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弟学校; 中学生; 青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72-02

宁波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前来打工,流动人口子弟学校也应运而生。本研究以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为对象,进行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性观念、异往等方面认知现状的抽样调查,旨在为学校及有关决策部门在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宁波市两所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第二学期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答卷,得到有效答卷281份,有效回收率为93.67%。281人中男生160名(56.9%),女生121名(43.1%)。

1.2 调查工具和方法 在参考《山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1]、《大学生性心理的调查与分析》[2]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3]基础上,调查人员自编了一套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性观念、异往、自我接纳等方面的46道题的问卷。问卷分3种题型:①等级量表式题型,分5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计分从低到高,分别为1,2,3,4,5分;②是否题型;③多选题型。本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绝对保密,当场填写当场交卷。力求问卷真实可靠。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人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81名初一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4.21岁,最小12岁,最大17岁,年龄差距大,年龄段偏大。年龄分布见表1。

表1281名初一学生年龄分布n(%)

281名被调查学生中,88名女生性生理发育已成熟,已经历了月经初潮,占被调查女生数的72.7%;29名男生性生理发育成熟,已有了遗精现象,占被调查男生数的18.1%;有24.9%的学生清楚自己还没有月经和遗精现象;有33.5%的学生不知道月经和遗精是什么。

2.2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认知

2.2.1 对青春期性知识认知 见表2。

表2281名初一学生青春期性知识认知情况n(%)

2.2.2 对青春期卫生保健认知 67.6%的学生认同男性和女性都应该每天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官,32.4%的学生不知道,其中男生不知道率高于女生;63.0%的学生清楚女性经期不能坐浴、,37.0%的学生不清楚。

2.2.3 对预防艾滋病知识认知 见表3。

表3281名初一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n(%)

2.3 性观念 各题项(反向题)平均得分在2.5分以上,性观念总均分为3.07分。题项“我认为性是肮脏的、羞耻的、是见不得人的”得分为2.5±1.6分;题项“我认为性幻想、性梦是一种不道德的现象”得分为2.9±1.2分;题项“我认为是病态的、下流的”得分为3.6±1.2分;题项“我认为偶而也会影响今后的得分为3.3±1.1分”。

2.4 异往 各题项的总均分为2.75分。题项“我渴望深入了解异性”的平均得分为2.7±1.2分,题项“只要不影响学习,我认为我们可以谈恋爱”平均得分为2.7±1.4分;题项“只要真的有感情,我认为我们可以发生”平均得分仅2.0±1.2分。男、女生异友情况见表4。

表4281名初一男女生异友情况n(%)

2.5 自我接纳 各题项的平均得分均在3.7分以上,总均分为3.8分,见表5。从性别差异的检验来看,男生自我接纳的总均分(4.15)要显著高于女生(3.45),t=5.87,p0.01。

表5281名初一学生自我接纳得分情况

3 讨论

3.1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缺乏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学生青春期性知识缺乏,有33.5%的学生不知道月经和遗精的知识;知晓女性第二性征和男性性发育成熟标志的学生分别只有65.1%和58.0%。学生对怀孕知识更为缺乏,只有45.2%的学生清楚“一次就可能导致怀孕”,这与胡序怀等[4]对深圳中学生性健康知识现状调查结果一致。本调查中发现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年龄段偏大,因而在被调查学生中40.2%的学生生理发育已成熟,尤其是女生生理发育成熟者已占72.7%。性生理发育成熟,性知识认知滞后,其结果只能是增大这一特殊群体的青春期伤害风险。

对于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的认知不尽人意,有37.2%的男生不认可“男性和女性都应该每天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官”,他们可能错误地认为女孩生殖道的清洗保护很重要,男孩没必要那么在意。其实头部冠状沟内很容易聚积污垢,形成“包皮垢”,很容易导致包皮和头发炎。有37.0%的女生不知道“女性经期勿坐浴,不能发生”。基本性卫生保健知识的缺失,有可能给他们的性生殖健康埋下一定的隐患。

对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学生掌握情况也不理想。特别是对“血液检查可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题项,只有40.6%的学生知晓。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由经血液传播转为性传播,青少年正处在性活跃期,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人群,如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匮乏,将使他们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急需“青春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使他们了解、呵护自己的身体,避免青春伤害。

3.2 性观念存在偏差 性观念即对有关性问题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持有的态度评价,包括性观点和性态度。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可能因“青春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科学的性知识的缺乏,同时受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性禁锢、性愚昧与性压抑”的影响,性观念存在偏差。因此有必要对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开展科学的性观念教育。

3.3 与异往表现较大的“宽容” 性 生理的成熟带来了对于异性的生物情感意识、敌对态度的减弱和情感反应的发端[5]。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对与异往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有33.5%初中生已有了深入了解异性、获得异情的欲望,并有的已经开始了恋情,更有少数学生已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源于性成熟的提前、生活环境的特殊和教育的缺失,初中男女生对异往的“宽容”和超越友谊交往的现状不容忽视。因而在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人际交往、爱情与迷恋的区分及未来规划等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3.4 自我接纳情况男生好于女生 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男生的自我接纳情况较女生为好,原因可能为男生生理发育较女生为迟。81.90%的男生尚未有遗精现象,相比72.7%已经历月经初潮的女生而言,男生的身体形态差异较小,心理共容性较大,从而使得男生的自我接纳情况好于女生。

4 结论 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青春健康”认知现状较差,建议对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开展“青春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白建.山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0,19(12):27-29.

[2] 王丽.大学生性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6):431-433.

[3] 骆一.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篇2

在一切对人的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烦恼情绪和恶劣心境,诸如忧虑、颓废、惧怕、怯懦等,引起身心障碍,危害健康。这在青春期表现得尤为显著。青春期烦恼,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是由个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个体对生理变化和环境刺激的认知引起的,一般地讲是消极的。认识和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自觉地调节和控制烦恼,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学校青春期教育,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上海市普陀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四类学校是完中、初中、完小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各类学校中都选一所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初一和初二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中进行机械取样,均从一、三班中选取编号为1、11、21……的学生,共得被试小学生194人(男95、女99),初中生166人(男76、女90),高中生198人(男112、女86),共558人。其中男283人,女275人。

2.材料

根据情绪认知理论,情绪分为烦恼、一般、快乐三个等级,分别记为3分、2分、1分。其中烦恼包括伤心、担忧、害怕、焦虑、不安、厌倦、厌恶、沮丧、内疚、羞愧、失望、无能、自卑等。本研究自行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小学生中对于体象烦恼、遗精或月经、和在异往中的烦恼。问卷的专家效度为0.75,测得的结果与班主任评价的相关系数为0.68。问卷的项目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在0.55~0.73之间。

3.调查方法

将被试按学校、年级分别集中起来,向他们讲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与保密原则,告诉他们调查时只记性别、年级,不记姓名、学校,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根据自我体验真实回答。然后,学生自答问卷。在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小组座谈、个别访问了解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所在社区的社会文化特点。

三、结果分析

1.各类烦恼不同内容的频率分布与年龄段差异

中小学生体象烦恼的内容居于前五位的依次是:身材过高或过矮(24.73%):体型是否魁梧(男)或苗条(女)(24.19%),皮肤是否白皙、光滑(17.56%);相貌是否漂亮(16.85%);或是否粗大、丰满(13.98%)。中小学生的体象烦恼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各学龄段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

由遗精或月经带来的烦恼居于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烦躁不安、不愿活动(22.68%),羞愧内疚、少交往(18.04%);厌倦、失望、学习兴趣减退(16.75%):厌恶、沮丧、生活信心下降(15.98%);学、自卑(14.18%)。中小学生遗精或月经的烦恼,在初高中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的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是在小学或初中发生。遗精或月经烦恼,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其发生频率都是由小学向高中逐渐降低。这种情况与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缺乏教育、缺乏预测、缺乏准备(精神的和物质的)密切相关,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相关。

由带来的烦恼居于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损害健康、痛苦、焦躁不安(36.96%);不道德、责备和讨厌自己(22.47%);控制不住、恨自己无能(18.61%);害怕下降或丧失(12.37%);恐惧影响今后生育(4.64%)。中小学生的烦恼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小学与初中学生、初中与高中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

中小学生异往中的烦恼居于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交往不自在,烦恼丛生(15.05%);暗恋某人,苦恼万分(15.05%),为友情送礼被拒,羞愧难当(13.08%):爱慕行为受人讨厌(12.01%),渴望交往而得不到(10.25%)。中小学生的异往烦恼,在初中和小学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

综合来看,中小学生青春期的各类烦恼,学龄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发生频率看,烦恼居第一位,占25.05%,以高中生为主,占27.07%。体象烦恼居第二位,占19.46%,以初中生为主,占23.49%。遗精或月经烦恼居第三位,占17.53%,以小学生为主,占25.71%。异往的烦恼居第四位,占12.72%,以初高中学生为主,均占16%以上。

这些烦恼的产生,是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的,是生理发育加快、心理发育和伦理教育滞后带来的身心变化决定的。

2.各类烦恼的性别差异

除异往中的烦恼外,体象、遗精或月经、等烦恼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四、讨论

针对学生中青春期烦恼的显著差异,我们在小学进行青春期前期教育(4课时),在初中进行青春期教育(10课时),在高中进行青春期人生教育(4课时)。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特别是性意识的觉醒期,在认知、情感、行为诸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过去学校青春期教育忽视问题行为后边隐藏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使青春期教育难以深入,是学生问题行为反反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效益,青春期教育必须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并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改革青春期教育,做到标本兼治,把青春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男女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段性生理、性心理和性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为解决他们的矛盾,同步进行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他们的需要。性教育中适时性非常重要,既不能超前,又不能延缓,更不能一刀切或无的放矢。让学生有准备地接受自身的生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调节心理矛盾,才能使学生愉快而健康地成长。

性是最难控制而又最需要控制的一种本能,控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教会学生自我控制是性教育的根本问题。自我控制不是单纯的认知教育能解决的,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特别是情感意志的发展,要通过在一定情境下的活动来解决。为使男女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学会自控,更好地解决青春期的发展问题,必须与助人自助的、注重个别教育的、重视自我意识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诸如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青春期团体辅导,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辅导,组织班团队青春、人生、理想的主题活动,探索人生价值:借助角色训练,结合各种社会实践,组织性别社会化活动,学习控制自我,适应社会:借助角色训练,结合行为规范养成,组织自尊、自爱、自强、自制的异往活动,学习性别角色,互尊互爱……

篇3

方法:对青海省的部分中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城乡中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性知识的理解率在80%以下,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对生殖健康认识及性知识的理解率比城市中学生低,知识来源较为单一。

结论:城乡中学生对生殖健康的认识有差异,对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局有待加强。

关键词:城乡中学生生殖健康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34-02

青春期生殖健康是以青春期这一特定人群为对象,促进其生殖系统的功能完善及其生殖过程中一切事宜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我国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并不是非常严重,但也在逐渐突出,而且他们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同时面临着性成熟提前与社会成熟滞后的矛盾。因此,1999年我国著名性学专家吴阶平院士在工作会议上强调:性教育不仅是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青春期所必需的,而且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后来幸福家庭的组成。我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虽然也进行了研究,但至今设计比较合理,实施较长时间干预并对行为改变的影响进行评价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我们在青海省部分中学进行了青春期生殖健康需求的调查,为下一步对其进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青海省西宁市第四中学以及刚察县民族中学初中二、三年级学生。

1.2方法。

1.2.1对象选择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所学校的初中二、三年级学生1018名,进行调查。(抽取学生均处在青春发育期)

1.2.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现况调查,学生集体在教室自己填写问卷,单人单桌,不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和窥视,问卷不记名。本校老师不参与,问卷当场完成,学生答完将问卷交于讲台前,调查人员照原样收取,当场不作阅查。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和认识、一般性知识、知识来源、常见性病的传播途径等。

1.2.3统计方法。问卷经过认真的核查、整理后输入微机,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1018份。剔除项目不全者、问卷回答不合格者共回收1000份,回收率98.23%。最终录入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男生493人,女生507人,第四中学505人(男生280人,女生225人),刚察县民族中学495人(男生213人,女生282人)。

2.2性传播途径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学生基本掌握,但仍有大部分中学生对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染艾滋病存在模糊认识,蚊虫叮咬能否传染艾滋病,城市中学生有78.22%认为不会传染,而农村中学生34.75%认为不会传染,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4,P

2.3知识来源。中学生对于性知识来源主要是生理卫生课(80.7%)、电视、网络等(20.1%)但是城市和农村的知识来源在某些方面仍有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自1994年开罗人口与发展大会以来,生殖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行动纲领明确要求为青少年提供负责任的健康的生殖健康和性的信息和服务,解决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问题,提供针对适合该年龄段的适宜服务和咨询等[1]。

3.1生殖健康知识的分析。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明显看出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意识薄弱,缺乏相关知识,并不能完全理解生殖健康的含义,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获得途径较为缺乏,中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较低[2,3]。中学生对性健康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且不同性别和地区间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4]。

据国内最新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60%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说出艾滋病的基本常识,21%的青少年不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50%的青少年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5]。

3.2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青少年从性萌动、性成熟和的自然需求,到能够进行合法的,一般需要5―10年,在这期间还存在着诸多生殖健康问题,也有许多性传播疾病在威胁着他们的健康。而我们能给予的只有多引导、多教育。而农村中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较少,正是因为性教育缺乏而导致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多数国家中,青少年也是由于缺乏资料和有关服务而特别易受伤害。所以适当的性教育是有必要的。

篇4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心理适应;心理健康

帮助中学生及时且恰当地调整心理状态、学习技术、学习态度等,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在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环境时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适应性,进而真正成才。

一、帮助中学生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若是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引导,很容易受到青春期不良心理的影响,降低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想要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高效合作。

学校方面非常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设立心理辅导室。首先以教学方式帮助中学生正确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帮助学生正视这些青春期变化。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正确引导中学生主动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过程,让中学生主动去适应这些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会正确处理因为心理变化而导致的问题。然后,通过一对一的近距离沟通帮助出了心理问题的学生作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让中学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以健康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

家长方面则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改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态度,在给予学生父母般关爱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平等和充分的尊重。

二、帮助中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适应新情况

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种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以积极心态去适应新情况的重要前提,对于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也大有裨益。

1. 中学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获得这种端正的学习态度。学校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心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上进的信念,让学生拥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魄力,使学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真执著的学习态度。

2. 教师充分发挥其作为 “人生导师”的作用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的连贯性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解析初中课程知识与小学所学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阶段的课程知识是小学所学知识的递进与升华。比如七年级数学课程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正是小学知识中“直线”的进一步深化。如此,先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认同感,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新课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 父母要做好学生的坚实后盾

学生取得成功时,父母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学生面对挫折时,父母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教导他们再接再厉,以此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帮助中学生调整学习技术,适应新变化

培养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能,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适应性其实也是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提升的。这说明良好的学习技术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1. 改进学习习惯

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都与小学时期有所不同,学生需要改进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从心理到生理都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

初中低年级正是帮助学生度过学习适应期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是低年级教师首当其冲的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向小学的同行们了解小学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来正确把握引导方向,帮助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改进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还要能将小学、初中阶段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用课程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桥梁,使学生平稳过渡学习适应期,逐步改进并养成适合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

另外,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教师还要和家长们一起肩负起监督、提醒的责任,保证中学生能坚持下去,最终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2. 改进学习方法

根据多方面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有很大的正相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学习方法正确,能提高学习成绩。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还能为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过,学生自己对于学习方法的把握能力不足,教师的总结和指导作用至关重要。这也要求中学初级阶段的教师能够深入小学高年级课堂,就近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初入中学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学习适应性差的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外,教师们还可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从心理上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了解学习适应性好的学生快速适应的原因。比如,他们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会自主预习和复习,会认真仔细做课堂笔记等。然后再将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在更多学生中推广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总体的学习适应性。

四、帮助中学生了解学习环境,适应新环境

学习适应性包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学生能否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习适应性非常重要。在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教师肩负介绍和引导的作用,家长则有着辅助和支持的责任。

教师在授课时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交流沟通时平易近人,将极大程度地消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抵触心理。家长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互动参与式的校园活动,能让孩子迅速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学生与新环境之间的隔阂感。

此外,中学生本人也需要明白“山不来就我,我就山”的道理。学校整体的学习环境是不会因为某一个学生个体而改变的,只有主动去认识和了解新环境,真正接受教师的引导和父母的辅助,才能对新环境中的物和人产生认同感,从而真正适应新环境,融入其中,最终成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心理健康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54-02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体质虚弱。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 而且应包括心理等各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了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 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念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以下成因。

(一) 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是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得不到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还导致心理障碍。学习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的结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现行的中学教育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首先,学生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是为继续升学而准备的。从农村中学的实际状况来看,能继续升学读书的只有15%左右,约85%的学生面临着升学难的局面,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感到的是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其次,教学评价高度统一,没有弹性。期中、期末测试以前各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现已基本上下放到各市区,但还是统一难度,统一一份试卷,模仿的是中考的难度及题型,性质是选拔性的考试,不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农村中学约占85%的学生每次考试最高也只能考得70至80分,得低分的比比皆是,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厌食、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结果就是考试焦虑或麻木不仁。甚至导致了部分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或其他同学间关系不和谐

中学时期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理想的天使、公正的代表,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与朋友般的理解。如果教师的认知发生偏差,对学生缺乏关爱、理解、耐心与热情,学生则会由失望进而转化成压抑、敌对、攻击等心理或行为。更有甚者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之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被同辈团体所接纳与支持。这种接纳与支持,不仅是调剂情感、和谐身心的剂,而且也是化解矛盾、加深交流、达成合作、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由于学校不合理的分班、调班、调座位,导致了学生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融洽甚至紧张,最终发展到了孤独、焦虑、抑郁、偏执、敌对等不良心理。另外,一部分学生间比吃比穿、争风吃醋等引发猜疑、妒忌等不良心理。

2.家庭氛围不和谐

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甜蜜、和谐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这样的家庭只占了极少数。更多的是专制式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如若孩了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轻者怒骂重者殴打,容易造成孩子孤僻、专横和的性格。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加,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心理伤害。诸如,被抛弃感、愤怒感、敌视感,更多的是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消极厌世等。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的主要表现是外在趋于关闭封锁,内心活动日益丰富的复杂的并存。封闭心理是青春期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一个心理标志。中学生如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交流,就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2.情绪起伏

青春期个体在生理上的剧变和心理上的发展相对缓慢,形成了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们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如,一个微笑会使其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一个侧目会使其情绪低迷,辗转反侧。然而他们内心的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在表面上却表现得很平静:他们想与别人交流,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理解和诱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

3.早恋

中学生时代特别是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其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就会使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的幼稚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自认为认真的、诚挚的、负责的恋爱在朦胧状态下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棘手的问题。

二、维护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切实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均属三类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教学质量与县一级和先进地区差距大,所以要切实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在期末、期中测试中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测试,不让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而产生厌学、逃学、考试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日常必要的心理、情绪调节技术、技能。课程应包含心理健康养护的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以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后一部分则以心理、情绪调节最有效的方法为主。实践操作的内容应包含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引导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自我心理调节手段。

(三)搭建相应心理咨询平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日益迫切。搭建相应心理咨询平台,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这不仅是时展和学生成长的要求,而且也是学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趋势。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信箱和热线有利于学生对一些隐秘、平时难于表达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信箱和热线还可以省去害羞、隐秘被揭的忧虑,使中学生敞开心扉排遣忧愁、苦闷和烦恼,更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设立家长培训学校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青春期是人的个性显现或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行为背景对孩子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尤其对心理发展影响十分明显。家庭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为人处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设立家长培训学校对于了解学生心理及教育计划的制订和落实,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杜绝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及歧视、嘲讽、挖苦学生,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敌对甚至攻击等心理或行为。

(六)开设青春期心理、生理辅导课

结合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开设心理、生理辅导课,并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身心发育的特征,能正确处理异性间的交往。特别是经济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不良民族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早恋现象严重,特别要重视开展有关“早恋的危害”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有效地控制青春期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

总之,学习、人际关系和青春期问题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农村地区初中的实际出发,提高认识,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入手,有的放矢,常抓不懈。

[ 参 考 文 献 ]

[1] 魏忠刚.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8).

篇6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青少年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初中女生正处于脆弱而多变的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道德问题都容易出现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她们。只有针对初中女生的青春期特征,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才能使她们摆脱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等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对于女性而言,青春期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特别是女生由于父母外出不在身边,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女生们会感到惊慌而无所适,又不敢咨询老师,慢慢的就就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2.心理方面

女生们在青春期中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

2.1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许多孩子的父母由于长期外出打工,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当孩子有所偏差时,有些家长采用简单的训斥甚至打骂,加剧了该年龄段固有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2.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如果教师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就会使她们的心理遭到严重创伤。

2.3早恋问题。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由于留守的农村青少年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及时教育引导的情况下,一些女生就会涉足早恋。

3.道德教育问题

处在当下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特别是女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困扰和考验,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3.1享乐意识严重。有些女生在片面追求个人享乐和金钱物质利益,有的甚至为谋取个人的私利走上违法犯罪的路。

3.2家庭教育的松弛和误导,妨碍了女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对孩子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公德教育,不能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

3.3社会不良环境的耳濡目染,玷污了女生的洁白心灵。如一些涉及黄、赌、毒的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网站、不法网吧,严重腐蚀年轻一代。

3.4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3.5在对男女生关系的问题上,不能处理得当。

二、解决方法尝试

1.指导女生正确对待生理问题

帮助女生们了解女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先从女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和现象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女孩青春期间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详细地解说了女孩青春期的生殖生理变化,指导她们青春期应该怎样保持个人卫生,注重自我保健,引导她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2.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1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使其自觉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2学会正常交往,引导健康情感

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早恋问题对部分女生心理困扰很大,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面对女生的早恋困扰,教师和家长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应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对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3. 经常对女生们进行德育教育

(1)教育女生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女生,对父母、老师、朋友等周边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做好日常的每一件事。(2)教育女生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女生,培养学习责任心 ,培养家庭责任心 培养社会责任心。(3)做一个讲礼仪的女生,注意女生的仪表、言谈、仪态举止、见面礼仪、特殊公共场所礼仪。(4)做一个知性的女生,养成看书的习惯,拥有品位,试着发现生活里的美,跟有思想的优秀人交朋友,远离泡沫偶像剧,学会忍耐与宽容,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就让青春放肆一些,笑容灿烂一些。(5)教育女生们做一个独立的女生,学会愉快的接纳自己,充分利用表现自我的舞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6)教育女生做一个有理想的女生,要有努力学习的意志。(7)做一个文明诚实勤学守纪的中学生,要能正确区分美与丑(8)做个守法的女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篇7

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青春期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就可以使学生顺利度过“危险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多疑、嫉妒、自卑等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的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暴力等知识;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等人生课程,懂得性别社会化、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而这次我有幸能参与这次有关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对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生理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正确认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为自己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

中学阶段是孩子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孩子不断产生因惑,战胜困惑的过程。三年的初中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七年级是中小学的过渡期,升入七年级并不单纯意味着小学生长成了中学生,他们同时面对的还有繁重的学业,不适应将是每个孩子的第一感觉,只是程度表现不同而已;八年级是一个问题时期,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出现两极分化,此时正值他们身心发育的高峰期,身体的变化常使他们想入非非,前忧后虑;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人生的选择和社会的筛选,能够求学深造是多数孩子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每年总有一些学生因未能升入高中而情绪低落,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二、广泛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吸引学生过剩的精力和注意力,使其不良的性心理和性冲动得以宣泄。增加异性群体间的正常交往,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及时排除学生性心理困惑,纠正不良。依据性教育的自身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活动设计。在三年中开设了若干节综合性的青春期教育活动课,以利青春期教育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在青春期教育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强青春期教育的实效。通过一定的活动设计,让有关知识、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如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辅导中,设计了课程《倾听花开的声音》主题班会活动,课上通过小品、演讲、知识问答、相互问答沟通等让学生从公开的渠道了解有关性意识、性道德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的性意识的特点,学会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2)针对中学生的恋爱问题,和同学们一起就中学生早恋问题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实话实说”,探讨了早恋的原因,早恋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学生应如何对待早恋等问题。如班里的一位女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七年级时就有早恋的迹象,八年级时她时常喜怒无常,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在工作中,常让和她关系好的学生与她谈心,分散她的注意力和精力,我也时常和她座谈,谈生活、谈家庭、谈学习,甚至讲到了我的中学时代,使她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变化,不断调整生活和学习,后来还顺利通过考上了高中。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学时期,男女同学恋爱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必然现象,但由于中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还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早恋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弊多利少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将萌发的爱意埋藏在心里。

(3)通过例子分析引导女生在各种场合如何自重自爱,如何避免性搔扰犯,在危急关头采取什么措施等等。

(4)通过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在掌握青春期性生理和青春期性心理的基础上更好的了解青春期性道德、青春期性法制、青春期美育和提高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有,而且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青少年学生本人来说要善于选择对自已有利的社会环境,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接受正确的信息,警惕并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的潜在威胁。

(5)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性问题非常敏感,心存顾虑和压力,因此,做好个别教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就非常有必要了。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不容忽视,教师要善于以各种方式来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理解和鼓励。

(6)加强家长对子女青春期性教育的指导工作。家长虽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但对子女的青春期性教育,大部分家长还处在空白或难于启齿的状况。家长学校应将如何对子女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纳入指导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掌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请家长注意子女平时听看的书籍、报刊、歌曲等,经常与孩子交谈,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教师联系。注意把子女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他们违法,甚至犯罪。使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互相配合,同步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参加了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随着心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通过青春期性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情操。而这就更要求我在具备很强的亲和力的同时更要有心理咨询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如此,才能走进求助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会智慧地引导求助学生走出心中的困惑。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心理咨询的技巧、心理训练的方法,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的原则更好的为学生工作。注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健康的心理带领学生一起前进。

三、收获与感悟

篇8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性健康教育;心理干预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ZHOU Qiaohua, LU Jianping, XIAO Sumei, ZHOU Chen, CHEN Yangxia. Department of Child Psychology, Corning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Methods: 536 students who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urvey were selected in a middle school,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256) and control group (280) random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exu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for all stud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Only 41.1% adolescents of the 536 students had sex knowledge,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knowledge was reading books and watching TV; 70% of students were fear, shy and ha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in adolescence. ②70%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ully understood sex knowledge,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main source of knowledge was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78.0% of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re pleases, which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ose before the experiment, i.e. surprise, fear, stress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P

【Key words】Adolescent;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生理发生急剧变化和心理充满好奇的阶段,是面临成长中的生理与心理问题最为频繁的时期[1]。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体形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少年带来了神秘色彩[2,3]。随着与外界交往的不断增加和内心感受的日益敏锐,开始产生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困惑、矛盾和烦恼。但又不肯轻易向他人吐露,这种闭锁心理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心理疙瘩[4]。因此整个青春期是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懂得青春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异性之间如何正常交往,树立健康的性意识,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和方法,这有助于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人格。适时的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市某中学进行调查。整群选取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愿意接受青春期性健康调查的学生536名。将536名学生按照学生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的256名学生为实验组,双号的28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48人,女108人,平均年龄(15±346)岁;对照组中男116人,女164人,平均年龄(15±265)岁。两组学生中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调查统一采用匿名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536名学生在分组前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即基线调查。分组后实验组进行一个学期的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指导,对照组仅进行性健康教育。一个学期后对两组学生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问卷内容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专家各一名,自行设计和修订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年级、父母亲职业及文化程度)、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性知识获取途径、性心理、性道德等。其中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有20道单项选择题,包括生理发育知识4道题、青春期卫生知识4道题、遗精和月经知识3道题、避孕知识3道题、性病艾滋病防治3道题、其它知识3道题。正确回答16~20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了解;正确回答10~15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基本了解;正确回答10道题以下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不了解。

14性健康教育内容

本次性健康教育为时一个学期,每月进行两个课时的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课堂上通过动画或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的了解男女性器官、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性传播疾病的种类和预防等,也邀请资深性疾病专家和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同时利用网络和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问答。并且通过为期一个月共两期的墙报和展板,介绍危害性、拒绝的方式、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方法等。

15心理健康指导方式

首先让观察组的学生从生理上认识自己青春期发育的必然性和阶段性,认识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为自己的正常发育而感到高兴。其次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参加些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避免精神紧张。

16统计学方法

经过统一编码和严格初审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后,统一使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两组之间或两组与基线调查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

基线调查中发放问卷调查536份,收回530份,剔除未填写完整和不合格的问卷后还剩525份。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256份和280份,分别收回了合格的问卷255份和275份。结果显示基线调查中对性知识了解的人数仅占99%,基本了解的人数占312%。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后对性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了解的人数分别占737%和673%,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在基线调查中对各类性知识的知晓率最高达37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性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分别与基线调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

在没有进行健康教育之前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为阅读书籍(255%)和看电视(238%)。进行健康教育之后两组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上的学习,分别为780%和760%。见表3。表3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来源网络电视书籍健康教育课其他基线调查153(289)190(358) 205(387)16(31)11(21)实验组41(161) 73(286)78(306)199(780)10(39)对照组53(193)86(313)97(353)209(760)11(40)

23性心理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第二性征出现,会使毫无准备的青少年感到惊奇、恐惧、羞涩、紧张等情绪,主要以羞涩和恐惧为主。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后的实验组羞涩、恐惧、紧张等情绪明显减少,与基线调查相比,惊奇、恐惧、羞涩等情绪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羞涩、紧张和高兴情绪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青春期性心理情况情绪惊奇惊恐羞涩紧张高兴基线调查236(450)409(779)362(690)330(28) 63(120)实验组87(341)74(292)58(227)643讨论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度过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素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5,6]。青春期各种发育水平突飞猛进,生理、心理变化多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7]。青少年不论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智力、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儿童时期不同的特点,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是一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教育。在一个还没有完全重视青春期性教育的地区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仅411%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有所了解,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知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这与国内学者袁丽丽等[8]的调查结果较一致。这部分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电视和书籍,对性知识无认知概念,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经性健康教育即将生理及卫生、性发育及卫生、性心理及卫生、性道德、性别角色、人际交往、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纳入学生常规学习课程中,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专家讲座形式进行学习后,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率达70%,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等知识的知晓率大部分也达80%。与基线调查相比,实验组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青春期是性生理发生巨变、性心理也随之不断变化的时期[11]。由于身心在短时期内要经历急剧的变化,不仅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拥有必要的思想准备,否则就会导致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形成,进而产生疑惑和困扰[12,13]。部分青少年对性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疑问特别敏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对第二性征发育而产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例如遗精、月经、对异性感兴趣等感到紧张、害怕、恐惧、焦虑。这与本文基线调查结果中青春期学生情绪以恐惧、紧张等为主相符。随后对实验组以科学的性学知识解释性的困惑,并分析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自信心,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树立健全人格。一个学期后,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不再感到惊奇、恐惧和紧张,相反感到高兴。

同时,性健康教育又与德育工作息息相关,搞好德育工作是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前提,落实性健康教育同样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化与其所在环境对立统一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14]。此时的已经是道德意志支配的行为,是独立自主决定的产物。对青少年进行性、生殖教育,是现代人口领域不可回避的任务,是现代人口与计生工作中优质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5]。培养健康的性道德,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洁身自爱,自重自律,从而促进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青春期在进行性健康教育时,不仅需要对性生理和性社会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全面、健康发展的性心理。因为良好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之上,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因此在中学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以保证青少年性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培禾.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 78-79.

[2]J.Mark Halstead and Micheal J, Reiss. Values in sex education: from priciples to practice,New York, 2009.

[3]张眉.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重庆医学, 2010, 39(5): 565.

[4]范怡悦, 严玲悦, 孙煜. 青少年性知识及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青年研究, 2014(3): 108-110.

[5]龚丽萍. 同伴教育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3): 66.

[6]钱小华, 王进鑫. 中美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0(2): 24-27.

[7]Roger J.R. Levesque. Sexually education: What adolescents rights require,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09.

[8]袁丽丽,范雪莹.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分析. 今日科苑, 2010(8): 292.

[9]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等. 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中国学校卫生,2013, 25(6): 56-57.

[10]王洋, 徐晓阳, 曹红梅, 等. 四川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 34(5): 721-724.

[11]蒋媛,张颖萍. 贵阳市云岩区青少年性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4): 559-661.

[12]李慧,韩丽晖,吴明辉.北京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情况调查报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114-118.

[13]Marcell AV,Allan E,Clay EA,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brief curriculum to promote condom and health care use among out-of school youngmales. Perspect Sex Reprod Health, 2013, 45( 1): 33-40.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受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提升农村素质教育的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是:

(一)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开设专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评价。

(二)农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视程度低,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往往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直接有效的作用。

(三)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薄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经验。①以这样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结果就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中学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中出现太多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以自我为中心,孤独自卑、狂妄自负,或意志消沉、或感情脆弱、或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在农村中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②

二、构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课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健全的人格。根据对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战略高度的位置。

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符合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校是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环境。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③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板报、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当前,农村中学极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为零。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班主任、政治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障碍。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必要保障。④

(四)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五)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语文课中优美隽永的散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愫。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六)家长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并形成教育台力。

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应经常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取得联系,通过及时的沟通与联系,使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其心理原因,同时帮助家长熟悉青少年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⑤了解这段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提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但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且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同步,形成合力,从而实施有效的家庭心理辅导。

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要求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中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单纯而孤立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和知识传授,还应关注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能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⑥

注释:

①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②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④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⑤汤有国,李林红.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⑥张万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出版社, 2001.

参考文献:

[1] 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4] 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5] 汤有国,李林红.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研究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应良好,同时还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目前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负、自卑、淡漠、缺少朋友;清高、虚荣心强;人际关系焦虑、紧张、过分担忧;缺乏沟通、暴力、易冲动;猜忌、逆反、自主能力差和社会适应焦虑等。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心理愉悦平静充实的只有31%,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69%。如果中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不能正确的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其健康完美人格,很好的适应社会,走向社会,面向未来,加强加快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1逆反心态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他(她)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所遇到的各种情况与问题,意识到该有自己的思想、做事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老师的教导、父母长辈的叮嘱、学校的规章制度、知识等所有他们接触到的东西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对抗与抵触情绪。

1.2人际关系紧张化

从上学的那一天起孩子开始慢慢的融入到集体中去,只不过他们融入集体的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同学在融入的过程中出现融入障碍,那么紧张的人际关系由此产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四个阶段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情况尤其严重。因为在初中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学生紧张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父母和子女这三个方面。

(1)同学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如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的好坏等,都会在有意无意使孩子产生相互攀比、自卑、嫉妒、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2)父母与子女之间,一是因为彼此缺乏沟通,父母不理解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从不估计孩子的感受与想法,久而久之孩子要么成为没有思想没有想法的逆来顺受的听话的孩子,要么成为与父母对抗的暴力型孩子;二是子女认为父母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便和父母产生分歧,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情绪激动、有时甚至采取极端行为;三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容易养成孩子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狭隘的心理。四是由于父母感情不好,离异,单亲或是家庭暴力而导致孩子性格暴躁、孤僻、忧虑、封闭、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怕见陌生人等不良心理。

(3)老师和学生之间,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怀疑和不信任或者由于老师的言谈举止过于偏极使学生产生压抑、自卑、怀疑封闭、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情绪。

1.3依赖与独立心理的矛盾

随着近年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父母过多照顾与溺爱,使得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与依恋越来越严重,孩子在上了高中甚至大学都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初中生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不断成长,心理介于对父母的依赖和自身的独立之间彷徨,形成了依赖与独立的矛盾心理。根据调查显示:有78%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呵护,过度娇惯、溺爱,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依赖感,使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孩子成功的走向独立自主,走向社会受到阻碍,这样的孩子往往在人际交往以及承受各种困难、挫折、打击的能力较差,很难从受挫的阴影中走出来,很难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而最终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失败,孩子的人格成长不健全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1.4“早恋”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再加之网络、电视的影响,他们对于两性之间的交往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向往和异性来往,情绪波动很大,通常都很脆弱和敏感。在和异往时又表现为:紧张、害羞、脸红、尴尬和语无伦次。其实这个时候的“早恋”仅仅是因为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而导致的一种征程的心理现象,只要老师和父母正确引导与教育一定可以帮助他们成功走出青春期。

1.5严重的厌学情绪

厌学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烦躁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欲望、严重的学生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情绪,看不到学习的目标和希望。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初中时期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他们由于身体的变化而导致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思想开小差,精神涣散,产生厌学情绪。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也是导致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

1.6犯罪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

现今各种影视、网络、社会上出现和传播的暴力、偷盗、抢劫、犯罪案件等不健康的信息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腐蚀着孩子的心灵。不少青少年学生由此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严重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1.7对未来的迷茫心理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美好祖国的使命和任务。但是现在的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要作什么,一切都遵从父母的安排。孩子的梦想就是父母的梦想,父母的愿望就是孩子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思想、丢了个性、没了自我。孩子成了父母的附属品。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孩子小时是宠物,长大是废物”。据有关调查显示,有95%的家长最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有90%的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希望是将来能上大学,但是硬是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无力感。

2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2.1给孩子相对自由空间

给青少年自由并不是说放任自流,而是给他们以自主选择发展权,兴趣爱好的权利和自由,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确定目标,树立信心,消除迷茫心理,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使孩子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适应新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基础

首先是和谐的同学关系。现在的孩子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与其他同学的来往很少。而沟通恰恰是孩子走向集体、走出自我、了解集体、了解自我的重要形式。学校要多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和其他同学去交流、去沟通,消除学生嫉妒、焦虑、人际交往紧张,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使学生学会体谅、关心、理解他人的优秀品质。

其次是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老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因材施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思想,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相互尊重、真诚对待的关系。老师要时不时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学生也要能够站在老师的立场为老师着想。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压抑、自卑、猜疑等不良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勇气和信念。

再次是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所有心理问题的关键。父母要学会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抓住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对其进行教育。父母要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欣赏和赞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激励孩子独立思考不断向上、宽容孩子的无知、信任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促进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加强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平安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性心理健康对于初中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是不容忽视和躲避的问题。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会因为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带来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初中开设专门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人体生理和心理卫生基础知识,并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用“坦白”代替“隐瞒”,通过正确引导,消除神秘感,使他们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看待异性,对待“早恋”,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塑造完美自我。

2.4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状态

研究表明:运动能力强的青少年学生具有行动活跃和社会外向性的个性特点,这些学生很少抑郁、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活动有效的发展了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运动情感以及他们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优良品质。田径类项目可以发展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顽强的毅力,发展学生耐心、恒心和自信心;跳跃类项目可以发展学生的坚强、果断、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和自我控制力。

2.5开设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孩子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应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思想品德课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法制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预防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学校组织开展警示性、劝导性和渗透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从萌芽状态抓起,教育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观、法制观,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结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赖于健康互助的同学关系、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民主互通的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协调发展、共同努力,使青少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