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作用逐步显现,铁路监督机构在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面临新形势,尤其是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如何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作用,创新监督管理方法,以提高铁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更好的服务于运输经营,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中国铁路在突飞猛进、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下一步加以克服,否则,极有可能会影响铁路建设的发展。
(一)标准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参建单位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办法不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主要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转,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二)参建人员素质不高。一是部分单位投标承诺兑现率低,进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力量薄弱;二是一线作业人员的责任心差,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三是现场监理配置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部分存在无证上岗现象,监理现场监控不到位。
(三)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单位主要领导没有把质量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工期管理、投资管理等工作上,甚至分管质量安全的领导也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现场。“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管理层对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现场问题频发。
(四)技术交底、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部分单位技术管理粗放,技术交底书编制不细不全,技术交底不彻底;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具针对性。上述工作的缺失或不到位,导致现场作业凭经验、想当然,盲目蛮干,加之现场技术管理薄弱,监理监控不到位,现场大量违反设计、标准的问题重复出现。
(五)对问题整改不够重视。从检查问题看,重复性问题不断发生,说明责任单位对问题整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存在问题一改了之,对责任人一罚了之,而没有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持续改进。
(六)考核手段单一,奖罚力度不够。问题的重复发生,说明参建各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好人主义,处罚不严,违法违规成本低。徒有形式的考核、处罚没有使责任单位意识到法规不能为,从而不敢违,反而助长了其违法违规的气焰,造成现场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二、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质量监督在铁路建设中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决定了监督管理的局限性。从当前的监督检查来看,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依然薄弱,质量安全问题比较集中。现场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居高不下,常见的“通病”、“顽症”屡禁不止、反复出现,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有待加强。
通过分析,只有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创新监督方式,克服目前监督管理的局限性,提高监督水平,规范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行为,加强质量、安全控制,遏制问题的重复发生,才能提高铁路建设的工程质量,杜绝质量安全事故,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建设工程,为现代化的高科技铁路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升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这是时展的趋势,也是确保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地质矿产、国家资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改善工程监督效果,提高监督和服务水平。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铁路工程的材料配置、试验配置和施工过程配置、数据的真实性等施工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杜绝弄虚作假、减少工序等不良施工行为,确保现场达到标准化作业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将工程纳入监管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将有所依托,不再受个别施工现场的假象蒙蔽,而是通过系统进行施工全程跟踪定位监督,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在信息系统中都有记录,有利于责任的落实与追查。
(二)逐步融入国家直管模式来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铁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安全监督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两大主题,作为受政府委托的管理部门,必须真正认识到“质量重如山,安全大于天”。因此,为了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对现有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逐渐融入到国家直管模式,国家监督管理机构能够随时在线对企业的任何一个已建、在建、拟建的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测报告、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详细信息进行调出查看,不但时时可以对企业进行管理,也为对其下属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从国家监督的层面上对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进行监督与管控。
(三)利用差别化管理方法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差别化就是针对铁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将其划分为几个施工阶段,由于每个施工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侧重点也要跟随着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利用差别化管理方法进行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由于铁路工程浩大,施工人员众多,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不同,施工侧重点不同,每个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差别化管理要从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段五方面进行管理分类。每个方面要制定出有所侧重的监督内容、重点、方式等,从而解决以往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大而全,不精不细,以及监督机构人员少,不能全面跟踪监督的问题。
(四)建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员化模式。所谓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员化模式,就是要求铁路工程的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员全部参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强人员的自身监督与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人人具有监督的权利,人人具有举报的义务,从而能够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上将管控与施工融合为一体,能够更好的促进铁路工程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机融合。动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指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的时时监控与管理,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是对施工的全过程管控。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在时时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有的放矢,将施工管理与施工进度进行配套,更好的促进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于重新印发《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铁办 [2008]70号)
篇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一表述中,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而“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又有哪些标准?准确理解这两个问题,是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关键。
从国际视野来看,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提出了建立完善职业教育或技能开发体系的目标。韩国提出,要构筑“从学校向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向学校”灵活转换的、贯穿终身的、职业能力开发导向的、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英国提出,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清晰晋升路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透明、灵活、世界水平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开发体系。澳大利亚提出,要建立一个惠及全民、高效灵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印度提出,要创建一个在性别、城乡、组织及现代化程度等方面高度包容化的技能开发体系。欧盟提出,要建立吸引力更强、更具适切性、生涯导向、创新性、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灵活、开放、现代、包容并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对其成员国经验的系统研究认为,高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具有如下特征:适应需求、高质量、学习结果导向、具有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及支撑条件。
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战略来看,虽然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存在差异,但如下三个方面是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共同强调的核心内容:一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础,强调职业教育体系的包容性、开放性、灵活性;二是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职业教育体系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三是从学习者的角度,以提高质量和促进流动性为核心,强调各层次职业教育间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间的衔接沟通,为学习者提供畅通、便捷的教育转换和晋升路径。可以说,上述三方面应是“世界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追求“世界水平”标准的同时,要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引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制度和计划安排,解决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和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锤炼我国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以彻底扭转当前职业教育被视为“二流教育”的看法,使其成为所有公民有吸引力的教育选择,并同时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与实现个人成长及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这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旨归。
篇3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3
【摘 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健康体检路径。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 午8 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200 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常规护理服务用于对照组;二是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实验组。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获得的体检项目比较,检验结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检查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能有效地提高体检效率及质量,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应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健康体检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健康体检作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到医院体检中心作常规定期检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贯彻我国护理工作2013 年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抓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精神,我院体检中心开展了结合健康体检路径实施优质服务护理工作。在护理实践中以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 CNP)[1] 为参考标准,满足了受检人员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体检中心护理质量。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资料为2013 年8 月-2014午8 月这一时段,选取方法为随机选取,选取对象是在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对比实验研究的案例为200 例,体检者123 例为男性,体检者77 例为女性,年龄从19 岁到63 岁,范围比较宽泛。研究中的两组体检者在性别、年龄和体质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常规护理服务用于对照组;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实验组,具体实践过程如下:在优质服务中要求医护人员加强专业护理知识的再学习,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养。另外,首先要根据体检人员需求制定体检套餐,详细的流程包括:项目讲解、体检要求、相关事项的注意点,以及医院的环境状况、体检程序、科室分布情况等,为体检者提供体检指引单供来体检人员参考。在受检人员的体检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引导,其检测流程为:各项准备化学检查超声检测早餐。在此体检流程中要对受检者把相关要求讲清楚,并对早餐期间做体检的健康知识指导,其中要特别注重个性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如运动方面、饮食方面、情绪方面等。应特别注意体检高峰期的体检人群分流引导工作,避免出现秩序混乱、排队拥挤等浪费时间的现象出现。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对医护人员优质服务制定了调查表,表格填写主要包括:体检服务满意度、体检是否及时、体检的效果及可信度等,表格的填写由顺利完成体检的受检人员来填写,并设立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回收,以保持真实性。分级评价均采用0-10 分的标准,受检人员的受检时间除外。
1.4 统计处理方法
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将整理好的实验数据输入,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t 检验评价计量资料。如果检验结果P<0.05,则可以说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受检者体检项目有显著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受检人员的体检服务满意度、体检是否及时、体检的效果及可信度等,各项体检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则说明了本次研究采用实验组的优质服务护理比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获得了受检人员的认可。详细结果如表1 所示。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大力推进我院在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优质护理服务代表了时展和社会进步,也是健康体检路径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规模之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护人员首先应具备要调整好工作清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优良的服务态度,精益求精的护理技术。
3.2 可加大护理人员对受检者的健康教育健康体检路径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借鉴应用在体检程序优化和健康教育,让受检人员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体检医护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受检人员健康知识的需求[2]。随着健康事业发展和对于自身健康的注重,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希望在医院得到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得到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3.3 实施健康体检路径的效果分析
一是确保了体检过程连续性和完整,让受检者得到了满意[3]。二是使健康体检更加合理、规范,规避了医疗风险。三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在健康体检路径中实施健康教育的质量。通过研究实践说明,在实践中把健康体检应用于临床路径,保证了受检人员在健康体检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规划化以及程序化的健康体检路径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科学、规划的健康体检路径是提升健康体检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既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又培养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能力,应该在体检中心的体检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海燕. 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4).
篇4
一、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就是品牌企业具体融资的需求,包括资金需求量、能接受的资金成本(价格)区间、还款来源、增信措施这四个关键点。
简单说,就是需要融资的企业需要多少钱,这些钱用来干啥,用多久,一年还是半年,能接受的资金成本如何,还款如何保证,有什么增信措施。就这么简单。
二、路径选择
路径选择的意思,就是说,企业实控人要找谁借。信贷内以房产和资产抵押借贷额度满了后,银行就借不到了,弄不好还抽贷。这种情况下,找谁借,就是路径选择。绝大部分(2200万家未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的群体)就民间高利贷进行选择。除了自身利润和民间高利贷,现在产业链金融或叫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新的路径。新的路径本质上说,属于中小微企业的库存、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的范畴,是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不服务的范畴(传统银行信贷就是抵押贷款,看中的是还款能力,没时间研究中小微企业主的还款意愿,还是抵押靠谱些,大概就是这样的思路,这涉及银行的经营成本问题)。随着2018年1月1日《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得到了法律层面的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促进法》总61条,其中第22条规定:“国家推动保险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分散风险、补偿损失需求的保险产品。”目前,这一块做的比较规范的是中信保,是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小企业促进法》第49条规定:“中小企业的有关行业组织应当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诉求,加强自律管理,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开拓市场等提供服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商业承兑汇票投融资工作委员会在这方面已经和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等的相关中小企业达成了支持行动,河南中信保也进行了政策支持。
三、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一个官方用词。用大白话说,就是得有能办事的人。或说得有懂业务的团队组织。许多企业想融资,想以库存或者应收款为动产抵押进行融资获得流动性支持,但找不到门路,核心是企业内缺乏人才。本身中小微企业自身缺点多,盈利弱,福利差,聚集和吸引不了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来了也留不住,诸多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中小企业主必须要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能用好一个管用的人才,就能产生很大的效益。
篇5
Abstrac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 headache of the industry experts, scholars is how to solve the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problem of quality defect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duct. The leve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country's accounting power.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tangible product"-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gularly "produced" by listed companies has quality def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esign defect, manufacture defect and warning defec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ducts. Related means to improve and solve the defects above are presented and the accounting product is brought into the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关键词: 会计信息;产品质量;控制模式
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product quality;control mode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24-02
1 问题的提出
2012年2月13-14日,财政部会计司在江苏镇江组织召开了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要求会计行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群策群力,共同推动中国步入世界会计强国之列。2012云南绿大地、新大地、天能科技、华锐风电、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让会计人、审计人成了做假的代言人,让资本市场谈“信”而色变,要么变得动荡不安,要么长期低迷!已故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先生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会计人、审计人精神,一语道破了会计信息产品质量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
2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当前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状况,李翔、冯峥(2010)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如表1:认为作用非常明显的从数量来看只有5家,仅占6%,表明未获得投资者的普遍认可,说明会计信息产品存在重大质量缺陷。当然,影响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因素是众多的,对信息产品缺陷治理的措施也很多,时至今日,仍未有一良方能治理该产品的缺陷。笔者将会计信息作为一个“有形产品”而置之于设计、制造、警示等各环节来探讨治理措施,目的是找出治理信息产品质量缺陷的路径。
现有文献研究可以归纳为:①从影响信息产品的缺陷的因素来看,2006-2007年会计准则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是一个研究热点;②从研究方法及论文类型来看,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③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从经济学、审计学、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信息质量治理。已有研究局限在于:基本上都是将会计信息作为“无形产品”来研究,很少将会计信息作为“有形产品”的纳入“生产过程”来研究,导致不能将控制有形产品质量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引进到控制会计信息这种“无形产品”的质量控制中来。本文从“有形产品”质量控制流程视角,分别从设计、制造、警示等环节来探讨这三大缺陷及其完善解决路径。
3 会计信息产品缺陷种类
传统观点认为,会计信息产品是会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遵循会计规则的设计,按会计信息产品特定的制造程序最终生产出来被信息使用者使用的一种准公共产品。《产品质量法》规定有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三种:
3.1 设计缺陷:所谓设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而预先制定的方案。设计缺陷,是指生产者在预先制定产品生产方案时,对产品的结构、配方等问题缺乏全面考虑,致使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对他人人身、财产的不合理危险。
3.2 制造缺陷:所谓制造是指制作、生产。制造缺陷,是指产品的设计没问题,但在产品的生产制造或者品质管理过程中,因原材料、零配件、机器设备等存在缺陷,或者因装配出现错误等导致产品具有不合理的危险。
3.3 警示缺陷:所谓警示是指警告、指示。警示缺陷,是指生产者疏于以适当的方式向消费者说明产品在使用方法及危险防止方面应予注意的事项,因而导致产品具有不合理的危险。
4 会计信息产品质量控制模式
4.1 提高一重(设计)质量控制水平:在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是会计信息产品生产的设计框架。会计信息产品质量是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当然,高质量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所以我国还应该在高质量会计准则方面下足功夫,使之符合如下要求:一项高质量的准则必须从术语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属性的选择和对披露的要求都清晰、明确、易懂、严密、完整。正如Authur Levitt所说:“制定确认、记录、计量和披露的标准是为了不使弄虚作假者有所借口,对会计准则提出高质量的严格要求是从源头上堵塞作假的漏洞,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是正本清源之举。”
4.2 完善二重(制造)质量控制:有了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后,在会计信息产品的制造环节主要控制“原材料”、“零部件”和“机器设备”三大因素。笔者认为“原材料”就是会计部门收到各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原始单据或数据,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会计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核把关;“零部件”是经过下属三级或二级单位或部门加工、汇总后上报的信息,这样的信息“零部件”会计人员一定要“验收”;“机器设备”主要是“会计人员”,首先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其次是专业能力培养;然后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衡;最后是定期与不定期的监控与复核。
4.3 推出三重(警示)质量控制:按现行会计信息产品生产流程来看(以年报为例),财务部门编制完成的年报必须委托CPA审计后方可对外披露,也就是说审计人员也是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本文主要探讨经过CPA审计的年报如何向广大的现实或潜在的使用者给予应有的警示。现行的警示标志是四种不同的审计意见类型,笔者认为现有警示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警示不明显;②警示标记模糊;③不同的警示缺乏应有的使用说明。所以,根据上述不足提出如下完善警示缺陷的建议:一是建议最终的年报监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的审计意见分别披露不同颜色的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如:清洁干净的意见披露为“绿色”,保留意见披露为“黄色”;否定或反对意见披露为“红色”,这样让使用者一目了然。二是建议CPA在审计报告后针对不同的意见附一个报告的使用参考说明,以让专业知识不太高的信息使用者能够解读和明白CPA的意见内涵,而不是像目前这种只披露四种“硬邦邦”的意见类型,既体现我们的会计、审计服务的高质量,又让信息使用者满意。
参考文献:
[1]吴水澎.论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机制[J].会计研究,2004.
[2]杜兴强.上市公司信息产权畸形及其解读[J].会计研究,2006.
[3]罗欢平.论上市公司审计基金[J].审计研究,2006.
[4]樊行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转换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
[5]龙小海.审计回扣、审计质量、审计监管[J].会计研究,2004.
[6]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J].会计研究,2003.
[7]崔学刚.公同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4.
[8]孙谦,墙伟.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报告[J].会计研究,2011.
篇6
时光壮丽,梦想前行。这是2020年的第一天,广东联通新梦想又展开了新的一页。无边光景一时新,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回望2019,有盛世的气象万千,有时代的日新月异,有生活的千姿百态,也有我们不变的梦想,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盼,我们和充满希望的中国一起阔步前行。在“不忘初心”的豪迈高歌中,我们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更加笃定信仰;在“我和我的祖国”的动人旋律里,我们举国同庆、共襄盛典,更加崇尚奋斗;在“大国之治”到“强国之治”的康庄大道上,我们奋发昂扬、努力奔跑,更加憧憬未来;5G商用加速提出,网络提速降费刷屏更快,区块链技术启动“新引擎”,边缘计算、网络切片成为“技术网红”,万物智联的世界让我们天涯咫尺、息息相通。在时代洪流和产业大潮中,我们跟着时代去创新,聚焦创新合作战略花开四季,“一型两化三升级”茁壮生长,党建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每一名干部员工都加油干、很给力,我为实干家喝彩,向奋斗者致敬,给追梦人点赞!
追梦人从不惧山高水远,奋斗者总向往崭新高峰。我们一路点亮、绽放、彰显、引领、创享、远航新梦想,在万山中奔跑,在高原上跋涉,在群峰间奋进,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文化兴企,始终坚持高目标牵引、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执行、高质量发展、争当优秀排头兵,始终坚持遵循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永远做正确的事,始终坚持战略定力、强化战略执行能力、耐得住孤独寂寞,始终坚持永续创新、用创新改变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念生生不息、从未改变。实践证明,我们的梦想可以更伟大,我们的事业可以更辉煌!时间的航船,载着我们驶入了21世纪第三个十年,我们又一次从零开始,踏上了具有更多丰富内涵的崭新起点。勇于自我革命、观念重构重生、能力升级升维,是我们又一次整装待发、阔步前行的内生动力,价值重构和深度变革将是这个时代的核心。数字经济正迅速改变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深刻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一切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的强者是勇于自我革命和敢于自我斗争的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革命,我们要勇敢坚定、迅速果断地进行自我革命,对自身传统落后的观念、思维、方法、习惯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自我否定,在彻底的自我斗争中极速重构重生观念、极致升级升维能力,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胜“今日之我”。改变,生发在我们的内心,开始于我们的当下,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起步即冲刺,结束即开始。“提价值、谋发展、重基础、有激情”的战鼓已经擂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再次吹响,我们要以争当优秀排头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开拓新疆域、创造新价值、拥抱新梦想。
新的一年,我们要与未来对接开拓新疆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5G时代超越想象、蓄势腾飞,产业互联网创新催生无限新蓝海,消费互联网升级打开广阔新空间,信息安全拓展广阔增长新需求,平台聚合、线上线下、生态共创、无边界、跨边界的客户价值创造澎湃新动能。未来竞争是产业链、价值网、平台化之间的竞争,我们要立足双边市场,构筑数字化能力,实现生态化聚合,打造平台型企业,在5G时代广阔的数字化、智能化蓝海中开拓新疆域。数字化创新转型不是一出“独角戏”,单打独斗很难成功,生态竞合将是产业发展的主流。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谋发展,必须跳出广东联通发展广东联通,坚持走“创新驱动、统筹协调、高效绿色、生态合作、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以数字化创新、价值网思维,实现内外资源融通创新,以智能中台为核心、以社区和场景为依托,以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为抓手推动公众市场转型,聚焦非传统链接、平台型、应用集成型创新领域,快速提升自主研发、自主集成、自主运营、自主维护能力,把标杆做成标准,在高原崛起高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产业链、产业生态圈共生共荣。
篇7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经济统计;人才培养
一、就业导向视阈下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济统计是应用统计学中最为枝繁叶茂的一个分支[4],它是建立在经济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在量化描述经济现象并透过现象揭示背后的数量规律的过程中,经济统计发挥着重要作用[5]。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的迅速发展,记录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证券、电商等经济活动的数据越来越丰富[6],为了挖掘这些海量数据所蕴含的重要商业价值信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高质量经济统计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也对经济统计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就业导向来看,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契合
就经济统计教学内容来看,尽管一般高校所用相关教材不断地进行了修订,但是其主要内容并没有更新,知识内容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相比市场需求而言,经济统计专业教育知识面显得比较窄,培养出来的经济统计人才综合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库知识内容缺乏或者偏少。经济统计学与数据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数据库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存储、检索、输出等有效地管理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既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电子商务等组织处理大规模日常事务的基石。纵观我国高校的经济统计专业教育,经济统计要么与数学紧密结合,要么与经济等学科关系密切,而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增加数据库知识的教学内容。二是机器学习知识内容缺乏或者偏少。经济统计的发展源于统计实践的活动,而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经济统计学理应有条件地向其他学科取长补短,提高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传统领域的生产统计、营销统计、物流统计岗位转向市场调查类岗位,像计算模拟等知识越来越重要,需要增加机器学习知识内容。
(二)软件驾驭能力和市场需求不完全相符
就经济统计学学科属性来看,尽管主要借鉴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而具有“概率属性”,但是由于其研究社会经济领域的变量之间具体数量规律,因此应用性才是经济统计最终的使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数据分析方面,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又聚焦于相关统计软件熟练程度上。相关软件驾驭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熟练掌握R语言、Python等软件的经济统计人才市场需求巨大,而大部分高校的经济统计专业并未开设相关软件课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公司、信息科技公司、网络科技公司等在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熟悉R语言、Python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会制订调查方案,会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等,这就要求应聘者对一些主流统计软件具有较强驾驭能力,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经济统计专业教育主要用Eviews、SPSS等统计软件,并未开设R语言、Python等主流软件。二是企事业单位要求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是针对实际数据(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的,而大部分高校的经济统计专业案例教学和编程教学比较少。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随着数据库建设的日益普及,挖掘本单位存储的数据价值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些数据和课堂上所列举的数据有着本质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实际数据伴随大量噪声,需要进行数据的分类、挑选、匹配、横向合并、纵向合并、行列互换等数据清洗工作,这就需要熟练掌握一款数据分析的软件利器,通过编程实现从海量数据集中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子数据集,进而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统计报告。
(三)统计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
就经济统计专业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师生互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固然重要,但统计专业素养的培育更加重要。从笔者教学经验来看,统计素养主要反映了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具体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的个人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状态,这种素养主要是在教学互动、课题讨论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统计观念、统计思想、编程思维、难题解决方案等信念和思想传递给学生的一种内在精神特质。统计素养很难用现有的考核体系来衡量,但它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统计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统计专业大学生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度,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或者没有为市场需求做好准备。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度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应聘者对工作岗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造成自己的期望与公司给予的机遇之间出现较大落差,容易滋生不满情绪和离职倾向。这反映了应聘者对从单位基层工作做起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成绩才是获得单位认可并逐步升迁的重要保证。二是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仅靠就业指导是不够的。团队协作意识是统计专业素养的核心素养,它贯穿于数据资料收集、调研、访谈、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报告展示的全过程,表现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不仅善于用语言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而且善于用数据指标、图表以及可视化等形式说明问题,也善于用书面语言呈现研究报告。
二、适应就业需求的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经济统计人才培养是经济统计专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功能,也是落实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内容、方式、条件等诸多要素。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统计专业无疑具有更大发展空间,培养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统计专业人才是全体经济统计学界的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心声。笔者认为,提高经济统计专业人才质量,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探索科学的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
数据库技术和机器学习内容系统优化经济统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参考国内外相关专业的设置及其市场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综合考虑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方法教学和实践实习教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应用性和前瞻性。对现有课程体系中相近课程和内容重复课程进行合并,并对开课门数较多的经济类课程进行除粗取精,保留重要课程,删减其他课程,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压缩相关课时,并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调整。一是适当增加数据库知识内容。鉴于数据技术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在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中适当增加一到两门数据知识课程作为必修课,让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库,提高学生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并进行补充数据等的管理数据能力,同时在选修课程中适当增加一门数据技术,提供给学生选择数据库有关课程的机会。二是适当增加机器学习知识内容。尽管机器学习内容十分庞杂,但是可以把一些在社会经济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随机森林等设置成教学内容,可以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体系中安排一门相关课程,另外设置一门选修课。
(二)突出数据清洗能力的培养突出数据清洗能力的培养,训练软件编程思维
随着相关数据库建设的推进和国内外各种学术团体、高校的微观数据库开放,获得数据资料变得非常便捷,关键问题是怎样从海量的数据库中获得所研究问题的子数据集,而获得这些高质量的子数据集,必然涉及数据加工能力及其编程能力。另外,经济统计专业和一般的经济学专业相比,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数据处理和加工能力,因此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突出数据清洗能力和编程能力的要求。一是加强数据清洗能力的培养。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数据质量对研究结论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获取的社会经济数据往往伴随大量噪声,想要的数据集和搜集到的数据集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来自开放数据库中的数据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据处理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按照指定要求进行纵向和横向合并、分类统计,网页爬虫、数据集的输出格式调整以及不同格式数据集的互调等。二是使用真实数据代替虚拟的教学数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来自统计调查、开放数据库、学术论文中的真实数据,而不是采用虚拟的教学数据或精选的真实数据,应把数据中关键指标的获取及其来源向学生交代清楚,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同时可利用R语言或Python软件向学生展示数据结构,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等。
(三)注重学生统计专业素养注重学生统计专业素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尽管统计专业素养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是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专业眼光、专业方法和专业知识等,也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时油然而生的专业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在教学、科研和比赛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精神特质。一是要重视实践实习,养成从点滴做起的习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大实践实习考核力度,让学生重视实践实习。实践实习不仅包括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而且包括参与课题讨论、参加专业比赛项目等,通过实践实习,增强学生从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报告撰写全过程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执着精神,养成从点滴做起的习惯。二是要善于沟通,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以及团队合作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在统计报告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与调查对象、主管部门等进行充分沟通,也需要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并且能够用数字、图表、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重视教学团队建设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围绕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市场需求状况,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师资力量作为关键举措。只有一支具备扎实统计知识、经济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并且精通R语言、Python等软件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的经济统计专业高质量人才。一方面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和高级专家学者,补充经济统计专业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自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及时更新前沿知识,打造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优秀的教学团队。
三、结束语
篇8
关健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陕西省高等教育在盲目追求外延发展与迫切需要内涵式发展之间显现出诸多矛盾。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在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在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行政与学术权力、质量与创新之间的不协调;反映了教育硬实力迅速增强与软实力之间发展的不统一。
一.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内涵”是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基本特征的界定,“学校的内涵发展是一种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选择。它关注的是学校长远的发展、合理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焦点。”
高校内涵式发展主要是指以坚持以人为本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特征,以转变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强大学软实力建设和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发展规模、办学质量和和发展速度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地方院校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2010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达到78所,比2005年增加6所,独立学院12所,成人高校19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0所。其中,大部分为省属普通院校。地方院校是陕西省高等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
1.地方院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是探索特色办学道路,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探索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不仅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第二条关于“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中对地方本科高校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地方院校在现有发展资源的基础上,走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地方院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是发挥高校三大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直以来,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地方院校更是担负着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纵观发展环境,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推进实施以及陕西省实现经济转型、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普通地方院校担负着特殊而崇高的历史使命。这类高校只有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在我省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的强大推动下,在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的保障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为建设教育强省输入文化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过硬的高质量人才。
三.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讨
1.转变办学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正确处理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正确的发展观决定了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规划、服务领域、发展规模等等。在出色的完成为地方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科学研究两大任务外,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我省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其最根本的任务。因此,我们要主动的转变办学观念,树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观,在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发展目标。地方院校应该以提高质量为出发点,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主动调整学校结构,明确办学定位、深挖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将学校的发展模式由外延向内涵上转变,使地方院校的更快更好地发展。
2.积极培育优良校园组织文化,为全面深化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理奠定基础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价值观上的共识和行为习惯上的一致,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全部,影响组织的全部工作,决定组织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竞争力。为此,我们要建设开放兼容、传承创新的精神文化;构建科学规范、激励自律的制度文化;建设开放创新、自由和谐的学术文化;建设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环境文化,通过优良组织文化的培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和凝聚作用,构建和谐校园,为全面深化改革,走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础。
篇9
关键词:人事管理;企业;改革;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82-01
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加强人事管理是必须的。现阶段,我国企业人事管理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这些都导致我国人事管理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进而无法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基于这种现状,我国企业进行人事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企业人事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是建立在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和我国现阶段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的。要进行人事管理改革,必须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和路径。
一、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人事管理是企业引进人才,形成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人事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能够保证在有效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实现最优配置。其次,人事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会在企业竞争中占有优势。只有重视人事管理,,充分利用人的潜在能力,才能使企业具有创新活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
(一)人事管理模式落后。我国许多企业的人事管理仍采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模式,人事管理部门权限高度集中,只强调人事管理工作本身功能的发挥,没有意识到人事管理如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对企业员工做同一的全面规划,也很少围绕挖掘认得潜能而制定选拔、培养、任用、激励的规定。即使有也不能完全贯彻执行,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和效益。
(二)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结果使得竞争不仅仅表现在产品上,更表现在要素市场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参与人才的全球配置,使得过去我国享有对高质量人才支付低质量价格的优势不复存在。高质量人才面临被攫取的危机,如不对现行的人事管理进行改革,势必造成大量人才流失。
(三)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竞争力和压力。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过于简单,形成了人才部门所管、单位所有制,使各类人才选择单位和岗位的自受到限制,难以形成优化配置人才。此外,人事管理实行终身体制,缺乏竞争力和压力,企业缺乏严格的奖罚评价指标,使企业人才缺乏竞争力和压力。
三、我国企业人事管理改革的路径
鉴于人事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人事管理现状,对人事管理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人事管理的改革要遵循一定的路径,采取有力的措施。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应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竞争的制高点,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因此要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上对传统的人事管理进行改革。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应把传统的静止的配置人管理人转向动态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人、引导人,将人才的选、训、考、用、留与管理融为一体,使人才既可向社会横向和企业内部上下流动,还可进行岗位轮换交叉任职,实现全方位、全透明、多形式的用人机制。
(二)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素质,转变管理观念。人事管理改革必须以人为本,提高人事管理者素质。首先,人事管理者要具备新观念,在以高学识和专业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能够与其他人事工作人员相配合,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次,人事管理者要具有经济意识,懂经济,学会用经济管理工作。再次,人事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修养,并且具有乐于奉献、严于律己的工作精神。
(三)建立人才培育的社会机制。建立人才培育的社会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性。首先,建立人才培育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重视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岗位环境,适应日益变化的发展需要。再次,重视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在新进员工刚进企业对企业抱最大期待的时期,要系统化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减少新员工的挫折和不必要的摸索。最后,人事管理部门应积极为员工提供各类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和途径,掌握各个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动态。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应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这样才能直接有效的刺激员工的进取心、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应有效的配置企业员工。对企业员工的配置应量才使用、用人所长,使员工能学有所用。其次,企业应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和考核机制。企业的报酬机制应充分考虑激发员工贡献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考核,以能力和表现为标准进行计酬。最后,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企业应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关心、尊重、理解员工,着眼小处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其创造力。
作者单位:长庆输油气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金龙,杨伶.国内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02).
篇10
[关键词] 特需医疗;妇产科;门诊护理;特点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6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服务行业进入了体验式时代,对各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且更加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是所有人都离不开的一项重要服务行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不断转变,患者就医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不但希望能获得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同时还要有优良的医疗环境和优质的服务[1-2]。
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家命名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得到国内同行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甚至一些海外人士也把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其优先选择的医疗服务机构。该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是医院的重要职责之一,为此专门建立国际医疗部为特需患者和常驻北京的一些海外人士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该院妇产科是我国妇产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医疗水平高超,护理优质,在同行和患者心中享有很高声誉,为此,在国际医疗部专门设置了妇产科门诊,以便能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贴心、满意的门诊护理服务,使其能够顺利就诊、检查、治疗,努力达到患者的全方位、全过程满意。本文以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妇产科门诊护理为研究对象,总结了门诊护理的特点及其主要管理措施与对策,以期对做好医院的特需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国际医疗部妇产科门诊是集预约、挂号、收费、诊疗、检查、咨询为一体的妇产科门诊。包括产科、妇科常规、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多个专业组的专家、教授定期出诊,设诊室4间,同时设治疗室、胎心监护室、观察室、超声诊断室和综合服务台各1间。护理人员6名,包括护士长1名、主管护士1名、治疗护士 2名,另有咨询预约护士、巡诊护士各1名。
1.2 主要方法
主要运用描述性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妇产科门诊护理的主要特点、主要做法和相应管理对策。
2 结果
2.1主要特点
2.1.1 护理对象要求高 服务对象多为高收入群体,通常经济条件较好,自身素质也相对较高,对服务的要求通常也高于普通门诊的患者。她们不但要求有较高的医疗质量,同时对服务态度、服务环境及方便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1.2 诊疗费用相对较高但承受力强 该门诊部的诊疗费用不在公费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之列,服务对象多为自费或参加商业保险的高收入群体。其收费标准通常是普通门诊的4~6倍,费用相对较高,但由于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对高收费标准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
2.1.3 预约患者多,复诊比例高 鉴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该门诊部预约患者超过70%,日均门诊量约200人次。门诊就诊量大,复诊比例高,家属陪伴看病率高。患者年龄跨度相对较大,不但来自国内各地,也有来自国外的患者,因此具有民族及种族的多样性。
2.1.4 需求者日益增长 尽管其诊疗费用相对较,但是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多层次需求的特点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高端特需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增加。妇产科的诊疗对象更是有着较多的需求,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生育更成为人一生中的大事,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成为她们的首选,价格敏感性较低[3]。因此,寻求该门诊服务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面临着难以满足更多患者需求的挑战。
2.2主要做法
2.2.1建立门诊分时间段预约挂号制度 分时间段预约是患者可通过现场、电话,根据个人所需时间预约号源,再按提示就诊时间段就诊,实现服务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从出诊医师信息的审核、各时段不同医生接诊患者数量的规定、患者就诊医生的选择、提前一周的预约登记、患者挂号时与预约信息的对接、按预约时间的分诊和就诊,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护理工作的精心配合。
2.2.2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将诊疗、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克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达到最佳护理效果[4]。我们在诊疗实践中,高度重视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如在妇产科术前常规准备、围产期保健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2.3创造舒适就诊环境 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孕产史、疾病史等),该门诊部专门设置了专家助手的问诊室,了解尊重每位出诊医生的工作习惯,提前备好门诊物品,便于医生使用。每间诊室只安排1名医生出诊,候诊区域空间充裕,环境舒适,绿色植物遍布,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在候诊区域专门设有宣教资料,供患者及家属获取。
2.2.4注重综合式服务,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有文献报道,患者满意率有50%以上来自服务性活动,而与技术无关[5]。为此,该门诊部专门设置了综合服务台置,为患者提供包括分诊、咨询、预约、取检查结果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患者,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3 讨论
3.1分时间段预约挂号,为门诊有序就诊提供基本保障
在日接诊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分时段预约挂号有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就诊空间,有效改善了就诊环境,缓解挂号高峰压力,实现患者分流和错峰就诊。实名制预约有力打击了“黄牛”贩号行为;优化了护士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分诊的准确性,提前备好病历,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专家资源,让最需要专家诊治的患者看上专家,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成本。精细化管理使预约工作一步到位,得到患者好评,护理工作也得到了多方认可和服务的延伸。
3.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指导医护人员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也使患者能主动参与到医疗护理过程中[6]。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利用。患者及家属也有章可循、心中有数,可以更好地配合诊疗。
3.3良好的就诊环境是实现医患和谐的重要载体
热情洋溢的服务,温馨舒适的布局,使患者宾至如归。看一段宣教视频,翻读几页宣教材料,巡诊护士的亲切问候,让难以避免的等候也变得充满暖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诊疗项目[7]。更有术后、产后患者在出院前还不忘专程来门诊道别,专门对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表示真诚感谢。
3.4加强培训是提高护理水平和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的重要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的职责范围与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领域,护理的专科化是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8]。只有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权威专业的护理服务,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和目标。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人文礼仪等多方面的培训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范崇英.开展优质服务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9):142-143.
[2] 赵士宏,蒋蕾蕾,赵文莹.患者对优质护理观点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C):2473-2474.
[3]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4] 卢章云.临床路径在单病种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3):66.
[5] 胡永杏,郑艳萍.护患之间社交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护理,2005,11(4):267.
[6] 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13.
[7] 张勃杰,杨艳,李焱芳,等.探讨现代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99-10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