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困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41-02
语文教学要加强基础知识、语法的训练和语言的解读力,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
一、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一股“综合性学习”之风刮起,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政治、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欣赏音乐,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20世纪80年代,张孝纯等名师以“大语文”主张和实践来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语文学习,但是反过来做就完全错误了。语文学习从语言学习内容上来说从来就是综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语言内容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越来越分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语文课的选文自然也不例外,在教材中,除了纯文学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外,还收录了《国宝——大熊猫》、《神通广大基因》、《巨伞下的城市》等文章。
有些时候,我们怀疑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学还是不是语文课。你看,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研究建筑与政治历史的关系……尤其在仔细研读“新课标”后,发现在整个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耗费笔墨最多的,多次使用了“积极提倡”、“提倡”、“注意”等字眼。于是才有了凡公开课必以活动课,尤其是综合活动课为多,唯恐无从体现“新课标”的“新”;于是才有了将年糕、春联、糖葫芦搬上课堂而大获好评的“活动汇报课”;于是才有了要求学生规划一座大城市、画出一套熊猫邮票的试题;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的走马观花的“热闹”课堂。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那么语文课不管选文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差异在于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品味咀嚼,这是综合性学习所代替不了的,东施效颦令人生厌,邯郸学步结果将是爬回去。
二、不学语法知识行不行
一部新教材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产生的。放眼望去各种新课标培训班、各种新课程研究论文在肯定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对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传统几乎全盘否定。那么传统的教学观念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逻修文”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抛开理念意义上的国家教育目的不论,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那么现在“新课标”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指出:“英语语法逐步的强化,汉语语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复杂语句,而不能用汉语语法来分析母语。”这种现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还将更为严重和恶化。目前由于中考不考因而教师也不教语法,学生便无从知道“短句”、“句子成分”、“句子主干”、“复句类型”,这不但不能以语法思维习惯来感受母语,而且使英语语法教学也无法顺利地贯通下去。其实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仅仅靠品味、整体感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对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
语感是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数量内容无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从形式人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此外,系统的语法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书面用语,减少语病,不仅做到词能达意,还能做到词能传神。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能忽视教师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课堂上有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写的”。面对这样的“独特感悟”,乐耶?忧耶?怕只能无言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学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因循了“满堂灌”、“满堂问”的老路。其实与学生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枸杞豆》这样描写太阳:“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如果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背景中去解读,必须要教师“扶上马送一程”。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困惑与对策
一、前言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可见,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读是听的深化,写是说的提高,读和听,写和说是统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只读不写,或读归读,写归写等读写分离现象。一些学生课外书读了很多,但一说起写文章就头疼、害怕。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困惑
多年来,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相分离现象严重。虽然很多语文教师讲授作文教学时会刻意强调注意,但不能很好地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链接,当然,更何况迁移的知识和方法,但单纯依靠征文每周两个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另一部分老师关注和重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但不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讲授“读”当然讲“阅读”,“写作”课程只强调“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完全分离,完全无视“课本就是一个例子”,忽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作为知识的领导者,但不自觉的将两者联系起来,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从阅读取得了相应的收获,却不能在写作中很好的利用,造成阅读流于形式,结果不仅是让学生觉得学习“读”没有实际用途,从而缺乏阅读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感到“书面形式”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成为水源,无本之木。
也有许多教师感到困惑,我觉得学生读的文章已经很多,怎么还不会写的文章吗?事实上,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的东西――阅读,去谈论所谓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太可能的。我探索“初中学校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综合办法”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教学现象脱离所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实施缺乏,实践希望在语言教学的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指导,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教学渗透初中在一起。
在阅读中,学生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是,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在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或不是学生阅读的文章阅读深入社会,是提高阅读能力本身是一个考验,只有学到的应用在实际写作,才是真正的阅读的作品,也说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改善,当然,经常阅读学会使用他们的书面,写作技巧也必须相应增加。单一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都不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所提倡的。
三、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教学的对策
(一)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写作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源”和“根”。但是,“读书”的“蛋糕”,但足够大的一块,怎么能积累一些有用的东西写许多材料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阅读,通常什么事情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如何积累,如何申请,所以这个问题后,那么它是不是一直在做它永远?许多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和工作量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已,等学生们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养成积累的习惯,他们自会独立积累,积累多了,运用的就熟练了,将面临写作时,写作是一种享受。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会有非常有效的,但一旦有一定的“量”是写作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二)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写作材料
把平时积累的材料很好的运用到作文中需要有一定手段和方法。
一方面要根据主旨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材要更加具有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具有典型性。写人写景角度要新,写事写物感受要独到,也就是说选材要新颖。
其次,对材料进行详略处理有的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更有力些,这样的材料就要详细的写;有的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对于表现文章中心要弱些,那就要简略的写。
最后,在两个相连材料之间安排过渡有时文章中要把两个材料相连,但是读起来联系又不是那么紧密,这就需要在两个材料之间安排过渡。用一些既关联上一个材料又关联下一个材料的语句或者语段将两个材料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三)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成文技法
文章的开头结尾一般来说分为点明中心开头和交代四要素开头,还有的是描写环境开头;结尾又分为 交代结局、总结中心、抒发感情、首尾呼应结尾等。
同时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可以能使得所描写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激情,给予了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得写作教学最终服务于阅读教学,真正实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年07期
[2]张宏英,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年10期
[3]滕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法之谈[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4期
[4]王胜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结合[J];学周刊;2011年19期
[5]程明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空间[J];学周刊;2011年01期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现状 对策
初中教学是小学与高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关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对学生的性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刚刚完成小学与初中的转变过程,课业负担逐渐加重,很多学生独立性差,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周围事物变化敏感,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法是学生能否吸收理解新知识,建立独立的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初中语文比小学语文相比,内容和难度都有所增加,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放在首要位置。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主要表现就是过于重视考试的作用,将学生的培养方向定位应试教育,初中语文如何能够实现全面高效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语文教育专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一线语文教师也归纳总结除了相应的语文教学经验,近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将教育专业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相结合,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初中语文试点工程,也得到了理想的效果,使得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在很多地区由于相应硬件软件差,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教学情况有着严重的不平衡,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第一位,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平等、民主的数学教学环境,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在课堂教学中摒弃“填鸭式教育”的传统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走到学生中间去,用真诚、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做朋友,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全班每一个同学一视同仁,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及时的赞美、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着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育主要关注学生分数的提升,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科,作文以及阅读占了很大的分数比例,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积累,传统的“听说读写”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其实,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只要平时学生的涉猎广,整体的语文水平就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传统的“听说读写”的单独训练转换为四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水平、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名次第一”的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的初中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名次,学生的分数和名次也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因素,实际上,这种对分数的过度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教学的丰富性,使得教师的理论教育都是为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服务。所以,在学校方面必须逐渐的进行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学生名次和分数的过度关注,在教师方面,也应该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课堂上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天文、地理、政治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中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也要经常跟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一些暂时落后的“后进生”,老师要给与特殊的关注,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教与学的内容,注重如何教课、教什么样的内容,怎样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的怎么样,能不能考高分,实际上,这种教育手段带有一些急功近利的色彩,只是为了考试而教,等到学生高考完就发现在初中教育的三年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性的内容,造成学生的迷茫。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育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语文修养的内容比较简单,包括辨识语法、认识生僻字等方面,文化修养的内容就比较丰富,包括尊重他人,合作能力、自律能力等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休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这正是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体现。
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初中教育中,一切都是为了考试服务,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开展频繁的测验和考试,这种频繁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压力过大,精神受到了一定的压迫。实际上,初中教育应该树立以人文本的意识,考虑到学生的难处和实际需要,减小学生的精神压力,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校应该协调好学生知识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的需求三方面,提升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良心的教学后果,从各个方面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六、结语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实地的调查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来改革初中语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提高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困惑 对策 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我们应该大力践行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初中语文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涉及语文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价值取向,将引起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革新,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将试着从初中语文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想到的一些浅陋的对策这两方面略述看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完成教学任务难。
初中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已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有五个必修模块,按现有要求,必须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这样,每个学期现有的教学任务,就由原来的一本书6个单元变为了两本书8个单元。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丰富的教学内容靠教师逐步讲读是不现实的,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讲读结合。
2.突破重点,提高效率。教师应了解大纲,把握本册的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课堂教学重点,抓住教学的纲,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突出教学难点,才能高屋建瓴,统筹安排教学时间,不必逐课讲解,也不必平均使力。我校重点采取单元教学法,突出了单元重点,明确了课堂教学重点,让每一课的教学作为单元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
3.精讲精练,讲练得法。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讲是必要的,练更是必要的。练要注意难度、时间和数量。如一位教我习武的老师告诉我“久练”的含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是一次进行很久的练习,一是长久的练习。我们的作业就应该有常规训练和课堂训练,常规训练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如练字、背诵等;课堂训练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二:学生自主学习难。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主导”为“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可我们的学生生源主要是二类及其以下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基础差;2.学习习惯差。
根据因材施教,结合本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习习惯。要督促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练字的习惯、背书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如每天坚持练字和背书训练。 转贴于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放慢进度,逐步过渡,坚持一节课多练,多让学生动笔;坚持不出示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多思的习惯。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逐步放手,培养其自主精神。
3.加强活动开展,激发兴趣。要“寓教于乐”,在语文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活动方式如知识竞赛、探究活动、品读活动、辩论活动等,打破了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了。
三、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三:考试评价难。
学生基础差,而教材统一,考试统一。现在社会和家长评价好学校的唯一标准仍是考试的成绩,它并没因课改而改变。虽然近些年来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和改革,课程也一改再改,但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能真正使学生从传统的升学考试制度中解脱出来,于是很多教师就在新课程理念的理想和重成绩、重高考升学率的现实中茫然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做了以下对策:
1.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可取消周考、单元测试,最好只保留与学校或年级同步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的考试。
2.减少考试的长度,降低考试的难度,加强平时检测,在平时作业中有意识地做一些考试题型的过关训练,这样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篇5
1 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理念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的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地掌握求知的方法,且能在这个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久而就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2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2.1 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 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2.2 重视人文特点,增强创新内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注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学就要通过语言载体,充分挖掘依附其中的人文精神,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他们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这种内在动力一旦充分发挥出来,就会表现为一种创造渴望,从而形成语文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良性循环。
3 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创新就是要创新教学内容
篇6
一、借助教师的丰富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学识,能够谈古论今,让学生为之敬佩,为之崇拜,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燃烧的最高,并能在这种热情之中,更好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化被动为主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五单元《陋室铭》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知人论世的理解方式深入探究。这样可以让初中生们明白读经典美文就是读作者的心路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个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逐渐走入刘禹锡的内心深处。这堂课由探究刘禹锡到解读一类文人的境遇,使课堂由此变得更加深入,教师的激情总结,让这节课在激情澎湃中结束,相信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们心中对这些敬畏之情在一点点的燃烧,他们也会把这份激情带到更广阔的阅读中去。作为教师能带给学生激情,并能让他们在激情中接受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享受,相信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是难以做到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能提升初中生审美品位。初中语文教师可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解读课文。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课文,从现代文和文言文两种体裁,阐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五篇文章,编者作了如下单元提示: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述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经典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是当代中学生难以理解的,他们的困惑己经远远超越了课文本身的主题思想,比如,在讲解课文时,有很多同学会有如下困惑:
对于发生在这些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一些事情并不伟大,更没有任何值得我们学习的价值。
关于这些小人物的课文让我们感到人生和社会是无比阴沉的。
可怜人的命运虽然可悲,但都是他们自己造成。
善良的人真的就有好报吗?我认为善良人的命运也不好。
作为初中生面对这个单元的内容提出这样的困惑也许是编者们没有预料到的。这些思想淳朴,内容精美的文章如果放在以前的课本中,可能都不用语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就可以完全被课本上的内容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如今时代的变迁,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品德的缺失付出严重的代价。近十年来,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的思想状态之复杂,深谙中学教育的人都会难以置信。甚至有人评价:如今孩子的放肆张扬,己经远远超越了所谓个性发展的限度,并且逐渐走向极端的自私自大,也正变得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绝非危言耸听之词。因此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老师们多费脑筋了。
首先,不完美中的美,感悟人生真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其中的人生真谛。阿长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下层农村妇女,黄而矮胖、睡相难看、爱搬弄是非,还具备当时封建社会中农村妇女们身上让人最讨厌的传播谣言的毛病,作为保姆的她,对作者的看管甚至到了繁琐且愚昧的地步。但学生们却能够从不完美的形象中看到人性的善良。当阿长把作者日夜想要的《山海经》拿到作者面前时一切不完美都释然了,从中真正的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背影》中的父亲身材臃肿,步履蹒跚,不美。《台阶》中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不美。《老王》中的老王面如死灰,行动迟缓,不美。《信客》中的老信客不诚信也不美。这些人物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他们的精神是美的,也正是这些不完美,才烘托出了人性美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生命的本色。生命中的本色才是人生的真谛。在一个外在丑陋的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灵魂未必是丑陋的。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才能让他们去理解这些不完美的人生中的美。
其次,真善美中的美,读出美的价值。应试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它教育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成近乎商品,其特点就是,只要有投入必须短时期内有显著的产出。在这样复杂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利用每一个可以去传达美的课文,让学生接受美的洗礼,引导学生去感受真善美的温度。例如:《信客》这一课,有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课文中要以此时的乡人以大多数不知道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何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这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修结尾。通过在教学中的细心引导和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学生们才终于明白了:老信客可悲又可敬的一生让人难忘。他一时的错误断送了他的一生一一这个教训确实是惨重。通过描写年轻信客的一些文字,我们更能感受到老信客高贵的品质。老信客离开了这份让他魂牵梦绕的职业,独自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但仍然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老信客生命中的真善美,让学生美的洗礼,这才是人间美的真谛。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难,最终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耗时耗力的低效率结果。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灵活、巧妙、创新性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架设师生间对话的桥梁,努力打造初中语文精品课堂。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1.精彩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前奏,导入教学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热身运动”,亦是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语文新课教学的精彩导入,能够恰到好处地扭转课堂教学氛围,让语文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如,我在讲述《未选择的路》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一次让学生回忆俄罗斯伟大文学家普希金的诗,学生通过背诵,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生活欺骗了你,也不悲伤,不心急,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终会等到快乐。学习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的信念。在学生斗志轩昂的时候,便可以开始新课的教学。在《未选择的路》中,思考在人生道路中遇到尴尬、困惑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思考。
2.学有所得
初中语文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解放学生,为学生插上翱翔语文世界的翅膀,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飞跃,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会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也是高效课堂之法宝。教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有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相长,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如,我在讲述《最后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凸显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分别从天真淘气的孩子和认真执教的教师两个人学习出发,阐述课文。从第一阶段小弗朗士幼稚和怕提问的心理活动开始,写出小弗朗士害怕上学的真正原因,点出故事背景,为后文铺设伏笔;第二阶段小弗朗士疑惑、诧异的心理活动,点出课堂氛围与往常不同,教师先生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甚至还有其他本村的人,很好地烘托出“最后一课”的氛围,加深了课堂悬念;第三阶段小弗朗士难受、懊悔的心理活动,唤起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小弗朗士的民族自尊心,进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要学国语言,内化为小弗朗士的学习愿望和动力;第四阶段,小弗朗士悲愤、懂事的心理活动,蕴含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是崇高和伟大的。
3.小结思考
课堂小结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所有语文教师都希望在小结中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疑点打包在内,可以在最精炼的小结中,解决所有问题,给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实现语文理想课堂教学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认为需要设计科学的小结,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构成语文认知,建立语文新知识模块,提炼语文优化技能,总结语文思想方法,点燃语文思维智慧,为语文课堂教学画龙点睛,为学生创设余味无穷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小结时,我总结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个人命运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自己的生命,可以看作是生命的终身幸福,我们都要有责任感,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因有我而强大,让我们的生命铸就祖国丰碑,矗立人心。
二、总结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知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要大力推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再沉迷于过去语文知识的解读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通过精彩导入、学有所得、小结思考三环节,建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思考、探究学习,敢于质疑和提出语文问题,在语文课堂贯彻“高效”教学理念,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实现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媒体作用简析
信息媒体主要指以多媒体手段为基础,各种教学设备相配套而成的教学辅助体系,借助于电脑与网络等优势,体现对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促进功能,其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信息媒体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新鲜的感受。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感到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习的兴趣低下。多媒体加入会让学生产生较强的新鲜感,尤其是影音展示的方式打破了教师口头说教的陈旧模式,让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的感知产生耳目一新的体验。
2、信息媒体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兴趣低下,与他们自身感知不足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远,课堂上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显然无法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多媒体教学手段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生动的信息,且包含信息量较大,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如鱼得水,各种教学讯息随手拈来,让语文教学迈入了素质化发展的轨道。
3、信息媒体能够为学生增强直观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与思想的教育。口头讲解在这一目标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显得较为乏力,有了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氛围情境化的目标,尤其是创设与课文相一致的浓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开展学习,他们的内心感知会更为强烈,能够有效提升语文学习中的情感碰撞,这样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强化对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媒体运用要点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将信息化媒体有效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在导入、分析和情感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突破。
1、紧扣导入环节运用,以情趣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体现教学导入环节的激趣、浓情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充满兴趣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多媒体手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鲁迅的《社戏》教学中,笔者以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出示了一段介绍浙江绍兴地区社戏风俗的精彩场面,浓厚的乡土气息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演示过后,笔者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再比如《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展示江南冬景的图像、视频作为信息化导入的资料,课堂上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方面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较大。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导入环节,能够有效体现对学生的激趣功能,给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生动性,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2、紧扣分析环节运用,以生动的信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语文阅读分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感知深刻性。但是有些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离得较远,例如《凡尔赛宫》的教学中,学生对凡尔赛宫这一举世闻名的建筑缺乏直观的感知印象,学习中再怎么咬文嚼字也难以形成直观的体验。对此,笔者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融入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从网络中下载凡尔赛宫的旅游推荐短片,截取其中的精彩部分制作成教学课件。课堂演示的过程如同导游带领学生在凡尔赛宫游玩一般,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不仅增强了感知印象,而且在赞叹其美奂绝伦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比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等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普及一些相关学科的科普知识,为他们有效开展学习提供良好基础,否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陷入认知困惑的境地。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全面展开,有些教师只是一味的去活跃课堂,而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则表现出了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初中语文教学是否还要进行语法教学?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感到困惑,在此,结合教学谈一下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法教学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并且从人教版的教材内容的设置上来看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教材设置,明确地把语法“排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中考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虽有时被列入考试内容,但占得分值微乎其微,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再列入考核要求,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了,何乐而不为呢。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倡人文性,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淡出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缺失的面临的问题
初中语文不再讲语法后,语文教师的工作是轻松了,但在教学中却带来了很严重的问题。一是中考考试尽管不再考核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在原先讲语法时很简单的问题却成为了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的难点。这是由于初中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如果让教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不讲,让学生只凭语感,学生是会改句子但不知原先句子出错误的原因,是误人子弟做法。二是不教学语文语法还带来不少问题。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所以说在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语文语法的学习,不能回避语法知识。
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从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是要学生凭语感来学习语文知识,但是从现实生活来看到底教语法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觉得就语文学习来说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因为语法问题繁琐不利于学生学习,再加上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更是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说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一是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这是素质教育教学下的一个新课题。
四、构建素质教育教学下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引言
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困难的,由于大部分农村孩子父母都不在家,缺少有效的监督,平时读书较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进而缺乏阅读兴趣,觉得阅读很无聊,不愿意阅读,同时看到难题有畏难情绪,在答题上常常词不达意,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农村语文教师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需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立足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我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农村初中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进高效的辅助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已经成为了课堂上教师的得力助手,并且从阅读教学的特点来看,利用多媒体系统能够实现阅读资源的扩充与教学环境的优化,有着显著的运用优势。但是由于农村初中建设相比城市要落后,需要学校结合相关部门的辅助,引进这样高效的教学工具。在多媒体系统的帮助下,农村初中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将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由于教学方法的漏洞,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成效打折扣。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系统引入多样的素材,构建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桃花树下,幽静深远,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教学推进,教师借助多媒体系统播放相关的讲解视频与伴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当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观看讲解视频来理解,直观地感受到桃花源仙境般的环境,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教学,多媒体系统为教师带来了重要的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阅读学习,并理解好其中的要点,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自主二字,要求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尤其在农村初中,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教学方法未能得到有效的优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就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在过去教学中,教师总是一人担当全责,先将文章的脉络进行分析,再将全部的内容进行逐一地讲解,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背影中感受无言的爱。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现在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略读,了解基本的文章大意。随后考虑到农村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其中一定有很多爸爸妈妈是外出打工了,一年很难见到几面,每当看到父亲母亲离去的背影,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也请你们来阅读这篇文章,一起来思考文中的背影和作者的情感又和你们的实际感受有怎样的区别?”。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已经被激发,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来领悟作者的所思所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感受与情感投入自主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
三、培养自主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同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够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拿起一本来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了解生活中未曾接近的诗与远方。针对农村初中的实际特点,我认为教师和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学校结合财政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完善对学生图书馆的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能够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由于在农村,家庭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因此对学生来说,个人拥有的课外书籍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阅读,从而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仅限于正面积极的书籍。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有限,很多情况下不能判别书籍的好坏,有可能对于书籍就是一网打尽,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阅读。那么现在教师要在每个阅读周期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同时聚集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来谈一谈最近读了什么书,有怎样的启发,或者是分享一些精彩的文段。通过这些举措,学生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不再需要教师的过分强调,学生能够自主投入阅读,增强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在初中教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意义,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所以在农村初中,学校必须要结合有关部门,统筹各方力量,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农村教学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主性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从而推动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