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健康教育课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健康教育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健康教育课

篇1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原因 制定措施 完善反馈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据报道:专家称中国有4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约20%的青少年儿童有抑郁倾向。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疏导。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应如此。

一、分析原因

1.高中生的心理现状分析。经调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较富裕还是略贫穷的家庭,高中生较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攀比、虚荣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交友等。可见,我们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不能只是忙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政治教学课堂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是每位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公民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综合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课本中,穿插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特别是在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章节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材分别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政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调节,心理障碍的排除,从而保障心理健康,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二、制定措施

1.努力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重要资源。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直接或间接地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关。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如在《哲学常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课堂上,我介绍相关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介绍常见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体会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2.注重言传身教,凭借个人魅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和打动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学生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这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首先,感染法。良好形象感染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够感染学生,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生机勃勃的课堂,拉近师生距离,以化解学生心中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情绪,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合作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以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回答问题中,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正确评估自己和他人,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

再次,自信法。目前不少高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强、自信心差、个性张扬、无所禁忌等各种心理问题。在政治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课堂表现,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意见与要求,先不管对与错,都充分肯定并给予赞赏。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发现自我价值,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个性,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

三、完善反馈

篇2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只有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为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精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而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因此,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中学生心理现状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是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从众性、闭锁性、逆反性、冲动性综合矛盾的时期,具有明显的逆反心理和极不稳定的情绪,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又经历了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带来的种种困惑,导致心理的不平衡、不稳定,因此这一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人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较为剧烈的时期。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严重制约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而且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当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在教师面前时,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传授。

3.思想政治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含有许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从不同方面穿插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包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课程,从不同方面渗透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特别是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内容都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资源。可以说,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思想政治课应当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最佳场所。

二、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专业课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满自信;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善于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拥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深刻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因素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经济常识中的市场经济道德观、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开放意识的教育;高二哲学常识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的思维方式教育;高三政治常识中的理想、责任感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特别是高二的哲学常识中有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这些知识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主观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事物,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这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导致一系列其他的心理问题。通过辩证唯物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渗透到自己的学习、待人和处事之中,从而能自觉地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客观环境中,敢于面对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反思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反思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客观地分析周围的人和事,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总之,不同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各有侧重,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为他们成为健全的社会人才奠定基础。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篇3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现状;调研

一、问题提出

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而作本调研。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于201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对全市47所中小学(中学18所,小学29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87%的中学配备了1-2名专职心理教师,100%的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组织区内外的培训,目前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有203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3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65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为校编,少数学校使用北师大及其它版本教材。课程开设情况中学开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开课情况好于高中。2014年以后随克拉玛依新一中模式的推广,近一半转型学校(4-5所)改为选修课或讲座。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使用情况良好,小学使用情况一般。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领导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一名心理健康专业高级教师职称人员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领导市教育工会主席专项抓心理健康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在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幅度提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1],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是思政科,教师培训是市教育工会和继续教育中心、心理专项督导是督导室,日常具体工作是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多头管理,实际各部门都只负责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且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信息互通和联席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基层心理健康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可能就都没注意到因此没管或想管管不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自治区建设平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克拉玛依打造平安、高品质城市和校园、克拉玛依能否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能否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的。即我市各区、直属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

2013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部对全市4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提出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议。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每学年、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6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目前各中学基本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成立了以德育主任为组长,以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为工作小组的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2015年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教育学院、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培训民汉心理咨询师共158名,获证书者124名。考试通过率达78.5%。目前各中小学参加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87人。

我市各中学大多数配备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各小学配备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还配备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情况如下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心理咨师队伍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培训总人数的绝对值创近年最高。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中学优于小学,三级证书获得者优于二级证书获得者;小学心理辅导员比例高于中学,小学心理辅导员多取得资格证书,中学心理辅导员多无证书,只是口头称号而已;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及其匮乏,中学专职教师占总培训人数的2.21%,小学为0.85%,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小学兼职心理教师优于中学,但多数中小学兼职教师身负多职,实际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屈指可数,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心理工作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取证情况来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具有较专业的资格。

(三)心理课程开设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用情况

我市中学共18所,其中完中9所,初中6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有初中部的学校16所,开课学校有14所,未开课学校2所;有高中部的学校11所,开课学校4所,未开课学校7所。初中部学校开课情况好于高中部学校。8所学校使用校编教材,1所学校使用地区编教材,其余为北师大、华师大、人教版、乌鲁木齐地方课程各1所学校。开课年级1-3个年级不等。

我市小学共29所。开课学校有18所,未开课学校11所,白碱滩区4所均开课,准东中心2所小学利用每周班会、主题教育、报告、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好。13所学校有校编教材,2所学校使用北师大版、3所学校使用大百科全书版,1所学校使用开明出版社版本等。开课年级1-6个年级不等。

中学校编教材质量高于小学校编教材质量。

(四)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

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各功能室发展快,功能室种类较多,使用率高,但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中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咨询室。中小学各类功能室总计12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的功能室多于小学;中小学各功能室中接待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占比例较高;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明显优于小学。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

1.管理工作实现三级网络制度

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为核心,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为二级单位,各区中小学为三级单位的市、区(直属)、校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负责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的上传下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落实。

2.以培训为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

近三年,市教育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6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4次,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培训12次。定期组织每月1-2次的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心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许多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很快。2013年举办了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坛新秀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教学比赛一等奖。2016年又成功举办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优质课一等奖荣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市教育局组织沙盘游戏治疗师成长系列沙盘制作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师生的“5.25硬笔书法比赛”及“5.25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高考期间组织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中高考心理辅导巡讲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及结束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极大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服务

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通过学科渗透及讲座、活动体验服务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参加资格证培训但尚未取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我市南湖中学还成立了中学生健康人格讲师团,充分服务于校园师生。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办心理小报和板报、心理健康班会、心理情境剧比赛、心理漫画赛、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师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5.重视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市教育局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课堂,走进社区巡讲,与社会办学机构协作,与市文化馆、市卫计局、市妇联联合开展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收到良好效果。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问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与督导脱节。

1.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培训完成后,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把培训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培训完了心理工作就完成了。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与前相比,没有改观。

2.由于年度预算资金缺乏或不到位,且没有专项资金,多数中小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室不达标。

3.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班主任津贴),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专兼职心理教师没有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4.多数中小学校缺乏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草草了之。缺乏责任追查制度和意识。

5.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清楚,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不清晰,学校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长远规划。

6.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评比、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验收,督导与心理专业人员没有同时参与。

7.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室建成后,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个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人数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1.政府支持建立地州、市、h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市援疆机遇,争取援疆省份对口支持各地州、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帮助。尽可能多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观摩和交流机会,加速新疆本土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各地州、市县通过创建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范各地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4.随克拉玛依中小学教育转型后,全员心育的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5.注重广大教师、家长心理知识的培训与普及。

篇4

1.利用数学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

从各方面学习数学的发展史,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收集一些数学家相关的故事,这样当在课堂上涉及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随时插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数学知识折射出数学家的坚韧意志和智慧,让学生在感动之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并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可以介绍数学家欧拉,介绍他在双目失明后,凭着顽强的意志,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和出版了多部专著,被后人誉为天灾人祸压不倒的科学巨人;在讲柱、锥、球等几何体体积时,可以介绍祖■及其父祖冲之,以及著名的“祖■原理”,也可以介绍故事曹冲称象;在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高斯的故事,鼓励学生向小高斯学习;在讲二项式展开式定理时可以介绍杨辉三角,等等。总之,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探索数学世界中所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像他们那样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让学生体会数学美,从而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数学存在着形式多样的美,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去发现数学中的各种美。数学符号和各种图象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新课教学中介绍一些数学符号的来历,或者在讲图象课时让学生自己作图,去发现数学图象的美,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和图象特征的深刻体会,而且能从中得到乐趣。例如,在讲分段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翻折问题、三角函数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从图象中发现数学的对称美和生活美,例如二次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描绘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又可以刻画宇宙天体的运动轨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数与形的变化规律竟然统一于如此简单的数学关系式中,真是美妙之极。诸如此类的例子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赏心悦目,感知数学的和谐、欣赏数学的美,并利用数学中的美陶冶自己的性情,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的美,使其心理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

3.利用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浓厚兴趣,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探索,这样就能保持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里的探究,自己用细绳、铅笔画轨迹,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动点满足的条件,得出椭圆的定义,再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椭圆方程,而整个过程教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就可以,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热爱数学,渴望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新事物的浓厚兴趣,塑造其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意志,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尽量使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得有张有弛,张弛结合,保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这样就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5.消除学生学习的忧虑情绪

在应试教育重压之下,很多学校的课业任务繁重,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三学生,其产生焦虑异常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有些学生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不注意休息,导致身心疲惫不堪,情绪波动大,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焦虑还会让学生产生不自信,由此带来考试怯场,从而影响考试正常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评错题或典型例题时告诫学生,出现差错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过度自责,要认真反思吸取教训,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哄”“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有些看似是谎话,其实对学生是一种鼓励,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意志。另外,要注意抓住学生任何方面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例如,如果某个学生做错了很多题,我们可以不去注意他错了多少道题,而是关注他做对了多少道题,对他加以表扬,使他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激起他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进取心。

篇5

关键词:农村;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如何改革农村及偏远地区高中的体育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许多农村及偏远山区高中在探索中认真实施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作为鄂西北偏远山区代表之一,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随着我校体育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也更加注重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校本化开发。在此,试图以我校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广大体育教师在进行选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谈几点体会与思考,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我校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开展情况简介

我校开展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基本形成了现在的选项教学框架。具体做法是:我们将现有的7名专职体育教师分成两组,第一组两名教师负责高一年级15个班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主要是以班为单位教授必修内容;第二组由5名教师组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5人的各自专业特长,分别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健美操五个项目(每学年教师进行轮转,项目设置也会有所变化),然后分别将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各划分成四组,每组四个班级(文理科相互搭配)为一个教学班进行排课。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对开设的5个项目进行志愿填报,并设立第一、第二、第三志愿,方便某一个项目人数过多时进行调整,前一学期没有满足第一志愿的学生在下一学期有优先选择权。当各个教学班的学生选定项目后,就可以按照课表有序的进行相应项目的学习了。

二、开展选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及建议

1、场地有限、器材少的问题

实践表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确需要充足的场地和器材。这主要是由于未实施选项教学前班级之间可以错开排课,不影响场地和器材的数量,而实施选项教学后,上课班级相对集中,场地变得更加有限,器材的使用及耗损促使器材的需求量增加。

建议: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周全的设计。在选项前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条件,不能盲目的开设选项教学。有许多条件优越、场地富足的学校存在场地、器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但也有场地、器材非常滞后的学校能将选项课上得有声有色的案例。对于场地、器材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想法,要用好、用足现有的场地、器材,要想方设法来开发和改造现有的场地、器材,发挥场地、器材的最大效益。

2、选项教学中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学生人数多,体育教师数量少的实际困难,给选项教学的实施带来极大的不便,致使选项教学无法实施。

建议:对于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少的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可以请本校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做兼职体育教师,专职体育教师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传递,影响和带动他们积极地进行授课,从而克服体育教师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交换外校体育教师来代课等办法弥补教师数量少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选项教学中充分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请他们来协助上课,进行示范和教学辅导。

3、选项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

实施选项教学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教授的项目不是自己的专项和所擅长的,甚至在大学里就没有接触到的项目,怎么办?在选项教学模块计划的制定上究竟教哪些内容?教多少?如何去教深、教透、教精?也有不少教师对如何适应选项教学产生了担忧,担忧自身的专项教学技能难以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要,担忧自身的专业不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建议:一方面,教师通过再学习,完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原来自己所不擅长项目的水平,从而提高专项教学能力,胜任选项教学。一般来说,在选项教学中,一个体育教师除了有一个基本的专项外,至少要储备三个左右的项目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实施选项教学前,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校的实际,来开设适合的选项教学,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4、选项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即使学生对其他课程没有兴趣,也会迫于社会、家长、教师等方面的压力,强迫自己去学,而体育课程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在课外更不会主动去锻炼。

建议:第一,在选项教学中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第二,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场面,达到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的目的。第三,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去感受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第四,教学中要充分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掌握运动技能后所带来的深层次乐趣和情感体验。

总之,只要我们所有的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反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一定会在我们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也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6

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需要提前制定一个教学目标,这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所起到的作用是大同小异的。教学目的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其实都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

一、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在高中的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能够很好运用,就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许多高中课本的编写中,都提到了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让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提高,还能让大家学到一些知识,两全其美的事情,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等都包括在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兴趣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一件事情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当然,除了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也比较重要。学生能够认真地学习,需要很大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具有了学习的热情,那么就会坚持不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并且保证高效有质。

二、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一)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

历史教学内容都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氛围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整个课堂都像一潭死水,那么,这群学生对历史仅有的一点兴趣也会消失。反之,如果整个课堂氛围都是特别活跃、特别和谐的,那么,这群学生就会被整个氛围带动,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营造一种愉快活跃的氛围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了。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缺少和学生的互动,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可以说,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是整个教学氛围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影响教师的心情。但是,尽管这样,教师也不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当中,影响整个教学的氛围。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随时保持积极的情绪,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除了教大家一些课本上的知识之外,教师还应该教大家一些积极的精神,让大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现在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也特别大,如果一直使用传统的方法,必然存在一些漏洞,影响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一段时间教学之后,教师对各个学生性格的了解逐渐深入。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因为教学方法而使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除了教师授课之外,学生自己要学会思考。同时,各个同学之间也要学会进行讨论,因为一个人的想法毕竟不全面,会有一些欠缺的地方。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了解其他人的想法,还能够了解到自己考虑不足的地方。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经常开展这种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仅仅依靠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展一些丰富的课间活动,让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放松自己,释放一些学习中的压力,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历史话剧的表演,让各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自己角色的分析调查来学习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话剧表演还可以让他们交到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当然,还可以举办历史知识抢答赛。首先,给大家指定一个范围,让大家自主进行复习,然后分初赛、复赛和决赛,最终获胜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些奖品或者荣誉证书。这种方式是特别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不会让大家觉得很枯燥。通过举办各种不同的课外活动,让大家更好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实自己的生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真正学到一些知识,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有力量,除了拥有强健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而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必须重视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课上各种素材的讲解,课下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大家的学习能力,还提高大家的心理素质。只有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国家未来才会拥有好的精神面貌。历史教师更应该注重这一点,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进行的深刻的教育变革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时展的背景下发起的,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认真学纲,领会课改精神

从今年秋季起,我省将进行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我校是贵州省课程改革实验试点,高中体育课程是首先执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之一。为此我校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课改领导小组对我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师的学习,老师们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转变和新的突破,特别是对“新课标”的探索研究,深深体会到过去的“满堂灌”、“一刀切”,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跟着教师走的教学方法、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精神要求的,应下功夫研讨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

三、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达到更好地设立体育与健康的课程项目,首先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了解情况: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占47%,说明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既是竞赛性游戏又是传统的球类项目是非常喜欢,它除了有竞技体育的观赏性,又具有群众体育的娱乐性,所以学生对此特别地感兴趣。

在希望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主要是体育知识,如有益健康保健的知识和技能,急救、伤病处理,结合生理实际有用的生活常识,各种比赛常识等。

从以上看出,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着手点,尽量满足学生和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必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四、结会实际情况,设置教学项目

为了保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体现我校办学特色,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等资源,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课。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课程目标,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 课程安排:

1.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每周2课时,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2.田径模块为必修项目在高一第1学段开设,按行政班上课;

3.在高一后3个学段及高二、高三开设必选课,实行走班上课;

4.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共18学时,三年完成,每学期安排3学时;安排在每学期气候不适于上室外课时,在行政班上课;

5.选修项目为选修1和选修2,主要是运动队和体育高考特长生的训练。

(二) 排课选课方法:

1.排课:

高一第一学段为必修的田径,因此从高一第2学段开始选课,按4―5个行政班划分为7个模块教学班,由7名老师同时上课,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模块班教学。这些行政班安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每周2节排连堂。其它选修课在课外活动课时间安排。

2.学生选课:

以学期为单位,学生在每学期期末选定下一学期内两个学段的选修课,便于学校安排教师、场地及器材。可选择与上学期相同或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每人根据兴趣次序填报三个选项志愿。报名人数较多的模块,可根据下一志愿进行调整。个别报名人数多的模块可开2个模块班,通过筛选将学生分层次教学;对某一模块选修人数较少的情况可按照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将这些同学分到其他模块班(原则:每个教学班不能多于50人,但不能少于20人)。

(三) 学习评价与学分获得

1.学习评价从学习态度和考察成绩确定

学习态度:主要是对学生课堂学习锻炼的态度、方法、积极性及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由教师评定。

考察成绩:从体能和技能两方面进行考察,可结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成绩和模块学习内容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2.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是以学习情况的综合考核评价,满分为100分,学习态度占20%,考察成绩占80%,两项成绩总和在60分以上即认定1学分,低于60分,不能获得学分。

五、建议

(一) 先试点后推行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项目选择,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探索和实验的过程。选课制度对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大部分学校没有实行学分制的经验,因此,我们建议,各校在准备实施体育与健康选课制度时,本着先实验,后实行的原则,先在一个年级试点,再推广到全校各年级。在尝试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制度。

(二)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实行新课改,出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的情况,这给课堂教学的管理增添了难度。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除了任课教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和考勤等手段加强管理外,所在教学行政班的班主任也要随时监控学生的体育课中的表现。学校也要有相应的措施,鼓励表现好的学生,鞭策表现较差的学生。

(三) 教学管理要现代化

对学生在学分制下的选课、学分管理以及学生信息管理会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应该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对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做统筹安排,防止体育场地设施的拥挤和闲置。

(四) 选择要适度

篇8

摘 要: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课程目标学科化、理论化倾向,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实效和动态反馈,分别“引入—创设体验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分享和点评经验感受—体验内化应用”五阶段体验循环模式,让学生在蕴含丰富体验和感悟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心理知识。结果显示,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3)01-0091-05

一、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指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层面,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纠正学生错误认知,使其建立积极情感、树立坚毅信念、磨炼意志行为的课程,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大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相互作用,促使其身心发展和谐、均衡、统一。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消除传统教学中说教和灌输等显性教育的方式,将心理学学科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环境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教学协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心理健康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自我、快乐成长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指导者,而是提问者、协调者、旁观者和建议者。教师们通过精心设计的体验式教学环节,以启发式、互动式、感悟式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自助、他助、助人的机会,为学生充分创造自主探索、协同伙伴探索的学习空间〔1〕;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大学生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 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目标学科化、理论化倾向比较普遍。在教学中理论性专业性的内容较多,而实用性操作性的内容很少;且授课内容并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课堂上多以教师讲述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和体验感悟的环节,且教学用具和教学技术方式陈旧,缺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3)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但是深度不够。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对大学生关心的各类热点话题涉及不多。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心理上理解并建构心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式活动使其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分享其快乐〔3〕。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体验式教学,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打破“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观念。强调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欲望。在师生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使其思维产生碰撞、心灵得到充分的交流。体验式教学模式重在营造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感悟、尽情体验,最终达到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获得知识、经验和技巧,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另外,体验式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进行体验学习的机会。

(2)教学实效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上,要将每一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融合,既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可穿插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游戏和讨论,使活动、游戏和讨论充满内涵、具有活力。另外,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水平、实际需要来设计课堂游戏和活动环节,教师应对教学的活动内容或游戏环节进行关注并注意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3)动态反馈原则。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教师要善于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引入—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分享和点评体验感受—体验内化应用” 五阶段循环模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抓住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有目的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教师要扮演好“协调者”、“观察者”、“质疑者”和“点评者”的角色,及时向学生反馈其在各学习阶段中的表现情况,提出有价值的“心理行为点”供学生分享和讨论。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施

1.体验式教学情境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案设计是教学思想和现实教学联系的桥梁。体验式教学方案设计包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课堂专题教学设计,通过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整体框架,每一章节涵盖的重要知识点,应解决哪些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专题设计就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教学专题的学习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学会处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灵活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下面就以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全校大学生的限选课,要求大一到大四的学生都必须选修这门课程。在设计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案时,参考2010年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七大体验式教学情境,具体包括:心理健康与成才,自我观念与心理健康,学习能力与发展,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大学生爱情与性,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和总复习等内容。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采取“引入—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分享和点评体验感受—体验内化应用”五阶段循环模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理知识。

第一阶段:引入。引入阶段为体验阶段的理论铺垫,是由教师综合讲解本章节涉及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心理学理论机制,提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第二阶段: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师在基本理论背景之下创设涵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情境,用丰富的教学道具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组成多层次的学习体验空间,给学生提供能产生多种深度学习体验的环境。

第三阶段:进行体验。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富含心理意味的体验情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各类心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案,然后用行为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相互间进行思维碰撞,共同分享感受和体验。

第四阶段:分享和点评体验感受。在每一项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察活动结果和活动感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同时教师提出活动过程中有价值的“心理行为点”,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体验过程中的学习成果。

第五阶段:体验内化应用。教师对本次体验教学的整体活动进行总结,结合第一阶段的要点,再次点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督促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现以西南交通大学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第四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专题体验式教学为例,从教学进程、时间安排、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重点和教学组织等方面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五阶段模式的具体运用情况。

教学进程时间 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步骤教学(活动)重点教学组织

要学会倾听20分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倾听的重要,学习倾听的基本技巧(1)引入:老师讲解倾听的基本理论和技巧。(2)创设情境和体验:将教学班成员分成若干个两人小组,轮流扮演倾听者和倾诉者。(3)分享和讨论:相互分享交流过程中的感受。(4)体验内化应用:指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并指出此环节的意义倾听者的角色扮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注意观察有价值的“心理行为”

要善于表达25分钟提供给每个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相互分享和交流个人表达风格和技巧(1)引入:教师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2)创设情境和体验:让每个同学进行三十秒钟的自我介绍。(3)分享讨论:在每一个同学的自我介绍之后请另一名同学分析该同学的个人表达风格。(4)体验内化应用: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掌握表达技巧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训练任务该环节以自我介绍和分享交流经验为活动的重点自我介绍者应声音洪亮,尽量避免倾听者注意力的分散

参与盲行游戏30分钟以游戏的方式创设同学间深度交流和沟通的情境(1)引入:介绍“盲行”的项目规则。(2)创设情境和体验:督促学生严格遵守规则完成“盲行”任务,使成员之间的沟通产生默契。(3)分享讨论:“盲人”寻找帮助自己的“哑人”,并感谢其帮助,共同分享活动感受。(4)体验内化应用:教师做总结归纳,点出游戏蕴含的心理意义“盲行”的游戏过程是活动的重点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担任“盲人”角色,而行动力比较强的同学担任“哑人”角色,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小结及课后任务15分钟指出课程活动的心理意义,强调体验内化应用的延续(1)回溯本次课程流程和环节。(2)提炼和强化课程教学重点。(3)布置课后体验应用任务概括本次课程体验教学的收获,并上升到理论层面教师要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把握

3.体验式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

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及其课程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体现在通过学生的课堂亲身体验,让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因此,教师除了对教学环节要进行精心的准备,还应该对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进行适时评价,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估体系反馈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把握教学节奏,将教学效果最大化。为了考察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运用教学实验法将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西南交通大学100名大一学生分成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两组,对教学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个学期(17周每周2学时,共计34个学时)的教学后,对比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情况,得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效果较好。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SCL—90》共90个题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个因子评分为五级(从0~4 ) ,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4〕。得分越高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其中,体验式教学前和体验式教学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人数都是94人,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见表3。

表3显示,经过1个学期的学习,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7个因子上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四、结语

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可行的。遵循“学生主体原则、教学实践原则、动态反馈原则”三大体验式教学原则进行设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五阶段体验循环模式,让学生在蕴含丰富体验和感悟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改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海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

〔2〕汪 东.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4.

篇9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障碍时,因为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人生的道路常有坎坷不平,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挫折,才能将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高中数学学习中,容易使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方面有:

一是成绩的波动,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特别是一次考试成绩下滑,造成心理上的悲观,失望,从而消极学习,下滑速度更快。

二是遇到难题解答不出,造成心理烦躁,甚至放弃对学习的追求。

针对考试成绩的波动,老师需要强调,在学习中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有所付出,有所努力,结果是否如愿,我们都是优秀者,从心理上自己战胜自己脆弱的一面。同时,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二、以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

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制约着课堂学习的效率。不同的课堂气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情感和注意力。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出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精力旺盛。

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如果老师上课不积极创设,学生可能出现一种消极,师生的这种消极将互相影响,犹如流行病毒一样在传播,导致更多抵抗力不强的学生被感染。流行是消极之病的祸根,但积极之风的流行,更是一种良好的态势。老师要成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尽可能多产生师生之间的共鸣。

三、以适当的课例为契机,激发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高二数学(下)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一节内容中,联系到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杨辉三角”。考试中杨辉三角不是重点,但在此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展开,把杨辉三角的内容讲授清楚,而不是轻描淡写,并且加以扩展,讲讲与杨辉三角相关的数学史,杨辉三角的发现要比欧洲早五百年左右。 高二数学(上)的“圆”一节内容中,可以联系到圆周率,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比外国人早一千一百多年,高三数学的“数系的扩充”一节内容,可以提到我国是最早使用分数、负数的国家,分数的研究是中国对世界数学的杰出贡献之一,负数的引进,又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又一巨大贡献。关于负数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

四、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突破口,促使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给予指导 ,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每个学期的一些学习阶段,我们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学法指导课程。

对学生学习环节的方法指导,即对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如指导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等。

加强课程学习的方法指导,即将一般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具体学科上去的指导,也就是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法。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

在我国,青少年大都在学校接受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教育性。无论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科教学都可以进行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学数学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恰恰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受到训练,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史的材料,这些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中。如: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练习设计中,根据每个学生思维的不同水平和跳跃能力,可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能解答其中的某些问题。

3.锻炼学生的毅力。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会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这种克服困难的表现和毅力,又能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惶失措,变得消极悲观、自卑怯懦,阻碍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共同增长。当然,在这里必须强调合作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竞争的良性发展。

二、在课后辅导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设计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在讲述“充要条件”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好是考入重点大学的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健康心理在实现理想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摒弃不良心理。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从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特别是在分析法证明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于它拥有了哪些条件。所以,我认为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考试结果,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勇气。

三、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太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任,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讲课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获取全体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可和配合,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

五、成功的喜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