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47-01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语文素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又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技能,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如何提高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多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化教育要求有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保证,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料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高效地整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1.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心里素质,例如在《趣联巧对》一课中,笔者采取了多种导学形式,如知识结构式、文字图片资料式、问题探究式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本中设置的问题中来,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果。
2.选择最理想的使用手段。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各种优秀的品格。例如在教学《小露珠》一课时,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现诗歌形式的填空,让学生做小诗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吟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使他们逐步具备美的欣赏力,美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开阔教学思路,以学生的成长为终极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鉴赏审美过程是精神享受愉悦的过程,是对生命质量的体现和升华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首先从自我做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
1.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中乐学是最为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秋天的雨》一课,既写了秋雨的美景,又写了秋天的情趣,我们可以播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绚灿的秋景,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眼想象你闻到了什么香味等等,创设了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
2.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让学生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着美,而课本中的文章更是美的典范,例如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这些“句眼”“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等,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学习
个性是人的社会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与个体的先天禀赋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1.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归纳,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且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个性得到发展,这些教学都体现了素质教学的重要性。
2.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活起来,同时对学生的一些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地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绝不单纯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同时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也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方式的调整,才能真正达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江丽.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新课程学习.2010.03
篇2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并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性格的发展,在于学生自身内部。而教师的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换言之,学生的思想、能力、素质的源泉和动力,在于学生内部的矛盾性。教师要确立为学生而教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参与。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活动方式有眼见、耳听、脑想、口说、手写等五种。其中前三种是“内隐的”,很难判断其活动的质量;而后两种是“外显的”,可以根据质量来判定学习的成效。因此,语文课要最大限度地教学生“说”和“写”。这样,不但能使内隐的思维通过“说”与“写”充分外显出来,从而获得反馈信息,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当然,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上讲读课,可采用上自学辅导课,向学生讲明学习某篇文章的目的要求,教会学生阅读,指导学生自学;可上讨论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后,互相研究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还可上读议讲练综合课,有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师要采用边读、边议、边讲、边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o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和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篇3
素质教育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具体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大事。
1 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础。
2 强化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
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3 强化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3.1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
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3.2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3.2.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
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3.2.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地进行
“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3.2.3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创新 素质教育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它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书本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常识呢?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告诉我: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字、词、句、段,篇的指导练习,而且还要把书本中及生活中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教给学生。这才是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最佳方法。 对于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面对我们的教学现状: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重复作业、测试、训练。已经让人很是茫然。学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教育中灌输学生创新思维的概念,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⑴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⑵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⑶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⑷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情景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能展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开生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着去联想每一种事物应该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最后,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讨论式教学是素质教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讨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5
【关键词】创新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一、鼓励质疑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创新教学的类型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才智。为此,我们为这类教学方面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引思型。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带着疑问去思考问题的,疑问可以促使思维的产生,引发创新。因此,引思型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去探索事物的新奇和奥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通常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通过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
2.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意思。
3.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二)讨论型。
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讨论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型教学就是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采纳和综合,学生以长补短,逐步将问题思考全面。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新的问题之后,主动提出质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情景诱发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之上可以创造出课程中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联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以看成字母O学习,不但让学生看到鸡蛋能够联想到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字母O,这样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讨论式教学是素质教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讨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白兔与小灰兔》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的假设: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如果是你帮老山羊挑了白菜回家,你会选择白菜种子还是白菜呢?
学生:白菜种子。
教师:那如果你不懂怎么种白菜,怎么办?
由于这是书本上没有考虑的,学生一时间会对这个问题回答出千奇百怪的答案,如向老山羊学习,问妈妈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篇6
关键词: 浅谈 小学 语文素质 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学科改革的紧迫任务,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语文课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就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一、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位置最重要,课时最多。同时语文又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和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基础的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就是强调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此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课,使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切实掌握好基本的字、词、句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的好基础。所以,现阶段的课文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有直接的关系,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 核心因素,因此,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情感影响学生;②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关键,小学阶段是儿童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严格要求外还要科学引导,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③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的训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互相合作,知识互补。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教育学生自主学习
篇7
【关键词】优化作业;分层作业;自主设计;生活性作业;情感性作业
放学路上偶尔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今天真悲催,一大堆作业。”“哈!我们没留作业,老师万岁!”……作业,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为什么竟然被学生如此排斥?反思我们布置的作业,注重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误区。本人认为,实现素质教育,优化作业布置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下面谈谈自己在素质教育下,对于语文作业布置与设计的一些探究:
作业布置――我的作业我做主
创新是人类生活进步的源泉,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可以改变传统的“我留你写,我留什么你写什么”的形式,把作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一、分层作业,让学生各得其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有差异,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我们作业的布置也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尝试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选做。
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这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把这首诗有感情背诵给家长听。侧重知识的积累和巩固。2、背诵诗歌,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侧重知识的转化与应用。3、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美文、歌曲,读读、背背、唱唱,并摘抄到采蜜集上。侧重课外拓展。4、设想雨后还会出现哪些景物?它们又是怎样在天晴后展现自己的。仿照课文写几句小诗,还可以配上漂亮的图片。侧重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并发挥学生的特长,与其他学科整合。以上请根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两到三项完成。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自得其乐,体验到经过思考完成作业的乐趣,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
二、自主设计,让“小鬼”当家
赞可夫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因此,每学期可根据单元主题的要求,选择一两个开放性较强的单元,让学生自编作业题,自定要求,享受“当家作主”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完《碧螺春》一课后,我把本课的教学要求出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给自己设计一份作业。孩子们陆续交上来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学给自己出了一份简单的小试卷,包括字词的检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同学制作了一份介绍茶文化的手抄报;有的同学交上的是一本精美的小册子《中国的十大名茶简介》;还有的同学给碧螺春写了一份广告词……面对这些孩子们兴致勃勃完成的作业,让人不得不感叹,孩子们的自主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作业内容――为综合发展建平台
语文作业内容的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在设计作业时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一、生活性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寒假期间,结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的单元教学,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过年习俗的调查报告,收集春联,并点评最喜欢的春联,制作成册。这样的作业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情感性作业,实现情感的交流
情感交流是师生之间的纽带,作业可帮助师生之间实现情感的交流。比如新接手一个班时,我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了解孩子们对老师的期望;教了一段后让孩子们写写《我们的新老师》,了解自己与孩子期望的差距,了解自己工作的不足,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耐心的回复。这样逐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们也会更愿意通过日记的形式与教师沟通。还可以利用作业创造孩子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
比如:在学完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链接《回家去问妈妈》后,让学生也回家向妈妈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记录。有的孩子在记录中写到:“通过今天跟妈妈了解小时候的事,我知道小时候的我特别爱生病,妈妈总是不辞辛苦的照顾我。我长到这么大,妈妈为了不少心。我真不应该总是顶撞妈妈。我要从现在起,听妈妈的话,长大后好好孝敬妈妈。”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时候,孩子们巩固并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得到了提升。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与老师家长之间进行了情感的交流,增进了感情。
作业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不断探究设计作业的形式,力争让学生爱上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人格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武小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五性”之我见.当代教学论坛;2009年第四期
篇8
一、语文教育的内涵
听、说、写都要靠语言,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一)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语文的课堂教学;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篇9
1、品行素质点--“四个引导”: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伦理道德;引导学生学会健身,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有特长。
2、审美素质点--“三个感受”:审美素质主要指学生一打开书本,便能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热爱祖国语言;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芳香;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
3、语言素质点--“三个目标”: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目标;语文基本能力目标;语言实践活动目标。
4、个性心理素质点--“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二是情商因素,主要是指良好的意志品格、学习习惯的激发、控制情绪、人际关系等。
二、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实现“三个代替”的问题1、在教育目标方面,以培养“学会学习”的21世纪人才代替“唯记忆型”的学生。即教师要在精讲基础上,进行导、读、练。“导”是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要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听说读写全面能力训练。“练”并不是机械地理解为数量上的多,而是多形式、多内容、高质量地练习,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在教师素质方面,以研究型的教师代替唯传授型的教师。要做到四个结合:(1)坚持理论学习与学科教学专题研究相结合,帮助教师从理论上把握大纲、教材。(2)坚持在培训中,以教师为主体和学科观摩示范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3)坚持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操作相结合,重在教师全体参与,引导教师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4)坚持“点、面”结合,发挥实验点的作用。
3、在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方面,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唯知识型”教学。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由于盛行灌输和强制性教学,学生的内部活动实际上主要是记忆活动,而缺少主动、积极的思维和相象活动。一节课是否体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准是:一从备课上看,既有教师活力,又必须有学生活力;二从教学模式上看,既有教法,又必须有学法;三从阅读上看,既有教师的导读,又必须有学生的仿读、自读;四从每一课型设计上看,既有自练、自改、自结,又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要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具体表现为“二转四少”,即学生围绕教师提问转、围绕教师板书转,学生读书少、思考少、动笔少、质疑少。在优化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要真正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自学方法,必须形成五个自主学习模式:一是“启”,就是教师提示学习目标、共悟学习文章的方法和要求,激发兴趣、创造气氛;二是“读”,就是围绕目标阅读相关文章书目,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做好笔录;三是“辩”,就是思考讨论迁到的问题;四是“练”,就是语言理解与运用及写作训练;五是“辣,就是检查反馈学习效果。
2、要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之法。为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一会审题;二会读懂一句话、一段话;三会划分段落、归纳定义;四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五会总结全文、归纳中心;六会运用语言。并注意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3、要创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训练”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建立三个操作体系:(1)确立优化的教学结构标准。
篇10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3.无论是单项训练或者综合训练,都应注意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基础上,我选播合适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然后,我跟着音乐的旋律范读,忽慢忽快,时轻时重,学生在清新的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享受着课文的美,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然后我鼓励学生模仿我的调子,给他们也配上音乐,他们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通过这样的训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
- 上一篇:初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 下一篇:物流工程专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