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作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工作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防工作的思考

篇1

关键词:社区;消防;管理

1 社区消防管理基本概况

长庆龙凤园社区是长庆油田“十五”期间在实施生产生活基地战略调整过程中,建设的一个大型现代化生活社区。社区占地面积达5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建有住宅楼169栋7325户,常住人口3万人左右。社区内拥有变电所、换热站、幼儿园、康乐活动中心、家福乐超市等重点要害单位,有九小场所43家,主要从事小规模经营,主要经营类型有百货副食、服装、烟酒等。据统计,社区内有超市2家,小百货6家、发廊2家、医药超市1家,其他为电脑专卖、天天向上摄影等,社区内无餐饮服务经营企业。龙凤园社区居民生活主要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居民月用电量达60万KWh,月用气量达6万方左右。社区是一个典型的用能大户,加之九小场所点多、面广,因此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泾河园物业服务处作为社区的管理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社区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责任是安全之魂,标准是安全之本的思路,秉承诚信服务、精细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石油行业HSE体系为标准,在消防安全方面高度重视,全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目前,社区组织有防火委员会,由社区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各部门共22人组成,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社区消防安全工作。

2 社区消防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①社区部分居民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社区防火组织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③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力差。

④九小场所安全投入不足。

⑤社区居民装修存在一定隐患。

⑥派出所对社区的消防监督管理未有效落实。

3 社区火灾预防的对策

3.1 健全消防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

一是建立消防工作全员负责机制,制定季节性防火安全措施,全面加强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完善消防工作管理目标。层层签订消防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消防应急预案。三是建立各重点部位和九小场所的消防台账,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并开展好“七个一”安全管理项目:一份安全合同、一份安全目标责任书、一份安全承诺书、一组灭火器、一份动态台账、一套自我管理制度、一个月一次安全督促检查,定期组织安全消防检查。

3.2 大力进行宣传,提升居民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一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与推进社区“四个能力”的基本建设, 定期聘请西安市消防专家来社区对员工及居民进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知识培训,针对社区特点,结合消防案例,让居民熟悉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逃生技能、防火、灭火、应急逃生等常识。二是强化消防宣传媒体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工作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在宣传橱窗、LED大屏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定期刊播消防工作动态,宣传消防安全常识。三是强化社区居民消防演练。将消防宣传与社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扩大消防宣传在社区居民中的影响。社区服务站每年组织一到二次消防演练,以增强社区群众自救和逃生的能力,从而提升消防基础管理,使居民基本具备遇事不慌的素质。

3.3 加强消防督查,消灭火险隐患

社区主管部门同时要联合消防大队、派出所等对重点部位和商业出租房屋进行整顿和检查,严密监督重点部位和商业网点的安全情况,加大力度要求商家增加投入,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做到“三不放过”,即:检查不彻底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使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除,问题得到整改。社区居委会也要成立消防巡查组,定期对社区内居民住宅楼的消防设施及公共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杜绝乱搭乱接现象的发生。

3.4 整合资源,实行社区消防群防群治

社区内的医疗中心、幼儿园等单位要支持、配合社区的消防建设,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多渠道支持社区消防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共同预防火灾的发生。

3.5 加强硬件投入,提升消防管理实力

一是在社区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带建立两所消防应急站,不断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二是在居民楼宇每个单元都配置了灭火器,根据火灾燃烧理论和对部分火灾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可燃物质燃烧并不猛烈,火场温度也不高,此时如果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材或将燃烧物与其它物品隔离开等就可以将火扑灭,因此在每个楼宇配备手提式灭火器材是非常必要的。

3.6 加强弱势群体看护

篇2

一、丰富说教模式,解决“应付式说”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工作从其形式和过程来说是“务虚”的,但其最终目的是要起到感化人、教育人的效果,达到服务和保证作用,因而必须“虚功实做”。虚功做实,我认为关键要以官兵为主体,围绕他们的“所急、所思、所需、所盼”,来丰富说教模式。一是立足官兵所需,谈心式说。事实证明,常与官兵交心谈心,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官兵思想动态,而且让他们体会到领导的重视关爱,既能有效化解工作中的矛盾,还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我们要多开展“零距离、一对一、两促进”的交心谈心,注重引导基层官兵把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有机统一起来。二是立足官兵所思,跟踪式说。每个官兵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们的所思所想不同,新进官兵关注的尽快融入团队;几年过后,他们希望有所发展、得到认可,能成为业务骨干或基层领导等实质奖励;再几年,他们因际遇和面临退伍等情况,可能出现进取和消极的两极分划。这些是每个单位干部成长发展的基本现象,如果我们对其视而不见,长期只空洞说教爱岗敬业的大道理,显然就不能吸引他们积极投入,需要我们积极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及时辅设好道路,进行跟踪说教,解除其心理疙瘩,才能保持队伍高昂的斗志。三立足时代特色,及时性说。求新、求变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每次政治思想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实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弘扬时代主题,反映时展,增强时代气息,培养时代精神。要求我们在读报传达政策理论的同时,能辩证分析国内、国际新形势,吃透中央、本市、本地情况,结合社会新情况,深入浅出,理论说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每次培训学习官兵均有新知识、新感受,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四是立足苗头问题,诫勉式说。我们知道带队伍其关键在防苗头性问题发展,这也是指导员工作的重心之一。必须加强日常队伍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敏锐发现一些带苗头性问题的人和事,及时提醒,及时防控,及时消灭于在萌芽状态,往往能达到队伍风清气正的事半功倍之效。同时,在说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朴实生动、贴近实际,用事实说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戒“为出风头”、“争彩头”搞空对空的形式主义,更不能为获取个人名利而歪曲了思想政治工作本意。

二、围绕说教要素,解决“说了不听”的问题

总书记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们秉承以警为本的理念,必须围绕“情、理、法、行”四要素,努力把人文关怀落到解决官兵工作、生活困难的点滴中。一是注重人性关怀,以情感人。“管人管心,发乎于情,止乎于理”。人性化管理就要从细小事情入手,管理者善于换位思考,真心关爱,用组织温暖提神打气。要科学调配使用警力,确保队伍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做好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努力改善官兵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工作、家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解除官兵后顾之忧;积极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辅导,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民警及时有效地开展护理服务;积极为他们创造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和自我实现空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二是注重因人施策,以理服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克服“空谈思想,言不及利”的说教式倾向,又要克服“重利轻义,言必及利”的庸俗化化倾向,坚持义利统一,说清事理、法理、以理服人,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发挥好传、帮、带传统优势,提倡领导帮、党员帮、班组帮、一对一帮等多种形式,互相“赶、学、比、超”,让其在各自岗位上尽显其才。三是注重制度管人,以法治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人,是最简单有效的管理方法,常被部队管理所采用。其基本作法是,先抓制度的科学制定,而后抓制度的逗硬执行。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注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按照定岗、定责、定任务、定考评、定奖惩的基本环节,综合运用思想教育、表彰奖励、推树典型、科学用警、训练竞赛、从优待警等手段,实现规范管理、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四是注重养成教育,规范行为。养成教育是部队的优良传统,也是官兵思想作风的体现。要继续以一日生活为主线,把握细节、注重常态,规范官兵行为举止

、日常生活秩序和内务设置,有效发挥管理员、小教员和监督员作用,严抓细抠、一丝不苟,随时纠正官兵与部队管理不相称的言行举止,加大警务警纪检查力度,从小事抓起、从自我抓起、从问题抓起,一点一滴督促和抓好官兵的习惯养成。三、创新说教载体,解决“说了不信”的问题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具有业务工作“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在潜移默化中来体现和提升效果。潜移默化,解决不信的问题,关键在说教形式要创新多样。一是坚持经常说,抓入脑。常言,“三人成虎”,“谎话说一千遍也成了真理”。思想工作的特点在经常,优势也在经常。“经常”不讲,问题不断。首先我们说者要坚信;其次要经常用说;再次用行动告诉说。之所以忽视经常说,就是我们说者信心不足、践行不力。保持经常用说,既是指导员的必尽职责,也是富有成效地思想政治工方法。二是坚持现场说,抓入心。说千遍不如亲眼见。事实胜雄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爱国为民传统教育,我们大会讲,远不如让官兵现场去参观革命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听听老讲等,让他们切身感受什么是国,体验弱势群体生活、下岗工人就业感受以及酒店宾馆服务理念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岗位的重要,用现场现实教育其爱岗敬业。三是坚持典型说,抓认可。我们在重视领导说、专家学者说、先进人物说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反面典型说。实践证明,反面典型说的效果往往是正面典型说的数倍。以渎职的在押人员谈犯罪经过,以重大工作失误、违纪人员大会检讨,以警醒抓认可。四是坚持人人说,抓提高。充分利用当前正在开展的“大走访”、“创先争优”、“弘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等活动,依托军人委员会、团员大会、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举办文化沙龙、加强俱乐部建设、开设电子图书室等,积极搭建官兵交流沟通平台。按照“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官兵主动参与热情。

篇3

关键词:莆田;荔城区;古建筑文物;消防安全;保护

荔城区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96处。在这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荔城区实地调查了普查点269处,登录不可移动文物 259处,古建筑占有232处。因此。如何切实做好我区古建筑的消防及安全保护工作,就成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就荔城区辖区内的古建筑文物的消防及安全工作做点探讨。

一、古建筑文物外部环境因素

1.古建筑乱拆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古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受到破坏。有的古建筑民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随意拆除古建筑,新建现代建筑。如拱辰办东阳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民居建筑群,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有的古建筑改变了原有的风貌与格局。在古建筑边上随时可以看到炮楼式的现代建筑,与古建筑风格不协调,文物环境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2.古建筑外在安全隐患严重,防火、防盗难度大。文物古建筑的不合理使用,极大的加重了古建筑的火灾负载。由于占用单位复杂,管理不是很到位,在古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私拉乱接电线现像严重。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宗伯第,由于历史的原因,电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电话线等线路全经大门进入,加上大宗伯第大门周边小吃店电线乱拉、煤渣乱堆,造成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在1991年和1993年就曾因电路老化引起火灾。

3.经济建设的快步发展,城市改造造成古建筑受到破坏。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天贵祠,作为莆田市委市政府城建18个重点项目之一的东大路南北侧旧城改造正式动工建设,朱天贵祠亦在改造范围之内。为此,市政府规定朱天贵祠异地迁建东岩山,但由于原住户与开发商因安置费用未能达成协议,故拖到今天该祠还未能迁建。现朱天贵祠已破败不堪,墙身严重开裂,部分建筑物已先后倒塌,构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古建筑内部现状。

荔城区辖区内现存的文物古建筑大多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基础上立木柱,柱上架木梁,梁上再立瓜柱,瓜柱上再架梁,层层叠叠,垒成一组木构架,加之古建筑的木材经过长期的自然干燥,含水量极低,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火灾危险性极大。这些古建筑经历了历朝历代的风雨侵蚀,造成木质腐蚀、干燥,而且其表面漆油漆涂料耐火等级极低,一点小小的火苗足以使其化为灰烬,这使得它们脆弱而不堪一击。从平面布局上看,多为群体建筑,前后殿堂相连,廊道相接,建筑单体间距很小,没有消防通道,给消防安全工作造成很大难度。从建筑格式看,古建筑多为跨度大、空间大的殿堂式建筑,房屋相当宽大,发生火灾时,整个屋内充满烟雾,烟雾和热量不容易散发,最终容易倒致轰燃现象。

三、造成古建筑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1.宣传不够,文物保护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缺乏责任主体意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火源、电源管理不严,没有树立起“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责任主体意识。由于古民居、祠堂、宫庙等多为民间古建筑文物集中处,可是这些古建筑往往被当地群众用以出租、堆放杂物或者任其荒废。特别是拆除古建筑等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古建筑风貌因此遭受破坏。在一部分群众眼中,文物与物品并无多少差别,被盗了或者损毁了也不在意。

2.古建筑文物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荔城区民居古建筑文物多,住户多为老人小孩,消防意识自然薄弱,而且民居内普遍使用电器,电器线路老化、现象严重,危及古建筑文物安全。也为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宗伯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尚先故居、彭鹏故居、双池陈尚书宅等民居古建筑,线路乱拉乱接现象随处可见,有的灯具及用电设备距可燃物极近,有些线路直接敷设在可燃的构件上。又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角百廿间大厝,因线路老化短路差点引发火灾事故,幸好发现得早,及时扑救,才没造成损失。

3.古建筑文物普遍存在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人员,也没有一定数量,一定威力的灭火设备,安全保障系数低。并且存在消防通道障碍。古建筑年代久远,所存有的灭火设施不适用于现代,又由于与普通民居毗邻,胡同狭窄,市政基础设施陈旧,消防车辆根本无法接近,消防通道普遍缺乏。

4.古建筑文物保护经费短缺。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加上文物保护还不够重视,古建筑文物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严重缺乏,民居古建筑文物自救能力低。

四、加强古建筑保护的思考

1.要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职能部门。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健全管理机制,普及消防知识,努力预防火灾发生。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古建筑文物消防安全难点问题。依法解决古建筑文物保护维修经费问题。把防火管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要建立健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古建筑文物消防的宣传力度。提高古建筑文物消防自救能力,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要以《消防法》、《文物保护法》和《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预防和遏制消防安全事故为目标,坚持“保护与整改相结合、利用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为保障古建筑文物的安全,预防和遏制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应制定《文物消防安全事故处置预案》,严密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同时制定《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员工作职责》、《村级文物保护协管员职责》和《文物保护董事会章程》等,落实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制。与文物保护员签订《文物保护消防安全责任状》,指导文物保护员按责任书中所规定的规章制度建章立制。进一步提高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把文物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定期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自查。定期开展对古建筑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宣传。切实增强文物保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文物保护工作要得以落实,必需依靠广大热心人士,要用各种宣传手段教育、动员、提高人们对保护文物重要意义的认识,使“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思想深入人心。让人们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鼓励人们自觉参与文物保护事业。

3.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古建筑要尽量配备室外消防栓,如无法达到,则要配置够量的灭火器,建立消防贮水池或备有消防水缸、消防砂、铁锹等,以备不时之需。

4.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在古建筑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电线要采用钢芯绝缘导线穿管架设,不得将电线直接设在可燃的构件上。对不符合规定的,要利用修缮改造的机会将电气线路的改造纳入维修方案中,对线路已老化又不能立即整改的,应严禁用电或限制用电等措施,在古建筑内禁止使用碘钨灯等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电炉、取暖器等电加热器,清除所有电源插座,照明灯具距可燃物要有一定距离,对使用的电器设施、设备应当由专职电工定期检查和维修。对有雷击危险的古建筑。要安装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测和维修。

5.加强火源管理,在古建筑内严禁堆放柴草、木料及汽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燃放和焚烧,要指定远离古建筑的焚烧点,并定人定岗负责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6.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有条件的地方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古建筑文物的消防安全监控、监测和管理。要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制定文物消防安全事故处置预案,通过培训和演练使文物保护员对消防安全事故处置预案达到熟悉处置流程步骤和可操作。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儿女无不以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自豪。要让这种自豪感延续下去并且不断积累升华,全体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文化遗产。文物古建筑是祖先留给后人,留给社会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理应得到悉心保护。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意义非常重大,是关系到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祖国负责的大问题。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的思考与研究;中国消防;2004年第9期

篇4

【关键词】预案式 消防监督 消防意义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也大幅提升,消防工作由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工作的“主角”身份还将持续较长时间。“清剿火患战役”开展以来,各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积极开展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工作,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谈几点认识。

1 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1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定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案式消防监督就是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正式实施之前,消防监督人员依法根据检查单位的经营规模和使用性质等自身特点,结合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从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问题等方面出发,明确检查的主要内容、重点环节和方法步骤,预先为消防监督检查对象定制若干个全面系统、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检查预案,以确保检查工作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1.2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

1.2.1 有利于促进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传统的消防监督检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检查工作主要依检查人员的能力和认识进行,一个问题有多个看法,造成执法不一,宽严失度,既不利于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监督工作的风险。实施预防式检查,消防监督人员依据切实可行的消防监督预案,在检查过程中做到事实清楚、内容全面、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既规范执法行为,也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如行政讼诉、行政复议、上访事件等。

1.2.2 有利于提高消防监督工作效率

因为针对每个社会单位都有预先设定好的若干套检查预案,因此不论是日常监督检查还是专项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都可以用最少的人员、最少的时间完成对社会单位的监督检查,并且检查的内容较为全面,这必将大大增强消防监督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单位迎接、陪同检查的时间成本。

1.2.3 有利于实现消防监督工作的无缝衔接

由于消防部队的现役体制限制,每年都有很多有着丰富经验的消防监督干部离开部队或从事其他工作,同时又有许多新同志充实到消防监督一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监督人员不了解社会单位,社会单位不了解负责监督的监督人员的问题。制定完善的消防监督预案,不但可以使新到监督岗位的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实现消防监督工作的无缝衔接,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进了解,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实现了监督预案制定的开放式。

1.2.4 有利于积累社会单位基础材料真正实现“防消结合”

通过监督检查后对消防监督预案进行修改完善,不但可以丰富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经验,而且利于消防监督部门与社会单位联系较多的优势,将消防监督预案的制定和战训部门对社会单位开展“六熟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消防监督预案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战训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其中,熟悉了解社会单位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社会单位市内外消防水源的流量、给水方式等情况,社会单位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数量、形式、设置位置等情况,消防水泵房的位置、流量、压力,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功能等。

2 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

2.1全面了解单位基本情况

结合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档案建设,全面了解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形成基础材料,包括总平面图、各建筑分层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重点部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重点部位情况、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基本情况、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检测、维修保养情况、燃气、电器设备(防雷、防静电)检测情况、志愿消防队人员及器材装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重点工种(岗位)人员情况执证上岗情况等。

2.2确定重点检查内容和标准

根据对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的全面掌握确定检查的主要内容(消防安全管理检查、消防控制室检查、防火分隔检查、人员安全疏散系统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查、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检查、消防水泵房、给水管道、储水设施检查、防烟排烟系统检查、灭火器检查、室内装修检查、外墙及屋顶保温材料和装修检查和其他根据需要进行的检查等方面),可以每套预案只检查单位的部分管理工作和部分消防设施、器材,但全部预案包括所有需要检查的内容,并且要依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合格与否的详细标准。

2.3细化人员分工

根据确定的检查内容、重点、策略等情况,合理调配力量,明确参加检查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有必要的实施查前集中培训,统一工作标准。为便于战训部门开展灭火和应急预案制定、实施和对社会单位的“六熟悉”,可邀请战训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派出人员参加。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消防监督队伍素质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素质培训。要建立消防监督员定期专项业务集中培训制度,分别在各总队、支队进行培训,或者在全国现有的消防院校开设消防监督及执法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轮训,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消防监督培训的远程教学,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干部自学,其自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4确定流程实施检查

针对每个社会单位性质、建筑结构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的不同,设定最节约时间的检查路线图、明确所需携带的必备监督检查工具和法律文书,确保整个检查过程严谨、有序、高效。

3 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3.1建立社会单位预案模型

在日常制作消防监督预案时应注意对收集到的社会单位行业特征、消防安全管理状况、消防设施运行状况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相同点,为建立同一行业或同一类型社会单位消防监督检查预案模型收集资料。

3.2做好监督预案保密工作

在预案实施(尤其是突击检查)前,可事先不告知检查人员被查单位的名称和行动方案,确保检查顺利实施。

3.3做好实施预案的应急装备

如在被查单位的重点部位的周围布置应急监督人员,防止被查单位临时整改动态火灾隐患。对特殊单位进行检查时,制作监督检查预案的必须充分考虑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同时还应注意事先与主管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做好汇报工作,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4 结语

只有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要认真抓好社会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防火人员、重点岗位、和工种人员的集中培训,熟悉岗位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促进全民消防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消防、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5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__镇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人民共同努力,__镇的消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消防法制逐步健全,消防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在各类火灾因素大量增多的情况下,确保了__镇火灾的相对稳定。在消防安全检查中各级部门更是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每年由县人民政府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的专项检查就不少于10次,消防部门日常监督检查更是不少于60次。并由各乡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与居民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书,有力地确保了__的消防安全。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__消防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__镇古建筑基础设施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__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__镇集镇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对__镇集镇区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当前镇内的消防安全形势及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整体规划

__镇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局限决定了__镇内的建筑格局: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居民住宅主要以木制结构为主,且均属古建筑,虽有平顶屋。但由于传统的原因,没有合理的规划,特别是老街的道路只能行人走摩托行,道路狭窄,消防隐患突出。传统的建筑混乱,大多是你家的房檐深到我家的天井之上,我家的山墙则紧挨着你家的后院。加之,建筑初期,由于历史的久远,消防供水设施严重损坏。从而给__镇的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新民街,虽然有5座消火栓,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严重损坏,已不能正常供水,如果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靠饮用水来盆端桶提,杯水车薪,容易造成火烧连营,形成熊熊大火,是根本无法扑灭的。

二、消防力量不足

__镇距__县城区23公里,如果发生火灾,县消防大队赶到现场时间过长,不能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由于传统建筑,没有统一的消防安全规划,导致消防车通道狭窄。根据__镇的特点,消防车辆应该既能穿行又能就地取水,但未能所愿。__镇至今未建立一支专职或义务消防队,配备基本消防器材装备,消防力量远远不足。虽然有当地派出所,即使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但战未必能胜。

三、__古镇居民整体消防意识淡薄

据调查,__镇的老街常住人员大约70%以上都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随着城区的发展,原来居住在老街的居民,大多数在县城区或新建区里买了住房,外迁到新房里居住,只留下老人在原来地方看守房子,收取房租或者开铺面经商。这就存在问题,人员群体情况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一是给公安消防部门统一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带来了很大难度;二是不利于公安消防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具体为老人、儿童掌握消防知识相对贫乏,遇到紧急情况不能果断处理。因此,整个群体人员抗灾能力较差。

四、火灾隐患众多

〈一〉 在占地2平方公里的__镇城区,居住着傣、哈尼、回、彝等17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旅舍客栈几十家。各种商铺上百家。这些旅舍、商铺随着经济的发展,还在逐年增加,外来居住人口增加,从而导致人员复杂,各家各户生活用火基本上都用电用液化气甚至还有用柴火,加上出租房屋管理不善,私拉乱接电源线路比较突出,电气线路老化、用火用电频乱,这些都是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

〈二〉__镇古建筑密集,道路狭窄,老街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

众所周知,__镇是融傣、哈尼、回、彝等17种少数民族等各民族城市布局和建筑特色为一体,具有独特的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甚至近几十栋连成一体,建筑密度极高,因此这种情况也决定了__镇道路狭窄。通过调查:__镇老街多条街道巷段,大部分都是1米左右宽的弯曲小道。

〈三〉用火、用电给__镇消防安全带来了更为严峻的形势

随着__镇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居民用电线老化,私拉乱接,线路混乱等现象严重;2、居民每天都要生火做饭,使用液化气灶、甚至烧柴生火等明火的频率越来越高;3、小商小贩私拉乱接现象突出,__镇由于受城区面积的影响,地摊铺面一个接一个,有的甚至是仓库、铺面、吃住为一体,典型的“三合一”场所。

〈四〉消防设施落后欠帐问题非常严重

__镇消防设施建设欠账问题非常严重,由于历史悠久,城镇建设规划没有与消防规划同步,与实际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1、__镇无一支消防力量建设和消防装备配备。2、虽说镇内有一条__河,但很多地方消防车难以靠近,没有设取水口,难以满足消防要求。供水条件保证不了需求,必将给灭火作战带来难度。消火栓年代久远,严重损坏,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消防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经费短缺。近几年,尽管县政府逐年加大了对消防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帐多,缺口仍然很大,难于维持日常工作运转,消防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将会影响__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五、加强__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__镇是“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的旅游古镇,是__人民的骄傲,保护好__古镇是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保护好__古镇

的关键是预防火灾和及时扑灭火灾。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按照“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高标准,做好__镇城区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增进居民防火安全意识

要保护好__古镇,关键是要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要在全体居民中形成爱护自己的家园,从防火安全做起的意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火宣传教育,一方面,各新闻媒体对消防宣传要给予大力支持,利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违法、违章行为以及典型火灾、案例进行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常识,以增强居民的消防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镇内各店面、铺面的经营售货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取得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真正做到使防火工作成为__古镇居民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

〈二〉在理顺外部供电线路的同时,加强住户宅内用电的管理

__镇城区内虽经“电网”改造,但仅理顺了外部供电线路问题,现在必须加强住户宅内的用电管理,禁止乱拉乱接进户线,对陈旧老化线路进行更换,各项用电管理的措施与供电管理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其落到实处。

〈三〉加强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

为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消防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走民防道路,实行群防群治,组建一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弥补了公安消防部队的警力不足,进一步加强建设,严格管理抓好训练。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是以抓集镇区规划改造,启动消防供水工程,解决镇内消防设施欠帐的问题,增设室内外消火栓及相应的供水管网。(2)是加大消防基础建设投入,改善__古镇的消防安全环境。

〈五〉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

专项治理是整改火灾隐患较为成功的方法之一,针对__镇季节性火灾规律特点,适时组织开展对__镇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严格落实《消防法》,积极消除火灾隐患。

〈六〉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正规化建设

篇6

【关键词】 高校 电子文件 归档管理

1 电子文件的特点

电子文件是指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盘、磁带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其特点在于:一是电子文件不同于纸质文件,它的产生、运转和利用都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及信息网络。它同其它载体的文件一样,要求由法定的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行效用,具有规范的体式和特定的处理程序。二是电子文件具有极强的技术性,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皆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在,是一种纯粹的数字化信息,因此具有非人工识读性、对系统的依赖性、信息的易更改性、载体与信息内容的分离性、信息存贮的高密度性、载体的不稳定性等。

2 地方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现状

(1)电子文件出现时间不长 ,电子文件的管理在很多地方高校处于起步阶段,电子档案管理设备落后 ,硬件设施建设层次不一,没有建立现代的档案管理系统。

(2)电子文件归档意识淡薄,观念落后,习惯于纸质文件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大部分档案人员缺乏信息管理知识和技术, 更谈不上在网络环境下收集、归档文件,有的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束手无策,极大地制约了电子文件归档的广泛深入开展。

(3)地方高校档案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应对档案信息化的能力,没有制定系统、科学、规范的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4)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不完善,无法在线归档。随着地方高校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深入,学校各部门已普遍使用办公自动化(OA)、每年都有大量电子文件产生,而学校档案信息化、数子化建设已明显缓慢滞后,电子文件无法实现及时归档。[1]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电子文件,无法得到妥善保存,导致已经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档案)流失现象严重。

(5)队伍结构欠合理,从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一是大部分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且相当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未接受过档案管理专业的培训,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技能;部分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虽专业对口,但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不尽合理。二是一些高校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把档案部门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机构,忽视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使档案管理队伍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素质参差不齐。

3 地方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的对策

(1)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目前,地方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也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正在发生变化,渐向计算机现代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方式过渡。地方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特别是校园局域网的开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供了契机。地方高校档案部门应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是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移动硬盘、DVD刻录机、光盘打印机等硬件设备,达到文档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其次,地方高校档案部门相互合作购置或研发先进、实用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文件网络归档专用系统等软件。按照“相对统一、标准通用”的原则要求,加快地方高校电子文档一体化的信息管理软件建设。做好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衔接。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互联。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破除封闭僵化观念、树立现代意识,改变现行的工作方法和行为习惯,是开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前提。地方高校要加大对档案管理有关人员进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档案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将是搞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以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至关重要的保障和措施。充分发挥档案人员的专业优势,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发挥电子专业技术优势,两者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可有效地解决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设计,形成,归档以及管理中的专业技术问题,这是搞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3)加强地方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专业技术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把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化加工等现代管理知识列入培训计划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外请专家、教师讲授档案信息化知识。重点、定向培养网页制作、软件指导、硬件维护、资源加工、电子档案(文件)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同时,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结合实际加快研究和制订地方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电子文件生成、档案信息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4)加快在线归档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电子文件档案资源整合。是地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信息化或数字馆建设的思想基础和追逐目标,核心是将来自各方面的电子文件(档案)能够通过网络向校档案馆实现实时或定时归档。根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地方高校协同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管理办法,共同研究地方高校电子档案接受、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加强对本高校电子文件收集、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开发统一的操作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档案管理软件,保证有保存价值的归档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2]同时,要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实现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对立档单位产生的永久、长期保管的档案,在向档案馆移交时,必须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步移交,缺一不可。同时加快基础网、数据库建设,实现电子文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时接收、归档、管理、利用和统计。

(5)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地方高校档案管理正迈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势在必行。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地方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档案管理者自身要切实转变观念,走出对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认识的误区,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稳妥地推进档案管理队伍建设。[3]要着眼于学校发展之大局,深刻认识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过去忽视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倾向和做法,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规划。切实配足,配好档案管理人员,使档案管理队伍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更加合理,实现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

总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地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掌握新的知识理论与技术手段。高校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具有电子文件的归档意识及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参与意识,使地方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周虹.高校电子文件归档浅谈[J].福建电脑,2007,(4);40-62.

篇7

关键词: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教育部、公安部令第28号,以下简称《规定》)经2009年7月3日教育部第20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于2009年10月19日颁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规定》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火灾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巨大,加强高等学校消防工作因形势需要变得刻不容缓。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已颁布实施,但针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却是一个空白。2006年5月,教育部委托北京科技大学先期启动了《规定》的起草筹备工作,在完成初稿第4次修改后,2007年11月,正式成立了由18所有代表性高校参加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规定》终于正式实施。《规定》的颁布实施对加强高等学校消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高等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又是大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等社会知识分子主要汇集地,据统计,全国共有各类高等学校4000多所,教职工200多万人,在校学生约2700万人。国务院专门提出“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规定》的颁布实施,承担起了对高等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承担起了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对人民生命负责的重任,意义重大;二是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将高等学校划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要求,但还不是针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规定》的颁布实施,填补了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立法空白;三是高等学校内消防管理部门在消防安全管理上无执法权,对校内师生、外来人员、家属以及驻校内其他单位都缺乏制约力,造成了消防安全管理力度不够,这一点也使依法立规工作变得格外重要;四是《规定》的颁布实施,将极大的推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员工消防安全素质,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夯实消防工作基础,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从根本上提升全社会的火灾防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在高等学校的火灾案例触目惊心,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火灾,导致4名女生死亡;2008年5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在楼内,所幸消防员及时赶到将上千名学生紧急疏散,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3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6号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血淋淋的火灾事故教训曝露出了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1、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等学校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社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科研、学校建设等方面上,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清,各部门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未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消防工作认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高,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人、财、物投入不够,不按消防技术规范配置消防器材设施,火灾隐患整治不彻底,消防宣传不深入,教育不广泛,广大

的师生员工缺乏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

2、校园内火灾隐患还大量存在,诱发火灾因素多。

由于消防安全检查和管理不到位,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疏散通道不畅、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火灾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加之,广大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用火用电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时有发生,增加了诱发火灾因素,致使火灾频繁发生。

3、消防安全教育程度低,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缺乏。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已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重要学习课程,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教育,而我国高等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程度还较低,没有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大纲,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课程安排少或根本没有,教学设备更是少之又少,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教育形式简单,没有形成制度化,致使广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缺乏。

三、正确解读《规定》条文内容,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明确了立法依据、目的、适用范围和工作方针。

《规定》的第一章总则明确了立法依据是消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驻校内其他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高等学校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2、细化了各部门及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针对高等学校领导以及师生员工的认识和职责不清等问题,

《规定》的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各条文予以了明确,“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分管学校消防安全的校领导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学校必须设立或者明确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机构,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专职消防管理人员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消防安全管理人是“组织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是“决策者”。《规定》还对各部门及各部门负责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消防器材设施、落实消防工作经费、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整改火灾隐患、建立志愿消防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办理消防行政许可、建立消防工作档案等方面职责作了具体的规定。

3、突出了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

为解决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规定》的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各条文突出了管理重点。一是明确了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实行严格管理;二是明确了校内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和展览必须具备的消防安全条件,并规范了防火审批程序;三是要求严格依法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手续,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四是要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五是校内学生宿舍、教室和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六是明确要求对易燃易爆物品、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管理;七是火灾发生时和火灾发生后要认真履行扑救初起火灾、疏散人员和保护现场等职责;八是要认真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4、明确了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的频次、内容以及火灾隐患整改程序。

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是发现、消除火灾隐患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防工作的重点。《规定》的第四章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各条文予以了明确,学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校内各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学校主要对各级各部门消防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校内各单位对本单位消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对用火、用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人员在岗等情况进行防火巡查。

5、规范了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生员工的

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能力,是学校减少火灾事故,降低火灾损失、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规定》的第五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各条文予以了规范。一是将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将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器材设施使用,防火、灭火知识,火灾逃生自救,人员疏散等作为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是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措施和方法。《规定》第三十六条要求学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消防演练,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四是明确了消防安全培训的频次和对象。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的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学校二级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当接受专门消防安全培训。

6、明确了如何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

发生火灾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扑救初起火灾,及时疏散人员。对如何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规定》的第六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各条文作出了明确规定。学校、二级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应当包括成立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实验室因其特殊性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

7、赋予了消防工作经费法律保障。

消防经费是保障消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规定》第七章消防经费各条文明确要求学校应当将消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消防工作经费包括日常经费、专项经费。日常消防经费用于校内灭火器材的配置、维修、更新,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备用设施、材料,以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火灾隐患,维修、检测、改造消防专用给水管网、消防专用供水系统、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

8、实施消防工作考评奖惩激励机制。

对消防工作实施考评奖惩,可以调动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消防管理有序开展。《规定》的第八章奖惩各条文要求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校内评估考核内容,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涉及民事损失、损害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学校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发生重特大火灾的,除依据消防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当年评优资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四、认真贯彻落实《规定》,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

结合《规定》的颁布实施,笔者就如何贯彻落实《规定》,加强和改高等学校消防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规定》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高等学校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以人为本”和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及学校财产安全的根本要求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规定》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规定》的重要性。将贯彻落实《规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宣传《规定》,认真按《规定》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避免发生校园火灾。

2、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活动,营造《规定》实施的良好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协调配合,紧密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将《规定》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认真组织开展《规定》学习、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学校各级各部门及驻校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和操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保卫人员等重要岗位、特殊工种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社会媒体及校内媒体,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普及活动,通过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消防志愿者活动、组织灭火逃生演练、参观消防站、参加消防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安全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联动效应。

3、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完善配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消防组织机构,确定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职消防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及各部门责任人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重视消防工作档案建设,认真记录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严格执行消防工作考评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把高等学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关,杜绝建设工程先天性火灾隐患;加大对高等学校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周到的业务指导,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令人欣慰的是,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消防安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我们相信,随着《规定》的贯彻落实,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努力,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将会上一个新台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篇8

关键词:不合格;消防产品;后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消防产品使用领域的监督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重要法定职责。但是从其管理现状来看,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处理方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最终导致不合格消防产品难以整治,并且违法行为难以彻底追究,这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具有领域分段的特性。本文结合现有法律法规和工作实践,对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后处理工作机制进行研讨。

一、目前我国消防产品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行业政策,旨在于能够打破行业垄断,允许进口产品进入市场,统一准入则,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消防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消防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从现阶段消防产品行业现状来看,我国现有5800多家生产企业,有160万人从事消防产业,其中消防产品共有304种,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16大类,其中还可以再分为71小类,自有品牌的经营模式一共有26000个,每一年的销售额平均可达3570亿元。与此同时,消防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每年度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在逐年提升,到2013年,其整体上的合格率已经打到88%。但是我国在相关规定中指出,到2015年,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要稳定在90%以上。另外,还有部分产品的合格率过低,例如防火窗的合格率为68.0%,灭火器、防火门、防火材料、消防应急灯等产品的合格率不到50%,防火阀的合格率只有38.9%,而由此可见,消防产品还需要今已加强努力,提高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后果

1表现形式

我国不合格消防产品主要表现为产品的实际状况与市场准入证书和报告的描述不一致,消防产品的关键性能不符合标准要求,以及未按照国家消防产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准入等几个方面。常见的几个例子主要有室内消火栓的阀杆、阀座和螺母等未按标准规定使用铜质材料;水带、消防软管卷盘与标注的长度明显不符,有的隔热材料竟用蜂窝纸代替,耐火极限还不到5分钟,以及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的漏风量不能达到规定数值要求等。

2危害后果

消防产品的使用目的是对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对人的生命以及财产等的危害。这是不合格消防产品难以实现的,甚至有些不合格消防产品还会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对火势蔓延起到助长的作用,这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与此同时,很多不合格消防产品由于其使用的材料价格比较低廉,因此进入市场的价格就比较低,容易混淆人们占领市场,这不仅会扰乱整个消防产品的市场秩序,同时也会给正规消防产品生产企业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不利于消防产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当前不合格消防产品后处理工作现状

(一)产品后处理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

监督抽查后处理主要是指由相关部门在遵循程序合法、规范实施、依法行政的原则下采取行政措施对被抽查出不合格产品的单位进行依法处理和后续监管。它不仅包括通报、责令企业改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等内容,同时还包括复查验收、督促收回、对不合格单位进行公告等内容。

2作用

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处理对于控制不合格消防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止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二是,为监督抽查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证;三是,找出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四是,推动消防产品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化和完整化,促进消防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资质管理权限不清甚至混乱

消防产品实行生产领域、销售领域和使用领域三段管理模式,分别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实施监督管理。然而,实际中,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对消防产品的市场准入的认证认可等具有绝对的权威,并为生产企业提供资质许可。因此,在处理源头违规生产上,就出现了“消防机构管不上、质监部门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2后处理工作方法和内容不明确

目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依照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督促改正,即以使用领域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更换为或完善为合格产品为基本目的。对不合格产品的去向和处理方式、生产企业质量管控的漏洞等关键关节失控漏管。如灭火器等产品,若有效灭火药剂含量不达标,则使用该批次药剂充装的灭火器均为不合格,应当对其进行收缴或召回。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此类的追溯管理规定。

3执法联动周期长甚至不了了之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当消防机构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后,除依法对使用者予以处罚外,应当将情况通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有同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并通过这些部门的权利行使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一则情况通报的的时间要求未作规定,人为因素很大;二则若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是异地企业,处理时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再次批转,环节多且不易跟踪问效。

4消防机构现场判定的认可度不高

消防机构是依据公安部行业标准GA588实施现场判定的,这种方式简捷便利周期短,但是消防产品的其他监管部门对消防机构的现场判定往往不予认可或采信,只认可国家检验机构的检测报告,可是一个产品的检测周期,如防火涂料等因需要施工和养护,周期往往过长。因此,通过消防机构检查发现问题后,运用其执法结果或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实施全链条的管理难度大。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消防法》只对执行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部门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同,经济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根据其市场特点而制定的消防产品生产流通企业监管模式在各个地区也并不统一,再加上我国还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后续处理及信息机制,因此就导致消防产品的市场管理方面比较混乱。另外,虽然CCCF(国家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和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会定期对各个地区、行业、种类等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统计分析,但是在相关不合格证书管理、产品还有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为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认证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使用领域

消防产品往往用于预防比较多,使用却比较少,一些用户由于不重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消防产品的鉴别方面知识也比较匮乏,因此就不能有效区分产品质量的优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仍然会在明知道消防产品不合格的情况下使用产品,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偷工减料,这一方面为自身的安全带来了威胁,同时还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市场。

3市场准入

从现阶段我国消防产品现状来看,总体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在这种背景下,除了少数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生产企业以外,其它有很多生产厂家都是采用家族式管理或者作坊式生产,只需要几个人购买几台简陋设备就可以投入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产品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不当途径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但是其实际生产的产品与样品之间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差距。

4生产及流通领域

一些生产企业由于缺乏质量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为了追求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就降低产品的生产质量标准,选用低价劣质的原材料来生产产品,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给消防产品市场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三、后处理工作机制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一)对不合格消防产品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

不合格消防产品的监督和认证要以《产品质量法》为首要依据,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对某一问题,如果《产品质量法》没有规定,则应以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但是如果《产品质量法》有规定,并与其他法律法规均有规定并相抵触,则应以《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为准。

(二)要认准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主体资格

在我国《产品质量法》中明确规定了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行政处罚执行部门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从监督管理结构体系来看,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的行政部门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横向,主要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另一种为纵向,主要为各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将横向与纵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完善的不合格消防产品管理体系。

(三)要准确判定消防产品的不合格属性

判定产品质量是执行后续工作的根本,判定程序的严谨性和判定结论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处理机制的合法性。目前,在使用领域判定消防产品的质量需现场判定或监督检验。现场判定是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最便捷、最常用的检查模式。一方面要注重执法程序的严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检查装备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必须符合判定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要保证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的有效期限内。

(四)要对后处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一是上级要对下级贯彻执行不合格消防产品后处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调整或纠正后处理过程中的不当行政行为,保证工作质量。二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对不合格消防产品的相关企业或个人具体落实后处理工作措施的情况进行核查,保证督导质量。

结语

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后处理工作是集法制管理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机制,其有效性的发挥在法律层面还需要一定的突破,如何把握好处理的方式和尺度,也是当前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S].

[2]主席令第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

篇9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大学理念、中学管理”;管理体制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了,学校才有余力去求发展,而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有新的增长点。这个新增长点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摆在每个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 学生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关于学生管理的概念,有多种解释,管,本义是竹管,引申为掌管和管理,即引导、促进和约束;理、本义为纹理,引申为原理和规律,即按规律办事。学生管理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商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特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学生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促进功能是第一位的,维持功能是第二位的。为此我认为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管活”,而不是“管死”。所谓“管活”就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措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锻炼素质,全面发展;所谓“管死”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管理学生不违规违纪。“管活”是根本目的,“管死”是手段,二者是有机的统一。要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就要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要在所谓的“管活”上下功夫。

二、对新时期地方专科院校学生素质和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地方专科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景充满信心;积极支持和关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人生观、价值观务实进取,成长成才愿望迫切等诸多方面表现良好;但他们当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个别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核心发生变化,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而对国家和民族利益考虑得少;个别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等,加之就业形势严峻,对前途未来失去信心,对教师的正面引导表现出选择、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以上现象不但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对学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大多数学生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体现出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的良好精神风貌,赢得了学生及老师的普遍赞誉和爱戴,为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但学生工作队伍中依然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同志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有的同志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缺乏教育管理的深入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基层的时间、精力的投入都不够;个别同志对如何管理学生没有明确的思路,排解矛盾的方法不对,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观

新时期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立全新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彰显人文关怀,把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围绕学生成长和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观念落伍。主要表现在,一是只靠学生的自觉行动,疏于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二是规范手段运用较多,教育引导运用较少;三是“班委会”,党团组织的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

(二)、更新理念,创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

大学理念所反映的就是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办大学和如何办大学的问题。地方专科学院属普通大学序列, “大学理念、中学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它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所谓“大学理念”,就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遵循现代大学制度,培养合格人才。所谓“中学管理”就是严格管理,科学管理。要求我们在管理上要实、要细、要有耐心、要深入学生,并非严防死守,更不是放任自流、不予管理,而是以提高质量,提高升学率为目标。“大学理念、中学管理”二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是辩证的统一。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

地方专科院校,学生思想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拜金主义误区,享乐主义误区等。这些消极和错误的行为及现象,虽然不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流,但对学校校风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解决“知”的问题,辅导员与班主任则主要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材,即解决“行”的问题。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课堂管理的效能

良好的课堂管理既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堂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方面,就要求大学的教师要学大师,要做研究型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必需“大师”级的教师用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广征博引进行讲解和引导,从而达到开启智慧、传授方法之目的,唯此,才能做到有效的教学把学生的行为完全吸引到学习上来,学生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违反校纪校规的事。课堂管理不仅约束、控制学生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着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所以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教学,就是最主要的学生管理,每个任课教师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

(五)完善学生管理体制,强化制度管理

大多数院校已形成了“校系共管,以系为主”的学生管理体制。从实践来看,学校层面主要做好管理制度、考核评价系统,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课程计划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校园安全等;教学系层面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队伍的培养与考核,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与落实,大学生学习习惯和成才之路的引导,学生道德修养的修炼,学生纪律与行为习惯的规范等。

完善了管理体制还不够,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秩序的运行,就必须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是因为,制度化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以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约束学生,并以此来维护学校的秩序,因而是刚性管理。另外,人性化管理是通过非强制的方式,用先进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引导人,发挥人的潜力,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形成自发的自觉的行动。因而是柔性管理。刚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就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促使学生遵守规范,并通过人性化管理引导学生超越规范。

(六)开展多种有益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生活动的种类按活动方式分,可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按活动内容分,可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等;按活动的目的分,可分为目标内化活动、建设舆论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活动等。所有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学校要组织开展有益的学生活动,学校要以团委、学生会为主体,完善和健全“大学生活动中心”,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文化活动,指导咨询,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成才,也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10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27-03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从2001年到2005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并于2007年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估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的重要手段,而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正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学督导为契机,建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渐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教学督导工作的定位

教学督导是学校的内部督导制度,由教学管理部门授权的教学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过程。教学督导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督导的任务是通过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督导活动的重点是导,以督促导,以导为主。

首先,教学,“督导”中的“督”即监督,监督是指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监督是高校教学督导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定位。教学督导通过对学校教学过程的监视、督促和管理,确保各项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确保各部门能有效完成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任务。

其次,指导职能“督导”中的“导”即指导,指导包含指和导。指是指出教学中的优与劣,即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的评估;导,即根据评估结果,指出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导”是根据“督”的结果来进行指导纠正。督是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导是解决问题,指出方向,督是导的根据和基础。

根据教学督导工作的定位,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限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其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强化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2013年,我校在原有学校调研员的基础上,学校聘请一批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校、教学修养深厚、富有奉献精神的老教授、老专家组成本科教学视导组即督导组,鉴于督导的督,行政色彩浓厚,而改称视导。为了更好发挥专业特长,按学科专业大类分人文社科、理工科等2个小组,分别负责相近学科专业教学单位的教学视导工作和开展全校性的教学督导评估工作。

二、教学督导工作内容及方法

教学督导根据工作内容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督和导的工作,主要内容应包括影响教学过程和质量的几个方面,简要概括为“督教”、“督学”、“督教”三个方面。首先,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督教。督教不应仅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考察,而应延续到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课外作业与指导、研究性学习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系统考察。其次,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督学。督导通过随堂观察、作业抽查、开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班级的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氛围,对班级学风进行督查。再次,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管。对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主要环节进行督查,对教学目标落实、课程安排、教学规章制度、教师业务档案、学生成绩评估资料等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在总结教学管理部门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指出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具体的工作内容与方法主要有:

(一)听课评课

教学视导员首要工作任务是听课。课堂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它综合反映了教师的思想水平、教学水平,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与学风。通过听课,检查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因此教学督导的工作要以课堂教学为工作切入点,并聚焦于课堂教学。教学督导的听课方式可以采取常规听课和研究性听课。常规听课可以采取随机听课和选择性听课相结合,根据教学督导听课的目的和听课对象来决定如:需要了解新教师的培养情况,就需要选择新教师的课来听,以便帮助新教师发现问题。如需要了解教学新秀及其教学水平的发展情况以及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晋升职称的教师,就需要选择有关对象进行听课;要了解整体的教学水平,就可以采取随机听课和研究性听课相结合。

教学督导听课后要及时评课,与被听课的老师交换意见,认真分析课的质量与水平,对其成功和亮点部分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其不足和存在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给予中肯的改进意见;同时要尊重教师的专业自、话语权和申诉权,认真听取被听课老师的看法,使听课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最优效果。

(二)参与教学各环节的检查、评估与专题调研

督导应参与教学各环节的管理,进行检查与评估。如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抽查试卷,开展专业评估等,指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工作中应将督导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结合学校的工作重点与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进行调研,组成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团队,以便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研究报告,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如对学校的精品课程教学教材的研究、学生评教、学科考察考试、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改革等进行专题研究。

(三)走访学院、召开座谈会,参与各种教研活动

教学视导参与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积极进行督导活动:如参与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期末课程考核巡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应深入学生和教师,应定期与不同学科的师生进行座谈,尽可能客观公正的收集到准确的信息。

(四)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督导员在听课过程中的听课记录、课堂的教学评价;座谈会、教学督导活动记录、工作计划总结、改革建议、工作过程中收集到有关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管理工作实施情况、状态和质量等各类信息,及时整理和分析形成工作简报、调研报告,及时向学校及各职能部门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完善教学督导信息的反馈体系。

(五)建立工作会议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督导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教学的情况,掌握教学发展状况,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梳理和汇总具有共性的、普遍性、或典型性的问题,研究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加强高校督导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得到加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教学改革全面深入,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同时,督导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高校教学督导的地位和作用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有力冲击高校原有的规模、效益和质量之间的均衡态势,导致教育过程出现诸如生师比过大、教学场地不足等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校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估,建立完整有效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是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与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集合学校所有成员的力量,使学校各组成部分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履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职责。

(二)完善教学督导保障机制

教学督导的保障机制需要不断完善权利保障、权威保障。由于缺少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督导工作制度保证,导致高校教学督导机构的定位问题、督导“责、权”问题等系列直接关系到工作效果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有的教学督导队伍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提高教学督导员工作运行实效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的课题,必须对此加以深入的研究,从而在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权利保障是顺利实施督导职能,使之免于流于形式的有效保障之一。教学督导作为专门的教学监管机构,必须赋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和必备的物质条件,在教学评估方面与教学管理部门相结合,在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优、教学质量评价与分析方面,教学督导应根据日常的调研发表意见。物质方面,学校加大对教学督导工作投入力度,增加了专项拨款数额,支持发展教学督导评估工作的开展,保障教学督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权威保障表现在督导员的素质,如敬业精神、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领域应有很深的造诣,在教学领域有一定的权威性,才能在教学方面对教师起到榜样与良好的影响与号召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正视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员素质的现状。用良好的教育教学体制去规范督导员的素质,提高督导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改善督导员个体所处的环境,发挥督导员自身的潜能和主体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督导员素质,从而为实现教学督导的目的奠定基础。教学督导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专业修养,定期地进行考察学习和培训,提高督导员的素质与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