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条件分析 经济预测 结构调整 资源 革新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未来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经济条件分析
中国和平发展的条件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未来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未来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二、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未来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未来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
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求的不足,我们认为,未来不会出现严重通胀。未来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三、未来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通胀问题与资产泡沫
自2006年起,中国人民币升值,股市大涨,物价上扬,资产泡沫就成为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关注的重点,也是专家研究的对象,毕竟有日本在八九十年代的教训。
现在这种状况又开始加速。自08年底新一轮自于政府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所带来的,国内投资消费的扩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调整,今天当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通胀,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风险的时候,我们被迫调整财政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
2.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是制约中国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值占 GDP总量小,吸收劳动力比率小,发展水平低等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升级。发达国家三产比重都在60%以上,而中国只有四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外向型经济受世界经济波动明显。经济增长必须从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丛生。温总理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温暖”,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和谐的毒瘤。随着改革的深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必须得以改观。
3.资源问题与技术革新
我国必须从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同时必须加强对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和控制,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怎么来的?靠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从而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今天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如果我们再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很显然难以维继,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更加关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当中,每一个国家都要承担责任等一系列变化,都说明我们继续坚持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难以维继,未来我们应该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
篇2
【关键词】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农村社会融人城市化进程已不可回避。基本农田保护问题,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集体资产的保护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成为各级领导关切、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农民关心的大事,农民权益维护将进一步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为农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引导扶持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农业基础设置相对比较落后,农民也迫切的希望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政府在针对农村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致力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想办法让农民增收,争取在这几年的努力之后,让农村从生产到各项基础设施的覆盖都有明显的变化。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单纯的空口谈,应该从规划、投入、组织等等方面落实清楚,用实际行动来说明。
2、科技兴农
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武装自己。第三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过去的农民一般生产都是为了自给自足,很少有市场观念,通过各项设施的引进,像是电脑、网络等,让农民掌握资讯,能够把握住市场,根据市场的动向来进行农作物的耕作,提高农民的收入。第四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优化产业结构链,避免相同产品的过多重复,应该让畜牧业、果林业、水产业均衡发展分部。最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不要让相同产业覆盖,控制好经营规模和区域划分。
4、完善法律法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农村因为其特殊性,更需要重视法律的建设和普及,让农民有依法致富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5、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存的必要基础,也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是在盘活土地资源这一大前提下完成的。面前的家庭承包经营不能动摇,但是有需要在这个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地资源进行有序的流转,去开发和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盘活土地资源,是建立在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上面的,只有稳定的盘活关系,才能够让农民有信心去生产,才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一些负面和不良影响才不至于出现。另外,土地资源的流转不能是盲目的,没有规范的,应该是建立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上的。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人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6、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在的农村经济发展矛盾是各户农家分散经营与市场的变化莫测之间的矛盾,这样农产品无法揣摩到市场的真实需要,这样市场和农业生产就会脱节,在销售上也是零散销售,不能进行集中整合,过多的分散就导致了相互之间的价格战,最终损害的就是农民的利益。要让农村产业链有序的链接起来,并且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打破现有的局面,采用由一些龙头企业打头阵的形式,将一些分散的农户和大市场有效的链接起来,这样从生产到销售能够形成有序的流程和渠道。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7、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人全局、立足多子、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篇3
Abstract: Contemporary society is growing so quickly, and China's development is causing concern around the world, not onl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Africa hope to have a share of the Chinese market. As the host, how the major companies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face the strategic challenges, and ultimately make their own invincible?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measures, hoping to help China's enterprises to become beach-goers in the big waves.
关键词:战略调整;市场导向;HRM
Key words: strategic adjustment;market-oriented;HRM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40-01
作者简介:朱泽锋(1990-),男,广东汕头人,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会计学;蔡文宇(1987-),男,重庆人,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卓燕萍(1990-),女,四川资阳人,就读于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付晓奇(1990-)女,广东广州人,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1 战略方面――调整发展战略
公司的战略是公司发展方法方向的指导,只有当公司具有了良好的适应当下环境和公司自身的战略时,公司的发展才会健康持续而最终永葆青春;那么,在当下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式下企业应该怎么样挑战自己的发展的战略呢?①把发展思路调整到由规模取胜到提升核心竞争力。②产品差异化: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核心技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利用率,进而提升产品和生产优势,最终达到产能和利润的增长。③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1)原材料方面: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市场信息极不对称,对于光伏上游的V公司而言,大可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购买差价原料。2)控制人工成本:更少使用降薪、裁员,更多使用组织架构与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减少晋升等措施来实现成本控制。
2 市场方面――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积极开发市场
市场占有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原有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收到束缚,众所周知,当大家都在为了一个市场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这个市场就不值得再进入,只有把现有的以及即将开发的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新的市场――也就是空缺市场,才会促使企业在新环境下成为主宰。具体到操作层面应该怎么样做呢?①设立市场部并直接由高管团队的成员之一管理,完善公司架构和职能。②紧密观察市场变化,并把市场变化整合到公司的各种规划之中。③积极开发新市场。④做好公司产品的品牌建设。⑤对已占领市场做好关系营销,维系顾客。1)积极跟踪服务顾客,做好售后服务;2)定期了解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各种新需求,并及时反馈;3)对重大的客户,主动联系,进行贴身的销售规划。⑥宏观掌控市场分布,细分市场,减少不稳定的现货销售,锁定长期订单,以增加公司的规避风险的能力。
3 管理方面
3.1 改善公司内部管理
3.1.1 完善组织架构和职能的完整性。①设立投资关系部,处理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负责和投资者沟通。②设立媒介公关部门,加强公司的公共关系。
3.1.2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企业管理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要求,如加强内控,防止内部信息外泄;完善内部信息系统等。
3.1.3 加强公司危机公关能力。目标:保护企业信用,维持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的信心和快速消除影响公司信用水平的消极因素。
3.1.4 优化和整合业务流程,实施瘦身行动。随着业务战略的调整,及时调整组织架构,使组织架构更加紧凑,灵活高效,以提高反应速度与市场应变能力。如组织结构扁平化、明晰公司权责,更多地鼓励员工参与评估上司,工作质量改进团队等的正式措施。
3.2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3.2.1 加强员工关系管理。①在高层管理人员中,加强团队建设以形成团队向心力。重视对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领导力开发。②在中低层员工,加强组织内部上下级沟通,传达领导层“不裁员、不减产、不降薪”的理念,注重文化建设,保持员工士气。在快速扩大规模的同时,做好公司秩序管理的工作。重视通过制度上的保障,客观灵活的程序、项目以及对员工的全面关怀来达到改善员工关系。③完善员工离职管理。
3.2.2 落实基础人力资源管理。①保持HRM的投入;②完善选拔和招聘人才的程序;③做好人力资源分析和计划。
3.2.3 把HRM整合到企业战略规划当中,提高SHRM的地位。①寻找富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高管人才。②保持公司一向的薪酬竞争力和“员工持股计划”外,强化业绩激励――保留并激励高绩效员工;建立业绩导向文化;核心员工的考察以团队绩效为主,且更多核心员工接受正式考核。③战略性招聘与内部选拔相结合,只招聘平时找不到的紧缺人才。④减少间接与无效成本,控制有效成本:认真盘点现有的人力资源存量,消除企业在扩张时期、快速发展时期的不合理配置。对富裕的人员进行逐步分流处理,先简单岗位后技术含量相对搞高的岗位,逐步达到人员总量的平衡;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入,尤其是简单岗位重复劳动岗位的人员的招聘。抓住机会做好战略人才的引入工作;在人才储备和培养上变专门培养为岗位培养,变内部储备为外部储备,减少和停止岗位外的培训和训练,停止学历教育等等。压缩培训规模,以内部培训为主;停止调薪,优化薪酬结构,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总额。通过业务战略的调整提高人均产出,降低人均人工成本。停止例行的加薪和额外的奖励。控制计划外福利开支;实施集约化管理,将平时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培训、咨询等项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审批,防止意外开支的发生;设计和实行更能体现以绩效为导向的奖金分配方法,即通过增加变动奖金收入的比例,调整固定现金的比例,从而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篇4
关键词:经济形势;科技创新;影响;措施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就已经逐渐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传统的农业及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太明显,经济建设重心要慢慢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当中来。对此,要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将科技创新作为主要手段,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为了防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泡沫经济”等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控制措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在2008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开来。这次经济危机,对全球的经济体系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使消费者对当前的经济体制丧失信心,而且还破坏了整个内部经济结构,导致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影响。而我国也属于经济全球化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经济危机以后,我国经济体系当中本已处理好的矛盾重新激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也被削弱,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变得不稳定,且增长速度变得缓慢,并存在下行风险。而2012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以前的快速增长逐渐演变成中速增长,开始稳扎稳打发展经济。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9.2%,2010年上升到10.4%,而2011年又回到9.3%,2012年以后的增长率都在8%以下。这就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已经放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是一种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自2011年以来,我国18~65岁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而65岁之后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已经有所上升,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劳动人口总数的减少,从而导致我国生产活动缺乏劳动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某些地区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了健康发展的原则,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却是极为不明智的。
二、当前形势对于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科技领域的发展最为显著。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压力下,如果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比较高,创新能力比较强,那么在国际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当中也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后,就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使得大型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而套用传统生产技术、不重视科技创新的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营,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可以将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分为两大部分。
(一)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挑战
资金方面,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各行各业的资金都比较紧缺,许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也比较低。为了避免由于短期资产的抽离造成市场经济的动荡,我国出台了许多新的保护政策,比如外汇管理政策。虽然政策出台以后有一定的效果,各大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实际到账的资金却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资金运转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成本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快,物价迅速上涨,许多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也大幅度上涨,这就导致生产企业在进购原材料时会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制约以及成本控制的影响。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同时,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也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时常会出现价格波动,使得产品价格变化与生产成本变化不相符,造成企业的收支不平衡,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市场方面,出口关税的变化、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科技创新研究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如研发资金不足、研究活动进展缓慢等,都会对我国科技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二)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机遇
当前的经济形势在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科技创新带来了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政府为了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维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台许多宏观调控政策,比如下调银行存款的利率,减少人们在银行的存款,刺激消费,从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对节能环保、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使得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可以转到高新技术产业当中来,为新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2.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陷入瓶颈,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许多西方的高端科技人才都开始另寻出路,这就使得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变得更加容易。而我国正值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要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作为发展的基础,所以国内许多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都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甚至直接收购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便利。
3.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整合,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扩大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影响力。
三、当前背景下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一)提倡自主创新
要想推进科技创新,首先就应该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实际上,引进技术的应用效果远远比不上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我国的企业发展都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忽略自主创新,那么我国的科技发展将永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无法实现超越。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把自主创新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企业要从观念上开始转变,在生产过程当中逐渐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激发自主创新研究的动力;其次,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建设,对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及时做好保护工作,防止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再次,建立自主创新奖励机制,根据所研发产品对企业的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企业员工的自主创新;最后,加大对重点技术的扶持,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而使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来。对此,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保证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加大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通过改变相关政策的方式,鼓励各大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使得科技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得到良好的应用,还要加大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鼓励各大高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型人才。其次,政府部门要通过一定的政策保证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许多高科技的人才、高科技的设备、高科技的技术等,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如果缺乏资金,那么许多科技创新活动将无法开展。对此,国家可以出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补贴等,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最后,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支持,比如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融资提供担保等。
(三)在竞争当中不断进步竞争
可以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促使企业不断进步。首先,企业可以在竞争过程中发现自身发展的缺陷,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其次,在竞争过程中还可以汲取其他企业的优点,并了解到许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发展思路,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竞争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会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从而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了这个意识,就会有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力,最终将想法转化为实际,在实际生产活动当中得到体现。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影响之下,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减缓。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迎来了新的挑战,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国应该把握住这一关键机遇,提倡自主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国际竞争当中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湛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创业与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建议———基于最新全球创业现状分析的结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7-31.
[2]王伟光,陈锡文,李扬,等.“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问题笔谈[J].经济研究,2010,(12):4-22.
[3]王宏伟,李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J].求是学刊,2015,(5):49-56.
[4]严红,何雄浪.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43-49.
篇5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到“L”形的发展状态,亦即所谓的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泡沫等问题,而且在金融系统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还有内需增长乏力,出口压力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一些有益的探究,以期合理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展望。
新常态中国经济经济形势展望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不景气,这对于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较大的压力。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产能过剩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采取新的发展理念,在保持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寻找内在的增长动力,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当前的经济发展不利局面。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1.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之前主要依靠投资、外贸出口以及内需三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格局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困难。由于之前的大规模投资,使得当前的我国经济投资的效益逐渐降低,尤其是今年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对于经济的推动效益越来越弱,从而使得依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老路渐渐产生很大的困难。例如,目前我国经济在钢铁、煤炭以及水泥等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在外贸出口方面也面临极为严峻的困难。这是由于当前出现较为严重的逆全球化潮流,尤其是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事件,加重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国外贸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2.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尽管在GDP中占比为40%,还没有达到较高比重,但是债务问题的杠杆比率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具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对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或限制措施,可能会引发极大的危机。
3.房地产行业的产能过剩
房地产一直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出产业,曾经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产能过剩,尤其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库存,不仅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去库存周期较长,严重束缚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甚至可能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衰退。
4.金融领域的风险因素不断积累
在我国金融领域,债券融资大规模增长,而且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成为主流,同时,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也在不断增多,使得金融市场一直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在证券市场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2015年的股市泡沫破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市场动荡。同时,2016年以来,股市一直处于震荡区间波动。再加上实体经济收益增长乏力,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市值整体虚高,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积累。
二、新常态下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形势的应对措施
基于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其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
1.通过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
当前由于投资以及出口对于经济拉动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只有不断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就需要加大政策的拉动作用,精准投资,促进就业和增长。这主要就是集中对于老少边穷等地区的扶持和投资,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促进环境的保护,从而扩大我国的内需,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就是继续采取有效的政策,鼓励消费。在具体的操作中,不仅可以通过打造旅游文化产业,拉动居民消费,而且还可以发展养老产业、互联网消费产业,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
2.促进我国经济各地区协调发展
在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通过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周围地区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缩小东中西各地区以及城乡发展的差距,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更大的惠及民众。
3.完善金融风险的监管体系
为了有效对于金融系统的管控,降低不断积累的各种风险。因此,在具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灵活的管控措施,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化解其中存在的系统风险;另一方面不断增强金融机构的实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完善机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增强金融C构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有效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形势,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期望,要稳定信心,通过供给侧改革等有效措施,不断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消化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内存,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郝磊,张朝.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09-113.
篇6
[关键词]经济形势;科技创新;影响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71-02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知识经济不断兴起、经济成分开始调整,第三产业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科技创新,是我国保持繁荣昌盛的重要武器,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观念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其中,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先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从2005年开始,中央政府对过热的经济增长进行有效抑制,相继出台了诸多宏观调控措施,旨在实现“软着陆”,并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到了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对美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伤害,导致美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对消费者信心、全球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身处于国际大环境中,我国也未能避免受到影响。可以说,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尖锐,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有所缩小,导致我国经济存在下行和“硬着陆”的风险。
以2012年为转折点,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据统计局统计,2009年,我国GDP增长率是9.21%,2010年增长率是10.45%,2011年是9.3%,2012年是7.65%,2013年是7.67%,2014年是7.4%。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确实进入了新常态。
造成我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人口原因,从2011年开始,我国15-64岁的生产性人口比例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我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对我国陆经济保持长期增长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再如环境因素,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破坏,如果人类对环境的利用超过了自然界可以承受的程度,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使人类社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虽然我国的经济处于下行期,但是其经济增长结构呈现出一些好的变化。一是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二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日渐提高;三是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非常大的空间。
三、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对社会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更为明显。从行业层面而言,我国的机械、钢铁、汽车等行业的科技创新明显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负面影响。比如机械行业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感受到了生存压力,如果机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则能收获丰硕的利益,他们一旦尝到科研的甜头,一般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而一些科技创新能力弱的机械企业,则是在“夹缝中生存”,勉强自保;再以钢铁行业为例,这些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与产品售价严重倒挂,铁矿石的价格不断上升,而钢材价格又急剧下跌,这种尖锐的矛盾直接影响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形成的挑战与机遇总结如下:
(一)挑战
在资金方面,我国各行业纷纷表示资金链吃紧,主要是因为银根紧缩导致各企业陷入融资难的瓶颈期;为了防止游资抽离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各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但是实到账款不尽如人意;企业资金回笼的周期有一定延长。这种种因素导致行业资金不容乐观。
在成本方面,由于前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我国大宗产品的价格急剧提升,进而带动大多数生产资料的价格普遍上涨;国家最新颁布的《新劳动合同法》,使得人力资源的成本呈现刚性化状态;由于受到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生产资料价格存在动荡性,可能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出现“倒挂”现象。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企业的成本支出不断扩大,影响发展后劲力。
在市场方面,出口退税税率降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我国不少企业的研发资金有所减少,研发活动趋于停滞、节奏放慢,直接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进度和动力。
(二)机遇
当然,当前的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活动也不仅有负面影响,反而为科技创新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我国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促使经济实现“软着陆”,适当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比如下调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以此放松银根,对投资和消费加强刺激,扩大内需;国家对轨道交通、环保节能和医疗行业加大了拨款力度,可以促使这些行业加大科技创新动力,从中长期角度而言,财政政策的转向可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新能源行业注入新的动力。
其次,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导致大量的高端人才被闲置,这就使得我国吸纳高端人才的成本有所降低。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打算整体收购西方发达国家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这个举措无疑会为我国科技创新增添新的“血液”。
再次,我国经济下行使得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将进一步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并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新的条件,科研能力强、市场意识佳的企业可抓住这一契机加强行业整合和创新,以此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力。
四、当前经济形势背景下推进科技创新的对策
当前的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既有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一)采取自主科技创新战略
事实证明,自主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远远高于引进技术的溢出效应,一味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永远无法撑起我国技术强国的地位。有鉴于此,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培养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要鼓励企业实现观念创新,使各大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开展研发活动的动力;其次,积极创设自主创新的市场秩序,保护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并对他们的创新型产品加大奖励力度;再次,强调重点,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加大扶持力度,尽快使企业走出科技创新的瓶颈期。
(二)对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鉴于此,对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为其增强发展后劲力是当务之急。首先,我国要继续加大对教育、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不断激励和引导各大行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使科技资源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得到优化配置,还要对教育加大投入力度,使国内教育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其次,通过政策,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拥有足够的科研资金至关重要。毫无疑问,企业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但由于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国家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比如颁布税收优惠政策、资金补贴等,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再次,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加大融资支持,比如对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引导信用担保公司重点开展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
(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科技创新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它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科技创新全球化会进一步增加外部技术来源,并促使国家间的科技活动不断交融。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链条尚不完整和成熟,所以汲取他国的力量尤为必要。现阶段,我国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而且成本较低,国内的市场容量比较可观,再加上政治环境比较稳定,所以我国可以在利用国内外两种技术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国内的科技创新力度,只有主动参与到全球技术竞争与合作中,才能使我国进一步打开创新思路,借鉴外部力量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有条件、也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只有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我国方能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中的地位。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关系研究
一、工商管理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中扮演的角色
1.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监管作用
当前,国家的工商管理体质主要作用是对于我国企业运营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对于企业的经营与交易行为进行监督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发挥促进作用,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规范性与积极性。
2.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之间起到纽带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其中,做好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是保证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工商管理一方面注重反馈社会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要求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修正调控,在保证发展要求的情况下,促进市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家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针对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中的不规范以及方向有误等问题,起到了纠正与规范作用,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在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管理特点以及重要性体现
1.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管理特点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工商管理在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别于计划经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依赖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其发展的要素主要受到产品价格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产品的价格受到产品生产成本、消费者消费水平、市场的供需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当前的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针对市场经济中企业资源配置的特点,需要更加考虑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必须不断改革进步,结合实际情况出发,以达到标准要求。
2.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重要性体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并成型,工商管理也应运而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我国的工商管理也不断优化着工作标准,针对市场经济的结构水平、市场经济私有制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工商管理需要协调好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
三、当前社会背景下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
1.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监管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并逐渐催生了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对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地监管与调控,工商管理也逐渐产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规范的问题。因此,需要工商管理来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控制,规范其中的市场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工商管理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保证行业的竞争水平稳定,同时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其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要进行及时地处理,从而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2.市场经济发展为工商管理发展提供基础
我国的工商管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给我国的工商管理提供着发展基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针对各个行业商品的经营体制的规范性发展,我国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部门,也就是工商管理部门,其主要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等过程,要想保证其良性的发展,需要工商管理的介入,保证其合法性与规范性,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工商管理存在的原因。
3.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规范约束,工商管理的工作优化开展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企业的经营以及交易活动的规范越来越离不开工商管理的制约,同时也离不开其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与政策支持,保证了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样,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也给工商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其工作的标准与方式需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不断优化完善,保证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切实做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有效监管与调控。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工商管理更多地兼顾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这一方面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对于企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合理地处理好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共同进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如何做好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方式以及工商管理应用
1.建立完善工商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方法
做好市场经济中的工商管理方法应用,离不开有效的工商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的支持。首先,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做好工商管理体制建立与管理办法优化的重要性,注重时刻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优化管理体制,并对具体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等方面进行更加明确地划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许多经济行为已经不能够依靠已有的传统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约束。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的过程之中,工商制度规定的《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中就有部分内容与其不符。
2.完善工商管理的管理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完善工商管理的组织结构,对于提高市场监管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完善管理组织机构,提升了对于市场经济监督的有效性,同时增强了监督力度。
3.打造优秀的工商管理团队,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给工商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打造一支良好的工商管理团队对于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与规范性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注重打造有效的工商管理团队,并在选择管理人员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开展,注重其信息化操作技术水平,完善网络监管部门,通过更加高效的手段加强对于市场的监管。
五、结束语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与壮大。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同时也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做好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打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管理方法,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正确地认识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曹雨晴.浅析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与市场经济的相关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8(4):160.
[2]张浩.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经贸,2018(1):122.
[3]王艺诺.浅议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市场周刊,2018(2):103.
[4]杜洁.论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7(33):61.
篇8
关键词: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路径探析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最困难的2009年之后,当前的中国经济运行在正常平稳增长的核心关键期。虽然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及发展机遇,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还面临着诸如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等很多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和发展困境。
2009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10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性增长后,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新10年的开端——2011年,人们对此抱以厚望。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面临的是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和通货膨胀压力并存。我们在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通常会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出口,而出口导向政策成功地执行了十年二十年后,现在就出现问题了。从微观上看,因为出口企业得到政策优惠,这样的结果是企业的创新动力大大地被削弱,有些企业直接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专业户”,当然这也与我们国家人口多有关。从宏观上看,出口取得非常成功的情况下,外汇结余会大幅度增加,这必然会造成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形成贸易摩擦。
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状况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其次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再次是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所以,为了真正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问题,顺利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需要政府采取正确的而且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机遇
市场调控不是万能的。市场调控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市场经济受自身制约,客观上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及自发性,因而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难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所以,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的指导,这是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
我国经济调控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调控理念滞后,调控手段过于简单化,缺乏前瞻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涉及市场机制最终形成的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尚不到位。目前对于调控时机把握不准确,调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足,调控效果不甚明显,出现调控效果缓慢性和受众麻木性等特点。甚至出现经济运行调控—反弹—再调控的怪圈,不仅无法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发挥。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调控的能力,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
目前,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负面影响,在自身发展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经济逐步开始从低谷走向回升,并且已经顺利转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道路;二是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这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同时,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其主要机遇表现在:一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虽然总体运行形势是良好的,其经济发展优势和机遇也非常明显。但我们还要看到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世界经济增速回落,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很突出。
首先,我国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如货币、市场、国家政策等综合作用下,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还是存在。如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原油价格调控过猛,物价通胀呈现阶段性波动,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其次,物价压力过大,近几年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和上升。2002—2006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为3.9%,至2007年CPI上升幅度达到4.8%,2011年CPI出现较大幅度回升达6%。由于农产品和食品引发的价格上涨逐渐向其他商品和生产领域扩散,导致中国存在着由结构性价格上涨走向全面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
篇9
一、山西省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调查预测,全省上半年GDP增速可达两位以上,增长11―1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经济增长是与物价指数低位运行同时实现的。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低通胀是宏观经济中的两大重要目标,一般情况下,这两大指标是此消彼长相互矛盾的,能够使这两个指标并行不悖,这是十分难得的。高增长、低通胀这是当前经济最显著的特色。
(二)农业生产、工业经济、服务业全面增长
从农业看,中央和山西省的富民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据调查,今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753万亩,比上年增加近60万亩,一改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的趋势。全省夏粮总产可达25.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24.2%。从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加快,在高位区间运行;规模以下工业,尽管受到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工业产值上半年达到了235亿元,也呈上升趋势,同比增长7%;从服务业看,上半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6.3%,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3.6%。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两年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实施,促使全省投资增速回落。但是上半年,由于经济景气的拉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又一次走高,今年1―5月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8亿元,增长32%。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上半年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1―6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15.92元,增长12.76%;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54.75元,增长16.7%。城乡居民收入步入了我省收入增长较好的时期。
(五)工业品和消费价格涨势迅速回落
与经济强劲增长同时向好,工业品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急速回落。上半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2%,仅上升了0.2个百分点。上半年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2.2%,比去年回落了0.2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经济现象
从总的指标看,我们只能用一个“好”字来概括当前的经济形势。直观地看,当前工业品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都在低位区间,表明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有利于投资、消费的增长和扩大社会总需求。但是我们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就会注意到价格指数的变化中,有着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现象:(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出现了陡降,其中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产品价格指数降势尤为显著。(2)工业品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同向、同期出现了探底的下降。单项价格指数变动说明的是结构问题,而两项价格指数同向变动,说明经济运行总体上存在问题。(3)工业品价格指数走低与投资再次出现了高速增长同时出现,这在经济发展记录中是很少见的现象;同时消费价格指数也是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出现价格指数增幅下降。
深入研究当前的经济形势,认真分析深层的经济问题和原因,我们应密切关注着经济发展的走势,防患于未然,避免经济运行中大的起落。
三、深入分析研究,正确判断经济形势
我们在把握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关注到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仍可以说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好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着继续保持这样发展势头的可能性。这里讲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是因为下一阶段能否保持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由目前的发展看出的经济趋势,而且取决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问题的全面把握和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凸显出了正确判断经济形势,了解和把握深层次问题,及正确的应对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我们要深入研究经济现象的问题的时候,之前我们所提到的有关价格指数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宏观经济学核心的问题就是供给与需求,而敏锐地反映着供给与需求消长与走势的指标就是价格指数,从价格指数出发分析研究经济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研究山西省的价格指数,首先需要对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质疑。为什么当前形势下会出现工业品价格指数急剧下降?为什么经济高增长会出现物价指数下降?为什么投资超速增长和消费高增长没有引起价格指数的上扬,而出现了价格指数双下降?
按照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就意味着扩大即期需求,扩大即期的需求就会带动价格上扬,特别是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增长更是与价格指数上升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与价格指数是相互制衡的指标。当上半年这两类指标出现了同时向好的时候,按一般情况这是一个不符合经济运行常规的现象。
如何解释这种经济现象呢?当然从一个方面来看,也可以有合理性的解释。到目前为此,价格指数尽管涨势中止,但价格总水平仍在高位运行,价格自发调整是有着合理性的。
从另一方面看,一般地讲,价格指数近于零增长,表明供给与需求实现了静态平衡,需求相对于供给而言已经很少有扩大的空间;从动态平衡来讲,这一需求与供给平衡的实现,是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投资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实现的。投资又一次走高,这是一个均衡的前提条件,一旦投资增长走低,则总需求就会明显下降。
据行业资料反映,当前山西省的主导产业均已出现产能过剩或产能过剩的征兆。钢铁的生产能力已达到近2000万吨,目前在建和待批的仍有近千万吨,钢铁已有了较长时间的滞销,基本上没有了盈利空间;焦炭滞销带来了全行业的亏损;煤炭则已开始出现了价格下跌的风险信号;电力现在已基本上供需均衡,但全省仍有1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正在建设或已批准建设。产能过剩,已经是一个十分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因此当前经济形势虽好,但是存在着需要引起注意的风险,特别是存在着由于对宏观调控的方向判断不当,贸然采取减少投资、收紧银根等紧缩的宏观政策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
从第三个方面看,当前也存在着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增加过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性形成压力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一与我们前述反向的问题,从经济的协调性的要求出发,过犹不及,宏观经济的体系中的难以容纳任何项目单一过快的增长,防止造成大起大落,把握好增长的幅度历来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当前投资增长对于吸纳过剩的产能,迟滞经济紧缩的到来,维系一个脆弱的供需平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四、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如何搞好省一级的宏观调控,除了调控方向的把握之外,确实存在着缺少的手段问题。对省一级而言的调控手段十分有限,但是只要有着明确的调控方向,明确的调控经济的意识,有限的调控手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省级调控措施有:扩大财政开支或缩减开支(包括迟滞支出)、调整支出结构、投资、转移支付、“道义劝告”(主要对当地银行)、及行政调控行为等。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就是解决供给与需求失衡的问题。由于在市场机制中,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的引导和对景气预期来实现的,供与需的平衡是在无计划状态,以牺牲多余的生产力强制性的实现的。因此市场经济具有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和自发性,需求不足和周期性波动是一种主体性的经济现象,而供不应求、经济过热则是一个短暂的、甚至隅然的现象(特别是对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宏观调控应该把需求不足当作调控的永恒的战略性主题,而把供不应求的过热当作一种暂时的、有限的,受控的战术性调控。一旦经调控供不应求问题得到缓解,立即把调控的注意力转向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就当前山西省经济运行的形势而言,尽管存在着整体上潜在的需求不足和局部的过热相矛盾的双重问题,但从主体上讲,应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上,兼顾投资增长幅度过高的问题。
(一)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需求
既要扩大消费需求,也要保持投资需求的强劲。当然根本和最终的是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降低或取消消费税,解决由于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等体制性的问题所造成的居民不敢扩大即期消费的问题。
尽管应该十分关注扩大消费需求,但是当前解决我省潜在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问题仅靠消费扩大需求短期内作用是有限的。主要存在着两大困难,一是扩大消费需求受着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省级调控产生的扩大需求的效果有限;二是山西产业相关度差,扩大了消费需求更多地是解决了三产滞后的问题,短期难以影响主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因此扩大消费需求是一个要长期考虑的问题,而当前扩大需求最主要的就是保持投资合理较快的增长势头。
(二)认真调整投资结构
投资整体的力度不能减,但面对产能过剩等问题,我们必须从有利于抑制产能过快增长的角度,有选择地调整投资项目构成,对于生产性项目(除了是市场紧缺的产品项目)、完工后要加大产能过剩的项目未审批的要严格限制审批,对在建的要延缓资金拨付,力争在一个阶段内减少工业项目的投资。同时政府也要“道义劝告”银行放缓产业已过剩项目贷款的拔付进度,在一个时期内严格审批产业过剩项目的信贷。在工业项目减少投资或退出的同时,要加大非生产性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包括公路、高速公路、水库、机场、城乡基础设施、医疗、教育、贫困人员补贴、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在减缓未来时期产能无序增加的同时,确保总投资水平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三)把握好投资增长的度
当前山西省确实存在着投资增速快需要调控的问题,要通过调控把握好投资增长的幅度,抑制投资超速增长。但这一定是在扩大投资需求的主基调和关注着调控方向的基础上的一个局部的、受控的、适度和短时间的调控,目的是为了保证均衡地扩大投资需求。
(四)加大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影响力
篇10
关键词:经济政策;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31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01
由于我国经济形势与国际形势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变化速度较快,针对随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了保障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必须采用对应的措施,不断强化国际宏观调控,并对相关政策进行正确的调整,让国家经济向着预期目标发展。从2011年上半年的发展进程来看,根据多样化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情况,国务院实施了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的过程中,朝着宏观调控发展。201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4459亿元,与同比价格相比,直接增长了9.6%。由于国内外环境复杂,很多政府都存在财力紧张、无钱可贷的现象,进而出现一系列的钱紧、钱荒、钱流、钱多现象。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必须及时调控经济政策。
一、我国经济政策调控原则以及发展现状
从当前的经济政策实行情况来看,为了保障经济政策落实力度,必须以坚持主题、落实主线为原则,从根本上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在这过程中,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的形势,主题则是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程度是影响经济政策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坚持相关原则不动摇,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改革的同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持久性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争取得到更有效的改革方法,辅助国民经济发展。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以及相关政策发展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整合。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转换成适当宽松的货币形势;第二方面是将稳健的财政方法转变成积极稳定的财政策略。调整后的经济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等相关措施,也就是“国十条”。第一条是,加快农村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第二条是,增强建设性居民的保障住房策略;第三条是,增强居民自主创新以及国民经济文化建设力度;第四条是,增强机场与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性建设策略;第五条是,增强灾后相关区域重建工作;第六条是,增强医疗卫生事业以及文化教育发展;第七条是,努力健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第七条是,进一步完全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第八条是,增强金融单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持力度,进而逐步代替我国各种银行的信贷限制;第九条是,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第十条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转型增值税的改革策略。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次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并且将遏制国民经济下滑、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放在各个工作的第一大位。从我国经济政策改革过程来看,近十年不可能达到经济形势的完全转变,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必须以相关经济策略、基础制度为依靠进行对应的调整。从经济政策发展侧面来看,不是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进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制度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在拉大内需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战略发展。一旦经济增长速率太低,就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带动我国经济政策改革的建议
为了达到社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必须以经济政策改革为基础,从各方面推动经济文化建设。
(一)努力实行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与供给。在经济政策改革中,为了带动经济增长,必须努力实行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为更好的实行科学发展观打下基础。首先,在扩大投资规模时,必须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而不是一味追求更高的投资利润与数量,进而忽视投资结构转换。其次,在投资方向与投资项目选择中,为了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不良局面,必须有压有保。对于高污染、高成本、高能耗的项目,必须坚决抵制,在将重复性项目过剩削减的过程中,注重大规模数量以及质量投资,并且各种项目必须拥有对应的可持续性与技术含量。在严格禁止豆腐渣工程的同时,充分调动私人、企业与政府的投资积极性。
在供给过剩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中,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必须扩大供给,增加供给能力;在供给改革中,必须对供给总体需求与总供给同时发力,以带动经济发展。
(二)扩大投资消费,调整财政政策。消费需求作为总需求的重要部分,但是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更加注重投资需求,而不是消费过程。由于居民消费需求已经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很难改变,所以必须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必须扩大投资力度与消费需求。
在财政政策调整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金融危机中带有很多负面影响,如果政府只注重发展,而忽略了钱的实质意义,就会出现钱“贵”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坚持积极的发展战略,在财政改革的同时,以国家财力为后盾。因此,在实施经济发展策略时,必须积极调整财政政策,带动国民经济积极发展。
(三)调整货币政策与税收政策。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大企业已经感受到融资压力,并且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与经营目标。很多银行也存在存款、贷款的双重压力,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借贷或者高利贷现象,这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这类现象,我们不仅要努力健全货币政策,更要及时调整相关制度,在“双高”与“低差”并存的过程中,进一步降低企业、单位金融结构备金率。
对于国家税收的调整,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非法税收的现象。针对这类现象,我们不仅要调整税收结构,更要减少税收项目区,在提高财政收入的同时,进行闺房税收改革,进一步强化税收扶持力度。
经济政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持续的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政策改革为根本,在完善改革策略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卫萍,尹晓菲.滞胀威胁下的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11):9-12.
[2]李武军,黄炳南.基于政策链范式的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0(5):35-38.
- 上一篇:统计学的方向
-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