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

篇1

论文摘要:公共政策以“公共性”为其逻辑起点,以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因而,公共政策蕴含着伦理的诉求,影响着政策的目标和执行。公共政策伦理以追寻公共政策之善为旨归,寻求政策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政策伦理的失范。通过确定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政策过程中的和谐统一,重视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素质建设,提倡公民对政策过程的参与等理路可以寻找到规范政策伦理的有效途径。

公共政策是为“公共”而制定的,是以“公共性”为其逻辑起点,以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的,因而公共政策蕴含着伦理的诉求。正如罗尔斯在其著名的《正义论》里所说的那样,“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但在实践中,政府面临价值冲突问题,最为凸显地表现为政策伦理的失范,如公共政策非公共化,公共政策伦理问题等。因此,需要从伦理视角去考量公共政策的合理性,以此为本位作为公共政策设计的基点。

一、政策伦理的应然与实然之逆

——“公共性”的失衡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从这一要义出发,马克斯•韦伯指出:一个现代的理性国家首先需要理性的政府所提供的理性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是纯粹的科学计算过程,也是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作为公共政策选择主体的人或由人构成的组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符合某种需求的选择行为自然要受到价值取向的支配。因此,“政府伦理是制定良好公共政策的前提。就此意义而言,政府伦理比任何单个的政策都更加重要,原因在于所有的政策都依于伦理。”[1]1目标的伦理性是任何一项公共政策自身都带有的属性,因此,公共政策必然进行伦理关怀的考量,伦理原则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政策的本质属性和伦理诉求,此乃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是契约精神的内在规定性。政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形成的逻辑基础,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理性取向,是公共政策的元属性,一般表现为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三个基本维度,是公共政策问题分析、制定分析、执行分析、评估分析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内核”[2]。基于这一思想,公共政策就应该最终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不只是几个人的福利。这自然需要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整个过程中,注重对“公共性”伦理要求的坚守。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各方利益的表达和公民意识培育,体现公民民利和政府合法性;才有助于实现行政的公共性与公民权利的契合,确保公共政策的正当性以及对民意的有效回应性,进而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虽然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政策需体现公共性这一伦理义务的必然性。“对于公共政策应该与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将选择公共利益。”[3]但由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等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动态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理性限度和价值取向中制定和执行的,理性不可避免的有限性和现代多元价值的冲突性决定了政策整个过程并非会自觉地从公共性的政策伦理要求出发。或者说,工具理性的盛行和政府自利性和强势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产生了诸多的伦理失范,作为政策价值取向的公共利益在实现过程中总会遭遇种种显性或隐性的屏障,以致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在很多时候处于目标或理想状态而非结果状态,造成在实践中并非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违背公共利益维度的公共政策屡见不鲜。

二、政策伦理失范探微

1.工具理性的强势和价值理性式微下的伦理失范

与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的目标和价值的首选要义更多的是体现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公共政策的伦理诉求要求对政策的目标进行合法性追问,以确保每一项政策所要达到目标的公共性。只有经过这一种价值的探讨,才能避免公共政策异化的危险。

人的理性在哲学视阈中存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维度,但是,启蒙运动以来,偏重宣扬工具理性。威尔逊、古德诺等人开创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则进一步确立了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分离,使得工具理性在公共政策领域获得了至上的地位,成为了公共政策最为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哲学基础。正如罗素所言:“它代表着选择正确的手段以实现你意欲达到的目的,它与目的选择无关,不管这种目的是什么。”[4]这种理性的工具化和价值理性的式微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即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只做工具理性的考量,每一项政策都是为了某个或某些具体目标而作出的,但是,却忽略了对任何目标指向的价值意义考量。对工具理性的过分追逐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单向度的工具理性,形成了工具理性“一理独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韦伯将这一现象和趋势称为“理性化的吊诡”。这种对工具理性的崇拜无疑是危险的,若缺乏对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伦理追求,政策就有可能陷于拉斯韦尔所担心的“专制的政策科学”危险之中,造成政策目标在价值取向上的偏离。公共政策在价值伦理判断的缺失,导致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使公共政策偏离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基本伦理取向,造成了政策公共性这一本质属性的缺失,形成了公共政策的伦理失范。

2.政府自利性与利益集团影响下的伦理失范

制度经济学把政治经济化,把政治制度看作一个普遍的市场——政治市场。在此,人们建立起交换性的契约关系,一切活动都以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为基础。以此为视角,现代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归根结底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政策主体依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对复杂的社会利益进行配套调整。政府的自利性与利益集团的分化存在及其政治活动能力,必然会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公共政策伦理失范。

按照政府多元权能论的观点,政府是拥有权力的众多社会组织结构之一,它与其他社会组织一起分享社会管理的种种职能,政府内部的各种权力是由社会不同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结果。政策在一定意义上是各种利益集团把本团体的利益诉求反映到政策系统中,由政策主体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整合的过程。正如安德森指出,在所有国家,利益团体都履行着利益表达的功能,即它们表达了对政策行为的要求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它们就政策意见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后果,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事务,向政府决策者提供众多的信息。当它们从事上述活动时,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理化。但按照公共选择理论,个人利益从未在公共生活中消失,组成政府的个体也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如丹尼斯•缪勒指出:“毫无疑问,假若把权力授予一群称之为代表的人,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也会像任何其他人一样,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是谋求社会利益。”[5]因此,政府具有自利性。而不同利益团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倾向和利益追求,它们所要求的公共政策必然是尽可能最大化地实现和维护本团体的利益,使政策符合它们的利益要求,因而它们对政策的需求经常出现不同。公共政策一般会对社会的各个利益集团产生影响,利益集团也会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影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而强势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占据优势。在和政府的自利性结合中,政策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在政策活动中存在着自身和外在利益的诱惑,进行着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这种主观价值倾向性使得主体的“价值中立”原则难以实现,就有导致租金的存在和寻租的可能,特别是政策主体在缺乏必要的伦理素质与适当的权力约束机制下。于是,当经济理性人的需求超过公共道德理性人时,便有可能使公共政策走向非公共化,公共政策沦为某些利益集团和缺乏公德的公务员谋求特殊利益的工具,出现了公共政策伦理失范。

三、走出政策伦理失范的理路

1.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政策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每一项政策都是有的放矢,总是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或为实现某种目标而作出。为了实现政策的效用,手段的科学选择,即从工具理性上进行把握是必要的。但是,任何目标本身的设定就带有价值性,需要从价值理性的意义上加以衡量。在公共政策的实践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工具理性主义而忽视价值取向的倾向,这使得公共政策可能偏离公共性的维度。正如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所说:“长期以来,效率和经济是美国公共行政理论的两个支柱。把效率和经济作为公共行政的指导方针是有必要的,但仅此是不够的。必须加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第三个理论支柱,使公共行政能够回应公民的需要。”[6]因而,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导入价值理性势在必行。“任何决策都是以突出价值因素为特征的,无论怎样强调决策的科学化,都无可否认决策的价值考量和决策的价值旨归。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来说,价值考量和价值旨归无论何时都是首要的。”[7]毕竟“权利平等及其所产生的正义概念乃是出自每个人对自己的偏私,因而也就是出自人的天性。这一点也就证明了公意若要真正成为公意,就应该在它的目的上以及在它的本质上都同样地是公意”[8]。因此,只有在政策过程中重视价值理性,弘扬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与公共精神,强调政策活动的伦理考量,实行对政策目标的伦理追问,才能有效保障公共政策的伦理性和公共性。当然,我们所强调的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政策过程中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偏颇任一方。正如陈振明教授所说的:一方面,如果公共政策缺乏效率效应,则政府就不能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社会将陷入无序状态,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从而必将破坏并无法实现公平。相反,经济效率的提高则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经济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公共政策选择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如果公共政策中贯彻公平理念,则可以防止公共政策行为的专横,维护公众和政府的良好关系,博得公众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政府的威信,取得良好的行政效率。

2.重视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素质建设

政策主体在政策活动中居于重要位置,是一切政策伦理责任与义务的最终承担者和践履者。在社会日益多元的时代,受到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伦理价值观的影响,政策主体的思想很容易发生倾斜和摇摆,影响到政策的公共性,正是从此意义上彰显了政策主体伦理素质的重要性。库珀指出:“当行政人员在处理具体伦理困境中或大或小地界定自己责任的界限和内容时,他们使自己具有了‘伦理身份’,这种伦理身份认同形成了他们的道德品性。”[9]但政策主体是一个复合角色体,同时扮演着包括公共人和个体经济人的角色,如果政策主体对自身角色定位摇摆,就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毕竟这两种角色定位,是基于不同的理论推断的,具有截然不同的角色认识和期待,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产生矛盾。因此,必须注重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素质建设,而且这也关系到政策的认同度。“具有良好品质的政策主体往往会成为其他人尊敬、追随的对象,……其人品的优劣不仅会影响公众对他们的认可,并以此为依据对他们所依附的政治系统和所制定的政策投以不同程度的认同感,而且也会导致他们对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做出截然不同的安排。”[10]需要确立一套促使公务员对其角色进行合理定位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提出符合时代精神又不失导向意义的价值追求;既允许政策主体对合法正当经济利益的追求,又要具备较高的公共素养和行政伦理素质。

3.公民参与:规范政策伦理的有效途径

公共政策注重对社会价值的分配,这就要求在政策活动中,需要尊重民意,广泛听取民众的要求。“不论是在问题的确立上,问题的回应上,还是在被接受方案的执行上,都必须让更多的公民来参与。”[11]公民政策参与也是一条监督政府行为,规范政府政策活动“公共性”取向的有效途径。“使那些与某一决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参与该决定的制作过程,并向其陈述决定的理由,这不仅仅是提高效率的需要,而且恰恰是正义的要求。”[12]

第一,公民参与能有效实现政策目标的公共性。“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参与主体,公众参与政策决策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而这对于公共决策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3]充分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收集和传达真实政策信息的有效途径和充分利用公众智力资源的有力渠道。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主动地通过公民对话吸纳政策建议,确保政策的科学性。这有利于公民的意愿和利益要求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政策问题,使之进入政策议程,并以协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强政策的规范性,制定出反映民意的政策,从而保障目标的公共性。而且公民参与可以有效消除或降低政府的有限性问题,通过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交流、协商等,形成政策制定中的互动网络,有效提高政策的质量,有效实现政策目标的公共性。

第二,公民参与能有效实现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即使是政策制定实现了目标的公共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偏差。因为执行主体也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会表现出自利性,可能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范即公共性的偏离,为此,需要对政策执行进行监督。而且由于公民是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对政策执行的感受最为直接,所受到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容易调动公民政策执行进行监督的积极性。即使出于自利,也会促使公众参与到政策执行中来,有利于防止和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保障政策在具体的动态过程中对公共性的坚守。

参考文献:

[1]Thompson.ParadoxesofGovernmentEthics[M].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v,1992:255.

[2]陈潭.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132.

[3]Anderson.PublicPolicy-making:AnIntroduction,FifthEdition[M].Boston:Hough2tonMifflinCompany,2003:135.

[4]罗素.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5.

[5]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03.

[6]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8.

[7]张康之.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统合[J].江苏社会科学,2001(6).

[8]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2-43.

[9]库珀.行政伦理学:实行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

[10]吴永生.论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1).

[11]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8.

篇2

1、编制工程招标文件。工程招投标通过引进市场竞争,在满足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投标报价最低或者经评审的合理最低投标报价的投标人,价格的竞争成为招投标工作的核心内容。编制工程招标文件中要注意:一要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特别是工程量清单应项目齐全,数量准确,避免造成漏项。二要编制好招标控制价或标底,把它们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三要在合同条款中应明确工期、质量、造价、材料设备供应、工程款支付、竣工验收、质量保证期、违约责任等内容。四要采取措施防止施工单位串标、围标。

2、运用工程量清单规范招投标。工程量清单是完成建设工程需要实施的各个分项及其工程数量的明细清单,它是将设计图纸和业主多项目的建设要求转换成分项和数量的表单格式,反映了承包人完成建设项目需要实施的具体的分项目标,为投标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性报价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招标单位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参照消耗量定额,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自主报价和自主竞争。

3、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要提高建设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发挥投资效益,就要在工程实施阶段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职能,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1)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工期的长短、工人的数量、机械装备、材料供应情况、运输、地质、气候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承建单位指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最后选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2)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中产生的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中消除。总之,应消灭在开工之前。设计变更应尽可能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3)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在工程施工过程,审核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图预算。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控制。(4)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材料费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要在施工阶段搞好工程材料供应管理,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十分明显。项目管理者可在施工过程中参与主要材料的选型定价,为做好选型定价工作,要认真调查和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及其走势,对商品混凝土、钢材、门窗、水电及墙地面装饰等大宗材料的采购应协助承包商进行多家比选,对大型的工程项目还可以组织供应商进行招标,在质量、服务、价格方面反复比较,从中选优。

篇3

石大志,男,北京,大学本科,项目经理,项目管理方向。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在工程管理中,陈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工程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形势下,绿色工程管理模式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就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工程管理中,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传统工程管理的核心理念,以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四者为主要控制目标,但这一管理模式不能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在追求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下,做出错误的管理决策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提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工程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工程凭借其先进的工程价值观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工程管理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弥补了其不足。

一、绿色工程管理含义

我们通常讲的工程管理,就是指在一定工程理念指导下,对具体的施工活动进判断决策,在此过程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1]。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可以解释为,在工程管理的基础上兼顾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工程管理活动,绿色工程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态目标导向功能。绿色工程管理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倡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和谐相处,因而建立了以绿色工程为主的价值观。在工程建设中绿色工程管理注重生态的保护,强调绝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的而危害生态环境。这也是绿色工程管理与传统工程管理的主要区别,绿色工程管理在认识到生态环境运作规律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与此同时,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绿色工程管理具有良好的生态目标导向功能[2]。

(二)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绿色工程管理兼顾环境、社会与经济多种目标的利益,环境、社会、经济多种主体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对于绿色工程管理工作,管理目标不能由单一的经济价值来决定,必须将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统筹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绿色工程管理的目标是要统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在充分兼顾多方的利益的基础上,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质量、成本、工期以及安全的有效控制。绿色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得其在工程质量、成本、工期以及安全的控制方面都有了创新,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入工程的每个环节中,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四者更为有效的控制。

二、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分析

工程管理活动具有价值取向,工程管理活动能实现更高价值的创造,在此同时,工程管理思维是需要以价值目标为导向。推进绿色工程管理需要我们明确其价值导向,准确的把握其价值观,只有在正确把握其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工程管理的正确性。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通过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式在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安全等控制目标上得以体现。

(一)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新要求

相比传统工程管理来说,绿色工程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在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资源节省,在此过程中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促使三者进入和谐统一的发展状态。

(二)绿色工程管理原则

1、系统性。绿色工程管理涉及到环境、社会、经济等多各方面,在管理中需要做到统筹兼顾,在考虑多个因素的情况下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和周围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在绿色工程管理中要遵循着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对全局进行系统的把握。

2、客观性。在绿色工程管理中,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事物的客观规律上,自然生态环境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人与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规律,在工程管理中我们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而不是去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违背客观规律,这就是绿色工程管理中客观性的体现。

3、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也要强调以人为本,绿色工程管理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绿色工程管理工作本身就是由人所主导的,是人对工程与环境关系的综合调整。

4、经济性、实用性与先进性高度统一。经济性是绿色工程管理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以先进性为基础,在实现经济性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实用性作为保障,处理好三者的辩证关系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层面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

(2)综合性原则。将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工程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判定,在综合整体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评价。

(3)可操作性原则。工程价值观评价的操作需要简单,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评价方法应当简单明了具备实用性和推广性。

三、完善绿色工程管理的措施

(一)呼吁公众参与。绿色工程管理的推行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工程管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需要自觉参与到绿色工程管理的推行工作中,政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工程管理,进而支持绿色工程管理的推行。

(二)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使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能够准确全面的把握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便能够有效的提升绿色工程管理的实际执行力。

(三)消除绿色工程管理的制度阻碍。在我国仍存在着诸多制度,阻碍着绿色工程管理模式的推行,这一系列的制度严重制约了绿色工程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消除制度阻碍至关重要,这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消除制度的阻碍,绿色工程管理才能替代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以此推进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四)为绿色工程管理创造政策条件。绿色工程管理的推行不仅需要公众的支持,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出台相关的政策限制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应用,积极促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能够促使其更好的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无论经济、环境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工程建设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绿色工程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先进工程管理模式,面对我国当前环境与社会关系紧张的形式,大力推进绿色工程管理无疑是一项百利而无一害的重要举措,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为前提,只有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经济的运行才能稳定健康。(作者单位:北京鑫畅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艳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05).

[2]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9).

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 ; 工程施工管理;关系;准备阶段;招标

Abstra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fa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the main product. The project cost i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arning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ject cos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tailed, and then hope that the scientific projec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an be implemented to reduce the project cost,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benefits.Keywords: project cos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preparation phase; tender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内容,即施工准备阶段和正式施工阶段。

1、施工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收集与人员的配置,为正式施工做好准备。在人员的合理配置后,对设计的意图进行了解,熟悉图纸,完成图纸的会审。然后就是收集与工程相关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地质、气象、交通、供电供水等基本情况。对业主方来说,要搞好“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和平整场地,组织主持图纸的会审和第一次工地例会,然后办理报建手续、施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对施工方而言,要落实项目部所选用的办公地点,成立专门的工程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将它们报监理、业主审批,做好分包工作和签订分包合同,向上级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2、正式施工阶段:正式施工阶段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所需要的质量合格证明和进行试验的报告,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的制定实施,工程施工试验的各项样本送检并记录,对施工的技术及过程中的事故处理进行记录,对地基、桩基和主体结构做好验收报告,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验收和使用做好记录,还有就是对工程质量的验收进行分部、分项记录,并将这些资料进行保存,核查。特别是要着重对砌体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强度、楼层厚度和所用钢筋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对在建工程的质量检查一般主要是检查作业层和已完成结构的楼层。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现场施工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活动板房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防止地基坍塌及脚手架、井架等大型机具的倒塌和高处坠落带来的安全事故,并要做好消防、保安设施,做到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二、控制工程造价注意事项

工程造价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这个建造价格主要是施工的费用和管理的费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经济利益是他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在工程造价方面,会进行全面的评估预算,计算出所需资金,尽可能的降低造价,这是提高工程收益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工程的周期都相对较长,预算与实际支出会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随着物价不断上升,材料和人工费用也不断上涨,所以工程的造价很可能出现差价,这要求我们要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

首先是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监督,提高工程效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是施工企业开始施工准备阶段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很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为了牟取巨额利润,工程报价过高或过低,让某些施工企业拿到项目合同,但是后期施工会因物价等各种原因,造成工程费用的增加,这就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计的经济损失,却给一些违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保证企业的利益,在企业的竞标,前期准备和后期施工整个过程中,要对进行工程报价的部门实施监督,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论证。对市场的各主要材料进行市场调研,控制主要材料的费用,对其他的一些辅助材料也要进行监督,防止发生“偷梁换柱”的现象。保障工程造价的科学性,还可以通过招标来实现,在招标过程中要杜绝关系户的进入,保证招标的公平性原则。现在很多施工企业中,都存在因为某些关系,特别是某些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和开发企业有联系,导致在招标时,这些关系企业通过其他不光彩手段获得项目,就是了解底价,通过过低的工程报价来获取项目,但是由于与市场行情不符,又会为追加项目内容和材料而提高工程的造价,所以对于开发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要培养竞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守,杜绝非法竞标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自己的利益。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要自己进行工程造价预算,只有对此有更多的了解,才能避免出现此类想象,保证竞标的公平,更好的完成工程建设。

三、工程造价与工程施工管理的关系

工程造价与工程施工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属于工程管理的范畴,是将经济管理与施工技术统一的过程,因此管理好工程施工是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业主方在施工的进行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合同内容和工程结算管理,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难看出,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部分。首先我们要对项目施工的前期部分进行监控,然后是要推进限额设计的方法,这是被许多专家认可的科学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是技术经济问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重要作用。从施工者的角度来看,目的是为了建造出经济实用的建筑,所以我们要明确规定设计人员的责任及监督人员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在事故发生后对责任人的追究,避免责任人不明确导致的企业利益的损失。

3、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从组织上主要是明确项目组织的结构,明确工程造价部门及其具体任务,将各部分的造价确定专门责任人;从技术上面说就是要对各阶段的设计进行严格监督,采用技术经济的概念来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研究减少投资,节约资金的方式;从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随时比较造价的计划资金与实际支出,对各项支出费用严格审查,严格按照设计的进展情况来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

具体说来,要控制工程造价,可以从下面两个部分来努力。首先是将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图纸、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自身的设备设施、施工的经验及技术规范等结合起来,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主要施工方案确定后,要尽量避免修改,如果现实情况下,一定要做出修改,也要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得到合理的结论才能具体实施。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现场工程造价人员要把施工的技术人员、材料和机械管理员联系起来,彼此沟通,遵照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其次就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这种计价方法,这种计价方法是指将投标人完成所有工程量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包括各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税金及其他一些费用进行估算。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在建设工程招标并标中后,招标人自行或委托相关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量清单,来反映工程实体消耗和措施性消耗状况。并将其提供给投标人,投标人将此作为依据来自主报价。

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业主方要始终在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中进行工程造价的监督,工程造价人员要将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各方面联系起来,密切配合,共同为项目把关,在工程建设的各个不同阶段,时时关注相关信息,要有控制投资的想法,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来把握住市场发展的方向,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加强造价管理,优化工程施工管理。

四、结束语

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必须要各部门一起协力合作,随时做好各项工作,耐心细致的审查每个方面,才能按时优质完成工程项目。把握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的关系,加强工程管理,抓准工程各个阶段的关键部分,合理安排,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圆满完成工程施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从而保障企业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杨分清.浅议施工项目管理的着力点[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7,(02).

[2] 张振伟,赵迎现,张凯.现场施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3] 付美章.论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篇5

关键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0 引言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作为施工管理者,必须对工程的质量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案进行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真正重视质量管理,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首先,工程建设的法人制度难以彻底落实。由于我国建筑施工投资模式日益多样化,既有集资金筹集、管理运作、项目经营于一体的典型的项目法人运作模式,也有各种零散的运作模式,例如,负责项目资金筹集的是一个单位,负责建设管理的又是一个单位,后期经营还贷又是一个单位,这就给法人制度的规范化带来了困难。其次,工程建设的设计质量和责任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建设单位只是简单的进行工程管理,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对工程设计阶段缺乏严密的管理。最后,工程在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实际质量缺乏科学的考核,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主义管理和裙带关系影响,一定上出现了弄虚作假的行为,此外,建设单位本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有限,导致发包价格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招标的质量。再者,施工合同的拟定与签署都存在很多不专业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标书漂漂亮亮、设备破破烂烂、管理一塌糊涂的原因,工程施工的恶劣管理,对工程质量来说有着破坏性的影响。

2 完善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2.1 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质量体系的存在需要人去制定,并且需要大家遵守,而质量体系它是否科学、实用、健全,是否能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还需要实践才能知道。作为管理中,必须用系统的思想去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并重视它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不能把传统的质量管理办法一味,关键是要照着科学的方向进,要能融合好的,除去不好的,客观的看待质量管理办法,完善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

2.2 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

质量意识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来说是核心内容,只有人有了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才能落实,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质量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依靠学习和培养,通过灌输质量管理理念,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通过教育,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员工深深感受到自己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整个施工企业、整个社会中的中好型,认识到,质量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与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2.3 设计方面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工程设计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在建成之后是否能够在工程质量、使用功能上让业主满意,是否能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设计阶段,质量管理人员要重视设计中一些可靠、科学的地方,并向相关专业人士征询经验,向有经验的设计师、工程师咨询如何使设计方案更加可行。当然,还有很多质量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如检查施工图纸是否对设计方案有足够准确的反映、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合理、图纸的各类尺寸标注是否准确无误、选用的建材和施工工艺是否经济合理等。

2.4 开展科技攻关

对于施工的重难点,要放在显要位置,落实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在施工中,首先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满足施工要求,再利用科学的施工工艺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用优秀的管理办法,结合工程特点,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完成施工中每一重点项目的检查工作,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及时准确的收集各类信息,以便指导下一步施工。

2.5 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人才和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建设队伍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也是完善质量管理的基础,为了实现人才的素质的提高,施工单位应加强培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吸纳人才,重视人的实际能力,利用有效方式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才,同时还要给大学毕业生机会,吸纳一些有热情的人参与工作;构建人才立功体系,坚持正确用人,能出色的完成工作,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规划职业生涯,让所有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中出一份力,或者建功立业。为了让施工队伍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要发挥高级技师以及资深技师工人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其他人一起提高。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1 施工工艺方面

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施工单位应注重先进工艺和科学技术的使用,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开展现代化的建设服务,最终提高工程质量的控制水平。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信息化的使用、先进技术的使用以及材料和设备等等。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认真重视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推动产品的发展,并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点,通过对比,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建立健全符合工程要求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严格人员考核机制,不断推动施工工艺的改进与提高,确保工程质量。

3.2 材料方面

施工管理负责人要对材料的供应方进行详细的调查,采购部门在采购材料时,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按照规划采购。而材料采购完毕后,又要对材料的接收、加工到运输整个工程要进行严格的监控,最大限度的控制材料损失,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检察人员要对材料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与材质化验单,没有经过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都不得投入施工。另外,根据相关规定,相关负责单位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全部材料进行抽样检验,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3.3 努力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创优达标

施工现场管理是重头戏,所有的终点质量管理工作都要在这里展开。产品质量的主线就是现场管理,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积极规范施工现场所有人的活动,为工人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提供优质的施工条件,满足施工人员的基本生活要求,提高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4 总结

提高施工管理力度,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并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随着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与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骏驰.王希文.关于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2]王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陕西建筑.2010(04)

[3]谢世光.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对市政工程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规范施工单位的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制,增强工程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 其次,它能够做到有效监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1 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职责不够明确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需要有专门的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管理人,项目经理人在施工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和公司经理的职权是同样的,能够全权代表公司,因此项目经理的职责不仅仅是管理好工程的质量问题,同时也相应的要管理好人、财、物等方面的事宜,平衡好各部门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加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企业赢得声誉,也为企业开拓了更多的市场。这样才能够好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项目经理以及项目部的人都应该牢记“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搞好工程项目的质量工作。

1.2 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界限模糊

把握好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的区别是一切工作质量的保证,要明确两者的关系,企业管理的形式内容和性质都和项目管理有所不同。因此两者所使用的范围也不同,市政施工企业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项目经理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两个不同的管理观念,而管理方式和形式都有所不同。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部门是各职能部门,项目质量管理是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的一些情况,通过分析现场的施工环节来确保施工的质量问题。一旦工序出了质量问题,整个施工进度都会受到影响,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对于其它管理部门的一个管理,不是直接的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和方法上已经和项目管理的方式不一样。

1.3 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1.3.1 控制主体不明确

项目质量的控制是有项目经理直接控制和管理的,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组织质量管理小组或者专业的检测人员,来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工作,而在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者中就没有+做到这一点,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士进行合理的管制,就造成了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一直都存在一定的瑕疵。

1.3.2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不清晰

要想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合理,就应该把总目标合理的分成很多分目标,这是实现总目标的基础,例如,某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中,出现了预埋管线、路基、路面等分目标没有优化好,造成了工程总的质量不合格。所谓目标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另一方面是给施工方一个大概的方向,如果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会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问题。对于市政工程项目会带来很大方面影响。

1.3.3 项目质量控制无计划

对于项目质量的控制没有计划表现在预定计划和技术标准不能如期完成,偏差要提前有计算,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做一个合理的控制,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正常进行。很多情况是有了计划也不按照j计划进行,施工者凭借感觉进行,这样就失去了工程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意义了。

1.3.4 项目管理片面化严重

项目质量管理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很容易乱的,很多市政工程也出现同样的低级错误,很多施工程序没有按照计划的完成,导致很多已经完工的没法进行对接,在浪费时间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2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施工工程的事前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的事前管理工作是保证建设质量的关键,它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安全质量,还可以促进工程预期目标的完成,减少施工成本。具体来说在事前管理中,要明确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工程图纸,市政施工工作主要就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建造,所以,有效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弄清建造图纸,保证工程依据的科学合理性; 第二,掌握完善资料管理方法。市政工程施工涉及的项目复杂,材料众多,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资料的管理,对其进行分类存放,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并做好存档备份工作,以便日后进行查阅; 第三,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管理。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建造安全,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另外,由于施工现场的材料众多,种类复杂,既有原材料、半成品,也有成品,如若不进行分类看管,很可能造成材料的混淆,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现场一定要派专人对材料进行管理,尽可能避免材料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2工作质量以及用人方面的控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工作质量的好坏跟人有直接的关系,工作人员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展情况。人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表现在工程质量中来,因此一个项目管理中要注重对于人员的培养过程,要实行岗位制,把严把质量关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严格按照规定用人,专业的人才会给工作质量带来好的保证。要把质量问题放在前面,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实行竞争激励的方式,对于优秀员工进行嘉奖,把责任和权利相结合,才能在质量上发挥良好的作用。完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都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就会造成施工人员无据可依,无法规范自身的工作流程,因此,施工单位都要明确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不断加深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质量管理的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化内部管理流程,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3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中材料质量的控制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方面,材料质量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旦施工材料出现问题那么即使施工技术完全科学也不可能确保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材料的使用之前严格确保施工使用材料的质量,这也是为整个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4 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市政施工建设中除了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之外,我们还需要针对施工设备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因为一旦施工设备出现问题的话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施工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设备的选择中严格确保选用最为合格的施工设备,在确保施工设备合格的基础上严格操作程序确保不会因为施工设备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2.5 施工过程中工序的控制

在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和市政工程施工的工序,确保施工工序完全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杜绝出现因为施工工序的问题而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一般说来,对于施工质量来说只有最为合理的施工工序才是我们最为需要的,一旦施工工序中出现任何的误差或者是偏离合理的施工工序的话就很可能影响到最终施工的质量,所以我们应该严格的控制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最好是把市政工程的施工工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尤其是要注意施工工序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大部分的施工工序问题都是由人为操作因素导致的,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其操作程序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2.6做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

市政工程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每种验收要有各自的相应的程序和相关的人员,验收合格之后要做好施工工程中的成品的保护工作。在对每道工序验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关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国家验收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优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要想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需要我们考虑到工程中的很多方面,只有做好了各方面的控制工作才能够最终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 丛培经.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篇7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在发达国家中早已存在,英国是最早产生的一个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面造价管理”在美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有所推出,并且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广泛地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完备的工程计价程序和方法,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和先进管理手段的应用都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二、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原理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就是指行为主体为能够在实际情况变化的条件保证将其目标实现,将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作为参照,通过对各种方法的运用,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被控对象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和计划值的过程。

第一,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到位,这样的话,它就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各阶段的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后者被前者所控制,前者被后者进行补充,将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体系共同组成。目标设置不仅要能够有先进的手段,而且还要能够有所实现,不能有太低的目标水平,但是也不要太高,要能够将执行者的进取心激发出来,并且还要能够让他们将工作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否则,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也就只能是一种形式。

第二,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中,重点是一定要突出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会包含很多方面。事先控制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来讲是尤为重要的,也就是控制的主动性,其实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将投资决策反映出来,将设计、发包和施工反映出来,对于投资决策的编制要具有主动性,对设计、发包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有一定的主动性。

三、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在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作用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都会出现工程造价,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中也会有所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响。它主要会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项目决策中,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项目分析和经济评价中,建设工程造价就是基础。工程造价对于项目的一次费用来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项目决策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投资者的投资是不是值得,或者投资者有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第二,在对投资计划进行制定和对投资进行管理控制中,工程造价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投资计划是要依据建设工期、工程进度和建设工程价格等逐年分月进行制定的。一个正确的投资计划,对于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资金的帮助是很大的。

通过多次预估、最终通过竣工决算,才能将工程造价确定下来。控制造价其实也就是每一次预估的过程,因为每一次估算都不可以超过前一次。这种控制是在投资者财务能力的限度内为取得既定的投资效益所必需的。

第三,对建设资金进行筹集的依据就是工程造价。改革投资体制和建立市场经济,项目投资者的筹资能力一定要很强大,这样的话,工程建设的资金供应就会有一定的保证。建设资金的需要量是需要通过过程造价进行决定的,从而在筹集资金的时候,会有更好的依据。

第四,对投资效果进行评价,工程造价在这其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本身就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指标体系,这样一来,在对投资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指标体系,并且价格信息也会有一定的更新,从而在今后的项目投资中都会把这种指标体系作为依据。

第五,合理分配利益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高低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被供求状况所束缚,并且还受到价值的波动,建设规模、产业结构和利益分配的调节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实现。

四、有效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要重点把握几个阶段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控制

要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管理控制工作。很多人都知道,决策的作用很重要的。投资者要将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作为依据,将自己的意图目的作为参照,站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技术经济分析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分配以及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布局等,这样的话,对于投资项目是不是可行或者有没有必要进行都会有一定的决策。

还要比较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将最好最合理的建设方案选择出来,第一,一定要有合理的规模,若是规模太小,就不能把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还会产生过高的单位产品成本,同时,就会降低经济效益;若是规模过大,已经比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量还要高,肯定就会出现积压产品或者降价销售的现象,导致项目经济效益也会随之降低。第二,建设的标准水平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进行区别对待,然后再进行合理的确定。第三,对于建设地区以及建设地点的选择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进行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能够符合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方规划,而且还要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费地,同时对于工业基地的聚集规模适当的原则也要加以考虑。第四,生产工艺及设备的选型,既要“先进适用”,又要“经济合理”,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进一步说,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客观、认真地作好项目评价也是很有必要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一定要不断进行推行和完善的,在根本上对工程项目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控制,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很流行的,是在投资根本上对工程投资进行有效地控制的一种制度。在国家政府宏观调控下,项目法人责任制是要先有法人,建设是其后,

法人对建设项目筹划、筹资、人事任免、招投标、建设直至生产经营管理、债务偿还以及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负责制,按国家规定法人享有充分的自,并对法人进行严格管理和奖惩的制度。显然,实行法人制有利于建立法人投资主体,形成自我决策、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运行机制。

篇8

本文分析了工程造价工作的现状,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决策的落实,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出现较快的增长,通过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宏观管理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工作现状 造价控制 宏观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指导行业、规范行为、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完善计价依据体系、逐步完善造价监管体系、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工作目标,全面推动造价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状

1.1 管理意识弱。首先,在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没有对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编制进行监管;其次,在招标投标阶段没有对招标文件中计价条款进行审查;最后,在工程实施阶段对施工合同备案、专业及劳务分包合同备案、履约过程监管、工程担保制的推进、规费计取、安全生产措施费的核定、竣工结算备案上都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合同延期备案、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安全生产措施费按标准计取而不按标准使用,最终体现的结果就是“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工程造价管理通病。

1.2 日常工作无经费保障。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工程定额测定费后日常工作无经费来源,通知规定此项经费通过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支出予以拨付,各级财政部门并未完全按照通知要求,妥善安排造价部门单位预算,造成无办公经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运转。

1.3 工程造价工作无考核指标。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既没有考核指标,又没有行政监督职能,因此这项工作就变成了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了。

1.4 既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又缺少专职从业人员。多数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未独立设置工程造价机构,工作都在“大建工”之下管理。加之,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及造价专职从业人员在编制管理过程中不象造价咨询企业有明确数额要求,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甚至无专职工作人员。

1.5 法律地位不明确。工程造价管理在法律层面没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明确的法律依据为保障。因此,在执行处罚过程中不严格、严肃,甚至以罚代法,由违规变合法。

2、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3、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

我国市场经济管理初级阶段,普遍存在经营和管理分离的情况,在工程建设领域体现在工程技术和造价管理相分离。项目实施中,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工程造价是财务、造价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只注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忽略工程造价控制。造价人员又不懂工程专业技术知识,使工程造价又难以合理控制,最终是工程结算超出预算的普遍情况。

3.1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

一是施工合同条款不缜密。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为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建安工程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施工合同条款约定不缜密,势必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二是设计变更增多及现场盲目签证。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火暴,利益空间巨大,因此部分工程是边设计边施工,不按图施工,加之现场工程人员对合同条款、预算内容及相关规定不熟悉,导致设计变更及现场盲目签证增多,等造价人员发现时工程已隐蔽,给结算留下隐患,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三是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建设单位为达到资金早日回笼的目的,采取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施工单位人工、机械及材料周转都会增加,这样就增加了施工成本,从而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3.2 施工阶段控制造价采取的措施

3.2.1 加强施工过程中合同跟踪与管理。建设单位委托咨询公司编制招标文件、合同文本,来约定施工单位,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各种借口来进行索赔,而忽略在工程实施阶段对施工合同、专业分包合同及劳务分包合同的履约过程监管、工程担保、规费计取、安全生产措施费使用等管理,从而杜绝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从而影响工程造价。

3.2.2 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要合理确定项目实施目标。建设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最终体现的是工期缩短、造价降低和质量优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系统是理想化的,这三项目标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目标发生变化,都势必影响和制约另两个目标。因此,在全面研究分析各种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再合理制定项目建设目标。

二是要处理工期与造价的关系。工期缩短,会使企业固定成本下降,有益降低建安费用。反之,就会增加人、机、物、料及技术措施的投入,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三是要处理质量与造价的关系。工程质量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导致工程量增减、工程进度变化,从而影响工程造价。

3.3 建立企业自身材料价格信息体系

建设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是材料、设备费,因此,控制材料成本是控制施工阶段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企业要建立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建筑材料价格信息;其次,控制材料采购单价,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各种因素,把握材料价格趋势,将分析成果用于开发生产中。

对于造价管理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造价人员的不断努力,使之不断完善成熟。以上控制措施可以侧重,但不能忽视。

4、建设工程造价的宏观管理

当前,随着投资、建设的推进和机构改革的全面铺开,造价管理部门要加强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建设,明确职责,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发挥工程造价工作在工程建设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4.1 强化计价依据的执行,把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

造价管理部门强化计价依据的执行,加强对计价依据执行情况的监管,充分有效发挥计价依据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切实维护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国有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全面执行国家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计价依据。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包括:工程估算指标、概算定额及概算指标、预算定额及地区单价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消耗量定额及地区单价表、补充定额、劳动定额、工期定额、费用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其它有关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4.2 积极推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确保建设工程投资效益

加大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及人员的培训,规范全过程造价管理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建设单位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加强招投标过程的造价管理,防止不合理低价中标;做好规费核定工作,规范施工企业规费计取行为; 做好安全生产措施费核定工作,保证其费用的合理计取;加强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监管,推进竣工结算书备案工作;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宣贯,加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4.3 努力做好信息工作,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4.4 加强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诚信体系

篇9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

引言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造价工作作为最为重要环节,其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起到了关键性影响作用。这就需要实现控制成本、强化技术,项目造价管理的相关部门需要遵循客观的市场规律,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技术原理与经济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工程造价是贯穿整个项目的,从可行性分析到竣工的各个环节都设计到项目的业主、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因此,需要合理地编审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造价。

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竟争中具有优势,

一、现阶段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相关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面较为广泛,对经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个性非常突出。许多施工单位不能对施工建设设备安装费用、工程施工期贷款利息、工程其他费用没有做好预先的控制以及科学合理的编制,导致在后期施工中出现资金难以周转等。

1.1施工设计阶段的问题

设计文件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原型和主要参考,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优化的设计将从整体上利于资金控制。然而,水利水电施工设计流程和内容相对复杂,在招投标阶段,不少生产单位在拿到工程招标文件后,并未组织小组详尽、系统的开展对招标文件内容的研究,相关条款如时间、范围、报价方式、投标风险范畴等等都会影响到造价,施工设计中对相关人、材、机市场调查不够也会影响造价。

1.2施工材料、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企业,部分企业得标后可能会通过分包合同将部分项目分包给其他单位。分包合多元存在时,施工主体众多,材料、设备的空间分配和时间调配纷繁复杂,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产的无序化。一方面可能会因材料、设备的不到位而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部分承包单位可能急于赶工期,选用不合标准材料,减少设备作业,对工程的造价和整体质量带来消极影响。

1.3工程进度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耗资巨大,人、物、资、机往往难以一步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很可能因以上问题造成施工进度的拖延,工期的延后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更甚至造成工期的中断,中断后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的破坏作用,许多前期已经完成过的工序遭到破坏,从而不得不重新返工,这样就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增加了施工成本。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设备落后、工艺老旧等也是导致工程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

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分析

2.1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流程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控制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设计、招投标及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其精度要求也不同所以,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投资决策阶段要把资金控制在预留费用和阶段系数中。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造价中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流程,如图1所示。

t

图1项目成本流程图

2.2案例分析

以某工程为例,该工程中的泵站为某市的排洪泵站,该站兴建于1977年,有30台型号为38:ZLB-70的轴流泵,设计排水流量为30:m'/s,设计静扬程为7.8:m,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导致该泵站出现构筑物破损、泵房基础出现沉降、水工艺设备损坏、金属构件锈蚀严重,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导致其安全性降低该泵站已纳人更新改造项目,改造后的装机容量为6x500kW,设计排水流量为30:m'/s。

该泵站的更新工程属于中央参与投资的水利工程,所以该工程的投资价格应该不计价差预备费。在完成工程审批后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物价大幅上涨的关系,导致工程的L."投资比预算资金多出100万,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进一步由于第二年我国物价有所回落,因此才可以摊销一部分费用。以上的这一在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工期一再延长,施工成本不断地增加,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可控性。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该项工程的造价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的。施工方对于已经通过审批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没有进行一个全过程造价的跟踪。同时,管理机构进行和控制管理,也没有针对各项目进行规划,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出现自然因素等外界影响使得工期延长,导致成本增加。再者,该项工程仅仅对项目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进行过投资控制,对其后的竣工阶段没有参与,导致投资控制脱节起不到管理控制的作用。

三、做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的措施

3.1做好成本预算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预算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在工程项目前期应该加强成本造价控制,对工程项目在实施工程中所发生一切的费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把预定的成本控制在管理目标值。水利水电项目造价成本控制的过程是根据建设时间来制定的,所以成本控制需要控制施工周期,在实施过程中以余额或季度来进行,即按照成本控制周期为财务管理规则。在成本预算中,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忽略了工程村料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要保证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进度目标之余,同时要保证效率与工作要求。工地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技术监督,减少资源浪费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3.2提高施工技术

施工期间会产生一系列的费用,例如,生产村料费、人工费、现场管理费等,这些费用应该合理控制。在每一项施工单元中,每一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都要认真地核对,对每一项目都要仔细地控制,以便日后投资偏差的分析与控制,实现对成本造价进行动态管理。

施工方对于施工技术方案要填密地复核,做好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地减少施工人员和设备的投人,减少村料的浪费,避免闲置设备等损失。更要注重施工质量,才能提高效率,减低施工成本,能一次完成的工序就要一次完成,杜绝返工维修以造成不必要损失。

3.3工程竣工阶段的结算

施工承包商在竣工阶段,要严格遵循签订的施工合同进行核算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应认真对竣工图纸核实,根据以往的施工难度证明文件、竣工验收资料、工程质量等进行核算。在结算过程中有变更的项目,需要按照变更项目的合同进行核算。作为施工的承包商,应该在施工前期开始做好相应的核算,做好工程施工日志,清楚地记录下工程费用,避免建设业主与承包商发生资金上的纠纷。工程项目检验合格后应该计算出该项目工程竣工曾、成本,以及分析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为企业以后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提供经验。

四、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是减少投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施工方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控制,加强成本的预算,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我国现行的水利水电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较为落后,可以参照外国的一些方法,实现控制成本造价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1.1电力工程造价的组成

本文所讲的电力工程造价,主要指对35kV及以上新建、扩建、整体改建输变电工程、新建变电站同期配套10kV送出线路工程、小型基建(以下简称“基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

(1)电力工程定额。定额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投资决策科学化的基础,作为规范电力建设市场秩序的费用标准。目前,电力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的确定大都还是以电力工程定额为编制依据。因此,电力工程定额的水平情况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造价的高低。

(2)电力工程建设费用。电力工程建设费用即为电力工程造价,通常所指的是建设某项电力工程所需的全部费用。电力工程造价主要组成为: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基本预备费和动态费用构成。设备购置费包括设备器具的原价购买费用和设备运杂费用等。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编制基准期价差和税金构成。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建设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生产准备费、大件运输措施费等。

1.2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内容

(1)电力工程造价的确定。工程造价的确定又称为工程造价目标值的确定,它主要指的是确定或计算工程建设中每个阶段的工程造价费用的目标。为了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我们要从宏观到微观和由粗到细地把握整个工程各个阶段的预算定价,并且由上阶段控制下阶段,层层相扣,以此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2)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造价控制指的是以动态控制原理为基础,把工程造价规划目标作为计划值,进行实际工程造价的控制,最后达到实现工程造价目标的效果。为了确保工程投资计划能够顺利完成,使得工程造价不超过预算投资定额,我们必须要做好工程造价的层层控制工作。控制是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服务,应该依科学建立。初步设计和设计方案确定的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目标是投资预算,施工图设计和技术设计的项目造价控制目标是设计概算,施工过程中的安装建设工程造价的目标是设计预算。国家电网公司在“大建设”体系下,电力工程的技经管理明确了各层级、各部门的技经管理职责,对各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也作了规定。

2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1电力工程建设选地

电力工程建设选地影响着电力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在选取工程建设地点时,应该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和需求以及工程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在遵守行业集中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电力工程建设地点。

2.2工程建设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基本建设继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城市和农村配电网投资的力度逐步加大。加大电网建设投资,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实力,为今后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重要举措。所以,在确定电力工程建设规模时,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以及工程生产的经济效益,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确定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

2.3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

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主要包含了工程建设的规模、建筑标准、工程技术的设备以及配套工程等。建设标准的合理与否,关系着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水平。如果建设标准太低,技术标准就达不到安全可靠性、先进适用性和高效运行性,影响技术的发展进步。而标准太高,就会大大提升工程造价,浪费资金。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建设技术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建设标准。制定的标准应当使得工程建设具有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率良好,并且满足工程的适当超前和中度适用。在综合分析工程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建设标准,使工程最大程度的获取经济效益。

2.4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

工程可研估算是在可研阶段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数额预计,是反映工程项目方案可行性、合理性和建设规模的重要指标,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开展投资决策和财务评价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两个方面是首先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是优化论证建设方案,由此让工程方案达到一定深度和清晰明了。投资估算应该在满足限额设计和概算这两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准确合理。

3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要通过各种法律、技术和经济手段来实施,该管理过程中要求监督、预测、分析、控制和优化电力工程造价,让工程投资获得最大的回馈效益。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要具有科学合理性,才能够有效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但是,在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3.1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问题

电力工程限额设计的本质就是电力工程投资控制,在限额设计中突出强调了设计限额的关键性,因此,在电力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着很多缺陷。尤其是一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受到了设计限额的限制时,就相当于把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给扼杀了,导致一些创新设计方案因限制而得不到实施。

3.2招标投标阶段的管理问题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竞争力非常大,这就要求电力工程招标投标具有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和竞争性。但在电力工程的招投标的过程中,有很多属于是电力企业的内部公司,往往会有一定的偏爱倾向,这就破坏了工程招投标的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更是使得竞争性没有得以体现。

3.3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问题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是采用“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手段来包揽工程。但是,在签订合同时,业主方的造价管理人员并不明确合同的价款调动限额和程序,并且搞不清计算依据、材料价格、现场签证、设计更改等的规范约定,而且分析不清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做不到提前把关和严格审核工程,以至于不能做出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风险。

3.4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问题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业主方和工程承包商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想自己可以获得最大利益,为此对合同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并且不能做到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预算分析,也不对工程建设进行主动控制,更不重视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管理。而且在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施工工作量大、涉及方面多、施工时间长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因管理控制不当造成的入不敷出和管理不善的状况。

4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近年来,电力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受到了电力工程造价水平的影响。电力工程造价增加速度非常迅猛,筹集资金更加困难,为了配合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系统,对电力工程的每个阶段都要加强管理与控制,以此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达到有效的控制和减少工程造价。

4.1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层主要由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省电力建设定额站两个层面组成,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办公室设在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技经中心。按“大建设”体系建设要求,省电力建设定额站层面增设了日常管理部门-定额办公室(设在省级经济技术研究院技经中心),而且随着造价精益化管理的不断深入,补充定额、造价信息、课题研究等工作任务日益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强化分级管理职责,推进定额工作更好地为工程造价服务。

4.2设计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由经验可知,工程的设计费用占整个工程成本的1%,而其却影响着75%的工程造价。由此可知,在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安全有效的工程设计方案。科学先进的设计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投资成本,还能够减少运营和生产费用,提高工程效益。

4.3招投标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招标投标是一项市场行为,在此过程中编制招标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编制的招标文件还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另外,在招标过程中影响招标的另一大因素是标底,标底作为评标的一个衡量尺度,它由业主制定,主要反映业主对招标的期望值和工程的预期造价,可以给招投标报价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

4.4签订合同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目前,施工合同不仅是对施工的约束方法,而且还是工程造价的基础,合同的完善与否会对工程造价带来严重影响。管理好合同,就是控制好工程造价管理,这需要确定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研究明确合同条约,掌握工程的造价、工期和质量标准。

4.5工程施工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完成,都需要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需建设设备、工具以及材料等可以及时迅速的到位,这就要求资金必须连续和充足,否则可能导致短缺建设设备、工具和材料、延缓施工工期或是停工等状况的发生,大大提升了工程造价。为此,必须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4.6竣工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电力工程竣工阶段的结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竣工结算必须要细致、耐心和具体。结算工作中,要收集全部的工程建设资料,汇总整个工程的投资情况,结合并尊重实际,做到仔细认真。竣工结算的结果是一个财务依据,它反映出了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