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近年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新形势下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各类矿产资源均出现了大量的消耗,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矿产资源逐渐呈现出枯竭的状况,而这一问题也收到了全世界各国人士的共同关注。目前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个国家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即在科学合理开发的大前提下, 不断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从而实现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寻求一种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中煤炭资源更是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以非常严峻。在我国煤炭资源在所有矿产资源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自开发以来便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之一,因此一直主导者国民的经济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一惊人的速度前进的同时是以牺牲矿产资源作为代价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资料显示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供求平衡,煤炭资源开采量也随之加大,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的开采利用率为80%,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也日趋增加,与之相应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并没有因为石油天然气的缘故而缩减,反而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由此观之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类资源不可替代的,所以煤炭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二、目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
1、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报告显示,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对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明显,导致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经过仔细的查访和分析发现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①占用了山林和耕地。煤炭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势必要占用土地资源,在对农田和山林的占用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现象;②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进行工作面的巷道采掘时会将地下大范围内挖成空洞,比如大型的机械不断的挖掘,可能会在山体等下形成四通八达的隧道,而这些隧道会影响当地的地形和地貌,甚至严重濡染了地下水源,破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平衡;③在开采原煤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机械设备,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工业废水和大量的参杂有煤的污水,水质中不仅仅有煤尘还混合有毒性比较大的化学物质,在流经地表之后,如果居民和动物引用,均会发生中毒或者其他疾病。特别是某些乡镇或者地区的煤矿才开单位,没有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或者水资源净化系统比较落后,均不能完全实现除尘去毒处理,直接影响生物生长和生态平衡。④污染物处理系统功能落户。调查显示我国的大部分煤炭企业没有完整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很多煤矿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限制、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等原因根本没有污染净化系统,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外部因素的影响
(1)采煤工艺落后。我国的采煤工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综采采煤工艺、普通机械采煤工艺和爆破采煤工艺。由于就技术的限制导致大部分煤矿企业主要的业务是原煤的开采和生产,而且在没有技术作为支持的前提下更谈不上二次利用,所以煤炭经济的生产效益非常低,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较大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低下,高级技术型人才严重匮乏,所以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内部管理不到位。煤炭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对煤炭经济管理的经验,因此在煤炭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某些煤炭的经营者在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之下开始铤而走险经常利用非法手段实施圈地活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本来可以通过整体全面开发的矿产资源在利益的驱使下分成了若干小份,每一个小份分成不同的开发负责人,因此机械设备不同、生产技术的区别等均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煤炭的开采方面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的使用适当的方式,一味的寻求眼前利益进行乱采和滥挖破坏了矿藏资源的整体性规划。作为政府和国家面对这种情况却不能拿出一套有效的方案和制度,导致该种事件和现象层出不穷,种种原因都导致煤炭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1)完善煤矿经济管理体制。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引导煤炭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①建立严格的煤炭经济交易法律法规,规范煤炭市场行为,加大煤炭经济发展的监控力度,保证煤炭经济发展的公平性;②在煤炭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引进比较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和经济发展方式;③完善煤炭企业的福利制度,为煤炭经济管理的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力量;④合理的降低煤炭企业的税收成本,促使其提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济投入;⑤对于那些非法开采的小型煤矿企业应该强令关闭,将煤炭的开采权交由有实力的煤矿企业,从而保证开采的有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2)积极转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在煤炭经济不断发展的未来,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煤炭资源的地位,摈弃传统的发展方式,不断调整煤炭经济的发展方向,积极的转变成现代化发展方式,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可持续从发展的措施,为煤炭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3)构建煤炭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在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因此作为政府应该起到倡导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尽量以最小的资金投入、最低的环境破坏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做好煤炭资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废弃物分排放处理工作,降低对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作为煤炭企业应该致力于研究新型高科技采煤工艺技术,联合电力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煤炭供应产业链,减少浪费降低污染,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作为煤炭企业所在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和煤炭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煤炭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改善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地方由于煤炭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政府部门应该联合企业对当地的居民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加大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快速回复当地的生态平衡,尽量降低环境对于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篇2
扩权强县改革进程
扩权县范围不断扩大
2007年,按照“近期内经济能够腾飞、经济实力较强、在不同类区县有明显的带动辐射作用”的基本原则,省委、省政府确定了首批27个扩权试点的县。2009年根据中央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四川省扩权县范围扩大到59个,新增的32个县主要是粮、油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以及县级经济发展考核先进县。2014年7月份,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新增19个扩权县,扩权县总数达到78个,涵盖了除阿坝、甘孜、凉山民族自治州和成都市所辖县(市)外的所有县(市)。
三批次扩权县中类区各有侧重
从全省平原、丘陵、山区、民族地区的类区划分看,平原县(不含市辖区及成都市所辖县市)地域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但数量相对较少,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扩权已经全部涵盖,其中首批扩权县中有5个平原县,第二批2个。丘陵县中多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扩权强县改革的步伐也启动较早,在扩权县中占比大,第一批和第二批扩权县中各有20个,分别占当批扩权县总数的74.1%和62.5%,而第三批扩权的县中仅两个是丘陵县。2014年新增的19个扩权县则以山区县为主,达14个。
多数扩权县在全省的经济排位提升
从近年来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看,与扩权前的2006年相比,目前已经开展监测的59个扩权县中,有36个县实现了位次提升,其中提升幅度最大的安岳县从2006年的89位升至2013年的45位,位次在100位之后的县从2006年的18个减少至13个。23个位次回落的县中,除什邡市、绵竹市、安县等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盐边县受煤炭行业停产整顿及钢铁行业不景气等影响综合排位回落幅度较大外,多数县位次回落都在10位之内,波动幅度不大。
上半年扩权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14年以来,在全国、全省经济缓中趋稳的宏观环境影响下,扩权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快于全省、好于一季度、优于县域。上半年,59个扩权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26.3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556.0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8亿元,增长9.6%。
经济增长快于全省
上半年,扩权县GDP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均比全省快1.1个百分点。59个扩权县中,有42个县GDP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个县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广汉市(12.7%)、苍溪县(11.6%)、宜宾县(11.5%)(见上图)。
经济发展好于一季度
上半年,在全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扩权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升,“稳中有进”的势头良好。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回升0.3、0.4、0.1、0.2个百分点(见下表)。
经济实力领先县域
扩权县作为全省县域经济中政策优势突出、优先发展势头较好的县,总体发展水平领先县域。扩权县数量在全省135个县市(不含市辖区)仅占43.7%,但常住人口占县域的70.3%,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县域的70.6%,其中GDP超过百亿元的县13个,占了县域(共17个GDP百亿县)的76.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县域比重为72.5%;初步测算,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县域平均水平高452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县域平均水平高484元。
上半年扩权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征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
上半年,59个扩权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200.2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初步测算,工业对扩权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拉动扩权县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工业增长速度总体较快,有43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苍溪县(33.0%)、兴文县(22.9%)、宜宾县(17.5%)。工业企业盈利情况较好,5043户规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83.2亿元,增长8.6%,增速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需求稳步扩大
上半年,扩权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9.5亿元,增长19.7%,增速比全省高6.7个百分点。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县从去年同期的2个增加到6个,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简阳市(147.0亿元)、仁寿县(126.5亿元)、大竹县(110.6亿元)。扩权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1.6亿元,增长13.1%,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2个百分点。7个县零售总额超过50亿元,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江油市(63.4亿元)、中江县(58.4亿元)、简阳市(57.8亿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财政扩权是四川实施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扩权县财政收入保持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较快增长态势,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上半年,扩权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8.8亿元,增长11.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4%,增速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扩权县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15.2%,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全省比重为13%,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增收势头较好
上半年,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4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7个县(市)收入超过全省水平,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简阳市(14275元)、什邡市(13576元)、绵竹市(13413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97元,增长12.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有17个县(市)农民收入超过全省水平,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峨眉山市(8184元)、什邡市(7437元)和绵竹市(7369元)。
篇3
立大三亚圈意识 推海澄文一体化
7月2日,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在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市长吴岩峻的陪同下,在三亚调研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情况,强调要提高视野,树立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意识,大力再塑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充分发挥三亚琼南中心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进琼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刘赐贵说,三亚在全省地位重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全市上下一定要紧紧抓住纳入全国“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城”(城市综合地下管廊、海绵城市)试点和“多规合一”的难得机遇,树立“大三亚”意识,做实“大三亚”概念,通盘研究考虑三亚与周边市县的一体化发展,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三亚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再塑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品牌,充分发挥琼南中心城市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各市县要深入研究认识自身优势,在统筹发展中有取有舍、有得有失,合理布局,使琼南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发挥出最大效益。
刘赐贵指出,下一步,要做实做强三亚经济,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做大做精三亚旅游,以“大三亚”视野,高品质高要求打造旅游精品;做优做美三亚城市,以国际标准推进各项城市建设;要继续加强旅游环境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重拳打击堵车、欺客宰客等现象,不断提升三亚的城市建设和旅游品质。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海口作为省会城市,要有大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经营理念来经营城市。要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组合营运,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赐贵要求,要推动海(口)澄(迈)文(昌)一体化,实现联动有序发展,全力推动琼北省会经济圈建设,力争以全省六分之一左右的土地实现全省经济总量50%以上的目标。海口、澄迈、文昌等市县要有大局观念、团结协同意识,正确看待取与舍、得与失,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相关安排在“多规合一”中要统筹体现。海口要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秉承“生态底线、陆海统筹、历史文化”三大理念,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棚户区改造、全省‘多规合一’”三大机遇,通过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等三个分别在千亿元以上级的投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要警惕“见怪不怪”的思想,以“两城”的要求自我对照检验,细抓工作指标,明确目标任务,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创建“两城”。当前要确保在明年春节前城市卫生管理及绿化、美化、彩化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让所有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变化。
高速公路要与社会发展结合
成为群众的“发展路”
据了解,海南年内预计开工建设三条高速公路,总长为358公里,其中琼中―五指山―乐东高速公路于今天开工建设,横线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和文昌―(琼海)博鳌高速公路预计10月份启动征地拆迁。
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座谈会中,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围绕高速公路建设中的6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打造出精品路、示范路、民心路。“高速公路不单是要考虑到车轮子怎么跑,更要考虑到如何与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起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刘赐贵说,高速公路沿线市县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考虑把一些观光、休闲、高效农业放在高速公路出口处附近进行展示,把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农村奔小康等项目与高速公路结合起来。刘赐贵在会上还分享了他曾经分管高速公路建设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刘赐贵表示,这三条高速公路对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沿线市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都有着重要意义。各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切实担起各自职责,让高速公路变成群众的谋生之路、发展之路。
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推进全面小康社会
在海南今后要发展的12个产业中,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对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意义,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力推进我省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篇4
【作者简介】张卓元(1933― ),男,广东梅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摘 要】为贯彻中央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2012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为此,要继续稳定物价,在经济稳定条件下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同时,经济改革要有新突破:要对一些难度较大改革,比如垄断行业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换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要积极推进有利于稳中求进的改革,包括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为稳增长稳物价转方式惠民生服务。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定物价;转方式调结构;改善民生;改革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2―0090―03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党和政府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后作出的重大和正确的决策。
一、稳定经济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2012年首要任务
2012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稳定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中国经济经过2003-2007年两位数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实施了四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等,2010年经济增速重新登上两位数(GDP增速达10.4%),但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渐突显,转方式调结构进展缓慢。面对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债务危机加重,国际组织连续下调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外需疲软。国内由于前两年货币过量供应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房价更是狂飙,因此去年开始适当紧缩货币和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尽管各地各方面加快增长和攀比GDP增速的愿望很强烈,但是靠大规模扩张货币信贷刺激经济快速增长已无可能。相反,一些人特别是国外媒体和投行却一再预报中国经济将大幅下滑和硬着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实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十分必要的非常正确的。稳中求进,就是要稳字当头,在稳定中求增长求发展求改善民生。
稳中求进就要求经济稳定增长。首先,中国经济2012年不会像外媒说的那样会紧急迫降或硬着陆,而是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比如8%左右的增长。因为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还比较强,在党的扩大内需方针指引下,需求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旺盛的。中国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各种条件。其次,由于外需增速下滑,房地产市场受到比较有力度的调控,消费需求则因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长不够快难以短期内大幅增长等原因,经济增速将会比过去有所放慢,地方追求GDP短期增速最大化的冲动也遏制不住这种下行趋势,因为现在与2009年不同,不能大规模投放货币,否则很快就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危及社会稳定。因此,中国经济整体上将告别两位数增长,转为常态的7%左右或8%左右的增长。再次,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平均近两位数增长,而面临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任务。由于转型意味着注重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专注于数量和规模,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弃量保质,使经济增速放缓,并要求经济保持稳定,在稳定中求增长,使这种增长是可持续的。近两年中国东部地区因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但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
二、继续稳定物价
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的主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基本稳定,表明社会经济总体上是均衡协调的,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是基本协调的,因而经济是稳定的。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更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国内外实践表明,在物价稳定经济稳定的条件下,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有利于经济的有效增长,并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损失,因而从长远看,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最快速的少走弯路的增长。还有,物价稳定经济稳定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物价稳定最有利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物价持续过快上涨,经济不稳定,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影响社会的稳定。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稳定,在稳定中增长,经验证明是一条正确的增长路径。
中国2010年7月起出现新世纪第三次温和的通货膨胀,2011年CPI上涨率为5.4%(其中7月份达6.5%),估计今年CPI上涨率将回落至4%左右。如果按比较全面反映物价上涨水平的GDP平减指数计算,则2011年的物价总水平上涨率达8.2%(因为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1年全年GDP471564亿元,比2010年的401513亿元实际增长9.2%,名义增长则达17.4%,GDP平减指数为8.2%)。这一轮通胀的原因,一是2009年以来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分充裕形成比较强大的通胀压力;二是全球各个发达经济体奉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导致推高中国的物价水平;三是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面对年初开始通货膨胀发展势头,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适当收缩货币,强化价格监督检查,提高农业生产补贴,减免蔬菜等流通环节收费,增加猪肉等食品进口,使物价涨幅有所下降,十一、十二月份CPI上涨率分别降到4.2%和4.1%。与此同时,全国31个省份建立了物价上涨与补贴挂钩的联动机制,2011年共给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居民发放价格补贴近百亿元。
尽管2011年治理通货膨胀取得重要进展,但2012年中国通胀压力仍然不小,控制物价上涨过快还应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上述引发这一轮通胀的三个原因还存在,通胀压力虽然有所减小但未消除,一旦放松货币或者农业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减产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等,CPI就会反弹,重新站到5%以上。最近,央行报告称,有占68.7%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因此,今年需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宜大量放水。还要千方百计保证农业稳产增产,保证食品供应。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继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总之,要努力使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三、在经济稳定条件下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
2012年,中国要在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迈出更大的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增长方式。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这两年,我们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2011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投资占54.2%,消费占51.6%,净出口占5.8%,说明需求结构有一定改善。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调结构成效总的还不尽如人意。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仍然沿着第二产业高于而第三产业低于GDP平均增速发展,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生态环境总体还在恶化,等等。因此,今年需要在经济稳定条件下,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正确选择。中国2011年人均GDP按当年汇率计算已超过5000美元,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不少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如不及时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扭转城乡、区域、居民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改变教育医疗社保等投入不足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状态,就很难逃脱中等收入陷阱,长时期跨不进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从专注于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完全有可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并争取到2020年前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即全国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2008年美元)以上。
四、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2012年中国要在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我们改革发展的目的是普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也连年大幅度增长,而且其增幅一般均大于当年GDP增速加物价涨幅,从而使这几年中国财力相当雄厚。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超过十万亿元,达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仍将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这就为财政向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打下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2012年,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和民生项目的投入。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其增速应达到或超过财政支出平均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农业的稳产增产从而稳定经济。今年财政投向教育的支出,应首次达到占GDP的4%。财政还要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住房保障支出、保护环境与生态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等。以上这些,都是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其中除三农支出外,都是用于向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增加这方面支出,可以逐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短缺的状况。
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要做到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经济改革要有新突破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为落实这一精神,首先要对一些难度较大改革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有一些改革攻坚任务由于久拖不决逐渐成为老大难问题,如垄断行业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换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等。这些改革涉及比较重大的利益调整,困难和阻力比较大。这就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排除既得利益群体的干扰,然后由上而下进行强力推动,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次,要积极推进有利于稳中求进的改革。比较重要的有,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使资金利率能反映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并逐步改变负利率状态,利率回归为正数,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抑制投机。前一段,我们看到,负利率使不少老百姓都不愿意把钱存进银行,而是投入到炒股等高风险行业,常常吃亏上当,怨言不少。负利率还必然带来资金的浪费和错配,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不利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所以,为了更好地稳定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需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二,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逐步使资源产品价格真正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由于这一改革会引起价格上涨,国家需要给低收入群体予必要的补贴。今年中国物价上涨压力比去年小,有利于我们抓住时机在不影响物价基本稳定条件下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从而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第三,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为稳增长稳物价转方式惠民生服务。这也是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的最重要内容。
Making Progress while Ensuring Stability is a Correct Decision to Enhance Steady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Year
ZHANG Zhuoyu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Xicheng, Beijing 100836)
篇5
养殖生产形势良好 1~5月全国水产养殖产量1354.21万吨,同比增长6.61%。据全国海淡水养殖渔情信息监测,1~5月海淡水养殖生产投入与各品种出塘单价均同比上涨,海淡水产品出塘单价同比分别上涨213.26%和84.75%,渔民生产积极性较高。
捕捞生产形势稳定 1~5月全国海洋捕捞产量539.19万吨,同比增长0.86%。据海洋捕捞动态信息网监测,今年上半年,黄海和东海海域水温回升较慢,整体渔业资源状况较差,仅有一些小型鱼类出现一定量的渔汛;南海传统经济鱼类没有明显渔讯,预计上半年海洋捕捞产量同比相对稳定。
远洋渔业生产总体平稳 1~5月远洋渔业产量42.53万吨,同比增长约4.06%。预计上半年远洋渔业产值将达54亿元,总产量5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约5%和3%。其中:大洋性渔业约27万吨,同比增长约4%;过洋性渔业约23万吨,同比增长约3%。
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据对全国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统计,1~5月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19.44元/千克,同比涨9.23%。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35.86元/千克,同比涨9.84%;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13.25元/千克,同比涨8.46%。可比的45家水产品市场成交量280.30万吨,同比增加6.86%;成交额553.55万吨亿元,同比增长14.55%。
篇6
关键词:企业年金 运行模式 税收优惠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等一系列策略的推行,湖南省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这背后却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9.78%,居民负担系数不断增加使得人们对于养老保障福利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然而,湖南省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着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过窄,融资方式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几个方面的不足。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
上世纪80年代起,企业年金作为一种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世界各国得到蓬勃的发展。作为一种补充的养老保障制度,企业年金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养老问题,还减轻了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政府财政压力。此外,企业年金还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相比之下,湖南省企业年金的发展还很短暂,远未发挥社会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
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特殊时期的中国,其经济状况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类似。因此,我们可以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进行研究,从中寻找出可借鉴点,并联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大胆实践,从而更好的完善湖南省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而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湖南省养老保障和企业年金现状
近几年湖南省的社保基金主要依靠国家、省和地方补助来维持,对资金的投资局限于银行定期存款,资金的灵活性运作明显不足。作为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则可以相对减轻财政负担。截至2010年底,湖南省共有4家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业务。全省受托人管理合同累计达104个;受托基金规模累计达10.24亿元;投资管理人资格累计达120个;投管基金规模累计达29.08亿元。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南省中小企业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我们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在长沙市范围内选取了50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中小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年金计划不论在认知程度、承受能力还是参与意愿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够通过企业年金这种新型福利性质的保障计划得以提高。
二、国外企业年金运行概况
(一)美国企业年金
美国企业年金计划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待遇确定型计划(DB)、缴费确定型计划(DC)和混合型计划。其中缴费确定型计划在三者中占主导地位。
缴费确定型计划中的401(k)计划占据了私人养老金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已成为美国最流行的企业年金形式。401(k)计划中的EET税收优惠模式使401(k)计划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401(k)计划的资金管理方式大都是受托人借助咨询机构将一些基金产品组合成投资目录后供计划内成员选择和更换。
针对于中小型企业,混合型计划中DB、DC与IRA(个人退休账户)混合生成了SEP IRA与SIMPLE IRA两种新型混合模式。两者分别适用于除有限责任公司以外的任何公司和各种形式的小企业。采用外部模式、拥有单独的服务供应商、低成本和易操作成为这两项计划的最大优势。
(二)澳大利亚超级年金
澳大利亚强制性的超级年金计划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超级年金计划模式主要有公司年金、行业年金、公共部门年金和零售年金四种。行业年金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行业共同建立的行业协议框架下的年金计划,分为开放式和非开放式两种。开放式行业年金以原有建立行业为基础,允许其他企业或个人加入该年金计划,集合成开放式年金计划。该模式降低了新加入的企业或个人的年金计划成本,也使得原有计划的参与者受益于规模效应。零售年金是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年金产品,是在多主体参加的情况下形成后端集合模式。运行该模式的金融机构可以从中寻求规模效应,提高投资收益。
(三)香港强积金
强积金计划有集成信托计划、行业计划和雇主信托计划三种。其中集成信托计划占92.5%,是强积金的主要计划。集成信托计划是集合不同雇主、雇员和自雇人士的供款而形成的年金计划,雇员流动性高的行业倾向加入行业年金计划。在强基金计划中,所有满足条件的雇主和雇员都必须强制向强积金计划缴纳5%工资额以上的供款。
此外,为向计划成员提供额外保障,强积金受托人必须购买足够的赔偿保险,用以赔偿计划成员因受托人或其服务提供者的失当行为而招致计划资产的任何损失。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法定补偿基金,在赔偿保险未能提供足额赔偿时,对计划成员做出补偿。
三、国际经验之于湖南的比较借鉴
(一)运行模式借鉴
根据养老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合适的企业年金运行模式是企业年金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的行业年金计划是集合型年金计划的最重要成分,其中最值得湖南省借鉴的是行业年金中的CARE Super年金计划。该计划特点是覆盖多行业的大型企业的同时对中小企业开放,节约了建立新计划的成本,同时也提高规模效应。
由于湖南省目前只有4家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计划,且主要对象都是大型企业,故可以考虑已建立的大型企业年金吸纳同行业的中型企业与之共同形成集合模式来降低成本,进而吸纳小型企业加入年金计划,形成完整的集合企业年金模式。借鉴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其结合了湖南省经济结构和企业年金现状,为中小企业发展年金开辟了新的途径。中小企业在借助大型企业年金的基础加入年金计划的同时可以提升规模效应并分摊部分成本,而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也能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参加年金计划,既增加了营业规模也节约单独组建计划的管理成本费用,达到了中小企业、保险公司、大型企业三赢的目的。
(二)税收财政支持借鉴
税收支持向来是企业年金发展中最敏感的问题。虽然近十年来湖南省的宏观税负水平呈平稳上涨趋势,但其经济杠杆作用在促进省内企业年金发展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年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澳大利亚,政府每年对于超级年金在税收方面的支持大约在100亿澳元左右。在税收模式方面,美国的401(k)等合格退休金计划中采用EET税收制度, 该模式不但体现了长期养老金储蓄和生命期间内的收入再分配的本质,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雇主和雇员的积极性。相比之下,湖南省对于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还停留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文件中,优惠力度和执行力明显不足。
因此,湖南省可以尝试在结合省内财政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省内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比率和相关政策并尝试采取EET或其他税收模式,试图从最大程度上协调各方关系。同时在养老财政有盈余的条件之下还可以仿照澳大利亚超级年金由政府资金直接补贴年金基金来激励年金计划的开展,以促湖南企业年金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监管方式借鉴
国外的年金计划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监管的强有力支持。以美国401(k)计划为例,美国国内税收局通过ADP与ACP检测对雇主与雇员的缴费限额进行限定,并对一系列的非常规行为制定了详细的惩罚性措施;此外, 它还受到税收法、Taft Hartley法案等其他法律规定的部分管制。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年金的监管依据中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各类法规条例进行统一协调。根据美国多层次、多机构的协调监管的模式和方法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考虑在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建立各地社保机构、计划参与者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在此模式下,湖南省内各社保机构和企业应在监管建设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各地方机构和企业的反馈作用,提高企业年金运行及监管的透明度。此外,通过借鉴香港专业赔偿保险和政府补偿基金的成功经验,湖南省可以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如规定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一定规模时需要建立补救赔偿基金,来保障参加年金计划的中小企业雇员的养老利益。
参考文献:
[1]Yu-Wei Hu, Colin Pugh, Fiona Stewart, Juan Yermo.Collective Pension Funds(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ENTERPRISE ANNUITIES REFORM[J]. 2006.OECD Working Papers on Insurance and Private Pensions No.9
[2]陈广林,陈骏杰,刘琤,王牧之. 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企业年金支持分析.[M].金融经济,2011.10
[3]郑思思,张英明.江苏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比较与选择.[M].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4]蒋柠懋.试析湖南省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M]法制与社会.2010(11)
[5]Alan Siu. HONG KONG’S MANDATORY PROVIDENT FUND [M].Cato journal vol.22 no.2(fall 2002)
篇7
关键词: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170-03
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与区域层面,有的学者研究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和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建议,也有学者考虑了经济发展中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如技术的引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4],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主要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整理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并预测了经济发展趋势。
1 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1978年以来,吉林省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按可比价计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30.3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9倍,第二产业增长47.8倍,第三产业增长55.7倍。201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808.01亿元,同比比较增长了近9.0%,高出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经济存在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也表明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各产业的分布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都较高。具体发展数据如图1所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第二产业的增速高于地区GDP的增速,第三产业的增速与地区GDP的增速基本持平或略低,第一产业增速明显低于地区GDP的增速。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从1978年的29.25:52.40:18.35调整到2012年的11.83:53.40:34.77。从调整的结果看,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3%左右,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以及吉林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第二产业的重要程度不断上升,对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重要。
城乡居民生活方面,从1978到2012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将近7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长了47倍。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增长了9倍,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3倍。同时,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也在不断降低,揭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更加明显,这一趋势有继续扩大的倾向。下表列举了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与住房情况变化。
2 吉林省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与增长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约束,给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面对这些不利外部环境,吉林省政府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所带来的机会,坚持“三化”、“三动”战略为主线,维持了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2.1 吉林省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均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使得当时过于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当时中央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然而,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愈加严重,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有鉴于此,在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中央政府主动将经济增速调低,即“十二五”计划GDP年均增长为7%,强调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中央政府采取了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的情况下,全国GDP增速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步回落,这反映出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不断强化经济质量的决心。与此同时,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给吉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2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为20%;消费的增速相对平稳,年均增速为14%;国际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保持净进口状态,“十一五”时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978年以来吉林省投资、消费、出口的变化情况如表2。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作为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政府不断加大引入非国有投资的力度,对投资结构进行优化发展。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全国,投资结构的日渐合理化,产业升级成效明显。
其次,消费需求波动相对平缓,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吉林省整体的消费需求水平波动平缓,对经济发展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因素。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社会消费需求稳定增长。通过施刺激市场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最后,近年来进出口平稳波动,进口额度快速增长,出现常年贸易逆差。这也是吉林省与发达地区差异化明显的部分。目前从整体上来看,结构性问题突出,如进出口失衡、缺乏深加工的出口产品和国际知名的品牌。这种模式对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制约。
3 吉林省经济发展预测
通过上述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吉林省“十二五”规划中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政策,通过高、中、低三种预测方式对吉林省未来经济发展进行预测。
3.1 经济预测低方案
2013年按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10.3%设定,“十二五”期间,其他年份经济增速按10.5%考虑,“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按8.9%考虑,“十二五”期末的一、二、三产的比重按“十二五”规划的10:50:40考虑,2020年的该比重按9:48:43考虑,其他年份做等差线性插值处理。预测结果见表3。
3.2 经济预测中方案
考虑到2011年和2012年吉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3.7%和12%增长,而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9%,因此,2013年经济增长预计为10.8%,“十二五”期间,其他年份经济增速按11%考虑,“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按10%考虑。由于调结构与保增长之间存在矛盾,在保持高速增长情况下,“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一、二、三产的比重10:50:40的目标很难实现,在该种增长速度下,到2015年二产的比重将小幅提高,一产和三产比重将略有调整,预计2015年一、二、三产比重9:54:37,2020年的经济结构按8:52:40考虑,其他年份做等差线性插值处理。预测结果见表4。
3.3 经济预测高方案
在高方案中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11%,“十二五”期间其他年份经济增速按12%考虑,“十三五”期间初期经济增速按11%考虑,末期经济增速按9%考虑。在该种增长速度下,到2015年二产的比重将继续小幅上升,预计2015年一、二、三产比重10:55:35,2020年的经济结构按8:53:39考虑,其他年份做等差线性插值处理。预测结果见表5。
4 结语与建议
本文对吉林省1978-2012年以来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分析,从国家的宏观环境和内部投资、消费、出口两方面探讨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经济数据和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给出经济发展低、中、高三个预测方案。本文的预测过程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特点,也结合了经济发展的不同变化情境,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通过对现状描述和未来预测,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需要继续扩大内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社会生产的起点和终点。利用刺激消费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其次,继续扩大对开放水平。吉林省进出口相对来说能力不足。利用长春地理位置优势,加大优势产品的出口量,提高对外贸易量,促进经济发展。最后,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同时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非国有投资的比重,利用外资的投入来加快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友余.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3,(3):133-136.
[2] 田强,陈莉.三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1):71-77.
[3] 袁建新,刘幸赟.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省际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5):78-87.
[4] 李鑫.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9,(7):11-12.
[5] 白永秀,王颂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及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11,(6):102-104.
[6] 吉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吉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篇8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趋于平缓。但是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规模近年来日渐增长,并且还会产生连带效应, 让钢铁、水泥等必要建材也走上高速发展道路。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使房地产行业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二、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站在投资品的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与传统的金融产品本质相同,也会存在价格波动状态等不稳定因素,而作为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质量的房屋价格,其稳定性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将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价格影响当成基础来看待,分析房地产经济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一旦出现失衡,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副作用。从国外一些房地产泡沫问题爆发的国家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产生泡沫,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求量虽然比较大,可以促进GDP的增长,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需求上的上涨是因为房地产结构不科学导致的。当前许多城市房价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收入比例相差巨大,一般的居民是没有能力去承担房屋价格的,所以阶段性消费一定会产生断层,导致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增长幅度下调,对社会稳定及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房地产经济和与房地产经济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
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撑,同时房地产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房地产和所有产业部门都有物质空间关系,属于社会基本要素之一,所有的居民和生产企业都需要将建筑物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才能保证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房地产行业与房地产经济的高速发展体现出住宅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关联度比较高,所以可以有效带动建材市场、家具市场等许多生产部门共同发展,并且在带动这些行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从侧面提升交通业的发展,缓解所在地区就业难等问题,所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自身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而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房地产投资对其余大部分行业的贡献度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走向,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日渐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清楚的掌握房地产经济发展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何种作用,才能在未来规避问题。
四、房地产经济发展对我国投资以及就业方面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离不开房地产投资这一关键模块的支撑,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大部分行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行业之一。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日渐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些情况都对房地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其更好的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近两年,用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的资金占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成左右,而且这一比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房地产行业的蓬勃也缓解了一些地区的就业问题,因为房地产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的比较多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滞留的问题。房地产行业施工时需要使用到许多种类的工程建筑材料,包含水泥、钢材等,所以也可以为相关的产业带来发展的契机。据不完全统计,由房地产行业延伸出的就业岗位已经接近300万,所以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五、结束语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想要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房地产投资不仅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同时还能带动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所以房地产业对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房地产投资可以拉动固定资产发育,提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房地产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在积极向上的状态,所以如何保持这一状况,是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产业链比较长,加之可以带动大量劳动工人,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安定做出贡献。房地产经纪的高速发展还与财政税收体系改革和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上文从当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阐述了房地产经纪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旨在完善房地产经济发展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利利. 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解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295.
[2]许宪春,贾海,李皎,李俊波.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15,01:84-101+204.
[3]崔生龙. 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论证[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7:30.
篇9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就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都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意义,但最能代表经济的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宏观经济成果的总指标,是最大口径的经济税源。根据经济决定税收的理论,直接影响税收规模和速度的指标是GDP的总量、速度和结构。
(一)从总量的角度看经济与税收的相关性。从经济总量的角度来说,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越高,那么政府在参与分配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所有的税收收入都是GDP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201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4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税收总收入117.26亿元,同比增长26.19%。“十一五”时期GDP总量达1304.5亿元,年平均增长17.2%,税收收入合计301.71亿元,年平均增长28.56%。税收弹性系数1.66,税收收入随经济总量增长而快速增长,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海西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和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
(二)从产业角度看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从GDP结构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上升,特别是近几年全州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伴随着资源开采力度和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0.7%,税收增长40.91%;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亿元,增长20.5%,税收增长27.47%;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12.5%,税收增长46.3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1%、85%、11.9%,分别拉动GDP增长0.6、16.1和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8:79.1:18.1转变为2.8.81.2:16。“十一五”时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8%、18.7%、13%,二、三产业税收平均增长率为29.88%、18.99%。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33:74.53:22.14转变为2.8:79.1:18.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4.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是拉动经济和税收的主动力。
(三)从行业角度看税收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十一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型资源企业不断投产运营,资源开发由低水平、小规模向高水平、大规模方向转变,由单品种开发和原材料输出型向综合开发精深加工型转变,石油天然气、煤炭、盐化工企业、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税源相对加快产生,资源性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较快发展。2011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72.65亿元,同比增长8.3%,税收同比增长24%;煤炭开采业增加值38.48亿元,同比增长50.1%,税收同比增长72.8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4.42亿元,同比增长9.4%,税收同比增长-10.3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13.59亿元,同比增长32.1%,税收同比增长16.57%。“十一五”期间,石油天然气、煤炭、盐化工企业、有色金属四大行业税收平均增速为20.37%、117.83%、25.14%、37%。煤炭行业税收增速领先于其他行业,与近年来海西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二、税收在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一)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财力保障
近年来,海西州税务系统认真贯彻总局“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到税收上来。2011年全州组织税收收入117.26亿元,其中州县两级一般预算收入37.5亿元,占全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31亿元的31.97%。“十一五”期间组织税收收入301.71亿元,其中州县两级完成89.81亿元,占全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1.97%。“十一五”期间,全州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这是全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体现,是综合实力增强的标志,是“十一五”跨越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的直接反映,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资金保障。
篇10
关键词:外债规模;适度规模;偿还问题。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世界上许多不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经济的起飞,大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的经济,这就形成了借用外债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吸引外资,引进设备和技术,利用我国的原料和生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使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使我国成为利用外资的成功经验,多年来是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产值的持续增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外债并不只是显示它有利的一面,同时外债也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说外债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外债的潜在威胁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风险。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的外债开始由于规模小还没有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 1994 年开始,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使外债规模呈现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最大债务国。2012 年 6 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 3 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 7512.61 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 4801.61 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 2711 亿美元。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 4128.80 亿美元,占 85.99%;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 672.81 亿美元,占 14.01%。因此,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企业利润进行偿还债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外债现状与外债扩大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近年来的外债规模现状。
从我国外汇管理局网站的信息得知,2012 年我国的债务期限结构来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 1935.59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 5577.02 亿美元,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 48.61%,银行贸易融资占 26.50%,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 75.11%,主要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 2448.37 亿美元,占 50.9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 1371.58亿美元,占 28.57%;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 545.91 亿美元,占 11.37%;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以及其他机构债务余额分别占 7.81%、1.23%和 0.03%。上述数据是我国债务的现状,这些数据的掌握有利于掌握我国外债的存、流量,同时有利于适度的分析和掌握,这对于我国的外债的借贷和偿还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对于一个国家的外债存量是某一时段的国家外债净流量的累积数额,也反映出该国对债务的负担能力。
(二)对我国近年来外债规模扩大的原因分析。
在 2007 年-2009 年暴发了世界的金融危机,这是影响到全球的一场金融风暴。它源于美国房屋信贷的危机,使美国的广大投资者对按揭失去了信心,这才引发了美国的流动性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虽然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巨额的资金,但最终也没能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荡。到了 2008 年 9 月9 日,这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就开始失控,开始波及到整个世界,并导致许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为了不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混乱只好由政府接管,稳定市场经济的动乱。由于我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这场世界级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虽然是好事,但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下,经济形势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我国出现了外债来源充足和国内经济发展对外债需求两旺的局面,这也成为提高我国外债规模扩大的根源。近年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快速的增长期,是我国 GDP 的年均增长量高于同期全球经济的增长率,这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得到深化和提高,使我国市场经济的投资取向和市场环境更加稳定、透明,增强了海内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赖。为国际资本流入到中国创造了较大空间。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需求旺盛,但由于我国的储蓄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难以吸引广大投资者的热情,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只能寻求境外贷款来解决建设资金缺口。
二、关于对我国外债规模的适度性的研究。
适度外债规模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需要的,对于外债确切地说是指一个国家在它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度的外债规模是可以被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实际吸收,并具有偿还能力,同时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时的利用外债的规模。对于一个国家外债应该是多少才是适度的外债规模,这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对资本的客观需求、国内资本的积累能力、国际资本的供给状况和国内经济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其中衡量外债适度规模最重要的原则是本国经济对外债的吸收消化能力和偿还能力,即外国资本流入能否保持国内财政、信贷、物资和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能力。
(一)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
对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应处于何种水平为适度和合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从经验来看,难以进行确切的定量分析,只能寻求一个适度性的规模。国际上流行的评价指标及国际警戒线值得我们认真借鉴。这些指标较多,在这些指标中,偿债率和债务率是两项最重要的指标。一般而言,国家的债务率突破 100%和偿债率突破 20%,就有可能发生偿债困难。但是偿债率和债务率等项指标作为考察国家对外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其适用和有效范围是有限的。因为一个指标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债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而不能反映问题的所有方面。其他经济因素甚至非经济因素都会对国家的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情况下,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的急剧变化,金融创新手段的飞速发展,对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国家的外债形势造成更多的不可予测的因素。
(二)一个国家如何利用外债加速经济的发展。
在国家利用外债加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证明,如果有效的利用外债,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否则,将会加重国家的债务负担,影响国际收支平衡,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主权。因此,建立适度外债规模指标体系,研制早期预警系统,对于防范债务危机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切实把握影响外债规模的因素,必须形成外债适度规模的评价体系。第一,是国家对外债承受能力的指标。这类指标是外债的总量指标,它反映出外债余额和国民经济实力的关系,具体可分为负债率和债务率两个指标;负债率是指国家对外债务余额占 GNP的比重。债务率是指国家外偿余额占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创汇的比重,反映国家创汇能力对外债的承受能力。第二,是国家对外债偿还能力的衡量指标。反映每一年还本付息总额和经济实力的关系。主要有偿债率、还本付息和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和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率。外汇储备是衡量国家对外经济实力的标志,外汇储备量可以标志国家对外偿债能力的强弱。第三,是国家对外债结构的衡量指标。这类指标是在外债规模既定的衡量指标。
通过债务内部的各种对比关系反映举债成本,并预示偿还时间和偿还能力。
三、结语。
一个国家的债务结构和外债规模之间是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因此,任何国家在发展中都可以采取适度的外债规模,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这对于快速的发展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讨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及偿还问题分析时,应对比分析我国的外债现状,提高对债务危机的预警能力。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由于受到 WTO 组织的制约,资本流速加快和汇兑限制已经放开,未来影响我国偿债能力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如贸易收支、资本收支、外汇储备、利率、汇率等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债务规模过大就可能出现较大风险。
因而,在今后的外债规模管理方面,更应该合理控制外债余额及外债规模,并对已有的外债制定适宜的还债计划。
参考文献:。
[1]李广舜。我国外债规模的现状及其适度性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 2008-08-15.
[2]李研妮,冉茂盛。我国外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预测。2011-05-27.
[3]金雪军,邢自霞。我国外债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J].财贸经济。2008-05-1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近年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