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icu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icu护理知识

篇1

【关键词】 组长负责制;icu;工作流程;护理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37-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床位12张,注册护士24人,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7岁。护龄1-4年12名,护龄5-9年7名,护龄10年以上5名。学历:本科11名,大专13名。技术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护士12名。

1.2 人员分配方法

1.2.1 公平公正地选出整体素质高的护士担任护理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根据护士的职称、护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自我奉献精神等进行综合评定。全体医护人员投票选出业务技术熟练,能妥善处理问题、团结同志、带动大家共同进步,乐于奉献敬业的护士作为护理组长。学历大专以上,工龄三年以上。

1.2.2 进行组长和组员之间的双向选择,分为四组,每组五人。实行双向选择,有利于协调及沟通。护理组长能充分地调动组内每个护士积极、主动参与病房管理,创建一个严谨、高效、互助、向上的工作氛围。

1.2.3 每组任命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组长休息时,副组长行使组长的职责。组长原则上不接管病人,特殊情况再接管病人。

2 管理方法

2.1 确立护理组长的责任[1] 护理组长的职责主要是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病区主要的日常护理管理,如安排本组护士的工作分配、弹性排班[2]、夜间护士长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全质量管理。准确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和组内护士的能力,合理分配每位护士负责相应的患者。督促护理员做好夜间仪器及环境的清洁。组织病区内每月小组质量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整改措施。协助护士长做好临床实习生和进修生的带教工作,科内业务授课等任务。护理组长负责本组组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提醒和纠正,提高各组成员警惕性和预见性。组员如发生护理差错及事故,护理组长要承担相应责任。

2.2 工作流程安排 提前接班后巡视病房——与上一班组长查看所有病人的情况——根据病情合理分配病人——提醒护理重点——协助接管新病人——协助抢救病人——查看本组护理工作完成情况——查遗补漏完成本班任务。但考虑将重点患者分配给有经验的护士,年轻护士就得不到成长。我们采取由护理组长协助年轻护士护理复杂的危重患者,组长作为指导,全面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梯队的建设[3]。护理组长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无感染,负责本组的新入危重患者床位安排。同时做到对所有的病人心中有数,预见性及防范性要强,并进行相关指导工作。

2.3 实行有效的人性化管理[4] 每月定期召开组长、组员座谈会,相互交流在工作中的体会。认真听取组长、组员之间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计划,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及制度。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人才,同时培养后备组长,在人员变动的情况下及时替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每个人都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

2.4 实行组长激励机制 组长在工作中发挥了护士长的监督管理作用,培养了组长的组织、管理、协调技术等综合能力,在竟聘护士长、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势显著。同时科室实行绩效考核来提高组长待遇水平,提高积极性。

3 体会

ICU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使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整个病区的管理,在工作中护士长发现漏洞及失误可及时通知各组组长讨论解决,组长再根据各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正意见并付诸实施。分层次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实行组长负责制管理,避免了各自管各自,有疏漏差错没人发现等问题;同时对年资低的护士起到了良好的一对一带教。实行组长负责制管理既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又培养出了科室的骨干力量,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体会到一位优秀组长的团队意识、技术理论知识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组长的水平决定整个团队的发展。因此对ICU护理组长的选拔、培养、管理直接决定了科室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津平,张立新,张建敏.ICU的实行组长负责制模式的探讨.华北国防医药,2010,8(22):96-97.

[2] 廖浩,郑聪,彭小玲.组长责任制排班模式在ICU的实行与效果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73-74.

篇2

我院ICU 是一个综合性的ICU,承担着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与抢救工作。自2009 年至2013 年,共有9 人脱离ICU 工作岗位,其中5 人离职,3 人换岗,2 人调往其他单位。我科共有床位11 张,护士21 人,5 年间护士流失率达43%,流失的护士大多是成熟力量,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导致更多护士产生离职意愿,形成恶性循环。

1 ICU 护士压力原因分析

1.1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科共有监护病床11 张,2013 年底共有护士21 人,床位与护士比例为1∶1.9,其中包括两名新上岗轮转人员,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处在育龄期,实际在岗护士更少,另外ICU 现有护理人员中,一部分为低年资护士,职称相对较低,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加之三班倒频繁,周期短,打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规律,使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损害,部分护士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感到难以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增大。

1.2 工作环境特殊

ICU 患者病情危重多变,护理工作量大,操作技术复杂、难度大,知识更新快。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护士时常面对频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同时使用多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污染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心疲劳,患者携带各种各样的留置管道,用药频繁、病情复杂多样,护理难度大,任务重,潜在突发事件多等,加之ICU 护士劳动强度远远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导致ICU 护士产生了巨大的身体及心理压力。

1.3 护理工作的高风险

ICU 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细护理场所,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要求护士操作快而准。加之护士每天的操作如穿刺、抽血、注射、处理分泌物、吸痰等职业性接触容易给自己造成职业危害。这就要求ICU 护士既要做好自我防护,又要想方设法确保患者救治的及时到位,保证患者安全救治。

1.4 护士的个人价值观与现实冲突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护士的职业认识不够全面,从而使得护士这一职业始终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与重视,现如今,全社会仍普遍存在医尊护卑的观念,长期以来护士地位较低,他们的价值未得到充分认可,从而导致护理职业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双高职业。另外,个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认为护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护士群体得不到重视,再加上大多数人认为ICU 护士与普通病房的护士无区别,使得ICU 护士的付出与回报不等同。社会地位不被认可、个人归属感和价值感受挫,期望值降低,产生抵触与消极情绪。

1.5 职业发展遇到障碍

由于医院对护士工作不重视,且护理人力资源紧张,护士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很少,加上护士晋升的机会又少,导致护士主动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产生消极情绪,甚至离职意愿。

1.6 多元化角色的转换

ICU 患者所有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日常照护都由护士来完成,护士承担着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管理者等诸多角色,因此ICU 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劳动强度高。ICU 护士持续处于这种高应激状态的工作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对ICU 护理工作的倦怠,而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在结束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回到家后,会感到精疲力尽,他们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及其他娱乐活动,而宁愿选择在家休息或是补充睡眠。在家庭中护士需尽到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子女的义务,繁重的工作以及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当角色转换出现矛盾或角色过多超过个人承受能力时,易导致人际关系的冲突,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及对工作的厌恶感,从而使工作疲溃感和离职意愿增加。

1.7 特殊的护患关系

由于ICU 患者病情严重,如意识不清或建立人工气道者,无法进行护患沟通,加之为预防拔管等对患者的约束,有些家属不理解。我院的ICU 探视制度为限制式,个别家属对此不清楚,对限制进入ICU 陪护存在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个小的疏忽或失误就会造成家属的误解与不满,进而导致护患关系恶化。随着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技术要求的提高,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引起患者和其家属的投诉,同时管理层为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对护士的管理和要求更加严格。

1.8 专业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由于ICU 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并且多为跨专科患者,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多学科的抢救知识、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ICU 护士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护士面临医院各种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业余时间要进行再培训与考核,增加了护士压力。这些因素也成为ICU 护士较其他科室的护士压力大的原因。

2 应对措施

2.1 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

与院领导及护理部沟通,根据ICU 实际收治患者数量按ICU 床护比配备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将护士分组,每组设组长,负责监督组内人员的护理质量,从护龄与经验两方面结合搭配护理人员,根据ICU 入住患者的数量、病情及护理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

2.2 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对ICU 护士的工作给予认可,定期召开座谈会,对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护士给予表扬并给予适当经济奖励。提高工资和待遇,关心护士的个人家庭生活,消除护士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提高夜班费及周末、假日补贴,做到同工同酬。争取专项政策支持,提高ICU 护士的岗位待遇,使ICU 奖金处于全院较高水平,增加岗位吸引力,实现岗位绩效管理,激励有经验的护士留职或主动申请到ICU 工作。

2.3 提高ICU 护士的应对能力

作为护理管理者,积极与护士谈心,一方面,做他们倾诉的对象及朋友,使他们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不定期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或聚会,让护理人员畅所欲言,精神放松,既宣泄了消极情绪,又缓解了心理压力和紧张,从而使护士获得心理上的放松和满足,恢复心理平衡;另一方面,要使护士充分认识ICU工作的性质,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试方法,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其在紧张的工作中有效降低负性心理反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信而乐观地从事护理工作,积极投入临床护理事业中。

2.4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针对压力原因的不同,加强护理业务的培训和学习,关注医疗事业发展情况,提高各种仪器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提高各种抢救技能应用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工作中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年初制订学习计划,根据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培训,如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1 ~3 年护士的岗位培训,3~5 年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5 年以上护士的沟通与素质培训及全体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卫生法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培养护士的学习兴趣,弥补专业技术的不足,提高专业技能及应急能力,支持和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5 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

首先,引导ICU 护士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豁达、不封闭,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改变比较和参照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使心理尽量处于平衡;其次,调整心态,增强职业角色意识,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勤奋努力工作;再次,控制情绪,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业余爱好,保持乐观恬静的心情。

2.6 加强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其使命感

为高学历护士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激励护士为能选择这一职业而无怨无悔。重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从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考虑,把医院的发展目标和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护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只有做好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留住护理人才,吸引护理人才,增强医院竞争力,保证ICU 护理人才可持续发展。

2.7 增加男护士数量,适应ICU 护理工作特点

一方面,我院ICU 为综合科室,收治的大都是因意外导致的颅脑外伤、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给予全身心护理,特别是男性患者会伤口的观察与护理工作,更适合男性护士担任;另一方面,男护士的身体素质强于女护士,如搬运危重患者、为患者翻身等,男护士的优势非常突出。男护士特别受男性患者欢迎,特别是隐私部位检查时,避免了护患双方的尴尬。男护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论从控制能力、决策能力、理性思维方面都优于女护士。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护理工作工作压力相对大的重症监护室 ICU 室护士以及监护室内患者或家属为调查对象,ICU 室护士调查人数 32 例; ICU 室患者( 家属) 60 例。分别对护士及患者行满意度调查。

1. 2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分别选取护士配置方法改进前后的3 个月的时间段,即调查改进前的2013 年3月至5 月和改进后的2013 年7 月至9 月。

1. 3 调查方法 均按开放床位 14 张,床位使用率90% 计算。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排班方法配置护士,对患者和护士满意度进行改进前后比较( 护士人数均不变)

1. 3. 1 改进前: 采取传统的排班模式,即三班轮班制。根据护理工作的不同内容确定每班次护士的工作( 即有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护理班护士,主班护士责任班护士等) 。

1. 3. 2 改进后: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床位把护士分成护理小组。每组根据护士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思维水平及技能来分层配置护士( 仍是三班轮班制) 。护士与管理小组、床位直接对应。实施管床组长,管床护士两级管理制度。由护理组长负责本组全面工作,保证床位分配到人,责任到人。优势是,值班护士直接面对患者的人数比原来要少,小组之间根据病人的病情,工作量可相互支援。

1. 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护士配置方法进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 改进后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39. 409,P 0. 01) 。

2. 2 护士配置方法改进前后患者( 家属) 满意度比较改进后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2=65. 185,P 0. 01)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艺术性,服务性,是一种高风险行业。随着新的护理模式的展开,护士工作压力具有潜在增大的趋势,那么做为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如何注意缓解护士的压力,实施护理管理策略,保证护理质量提供优质化护理,使护士成为有效的护理人员,是摆在国内护理管理者面前重要的课题。

3. 1 采用传统排班方式,会给护士带来更大工作压力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量与病房不同,病房的护理工作量大都集中在白天,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危重的,它的护理工作内容及量应该是非常均匀的。按照传统排班,夜间只安排值班护士,那么夜间护士工作负荷将会增大很多,造成护士身心疲惫,体力与精力不能及时恢复调整,导致 ICU 室护士流动性非常强。最新研究表明,一个护士过早地离开了一个岗位,不仅损失了她的岗前培训成本,而且因为减少了劳动力对医院也是一笔损失。所以改进后我们采取弹性排班,即安排夜间两班倒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弹性设置主管护师带班制,做到人尽其才。这有利于延长富有经验的护士在 ICU 室工作时限,同时体现他们的工作价值,提高护士满意度,留住护理人才,同时把高年资护士从低层的间接护理及非护理技术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篇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87-01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重症病房(ICU)进行监护溶栓能够提高综合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在监护室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ICU在2006年5月~2009年3月之间共收治12例需要紧急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4~69岁,平均(60.22±3.27)岁,平均住院时间7.4d。

1.2 治疗方法: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转入ICU,按医嘱给予尿激酶溶栓,首剂100万u+0.9%生理盐水100ml,30min滴完;必要时追加25~50万u尿激酶。24h后根据病情情况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10d后改为100mg维持量,同时按医嘱进行血压、血糖等内科疾患对症治疗。

1.3 结果:溶栓后24h观察疗效,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其中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0.33%,溶栓24h后复查CT发现有颅内出血3例。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舒适、安全,床单清洁平整;保持肢体功能位;建立翻身卡,每2~3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形成;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道分泌物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如有舌根后坠,口腔中可放置口咽通气道,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管的分泌物。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头部应侧位,必要时进行有效排痰;有明显尿潴留或尿失禁者,根据病情放置尿管。

2.2 心理护理:患者为急性发病,来势凶,发展快,自理能力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溶栓治疗不了解,往往心存疑虑和恐惧。护士应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同时要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溶栓过程中,护士应随时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及时观察患者精神情绪的变化,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的心理状况。溶栓后,应以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暗示疗法,排除患者对治疗期望值太高而产生的悲观失望甚至对生活信心丧失,必须做好心理疏导,沟通病情时多给患者讲有利的一面,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建立患者早期康复的信心。

2.3 治疗护理:患者入住ICU后,迅速建立监护系统,开通静脉通路,获取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类有关的化验检查,及时反馈给医生关于患者的整体情况,对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救治措施。①溶栓过程中,每隔15min观察一次意识水平、瞳孔情况和肢体活动状况,并进行出血倾向的观察,有无口腔鼻黏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在溶栓后的24h内前6h进行每隔30min还能够观察意识水平、瞳孔情况和肢体活动状况,6h后每隔1h观察一次。②血压的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0%有高血压。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溶栓12h内每30min1次,24h内1h1次,48h内2h1次,病情平稳后4h1次。同时应尽量减少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如溶栓前做好心理护理,在溶栓过程中给病人特护,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减少因情绪因素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水平控制在140~160/75~90mmHg为宜。血压过高,按医嘱使用缓慢降压药,使血压逐渐下降。

2.4 出血倾向的观察:尿激酶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溶栓药物,除能激活血栓内的纤维蛋白原成为纤溶酶,使脑动脉内血栓或栓子溶解外,还能激活循环中的纤维蛋白酶原,导致全身高纤溶血症,引起出血并发症。另外,急性脑梗死后可以发生自发性的出血改变;脑梗死患者如血管闭塞严重,严重的缺血必将同时造成脑的微血管损伤,使血管壁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栓溶解后或侧支循环形成后的再灌注出血,因此溶栓24h至7d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并从以下方面观察有无出血倾向:①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点;观察排便、排尿情况;②观察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有无异常;③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如发现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瘫痪程度加重提示并发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篇5

【关键词】 ICU;营养支持;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92-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住神经外科ICU使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45例分析讨论,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为45.39±2.97岁。此组患者均为特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因昏迷不能自主进食。排出以下情况:肝肾功能障碍者;有胃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有糖尿病病史者;其他系统疾病未控制者。选取膳食匀浆+肠内营养液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混合营养。

1.2 方法 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营养食物选择 ①膳食匀浆餐:配制1000ml匀浆配方(1Kcal/ml):牛奶300ml,豆浆400ml,肉类50g,蛋类50g,炒面或炒米100g,白糖50g(糖尿病人可改为炒米50g),蔬菜100g,油10ml,盐2g,多维元素片、维生素AD、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按照规定量补充。②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其主要成分水、麦芽糊精、洛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营养要素。

1.2.2 营养支持方法 用量:剂量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医师处方而定:成人常用量膳食匀浆餐300ml tid。TPF 1000ml qn。一般病人,每天给予2000Kcal用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对初次胃肠道喂养的病人,初始剂量从1000Kca开始,两日后据病情观察评估调整。

1.2.3 护理干预 ①选择新型喂养用法:改变传统的鼻饲法,采用胃肠内管道喂养。即喂养前,留置鼻胃肠管到胃底、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能量密度是1Kcal/ml;正常速度是100-125ml/h(开始时速度宜慢),由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避免注入速度过快引起胃体急性扩张病人不适,腹胀、腹泻、营养成分吸收不良等问题发生。缓慢匀速注入胃内营养液,不仅可避免前述问题,可使营养液的成分吸收更充分,更能维持体内营养的稳定性。连续滴注营养液时,使用加热棒持续加热泵入,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8-40℃,避免过凉,温度较低能使患者增加腹泻,温度较高容易发生烫伤。②适当:喂食前为患者翻身叩背彻底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后抬高患者床头45°,进食后30-60min再将床头放下至30-40°。抬高床头30-45°进行鼻饲可避免胃内食物反流,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危险性[2]。鼻饲后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在鼻饲后30min内进行深部吸痰,以免发生刺激性剧烈咳嗽引起食物反流而致误吸[3]。③胃管管理: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固定稳妥牢固,标记明显,并详细记录,每隔4h观察其位置一次,必要时抽取管内液体测定PH值或胸腹部平片协助证实鼻胃肠管的位置。喂食前后彻底冲管,注食药物时,药物一定充分溶解,避免管腔堵塞。④食前进行胃肠功能的评估。抽取胃内容物,监测胃残余量,如胃内残余量大于100ml时暂停鼻饲,观察听取肠鸣音,叩触腹部,判断监测胃肠功能情况。⑤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患者常因缺乏食物对口腔腺体的刺激,唾液减少分泌而使口腔内细菌滋生。因此,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4次,可防口腔感染,减少细菌下移引起腹泻。气管切开会增加了细菌的侵入途径,其原因主要为:①患者病情危重,全身状况差,免疫力低下,易感性增加;②昏迷程度深,时间长,吞咽功能不全,感觉及自我防御能力下降,气管内气囊上方分泌物增多淤积;③鼻饲管留置致口咽分泌物增多;④患者不佳,胃内容物反流进入气道;⑤机械通气机与气切口接口欠严密,湿化水渗漏污染切口;⑥气切管受机械通气机牵拉压迫创口组织;⑦频繁剧烈咳嗽,造成气切管与创口组织反复摩擦,创面渗血,愈合欠佳。

1.3 数据统计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 结 果

将该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化检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见表1。其中治疗后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的恢复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

3 结 论

收住神经外科ICU患者多是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病死率高,存活多有重残,该类病人若营养摄入不足,常使血浆蛋白低下,致使对蛋白质和热量的需求增加,使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加重。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患者机体营养的需求,保证营养的供给,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以及疾病的恢复。EN除供给营养外,还具有促进肠粘膜生长与修复的作用,有助于肠粘膜的屏障功能,有助于肠维持粘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婉英.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J].护理与康复,2009,19(6).

篇6

1 ICU护士培训现状

横向分析国外的重症护理教育情况和发展,可以知道的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重症监护护理的专业团体雏形就已经在部分国家出现,在ICU内负责病患护理的护士都需要经过重重严格的专业考试与护理能力测试,除此之外,这类组织还负责培养重症监护护士,并制定教育认定制度,规定护士必须得到重症护理注册护士资格才能担任重症护理工作。

ICU护理工作包含了大量非常专业的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因此,这就对护士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其掌握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进行多种监护急救操作,具备优异的心理素质,能和病患以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还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医院在选拔护理人员的时候,应注重对高学历和年龄的选择,选定的护士需要经历内科、外科、心电图室等科室进行学习实践,通过考核之后才能正式进人ICU工作。通过对现有ICU护士的调查可知,大部分护士目前都意识到现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都无法胜任ICU护理工作。所以,目前医院需要做的及时建立重症护理教育培训体系。

2 ICU护士培训对策

2.1加强管理力度,建立教育体系与培训模式 重视教育培训过程中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培训所需的师资与技术都需要医院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与配合,投入大量的资金满足培训所需,把培训成果同护士的职业评定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让培训管理向着规范化与法制化迈进。可以按照区域划分,建立重症护理委员会,经常提供重症监护学习班,通过对护士的培训提高重症监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应该注意搭建重症监护网络,体现资源共享意识,让ICU护理人员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全面的专业知识,进而帮助提高重症监护水平。

2.2 ICU护士资格培训及认证 目前对ICU专科护士的资格进行认证是规范护士执业行为的基本方法。通常做法是规定护士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划分,同时对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资格认证。通过对学员的培训与考核,促进ICU护士培训教育的规范化,推动我国ICU护理水平发展。

2.3 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能提高ICU护理的质量IC U护士接受培训后,护理质量缺陷率明显降低(P

由于ICU部门具有高风险、高技术的特性,而且重症患者的病情往往更加严重而且复杂,病情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治疗期间会发生各类突发事件,还伴随着侵入性治疗与各类留置管道。目前业内对ICU护士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做了规定,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和应用设备的能力、掌握和应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能力、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对具体培训流程作出规范、系统的标准能帮助护士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ICU护理技能。通过对接受了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身对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某种角度减低了职业风险,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对ICU专业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可以将ICU护士的核心价值体现出来,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也可以进一步推动ICU内护理知识的传播。

2.4横向培训 ICU护士的横向培训是指通过短期有效的培训,使其具备在多个相关lCU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国外,面向ICU护理人员的横向培训已经得到了医疗部门的肯定,已经投入了实施,比如:在美国盐湖城的犹他(Utah)健康科学中心的大学附属医院,内部的各个护理专家通过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了时间为3 w的横向培训计划,医院内的每名护士都可以申请到培训机构的ICU进行独立工作。在国外,对护士正式进入ICU工作的要求时非常严格的,要求护士必须经过8~12个月的专业知识能力培训,而且要求培训机构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培训资格认可。而在国内,因为经济水平有限,无法实现对每位护士进行长期的专业能力培训,所以,通常采用的是对工作时间较长的内外科护士进行短期的培训,以使其能达到ICU护理的需要。

2.5成立监护小组对人员培训进行管理

2.5.1 ICU I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的培养 CNS指的是那些获得了学士或硕士学位的护理人员,这些人员的职责就是为临床护士提供指导。当前国内严重缺乏师资,因此可以考虑从临床护士中培养CNS。培养这一类型的专病专护人才可以帮助各医院实现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

2.5.2护理人员核心才能的培养 最为ICU护理人员最为重要的技能,核心能力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核心能力可为护士提供临床上持续有效的技能指导,培养核心能力的时候应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部分初步掌握ICU基础理论和操作方法的护士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工作,如常见的器官移植监护组、深静脉置管组、心脏监护组、压疮护理组、呼吸机管理组等,以此组成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全面的专业护理团队,可以大大提升ICU的监护水平和管理质量。

2.6成立以ICU为中心的重症监护合作网络 合作网络的建设应在全院范围内展开,以ICU和CCU为主线,认清普通病房同ICU之间的特点,结合特点对其进行功能划分,以便系统地对各专科ICU进行有效的管理,定期实行绩效考核,获取ICU护士的反馈,组织ICU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国内的经济水平在持续上升,全国范围内各个医院的总体医疗水平还是处于稳步上升的局势,医院也逐步开始将注意点投向了ICU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各界也对ICU护理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始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这种局势下,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常规化、系统化的ICU护理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提高ICU专科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重症监护力量,提高重症监护水平。

参考文献:

[1]成守珍,汪牡丹,陈利芬,等. 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03:270-274.

[2]陈雪.ICU护理工作量调查分析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D].吉林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基层医院;ICU;专科护士;培训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ICU收治的患者主要特点为疾病病情危重,且病情对生命危害较大,ICU的设立目的是提高该类危急重症患者的存活率[1]。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存活率[2],本文旨在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ICU专科护士在职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医院ICU专科护士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入组的研究资料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参与我院基层ICU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40名,其中女39名,男1名,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为(27.15±5.71)岁。其中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31名,中专9名;其中职称为护士的人员有19人,护师有16人,主管护师5人,工龄2~18年,平均工龄为(6.19±2.27)年,其中于ICU工作人员有25人,无相关经历人员15人。

1.2方法

本组研究主要观察“入学评估-集中授课-每周随班考核-结业理论考核”的培训方法在基层医学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及意义。第一阶段:成立课题小组,遴选专家,构建初步ICU专科护士培养方式函询框架,拟采用DelPhi法[3]对专家进行函询。具体方式为通过数轮专家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并将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后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以提出新的论证。反复多次,意见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比较大的意见。本研究拟采用两轮咨询对专家的反馈结果进行分析,达成一致性意见,构建基层ICU专科护士培养方式。重症监护学理论考核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感染控制由感染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机械通气、呼吸相关护理由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由心内科主任医师及护士长考核、神经系统相关知识由神经内科教授及护士长考核。第二阶段:选取符合标准条件的40名学员进行培训,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重症监护学相关理论;各种基本监护技术与病情评估;各系统的监护要点与技能;ICU感染控制;ICU心理护理。实际培训计划主要包括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呼吸相关护理、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入院程序、临终患者、家属护理、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处理心脏骤停、意外脱管紧急处理等。基础理论体系、急救护理技能训练、急救护理文书疏泄、护理质量控制、医院相关信息应用、人文知识体系、急救相关医护沟通、自我心理调节、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相关管理能力。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ICU相关感染控制及心理护理等方面是需要重点培训的内容,也是参与人员知识薄弱的地方,需要进行全员培训。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分析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度、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分数;评价标准包括两个部分:(1)对接受培训人员进行理论考核;(2)评价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度,评价学员桑方面知识的掌握度,评级方法为五级评分[4],分值越高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3.0,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对数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员于培训前后

ICU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度的比较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度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

2.2学员于培训前后

ICU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分数比较学员于培训前后、ICU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分数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

3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简称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危重病人最直接的观察者和抢救者,其护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护理质量的优劣及危重病人救治的成败[3]。目前国内尚无ICU护士培训中心,现有的ICU护士无正式的专业证书,待遇方面无响应改变,与国际、国内危重病护理学的发展和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国内已有开始尝试培养ICU专科护士,但是由于其概念理解和培养标准各不相同,尚未形成统一的培养方式。因此探索一种新型且适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式对于基层医院ICU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培训方式所采用的试题是在带教老师严格甄选之后的选用的,该套培训内容结合ICU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且以重症监护病房的岗位需要为导向,以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及素质为目标。但是应该注意到广东省地域面积较广,区域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不平衡,来自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的护士对于ICU相关知识需求更加旺盛,培训效果也更好。综上所述,基层医院ICU专科护士培训可以促进护士加强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也应该注意到对于低工龄和低学历护士的加强培训。

作者:张小文 梁水英 唐素勤 唐映莲 梁慧娟 周丰华 莫文庆 罗艳慧 单位:连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潘夏蓁,方希敏,包向燕,等.身体约束在ICU的应用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1,10:1031~1033.

篇8

【摘要】目的 探讨ICU病房临床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护理事件《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收集和分类,调查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采用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有效的降低了临床护理过程的风险发生率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ICU病房是医院特殊的科室,需要提供高效精确的护理服务,随着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对临床医疗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临床ICU病房中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面对护理风险压力也随着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降低ICU病房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人群享受护理服务的水平[1]。本研究选择我院护理过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ICU病房护理事件和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研究,收集我院ICU病房近十年来发生护理风险的情况,进行统一的分类,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调查,2008年3月到2010年4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到2011年8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后。

1.2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按照调查问卷中ICU病房发生护理风险的分布情况进行指定有针对的措施,应将护理风险的防范提前到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前,提出的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全面有效的ICU病房护理人员值班管理细则、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心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的奖励机制,加强相关中医院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文书书写,举行定期的考核和临床抽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增加对患者隐私的保密,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防范措施实施前十年ICU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研究: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分析表明,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见表1。

2.2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护理分析: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风险事件例数及风险率比较可见实施前发生率为5.82%,实施后风险率为0.82%,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性(P

3 讨论

研究显示中医院ICU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应针对每项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针对ICU病房护理对象多为病情比较重、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应制定自身特有的护理措施,加强自身护理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护理风险监控措施,针对ICU病房每个护理细节制定完善全面有效的操作措施,不断提高ICU病房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进行持久的风险意识防范教育,加强对护理过程中风险的预防。严格对护理过程中各种管理制定并进行监督,按照有章可依的原则,保证ICU病房护理过程中急救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防止长期松懈管理造成大的护理风险的发生[2-3]。同时应在ICU病房护理过程发生情况建立以人为本的机制,注意医院与护士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患者与医院沟通,建立一个良性的信息回馈机制。及时发现在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及完善。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为临床提供优质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针对中医院特殊的情况,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力度,防止出现由于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不熟悉而发生的护理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风险方法措施可有效的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建平,韩宏妮,刘霞,等译.护理管理的作用于责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2] 余滢,郭金凤,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7):1288

篇9

关键词:ICU护士;护理工作;压力源;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44例ICU护士,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4.67±5.67)岁,文化程度最高大学本科,4例有本科文凭,占9.1%,18例有大专文凭,占40.9%,22例为中专文凭,占50%。所调查的护士职称为:2例为主管护师,占4.5%,20例为护师,占45.5%,22例为护士,占50%,所从事监护室工作的年限1~16年,平均为(3.82±0.54)年。

1.2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护士,采用走访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要求被调查者在15~20min内完成问卷的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44份,收回44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95.2%。

1.3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计算各种压力源占被调查护理人员的百分比,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

2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常见压力源调查,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评价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此次压力源调查表,共设计了20项压力源,每项压力设计是或否两个判断标准,按此评判标准,计算出每项总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见表1。

3讨论

从表1看出,我院ICU护理人员中有71.6%的护理人员认为存在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3.1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ICU患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相对病死率较高,时常面对频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及 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污染,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3.2护理工作的高风险 ICU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细护理场所,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

3.3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ICU护士除需要具有多专科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监护仪器的使用及临床监护参数的分析。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编制少,ICU护理任务重,抢救多,非护理性的工作较多,导致护士必须承担较重的体力负荷。

3.4护士的个人价值观与现实冲突 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而且普遍护士的待遇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3.5心里学知识缺乏 ICU收治患者病种多而且病情复杂,要求护士不但具有广博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ICU的仪器复杂并不断更新,要求护士及时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因此,ICU护士往往存在对自身的不满足,由此逐渐产生压力。

3.6人际关系冲突 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护护、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配合。特别是医生有时对护士的不尊重,使得护士的心理造成压抑。

4应对方式

4.1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4.1.1增加ICU人员的编制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减轻工作负担。

4.1.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管理者应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节假日及患者较少时可试行弹性排班,适当安排轮休。

4.1.3提高ICU护士的适应能力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或对护士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学会压力的应对技巧。

4.2严格岗位选人ICU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任务是繁重而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所以进入ICU前,护士都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胜任ICU的护理工作。

4.3提高护士地位及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对ICU护士的关心及理解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者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加护士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4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10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 培训

ICU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特殊性要求ICU专科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重症监护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监护技术。心律失常为ICU危重症患者的常见表现,也是重症监护的主要项目之一[1]。ICU护士监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危,及时识别和发现危险心律失常,可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院在2011年承担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对学员进行了心律失常识别能力的系统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2期共121名学员,来自广西各级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5名(86.78%),二级医院16名(13.22%);综合ICU 74名(61.16%),专科ICU 47名(38.84%);年龄21~42岁,平均(28.60±4.06)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24年,平均(7.67±4.72)年;在ICU工作年限5年19名(17.70%);职称:护士37名(30.58%),护师67名(55.38%),主管护师16名(13.22%),副主任护师1名(0.82%);最后学历:本科以上54(44.63%)名,大专63(52.07%)名,中专4(3.31%)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及内容 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采取全脱产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1个月为集中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学习,第2~3个月到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在第1个月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培训中,对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心电图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识别等,共安排18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10学时。实践内容采取分小组教学,应用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分组上机练习,同时自行编制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谱让每位学员课后进行分析练习,上交课后作业。

1.2.2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1)学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医院等级、工作科室、学历、职称;(2)接受ICU专科知识培训情况;(3)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4)系统培训对自身识别心律失常能力提高情况;(5)对培训教学的满意率等。

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在结合文献资料、临床实践需要基础上,从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中选取图型10幅,每幅图判断正确计1分,判断错误不计分,总共1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越高。

3 讨论

3.1 ICU护士进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系统培训的必要性 ICU是对危重患者实施全程监护和救治的场所,心电监护是ICU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对致命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处理,减低心律失常猝死率。未经培训的临床护士几乎都不能识别心电监护波形[2]。成守珍等[3]对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调查数据显示,ICU专科护士曾接受过培训的占69.1%,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仅占37.6%,培训方式以科室为主,24.7%护士参加的是零散的培训,而且有2.4%的护士以自学为主。在本研究中,占85.1%的ICU护士未接受过ICU专科知识培训,培训前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仅为(3.21±1.99)分,说明ICU护士在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上存在不足,这势必影响工作中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乔安花等[4]的调查则对获ICU资格认证护士的胜任力较满意,但在临床科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急危重症监护知识方面有待加强。徐洁慧[5]提出ICU护士对抢救知识和技能、危重患者监护知识和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3个方面的培训需求较为迫切,可作为培训内容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对ICU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时,加强对心律失常识别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系统培训后ICU护士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明显提高 ICU护士都具有心电监护的临床经验,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心内科的护士以及中级职称的护士能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比例低于60%[6]。本研究表1显示,培训前ICU专科护士对心律失常的类型识别存在不足,对常见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正确识别率较高,分别为84.3%、58.7%,其他的心律失常类型识别正确率均不到60%;其中窦性停搏、室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识别正确率不到10%,主要是这些心律失常相对少见,ICU护士缺乏相关心电图知识而影响对心律失常的识别。系统培训后,学员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由培训前的(3.21±1.99)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19±1.31)分,且10个条目回答的正确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培训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要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正确识别,教学方法与手段非常重要。心律失常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抽象,涉及的相关知识多,给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本研究调查显示占37.2%的ICU护士认为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是基础差、难度大,62.8%认为是缺乏学习技巧和经验。因此,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讲课技巧。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的临床应用。在本院举办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模拟教学软件对学员进行培训,先由教师讲解心电监护各种心律失常判断要点及技巧,再由学员在计算机上反复自行练习,并在练习中进行自我考核和随机考核,结合课后的心律失常图谱分析练习,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对心电监护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学员对教师的授课满意率为97.5%。

总之,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应重视危重患者监护技术的系统培训,以提高ICU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满足ICU临床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伟英,沈秀群.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68-870.

[2]高菊梅,纪炜,韩智,等.心电监护波形识别技术临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71-72.

[3]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培训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041-3044.

[4]乔安花,席淑华.ICU护士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94-1196.

[5]徐洁慧.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培训需求量调查研究[J].上海护理,2011,11(6):9-11.

[6]李桂芬.基层护士对心律失常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