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工程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

篇1

    建筑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和综合交叉型科学。建筑工业工程在进入我国后,逐渐被高校、企业认识和接受,并开始应用于实践,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笔者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建筑工业工程在我国还局限于制造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范围非常有限。而物流行业作为服务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通过供应链思想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工业工程起步时,是以现场为中心,作业者为对象,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时间及动作研究、工作简化、质量控制、物料搬运等工作,以提高单项作业的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逐步转向以工厂为中心、管理者为对象,采用综合的管理以及运筹学的思想,进行生产过程的分析、规划、改进、完善等工作,并提供系统最优化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向以企业整体为中心,经营者为对象,用系统战略进行管理的阶段转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调企业的整体效益最佳。

    二、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设想

    1.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其实也有相当长时间的应用。先后以“工业管理法”、“实业工程”、“建筑工业工程”的名字向国内的教育和管理界做了深入的介绍,并已经开始局部应用于上海等当时工业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的过渡,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成为社会与企业的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工程学科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建筑工业工程的一些技术也被有意识地应用到工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评估和改进方面。

    2.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还过分狭隘

    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原指货物配送。20世纪90年代末,物流的概念被进一步发展,与生产过程结合更加紧密,成为“供应链”中的一部分。这一特点与建筑工业工程提高效率、追求效益的目标有着天然的一致。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应用与建筑工业工程相同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物流系统和物流动作,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存储论、运筹学、系统分析等。但是,从笔者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国内物流的研究和分析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对物流的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过于关注物流园选址、配送节点和道路设置等企业战略层面问题,较少关注微观的操作环节,例如配载、仓储管理、搬运效率、流程优化等。其次,物流研究大多集中于硬件设计,例如选址、道路、运输工具、仓储和搬运设备,较少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动作合理化、岗位分工、排班等的研究就更加匮乏。再次,许多物流研究与实际动作情况脱节,有许多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被大量学者研究和发展,但甚少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操作,大部分企业还是凭经验和个人意愿行事,通过作业人员的个人行为改进操作,而不是遵从和应用科学方法。总体来说,无论是建筑工业工程还是物流系统的研究,我国都已经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但在实践中,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技术的水平还明显不足。

    3.应加强经典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回顾国外建筑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局部优化—整体优化—全局优化”的发展道路,这对于我国在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1)设立专业的建筑工业工程职位

    将流程规划和改进的职能从管理者职能中剥离出来,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建筑工业工程研究。这是因为应用建筑工业工程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而这部分专业知识不需要管理者掌握,也难以被管理者掌握。同时,建筑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观察、记录、分析动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管理者往往没有如此充分的时间跟踪整个作业流程,分析每个作业动作。

    (2)应用标准化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规范人员配置和班组设置

    物流行业往往需要24小时保持运作,同时又会在运输工具到达或者离开时出现作业高峰。因此,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确保企业运用最合理的人员安排,达到作业效率的最大化是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最起码、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上述对于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建议,其实都是属于20世纪初建筑工业工程时期的典型方式,虽然看起来似乎和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我国现有在物流行业的建筑工业工程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基础标准,将会使现代建筑工业工程技术方法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既浪费了资金、花费了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篇2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业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600万人。物流人力资源的稀缺,从市场需求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物流人才、咨询和规划物流人才、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和科研教学物流人才;从需求层次来看主要分布在物流实际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人员和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工程学科是一门融合多学科和技术交叉的新兴学科,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更多地依赖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因此,我国对实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尤其对既懂工程技术,又有物流管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所谓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指掌握物流专业知识、能操作各种物流设备、懂得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的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是目前物流业需求量最大,也是需求最迫切的人才。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当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基地、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进入工作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矛盾。受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层次结构、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培养人才的适用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强大需求还无法得到满足。因此,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物流专业人才已被我国列入12类紧缺人才之一,应用型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共识。因此,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物流企业需要,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国内外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对比

发达国家开展物流高等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教育层次比较多元化,涵盖了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国外的物流业发展成熟,其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物流设施、实验室等已经健全,给物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发达国家如美国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已经全面开展了物流在职教育,建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教育形式方面,国外的教育机构除了采用课堂授课之外,还经常举办特邀讲座和报告。作报告的人士既可以是大学教授,也可以是来自于企业的物流人士。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个行业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和行业最先进的应用技术,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充大有裨益,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里面还会定期地举行研讨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企业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实际的物流运作过程、物流操作设备和设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物流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成立于上海,该委员会是在教育部领导下开展高等学校本科物流类专业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的学术性专家组织。目前,该组织对物流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还在研究中,各校只是根据自身特点,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性地进行专业建设。

由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物流教育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中,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物流实践经验匮乏、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等问题较为普遍。同时,对于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些问题,如何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健康发展,是物流工程专业人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东北林业大学是黑龙江省设立物流工程专业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设立物流工程专业较早的高校之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物流工程专业已经建设成一支能够适应物流工程领域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掌握了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动态,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层次齐全,对外联系广泛、梯队合理、教学和科研力量强的学术队伍。已经形成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包装材料与设备、林业物流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管理学科和工学学科相互渗透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对物流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参考和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对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以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物流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一套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3.1明确各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本身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应当具有层次性。目前,我国所开设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大多是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工程、工业工程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课程设置上没能突出专业自身的特色,在专业方向上设置得过细,也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够全面。基于国内外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现状的统计分析,依托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呈现多元化,同时也要结合地方经济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适时调整。

3.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围绕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宽基础、强能力的原则,同时突出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体系。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既要强调工科课程的学习,又要重视课程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地缘优势和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了解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行业现状,做到放眼看世界、耳闻天下事。因此,要增加应用课程的比重,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适当减少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时间,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针对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教材系统性不强、在某领域的书籍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现象,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体系完善、结构内容合理的物流系列配套教材,使出版的教材具有理论扎实、案例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3.3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既要在理论上能够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着重培养年轻教师,通过各种资助项目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具有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进修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实践活动,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学团队教师及核心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根据需要聘请一些在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讲解生产实践中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

3.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解决物流工程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侧重实践教学。打造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目前,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已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和价值4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具有物流工程实验室、物料运输机械实验室、系统仿真与优化实验室、包装材料与机械实验室、林业物流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物流工程专业已与省内外多家企业达成了实习合作协议,包括黑龙江省建恒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路明集团、大连锦程物流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松山物流园区等4个稳定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基地,已经为物流工程专业各年级学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物流工程专业将搭建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基础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搞好社会实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完善综合实践,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过去单一的教学手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备受诟病,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针对物流工程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实践应用需要,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设计等,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推行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会思考、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课堂教授过程中,还要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效果。另外,也可以不定期地聘请校外知名学者和企业成功人士举办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指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指导各类物流大赛等。

3.6物流职业培训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为尽快解决物流行业应用型人才紧缺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物流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目前,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备物流师、全国外贸物流师、企业资源计划(ERP)工程师等培训及考试点资质。本着锻炼学生、服务社会的原则,本专业将继续推进这些资格考试,为学生步入社会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通过物流协会、国际贸易协会等行业机构实现物流人才的培养规划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及各层次课外科技作品与创业设计大赛(如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其他模拟训练活动等(如ERP沙盘模拟训练)。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JIT,物流

1.JIT概念

JIT(Just In Time)一般译为及时生产方式或及时供应制。JIT 是一种生产方式,但其核心是消减库存,直至实现零库存,同时又能使生产顺利进行。

2.JIT 物流的构成和实施方法

JIT 的目标就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管理方式(也称及时管理)中,采用拉动概念,通过及时化和自动化来实现彻底消除浪费,从而使库存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2.1平准化生产 这是一种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平准化方式是在生产线上同时加工由多个品种组成的生产批量。这种思考方式应用在物流配送中,指供应商针对同一个企业的需求,将多种产品组合起来,集中进行运输和配送。

2.2 看板方式看板方式是 JIT 基本原理的最集中体现,看板上表示出相关作业所需要的信息,后道作业向前道作业提取材料时必须出示提料看板,前道作业按看板所示的材料名,需要数量进行生产,并在规定的时间向后道作业发货。

2.3借助高科技, 尽力消除不必要的浪费 JIT就是去除在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多余的环节。在 JIT 物流过程中, 借助高科技,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每个人在物流过程中实现增值。

3.JIT在物流中的应用

3.1 JIT思想在运输企业的应用

JIT思想在流通企业的应用比较早,这首先是因为准时思想在物资采购供应中的应用于推广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航空公司实行购票、登机、行李发运等一条龙的准时化服务,在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体现JIT思想,航空与汽车客运公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服务运作的绩效:

(1)采用订票系统,减少排队等待现象

(2)改造服务工作流程,采用一站式服务,减少服务手续

(3)进行现场改善活动,提高现场服务质量

(4)改造候机室的布置,让顾客以最快的速度登机,减少各种时间浪费。

(5)利用各种可视化的工具进行服务可视化管理。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外,运输企业还可以应用JIT思想进行准时化车辆的调度,减少闲忙不均的现象,提高车辆、司乘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自我质量管理水平,减少监督。

3.2 JIT思想在邮政服务部门的应用

邮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服务部门,它的服务质量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在邮政服务运作过程中,要求邮件递送快,同时没有差错,减少顾客等待现象,减少邮件积压,因此邮政部门应用JIT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优化邮政物流系统,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指挥调度系统

(2)开展旨在减少邮件错递、漏递的服务质量改善活动

(3)优化现场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排队等待现象

(4)建立标准化服务模式,规范服务操作规程,并不断减少服务时间

(5)优化邮件储存系统,减少邮件积压、遗失、损坏现象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联邦快递和 UPS 为代表的快递行业。快递作为物流行业中的高端, 客户群庞大而分散, 时效性要求极高,因此, 利用工业工程技术合理的规划线路、人员、时间、车辆、飞机、信息等各种资源, 以达到快速、准确的递送货件的目的, 就成了快件业者最基本也是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快递业是工业工程技术应用之集大成者。

4.我国物流有效应用JIT的启示

回顾国外JIT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 “局部优化———整体优化———全局优化”的发展道路, 这对于我国在物流行业应用工业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1)设立专业的工业工程师职位, 将流程规划和改进的职能从管理者职能中剥离出来, 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工业工程研究。这是因为应用工业工程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 而这部分专业知识不需要管理者掌握, 也难以被管理者掌握; 同时, 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观察、记录、分析动作, 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管理者往往没有如此充分的时间跟踪整个作业流程, 分析每个作业动作。

(2)从微观操作环节开始, 先进行局部优化。微观操作环节, 即每天作业人员的工作, 例如单证整理、单证传递、库位管理、搬运动作、装卸技术等等。这是工业工程中最经典的技术, 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制造业中往往有这样的案例, 将生产线的某些环节重新排列或者对工人的动作进行优化, 即可产生翻番甚至数倍于投入的经济效益。相比之下, 即使采用非常先进的设备, 如果流程设计和人员规划不合理, 导致设备闲置、人员重复, 不仅达不到设计中的效益, 反而会产生浪费和亏损。

(3)应用标准化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 规范人员配置和班组设置。物流行业往往需要 24 小时保持运作,同时又会在运输工具到达或者离开时出现作业高峰。因此, 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 确保企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 运用最合理的人员安排, 到达作业效率的最大化, 是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工程物流;国际化;工程物流运营;物流

作为现代物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程物流以第三方物流作为主要的运转方式,其一次性、关联性、不稳定性、复杂性以及风险性,都对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工程物流往往需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进行规划和设计,[1]无论是系统、流程、设备还是技术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规划。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工程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的工程物流要走向国际化,要就需要各方人员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索。

一、工程物流的基本特点

简单来说,工程物流就是具有工程特性的一切物流活动。例如建设物流、会展物流、搬家物流,甚至是军事物流都可以包含在其中。从小的方面来看,工程物流也指在建设某一项目时,由物流公司所接管的一段或是整段的物流服务,以保证投资方的安全与便利,节省工程的成本与时间获得最大收益。包括关键工程设备的采购、包装、材料的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而不同的行业还有不同的业务板块,如电力、冶金、建材等。

(一)工程物流工序的不确定性

工程物流的工序并没有标准性,也是工程物流最大特点之一。与产品物流的那种规范性操作不同,工程物流往往更具针对性,要对不同业务的特点、时间、地域,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物流服务,有时甚至需要特殊的、或是规格很大的设备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服务,[2]很少有重复型任务。

(二)工程物流技术的复杂性[3]

因为工程物流工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就要求管理者拥有较强的且全面的知识,并且对各种特殊或专用设备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工程物流的作业往往更具较高的工艺技术水平。

(三)工程物流环节的复杂性

由于工程物流的服务对象都较为特殊,一般来说物流环节也相对表较复杂,可能经过内陆运输、清关、装卸、海洋运输等复杂环节,才能完成物流任务,是多种物流方式的集合体。

(四)工程物流过程的危险性

因为物流任务往往没有重复性,所以物流风险难以预计。而设备的规格的极端性,或者超长或者超高的特点,也使工程物流的过程承受很大的风险压力。甚至有时还会有财务风险与作业风险并存的局面出现,这就更增加了其过程的风险性。

(五)工程物流整体的连续性

工程物流的整体具有连续性,往往是多个环节相互关联,动一个即动全身,一个环节的失误可能引起整体的崩溃。所以要求管理者必须进行谨小慎微的设计与规划,对各种问题提前做出预防。

二、工程物流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明确,一些大型电力、石化、航空企业对物流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以完成一些大件货物及设备的运输,而工程物流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对这些需求进行特殊的专业化服务。从实质上来看,国际化的工程物流是国内物流的跨国服务,也是国内工程物流的延伸和发展。[4]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海外运输方面尤为出色。近几年,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引进中国,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销售分拨以及采购活动,促使中国工程物流萌芽发展。而随着国内企业向外投资设厂,也加强了国内与国际的物流联系。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外运承揽了运输总包、大件全程运输、内陆运输、多式联运范围内的多个大型项目,典型项目有沙特SPCC项目、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项目、印度尼西亚火电项目等,在建材、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军工物流、冶金等行业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专业优势。

三、国际工程物流的运营流程

(一)物流项目的信息收集

由于每一项工程物流的任务都不相同,对于具体情况的了解与对要求的对策都是在进行作业之前所必须的。首先,要考虑实际运输情况,包括运输路线、运输终点所在地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天气与地形情况等,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与运输终点地所在的地区或国家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到当地的政策,对需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许可的操作提前进行协调与交涉。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这对于工程物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工程物流的运输方案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运输方案的制定,需要对客户对时间、成本的要求进行研究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对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方式的比较、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成本的估算,这些都是影响方案制定的重要因素。要从人力、物力上都做到成本最低而又安全,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作出初步的判断与决策。

(三)对物流运输方案进行修正

初步完成的运输方案或许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时,需要将这个方案提交给业主或是相关的专家进行评判,并提供改进的建议与方法,从而对这个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形成最终的运输方案。

(四)对人力资源进行部署

国际工程物流作为一项技术复杂、风险性大的项目,需要一个具有专业素质和知识的团队进行操作,还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作为管理者,并对它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相互配合与协调,共同完成这一项作业。

(五)跟踪报告货物的信息

在物流服务过程中,需要对货物装卸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为了不耽误指定的到货时间,要对货物进行定位与实施跟踪,以了解物流的最新动向,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六)货物的加固及运输

国际工程物流的运输货物许多都是大型或特殊的设备,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货物进行衬垫与加固,保障货物的安全与物流质量。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选择也较为复杂,需要对设备进行具体分析,选定较为安全、专业的运输工具与技术。

(七)项目操作的总结

在完成物流操作后,要对此次物流任务进行总结,并积累相关经验。

四、结语

国际工程物流以远途运输为主,且以多种运输方式共同配合完成。但近年来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的迅速发展,使国际工程物流逐渐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不可或缺且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发达、国际贸易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只有广泛展开国际工程物流的合作,才能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J].宜宾学院学报,2003(03):4~5

篇5

【关键词】人机工程;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

一、前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其中运输作为物流业务的关键环节,其是否安全、可靠决定行业能否持续发展、且与人们利益存在密切关系。据数据调查显示,物流运输安全事故在所有道路交通事故中占比较高,能够达到26%,可见,运输对于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重视对物流运输风险的评估和预测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优化,提高物流运输安全性。

二、理论基础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如Rahbar等人将铁路运输装卸搬运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铁路运输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危险品运输风险转移的方法。Yanlk针对逆向物流设计中遇到的危险品,引入了传统系统分析方法,选择最优路径。国内很多学者也在该方面做出了一些研究,如程婕以传统风险评估模型作为基础,对铁路运输风险状况及危害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风险。本文主要对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进行分析,因此将引入人机工程理论作为基础,对三项指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三、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

人机工程理论的形成,是多项理论交叉结合的结果,如安全科学、系统工程思维等,在实践应用中,其主要采用系统工程思维,对系统内部的人员、机器设备等因素进行整体分析,以此来确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系统能够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当中。基于此,对于物流运输而言,主要涉及物流与运输两个部分,可以确定影响因素为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等五个要素,并将这五个要素作为指标。其中人员是指驾驶人员,其自身驾驶状态、行为等都是风险主要来源;车辆是物流运输完成工具,车况、车辆性能是否良好也会影响运输。同时,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最终确定评价指标。

2.模型构建

相比较传统风险评估模型,三参数模型突破原有模型的局限性,在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参数基础之上,引入风险重要度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如下:

RL、F、Rs、Rt分别代表的是风险系数、重要度、后果及发生概率。

观察上述模型可知,了解物流运输风险程度,需要确定三参数。物流运输风险影响具有多元化特点,在实践中,无法通过统一的精确化数值对运输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进行评估。故本文将引入专家知识经验、表征专家语义信息对风险进行分析,实现对参数表现形式的转换,具体如下公式:

按照上述方法,能够确定运输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的模糊语义集合。在实践应用中,将(1)、(2)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首先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专家小组对各类风险因素较为重要的语义进行判断,然后得出判断矩阵。其次计算得出风险因素最初的权值。再次对排序向量等进行计算、一致性检验,最后获得物流运输风险。

3.案例分析

为了检验上述模型是否具有有效性,选取某物流运输企业,采用德尔菲法对企业运输历史记录进行分析,了解运输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本文主要将人员指标最为检验对象。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重要信息,为判断矩阵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如表1。

结合上表与要素判断矩阵,能够得到各要素最初的权重,结合概率与后果重要度,并对数据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出人员风险因子的风险值。

经过计算,我们能够了解到人员素质及健康状况是影响运输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素质较健康状况影响更大。因此在运输管理中,应加强对驾驶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参与物流运输工作,以此来避免风险的发生。通过实例可见,本文提出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加灵活和便利,且能够对各要素进行比较,具有有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物流运输现代化管理需要引入先进的评估模型,对影响运输安全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从中找到影响运输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此提出相应的方法策略,不断提高运输安全和可靠性,从而促进物流运输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宝,汪伟忠,倪亮亮.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04):170-174.

[2]赵伟峰,汪伟忠,张国宝,鲍闪闪.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模型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07):150-155.

篇6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 that China's logistics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ut of touch with social needs,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it,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personnel logistics p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l, and elaborates the contents, target, form and features of each innovation model.

关键词: 培养模式;物流人才;个性化

Key words: training mode;logistics personnel;personalized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53-02

0 引言

伴随着“物流热”的在我国的兴起,物流行业正式进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物流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设立物流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有300多所,在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大约有100万人,但是这个数字并不能够满足我国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结构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一致,导致可从事低端工作的毕业生大量存在,而具有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中高端人才却凤毛麟角。所以如何进一步确定差异化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物流学科的建设,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问题,使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的各层次需求,使人才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当务之急,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物流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 我国物流教育是自2003 年才开始普及的,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但是,从部分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许多高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非常宽泛,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次,差异化的细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将来能够从事哪些工作,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论证,这就造成了培养出的学生不受市场欢迎,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和跑道,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制约了物流专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

1.2 缺乏完善成熟的学科体系 较之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学科体系相比,我国物流学科课程体系也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进程中。许多学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设置了课程体系,但细究起来都缺乏建立物流专业的可行性分析,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思路混乱,课程之间的关系结构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等都是常见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在本科生阶段的教育良莠不齐。

1.3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物流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物流专业教师的缺少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师结构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其他专业教师转行到物流专业的教师,还有从某些企业的物流相关部门转行进入教育行业的。此类教师的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欠缺是致命伤,一些在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在实验课程中倒是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二是近些年刚毕业的国内外的硕士、博士投身于高校教育中。此类老师虽有很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结构,但严重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因此,我国高校应该投入资源,培养全能型的物流专业老师,有效的优化学校资源,增强师资力量,是未来发展物流专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1.4 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置缺乏实践环节 物流专业区别于一些其他管理类专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要求很强,而我国高校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还较为传统,教学中常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学生较少接触实际工作环境。这样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直观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当遇到到实际问题时,又不能灵活应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得理论教学活动难以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导致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企业运作,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2 构建个性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2.1 明确各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 近些年,物流行业以其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当今各行业炙手可热的第三方服务商,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和各类科研机构,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不同的针对性和侧重点。这就使得各高校必须要针对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培养,比如,可分为进修类,就业类,其中进修类又可分为国内考研和国外深造,就业类也可分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公务部分、自主创业等细分类别。针对不同学生的毕业方向选择,对社会各层次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同时根据社会的真实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制定分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每一个大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积累,能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各层次各行业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好的为我国的物流业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而服务。

2.2 基于供应链思想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授课体系 所谓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核心企业协调下,本着共赢原则、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特征表明,现代物流管理的实质与供应链管理趋同: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在核心思想上是一致的,都强调系统性、整体性、集成性、协同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与供应链管理涵盖内容也极为接近,在流程上侧重需求分析—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在研究对象上强调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益高效率流动。而供应链管理是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内在逻辑条理清晰,体系完善,因此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借鉴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与思路,优化整合授课内容,构建起基于供应链思想的物流专业授课体系是可行且必要的。

此种课程设置体系的优点在于:首先对于学生而言,脉络清晰的课程体系利于学生明确每门课程学习目标以及不同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由点及面,既有专业性深度,又有综合性高度,建立起物流与供应链的系统思维;其次对于教学单位与教师而言,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避免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与冲突,教师发挥优势,各尽其材,使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最后,对于物流管理学术研究而言,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为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授课体系提供了一条很好的研究思路。

2.3 整合教师资源,实行个性化专业指导 个性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效果,就是要让大学生们能够正确地选择最合适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多学生们在面对选择时需要专业老师的建议,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任务是由辅导老师负责的,所以,高校可以尝试整合专业老师和辅导老师的资源,实行一系列的个性化关于大学生毕业方向选择的指导和活动。既可以组织诸如座谈会、讲座、经验交流会等群体性的指导活动,也可以通过设立定期的答疑时间、一对一的指导、邮件、QQ等多种个体沟通方式建立一种学生与专业老师、辅导老师有效交流的平台。这种个性化指导的优点在于能够极大的发挥专业老师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从专业角度出发的建议和指导,比如,研究生的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各类工商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层次所需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等鞥。另外,此种方式应从大三,甚至大一就开始运作,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选择,早做选择,早做准备,早做努力,更加充分的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培养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厚积而薄发,满足市场各层次的需要。

2.4 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是国外先进的一种工程项目设计思想,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系统实践能力等均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中相对综合性的课程(比如:国际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可以引入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并与管理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应用。此种方法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先是在课程各章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第二个部分是在整体课程上采用CDIO的工程教育方法,即课程讲授伊始,就提出一个关于整个课程相关的项目设计的要求和背景,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整合课程所有知识点,结合之前所学科目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方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通过PPT演示汇报各自的项目设计方案,使学生们切实掌握了物流的系统性,具有针对实际的物流项目,将知识融会贯通,提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设计应用能力等,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我国物流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2.5 加强物流实践基地建设 物流是一个要求实践性、应用型极高的产业,因此,高校的物流专业也格外的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综合来看,主要存在两种途径:一是,各高校建立模拟实验室,诸如:第三方物流系统操作、ERP沙盘模拟、配送中心设计与规划软件、分拣系统沙盘、国际贸易软件、国际结算软件等软件和沙盘系统,此类课程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的物流功能模块的实务流程的实际操作,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发生的问题给予分析和解决,既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社会资源,寻找合适的企业资源,建立长期的对口实训基地,这样,学生们既能够得到真实的体验,企业也可以从中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各高校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我们可以加强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为我国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桂丽,李发宗.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143-145.

[2]吕玉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物流技术,2011(1):133-134.

篇7

(一)缺乏统一管理

石化工程项目的物流管理普遍没有统一固定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牵头单位,总包商、分包商多头寻找物流商,资源不共享、信息不沟通。因无成例可循,每个项目只好重新开始摸索,管理人员的水平、模式和理念不同,造成各个项目流管理水平不同,模式更是多种多样。

(二)物流商水平不均匀

市场上鱼龙混杂,既有中远、中外运那样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物流服务商,也有一些刚起步的小公司,还有一些三无的公司,造成风险的增加。尤其是通过招标选择物流商时,技术、经验缺乏的不规范的公司会以低价竞标,无法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三)亟待建立相关标准

石化工程大件设备物流方面没有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面对问题处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随着建设、采购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物流管理成为瓶颈。

二、策略分析

(一)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

集中管理,即项目中成立统一的物流统一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物流方案、物流商、物流协议,协调出现的问题、进行排障、规划施工现场及大件运输道路、统一规划运输时间,达到经济、效率的目的。分级管理,即根据货物情况进行分级,初步如下:I级设备:重要性较高,尺寸和质量很大,运输难度大的设备。由物流统一管理部门负责物流业务。II级设备:重要性一般,尺寸和质量适中,难度适中的设备。由物流统一管理部门负责物流业务。如合同中约定由生产厂家负责,须审核后对方的运输方案。III级设备:不太重要,尺寸和质量不大,运输难度接近普通货物的设备。可由生产厂家负责运输上门。通过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使工作重心转移到重要的设备上,对于相对重要性低的设备,也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与优质物流商战略联盟

与优质物流商建立长期战略性的联盟关系,其应该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完善的信息追踪系统、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熟悉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等特点。项目前期,邀请优质物流商加入项目团队,提供相应的咨询,对大件设备整体的物流方案进行策划,对于大件公路、接卸场地、码头等设施的建设提出明确具体意见。项目执行中,可以物流外包的形式选择优质物流商操作具体物流业务。

(三)推行标准化

标准化的内容应该包括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具体要求、物流商的基本要求、物流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物流各项作业流程等内容。推行标准化工作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从技术层面进行标准化,可联合国内较强的物流公司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并规范物流商的选择使用;第二步在技术层面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集中管理。完成这两步之后,可形成统一的企业标准,甚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三、结论和展望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能力;物流工程;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8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目前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当前流通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已被列入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中。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需要大量的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物流人才。为了适应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高等院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及方法上都应有所创新,以培养适应现代物流运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前所述,物流工程是物流管理与各种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是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与很多专业都有密切关系,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机械等专业,因此该专业具有理论与工程技术相融合、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互相支撑的鲜明特点。然而通过对若干个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调研发现,其安排或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问题。

2.1专业教师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这也是大部分工程类专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直接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后到高校任教,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由于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对于本土企业或者国外先进企业没有直观感受,更谈不上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所以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要不是脱离企业实际超前,要不是安排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跟上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节奏。使得即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到企业实习过程中仍然感到自己一无所长,无法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2.2实践教学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各高等学校尽管在实践教学上投入了很多的人力与物力,投放了很多设备,但是由于教学与科研资金十分有限,而购买设备又都是大额支出,所以一个设备相对完善的实验室都是经过若干年才建立完善。而当今社会,无论是机械还是信息技术都是快速发展,企业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更新换代,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等院校的实验室不可能做到像企业般即使更新教学设备与相应信息系统,因为实践教学设备不能满足相应需求。

3提升综合能力的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1)人文素质层面:培B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国际化视野的公民。(2)专业技术层面:培养具备现代物流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物流领域基础理论和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物流设施规划设计、面向流程信息管理中的物流大数据处理、物流交通运输及运输网络等关键工程技术方法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3)应用能力层面: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优化、企业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以及物流交通规划设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有特色的应用型工程师。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并针对专业实践教学需求,通过整合丰富的校内实验室资源、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开发和设计更多的课程实验,开设独立实验课,编写物流实验教程,新建成了配送中心业务实训、物流经营模拟实验、物流系统模拟仿真试验、物流分析软件实训、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项目策划等独立实验课程,将夏季小学期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作为集中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重点环节来抓,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3.1校企联合

与各种相关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既能满足教师科研与参与企业实践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实习与实践的需要。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与北京盛世华人物流公司、百胜集团、中都物流有限公司、日本通运(中国)国际物流公司、北京国际图书配送中心、北京伍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烟草配送中心、北京金文天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众诚一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已挂牌北京物资学院实习实践基地。与各物流公司签订的各种经理班、订单班及解决了学生就业需求,又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

3.2引入大赛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物流仿真模拟大赛等物流赛事,是全国各高校物流类及相关专业的

本科生和教师都要积极参加的一个专业比赛活动。参

加此类物流类赛事,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更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并利用所学的先进物流技术与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教师,也能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但是引入大赛的目的不仅于此,因为最终代表学校参与决赛的队伍通常只有1-2队学生,不超过10个人。但是如果教师将大赛案例引入课堂,同时在举办校园选拔赛时,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都参加比赛,同时配备指导教师,这样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学习最新物流技术与装备和理论的一个好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3搭建实验平台

围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核心思想,物流工程专业在积极整合和利用我校已有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实验室、物流博物馆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近年来不断积极申报和筹备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城市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及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重大设施的规划为主要对象,通过物流规划软件、城市物流规划模型等初步搭建了交通运输规划平台和设施规划设计实践平台,并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建设物流软件设计和开发环境,完成仓储管理模拟信息平台、物流软件开发工具、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应用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过程追溯信息平台等实践资源的建设。

3.4提升教师工程素质

除校内实践资源的建设外,物流工程专业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通过寻求行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广泛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推进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和理论水平较深的课程内容,进行讲学和现场解答,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任务。

4总结

物流工程专业是我国适应国际现代化和物流产发展趋势产生的新兴专业,为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对于物流工程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物流产业对物流应用型人才的特定需求。基于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多元化物流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学生建立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将传授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多种形式的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将来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忠和,马常松,李俊松.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多元化物流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2):309312.

篇9

一体化人才目标人才培养模式(KAQ)是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三者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各高校按照自身教学特点,构建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体系。即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获取和整合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吸收,提升自身素质并提高创新能力。工程教育理念(CDIO)是指按照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环节培养人才,是基于“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的工程教育模式。工程教育理念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组织能力的培养。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工程教育理念相结合,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作为培养目标,工程教育理念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物流行业需要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性强、创新型的人才,而基于一体化人才目标和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知识全面、素质高、创新性强的人才,与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基于一体化人才目标和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2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分为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学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科研型人才,而在职培训主要是培养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1高校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达几百万人,然而我国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供给较少,供需严重失衡。这种失衡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综合型物流人才的短缺。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加上教学内容陈旧,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上岗工作。

2.2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物流行业属于新兴的行业,虽然有许多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不合理,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手段与方法过于简单,实践性不强。

2.3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

虽然目前多数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大多是从其他经济类专业转移而来的,教师数量过少,没有物流实践经验,理解不够透彻,照本宣科,没有突出特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3基于一体化人才目标和工程教育理念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一体化人才目标和工程教育理念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涉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依据以下三大准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教学方针与课程安排;依据行业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产业发展趋势和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落实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高校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确保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为达到这一目标,本文构建了三层阶梯式实践培养模式。

3.1基本技能训练阶段

大学刚入学至大二上学期主要安排物流专业基础课程,在这一阶段,学生对物流专业没有全面的认识,对职业发展前景比较迷茫,所以在学科设置上以专业知识认知,实习为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实习,加强对物流专业的认识。

3.2专项操作能力训练与考证阶段

大二下学期到大三期间。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设计和阐述,课程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完成项目的设计以此作为考核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环境,为学生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大三时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考试,为大四毕业工作提供一定的优势。

3.3实习与毕业设计训练阶段

大四期间。这一阶段学生面临毕业,所以将学生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可以将实习时遇到的物流管理项目方案设计难题作为选题依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创新性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方案

为推动湖南省物流行业快速发展,满足湖南物流人才市场需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开始招收物流专业学生,为培养物流人才不仅建立了实训基地,还与许多大型的物流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基于一体化人才目标和工程教育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为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该校完善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根据教学的不同,分为物流流程模拟训练和系统仿真训练,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购买了ERP系统、货运等在企业中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为学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提供了条件。该校与当地多家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老师,同时提升了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上手快,实践能力强,不仅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所需人才,也为该校物流管理专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4.2增强师资团队建设

基于一体化人才目标和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为此,学校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地考察,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保证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需求相符,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4.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加强学生的学术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论

篇10

关键词:烟草经济;RFID;烟用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209-03

引言

烟草业是中国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近三年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达6%以上。全国现有130多万种烟农户、500多万卷烟零售户和50多万烟草工商企业从业人员,与烟草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劳动人口超过2 000万,烟草行业在保障就业、增加收入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对于烟草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在当前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打造“数字农业”的战略规划下,基于射频识别技术①(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烟用物资管理初显“神力”,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通过规范的、精细化的管理改善了以往粗放型管理带来的物资浪费,有效避免了物资的损耗。

本文首先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发达国家烟草业中的应用,然后分析了RFID在中国烟草业中的应用,旨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中国更好地应用RFID来管理烟用物资。

一、RFID在发达国家烟草业中的应用

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之一,该组织早在2007年就关注过烟草业数字化的研究,其在2007年的报告《理解数字鸿沟》中指出,RFID是烟草行业生产和销售信息化的基础技术,利用它能够构建起烟草业相关生产和营销企业的物资物联网,从而提升烟草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2]。

芬兰坦佩雷(Tampere)地区大型烟草企业的物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表明,利用GPS定位烤烟生产烟用物资运输车辆,实时掌握烤烟生产烟用物资位置更具优势。由于卷烟产品事关消费者(卷烟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往往在产品安全和质量方面比一般商品要求更高。国外专门研究RFID在烟草业应用的文献极少,大多围绕卷烟运输和仓储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RFID技术在英国利物浦地区烟草企业中普及的过程,发现大型烟草企业如果采用RFID来管理物资可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烟草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损耗。

Altfia是世界最大香烟制造商,该公司目前正对很多RFID技术和相关应用进行尝试,其大型货盘/货箱级的实验项目超过12个,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将RFID技术应用在香烟盒上。尽管Aitria并不直接将香烟销给销售商,但是根据EU的规定,Altria必须对销售所得税负责,这样RFID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为了打击香烟走私和造假活动,英国政府在2007年9月底一项计划:在英国销售的每一包香烟中嵌入一个RFID芯片。通过RFID技术,英国税务及海关总署官员们可以检测任意一包香烟的真伪,还可以判断是否付过关税。

二、RFID在中国烟草业中的应用

国内方面,自2003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启动烟草行业“一号工程”(“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在业内的俗称)以来,RFID技术在烟草行业内的应用研究逐渐兴起。最先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是浙江省烟草行业和云南省烟草行业。目前,上海、湖南、陕西、山东等省的烟草行业也正在努力推进RFID的应用,它们大都参照浙江和云南烟草行业的方案。

云南省是中国烟草产量、销量第一大省,因此,云南省烟草行业对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运用一直走在各省前面,现已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对于RFID的应用,云南省烟草行业较之浙江省烟草行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们不仅应用在卷烟运输和仓储,还应用在烟叶收购、烤烟生产管理。

济南卷烟厂的戴由宗(2011)[3]结合单位实际,在成品卷烟物流过程中应用了RFID技术,并与济南烟草有限公司实现对接,提高了物流效率,并且减少了因重复装卸带来的件烟物理损伤。在工业企业立库整托盘出库站台部署一套RFID固定读写设备,用于垛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在商业企业部署一套RFID固定读写设备,采用地埋方式,用于读取电子标签中的垛信息。分别在工、商企业开发垛信息写入软件和垛信息读取软件,并与国家烟草专卖局一号工程系统及工业互库系统建立良好的接口用以获取垛信息,并在发货后将相关的发货收货信息回传一号工程系统。

广东省烟草公司梅海青(2009)[4]指出,RFID在烟草企业的应用主要在物流领域,例如片烟物流、烟丝物流、成品物流、备件物流等方面。在传统的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物流效率低灵活性差的弊病,使用RFID技术可以起到根治作用。

湖北省烟草公司徐智勇等(2012)[5]分析了物联网在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指出美国的“智慧地球”、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 Internet of Things 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日本的U-Japan计划都是物联网广泛应用的标志,文章阐述了基于RFID和传感网络的物联网架构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对物联网在现代烟草农业的应用提出见解,最后展望了物联网应用于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改变粗放的烟苗生产、管理方式,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此外,一些学者也对RFID在国内烟草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胡驰(2007)[6]针对烟草行业物流配送系统的特点,优化设计了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根据烟草物流特点,将业务流程划分为按码垛数据生成、码垛数据调整、按垛出厂扫描和按垛到货扫描等四个功能块。

钟云飞、刘爱平与陈龙(2007)[7]依据《中国物联网白皮书》和《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研究了网印RFID标签包装防伪技术,把智能标签RFID技术引入包装防伪领域,对RFID的成本问题作了探讨,提出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印制RFID标签,设计了相关工艺流程,并对烟包防伪如何采用网印RFID标签技术进行相关阐述。

林丽华、范磊与田瑞(2011)[8]针对烟草行业件烟以垛为单位出库的特点,在生产码垛环节需要快速、准确地将件烟的条码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在出库环节读出全部写入标签中的件烟条码信息。针对上述需求,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的测试、比较,最终选用了915MHz高频无源电子标签和RFID读写设备。

陈斌与薄振东(2011)[9]研究了物联网感知技术中的电子件烟箱应用问题,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电子件烟箱”的技术创新作为烟草物联网实际感知应用中一项重要的成果,其应用推广将引发包装材料、烟草乃至诸多物流领域的全新变革。

李耀辉(2012)[10]设计了烟草行业中RFID物流管理系统:(1)硬件包括2.45 GHz电子标签、物流管理系统平台、控制计算机、无线AP、RFID固定读写设备、RFID读写天线、LED电子大屏幕、RFID移动读写设备和相应的屏蔽装置;(2)软件包括SQL Server数据库及应用支撑软件等。

孔凡平等(2012)[11]研究了RFID在烟草企业整托盘出入库中的应用,提出入库环节包括到货入库扫码、垛信息的写入,出库环节包括RFID设备读取到电子标签的数据、叉车将整垛烟托盘搬到分拣暂存区。

刘东旭和庄育锋(2012)[12]针对目前烟草物联网发展环境下RFID电子标签在件烟上尚未普及应用的情况,结合国家烟草一号工程中条码广泛覆盖的情况,设计了一款基于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条码与电子标签融合终端。从整体系统架构上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情况,主要分为RFID模块、条码扫描模块、GPRS 模块、单片机模块(包括时钟芯片和存储器)以及显示屏模块。

钟耕垒(2012)[13]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的卷烟仓储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单据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仓储效率低,而且在填写单据的过程中容易出错;另一种是条形码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出入库的效率,但由于条形码存在易磨损、不防污、不防潮等缺点,使得该仓储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以上两种方式只适合一些小型的卷烟仓储系统。因此,可以构建RFID卷烟托盘仓储系统来提高效率,具体包括系统硬件(一维条码扫描枪、托盘、电子标签、计算机、堆垛机以及RFID读写器)和软件(SQL Server、Oracle、ACCESS数据库)两大部分。

结语

烤烟生产烟用物资(简称烟用物资)是烟草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烟草业第一道生产环节中的主要投入,中国每年投入到烟用物资上的资金高达2 100多亿元,如何规范、高效地管理烟用物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打造“数字农业”的战略规划下,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烟用物资管理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本文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发达国家和中国烟草业中的应用,希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中国更好地应用RFID来管理烟用物资,使中国烟草行业能够在生产环节能够节约更多成本,促进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先云.中国2 000万人从事烟草业,税费贡献占财政收入6%[N].新京报,2012-12-24(02).

[2]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Understand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Paris,France:OECD,2007.

[3] 戴由宗.RFID技术在烟草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1):68-71.

[4] 梅海青.RFID技术在烟草物流中的应用探讨[J].RFID技术与应用,2009,(2):70.

[5] 徐智勇等.物联网在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1):603-605.

[6] 胡驰.基于RFID的烟草物流配送系统优化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2007,(7):122-124.

[7] 钟云飞,刘爱平,陈龙.网印RFID标签包装防伪技术[J].包装工程,2007,(12):60-56.

[8] 林丽华,范磊,田瑞.基于RFID的烟草行业入库信息系统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1,(3):351-355.

[9] 陈斌,薄振东.物联网感知技术中电子件烟箱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世界,2011,(8):75.

[10] 李耀辉.烟草行业中RFID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2,(2):72-75.

[11] 孔凡平等.RFID技术在烟草企业整托盘出入库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