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端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低端语文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低端语文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看图写话;能力锻炼;教学方法

在旧有教学价值观念向新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后,语言表达成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后,各种教学方法的转变,思维训练的探讨成为同行们探索的热点。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阅读同仁相关著作,从理论上穿透,从实践中检验,总结出了三条小学低段语文看图写话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读图,感受图意

在二年级的语文看图写话中,图画都是很直白地传达图意,对于图画中的事物,他们都是很具体的,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很简单的。不管是动物之间的亲情关系、大小关系、变量关系、“斗争”关系、成长关系等,都是一些直白的显示,通过两三个链接关系就表明了图画的意义。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图画中最直白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在一接触到图画时,就能感受到图画的意义,找出相对应的关系。只有学生在不费很大脑力就弄清楚了图画的关系,才能在第一时间激发他们的认知热情,打开他们的表达欲望的“窗口”。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观察信息:有的学生可能在第一时间只对其中的一两个人物、一两个图景、一两种色彩等独立的对象感兴趣,并被深深地吸引住,因此沉浸在这几个对象中不能关注到整幅图画的意义。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表达,从中了解孩子们都关注了些什么,然后整理出一条思路来引导孩子们走进整幅图画,把握图画意义。这时教师就像一位捡拾学生智慧的“伯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来串连起学生的关注内容,将它们和图画意图相联系,构建起一条通达理解图意的思维道路。教师的语言引导就如同“指路标”,在发现学生认知需求后不断地引领他们进入到图画的世界里,并从自己关注之处为起点,感受整幅图画的意义。这就是“直观读图”的意义。

二、细节畅想,开拓思维

之前讲到了引导学生直观读图,从自己关注的起点开始,走进图画的世界,这是对图画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经典话语是对读者独特世界的高度而又精准的概括,“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言论,说明了事物具有相似性,但没有绝对的等同性。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学生对于图意存在“异中有同”的相似的整体把握,但很大程度上是“同中有异”的独特的个人理解占更多成分。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对图画细节独特的畅想上,比如,在教学一副画有一颗萝卜、白菜和一只小兔子的看图写话时,我只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事物是兔子、白菜和萝卜。因为有些学生对于其中的一些事物不能准确认识。引导学生感知了图画的整体意义后,我从学生所关注的不同点引导学生畅想图画细节,引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发现:有个学生说,他最关心的萝卜,因为他喜欢吃萝卜,他对图画的理解是――兔子妈妈叫小兔子到园子里找点菜回家做饭,它高高兴兴地来到地里,看到了白菜和萝卜,因为小兔子喜欢吃萝卜(是因为这个同学喜欢吃萝卜,所以他认为小兔子也喜欢吃萝卜),所以它拔了好一个萝卜回家做成可口的萝卜炖肉。另一个学生说,小兔子是个勤劳的人,它在自家的园子里种了白菜和萝卜,现在萝卜和白菜都长得非常好,它正准备把白菜和萝卜运到菜市场去买,然后用那些钱买它喜欢的小人书――《阿衰》。之后还有很大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想法。对于孩子们的畅想要包容地接受,大胆地引导,只有引导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感受到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学习所得,一切强加的理解都是一种对学生自由感知的侵犯。

三、尝试表达,美化语言

学生在感知了图画的整体意义后,从自己的感触点开启的畅想是很美妙的,我们经常感到“言不尽意”,对于处于语言表达不成熟的二年级学生,将感受到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会受到识字量的限制,造成心中感受了很多,但总有些内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大部分学生由于不断受到语言表达的阻碍,渐渐地失去了表达的欲望,一个“难”字成了打压学生的罪魁祸首。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将心中所想、情中所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时的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扫清表达的语言障碍,引导学生用拼音、同音字等方法,代替在表达中不会写的字,先理清表达内容,充分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是对学生“尝试表达”的一种激励。当学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完整后,教师要帮助他们处理表达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帮助他们书写不会写的字,琢磨没有表达好的词句,充分以学生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引导他们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就是“尝试表达,美化语言”的教学。

篇2

关键词:新形势;教学留白;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一、简化教学内容,巧用留白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生活经验和阅历较少,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对于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和复杂的知识不能很快的理解、消化和吸收,鉴于这样的学情存在,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设计,转化相关的教学难点,简化教学内容。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来说,特别是低端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多,并且很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和生活教育中已经有所接触,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和参与率,以此来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熟知的知识点就简单的讲解,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通过一定的教学留白设计,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感觉到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就需要费一些工夫,细致全面的给予诠释,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留白设计,不能为了设计问题或者课堂留白而盲目的开展,必须整合教学的相关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留白的最大作用。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司马光》的时候,在新授课之前相信很多的小学生对此故事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甚至能熟背下来,记忆犹新的学生也大有人在。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不会浓厚。既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性了解,那么教师不妨构建开放型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伊始,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留白:那位同学可以给我们讲述下故事的大概内容?假如你是司马光,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从这个故事当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应对困难的经验?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设计表演课的留白,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把相关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二、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留白的难易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也不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全面把控,讲解的津津有味,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教学的有效性终归要落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上,为此,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地围绕着学情而展开。小学生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好奇心较重,但是自信心不足,一旦遇到困难,特别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受挫,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情,优化教学设计,正确的把握教学留白的难易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学留白太难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信心,那么他们就不会在主动的探究问题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到非常的劳累,那么也对以后的教学埋下了隐患。在教学留白的设计中,留白的空间和问题也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宜过少。如果太多就显得整堂课都在活动,学生会觉得很累。太少的话,学生意犹未尽,好不容易放松的神经,一会又紧张起来。留白问题的数量要适中,难度系数也要适中,这样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才会提升。例如在学习课文《木兰从军》的时候,老师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留白: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参军?花木兰究竟是男生还是女生?假如是你的话,你会怎么选择?通过这样的教学留白,其实就是告诉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重点问题,这样的教学留白才是有效的。

三、设计语文课堂的语言“留白”,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其实就是文字的再理解、寓意的再创造过程。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小学生通过对文字的接触,结合自身的思考来诠释作者的意境。课文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如果没有绝对的偏见性理解,也不存在那种解释孰对孰错,只要是合理的,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存在性。语文课堂使用语言留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还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学习效果。小学生阅历较为肤浅,对于复杂抽象的理论性知识,接受能力不容乐观,那么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一定要精简自身的语言,做到言简意赅,这样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要把讲授的内容和盘托出,有时候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要讲究语言含蓄,通过设置悬念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教学停顿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留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使“教”和“学”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课文《狐假虎威》时,老师可以巧用语言留白:这么多动物怕狐狸?是真的还是(学生回答“假的”。)生活当中有这样的现象吗?(学生回答“有”。)一步接一步的悬念设计,一下子就能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寓意,也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告诫学生切记“狐假虎威”。

新形势下,教学留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