农村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开展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在目前显得极其重要。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从一定程度上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3、加大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

篇9

关键词:环境工程;作用;规范;定位;技术

环境工程的施工需要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遵循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以增强环境控制能力,有效制定监督与管理策略。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整体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威胁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于是我国积极开展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应运而生,可以有效地指导环境工程施工,人们要合理地应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

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概述

近年来,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许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措施层出不穷,特别是大力实施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技术指的是提升环境质量、防止环境污染的科学技术,其涉及众多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医学、环境卫生学与生态学等。环境工程起源很早,环境工程最初只涉及水资源问题,伴随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研究范畴逐渐扩宽,现今已发展至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环境工程的概念不断更新与延伸,不断拓展施工技术和应用领域。然而,经过长期的发展,环境工程的核心目标并没有改变,即控制污染源[1-3]。伴随环境工程的发展,环境工程技术规范逐渐完善,旨在指导环境工程施工,有效解决环境工程问题。人们要大力开展环境工程,充分发挥环境工程的作用。当前,我国环境工程规范日趋完善,环境保护体制逐渐确立,环境保护工作获得了显著成果。如果环境工程施工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就不能有效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导致环境工程不能真正发挥自身价值。环境工程要合理应用相关技术规范,保证施工过程科学合理,提升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伴随环境工程技术标准的提高,环境工程需要对污染防治项目的运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环境污染控制等进行技术规范。按照具体需求,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可以为各个时期、各个行业的环境工程提供指导[4-7]。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项目投资稳步增加,环境项目数量不断上升。随着环境工程的不断实施,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投资增加,有助于满足环境治理需求,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人们要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增强环境工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然而,我国环境工程起步较晚,潜存许多问题,使得环境工程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当前,人们要积极采取环境工程措施,不断提升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应用价值。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实施环境工程的重要依据,可以引领环境工程的方向,保证环境工程的可靠性和标准化。人们要有效落实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推动环境工程有序发展。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能有效地指导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工程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有效提升环境工程质量[8-11]。

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与作用

3.1定位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开展环境工程的指导性文件,是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环境工程施工标准化,能够为环境工程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有效指导,确保环境工程施工质量。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是环境工程实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成果,采用成熟、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来指导环境工程施工。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不是封闭的,是不断更新、完善的,不断吸收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有效整合新的工程实践经验,为环境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指导,确保环境工程质量。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很多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环境工程的重要价值,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治理环境污染,将会影响经济建设、生活质量与人体健康。其间,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人们要以工程实践为基础,将科学技术作为核心,有效完成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最终实现环境工程预期目标[12-15]。

3.2作用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应用是保证环境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要不断推广先进、成熟的污染防治技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治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环境工程项目数量显著增加。环境工程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拥有巨大的作用,不可取代。我国环境工程起步较晚,发展空间广阔,实施期间面临很多困难,致使环境工程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生产期间会排放大量污染物,严重破坏环境,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前,国家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提升环境工程质量,推广和应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16-21]。

4制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制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过程中,人们应结合相关要求,收集环境工程方面的信息,明确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作用与方向。同时,要不断完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有效满足环境工程需求,保证规范的适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当前,人们要根据环境工程的性质和需求,合理制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确保环境工程有序开展。

篇10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 防治 法治化

一、我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2014年1月15日在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强调:贵州在工作中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发展的底线,必须加快发展;一条是生态的底线,保护好青山绿水。贵州广袤的农村地区环境成为维护生态底线的最基本保障。然而,目前贵州省的农村污染治理情况并不容乐观,如何从法治的角度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是当前贵州省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目前,贵州省主要是通过排污许可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对工业和城市的点源污染进行防治,而对农业面源污染没有管理监测和控制,致使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成为导致耕地退化、农村和农业内部环境恶化,影响江河湖泊水质、饮水安全、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及对外贸易等的主要因素,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我省的环境安全。数据显示,和2012年相比,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处于下降和持平趋势,但农业源的污染对我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一)农业生产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在贵州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农业面源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2012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显示,2012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32986吨,同比下降2.96%,其中工业和生活源排放量同比下降5.69%,农业源排放量则同比上升13.26%①。贵州每年化肥施用量近百万吨,利用率低于35%的全国平均水平;废旧农膜残留每亩平均达2.5公斤,部分高寒地区农膜的使用量更大,如威宁县年使用量超过一千吨,绝大部分农膜没有回收处理。由于回收率低和难于分解,直接破坏耕作层结构,造成耕地退化和作物减产。

(二)农村生活排放的垃圾污染严重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在量上不断增多,而且由以前可被分解的蔬菜叶等变成了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和金属等。另一方面,贵州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且方法非常滞后。很多村寨没有专门的排水管网,雨污合流,生活污水乱泼乱倒,污水横流现象突出;生活垃圾大多数未经无害化处理就在村寨周边随便堆放,生活垃圾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将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或地下水体中造成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农村畜禽养殖或散放散养污染严重

由于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零散养鸡户在农村非常多,畜禽养殖布点上存在随意性和畜禽粪便、养殖废水处理措施不到位,给农村居住环境和饮用水源地带来了污染隐患。畜禽养殖业污染,目前贵州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已大大超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而处理率仅30%左右。

(四)乡镇企业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大气、水、空气和土壤等污染严重

由于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低于工业污染物,乡镇企业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已经成为影响贵州农村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二、我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的法律分析

(一)立法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立法空白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监管的重点在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防治监管重视不够。目前,我国虽然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控规范得非常空泛,无具体操细则。例如在对农村生活垃圾的问题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第49条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我国尚无系统的针对农村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环境保护法律或法规。现有的各层级法律法规中也存在立法空白。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方面,如有关农村循环经济立法、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我国法律至今无作出专门规定。再次,我国现行立法是以城市化的工业社会为背景,针对环境污染主要立足于“末端控制”和“点源控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局限于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治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所起作用相当有限。环境污染问题的区域性特别明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制定符合本地的地方行政法规。例如,广东、湖北等省相继出台了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贵州省尚未针对农村出台专门的地方法规,仅在2009年出台了《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对农村环境的规制仅是原则性的规定。

(二)农村环境执法不严及执法水平不高

1.环境执法存在执法不严的状况

近年来,贵州农村环境执法取得较大进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但实践中部分地区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限制环境执法现象,有些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下,往往选择宽容本地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做法,从而牺牲本地区的环境利益。在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2013年抽查的贵州省,就发现,由于有关部门项目审批把关不严,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还很普遍;某些部门明知建设项目的手续不全,不符合国家行政审批手续,仍采取默许的态度对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某些地区对重点污染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监管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甚至个别地区根本没有对策,听之任之;某些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未能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取缔关闭的决心不大;在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上,环保部门虽加大力度,但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等。

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省、市级政府建立环境专门机构,工业较集中的县、镇一般也设立专门机构或由有关部门兼管,甚至在较大的工矿企业也设有环保科、室与环保专职人员。这意味着环境执法机构不仅包括国家及地方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还包括依照有关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其他部门,如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等。在这种情况下,执法主体林立,执法权力和执法责任分散,管理权限分散,缺乏有效协调,不利于集中执法统一行使权力,反而造成执法混乱。

2.执法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贵州农村行政执法人员大多数未受过高等教育,法律专业的培训也很少,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低,这导致在农业执法过程中常常有违反法定程序的执法,适用法律条文不当和法律文书书写不规范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贵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治化对策

(一)创建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农村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弥补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对农村环境规治的不足,应逐步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围绕农业生产污染防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和农村聚居环境污染防治系统地制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建立相配套的农村环境单行法律规范,如《农村清洁生产促进法》、《土壤保护法》等方面法律,在其中规定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尚未规定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农村生态补偿制度、农村环境产权制度,等等。

贵州省应尽快制定旨在预防和治理全省农村环境污染的《贵州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条例》。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发展绿色农业的产业进行扶植,并给予优惠政策。另外,贵州省应在全面把握本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分别出台省级、市级、县级地方性环境保护标准。

(二)强化贵州农村环境执法评估方式

1.完善基层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影响阻碍环境执法的有效进行,应考虑完善基层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促进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环保部门应定期对农村环境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获得科学数据,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标准体系。

2.增强农村环境执法力量

应把我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众多执法机构归并成为一个综合执法,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有利于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提高执法效率。同时,要不断提高各级农村环境保护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加强领导、群众及行政监察部门的监督,使其能够在农村中和谐而有效地依法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

注释:

①2012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

参考文献:

[1]蔡守秋主编.环境与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