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

篇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综合使用语文知识,展现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结合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教学经验为依据,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与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先导式教学

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是结合作文表述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合理安排,并且将创作作为导向,逐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在这期间,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是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形成构思载体的有效途径,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及时进行补充与调整,这样才能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从而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1.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概述

1.1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概念

作文先导式教学,是将作文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通过为师生提供交流与表达平台,整合学生的价值取向,为学生搭建起全新的模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途径是:创造情境,突破传统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诱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识字量,最后达到作文教学要求。

作文先导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凸显学习感悟与真实体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主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从学习兴趣出发,把知行合一应用到教学理念中,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模式。

1.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兴趣与自主是作文先导式教学实施途径的重点,所以我们必须突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而不是简单的阅读与识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单方面输出,现在我们要将它变成双向互动。为了及时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除了要充分利用情境,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识字需要,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当学生有需要时,老师再随机的进行文字与拼音教学。

1.3作文先导式教学类型

交流表达型,该模式更多的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兴趣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老师应努力将其引进情境教学中,以此激发表达欲,让他们相互表达与交流。同时,老师适时做好引导工作,尽量让表达更为精确、流畅。口头语言形成后,再鼓励学生将口头变成书面书写,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阅读发散型。该路径更多的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前期工作与第一种类型相似,除了情境创设,还应该引导学生表达想法,养成书面表达的好习惯。在写作中,为了让其形成文章,实时开展交流探讨会。

2.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创建

2.1基于基础知识构建技能性教学课堂

小学正处于作文创作的学习时期,由于该时段学生缺乏写作技巧,所以创建作文先导模式对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础知识,还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将语文作为教学载体,不断增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教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文朗诵、造句与背诵,增强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深度与表达能力,从而为后续写作打下基础。

2.2借助课堂互动,进行作文情境教学

受知识储备与写作技巧影响,在基础知识点教学中,语文老师也应该整合课程内容,拓展写作思路,对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与框架进行填充,从而为后续创作提供保障。在这期间,老师应该整合教学环节,将教材作为学习载体,将网络与实际素材作为填充情境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情境的指导下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对教学任务进行科技、文化与生活补充。

2.3做好随堂练笔教学,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先导式教学希望通过科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知识,优化教学模式,就成了写作锻炼与教学效果的保障。在这期间,因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写作技巧、作文脉络都得到了锻炼,所以老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随笔训练。

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中,语文老师可以将教材作为学习载体,让学生试着用简短的语调描写母亲,借助练笔描写人物。在写作指导中,根据课文要求,借助自己日常与妈妈的生活描写母亲,以达到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步提高。

2.4优化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变式

如:在写《交警的一天》时,先让学生了解交警工作性质,提供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学生联想。或者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行人与交警,在合作与交流中,模拟情节,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让题目更加清晰,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同时也是文章生活化的一大体现。

当主要教学内容结束后,给予阅读拓展环节,由老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表达情感。当写作任务完成后,再精心安排数目,如《鲁兵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奇遇记》等,都能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写作与阅读能力。

【结 语】

作文先导式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师生形成自主交流模式,通过学习探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不只是教学改革,也是教学创新的体现。随着社会发展,要不断更新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04)

【2】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3)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性 学习能力

“授之以渔而非鱼”,语文学科知识浩如烟海,想要依靠教师的传授来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作用。

一、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所谓自主学习,即学习主体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监督学习过程、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节约课堂上没有必要浪费的环节和时间。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更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契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

1.创建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是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调查显示,他们更倾向于亲和力强的老师,而不是不苟言笑的老师。因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开始厌倦这门学科的心理,这样的现象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希望看到。因此,教师要勇于放下自己的老师“架子”,淡化角色意识,在学生面前,扮演着朋友、老师、家长的多元化角色。只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得以更加顺利地展开,才能够带领学生畅游在语文的海洋里。这样一来,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完成自主学习,学生才会积极地响应。

例如,在讲授《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因为自主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师要把握好分寸,避免两个误区:一方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全权接管,无法放手。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我安排学生分别朗读小灰兔和小白兔,由我担任旁白的朗读,与学生共同完成这篇课文的朗读任务。这样一来,于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关键。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让学生独自学习,更何况还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现有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程度,为学生制定符合身心特点的学习方法,让自主学习的难度处于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去达成,可以满足学生小小的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教辅书、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和小英雄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们的预习做得十分充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学生们掌握的资料甚至比老师还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遵循一如既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必要了,类似的环节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为课堂节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决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认同和表扬。

3.学生的主观努力是保证。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学科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心也从应付考试转向了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此外,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然,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首先,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只有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进行得有条不紊。其次,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完成日常积累。语文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字词句,都可以记下来学习和借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并且坚持下去。最后,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重拾信心,勇攀高峰,和学生一起找出问题根源并解决,帮助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我的班级里,学生都会有这样一本“随笔”,上面记录着学生摘抄的名人名言、读后感、自己喜欢的诗句等等,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检查,以此来督促学生将好习惯坚持下去,为作文积累素材。同时,我会设置“最佳字迹奖”、“最佳设计奖”、“勤奋刻苦奖”等多个奖项,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优点放大,以此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大程度的进步。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犹如教步履蹒跚的孩子走路,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不断了解正在变化发展的课改观念、学生特点,并快速地进行吸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大意义,为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甘当敲门砖而倾尽全力!

参考文献:

篇3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人的心理,与同样注重人的心灵世界的语文学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作为语文老师,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语文教材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载体

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它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例如,学习《匆匆》和《手指》,既对学生进行了文学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可进行“珍惜时间”和“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观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精神愉悦。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极具个性、鲜活灵动的人物,在指导学生分析诸如项羽、林黛玉等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辨人物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提高塑造自身健康性格的自觉性,主动进行自我心理矫正或寻求援助。

二、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渗透的途径有很多,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主渠道。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心理环境。对部分基础差、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在课堂上让他们练习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目。对他们的回答多加肯定和鼓励,借此唤起自信,体验成功,丢掉自卑。如每堂课,教师可以将发言同学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并在小组之间、大组之间、男女同学之间展开“谁更行”的比赛活动。对于敢于发言的同学,无论发言质量高低与否,首先肯定他主动举手的这一份勇气。“真聪明”、“脑子真管用”、“比老师还会想还会说”这样的赞美,教师要毫不吝惜地送给他们。只有在这样轻松自由的和谐氛围中,他们才会思路纵横,想象驰骋,感情激励。多种思想的交汇、涌动,才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引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质。对部分成绩优异或某方面表现突出却显得有些自满的同学,可以出些难度稍大的题目,他们完成后要肯定其成绩,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客观地看待自己。只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就一定能够调动学生克服不健康心理,发展健康个性,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的愿望,自觉关心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

三、课外练笔是疏导学生不良情绪的最佳方式

语文课非常重视课外练笔,通过课外写日记、随笔等训练,不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应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感的方式和场所。在课外练笔中,同学们往往会用文字的形式袒露自己的忧伤、痛苦、欢乐、迷惘的心情,表明自己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教师要允许学生尽情倾诉,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这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非常适合,可使情绪宣泄欲望满足,自身得到缓解放松,又不会影响别人。对希望与教师交流并进行书面咨询的同学,教师可随时在随笔、日记等课外练笔作业或个别与学生交换意见和看法,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

四、作业批阅是进行心理辅导的有利时机

篇4

关键词:借鉴;作文;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10-02

一、成功经验的借鉴

我们可以从以下教育名言中总结经验,并归纳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亲其师而信道”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其认知的速度和质量是与其认知的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差的科目往往对相应的教师印象也不好,和教师的关系是抵触甚至对立,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周密和严谨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只有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学术威信和个人魅力,师生之问才能够默契的配合,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接受教师的教育。

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准备的整套教学方法也就能被较好的执行,引导作用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足重要的前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在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小学生时代,阅读是储备写作素材的捷径。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占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通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其他相关书籍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也让他们在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

小学作文教学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体现效果的,也是学生作文的启蒙和关键时期,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打开写作思路。仿写是指仿其文f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f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1而不是机械的照抄硬套。学生在练习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种先扶后放、由仿写到创作是作文教学前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3、“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文章在构思中,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积累,其次要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就是参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透彻的理解事物,最后通过自身情致的训练和提升恰如其分的运用文辞,也就是达到能将语言能力和个人整体素质相融合的阶段。在学生的积累过程中,读书笔记、读后感、随笔以及优秀段落的摘抄都是很好的累积方式。边积累边巩固也是此阶段需要注意的,只注重积累而不能吃透其中的句式、辞藻,也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而且课文后的联系中也有很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学生的积累要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和加强。比如,学生积累了对人物进行描述的段落和语句等素材之后,就要通过人物写作练习来将积累的信息化为己有。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通过以上名言做指引,我们总结和分析教育经验,并尝试针对小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教学。

1、“学生为主体,作文为中心”。以名家名篇或者优秀文章作为典范,进行写作训练。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再进行写作,这样既以作文为中心,又不会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在较低年级中,从开始识字造句开始,进行一句话、一个片段到整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让他们在看图说话中就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避免人云亦云,同时落实词语的学习和运用,将基础夯实。稍高年级的学生要从人、事、景等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规律,能够运用夹叙夹议以及严整的文章格式来完成作文。

2、“分步写作,分年立项”。分步写作应根据不同年级和层次进行。第一,低年级以识字,看图说话为重点,重点训练从书写连贯的几句话语到一些童话体的短篇作文,将文章慢慢写,顺完成作文写作的启蒙。第二,借助一定的材料和启发,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积累搜集的素材等信息训练写简短的记叙类作文。第三,从练笔到正式书面训练,所有的阅读和积累都是为了能够融将其汇贯通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有全面的正规的进行练习,才能由通顺完整到系统提高。

分年立项则是根据每一年级的情况来进行训练,一、二年级写字记词语,看图说话:三年级进行描述性的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五年级开始从描述到记叙再到围绕中心思想进行清晰的表现。

3、“言语表达,情景训练”。教师通过组织实际活动以及实物演示,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描绘切实情景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或者是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等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有真实的内容,真实感想,文章书写能够避免因凭空想象而造成内容空洞。另一方面,说、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的多种应用文体实际应用,比如,校问新闻、寻物启事、书信、报告、申请书等。各种形式相结合,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到审题立意再到发散思维、综合成章。

篇5

岁月是条小河,流逝了时间,改变了容颜,唯一挟持不了的是一颗朴素的心。

回顾往昔,我已融入教育十年,任时光匆匆,于教育,我心如初。

静下来,与文字相约,我心如初!

2006年,我成了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怀着原有的阅读热情,带着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奇,我开启了另一段阅读之路。五年里,教育阅读的开启,几次外出学习,让身处农村的我大开眼界,我开始叩问: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去?

2011年起,阅读不断在我的生命里生根。她像呼吸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不捧不寝,我的捧更加理性而富有逻辑:《百年孤独》等文学之捧了我的情感;《语感论》之教育家系列为我的“乡土乐”课程保驾护航;《存在与时间》等哲学之捧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给了我一双审视自己职业行为的眼睛。两年里,我读了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尤其是对教育家专著的阅读,给了我一颗坚守农村的心。

2014年起,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走上了每月主题式的中西结合之捧,《静悄悄的革命》与《构筑理想课堂》联捧……这种互文之捧,又一次开阔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教育思维。

读什么,便思考什么!我的阅读为我构造了一个合宜的大脑:我开始颠覆以往的读书笔记方式,用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方式记录读书生活,尝试沿着“浪漫――精确――综合”的路径,以“走近(整体上关注一本书的存在)――走进(用批判的态度审视,纳入书中精华)――走出(用总结的方式梳理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思所获)”的方式来抒写我的阅读诗意。

与文字相约,我清醒地认识到:不看他人的文字,便写不好自己的个性文字。不解读大师的言语密码,就码不出属于自己的言语精神。我坚信文字能改变我,我的课堂,还有我的孩子。读是穿越他人的世界;写是雕刻自己的时光。读写就是在他人的世界里穿越后回到自己的时光中和自己对话!我收获着“不跪着阅读”“写有个性”的文字情缘。

与文字相约,被文字浸润的朴素之心告诉我――选择了农村教师,就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的姿势。

沉下去,和孩子相伴,我心如初!

情系教育,爱植乡土。我逐步意识到:语文学科可以有多个语文课程或多种样式的语文课程。凭着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农村孩子语文学习特征的粗识,2013年10月7日,我在新教育在线构筑了我们师生安身立命的去处――乡土乐。自此,我在农村开始了一场以抒写“乡土人生”,深埋“乡土情怀”为旨归的“乡土乐课程”的长途跋涉。

在语文学习中,我大胆放手,在教会孩子阅读批注的同时,让其摸索着自己学习课文的方法。学生个体独立地穿越文本之后,课堂上探讨共性的问题,把节省出来的课时用于整本书阅读。作业设置上,我将生字词进行整合,将日记、周记、习作进行整合,把这些琐碎的作业统一命名为“我手写我心”,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课程研发,生命在场。本着“宁贴在地面行走,也不在云端舞蹈”的课程研发原则,在以乡土乐为母课程的携领下,我和孩子们在教室里走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

在新教育晨诵课程的启发下,我的课程“那诗意乡土的歌”这样行走着:周二诵诗,吟诵具有乡土生活气息的诗;周三送诗,以诗的存在形式送给孩子们,并引导他们赏析;周四作诗,引导孩子们集体作诗;周五习诗,孩子们先诵读前三首诗,接着说说本周诗歌之旅的收获,最后自由展示个体创作,并说说创作小故事;课外寄诗,凭着记忆,我用现象学还原的方式完成一周诗歌课程的记录,反思教学行为。

几年来,我们读了200多首儿童诗,我自己写了200多首儿童诗,孩子们累计创作了近千首儿童诗。刘铜硕等10个孩子的儿童诗先后发表在《蓼风》上。

“荡舟书海”,每月一本共读书,每天中午30分钟,从人文到科普,从精心选择到上推荐课,从共同批注到上交流课,从组织展示到上汇报课……整本书阅读走进了我和孩子们的心里,而我正是通过这些文字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品味乡土生活”,我和孩子们走上街道,走进超市,走上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用我们的眼睛观察,用手中的彩笔描绘,用深情的文字书写乡土生活。“跳蚤书市”,4月的世界读书日,9月的新教育阅读节,组织孩子们把好书推荐。“h方的诗”,我以留守儿童这一个教育难题为突破口,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架起桥梁,开启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每周一封信的书写。

我和孩子们一起穿越童诗、童书,在各种具有乡土气息的课程中行走,他们的心得到了丰盈,我的生命受到了洗涤,我们带着一颗颗朴素的心向着浪漫的诗意生活教育走去。

和孩子相伴,围绕课程,我的写作形成了一个体系:周一教育叙事;周二儿童诗;周三教学叙事;周四生活随笔;周五课程叙事;周六读书笔记;周日亲子叙事。通过不断雕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单有激情不够,还要用文字为爱作证;教育只有思考不行,还应让文字记载奇迹的诞生……写是为了在写中锻炼思维,学会反思,最终在自己的文字里与教育对话。

和孩子相伴,我的眼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身后是一颗颗期盼的心,我就是立在眼与心之间的那个人!

沉潜中,携他人同行,我心如初!

一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局限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个人的反思常常会因自身的理论贫乏无法对导致自己的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走进一个个共同体,携他人同行。

2012年深入网师,在大家的启发下,我摸索着儿童课程之整本书共读的“推荐”系列课的呈现方式,并努力以“文本特征”来区别不同体裁经典著作;摸索着通过“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的课堂构建朝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开启了一个人的教研模式:一个月精心上一次自己的公开课,写文本解读、教材解读、框架设计、教学叙事、教后反思。这样走下来,每一次教研结束,我都会写上20000字左右的叙事。

2014年我成为“种子”教师,作为年级组长,带着伙伴们开启了“共读共写共行共享”的网络学习模式。我们读了《教育的目的》《新教育之梦》等书。通过阅读和群内交流,我坚信,这些共读在唤起共鸣的同时一定会让伙伴们感受到不同于之前的生命存在方式。

2016年1月23日,我走进了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我一边关注教育故事本身的可读性,一边开启了深刻的理论探究,寻找故事背后的教育本质,在叙事主题“携一颗心做教育”的文字浪漫中不可自拔。

跟着叙事者共读,我开始运用大师的理论对接我的实践并对其审视总结,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撰写的《诗意生活着我的课程》一文入围了2016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第四次接到论坛邀请函前往温州。

怀着一颗朴素的心,走进“叙事者”之后,我发现我文字的哲思诗的气质越发呈现在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中,而我整个人在主题的书写中越发安静、真实、纯净。

沉潜中,携他人同行,我自己也在线上线下主持了几十场的交流,每一次交流,我在梳理自己的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被淘洗的生命告诉我――执着乡土,与读写思行同在,孩子的方向便是我的方向!

回眸审视我的行走,似乎我已经不再是我了,但,我依旧还是那个朴素的我,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不断渴望,对教育饱含激情,对孩子时刻依恋,一位执着乡土的小老师。

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去?诗意的生命告诉我――诗即生活,接受教育,不为考试,是为了寻找诗意的生活!传播教育,不为考试,是为了帮助诗意地生活!在乡土,探索人的诗意存在便是我教育生活的朝向。

爬犁生命,澡雪精神,净化灵魂,提升情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愿用最朴素的心编织乡土教育的诗意生活,再为自己的教育生命留一颗不改的初心。

问答

篇6

思考一:天时地利人和是选手成功的前提

记得获奖消息刚传回我的学校时,有位年长的同事欣喜之余便赠我一首小诗:“博览群书眼界开,又逢盛世摆擂台。一心只为报春去,已是归来花满怀。”记得当时我笑就着告诉他:你的诗有许多过奖之处,我不敢当;但“又逢盛世摆擂台”一句写得真好,我喜欢。

是的,和年长的同事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正当年的时候,从没有遇上国家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的时机,没有“摆擂台”的机会。是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是福建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催生了本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从而给了我一个展现自我的历练机会。

这,不正是我们说的天时吗?

厦门特区一向重视教育发展。2007年4月,厦门就率先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启动了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的三项主题活动。我所在的学校――同安一中,也创造了“素质+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一切,自然使得作为其中一员的我,受益匪浅。

这,不正是地利吗?

人心齐,泰山移,一个人的成功总离不开身后的支持。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参赛中的许多细节,这里我择取一二和大家共享。

“既然是比赛,过程必然是艰辛的,但我们做大家坚强的后盾……”这是市教育局、教科院领导的总动员令。

“能参赛,就证明你们是最优秀了,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大家完全有理由轻装上阵。”这是我们局长赖菡先生的心理辅导。

“尽其所能,顺其自然。”这是我校吴亿年校长决赛前夕的劝慰。

还有市教育局有关人员一路随行,一路相伴,动车票的购买,食宿的安排,尤其是比赛过程中的鼓励、安慰,都让我们有一种“家”的温暖。

更让我感动的是我所在的备课组。都说重点中学的老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身负繁重的工作量。而我所在的备课组,年长的已近知天命,年轻的大多刚为人母、人夫,但是当他们知道我要参赛后,二话没说就承当起代课任务。有个老师身体不适,本来打算十月份要到中山医院手术,见大家的业务繁忙便一拖再拖,我参赛后,她还带病替我上了好几节课。

这自然让我想起了大地之神安泰的故事。安泰之所以拥有无穷无尽方的力量,那是因为他永远不曾离开大地;我参赛时能走得远些,是因为我幸运地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帮助和关爱。

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我不可能走得这么远。

思考二:“低头走路”――平时的积累是选手成功的基础

“低头走路”说的是要“勤”字当头。

“低头走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就是要“坐下来”博览群书。

“坐下来”,意味着你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这是做学问、钻研业务的前提;“博览群书”意味着你要打破读书的功利性,不可急功近利。自己平时看书没有什么功利性,随意翻阅,空闲之余,手不释卷是我从小到今养成的习惯。不说这次比赛受益了,就在平时的课堂我也收获颇多。大赛后,有记者采访了我的学生,让他们谈谈对老师的评价,他们是这样说的:刘老师可以把枯燥的课上得荡气回肠。孩子们的话也许有些过了,但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我的认同;此外,他们课下常常亲切称呼我“春姐”。真的,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一些“知古今,通四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事,是很难让学生尤其高中生认同的,所以,“低头走路”就是牢记“腹有诗书气自华”良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杂家”。

和所有的新教师一样,我相信“勤”,勤能补拙,勤奋出人才,所以,我总是广泛搜集材料,深入分析教材,精心写好教案,认真批改作业,尽心开好班会,虚心请教同行,真心和孩子们交谈。付出总会有回报,入行五年时,我已经是区教坛新秀了。

但在高兴之余,我也在思考,难道日复一日的这样在教材、教案、作业之间重复这就是一名教育者吗?只囿于学校、班级,人生是不是缺少了点高度?古人尚且知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努力争取、创造机会走出去以领略更广阔的教育天地?教书匠的角色不应该是我们的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在一生中只能“高山仰止”,我也应该抬头仰望。

有了想法就去做,做了就要坚持,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从教以来,我做了许多这样的“功课”,包括培训、学习、赛课、课题研究等等,如参加北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参加省“跨世纪园丁工程”、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厦门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建高考命题人等各级培训,参与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

今天,和大家说起这些来,已经可以轻描淡写,但那一路走过来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那年,孩子还不满2周岁,而父母却遭遇了车祸。在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父亲万幸只是手腕骨折,但母亲却便变成了植物人只能永远地躺在床上。“植物人”原本只在书上看到的医学术语,现在就这么真切地发生在我的身上;再看着原本贤惠、知书达理的母亲那毫无意识的样子,看着父亲在人生日暮即将失去相濡以沫老伴的痛苦神情,我的绝望,我的无助,甚至我的恐惧,大家一定不难想像,我们常说的“飞来横祸”也就莫过于此。更艰难的是,车祸不久,我就跟班上了高三,后来由于工作需要,高三毕业班一带就是三年。除了给母亲治丧的那几天,我没有请过一天假。送走母亲的第二天我就参加了高级职称申报时的说课,记得当时评委的一个提问,因为触及到家庭,我当场就哭了。那段日子,我只能用疲惫来形容自己,而我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也正是在这时完成的。为此,我的同事送了我一个“拼命三郎”的绰号。

天不负苦心人,这么多年的努力、坚持,终于使我的从教之路逐渐宽阔起来。现在,面对大家,我终于可以这样说:这或许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思考三:“抬头看天”――超越平常是选手成功的关键

“抬头看天”说的是要超越“平常”。

超越平常,我的理解就是要坚持对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从教以来,我会经常写写教育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铁杵成针,贵在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平时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促进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孕育了这次大赛中的自信和从容。

超越平常,就是指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意识。本次大赛后,我有幸得到一些评委的点评,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在板书设计中,我比其他选手多了“景、情、理”三个字,板书的整体设计就显得大气;二是在文本解读中,我比其他选手走得深一些、广一点,课堂的内容就有了深度和高度。正是“多”三个字,正是内容“精”一些,我笑到了最后。所以,平时上课千万不能仅仅满足于讲完,还要有一种“多研究一点”的意识。

超越平常,对我来说,还要有接受时代挑战的勇气。从教以来,本次大赛可以说是我很多次比赛中最艰难的一次。一是年龄。凡是大型比赛,都需要一定的年龄优势,自己年近不惑,和众多参赛教师相比,已经不占有这方面的什么优势。二是冒险。这么多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获得不少的肯定和荣誉,是否有必要去冒这个险?结果会怎样?不能说我没有顾虑。但我的教研员俞发亮老师以不容商讨的语气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是啊,平时我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精彩吗?难道那些小小的功劳簿就是我这一生高度,我还能更上一层楼吗?犹豫、忐忑之后,我终于接受了任务。现在想来,还真的应该感谢俞老师的“逼”,他“逼”出我的成功,也“逼”我去挑战自我,超越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