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概述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工程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以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物流工程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物流工程主要有规划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任务。在交通运输领域,设计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运作管理,属于物流工程领域。一提到物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货物运输。因此在交通运输专业具有开设《物流工程》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各高校对物流工程的理解不一,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且物流工程教学计划需要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交通运输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考虑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对于物流工程课程的讲授,应该结合具体行业需求。各行各业都有对物流工程知识的需求,但是,交通专业人才侧重点不同。讲授物流工程,需要结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生产制造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对交通运输人才需求量较大单位的具体案例,进行授课。
2 《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考虑目前实际的教学状况,交通运输专业背景,和《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建设一支了解物流工程现状和发展的师资队伍,实现与卓越计划、flexsim软件辅助和多媒体教学三结合。
2.1 建设校企联合的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
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教师是关键。要通过校企联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本文由收集整理到物流企业进行学习,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如物流装备制造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企业、物流中心、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等,在这些企业进行一个时期的学习,了解社会上物流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对物流工程的具体需求。利用假期或其他时间,参与物流企业各种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并了解物流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也可以从各种物流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2.2 课程教学与卓越计划相结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流工程》课程教学,要实施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国际化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目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作为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真实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客观了解行业发展实际状况,熟悉具体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个人实践能力。
2.3 课程教学与flexsim软件辅助相结合
flexsim是美国flexsim公司开发的,基于windows、面向对象的、用于建立离散事件流程过程的仿真软件。flexsim应用深层开发对象,这些对象代表着一定的活动和排序过程。要应用模板里的某个对象,可以用鼠标把该对象从库里拖出来放在模型视窗。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速度、旋转和一个动态行为(时间)。对象可以进行创建或者删除,并且可以彼此嵌套移动,它们都有自己的功能或者继承来自其他对象的功能。这些对象的参数可以把多有制造业、物料的处理和业务流程快速、高效、轻易的描述出来。同时flexsim的资料,结果和图像都可以利用excel表来读取和输出,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实时资料用来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实体对象,从而满足用户自己的要求。
使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让课程内容全面丰富。教学过程中加入flexsim仿真实例后,教学更直观感性,参与性强。掌握了该软件的使用后,学生可根据实际物流工程系统的任务和要求,设计决策变量,设置参数进行任务分配并运行优化,提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2.4 课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增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物流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众多的物流设施设备、电子产品、规划设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学生一方面对单纯的文字表述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很难想象出具体的实物和规划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的外观、参数、类型、特征,讲解规划设计原理、软件开发思路、程序具体运行、参数如何设置、达到什么效果。考虑《物流工程》课程具体章节的实际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优点,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就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
篇2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供应与需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管理中的物流配送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处于基础配送阶段――货物配送阶段,只是企业转型的初级阶段。
关键词:
电子商务环境;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4802
0引言
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促进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方面的发展取得不小的进步。
国际状况而言,虽然国内企业供应链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但由于国外企业供应链管理在发展方面更注重建立信息化、多功能、高层次、广范围的物流配送体系,所以国外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
1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1供应链的概述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就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作中间产品或者是最终产品,最后由网络销售到各个消费者手中的闭合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种类。
1.2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2.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运作中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整个运作过程是从供应商到用户的运作,运作过程中担负计划和控制的职能。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从企业角度分析,通过改善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企业整个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1.2.2物流配送
从商品流通的经营方式看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是一种现代的流通方式。物流配送是物流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联系着商流、资金流,更是企业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是消费者体会企业服务的第一步。
物流配送主要分为:
(1)备货:配送活动的第一步,包括准备好货源、集中货物、订货等,还包括这些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交接。
(2)储存:要选择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地方,有利于减少成本,方便配送。
(3)分拣及配货:物流配送中的一个比较简单的环节,虽然简单但是并不是不重要,注重的方面是对货物的保护,不能在分拣中破坏了货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配装:一方面保证商品不被损坏,另一方面,需要对配送的货物进行有效分组,既达到车辆有效载运,又能通过合理配装降低企业成本。
(5)配送运输:物流配送的核心。
(6)送达服务:配送环节中一个关键环节,服务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口碑。
(7)配送加工:通过配送加工可大大提高用户满意度。
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企业影响
2.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现代时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供应链系统的闭环管理。只有企业供应链系统不断的完善,企业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逐渐深入,企业只有通过自我约束,才能在时代背景下促进自身的发展。国内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较晚,而国外供应链管理巨头对中国内地市场的需求及生产资源的掌握,对本土企业缺乏了解,导致国际供应链管理领先企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2.2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影响
(1)提高客户满意度。
企业在发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是最终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都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是整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根本。
(2)节约成本,增加利润。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大大降低供应链内部的交易成本,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企业的交易时间,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由于成本和资金的节约,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入,最终导致在不断的发展中积累大量的交易利润。
(3)降低货物储存水平。
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物流配送的货物储存水平进行完善。供应商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随时掌握货物的库存信息,充分发挥组织管理能力,在发展中组织生产,及时补充,因此企业已无必要维持较高的存货水平。
(4)减少循环周期。
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预测的精确度将大幅度的提高,这将导致企业不仅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而且能减少生产的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Internet网络的发展,促进电子商务环境的逐步发展,从而促进企业供应链环境的变化。在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在发展中成为一个新兴问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物流配送作为企业供应链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用电子商务强大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中的物流配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是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必然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Metropolis N.,Rosenbluth A.,Rosenbluth M.et al.Equation of State Calculations by Fast Computing Mathines[J].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07,(21):10871092.
[2]Dorigo M., Maniezzo V.,Colorni A..The 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s[J].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2010,26(1): 126.
[3]AbdelwahabW,SargiousM[J].Research of the straegies of abc company,2013:787790.
[4]张向丰,董淑娟.蚁群算法改进及其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7):1415.
[5]冷亮,杜庆东.基于遗传算法解决车辆最优路径诱导问题[J].信息通信,2012,1415.
[6]胡大伟,陈诚,王来军.带硬时间窗车辆路线问题的混合遗传启发式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5):112117.
[7]林珊,段复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算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靳志宏,计明军.物流实用优化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9]许彦琛.供应链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的问题与解决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0]张心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管理浅析[J].华章,2013,(07):4647.
篇3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篇4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篇5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物探勘探工作量的同时又减少成本的投入,物探企业效益不尽理想。因此,物探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1.物资资源管理。物资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探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避免污染环境。
2.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80年代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及仓库管理”。
后来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二、物探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物探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物资管理工作由器材供应站代管,这就给人一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感觉。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制定用料计划,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执行计划。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论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文/魏志奇
摘 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物探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物探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
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减少中间环节、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采购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
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二)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
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
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2.科学管理。
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
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物探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
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
篇6
(编号:gjd-07028)研究成果
[摘要]回顾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合作办学历程,简要归纳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民航运输
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航合作办学概述概述
上航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航空公司,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多元投资商业化运营的航空公司,2002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正式上。成立后的上航面临民航专业高学历员工匮乏的窘境,当时民航专业院校全部归属民航总局系统,毕业生主要提供总局系统的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引进人才比较困难,也没有引进人才的优势。上航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协商校企合作办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1994年5月18日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航空运输学院,就此,在上海乃至全国首家非民航总局系统的专门培养民航运输专业人才的学院应运而生。
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6次续签了校企联合办学议书,学院按照民航企业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培养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根据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民航运输人才培养与民航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专业方向逐步拓展,专业与产业之间达到比较好的链接效果。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被评为十大“中国高校一大型企业合作典型案例”之一,荣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1 校企合作办学正成为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航空运输学院,是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产学合作,以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三大学科为主体,培养民航运输专门人才的二级学院。
2 突出实践创新能力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验证。因此,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这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能力的培养。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个体成功智力的发展,包含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和技能的参与,可以说,没有缄默知识的参与,就不会有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缄默知识的获得是很难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加以传递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只能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学习,从中亲自感受和体验到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缄默知识,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重要的知识平台。
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为培训教师和接纳学生实习锻炼的实习基地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院还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飞机制造厂、柯莱货运,东方远航物流、春秋航空公司,上海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等单位开辟实训基地,使学生可通过在机场,航空等企业各个岗位的实习,亲身感受到了民航运输业的运作方法。另外,学院的实验中心由于突出的航空知识科学普及的教育作用,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通过采用产学研交替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实行3+1或2+1+1或2+1学制,克服了民航教育与民航实践的脱节现象,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如:飞行技术专业,校企双方通过“3+1”或“2+1+1”模式的探索,将第四学年的飞行实践教学环节按航空企业的实际要求,全部安排在海外训练基地进行: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双方通过2+1模式的探索,将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公司的培训要求相衔接,将第三学年的课程全部安排在航空企业进行,内容包括原先聘请公司方讲授的课程、实习环节以及中国民航局规定的岗前培训等,尤其可贵的是有登机实习的机会。
3 实验室建设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为此,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依托校现代工程实训中心,建立了一批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实验室和交叉型综合实验室,如航空货站模拟实训实验室、航空物流案例分析室、民航客货运实验室、航空机务CBT实验室,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飞机拆装实验室等,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为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锻炼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
4 职业导向课程设置围绕民航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目前,民航企业紧缺的岗位多达数十种,对各类服务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都有需求。仅航空公司和机场,就需要空中乘务、国际客运、国内客运、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安检,航空服务,载重平衡、生产调度、市场营销……各类岗位分得极细,仅技术商务类岗位就多达70几种。另外民航企业技术含量高,设备、技术更新快的特点。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扩充。
从上表工商管理(航空经营管理)和物流管理(航空物流)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程的统计情况可以发现: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特色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此外,邀请民航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如《航空电子设备》、《波音737基础》的双语教学等,较好地适应了民航业岗位细分,技术更新快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篇8
关键词 ERP 沙盘模拟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2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 With the exampl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tail of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in university was illustrated. Based on capabi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ome proposals was proposed. The proposals is valuable.
Key words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capability cultivation
1 ERP沙盘模拟概述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制造资源计划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原材料、质量、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集合起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面向供应链管理,强调人、财、物、产、供、销的全面结合与全面控制,追求企业的最低成本和最佳效益。
ERP沙盘模拟主要通过沙盘这种直观的形式来反映企业运营的主要环节和流程。通过ERP沙盘模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ERP的主要思想与内容,在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中感受企业运营的过程,体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开阔视野,大有裨益。
2 陕西科技大学ERP沙盘模拟实训的开展情况
陕西科技大学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已有近十年年的时间,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与实训效果良好。下面对我校开展的ERP沙盘模拟实训,作详细说明。
2.1 ERP沙盘
从整体上来讲,ERP沙盘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用来描述企业的生产过程及物流过程,下半部分主要用来描述企业的资金流过程。在ERP模拟沙盘上,企业的生产物流过程主要包括:下原材料定单、原材料采购及入库、生产加工、产成品入库、产品销售等环节。企业的资金流主要表现在:现金流、银行贷款及利息、应收应付、行政管理费用、设备变更费用及维护费用、营销费用、厂房租金、设备价值及折旧、产品研发费用、市场开拓费用、认证费用、贴现及税金等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场地、固定设备、产品原料、现金流量等实物也展示于沙盘之上,各项指标的运营用移动的“筹码”和特殊道具(模板、卡片等)来表现。由此,每一步决策对企业整体状况的影响将在沙盘上一一展现。
2.2 ERP沙盘模拟实训开展的情况
ERP沙盘模拟实训主要针对陕西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20个学时,1个学分),每班30人左右,分为六组,分别代表各自经营的企业;每组5人,分别担任企业的各个管理者角色:公司总裁CEO、财务总监、生产总监、营销总监和采购经理。企业运营时间为六年,其初始状态是正在发展的一个企业。学生通过实训指导书对实训过程与主要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在企业模拟运营前,老师会带领各个小组进行一个教学年的运营,使各个小组能熟悉运营的流程,可以独立进行运营的模拟工作。模拟经营分为若干经营周期(会计年度),每个周期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年初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支付所得税金、召开经营会议制定竞争战略、参加订货会争取订单;二是年中运行阶段,运营时按季度重复进行,按顺序进行,每季度运营的流程如下:广告投放计划,销售订单登记,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制定,资金预算,资金使用计划运行执行,记录、反馈、总结、分析;三是年末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有更新长期贷款、付利息,支付设备维护费,支付租金/购买建筑,折旧,新市场开发/ISO认证,关账,完成资产负债表,总结经验教训,教师适时点评,解读经营要点。
陕西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积累了丰富的实训经验。近年来,我们把ERP沙盘模拟实训的专业范围扩大了许多,如工业工程、机械制造、材料成型等专业,效果理想。
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总体上对ERP沙盘模拟实训很感兴趣,能够认真地完成企业的模拟运营任务;学生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对企业运营的流程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普遍感觉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非常必要;学生通过2~3天的沙盘模拟实训,丰富了专业知识,锻炼了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和今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ERP沙盘模拟实训,有利于发现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ERP沙盘模拟实训有助于教师拓宽思维,有助于开展创造性和综合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篇9
1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符合社会需求
福建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物流需求增长势头旺盛,但由于农产品生产者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水平较落后,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低,大量价值耗费在中间环节。[1]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刻不容缓,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物流人才则是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福建省内多所高校均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是掌握物流基本理论,物流对象以普通货物为主,而对于熟练掌握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的专业人才则不多,因此,开设农产品物流类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培养掌握农产品物流理论与技术的人才尤为必要。
1.2 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规模化扩张造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趋同,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同化,导致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竞争白热化;[2]同时还造成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内兼具地理区位和农业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农业院校,应结合当地物流需求情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1.3 提高专业素养
《农产品物流》课程主要介绍农林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具有农产品特色物流的课程,该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并能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引导学生职业定位,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属于专业主干课程。由于该课程开设在第八学期,前期学习过《运筹学》《现代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课程,学生对于物流基本理论与技术已基本掌握,通过该课程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当前《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合适的教材
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为三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对于已经掌握部分专业知识的同学而言,教学内容不能再着重于物流基础而应突出农产品物流特色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物流类课程相关性强,目前公开发行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很少,适合作为本科教材的只有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赵敏主编的《农产品物流》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洁红与许莹主编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两本,教材内容均涉及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但对于本校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中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叠,是学生前期学习过的内容,不适合作为教材选用。因此,目前适合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尤其匮乏,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
2.2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造成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因为该课程学时数较少,理论教学仅28学时,导致部分内容只能做概述性介绍,无法深入分析;第二,因为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且农产品物流实验设备较少,如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追溯,只能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无法通过实践验证和分析,这也导致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面上,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降低这些问题对教学的影响成为该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因此,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等进行研究,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3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知识点设计
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因此明确合适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及到同类院校和企业调研,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见表1。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结合这八个方面知识点选择教材,针对当前教材匮乏的情况,可增加自编教材充实内容,以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设计
4.1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分组方式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团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前期学过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项目要求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意愿加强,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又为未来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设置的“教学项目”要求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教师可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以物流项目穿插教学过程,教学项目,见表2。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同意后进行。
4.1.2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项目,对每个教学项目先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如在项目三中,针对顺丰优选项目,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流程、即时采购策略等知识以后再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提出问题如“顺丰优选供应链的模式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设计的原则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有什么优缺点?”等,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
4.1.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回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总结,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案例教学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结合教学项目进行,即可以部分教学项目为案例,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各种其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项目方案进行评述,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以学生主导,学生自编案例强化理论知识。这种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或到当地企业调研,针对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企业案例,并上台限时演示案例幻灯片。[3]
以上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均可有效提高,且教学效果较好。
4.2 分组教学方式设计
4.2.1 分组方法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组员中至少有1人是成绩较突出的学生,2~3人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2~3人是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分组是因为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在小组的各种活动中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4.2.2 课堂教学组织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获取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对于农产品物流这门课程,因为农产品种类多,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木材物流与大黄鱼物流,由于产品本性差异较大,涉及运输、储存等物流活动有显著差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要求两组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类型农产品物流进行介绍,然后请其他组对这两种农产品物流进行分析总结,进而理解“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这一知识点,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内容涉及农产品物流基本理论、农产品物流业务和农产品物流实践应用等内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物流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结合物流实践及部分教学项目,要求每组同学对教学项目内容做方案分析,并完成一个物流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各组员会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有的同学收集资料,有的同学做幻灯片,有的同学上台演讲,同学之间互相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对于教师而言,在案例汇报过程中,可以挖掘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对这部分同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参加校级或省级以上的各级专业技能大赛。
篇10
本连载分为六讲,主要内容包括:冷链物流中心规划概述、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冷链物流中心主要工程项目内容与项目进度计划、冷链物流中心工程项目执行与工程项目管理、冷链物流中心工程建设验收、冷链物流中心工程完工后的试营运。
本连载中描述的冷链物流中心,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以对外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冷链物流中心,而不是单纯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冷库。
不同的冷链物流商业运作模式,决定了冷链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其统筹规划方案与工程建设标准也有所区别。
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冷链物流中心是整体冷链体系中的一个节点,由于节点所联接的供应链的上下游不同,上下游对节点的功能需求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冷链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最大化地满足冷链上下游的需求,是冷链物流中心的价值所在。
冷链物流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其中,蓝色部分是与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及工程建造相关性较大的功能定位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分析上述功能的特点、商品流量、存量水平及需求环节,在确保最大化满足上述功能的情况下,达到物流服务水平最高、物流效率最高、综合投资最低的目标。
1 多温层仓储管理。直接影响冷链物流中心冷库的温层设计与制冷系统设计。例如:50℃高档海鲜类商品的存储,-25℃海鲜类商品、冰淇淋类商品、长期存储的冷冻品储存,-18℃一般冷冻商品的储存,0~4℃冷藏品的存储,2~8℃蔬果类商品的存储,15~18℃空调类商品的存储等。
2、流通加工。当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中有流通加工服务时,在规划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加工作业区、原料库区与成品库区,以及加工作业流程等因素,依据加工工艺设计各区域温层及设施配置。
3 退货服务。在退货方面。冷链物流中心的理想状态是无退货,但在实际运营中,退货不可避免,由于冷链商品大多数是食品类商品,有保质期及冷链不能间断等条件限制,退回物流中心的商品大多在品质或包装方面出现问题,因此,退回的商品是不能与正常商品存于同一库区的。在规划设计时,需考虑退货商品独立的保存库区及销毁处置区。
4 保税业务。提供保税业务的物流中心,必须单独为保税商品建立独立的各温层库区,或是在各温层库区做单独隔间。
5 宅配与快递。宅配与快递冷链商品多为单件商品,在规划时需考虑拆零低温拣货区与分货区的规划。
6 运输配送。此项业务是冷链物流中心的常规业务,通过对物流配送车辆尺寸的数据分析。规划设计码头的高度与场区回车场的距离,在内部更多考虑码头分拨区、出货暂存区及封闭式码头的设计。
在图1中,其他所有的功能虽然不直接与冷链物流中心的建筑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相关,但上述的商业模式仍通过影响标准物流作业流程、标准加工工艺流程、标准物流服务商务流程等间接地与之相关。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方式及自动化程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设计之初,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业主需要对以下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确定:
1 建筑结构形式。是用土建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钢结构,或其他结构(如库架合一)。
2 建筑楼层。是单楼层还是多楼层设计。
3 建筑的自动化程度。是否考虑自动化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设计。
4 制冷系统。一般是氨系统或氟系统,其中还有其他冷媒可进行选择,但不具普遍性。
5 预估的存储容量。
在建筑结构选择方面,本文对3种差异性较大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其中部分资料是启达乔泰公司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近30年的冷库建造经验的总结,可能会在不同情况及条件下有所不同。
在建筑楼层设计方面,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在用地不是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基于物流动线及物流效率以及投资成本考虑,一般建议采用单楼层式的高位货架。
在自动化设计的选择方面,冷链物流中心应比常温物流中心更为谨慎,低温环境中设备运行的风险及故障损失均应纳入考虑范围。在冷链物流中心规划中,常采用的几种自动化方面的设计包括: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低温环境中的自动仓库系统、低温环境中的自动流水线及传送带系统、低温环境中的DPs(数位拣选或分拨)系统,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
在制冷系统的选择方面,国内大多数业主会综合权衡氨系统和氟系统的利弊与适用性,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主要冷媒。两种制冷系统的比较见表2。当然,氨与氟内部在环保性、机组的适用性、安全性能、经济性、配套主机价格等具体细分不同的冷媒型使用形式。
在冷链物流中心存储容量及物流中心总面积预估时,最好先做数据分析及流程设计,再最后确认存储方式、作业区面积及各配套设施的布局方案。确认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计算各区域面积及存量水平。这样可使冷链物流中心在建成后使建筑与实际营运需求偏差最小。
冷链物流中心的预期使用寿命及建成后对营运的影响
一个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使的用寿命是多少年?设计院可能会说是50年或70年,他主要考虑的是建筑部分;制冷系统厂商可能会说是10年或15年,他主要考虑的是压缩机及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货架厂商可能会说只要不拆就一直能用,等等。但作为即将投资建设冷链物流中心的业主,应综合考虑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来决定设备设施的重点投资方向与策略。
在使用寿命方面,经常会提出“经济使用寿命”这个概念,它对业主后期的营运至关重要。经济使用寿命包括三方面含义:
1 不会因为后期的高能耗或温度不到位而再追加投资,比如原面积内增加制冷机组等。
2 不能因为后期达不到设计温度而降低最初的温度要求。比如,原设计-25℃,三年后由于达不到了,冷库调整为-18℃。
3 制冷系统不能处于非正常能源耗用状态。比如,在容量未变时,原来夏天的开机率为65%,两年后开机率变为80%,因此带来的是制冷系统电力耗用加大。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冷链物流中心如果建造的“不经济”,有可能会给后期带来较
高的营运成本,表现在:后期追加制冷投资、温度降不到设计要求、耗电量加大等。
冷链物流中心的实际经济使用寿命是很难计算的,但在现实中也经常会听到拥有多个冷库的业主会报怨自己的某个库用起来已经不合算了。电费高,只能存多少商品收多少租金,还需要多人维护。实际上,这类冷库已超过经济使用寿命,虽然能用,但对业主来说已经属于“鸡肋”。
如要改变这种“鸡肋”的状况,需要在以后的新建项目中审慎考虑,不能一味地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忽视后期的营运成本。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的成败判别及成因分析
这里出现了判别标准方面的问题,如果一个冷链物流中心建筑结构能保证50年甚至70年不出问题,如果各库区的温度均能降到目标温度值。如果各功能区域均已配置到位、能基本符合物流运作的需求,那么它是成功的吗?目前大部分验收标准是这样的,应该算是建造成功。但如果再加进另一些情况:营运一个月后,冷库的外侧库板布满冷凝水、外侧地面湿漉漉的,内侧制冷风机布满冰霜,高位货架的冷冻库内地面有薄冰、货架结霜,冷库门组内外两侧结冰严重,封闭式码头区或穿堂区雾气腾腾、地面湿漉漉,等等。那么这个冷库的建造还算是成功吗?如果这类问题不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短期内无法根治的话,依照笔者的判断,整个冷链物流中心的建造是失败的,用户将很快进入“不经济”的使用状态。而且整个冷链物流中心将很快“老化”。
主要原因在于:
1 如果冷库降温后外侧墙板布满冷凝水,大多数情况是保温库板的材料品质不达标、保温性能不够所致。大面积使用保温库板的冷链物流中心,很难将库板全拆掉再重换,所以认定为失败工程;
2 若是外侧空间的顶板布满冷凝水,而墙板是干燥的,大多数情况是外侧顶板与内侧顶板在施工时断热未做好,造成热传导致外侧顶板出现冷凝水,这是施工的问题。如要拆了重建也很难,所以认定为失败;
3 冷库的外侧地面湿漉漉,如果不是管理的问题,则大多数情况是在建造时,冷库内外侧在做地面扎轧筋时,未做断筋处理,冷库地层下的钢筋内外侧相连,同时也未做断热处理。地面施工更是无法返工,因此认定为失败。
以上各种情况可能在整个冷链物流中心大大小小找到上千个点,但基本可归结为四类:气密不足、断热不够、冷桥未处理、材料不达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温度不易下降、耗电量超高、库存商品因冷凝水或冰霜致使品质受损,物流作业也因冷凝水、冰、霜受阻,甚至产生危险。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
物流技术与应用征稿启事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创刊十多年来,广泛分析报道物流行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解决方案、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以及业界最新资讯,已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精品名刊。
“权威”栏目是《物流技术与应用》的特色栏目之一,定位于刊登权威专家、企业、科研院所的综合型、应用型、实用型文章,现已成为物流界人士推广新技术、交流新观点、介绍先进管理与运作经验的平台。为了使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可读性,特向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诚征稿件。
“权威”栏目来稿要求如下:
1 可以就某一专门领域或具体技术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应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避免空洞的理论论述。要求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完整。每篇文章不超过6000字,正文前要有中文摘要、关键词,最好附英文标题。
2 希望能够提供相关配图资料,图片、图表清晰可用。
3 欢迎深入分析介绍国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特别是物流技术应用状况、发展趋势的文章。
4 作者须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文后请附作者个人简介,以便于我刊编辑部与作者建立长期定向联系。
- 上一篇:防止空气污染的建议
- 下一篇: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