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学习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勤练书法 培养语感 兴趣培养 故事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对塑造学生学习习惯具有决定性的一个时期。教师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都将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语文的高度。为了培养更多的热爱语文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语文知识。

一、书法是语文学习的门面,学生要坚持勤练书法的好习惯

书法是一个非常有考究的领域,现代社会的书法字体多种多样,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特定的字迹特点,有一句俗语叫“字如其人”,说的是一个人的书法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也是有一定的考究之处的。在语文学习上,书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门面内容,虽然书法质量不会被专门拿来考查,但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写一手好字,小学语文教师经常会在考卷中加入一项卷面分,如果学生的字迹清晰就能够得到卷面分,如果字迹潦草就会比其他同学少卷面分。这种教学手段对小学生来讲特别适用,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待分数还没有太多客观的认识,他们都觉得分数高就是很厉害的,由于无害的好胜心使得小学生都会为了挣得分数,而努力地去达到要求。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还是不够成熟,很少有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有自己特定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的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勤练书法,为了提高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督促学生每天交一张练字,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二十天的时间,但是习惯的坚持却需要很长时间。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自制力还不是很好,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总是很听教师的话,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督促学生坚持养成每天练书法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这样不仅对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人生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经常朗读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这个时期的语文知识都是受到格外重视的,而且能够编入教科书中的课文一定都是对学生有帮助的。然而,现在很多地区的学校在语文教学上,忽视了让学生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益和教学进度,课堂上很少拿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通常都是教师读完之后直接进行课文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学习语言是弊大于利的。如果教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进度的要求,可以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课文的朗读,从而培养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感是一种虚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而且语感是个人本身的能力,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语感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如何培养语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不过从普遍的角度来考虑,语感确实是学习一门语言不可或缺的,有很多同学因为语文是国语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的本质。小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是比较欠缺的,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才能慢慢的学会表达。而朗诵无疑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好的方法,所以,如果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课文朗诵,朗诵的内容最好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因为教材中的课文是最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从难度上都是最好的选择。语感这种虚拟的能力除了自己别人是没有办法鉴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在不同的场合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语感的重要性,这种内在的学习方法最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运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句烂熟于心的话,却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兴趣都是最原始的动力,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知识还没有太多主观的认识时,兴趣和好奇心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最大的动力。对于语文这门要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更加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的路上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为每一届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从大方面而言,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一个普遍的适应规律: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开发。而学生也要不断的探索自身的学习特点,如果不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尝试去运用教师建议的方法,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总会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推出一系列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设立奖项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其实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故事是最契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阅读素材

篇2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新的学习资源

任何一门学科,其容量都是有限的。要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学习资源,即经常所说的课外学习资源,以此辅助有限的课内学习。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以往所常见的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图书、报刊以及影视广播,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社会的新生资源,如网络,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引导学生充分使用这些新生的而且高效率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避免学习中的单一性和枯燥无味。尤其是网络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老师和家长经常为防止孩子去看网络中不好的东西,而限制孩子们接受新事物。与其这样,倒不如放心大胆地安排他们去利用网络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比如查阅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料,这在预习当中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新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富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根据课文材料,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就是根据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求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与迁移,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驾驭语言的能力。如在执教《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时,可先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的部分故事,弄清楚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战争的影响。同时,针对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其性格有个初步的认识,明白曹操、周瑜、黄盖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后人对其评价。

授课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试着完成学习过程。因为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所以,这样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因此,也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了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的语文学习过于机械化地吸收知识,过多地注重课文分析和知识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很少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界限,弱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学生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能为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传统的故事会、辩论会、演讲会,以及新生的表演会、记者招待会等,这些无疑都会给小学生语文学习增添新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如教授《桃花心木》时,与其枯燥地分析种树人的育苗方法,不如让学生开个辩论会或者表演会,充分想象几种情况:如果我是那棵枯萎的树苗,我会……如果我是那棵生长旺盛的树苗,我会……如果我是那棵经常会得到种树人偏爱的树苗,我会……也许这样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更有吸引力,更能使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充满兴趣和体验,呆板的说教与之相比,自然也就逊色得多。在使学习有了生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教育教学的任务,可谓是一举双得。

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发挥课程整合的作用

在语文课教学中,经常可以感受到演示一个实验,开展一次体验,都会取得令教师出乎意料的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际都在呼唤课程资源的整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拓宽自己学习的渠道,才能顺利地整合课程资源。

五、根据课堂教学过程,及时采用多样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3

关键词:微信群;小学语文学习;探索

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通信交流软件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微信平台的应用,风靡我们的生活。此信息交流软件不仅能够通过文字形式进行交流,还能够发送语音信息、图片、小视频等,同时也能够语音、视频聊天和群聊,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需要。当然,微信的应用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使用微信群,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老师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微信群概述

1.1微信群概念:

微信群就是指通过微信软件将某些人因为一个共同事件或者共同目标组织到一起,进行固定交流沟通的方式。在微信群里,可以发语音消息、图片、小视频等,还可以进行抢红包等活动。

1.2微信群作用:

通过微信群,每个人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让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感情。并且运用微信群,能够实现多方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人际关系网的形成。

2微信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新用途探索

2.1运用微信群,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课前预习,教学时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很多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但是发现尽管语文教师在课前为小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完成老师的任务,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去预习,因此课前预习没有对于学生课堂学习语文没有起到十分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运用微信群,就能够改善这一现状。微信群能够实现三方沟通,即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让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怎样使课前预习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也能够让家长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方便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就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利于学生掌握好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当然,微信群对于教师教学来讲,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教师可以群发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预习指导意见。例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册《少年闰土》时,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理解文章主旨,教师首先可以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相关资料分享到微信群里让学生观看,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鲁迅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都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此之外,微信群还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几个课前预习问题,让学生在微信群进行抢答。一旦学生回答不了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自主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实在是找不到答案,教师就会将此问题列入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时,会重点讲述此问题,学生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还有学生也可以通过发朋友圈来展示自己语文预习的过程。

2.2运用微信群,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在小语文教学中,毫无疑问,阅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先进行语文阅读,培养良好语感,进行文学积累。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很多有益的信息,并且通过阅读文笔好、意境好的文章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一看到书本就会产生厌烦心理,静不下心来去阅读,就更别提提升文学素养了。但是如果运用微信群,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于学生来讲,他们都十分愿意玩手机,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教师可以将一些思想内容深刻、文笔佳的文章分享到微信群,方便学生阅读和欣赏。其次,现在很多作家都有微信公众号,他们通常会将自己写的文章到公众平台,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关注这些公众号,进行阅读。最后每个学生也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优秀文章传到微信群中,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阅读到这些优秀文章。当然同学们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可以写下读后感或者发表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想法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根据阅读的文章,展开沟通和交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3运用微信群,有利于开展教学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任务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的欢迎,因为通过任务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当中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能够与网络有效结合的语文学习任务。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完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布置作文题目,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去寻找素材,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通过布置教学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去寻找写作素材。最后,让学生根据寻找到的素材,开展写作。如:语文教师让小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为了让学生寻找到写作素材,就可以让学生去大自然录取春天的美景,分享到微信群中,让每个学生都领会到春天的景色。

3结论

总而言之,微信群作为一种新兴的沟通交流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微信群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有帮助。首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运用微信群能够帮助小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课前预习,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运用微信群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最后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运用微信群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明明.微信群辅助小学语文学习新方式构建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26-27.

篇4

问题;评价;竞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有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广、包罗万象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掌握教学基本功、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把这些知识适时带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的“惑”。因而,教师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加以引导、点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进课堂,特别在上课开始,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为了使生活富裕的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教师可设计问题:“你擦过火柴吗?你打开空调取暖时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经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个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善用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要巧妙运用评价方式和评价语,使学生受到鼓舞,继而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1.语言激励。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所以课上经常做小动作,如果教师批评他,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如果教师以表扬某个同学的方式来提醒那个学生,其他学生会做得更好。

2.体态激励。小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这样的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的严厉批评。因此,教师应多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教师时刻关心他、鼓励他。

3.批语激励。除了在课堂上评价学生外,教师还应利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评价学生。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兴趣。

四、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课改》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下面,我以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些篇目为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自学导航,实现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传统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没有丝毫学习自,仅仅是严格执行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方案,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鼓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以自学导航语文课堂教学。

1.明确学习目标。以教学《绿手指》为例,上课伊始我提出学习目标:(1)自主识记课本10个生字,尤其是“遗”、“侍”、“循”、“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过程;(3)读文勾画“重金悬赏、精心侍弄、循环往复、沮丧、验证、兑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够带着任务自学课文。

2.注重激趣导学。以教学《人类的“老师”》为例,课始我有意吊学生的胃口:“同学们,先师孔子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有科学家却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疑窦顿生,忙到书中寻找答案。

3.整理自学提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导自学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此,每节课我都要给学生准备自学提示。以教学《当炸弹在身边响起》第二课时为例,自学提纲:(1)从文中、你感受到是怎样一个人?(2)请你用“ ”勾出描写情况危险的句子。(3)用“——”勾出神态、语言和行动的句子,在旁做好批注。(4)你从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携手,实现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传统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竞争,学生之间互不沟通,既不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又不分享学习成果,这与时展是相悖的。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需要合作,没有合作是不可想象的。小学语文课需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1.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学习内容需要合作,意即相应教学内容具有合作价值。以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为例,我把对“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理解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因为这句话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合作讨论有助于大多数学生理解掌握。

2.恰当把握合作学习时机。组织合作学习可以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既可以在自学阶段,又可以在探究阶段,还可以在课堂总结阶段,在拓展训练时进行。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在出示自学提示后,我让学生对照以下目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莫高窟的哪些方面;(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3.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完成目标任务。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以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时,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研读的方法和步骤:(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3)小组交流补充;(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三、疑探生辉,实现由被动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

传统课堂上,教师注重课文分析,学生主要在教师带领下阅读课文,除回答一些老师设计的问题外,以倾听教师的讲解为主,基本上在被动学习。《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建设以学生疑探为主的语文课堂,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1.注重培养学生的疑探意识。语文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疑问的眼光看待学习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探究学习。以教学《扁鹊治病》为例,出示课题后,我随机引导学生:“关于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扁鹊给谁治病?”“扁鹊是怎样治病的?”“治病的结果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如此长期坚持,学生的疑探意识就会根深蒂固,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

2.指导学生抓住疑问点疑探学习。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课题上启疑,从关键词上激疑,在重点句中生疑,在拓展训练中质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疑问点,生发问题,探究学习。以教学《苹果里的星星》为例,针对儿子横切苹果出现小星星,学生提出:“儿子的偶然发现,更令当父亲的无比激动,无比惊喜。他仅仅是因为发现了星星的图案而激动、惊喜吗?”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仔细读读、体味。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重点理解相关句子,在疑探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3.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教学《不!是乐谱错了》一课时,读到“面对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时,学生提出疑问:“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在考虑些什么呢?”对此,我让他们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结果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我一一给予肯定,并借机对“权威、郑重声明”等词语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小征泽尔为什么这么自信?”将课堂教学引向了。

《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标》的始终。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改革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服务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1.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词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2.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实施学习策略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2.1 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2.2 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还是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列,找出规律,这就是编码与组织策略的运用。

2.3 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做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非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篇7

一、用好口头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例如:在教学生字“春”时,教师范写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字加以评价,学生会说:“老师写的这个字撇很好,如果捺写得在大一些就更好了。”“你观察得很仔细,的确是这样,谢谢你!”听了老师的肯定,这名学生做的更直了,听讲也更加认真了。当老师问到“谁能记住这个字?”,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按笔画记”,有的说“按结构记”“我可以猜个谜语”,“好的,你说说谜语吧”,“三个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将笔画放到谜语之中,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永远的记住“春”字的。”这个学生美滋滋的坐下了。在这之后,这个学生经常会字编一些小谜语记生字,与此同时很好的带动了其他学生记生字的积极性。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红花、一个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评价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二、鼓励性评价,树立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主要有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所以老师要善于把这些需要化为自己的言行,诱导学生以最佳的心境投入学习。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巧于点拨,勤于鼓励,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获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感情上的补偿,就会忘我地学习。

三、活用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快乐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和学习上的鼓励,享受到进步的快乐,从内心深处产生自我学习的追求。世界上没有一张树叶是相同的,对于中下差生实行“倾斜政策”,我们可以采取不同对策,只要有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肯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诱发巨大的情绪力量,启动他们学好语文的动力,产生学习兴趣及热情。学生课堂积极情绪的唤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情商发展。所以,以情促智,情智并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四、引用暗示法进行评价

是指通过议论、行动、表情或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有暗示作用的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向去行动。教师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暗示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勉励和表扬学生暗示学生:“你有学习的潜力,还可以学得更好!”,“你能学会!”,“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再加把劲!”。在教学中若能以“很好!”、“很精彩!”之类的鼓励表扬性评语,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奋斗。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介绍作家时,讲解名家的奋斗历程,暗示学生向他们学习。有次学生上台演讲,内容是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分析其用错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讲解时由于基础不扎实出现了几处错误,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我讲评时故意忽略他的错误不提,而对他演讲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沉着稳定,不受干扰等大大表扬一番,使这位表情沮丧的学生深受鼓舞,从那后语文课上表现得特别出色。实践证明,以暗示激发学生的情商,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活动法评价

篇8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学习语文究竟有哪些规律可循?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究竟有何经验值得借鉴?长期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界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这些问题。为了找寻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今教育中的应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本文将从现在的名家专家求学时读书学习的经历中,捕捉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探寻他们那个时期语文教育的规律,以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获得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益启示。

一、名家语文学习回忆录对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启示:

(一)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好语文。

俗话说,“语文是万科之母”。《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语文的重要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100位名家语文学习回忆录中,专门以谈到语文学习重要性的文章有12篇,其中,当代作家丁玲说过的话:语文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学什么专业,也应该把语文学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为什么要重视语文学习呢?因为语文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基础的东西,就像工人盖楼房需要打地基一样。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这些名家意味深长地话语道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二)幼年时博闻与强记,是继承文化与丰富人生的最好方法。

幼年时,人的记忆功能是很强的,利用幼年时进行诵读与强记,为自己增加知识,做好文章,丰富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谈到:少年时期是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要是在这个时期熟背一些佳作,那么那些作品就烙印一样深深地可在你的脑海里,不但终生不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地发现那些作品的意义和意味。进入21世纪的中国,是举世瞩目的发展中的大国,也是既拥有古老文明,同时又是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因此,让孩子们背诵一些恢弘大气,兼收并蓄,凝聚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中华文明,朗朗上口的古汉语,肯定能对人才的培养、文明的建设、时代的进展、国力的增强做出贡献。

(三)增加语文信息的吞吐量,从广泛地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滋养。

怎样学好语文?名家告诉我们:“功夫在诗外”。仅靠课堂是不够的,仅靠一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的。100篇回忆录中篇篇谈到多读书的重要意义,而且我惊奇地发现,每一位名家小时候都表现出了对读书极大的爱好。即使有些幼年缺失读书的,在成年之后也利用各种机会读各种书籍,古今中外的书籍都读,读书带给他们的益处,让他们受益终生。当代作家蒋子龙说:“大量的阅读哺育了我的智慧和心灵,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文学史伴随着每一个人走完他的一生的。在儿童的心里,文学中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富于魅力,它打开了他们童稚的心灵,启迪了他们的智慧。”

(四)深入社会生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提高写作水平做好储备。

书中的大家们在写作储备方面一致认为广泛的涉猎各种书籍是必须的。剪贴摘抄、做笔记集卡片都是很好的方法。名家们还提出要养成随时练笔的习惯。圈点批注,品味评价,记下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丰富自己的思想底蕴,从而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无论是来自文章的震撼,还是报刊中的启发,只要有灵感的火花闪现,都应及时地积累贮藏,临到用时,就会水到渠成。

二、名家语文学习回忆录对中小学教师语文的启示:

(一)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培养自身良好的语文素养。

名家们在回忆录中除了谈他们求学时语文受教时的经历,还有的名家谈到自己工作后,坚持读书学习培养自己良好语文素养的做法,我觉得对我们在职工作的老师们也是一种启示。当代作家李心田在开始教学的时候,讲到了他到部队中学当教员,教过初中高中,后来还兼过两门大学班的课程,所谓“水涨船高”,一边学,一边教;一边教,又必须加倍的学。就这样,促使他系统地读了一些书。给李心田最大的感受是,工作促进了学习,而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做好工作。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是良师。

怎样学好语文?“亦师亦友是良师”。张良皋老师在《语文教学锁议》中第一句就提到:“择良师而从学,是古中国教育的常规。”而他们所说的好老师,并不仅仅是我们平日里提到的认真负责,踏实勤奋的老师,当然这也是当老师的首要准则,可是比起这个,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通过自身的学识,自身的魅力,让孩子们喜爱上语文,喜爱上文学,愿意走上文学之路的人。

(三)用良好地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做学生人生的导师。

语文教师的修养、魅力,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自身修养不够,魅力不足,教学方法再讲求,效果也有限;反之,教起来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杨永善先生怀念恩师杨少桐先生时写道:“在我成长的重要时期,老师给我的以鼓励和帮助。他们不仅叫我怎样学习,并且以爱心和期望,给我精神上支持和督促,影响着我以后的生活道路。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老师不但教我们语文还教我们做人。他是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回忆自己的先生留给他的最宝贵的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知识技能,更可贵的是无言传授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还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遇到挫折时坚强的精神意志。

(四)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特点,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兴趣。其次,要有效地激励学生。在百位名家回忆录中也不乏有很会激励学生,并鼓励学生长期走向文学道路的好老师,这样的好老师也成为学生几十年后在回忆录中谈到的对自己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好老师。再者,要用自己独特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文章中的名家每每谈起国学老师的教学对他们的影响时,都会提及那些让他们终身难忘有益教导。给名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们,个个有着独特的教学方式和风格,他们的语文课让几十年后的名家们谈起儿时语文受教经历时都印象深刻、感恩不尽。

(五)用自己对母语的热爱,引领学生对母语产生终生难以割舍的情感。

篇9

【关键词】 人本意识;小学语文;创新;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新学习方式,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致使学生独立能力降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创新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全体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基本的目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的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受教者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从素质教育衍化来的,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首先,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其次,创新教育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二、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和记忆,对学习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本知识进行教学,知识只是被机械地从书本上搬到了黑板上,中间缺少对知识的总结和整理,学生也只是照搬知识,死记硬背;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操纵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学生围绕着老师进行学习,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教师在教学中,依然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最后,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忽视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创新教育的实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决定着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进行和实现,对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创新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并且融合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且也将其作为自我教育的重要的内容。

2、积极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的教学就是在相关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授学生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自由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促进小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都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创新教育和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必须要具备健全的人格以及敢于开拓的勇气。

四、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新课程改革也对创新学习方式提出了要求。因此,要以学生为本,采取措施,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1、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人物的特点去创造故事,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个体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进行问题设置,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但是,不能随意地设计问题。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出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并且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思维的能力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明确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管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教育,努力创新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保证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端恬.浅谈人本环境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J].新课程(中旬),2011(12)

[2]刘洪娥.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教育战线,2010(4)

[3]金瑛.强化“人本”意识,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J].价值工程,2010(22)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留白”设计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设计的解读

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逐渐转变教学职能,增强教学内外需,利用教学实践以及经验总结,让教师能够尽可能地规划整个教学过程各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交流时空,大大缩减了教学上的主导与组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笔者认为,正是留白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独自体验、自我陶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巧妙的留白可以发展学生自觉体验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可以丰厚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留白”设计给予学生学习、思考并理解语文中的识字、内涵以及运用,既能体现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学语言,激发与引导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形成、提出、思考以及解决,又能构建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时空去联想、思考与探究学习,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与运用,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简述小学语文课堂“留白”设计

本文以人教版第五册《放弃射门》教学为例,其教学内容本身亦存在精妙的质疑,即作者对富勒竞技场上两次主动放弃射门的解读,可提出以下质疑,如:“同学们,如果您是球队教练、队友、看台球迷或正在关注比赛的某人,你的反应、感受以及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如此质疑,给予学生留白,对于其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审视,直接地传达了学生在课堂中情感的流露以及学习的交流。之后教师再次提出质疑:“到底该不该放弃射门呢?”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去思考,从中领悟一个美好的词语,那就是——人性美,让学生不仅去欣赏文章中的文笔、作者的热情以及竞技中的可贵“放弃”行为。因此,通过2次质疑与“留白”设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探究无限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