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现状;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所以,在新时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1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依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单向性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教学质量较低[1]。另外,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就是使用新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在课堂上,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或者合作学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而,由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经常引用一些与课文知识无关的内容,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过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教学目标,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1.3不能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2]。另外,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词、文言文教学活动,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未能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2.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3]。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积极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2充分认识新课改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新课改,合理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环境,适当补充语文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积极性,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3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讲解课文知识的同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4]。同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讨论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3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合理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作者:陈雪瑜 单位: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巧英.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1,(1):152-153.
[2]温艳.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0):127-128.
篇2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必将引发现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主要表现为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动向;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改革动向。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必将引发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教学规范与模式,可以说,这些教学传统模式曾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起到了某些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承担着某种评判标准的角色,其社会历史性不容忽视。然而,在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高中语文教学在执行动向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系列重大改革。笔者主要注意到了下面三个方面的改革动向,或者说趋势:
1.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语文自身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目标追求上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发展到今天,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是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一方面,是一种人文主义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重视“人”、关注“文化”,是一种彰显人文主义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一种人文主义教学的实现。新课程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并提升其人文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人生体验,使教学最终走向一种人文主义的机制感悟。因此,人文主义应该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大改革动向。
另一方面,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规范,具有应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其具体方针也就必然要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学语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一种目标追求决定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
因此,可以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目的追求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考应试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学生智力、创造力开发放在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力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文字学会思考,形素养,体会并内化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学目标改革动向上必将是一种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趋势。
2.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动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模式追求上的丰富多样化,表现为一种复合开放式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其复合开放式主要的教学模式有:
(1)情景体验式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景,把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以任务驱动学习,将学生引人情境,从而激发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这样一种倡导特定情景体验的语文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当前特定时代背景下注重实现情景设置与学生语境体验的整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新课改理念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的一种积极尝试。
(2)引导发现式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发现式教学改革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言而喻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改革模式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学习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侧重于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引导中“发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能力培养目标。
(3)开放协同式教学。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该是在一种大语文背景下进行较为开放式的尝试,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自由释放以及有效实现师生间的协同进步与发展。这其实就是一种超书本、变开放、重协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必将从书本世界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在这种回归中更好地沟通师生语文教学同课外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和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现实社会实践的联系,并最终实现变封闭孤立的语文教学为开放协同的语文教学,以实现语文教学人文化教育的目的。
由此不难发现,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有目的地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就必须是一种综合优化,追求一种复合开发式的教学改革,力图把不同的教学方法按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和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效应,以便使我们的教学实践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多面性和综合性。
3.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改革动向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在笔者看来,这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过程,就是一个师生间探究互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在新课程标准那里,有一个理论前提那就是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动向那就是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变革。
篇3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自由;创新
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我们高中作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素养的积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在写作中发挥个性。笔者根据自身在教学方面的探索尝试,归纳出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大胆尝试新的高中作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中作文教学的讲评是以教师为主导来讲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不到行之有效的目的,教师的辛苦也没有得到预期的收获。为了在愉快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高中作文的评讲中,我大胆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先找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让学生结合自身来谈谈想法以及如何取长补短,让学生学会这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作文写作功底。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话题作文课时,选取2011年的高考作文,以“拒绝平庸”为话题来进行写作。首先提问学生对这个题目的想法。当我提出问题时,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或讨论或思考;然后向学生展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来谈谈对这几篇作文的修改意见以及如果自己写会怎样处理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话题作文充满了兴趣,也愿意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
二、要合理协调自由与标准作文的关系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方式是给定学生题目,让其围绕这个题目来进行写作。这样给定范围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规范化,也有利于老师的批改与评讲,但存在很大的缺点是: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学生基本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无法提高写作水平。况且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积累的知识面也有宽窄之分,怎么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所给定的作文题目有了解和感触呢?因此,我提倡在高中作文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让其发挥,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课本中有一单元是关于诗歌的学习,我就让学生在学习过后,根据所学的诗歌知识,来进行任何内容的诗歌创作。这样不规定内容的自由写作,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写作是一门艺术。如果对写作设定诸多“条条框框”,让学生在这些规则中无法施展“拳脚”,只会造成其在写作中堆砌文字、为了写作而写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鼓励学生自由写作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写作的质量有所提高,同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各类信息,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我们会发现,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也有所变化,从最初的命题作文逐渐向话题作文过渡,从2002年到2012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都是以某内容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来进行写作。这是对新大纲的具体应用,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综合写作能力,也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其在写作中张扬个性,一举两得。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篇4
(一)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概括文章含义,进行前后文的解释。有的文章还会留一些空白和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理解作品后进行填充,学生填充内容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整体把握和理解的过程。
(二)课堂增加“佐料”,教学绽放光彩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读”,学生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从而领悟文章的真正要义,获得心灵的启迪。所以,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开展阅读游戏、阅读竞赛等,学生在游戏中激起了参与的热情,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讲求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要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涵,获得情感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适当地增加他们的阅读时间,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题材内容、背景环境、情感主旨等相关知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裁结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融汇贯通,有助于他们真正学会阅读、分析、鉴赏文章,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所以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钥匙。
三、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
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一致命伤,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阅读要广,但不一定篇篇都懂,句句都会,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积累越多,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纯熟,对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一)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很适合学生阅读,如《视野》《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杂文报》等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是“与时俱进”的优秀课外资料。
(二)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
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5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和深化,高中英语教学方面的教学问题,越来越凸显,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高中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如何对自身的英语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审视和反思,发现其中隐藏的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切实改进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中英语学习对于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和英语运用水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高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英语知识储备和积累,具备了进行英语课程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由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涉及的英语知识面较为广阔,对于学生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和英语语法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更好的学习要求。因此学生在进行英语课程学习时,仍然容易遇到学习困难,形成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对此,教师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由于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局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从而影响学生英语课程学习质量的改进和完善,导致高中英语课程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给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以及今后在英语学科方面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和作用。面对这种教学实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应该不断对自身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实际和学习要求等进行观察和反思,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切实改进教学现状,提升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的主要的教学问题
1.教师的课程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单一。在向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往往将教学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上,很少或者忽略对课程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和营造。一方面使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呈现出一种压力、紧张的教学状态,不利于学生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进行有效的英语学科知识学习。另一方面使高中英语教学呈现出很大的教学局限性,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影响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
2.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往往习惯于将英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英语词汇教学、英语写作教学、英语阅读教学等进行独立教学。这割裂了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使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形成正确而完整的英语课程学习提心,进而影响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
3.在英语课程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进行英语作业设计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英语练习,巩固英语课程学习成果,习惯采取“题海战术”,强迫学生进行海量英语作业练习,导致英语课程作业设计存在重数量而轻质量的问题和缺陷。同时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为了节省课程教学时间,很少对学生的英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作业完成状况,以及课程学习情况的清晰认知,影响了学生英语课程学习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二、解决高中英语课程教学问题的相关策略
1.重视英语课程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营造,以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为先导,引导和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迅速的集中学习精力,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僵化、枯燥、压抑的英语课程教学氛围进行改良和调整,使学生能够放下英语学习的抱负和不良学习情绪,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更好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视频或者图片,从而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的感染之下,快速的集中学习注意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树立高中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教学理念,拉近英语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距离,密切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各个英语教学环节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高中英语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影响、彼此支撑,共同构成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总体内容,共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整体性理念出发,使英语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能够相互渗透,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一方面应该向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分析和讲解,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另一方面应该以英语阅读文本作为教学载体,ζ渲械挠⒂锎驶愫陀⒂锓ㄓ锝行必要的讲解和分析,从而使学生的英语词汇、英语语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综合素养和学科技能。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45
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死板,仅仅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下,长期的接受性学习和标准化题型训练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遏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开发,因此现在的学生大多将学习重心都放在了数学英语或其他学科上。而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定义以及看法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之所以被普遍的认为是一门枯燥而又乏味的学科,是因为很多高中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模式的忽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是很重要的。
高中时期恰恰是学生自我成长的关键时刻,语文作为汉语的表达形式,并且也是我们的母语,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再者,中国自古以来便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也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还应承担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国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务必是当今语文教师必须要跟上新课标的脚步,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如今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内容,可以从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变、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培养三方面来研究其中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变。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变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变是至关重要的。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航海家在茫茫中航行的指南针,亦或是像探险家在松涛滚滚的森林中仰望夜空便可得视的北极星一般,指引着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从而深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由此而来,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应是丰富而又长远化的,而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奔着考高分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开发,学生写作、阅读潜力的开发、爱国热情的培养,对于时事政治评论的热情,正确三观的树立等等。只有做到让这些理念时刻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自身的思维,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真正做到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理念,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给予人的精神力量是无法用语言所能描述的,因此,它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是首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教学课本上的内容,它还包括语文教学媒体、活动、课程内容的深化拓展等方面,这样可以真正的让学生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丰富内涵和魅力,从而做到让学生主动学语文,了解语文,做到真正的热爱语文这门学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塑造高素质人才。其中,笔者将着重讲述一下语文教学媒体和影视科学艺术方面的研究,因为这正是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的要求。我们可大胆借助其他艺术科技领域资源来提升语文读、写教学的品质,探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优化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教学媒体上的多样化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插入、PPT的丰富等方面去生动化,学生的思维通过视听上的激发能够更加快速的活跃起来,语文课堂也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对此,教师应该学习探索语文学科与影视艺术文化的内在联系,把影视艺术中的有机元素纳入到语文的知识、能力结构中。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来拟定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尝试构建以影视艺术鉴赏与课程内容的结合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有效策略体系。
另外,适当的开展一些围绕语文课题的娱乐性活动,例如成语接龙等,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减少上课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同学友谊的塑造和培养,将语文知识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压力也会随之大大减少。除此之外,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方面可以交给学生自主课外查询资料互相交流借鉴,也可以由老师进行一些趣味化的内容讲述。例如古诗词可以延伸到一些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讲述;现代文阅读可以拓展一下作者的生平事迹等等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但是教师应着重意识到影视艺术科技文化对于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三、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正确培养尤为重要,一方面,这对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息息相关。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内涵、品性的培养、表率的作用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以及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内涵的培养。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与高中生特有的学习方式也有必然的联系,由于高中生年龄趋于成年,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的是具有活跃思考力的学生,所传授的也应以具有思想性的文本为主。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得与失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第一届课改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笔者在担任了第一届初中语文课改时期的教学工作后,又担任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近两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体会颇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将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站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角度上,回顾初中语文课改既有得也有失。
(一)
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来说,初中语文课改都为高中语文教学开拓了新的局面,为高中语文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课改开拓了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带来了生机。
初中语文课改就像一块实验田,在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来进行播种。这实际上为教师们提供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创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便产生了。“教无定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合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等,这其中不乏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极大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经历过语文课改教学的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课堂熏陶下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会给高中的语文教师们提出各方面的知识欲求,这势必会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的发展与变化,促使高中语文课堂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活跃了,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课改促使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为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双主体”教学关系奠定了好的基础。
新的教学理念中,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而初中课改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这一“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事实上,初中语文课改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学生的主体意识已被唤醒,这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为师生研讨问题,共同成长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激活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章节,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丰富的内容,比如中国的京剧介绍、广告设计、设计导游词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发散的思维,这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已在初中阶段得到很好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再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初中语文课改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比如大量阅读、古诗词鉴赏阅读等,甚至在中考试题的设置上都对这一方面有所涉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初中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高中阶段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整体提高。
五、初中语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物。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①“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②初中语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不以分取人,这为习惯了以高考指挥棒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做了一次示范,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物。
(二)
但是,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初中语文课改的不足之处,对于知识强调体验,对于基本技能却不够重视。
一、语法知识的淡化处理,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
语文语法知识早已作为非考试知识,在所有的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找不到一章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许多学生连什么是主、谓、宾都没有听说过,而这块极其重要的知识实际应该在初中时期得到补充、巩固、加强,但遗憾的是这块知识却成为盲点,因为这块知识的缺失使得高中的许多知识点无法讲透,特别是古文教学更是让教师头疼,教师只能生硬地将一些语法现象讲给学生听,而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更加不会举一反三。语法知识向来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不是考试点,但却应该是知识点,而且应该是最基础的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语法知识没有系统地学习的话,不仅语文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连英语学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课改中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工具性的重视不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③初中语文课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非常重视,重视培养学生的过程体验及思想上的升华,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应用文体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而书面表达能力尚不足等。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又增添了负担,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不少,但却无法将这些体验表达出来,这无疑没有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改应更具科学性,为高中语文教学铺好路、搭好桥。初中语文课改下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教材的改进与研究,反思初中语文课改可以是我们在下一步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中更具研究性、系统性。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这块基石的厚重与否,取决于我们语文教育者的努力探索,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初高中语文教学定能成为一条线索明晰、流畅的教育过程。
注释: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改 教材
多年以来,高中语文课改的呼声日隆,很多教师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让人侧目的成绩。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跟进,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标准和新教材全面推广使用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从开始的意愿抒发为主流向群体创新实践方向寻求突破,虽困难重重,但已是大势所趋。当前,掣肘高中语文的因素很多,但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梳理,还是可以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寻求防线薄弱处突破,以点带面,就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获取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现实资料和宝贵经验,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交流。
一、持续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标准提炼高中语文教学思想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破土萌发初长成”的态势。这与高中语文教师持续更新自身观念,深入贯彻新课程教育方针是密不可分的。多年以来,高中语文传统教学的套路、模式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要空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在这种固化、单一的传统模式下,就像木偶人一样目光呆滞、神情游离。而且,教与学长期处于两张皮状态,即教师在台上口感舌燥地指点江山,学生则在台下昏昏欲睡,梦会周公。陈旧刻板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高中语文改革迫在眉睫。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它起着导向和过程性保障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的观念更新应该具有持续性和永久性。
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多接触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现代教育书籍,用发展型的现代教育观武装头脑,结合课程教学深入探讨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把握新课程教材的思想精髓,用新课程标准做教学实践的标杆,将外延阅读的教育信息资料进行整合提炼,浓缩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对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思想,大胆进行高中语文课改的理论尝试,在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最终将外延思想、新课程理念、教学实践三者结合起来,使高中教师变身为具有前沿教育思想、课程改革能力强的新型科研型教师。
二、适当调整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构建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的高中课改方案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经过各教育专家学者的缜密研讨最终成形,并广泛应用于各高中学校,各地反响不一,成效各异,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契合实际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教材虽然带有明显的权衡各方因素的迹象,但各地校情、学情迥异,并不能面面俱到,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带有明显的“一刀切”色彩。教材是教师施教的立足点,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基于此。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需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为参照,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利用已经成形的现代教育思想大胆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潜移默化的教育发展新常态。新课程教材作为全国材,在内容编排上单薄统一,从高一到高三,内容大体相当,没有循序渐进的梯度感,与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文化视野脱离。语法修辞等多种手法在教材中的穿插配置,让学生感觉不到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使得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系尚未构成基本轮廓。而且,教材各单元之间没有知识互补或相互支撑性的联系,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完一个学段的语文教材后没有较初中语文学习的厚重感,好像与初中区别不大。
三、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增强高中考察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
高考是全国性大考,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反观其今,虽然有关高考改革或存废的信息甚嚣尘上,但当前形势下高考制度仍然在推行。尽管“一考定终身”存在很大弊端,但它的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目前,围绕高中语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或行为都是指向高考的,也都是以高考为中心的。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过于单一集中,不适合当前中国人才发展和培养的需要。如何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增强考察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值得每位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令人可喜的是,高考语文命题已然先行,体现了“与教材千丝万缕粘连,重点附着能力考察”的命题理念。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导向。对此,教师要敏锐捕捉新动向,及时调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把知识型领会为目标向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提升转变,既服从高考选拔大局,又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如果能使两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和促进,使之协调发展,这便是真正成功的语文教育。在高考内容考查方面,要把握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能力考核动向,将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梳理,明确重难点,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加深记忆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语文教学的知识面,重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考核内容科学性上,应遵循高中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个人成长规律,不以单纯的基础知识领会和记忆为目标,从而影响日常教学效果,使高考考核内容向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倾斜。
总之,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既要持续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还要多措并举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运转教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不应定势的作为统一标准,而应该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适当做一些调整和更换,以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重能力培养的大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本土主义;本土文化;渗透应用
在当今的高中语文教育中,本土主义理念已逐渐渗透进教学实践当中,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本土文化,揭示本土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挖掘审美主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实践目标而言,就是要将本土的诗词歌赋等语言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相应知识的模块中,把源远流长的优美文化艺术模块嵌入高中语文学科内容中;对实践内容而言,就是将诗歌文化纳入高中语文的诗歌模块、文赋特色纳入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模块,这些优美、内隐的本土文化国粹都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我们要加以继承和发扬。
一、本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误区
1.高中语文教师缺乏开发意识
本土文化包含了相当多的民族风情、风俗旅游特色内容,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语文资源,可是,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长远眼光,只是局限于高中语文课本,硬生生地将课本内容教授给学生,将选修科目充当考试的工具,这是对本土资源的浪费和无视。事实上,运用本土文化可以教授学生学习更多的、更广的语文知识,可以用本土主义的理念向学生传输高中语文的内在底蕴,而大多数教师缺乏对本土资源的开发意识,也没有认识到向学生介绍文化底蕴的深层意义。
2.学生缺乏本土认识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化和信息虚拟化的发展,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传授高中语文课本的教科书内容外,基本上把课本之外的所有生活重心都转移到了虚拟世界中、游戏空间里,学生只了解老师传授的基本语文课本内容和一些网络当红术语等,而对生活当中的语文常识却一窍不通。学生的语文学习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有的学生甚至连自己所处的本地历代名人都不曾听说过,对本土传闻、轶事一无所知,这种对本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大有民族文化后继无人乏力之感。
二、本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分析
1.转变观念,加大本土文化的渗透力度
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课堂,都要重视本土文化,齐集一心,投入各自的资源,对高中语文教育形成合力,将本土文化渗入高中语文“大环境”中,积极更新语文知识体系,增添本土文化内容,对语文教材的知识点予以延伸,使学生在融入本土文化的语文学习中增加对家乡的热爱、对乡土的殷殷关切之意。
2.渗透本土资源的鉴赏和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要侧重于本土资源的文本选构,以本土文化内容为主题,增加名人传记、民间故事、民俗文化等元素,老师通过对本土资源的课堂讲解,拓展教学新视野;要侧重于本土文化中的优雅品鉴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文化元素,在生活中摸索本土奥秘,在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鉴赏品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侧重于学生对本土资源文化的情感体验,让本土文化变为学生眼中的“语文”。
3.借用乡土情怀解读语文教学过程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凭借智慧借用本土资源,随时随地将本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恰当融合,将词、楹联嵌入语文教材,则显得不落窠臼。如,教学《书愤》一课,老师可以引用与陆游同时代诗人的诗句:“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样迁移的诗句情感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感受文中的情感起伏,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素材,可以渗透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幼稚的敏感心灵,让学生逐渐将本土气息引入自己的文化知识框架里,达到“外化于形,内积于心”的境界。
运用本土主义理念,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实现本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相融合,极大地提升语文自主学习的空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国家的魂,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本土文化和延续民族精神的文化使命,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用本土文化滋养后代,用本土意识传递民族精神,在把握语文教材之本的同时用科学的态度传播本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为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注入新鲜生动的血液,锻造学生的民族文化之魂。
参考文献:
[1]邰雨春.如何走出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J].教学与管理,2010(13).
篇10
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有效途径一、引言
情感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合理运用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理论和实践表明情感教育非常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标准。情感教育中重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性格特点等来使学生获得全方面的提高,由此可见,将情感教育这一教学模式合理地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通过将情感教育引入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意境,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思想性的理解。其次,高中阶段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对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是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各个方面都在向逐渐成熟转变,因此,在这个对于高中生而言极为关键的时期,教师应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积极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应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情感教育,通过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来帮助学生合理的构建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将情感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将情感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首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则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度理解语文教材,做到对教材中内容的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同进行合理的提炼和拓展,整合能利用的教育资源,研究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深度挖掘高中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此处以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文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教授这篇作品时没有完全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因素,那么教师有可能简单地将这首诗描述成诗人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的逍遥。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感受诗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则会体会到诗人贫穷中精神的富有、落魄中心胸的旷达以及自适中又含有的淡淡的辛酸。可见,情感教育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课堂流光溢彩,使学生对文章内涵具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可以将枯燥的语文教学变为情感享受与创造激情的过程,把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到情之所至、自然流畅的更高境界。
(二)强化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情感教育若要合理的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并实现其既定目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往往会被定义成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而课堂上学生则以受体的形式出现,改变这一教学模式的一个途径就是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的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使其真正了解学生的状态及情感需求,根据了解到的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制定出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但对改革的错误解读却无形中增加了学生高中语文教学的压力。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怪象的出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过度重视,不能单纯的将语文教学视为应试教育,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隐藏的真实情感。此处以《背影》一文的教学为例,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情感及对父爱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文章中蕴藏的这些情感,积极唤起学生对父亲的感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桥梁。不同的课堂氛围会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以轻松授课、灵活教学,而学生则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良好的课堂气氛应从教师做起,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语气温和,平易近人,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真正地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
四、结论
情感教育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已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认可,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途径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教材,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情感因素,在注重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周东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余忠凤.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及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李媛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