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
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篇2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地理标志农产品 农村经济发展
引言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1]。我国广阔的地域,多样的资源与地理环境,使许多以原产地名称闻名于世的传统农产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保护价值。
但由于保护开发原始资金短缺,科技人才缺乏、市场品牌影响力弱等原因,使我国绝大多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认可度低。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发挥农商行的作用,推动城乡经济和谐发展,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公告对国内1200余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涉农地理标志产品占1100多件,达总件数的92%[2]。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来,地理标志产值过亿元,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力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改善了农业的发展格局。在现代农业中,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重视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与发展,但目前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整体发展较好,地区间却呈不平衡发展趋势。以重庆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例,到2012年4月止,重庆市已核准地理标志达84件,其中,丰都肉牛、石柱长毛兔、涪陵榨菜等16种地理标志产品出口国外,实现出口额13.65亿元。全市地理标志产品共带动了658.8万农村人口就业。在未来5年内,重庆市还将注册多件地理标志商标,并让长寿沙田柚、石柱黄连、酉阳青蒿、永川秀芽、武隆高山蔬菜等农业品牌商标,发展成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3]。
然而,同样注重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其他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却出现了“注而慎用”“大标志、小市场”的尴尬处境。以山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例,截止2012年2月,山西省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5个,包括沁州小米、太谷饼等。但除少数品种外,其他地理标志农产品体现出较差的经济效益[4]。
2. 制约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因素
2.1农户对地理标志价值意识淡薄,地方政府关注不够
虽然被合理开发利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都普遍较高,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户乃至一些基层政府无法正确认识地理标志的经济价值,对其意识淡薄,以致于没有对地理标志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和利用,也没有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地理标志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创新和发展。
2.2地理标志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一方面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创立在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优势之上,创立企业的科技基础差,没有相关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对市场商机敏感性不强,创新能力较低,无法进一步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农村自身人才的流失,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许多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都流向城市,且大量人才不愿意投身于农村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先进思想与活力。
2.3不注重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培育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拥有很多发展潜力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但其产业带或产业群都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没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一方面不注重培育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导致农村低水平的集群产业中龙头企业的联系松散,信息交流少,生产结构趋同,难以融为一体[5],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少保护开发资金,无法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根源上的支持,两者严重阻碍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和农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变化,升级。作为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农村商业银行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从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有效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角度,探析以下对策:
3.1银行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对农村地区贷款
为扶持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农村商业银行应发扬其标志,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对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及优惠。例如有些农产品产量巨大,农户对地理标志商标的购买可能会有政府补贴,但金额小农民不愿接受。银行便可加强与本地政府沟通,一方面银行单独增设对地理标志商标购买贷款业务,以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为目的,降低农户购买成本,简化购买程序,并免费为农户提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咨询业务,为其规划合理理财方案,让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并提高农户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潜力意识。另一方面政府下达相关指示,并积极做好地理标志的宣传工作,鼓励农业生产者购买标识,促使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率增加,同时实现农户与银行互利共赢。
3.2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科技进步提供资金支持
要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提高农产品标志的科技创新水加大资金、人才等投入,使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化。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对资金需求特性进行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其科学技术的资金支持。只要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技术的合理项目和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市场潜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项目,银行都应该通过无息或低息贷款等方式大力支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以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3.3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与经营的龙头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地理标志农产品如果缺少企业合理的带动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容易涣散,市场竞争力会面临大幅下降。农村商业银行应强化对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投资,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特点与需求,提供地理标志品牌主体相关的资金服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完善相关的贷款担保体系,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比例,为“三农”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可采取对使用地理标志的龙头企业,提供分等级的资金支持。对规模和效益水平都比较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提供一级企业金融服务,差的列为三级服务企业,以促使当地企业和农户注重自身实力的培育、自身资源的优化组合,逐步形成联合的生产环节[5],建立“政府+地理标志+龙头企业+银行+农户”的经营模式,从而加快转变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
3.4增设或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的农业保险业务
虽然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潜力大,但由于农业自身的特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两方面的风险,因此,更好地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需要保险的支持。但基于农业的双重风险和不稳定的收益,许多商业性的保险机构不愿投保。在此,建议我国政策性保险机构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的农业保险业务,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应发扬以振兴地方经济为己任、主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宗旨,积极深化改革,扩大业务范围,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增设或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的农业保险业务,以更好地化解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确保农业发展的根本实效性,全力配合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天津知识产权网.什么是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由谁负责?2011-04-12.
[2] 松际农网.地理标志成农产品敲门砖 权威性受市场可.2012-02-27.
[3] 严薇,田晓艳.搭地理标志顺风车 农产品变金凤凰[N].重庆商报.2012.04.19.
[4] 黄河新闻网.山西“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申请不易 使用遇冷[N].2012-02-12.
[5] 江盈婷.培育地理标志商标 带动三明经济发展. http:/// 2012.10.05.
篇3
笔者曾去温州考察学习,据温州同志介绍,温州不仅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异常活跃的地区,创造了蜚声全国的“温州模式”,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同时也是农产品行业协会比较发达的地区。温州农民仿照当地二、三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思路,以当地特色农产品经营为界限,建立了农产品行业协会。根据调查统计,到200年6月,温州地区市、县两级共有农产品行业协会33家,会员遍及各乡镇、自然村。温州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以“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专业生产基地’的模式,将原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技术推广等环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从我省一些地区农业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借鉴温州的有益经验,在我省一些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促进经济发展,适逢其时。
一,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我省各地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特色项目,发挥出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发展,不论是农户、加工企业、都需要一个协调机构,组织好生产经营各环节,协调和均衡各方利益关系,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加强行为自律,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其次,农产品行业协会能够使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减少交易成本,彼此之间共享结网的优势,共享利益成果。再次,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建也是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市场条件下盲目无序的竞争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新科技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十分剧烈的情况下,单个的农户和企业很难应付多变的市场,也无法解决市场进入的高成本,他们在信息获得、市场拓展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农产品行业协会通过共同缔约,自我约束,集体维权等办法,把分散的农户和企业联系起来,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农业生产的积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二,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利益共同体。从温州经验看,协会大多是在行业大户、企业或有关部门牵头下自发组建的,为实现共同的意愿,它应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为会员提供如下服务:
首先是技术和生产服务,一是信息引导。协会通过全面系统的信息搜集整理,提供市场行情,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把农民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二是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通过示范效应扩大规模。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推荐给会员。
其次是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而加强市场的竞争力。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会员组织起来,共闯市场。通过筹集发展资金,建立统一标准,协调行动,产前抓定单,产中抓销售,产后抓服务。创立品牌,启动市场。例如对会员符合标准的产品统一申请注册商标,统一销售,统一开拓外地市场,统一组织促销活动。这样能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再次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竞争秩序。在有些地方,尽管动用了行政、法律各种手段,但农产品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现象和企业压级压价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某些农产品的声誉。在执行政府法令规范的前提下,通过行业协会会员的自我协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机制,拟订行业发展战略,制定行业标准,信誉规范,调解纠纷,代表行业对价格进行指导监督,监督约束会员和企业遵纪守法,维护各方利益,维护行业竞争秩序。
再次是作为分散的会员整体利益的代表,维护自身权益。例如与加工、销售企业进行协商谈判,沟通各方意见,协调各方利益,维护自身权益,从而使生产、与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减少摩擦,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运用政府职能促进农产品协会成立并规范化运作。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手段。经济发展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没有生产加工农产品一方的积极性,勉强建立是摆空架子,只能流于形式。如果条件成熟,没有政府的热心扶持与指导,也会群龙无首。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性质是自律性、行业性自治中介组织,由于会员的经济实力有限,又多从事公益工作,经费来源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政府的支持,勉强成立也难以为继。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篇4
今年以来,媒体的社会调查显示,在城镇居民中“食品安全及其监管问题”最受关注,始终名列前茅。人们热议的话题主要聚焦于“地沟油流向餐桌”“蔬菜水果农药超标”“病死肉、注水肉售卖”“奶源不安全”等几大类。今年“两会”期间,网民接连发问:“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和食品连在一起?问题食品缘何屡禁不绝?监管部门能否杜绝“软监管”、“马后炮”?食品行业能否重建诚信体系?无良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何时出局?我们注意到,农交会已经把食品安全列为第一道门槛,参展产品首先要过“安全关”。参观者、经销商热衷在农交会上采买、签约,不仅仅是冲着品牌去的,首先是因为参展产品经得起检验,安全有保障。人们寄望农交会能对农产品市场产生更大影响,把“中国农业第一展”塑造成培育、张扬安全信得过品牌的重要平台。
过往的农交会上,可降解一次性绿色环保餐具曾经引起国内外来宾的极大关注。我们还记得,那些米色的餐盒、水杯、刀叉、方便袋,颜色柔和,拿在手中可闻到一丝淡淡的玉米清香。这些展品不但吸引了众多国内环保产品采购商,而且获取了包括美国航空公司的订单。
近年来,在很多农业生产加工企业自觉向环保型企业转变的同时,政府也进行了积极引导,发出了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号。实现农业与“青山绿水”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这个意义出发考察本届农交会,人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崭新亮相。
本刊记者曾赴农交会的“老客户”——北京德清源生态农场采访。我们看到的德清源,生态农业模式有效实现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和有机种植的循环。通过对蛋鸡场产生的鸡粪和污水进行处理,德清源不仅实现了园区内污水零排放,每年还向华北电网提供绿色电力,向农资市场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德清源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了低耗能、零排放并非我国农业遥不可及的梦。
篇5
关键词:农产品;新型营销;分销系统;物流系统;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6日
一、引言
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关乎着民生,是国家运作的基础和支柱。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需求量更高。2012年秋,党在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未来农产品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但是我国的农产品同时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地区分散、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加工程度低等特点,导致了农产品营销的成本高、领域窄、利润率低、管理效率不高等特点,从而为农产品的营销带来了难度,制约了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所以,以前的初级营销方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环境,此时就迫切需要注入能适合现在农产品市场特点并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问题的新型市场营销思维。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所以那些幻想着只要自己的产品足够好就会有顾客主动找上门而不主动去向顾客介绍推销产品的企业只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为炮灰。现代市场营销思维更强调的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所以作为现代企业和营销者就必须直面市场,快速发现、积极满足、敢于创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头筹,而在复杂多变的农产品市场中更应如此。本文将探索适合现代农产品市场的新型营销思维。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19世纪,美国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导致农产品严重过剩,于是现代农产品营销理论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1901年约翰・富兰克林・克洛威尔在《产业委员会农产品分销报告》中首次提到农产品营销。该报告阐述了农产品由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分销体系以及生产商和分销上之间的利益分配;1903年西巴德首次将有关“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内容搬上了威斯康星大学的课堂,且一直从事市场营销调查研究并在多年之后年出版了《农产品市场营销》一书;1916年W・C・韦尔德为了掌握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市场营销流程而去实地调查当地商会的农产品流通细节,他总结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效益和效率依赖跟专业化的渠道商。
二战后,美国农产品营销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农业生产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空前的提升,农产品得到空前发展,众多农民和商人开始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农产品营销理论逐渐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众多领域。
21世纪,需求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导致农产品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又开始有了新型营销理念,农产品的绿色、品牌、服务、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理念开始慢慢替代传统的营销理念。
(二)国内的研究。安玉发、张娣杰在《市场营销学理论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应用》一书中提出,农产品只有模仿其他工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转变农产品营销的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行业的大发展。物流一直是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之一,刘威认为配送中心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合理管理各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采用合理化、专业化的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赵丽霞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提高,名牌产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品牌竞争逐渐成为企业和产品的无形的资产和竞争的热点,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越来越迫切。元新娣提出农产品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地对接消费市场,实现农产品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交易环节,并且让农产品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家销售更为便捷,有利于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三、新型分销系统
(一)传统的分销系统。与国外的规模化生产不同,我国的农产品依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农户的供应从而发展出了独具我国特色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分为:生产商到渠道商再到零售终端和农户到零售终端的两种方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分销方式已经越来越展现出弊端,前者渠道长度太过臃肿,流通环节多使得农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导致交易效率低;而后者虽然降低了流通环节但是流通范围不大,只能满足生产地及其周边的需求很难进行更广泛的流通,而且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上存在严重不足。
(二)新型分销系统的出现。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得到井喷式的发展,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首的电商巨头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购物方式,人们开始慢慢接受网络购物并逐渐依赖电子商务。依据阿里巴巴的消息2013年天猫仅在“双十一”当天就达成1.7亿笔交易,支付宝成交金额突破350亿元,创造了一个电子商务的神话。2014年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元年,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数量达到3,000个之多,而跟农产品有关电商平台数量更是超过3万,农产品将是继电子和服装之后的又一个电子商务畅销的明星品类。根据图1可以预测,现在只是农产品电商的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众多农户和农产品企业看准了这一时机纷纷开始了电子商务的转型,逐渐发展出了新的分销模式,这里统称为线上和线下的两种分销模式。(图1)
(三)新型分销系统的优势。线上模式即是通过网络达成交易,与传统的非电子商务模式即线下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1)时空优势: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突破了交易时空障碍,交易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2)成本优势:降低了店面费用、流通费用、库存费用和管理成本;(3)渠道优势:避免了复杂的渠道关系,实现了农户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4)服务优势:借助电子商务品台卖方能够即时即地为买方服务;(5)信息优势:有效地降低了买方和卖方交易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既让买方知道更多的产品信息又让卖方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实现公平交易和供需平衡。
四、新型物流系统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数量大、种类繁多、覆盖面广。2013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表1)品种较多,分部地区较广,涉及到的物流覆盖全国各大农产品产区和消费区,包含海陆空三个方面。
2、农产品物流受季节影响周期变化。农产品物流量会随着农产品成熟时加重,成熟季节一过,物流量就随之减少,并且一直反复周期变化。例如,季节性水果等每到成熟季节时才集中产生较大的物流量,而其他季节物流量相对少很多。
3、农产品物流具有易损性和技术性。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比如鲜活类在正常条件下只有极短的保鲜时间,这就对物流系统要求较高,需要采取先进的运输工具,比如冷藏运输。
4、农产品物流具有可预见性。生产者可以根据当前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对后期的农产品产量进行预计,根据产量和需求量的预计就能大概预见其物流量。
5、农产品物流具有安全性。农产品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关系到民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农产品的安全是每一个人所关心的话题,所以保证安全是农产品物流的重中之重。
(二)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议
1、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较偏远的地区,依然存在农产品无法运出产地的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改善当前农产品物流广泛、分散的特点,实现物流中心统一配送。
2、缩减农产品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农产品对时间比较敏感,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质量就要最大限度地缩减物流环节,实行生产者到配送中心再到零售商的简易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3、加强农产品统物流监管。产品监测和管理是现代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先进的物流监测和管理技术不仅能节省农产品物流费用还能提高物流效率,同时还为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4、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保证交易双方对运输过程的监控,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处理物流交易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等关键信息,使交易更具透明化。
五、新型品牌战略
(一)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意义。在非农业领域中如在工业品营销中,品牌战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企业通过品牌战略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并且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所创造的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微软、苹果、可口可乐、耐克、保洁、海尔等大公司和企业创造了极高的品牌价值。可口可乐公司曾言,如果哪天可口可乐公司毁于意外,凭借可口可乐这个品牌依然能站起来,可见品牌战略在现代营销中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对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和品牌化经营缺乏认识,随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和市场的变化,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和品牌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周发明提出品牌战略有以下五点重要意义:(1)是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是适应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变化的要求;(3)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4)是提升和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5)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的需要。
(二)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建议
1、普及农产品品牌意识和名牌农产品消费。现在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而这恰恰与现代企业的品牌战略和消费者日益增强的追求名牌的心理背道而驰。企业需要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意识,利用消费者的名牌心理让他们追求消费名牌农产品。
2、加强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大部分农产品通常保有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而企业只需将这一特色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利用地方具有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等用现代营销思维对之进行定位、塑造、包装、宣传,打造具有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的品牌,提升品牌的档次和品位,从而避免品牌蓝海,使其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3、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广泛的宣传有利于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政府要积极配合并设立相关宣传机构,在各大交通要到设立广告牌,各大旅游景区设立相关销售点,积极参与区域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产销会,利用农业节目,各大卫视、网站等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例如,最近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个极好的适合农产品宣传途径。
4、建立品牌的认证标准,健全品牌信任机制。建立品牌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准体系,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操作环境和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出发进行标准化的监督和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行业、地区、国家和国际标准体系。品牌标准化的建立能帮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安全性,有利于树立品牌的信任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5、各级政府机关的政策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并非某一个组织或企业能够独自完成,尤其是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各级政府需要从政策环境、地域资源、生产技术、人员培训和公众服务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引导各个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品牌快速健康地发展,提高品牌公信力。
六、总结
农产品的营销一直是困扰农业从业者和营销人员的难点,本文主要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从农产品营销工作的三个要点也是难点描述了农产品从渠道、物流和品牌建设的重要问题,以及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然而,要顺利地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仍需要更多人员投身于农产品行业,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农产品营销系统,农产品营销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克洛威尔,约翰・富兰克林.关于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的报告[R].华盛顿:美国印刷局,1901.
[2]Hibbard,B.H.,Marketing Agriculture Products.New York:D.Appleton-Century Co.,Inc.
[3]安玉发,张娣杰.市场营销理论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应用[M].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
[4]刘威.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
篇6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背景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各地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持,借助农产品行业网站以及各级政府的农业信息网实现双向的信息流的商务模式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寻求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滞后性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的网络基础仍相对薄弱,大量农户的生产并没有实现全程信息化,而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不是很积极,这种互联网环境对整个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程信息化非常不利。
(二)农民互联网思维方式滞后
大部分农户基本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信息接收和掌握较差,具备先进信息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尚未普及,整个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切实下沉到农村基层,农民互联网思维方式的滞后必然会制约终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本土站点质量不高、数量较少
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网站包括河北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顺丰优选等网站,大多农产品电商网站均为政府扶持,自主运营能力较差。
(四)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标准化、易配送、适合网络推广的农产品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但目前大多数农产品在品牌、生产、包装、销售、配送等方面标准化急需大幅加强。
(五)学生的实训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根据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能力结构,安排跟岗实习学生进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工作,是目前基于校企合作的一种实训模式。但在具体实习工作中,却大量存在着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匹配的状况,这种差异性是校企合作模式里长期存在的一种矛盾。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化途径
(一)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由各级政府主导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促进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把本地农产品销售到外地市场去,真正改变“丰收不值钱、值钱不丰收”的农业宿命;克服农产品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和电子商务人才集中在城市的矛盾,处于城市边缘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是产品和人才无缝链接、促进农产品销售的优选模式;将地处边远农村的零售包裹批量物流运到产业园,更好地满足网络订单的需求,帮助农民提高销量,促进他们的种养积极性,助力农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和农村青年的创业和就业,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在校生解决无电商工作人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困境,并在跟岗实习中带动一批转型农村青年成为电子商务人才。
(二)传导给农民互联网思维
在农产品生产和营销的网络化过程中,农民的互联网思维方式极其重要。农产品上游生产渠道中的信息采集和农产品溯源等重要信息都必须要一线农民直接参与,因此必须采取各种传导手段如网络知识培训、送教下乡、企业实践等形式,在农民群体中形成“信息技术是最佳生产力”等意识,逐步提高农民群体的互联网思维。
(三)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结构,重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构建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的要求,根据电子商务职业领域,构建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
本着互利互赢的原则,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学校可与农产品营销行业、电子商务运营单位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以行业专家、企业实践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就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讨,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为本专业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信息,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
(四)校企合作,创新实训思路
1. 将“工作室”引进学校
将“工作室”引进学校,与电商网站、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教师+学生共同承办电商外包服务。实现“五个合一 ”,即教室、工作间合一;学生、员工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销量合一;学习、创收合一。
承德市农广校在2016年底开始与“承德团”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办“学生商创业服务中心”,并服务于多家承德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为学生提供边学习边创业的实践平台。在合作的半年里,组织多次线上线下校企共同宣传活动,线上经营网店,线下社区宣传,学生们实践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 工学交替模式
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的要求,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内学习期间,承德市农广校分批次选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进行实习培训,通过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岗位实习锻炼,提升自身实践技能。跟岗实习企业包括中国网库承德分公司、承德乾润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鸿雅人资等,分别在产品销售、单品推广、薯条创业策划、“神秘人”培训、会计档案录入等岗位中进行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自我,学会了自信自强,意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设计创新”理念有了提升,创业的激情已经悄悄燃起,也充分体会到父母赚钱养家的不容易。
3. 自主创业模式
将“校中厂”引入校园,电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微商联盟,推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新型产品,如围场县某土豆条食品、丰宁某矿泉水,创建承德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篇7
课题组对四川省成都市周边和全国各大知名食品企业及相关食品生物技术同类职业院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食品产业背景和行业现状,并对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提出了创新性的意见。
关键词:
四川省;食品生物技术;行业发展;人才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充满活力的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将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大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为提高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院食品技术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地位,使学院食品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我国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发展目标,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课题组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行业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以期实现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于2014年6月至10月对四川省成都市周边和全国各大知名食品企业及相关同类职业院校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涉及四川省25家企业和3所高等院校,采用了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网络调查法、电话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基本方法。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1.产业在区域发展的历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区域服务主要面向食品工业、白酒、啤酒、调味品等企业。食品工业是四川省“7+3”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工业强省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四川的食品工业在粮油、肉制品、软饮料、酿酒、调味品、果蔬加工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在白酒行业,四川汇集了一大批国家名优企业,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水井坊、沱牌舍得等“六朵金花”享誉全国,川酒自2010年以来在产业政策引领下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态度食品产业一直是四川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食品工业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进而带动如机械制造、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加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饮料食品产业重点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白酒、肉制品、粮油制品、烟草、软饮料、果蔬制品、泡菜及乳制品等产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的转变。
(二)行业现状分析近年来,伴随居民收入逐年上升,食品购买消费力也快速增强,四川省食品行业整体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大,加工装备与技术不断进步,部分行业(如白酒、泡菜、调味品)加工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劳动密集程度逐渐减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等。
(三)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与趋势对食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与趋势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以生产操作为主,品控岗位需求为第二位;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转岗率高,稳定性差。1.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学历情况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在企业中的学历情况为,33.5%的企业从业人员学历为高中以下,50.7%的企业从业人员学历为大专或中专,12.3%的企业从业人员为本科毕业生,3.5%的企业从业人员为技术工人。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见图1)。2.食品生物企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目前食品企业中管理岗位的人才需求为1%,技术研发岗位的人才需求为4%,品控岗位的人才需求为13.0%,销售岗位的人才需求为19.0%,生产操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为61.0%,其他岗位的人才需求为2.0%。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以生产操作为主,品控岗位需求为第二位(见图2)。3.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伴随四川省由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的转变进程,食品生物技术行业问题层出不穷,如原材料质量、产品质量、生产环节质量、环境污染、工人职业健康等,因此需要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环节技术控制,半成品、成品质量控制。为全面控制产品质量和保证生产绿色安全,企业纷纷引入QMS、HACCP、OHSMS、EMS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政府和行业不断更新各项技术标准。食品生产管理各方面的快速变化均要求从业人员知识、技能不断更新,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通过食品产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总体要求的调查表明,食品饮料、酒类行业的从业人员结构成金字塔形,高职毕业生处于金字塔的中部,即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人才,这部分人占整个从业人员的20%左右。四川食品行业按每年10%的速度增长,约每年需增加从业人员10万人,则需高职毕业生2万人左右。由此可知,四川省饮料食品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4.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稳定性差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高、涉及范围广,食品行业已经成为高风险行业,食品专业技术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需要履行包括专业技术服务、保障食品安全、遵守法律等多重义务,工作风险高,但食品行业普通技术人员薪酬相对较低,导致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转岗至营销、管理等其他工作岗位的发生率较高,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行业整体稳定性差。5.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员的满意度分析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有62%的企业表示对已有专业人员满意,25%的企业较为满意,12%的企业较不满意,对已有专业人员不满意的企业占1%(见图3)。6.企业对人才的总体要求与分类要求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综合素质要求、录用的主要因素、社会能力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2,3,4)。可以看出,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销售、检验、一线QC、基层管理、关键设备技术操作等技术及管理岗位。近年来,食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四川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需求越来越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四川从事食品生物技术教育的院校不多,导致企业难以得到高素质食品生物技术人才,这会严重制约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力度通过对食品行业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四川省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上亿的饮料食品企业有上千家,四川省饮料食品行业每年至少需要数千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层次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高职人才需求量最大,而四川省当前所有高职院校每年培养的食品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不足600人,因此加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快四川乃至西部食品行业的发展,加大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力度,提高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二)精准定位专业的培养与发展层次综合食品企业调研、实践专家研讨会,对食品生物技术面向的主要岗位群进行能力、工作任务分析和总结,结合笔者所在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就业率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主要就业岗位为食品生产一线操作、关键设备操作,次要就业岗位为基层管理人员、一线QC。技术技能达到操作中级工及以上水平。经过对行业企业的充分调研和与实践专家的深层访谈,课题组认为食品企业所需要的一线人才除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食品技术原理和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按照这一专业培养定位与发展层次定位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能完成经验层面的操作工作,更能完成故障判断和质量检验等核心内容的高技能工作,发展定位于一线管理岗位(如车间主任、工艺主管等)。
(三)科学确定专业的核心教育教学内容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岗位、规格的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通识课程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针对每个学习领域的特点引入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识课程学习领域设立学习型工作任务,突出课程的职业针对性和应用的融通性;专业学习领域采用设立学习型和仿真工作任务的方式,利用一体化教室,采用工作任务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拓展学习领域,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见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完成,以真实的岗位工作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做交替,能力递进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芳,张德欣.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4(3).
[2]孙芝杨,魏福华.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1(11).
[3]王清文,张赞平,侯玉泽等.新世纪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1).
篇8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笔者确定特色农产品的内涵,确定特色农产品的主要特征。其次,简述山东章丘大葱以及广西百色芒果(其分别是两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过程,研究两个地区特色农产品成功发展的原因。最后,总结概括出特色农产品的内在模式,总结经验。笔者认为政府指导,政策扶持;建立“龙头企业+农户”或者“生产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品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引入外资,与国外企业合作。以上几点是特色农产品能够成功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 发展模式
一、特色农产品的内涵及其特征
(1)特色农产品的内涵
特色农产品是指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技术等因素而形成的一些具有特殊形态和品质的农产品,相对一般农产品来讲,特色农产品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优良品质和特殊功效。概括来讲,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展开来看,“人无我有”是指: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或者独特的土壤成分种植在其它地区难以推广种植的农产品,这种特色农产品是因为当地自然禀赋而具有绝对优势的农产品;“人有我优”,则是指利于当地的自然、技术、政策优势,重点推广种植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或者重点发展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使其具有规模优势。
(2)特色农产品的特征
特色农产品特征是准确定位一个地区特色农产的依据。一种农产品可以作为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地域特征性
地域特征性是特色农产品的本质特征,是特色农产品的自身特质。地域特征性是指特色农产品在生产上适应特定的区域资源,局限于特定的区域范围。这说明特色农产品产区具有一定的资源禀赋,对其他竞争者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利于维持产区良好的经济效益。
2.规模性
作为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规模优势,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少数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不能当做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
3.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作为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产品价值,或者便于产品加工包装,从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最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是增加农民和相关经营者的收入。和常规农业相比,在质量、价格、市场上有明显的优势,它的资源利用率高,资本的回报率也高。因此只有本身价值较高,或者便于产品加工,易于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农产品,才能便于推广,利于此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二、农产品较好地区的发展经验
山东省的农业水平发展较好,“农业产业化”一词的概念也是由山东最早提出,因此在本文,笔者选取了山东章丘特色农产品大葱的发展过程作为本文的案例;广西百色的特色农产品发展也较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因此,下文意图总结二者成功发展的经验,为南宁市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借鉴。
(1)山东章丘大葱发展过程
山东章丘市是我国主要的大葱产地之一。章丘大葱植株高大,葱白长,质地细腻,甜脆。具有“高、大、脆、白、甜”的特征。2009年,“章丘大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山东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理标志产品。目前,章丘大葱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鲜葱50万吨左右,品牌价值已达24.76亿元。
章丘大葱之所以有名的原因并不是仅仅因为大葱的质量好,产量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章丘市的大葱产业化,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负责大葱加工,出口,以合同的方式收购农民种植的大葱,并在双方的合作中,由龙头企业对农民的种植方法进行培训,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大葱种植水平。在这个合作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使得农民种植大葱的每亩1000元增长为每亩5000-6000元左右,每公斤大葱收购价由0.3元/公斤提升到1元/公斤。
在章丘特色农产品大葱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济南荣晶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大葱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济南晶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静,在一次和外商洽谈的机会中,了解到日本市场对大葱的需求巨大,并且大葱的价格是国内价格的10倍。但是日本市场对大葱的要求也是更加的严格,不仅质量要求高,并且对大葱的外观也有很高的要求。日本的顾客要求大葱不仅味道纯正,并且要求大葱体格又粗又长。当时的济南晶荣食品有限公司只有一个简单的冷冻箱,所以,总经理李静只能着手大葱的冷冻保鲜工作。他们和农户签订稳定的大葱收购合同,每当大葱的收获季节,他们就会收购农户手中收购品质优良的大葱,并进行统一规格的修剪、包装和冷冻,最后出口日本。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大葱的价格,并且避免了大葱有时由于集中上市,产生的“葱贱伤农”,大量大葱烂在地里的情况。
在2002年之前,济南晶荣食品有限公司只是进行着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出口。直到2002年,日本实行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监测标准以后,济南荣晶有限公司就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符合新的出口标准,景荣食品有限公司变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大葱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中,他们联合当地的农民,进行有机肥料大葱种植,采取生物驱虫的方法,使自己出口的大葱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新的生产基地的建成,使得晶荣食品有限公司的大葱更加有竞争力。
正如上文所说,济南晶荣食品有限公司新的生产基地建成以后,他们又开始更深层的农产品加工研发——大葱干燥技术,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干燥大葱可以卖到24美金,干燥大葱主要作用是用做调料。为了使自己公司的新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总经理李静再次带领公司人员进行研发,他们购进新的设备,不断地向日本经销商请教,最终达到干燥大葱的出口标准。
(2)广西百色芒果发展过程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芒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12万吨,产值4.7亿元,辐射带动了5万多农户发家致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百色市工商部门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扶持芒果产业加快发展的举措密不可分。在政府的重视下,由工商部门负责,百色的芒果行业从规模上,产业化程度,以及市场流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整体布局。
首先,百色市工商局,从市场方面下手,强化市场流通水平。百色的芒果大多数是由农村经纪人负责销售的。广西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每年芒果成熟季节,当地的农村经纪人都会聚这里,争相收购果农运来的芒果。经纪人的经纪活动,是密切产销联系的重要一环。
其次,在完善了市场流通后,提高百色市芒果的产量和质量,是百色芒果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针对百色芒果经营以家庭式小规模分散生产为主的特点,引导和组织农民成立芒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转变。目前,该市右江、田阳、田东等芒果主产区已成立了七月香、百冠、伟农、壮乡红等19家芒果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2000多万元。例如,田阳县芒果种植大户莫文珍,2009年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与其他几名果农共同成立了田阳县七里香芒果专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不但使果农种植的芒果质量逐年提高,同时还帮助果农解决了芒果销售的后顾之忧。
最后,?变“传统营销”为“品牌效应”。百色市工商部门通过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高当地芒果的产品价值。百色市工商部门努力实施“一所一标”工程,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芒果主产区考察调研,制定商标帮扶措施,对有经营规模、有发展潜力的农户和企业,从商标取名、图案构思、申请注册到实际使用,全程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芒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在工商部门的帮扶下,全市已经注册了田阳香芒、六香宝、金台农等13件芒果商标。
三、特色农产品成功发展经验总结
从上文的叙述中,笔者总结了章丘大葱和百色芒果成功发展过程中的几点经验。虽然以上只是个别的案例,但是其成功的经验是可以为我们每个地区提供参考。
(1)政府指导,政策扶持,提供相关的资金帮助。
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章丘的大葱农产品行业,才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才能够有效快速的推广开来;百色的芒果行业也是在政府的重视下,工商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合作,才促进了百色芒果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政府指导是前提,是特色农产品快速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2)建立农业产业化模式
建立“龙头企业+农户”或者“生产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形成企业农户利益共同体,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龙头企业是整个合作链条的关键,由于农户多为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只有发挥龙头企业以及生产基地的带动作用,才能以点带面,由龙头企业作为推广点,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一定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只有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这种合作才能更加稳定。山东章丘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百色芒果形成的则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3)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自身产品价值
品牌是农产品的潜在资产,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应该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方面是可以便于营销环节农产品的推广,提高在同质产品中的区分度,另一方面,也利于提高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程度,提高农产品信誉。
(4)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品平,挖掘农产品价值
不断加深农产品加工深度,由浅入深,步步提高。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是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根本途径,农产品本身具有较低的需求弹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并不会有较大的需求变化,只有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才能提高农产品价值,提高农民收入。
(5)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国外市场不仅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对于优质的产品会赋予更高的价格。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知道日本市场的优质大葱价格是国内大葱的10倍,这就告诉我们,将农产品进行区别化分类,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品价值。
(6)积极引入外资,与国外企业合作,
积极引入外资,与国外企业合作,学习其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从而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利用率。济南晶荣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行重组后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这样企业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购买更多的设备,从而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水平。此外,和外资合资办厂,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 滕明兰. 广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研究——以南宁市吴圩镇花卉产业示范基地为例? [J]. 市场论坛, ?2011年06月
[2]《中国西部地区农业问题研究》[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11月
篇9
关键词 农业大省 绿色农业 需求 资源 节水
一、背景分析
河南是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其实绿色产品行业在河南省并不是一个新型的行业,河南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双汇”等,但是我们现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现在国家一直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无疑是给河南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有利时机来发展呢?最关键且最有效的应该就是利用河南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优势,积极发展绿色产品行业。
二、相关可行性分析
(一)资源条件分析
在资源方面,河南省发展绿色食品行业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首先是食品行业的原材料丰富,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可供加工的农产品。如开封的西瓜、信阳的毛尖茶、西峡的猕猴桃,还有诸如道口烧鸡、华英鸭、桶子鸡等肉类产品。特色农业为绿色食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其次是人力资源,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由于自古以来都是农耕文化,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农村自由劳动力待业在家,而这些闲置劳动力可以为河南省的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再次是土地资源,河南省是我国中原五省之首,境内平原面积广阔,适于绿色食品行业的原材料的种植,且处于半干旱地区,夏季不易产生洪涝灾害,这些也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另外河南省农村人口占多数,农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及农副业发展也比较迅速。这些都为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二)技术条件分析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技术驱动主要通过制定并执行绿色食品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生产资料开发技术、贮运和保鲜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政府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进入绿色食品领域,加快绿色食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节能措施
在节能方面,主要就是节水。河南省地处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如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丰富,因此绿色产业的良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节水工程的开展。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农业方面,可以仿照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将灌溉水源经过地下管道输送至植物根部,从而达到既节水又提高灌溉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畜牧业方面,可以才进先进的动物饲养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提高饲养牲畜的质量。
三、项目评价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本身就是一项对环境有利的产业,另外该行业发展过程中也会想整个社会传达一种那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对环境的保护。
另外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会带动该省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品牌效应等的发展,也会缩短农业大省贫富不均的现状,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社会的消费增长,最终促进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其简单的传导过程如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就业增加 河南省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上升国家经济发展。
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 企业创新欠缺。河南省整体上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科技进步与创新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2、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近些年来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给大众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如新近的蒙牛奶事件、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等,这些都使消费者降低了对食品行业的信心。
3.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健全。问题主要存在于: 没有形成营销策略和促销方式;销售渠道、网络不健全;缺乏整体宣传力度;品种单一, 结构不合理。
4. 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目前, 绿色食品生产与销售, 仅仅依据《商标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远远不够的。
5.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虽然我国有了一定的法律和措施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 但是国家的支持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五、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目前面临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分别给出了建议:
1.企业加强创新能力。比如引进国外在绿色食品创新方面的技术,促进绿色食品行业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2.国家加强对绿色食品行业以及现有的绿色食品品牌的监督与管理,防止绿色食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保证食品安全,加强公众对绿色食品产业的信心与认同,从而带动绿色食品消费的增长。
3.优化渠道管理,增加绿色食品品牌接触点。建议在大中型超市内设立绿色食品销售专区,配合终端广告,提高顾客注意力,设置专业导购促销人员与顾客沟通。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单独开设绿色食品专卖店、连锁店,以增加终端品牌接触点。
4.国家要加强绿色食品行业的法律建设。以法律来促进行业内部的将抗有序的竞争,保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竞争力。
5.政府加强在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如:给绿色产品生产厂商以价格补贴,或者可以适当降低其所得税率,从而使绿色食品厂家可以放心地扩大生产规模,进而促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河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
篇10
关键词:超市;库存管理;生鲜食品
一、我国超市与物流业发展背景
(一)超市业发展环境分析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形式在中国已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从1994年发展至今,我国连锁超市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70%左右,发展势头迅猛,逐渐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新增店铺数量每年以雨后春笋般直线猛增。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在2015年中国的百家零售企业中,以超市为主的企业数量为38家,大部分都呈增长的趋势,但其中仍有6家企业出现负增长。说明中国超市业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如规范化程度普遍偏低,许多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同时,由于没有建立以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的物流配送体系,许多国内超市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瓶颈。
(二)冷链物流业生长环境分析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现代物流相关管理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被运用于指导物流业的实践;其次,近20年来超市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品的极大提高扩大了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规模。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冷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如冷藏食品物流运送过程中的质量损耗率高,在存储过程中缺乏成熟的仓库管理技术导致物流成本占比居高不下等问题。
二、超市对于生鲜产品库存控制的五力分析
众所周知,生鲜食品在超市的库存中所占比重很大。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报告显示,食品比重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支出中超过了一半,其中生鲜消费又是食品消费比重是最大、购买频率最高的,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到超市是为购买生鲜食品。以下是基于超市实际情况和市场情况,对供应商、买方、潜在竞争者、现有企业以及替代品进行的分析。
1、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供应方较为分散,数量多;要素替代品行业发展较好 ;生鲜食品供应的差别化不明显。
2、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由于现在超市基本上都是实行明码标价,只有在节假日或者促销的时候才会打折,买房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不大。
3、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研究:由于超市经济规模较大,与其他同类型销售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竞争力。
4、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超市作为一种便民的存在,在大、中、小城市的竞争者均较多,相比较而言,我国本土超市由于接近原料市场,价格低吸引了消费者;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种类不齐全,可信度低等相较国外企业仍具劣势;由于行业趋于饱和性,超市的增长速度较小,竞争对手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稳定。;其竞争对手主要为城市、社区附近的其他超市以及一些其个体便利店、农贸市场等,与之相比其价格相对较高,新鲜度较低。
5、替代品生产商研究:同类零售行业均是超市替代品,会对其经营构成威胁。对于生鲜产品来说,初级加工农产品在农贸市场的价格相对更便宜,一些农舍直销的农户也是其重要的替代品生产商。
综上,我国生鲜冷链产品在超市经营有优势也有其相对的劣势。就生鲜产品在食品消费中的重要程度来说,超市销售规模大,品种全,可以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但由于供应渠道分散化,库存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超市的农产品价格比之农贸市场和农户自产自销来说仍然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要想扩大超市的冷链农产品的销售份额就必须要拓宽供应渠道,同时降低农产品的库存成本,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其利润。
三、超市库存控制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一)VMI管理
所谓VMI库存管理方法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得到最低成本为目的,依据双方共同的协议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根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不断优化库存管理的一种合作性策略。持续补库计划(CRP)是支撑VMI模式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很多超市都通过它降低库存和减少脱库而提高供应商和零售商利益。CRP根据消费者需求及时将货物从库存持有者手中送到零售商的仓库中。在CRP策略中,供应商通过基于RFID的供应链信息平台获得实时的销售数据,并且在预先商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补货。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制造成木和供应链中的配送成木,对于供应商来说货物的配送数量以及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零库存管理概述
零库存管理是通过进行合理的计算和科学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量的一种管理方式。这里的“零”并不是指所有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量均为零,而是指在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采用多种管理方式对库存进行规划和控制,从而尽可能降低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零库存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占用的库存负担,满足市场需求变化;降低采购价格节约所需资源;增强生产计划性;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物流效率。
生鲜食品的库存普遍占用较多且库存很容易损坏,采取零库存管理,对附加值较高对资金占用量大且对库存要求高的原材料,则通过合理的流动计划和控制将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尽量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免去如仓库扩容、仓库管理维护、货物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货物腐败变质等仓库的一系列问题。
四、对于超市生鲜库存有效控制的建议
(1)使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超市采用VMI库存管理方法,即让供应商来管理超市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该超市生鲜产品的库存量和维持其库存水平。这种建立在超市与供应商合作基础上的VMI库存管理方法,能使供需双方供需双方信息共享从而库存成本。
(2)联合库存管理方法:超市也可以尝试联合库存管理方法,即建立在与供应商合作基础之上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与VMI不同的是,联合库存管理方法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双方相互协调库存。
(3)更新库存管理设备:设备是超市库存管理的基础,超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管理现状,结合需求与资金,尽可能保持仓库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科技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要对设备定时进行维修与保养,结合生鲜产品的特点,保障仓库时刻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