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气污染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空气污染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空气污染的看法

篇1

一、背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幸福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如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探索。

二、课堂上的场景

场景一:

师引入:蓝大、碧水、绿色、阳光为人们的生活构织出绚丽的风景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存在,请大家观看大屏幕。(播放几幅大气污染的画面)

生:非常惊讶,不解地发出惊叹声。

师(趁此机会):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生:大气污染。

师:相信这些画面我们中间许多同学都见到过,谁还能给我们举出你曾经见到、听到或者亲身感受到的大气污染呢?

生1:我们家住在建平造纸厂附近,经常闻到造纸厂的难闻气味,真是受害极深。

生2:我曾经到我哥哥工作的水泥厂去玩过,生产车间里的空气很污浊,对工人的身体应该有很大的危害。

生3:……

师: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行不行?

生:不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场景二:

师: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面几个事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请选择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将学生分成四组探讨)

1.农业生产:每年农作物收获后,村里的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免去清理秸秆的劳动,同时用秸秆灰作肥料。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浓烟滚滚连眼睛也睁不开,能不能改变这种对秸秆的处理方法呢?

2.交通运输:城市里的汽车很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3.家庭生活: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一到做饭时家家烟筒冒着烟,污染空气,尤其是冬天家家需要取暖,空气中的污染更为严重。怎样做才能将燃煤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呢?

4.生活居住: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房价较贵;另一处虽然便宜些,但离工厂较近,空气质量较差些。选择哪一处呢?

学生热烈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到第四组的时候,老师可适时出示徐州南区与北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和房价进行比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场景三:(进一步升华)

师:望天空,几多悲哀几多愁,这已是很多城市人的苦恼,如何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空气更加清新呢?现在我们开展一个“金点子大赛”活动,请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比比哪组同学想的办法多,想的办法好?

学生分小组讨论,形成答案。

生1:改进联合收割机,减少秸秆留在地面上的高度,避免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的耕种,对秸秆回收、深加工……

生2:植树造林……

生3:工厂治污……

生4:使用清洁能源……

师:为了更好地唤醒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我们一起做一次义务宣传,请你设计义务宣传画或宣传口号,要具有冲击力、感召力,能够让对空气质量最麻木的人都震惊,走到改善空气质量的队伍中来。

学生积极设计,纷纷展示:

生1: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生2:保护环境,请使用无铅汽油。

生3: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生4:……

有的学生甚至现场画出了宣传的漫画,看到学生精彩的设计,我真为学生潜在的能力惊叹。

三、案例反思

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

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带到一定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例如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策略,从生活中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先去感受生活中大气污染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些图片,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回答热烈,情绪高涨。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不是惟一的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如教学时学生观看完图片后教师提问:你能否给大家举出你曾经见到、听到或者亲身感受到的大气污染呢?再者给学生提供徐州北郊、徐州南郊和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请同学们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出三地差异的原因。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因此,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中分析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可借助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例,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家庭生活、生活居住几方面入手深入讨论、探究影响因素,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四)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篇2

调查显示,约95%的网友知道PM2.5是雾霾的成分,但近五成的网友不知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也是雾霾所含污染物以及雾霾污染源何在,教材知识缺位、大众科普不到位和自学习惯欠缺是造成认知较差的主要原因;六成网友不了解PM2.5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网友对PM2.5等在人体淤积部位及沉积量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不足六成网友了解PM2.5能给成年人造成10余种危害,辣妈和宅女对PM2.5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认知最好,仅平均五成网友认为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平均五成六网友注重日常防霾,防霾口罩和食疗最受欢迎;面对雾霾,七成六网友了解食疗是治本的理疗方法。

一、调查说明

1. 调查目的

客观了解“雾霾危害”认知现状,分析不同年龄人群雾霾知识储备情况,了解网友对“雾霾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的有效建议。

2.主要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雾霾有害成分及污染源、雾霾如何进入身体、雾霾对不同人群的危害、日常防霾措施等四部分。

3.调查组织过程

时间周期:2019年4月24日至2019年4月24日

执行机构:绿生活指南、问卷星

4.调查方法

采用网民自填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5.调查对象

新浪微博网友

6. 有效样本量

2726个

二、调查样本结构

1.六成多网友年龄在20-30岁,是参与在线调查最活跃人群

调查数据显示,34.81%参与调查的网友驾临“十面霾伏”的地球时间为26-30年,占比最大;驾临地球20-25年的人数排名第二,占到27.85%;这两部分人群超过了参与调查总人数的一半,高达62.66%。排列第三的是驾临地球31年以上的人群,占25.95%。此外,11.39%的网友驾临地球不到20年。

2.近七成半的参与网友是女性,她们更关注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

调查数据显示,参与在线自填网络问卷的网友74.68%是女性。一方面,在互联网中女性较男性更爱分享和互动、更有耐心;另一方面,女性更关心自身及家人健康,尤其是在空气污染严峻形势的当下。

3.宅女和辣妈更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女性网友的三成多

在74.68%的女网友中,不同类型的妹纸对雾霾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关心程度又是不同的。宅女、辣妈、萝莉和御姐依次分列前四位,分别占到19.49%、13.56%、11.86%和10.17%,占到女性网友的55.08%。而后四位依次是大妈、白富美、腐女和干物女,分别为0.85%、1.69%、3.39%和4.24%。丝女、女汉子和家庭主妇均为7.63%,女神有5.95%,森女有5.93%。

4.经济适用男最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男性网友近五成

在25.32%的男性网友中,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有44.44%的为经济适用男,“顾家”是他们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性格基因。跟女性网友基本一致,宅男、大叔和小鲜肉都挤进了前四,占比一次为15.56%、11.11%和10%。而男神占5.56%,高富帅占7.63%,丝男占8.89%。总体情况与女性网友人群分布吻合。

三、对雾霾成分及污染源的认知状况

1.九成五网友了解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但对其他污染物的认知不足

雾霾物质构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PM2.5(即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气态污染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形成了灰蒙蒙的天气。

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网友对雾霾的组成或者说有害成分的认知还不够全面。94.94%的网友都知道PM2.5等是雾霾的污染物,但是知道二氧化硫是雾霾污染物的不足六成,而了解氮氧化物也是雾霾污染物的也刚六成多一点点。

在女网友中,仅有55.08%的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有60.17%的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有害成分;奇怪的是,女网友中仅有78.81%的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

而在男网友中,仅有55.56的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稍比女性网友高0.48个百分点;有60%的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成分,比女性网友地0.17个百分点;有92.22%的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较女网友高出13.41个百分点。

总体看来,网友们对雾霾所含污染物成分有较好的认知,但还非常不完善。雾霾是2019年底才被广泛知晓的事物,大家在学校接受的地理知识没有涉及、大众科普不到位和阅读习惯欠缺等,是网友们对雾霾认知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 全民治霾须先告知公众污染源何在

一般认为,城市有毒颗粒物的来源有汽车尾气、烧煤供暖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可生长颗粒、装修粉尘、厨房油烟等。环保部数据中心监测的污染防治类别,则为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危险废物、重金属、废水和废气六大类。

调查数据显示,89.87%的网友认为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6.08%的认为粉尘是空气污染源,63.92%的认为重金属是空气污染源,53.80%的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此外,有51.27%、39.87%和29.75%的则分别认为,废水、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也是空气污染源。

在女网友中,89.83%的知道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3.9%的了解粉尘是空气污染源,59.32%、55.08%的则分别认为重金属、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

在男网友中,这一比列分别为52.22%、84.44%、67.78%和48.89%。与女网友相比,对废气的认知低了37.61个百分点,对粉尘的认知高0.54个百分点,对重金属的认知高出8.46个百分点,对危险废物的认知则低了6.19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网友们对空气污染源的认知总体较好,但也不全面。全民治霾,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公众知道其身边的污染源何在!

三、对PM2.5进入人体的认知状况

1.仅四成左右网友认为PM2.5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

临床经验表明,PM2.5依次可以进入鼻腔、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毛细血管和血液等人体部位。

调查数据显示,网友们认知较高的是PM2.5能进入人体的鼻腔、气管、肺泡和支气管,知道的人依次为89.87%、86.71%、79.75%和77.85%。认为PM2.5可以进入的有50.63%,而认为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的仅分别有37.97%和41.14%。

在女网友中,认为PM2.5能进入人体的鼻腔、气管、肺泡和支气管等部分的,分别占88.98%、84.75%、77.97%和77.12%。在男网友中,这一比例分别为88.89%、82.22%、76.67%和73.33%。男女网友的认知程度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友对PM2.5能进入人体部位的认知也相对较好,同时也存在认知不全面的现象。尤其是,大家对PM2.5可以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没有太多概念。

2.对PM2.5危害认知不太乐观,三成五对其在肺泡淤积无概念

调查数据显示,70.89%的网友赞同“大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42%的PM2.5在鼻腔中沉积下来”的说法,76.58%的网友选择了“咽喉的黏液会黏住一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8%的PM2.5”的观点,59.49%的网友认同“气管黏液会黏住最后一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以及4%的PM2.5”的说法,51.27%的网友支持“11%的PM2.5会被支气管壁黏液阻隔下来”的观点,65.19%的网友选择了“最后35%左右的PM2.5进入肺泡,且无法被排除体外”的说法。

事实上,每个选项下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PM2.5的淤积部分和沉积量,都是医学临床得出的数据。调查结果表明,网友们对雾霾进入人体的认知不太乐观。

四、对PM2.5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

1.PM2.5能给成年人造成10余种危害,网友平均认知不足六成

霾下生存,每个成年人每天都在当“吸尘器”。当干净空气成为奢侈品,您认为每天呼吸的PM2.5等脏空气会带来哪些疾病吗?

网友们给出的答案是:77.22%的认为PM2.5能给成年人引发过敏性鼻炎,72.15%的认为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慢阻肺,68.99%认为能导致咽炎,65.19%的认为能引起咳嗽,64.56%的认为能诱发哮喘,62.03%的认为能引患肺炎,56.33%的认为能造成肺癌,51.90%的认为能引起扁桃体炎,46.20%的认为能引发感冒,30.38%的认为能引患空鼻症,36.71%的认为能导致肺栓塞。

有关权威专家一再遮掩说,PM2.5等脏空气是否能诱发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有数据支撑。其实,雾霾“有毒”是共识,国内外都有数据可以佐证。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每次出现重度雾霾的天气,到市属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就增加2-5成。

美国环保署2019年《关于空气颗粒物综合科学评估报告》指出,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大气细粒子能吸附大量有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2019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更是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因此,不论每个成年人对PM2.5究竟能给自己造成哪些疾病的认知有多少,重要的是不要迷信所谓国内某些权威专家持续忽悠的“雾霾致病没有结论”。

2.近九成网友认为PM2.5极易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辣妈和宅女最关心孩子

您家有孩子吗?孩子个子比,贴近地面,更容易吸入雾霾颗粒物;同时,孩子没有鼻毛,雾霾更容易入侵;PM2.5等空气污染物进入孩子身体后,产生的危害要比成人大得多。您认为雾霾天气对孩子造成的最大危害有哪些?

网友们的回答是这样的,89.87%的认为会引发呼吸道感染,60.13%的认为会造成肺气肿,53.8%的的认为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41.14%的认为会导致肺癌,22.15%的认为可能会带来小儿佝偻病。

而在女网友中,辣妈和宅女这个群体的认知很有意思。

辣妈占总调查女网友的13.56%,100%的辣妈都选择了PM2.5会引起孩子呼吸道感染,62.5%的辣妈支持PM2.5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50%的辣妈赞同PM2.5会诱发孩子肺气肿,43.75%的辣妈认为PM2.5会导致孩子患肺癌,只有18.75%的辣妈判断PM2.5会给孩子造成小儿佝偻病。

如果说辣妈的选择是基于经验等判断,那么占调查女网友19.49%的宅女的选择就有些不寻常,她们对孩子的爱从数据上看有齐平辣妈之势。73.91%的宅女支持PM2.5会引起孩子呼吸道感染,47.83%的宅女认为PM2.5会诱发孩子肺气肿,43.48%的宅女选择了PM2.5会导致孩子患肺癌,30.43%的宅女判断PM2.5会给孩子造成小儿佝偻病,52.17%的宅女赞同PM2.5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宅女对PM2.5会给孩子造成最大危害的认知比例,远远超出除辣妈外的其他女性人群。

3.平均五成网友认为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认知待提高

您家有50-70岁的老人吗?医学专家分析认为,雾霾天气的增加,加剧损伤老人的肺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肺癌患病率的高发。您认为PM2.5等空气污染物会给家里的老人带来了哪些风险?

网友们是这样选择的,77.85%的赞同PM2.5会引发老人呼吸道感染,72.78%的认为会让哮喘发作,70.25%的认为会引起急性气管炎,64.56%的认为会引起支气管炎,51.27%的选择了会造成心力衰竭,32.28%的赞同会引患心肌梗塞,29.75%的认为会引起心绞痛,仅有1.27%的认为会导致肺癌。综合分析发现,平均五成网友支持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这也不是一个很高的认知度。

4.平均五成三的网友对肺癌信号有所认知,防霾致癌即刻行动

《全球癌症报告2019》指出,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2019年约新增180万患者并导致159万人死亡。其中中国约占此类病例的1/3以上。专家表示,吸烟、长期遭受空气污染和职业中接触致癌物,是增大中国人患肺癌风险的主要因素。每个人都是肺癌的潜在患者,您知道患肺癌有哪些信号吗?网友们的认知状况如下:

62.03%的网友选择了“久咳,特别是频繁不止地咳嗽,短期内检查不出原因”;

72.78%的网友选择了“咳血痰反复不愈,且有不固定的间歇性胸部疼痛”;

50%的网友选择了“发生感冒或支气管炎后,咳嗽久治不愈且症状逐渐加重”;

60.13%的网友选择了“突然出现渐进性气短、胸闷,胸透有胸腔积水,但身体却没有发热症状”;

44.3%的网友选择了“患有肺结核或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原有的咳嗽规律突然改变”;

41.14%的网友选择了“胸透显示肺部炎症,经治疗不能彻底控制,症状反复出现或加重”;

60.76%的网友选择了“有长期吸烟史,有肿瘤家族史,日常工作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沥青、砷、铬、煤焦油的机会较多,且出现呼吸道症状者”;

36.71%的网友选择了“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顽固性疼痛及皮肤麻木、灼痛,虽有发热,但全身症状不明显”。

肺癌,号称“癌症杀手”,是PM2.5给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中最严重的一种。调查网友们对肺癌信号的认知,目的在于督促大家从最严重的后果来防治雾霾危害。调查显示,平均53.48%的网友对患肺癌的信号有所了解。

五、对PM2.5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

1. 平均五成六网友注重日常防霾,防霾口罩和食疗最受欢迎

面对凶猛的雾霾危害,网友们都财局了哪些防霾措施?

77.22%的网友选择“使用防霾‘常规武器’口罩”防霾;61.39的网友选择“通过食疗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霾;50.63%的网友选择“时常护肤洁面”防霾;48.1%的网友选择“使用呼吸‘神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加湿器”防霾;44.94%的网友选择“择机健身”防霾。

调查数据显示,平均五成六的网友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防霾措施,而使用防霾口罩和通过食疗防霾的人最多,通过护肤洁面、健身和空气净化器防霾的人数大体相当。

2.面对雾霾,七成六网友了解食疗是治本的理疗方法

篇3

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烟包溶剂残留检测的经验,同时结合近期在实验室认可(CNAS)推进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就如何保证烟包溶剂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认为,为保证烟包溶剂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实验室空气质量监控

1.目的

保证实验室内部空气质量满足烟包溶剂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不对化学试剂、检测样品和检测设备等造成不良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措施

实验室空气质量监控方法有多种,如购置专用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委托专业空气质量检测机构定期上门进行服务等。

我公司采取的方法为:取一张白纸从中间裁开,一分为二,一份放置在检测区域内,让其充分暴露在室内空气中,另一份密封在取样袋内,24小时后按“空白实验”的方法对两份白纸进行溶剂残留平行检测。

实验室空气质量监控频率至少每月1次,或者在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再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以排查检测数据异常是否由空气污染所致。

3.空气质量符合性判定

因《烟用纸张中溶剂残留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YC/T 207-2014)标准中规定:溶剂残留检测以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测定结果,精确至0.01mg/m2;当平均值小于1.00mg/m2时,两次测定值之间绝对偏差应小于0.10mg/m2。故我公司实验室空气质量符合性判定方法为:如果两次测定结果之间绝对偏差小于0.10mg/m2,则空气质量符合检测要求;否则,空气质量不符合检测要求,表示实验室内部空气已经受到污染,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开窗通风换气,同时查找空气受到污染的原因,具体按《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执行。实验室经通风换气后,应重新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待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重新开始样品检测工作,必要时应对空气受污期的检测样品重新取样检测(或在确认留样未受污染的前提下,对留样进行复检)。

标准物质监控

1.目的

保证标准物质的有效性,因为一旦标准物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严重偏离。

2.前提

烟包溶剂残留检测所用标准物质,应为国家标准检测中心提供的标液,标液应储存在冰箱中,在-18℃的温度下保存,保质期半年。

3.措施

实验室应对标准物质的储存环境实施监控,监控方法为:用温度计测量冰箱内标准物质储存区域温度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并保持监控记录。同时做好核查工作,核查方法为:观察标准物质保质期是否在有效期内,若超出保质期,应停止使用;观察标准物质是否有沉淀,若有沉淀,应停止使用。期间,核查频次至少每3个月1次,并保持核查记录。

检测设备监控

1.目的

保证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前提

烟包溶剂残留检测应使用通过检定/校准的检测设备(执行《量值溯源管理程序》);使用前应对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检定/校准结果不能满足检测方法要求时,应停止使用,进行维修后重新进行检定/校准,直至检定/校准结果能够满足检测方法要求,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3.措施

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要进行期间核查(具体执行《期间核查管理程序》),核查结果判定具体执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经期间核查确认检测设备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的,方可继续使用;经期间核查确认检测设备失准的,按《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处理。

专用器皿清洗

1.目的

避免因器皿污染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2.措施

烟包溶剂残留检测的专用器皿是顶空瓶,对原辅材料、印刷半成品和成品实施监控检测时,顶空瓶清洗后可以循环使用。

顶空瓶清洗时,清洗人员首先要配带好防护用品,把需要清洗的顶空瓶用无水乙醇浸泡1~2小时,再用试管刷把难以去除的污渍刷洗干净,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将顶空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加入适量洗洁精和自来水进行超声波清洗,每次清洗20分钟,重复超声振荡3次后,倒掉废液;接下来,超声波清洗机中重新加入自来水,再对顶空瓶进行超声波清洗,清洗20分钟后倒掉废液(此步骤重复至少3次,确保顶空瓶清洗洁净、无污染);最后,将顶空瓶放入烤箱中,在250℃高温下烘烤2小时。

清洗后的顶空瓶、新瓶、用后待清洗的顶空瓶应分类存放,以防交叉污染。

样品及检测过程监控

1.目的

保证样品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措施

(1)样品要由检测人员亲自到材料库(原辅材料来料检测)或机台(印刷过程控制检测)抽取,取样时要征求材料库或机台操作人员的意见。抽样要具有代表性,可采取随机抽样法,抽样后要立即装袋密封。

(2)检测人员取样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工作,并根据要求出具相应检测报告。

(3)样品制备应由检测人员根据不同样品类型,按YC/T 207-2014标准中5.2、5.3、5.4相应要求进行;制备时检测人员应配戴手套,以防手指污染样品;制备过程应快速,中间无停滞,以防残留溶剂挥发影响检测结果。

篇4

如果生活在北京,你几乎感觉不到去年是中国环境改善的分水岭。作为首都的居民,当你从华盛顿、纽约或伦敦的报纸上读到关于中国绿色科技革命的头条报道时,你不由得会感到一丝疑惑:这是绿色环保革命的结果么?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新的绿色革命是否会像“绿色北京”一样,在一年后失去光彩。或者,让你感到一种失去蓝天的悲伤。

然而,当你乘坐高速火车,从北京到达港口城市天津,你会发现对于整个中国环境保护的前景来说,情况大不相同。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政府和外商共同的投资,使这个中型城市成为世界风力发电工业的中心。中国已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在过去的4年中,每年都翻一番。很多专家对此感到相当乐观,他们认为在2020年,中国能够实现可替代能源占总能源15%的指标。此外,在未来5年,中国将努力减少20%的单位GDP能耗。

这两个目标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绿色指标,它们都将会把中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新型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只需再过10年,这一理想就会实现。全球的中国观察家们也正关注着这一点。在这个月早些时候,一位著名的美国资本冒险家――通用电气的CEO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专栏文章,热情洋溢地称“中国开发清洁能源科技和市场的举措是振奋人心的”。他认为,中国的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成为“当今清洁能源的领跑者”。

在海外,中国正通过不断建造大型风力发电场和水电站来实现可替代能源的新目标。很可能有一天,中国会在全球绿色科技市场上与欧美公司分一杯羹。但是,从内在因素来看,中国的环境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例如,人们在生活中能明显感受到空气和水的质量十分糟糕;一些地区的环境经过治理有了轻微好转,有些却没有明显改善,个别地区的环境状况甚至还在恶化。

实际上,中国或许很快会同时成为地球上最“绿”和最“黑”的地方――它将会成为世界可替代能源的领导者,与此同时,它也将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可替代能源占总能源的使用比例正在上升,但它们只是作为煤炭能源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实际上,在未来10年间,煤炭的使用将会占中国能耗的70%。因为中国的国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快速发展绿色工业,尤其是完成提高能源效率和可替代能源使用率目标的同时,污浊的河流和令人窒息的空气可能会依然存在。

但是,另一种看法也同时存在。北京的时事评论员指出:“在中国,有两个‘绿色’问题,一个是全球性的绿色问题,一个是国内的绿色问题――它们都是经济利益与绿色指标需要和谐共处的地方,但是现实并非如此。”他认为,中国在解决第一个问题上有了重大进步,但是第二个问题却解决得不好一例如,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了它的可替代能源工业,部分是由于有大笔新投资注入。这项投资让很多人受益――从风力涡轮机生产商到地方政府,还有未来的风能消费者。然而,对于国内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来说,中国的环保组织相信情况正在恶化。

篇5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对环保基本知识不了解和不明白的状态,如工业三废、全球温室效应、酸雨主要成分等,甚至不知道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个省区,而化学教材中都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提及,但由于部分教师的不重视和学生的不关注,导致学生在环保方面的知识较缺乏,所以加强对环保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另外,化学教材中尽管只有一节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为题的,但是其他章节中,也多多少少涉及了环保教育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涉及了温室效应、酸雨等知识;化学反应速率中,涉及了钢材的腐蚀等知识;金属冶炼,涉及了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等知识……由此可见,环保教育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中,更是身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担负起的职责。

二、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途径

1.结合化学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如今的化学教师,由于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总是将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掌握的多不多和牢固不牢固方面,而对于其中所涉及的环保知识,却不加以重视,因此导致学生在环保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其实,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素材的挖掘,将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既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受到环保教育。比如,在学习“硫的氧化物”这部分知识时,在对二氧化硫(SO2)进行介绍时,我们除了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之外,还可给学生介绍包含这一化学物质的酸雨,如酸雨来源于化石燃料煤等的燃烧,煤中含有硫,燃烧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它和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化合为一氧化氮,进而转化成二氧化氮,形成酸雨。它的危害是可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中矿物质营养元素消失,影响植被正常发育,还会诱发植被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少;对森林植被也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使森林的生态价值受到损伤,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会使废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裂缝,进而使建筑物受到破坏。这样,在使学生明确酸雨的危害之后,再适当给学生传授防治酸雨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深刻明白,要想使人类的生存不受威胁,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如此,我们便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环保教育的良好目的。

2.结合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身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做化学实验时,我们不要只是一味对学生讲解各种实验知识点,还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既能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保的教育,形成环保意识,从而完成我们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使命。比如,在化学实验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我们要给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操作步骤,对于会有毒气体产生的,我们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具体的防漏措施和处理办法。若做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废弃物,要告诉学生该如何处理。做实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实验的改进,尽量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比如,氧气的实验室制作方法,传统的实验做法,会产生一定的废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这时,身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就可以以“电解水”实验为契机,对这两个实验对比、比较,让学生知道制取氧气还能通过比较环保的方式进行。又比如,若实验会有硫的燃烧,那我们则可以找一张硬纸片,在纸片上沾上浓氢氧化钠溶液,用它将集气瓶的瓶口盖住,从而将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另外,在向学生介绍某些化学药品的性质时,我们也要告诉学生这些化学药品的正确保存方式,从而避免因为保存不当而造成空气污染不良现象的发生。总之,我们要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既能加深对化学实验的了解和认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环保意识,从而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结合化学课外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长期将学生拘泥于封闭式的教学场所中,会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除了每周固定于教室的化学教学,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并将环保教育也渗透其中,如此既能使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丰富多彩、精彩有趣,也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外开展各种有关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家庭含磷洗化用品的调查”“化学实验室污染物处理调查”等;或者,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某些企业、工厂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咨询企业工厂废气、废渣、废物的具体处理办法,若发现存在不足,要根据所学知识及时指出,加以纠正;我们还可挑选合适的时间,举办和环保相关的化学知识讲座,或者是以环保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也可要求学生在平时多阅读杂志、报纸。若有与环保知识有关的,要注意搜集、整理,在进行黑板板报的编排时,将其作为板报内容,向学校广大师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化学课外实践活动,我们既使学生感受了化学学习的精彩有趣,也使学生接受了环保的教育和熏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6

关键词热舒适性指标评价

1引言

热舒适性是居住者对室内热环境满意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早在20世纪实,人们就开始了舒适感研究,空气调节工程师、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人员等所希望的是能对人体舒适感进行定量预测。这些年来,业已提出了很多热舒适指标,不同国家的官方和专业机构推荐使用不同的指标。因此,从整体上去把握各种指标及其发展史是非常有益的。就我国而言,由于疆域辽阔,气候多变,不同地区所采用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尤其是纬度有一定差异的地方。有鉴于此,本文作者对一些主要指标作了简要分析,并根据我国国家的国情,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给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2各种指标的定义与特点

2.1卡他冷却能力[1]

最早的指标是1914年由Leonardhiss爵士提出的,以大温包温度计的热损失量为基础。卡他温度计由一根长为40mm,直径为20mm的圆柱形大温包的酒精玻璃温度计组成。温度计杆上有38℃和35℃两条标线,使用时将温度计加热到酒精柱高于38℃这一刻度。然后将其挂于流动空气中,测量酒精柱从38℃下降到35℃所需的时间。根据这一时间和每一温度计所配有的校正系数,即可计算环境的"冷却能力"。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大量实验都采用卡他温度计,它综合了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的影响,但未考虑湿度的影响。

2.2拟人器和当量温度[1]

Dufton在1929年研制了一种综合恒温器。这种恒温器可在空气温度、热辐射和空气速度变化的条件下保持房间具有舒适的温度,这一装置被称为拟人器(eupatheostat)。在这之后,Dufton又定义了当量温度。所谓当量温度,即是一个均匀封闭体的温度。在该封闭体内,一个高为550mm、直径为190mm的黑色圆柱体的散热量与其在实际环境中的散热量相等。圆柱体表面所维持的温度是圆柱体所散失的热量的精确函数,并且这一温度在任何均匀空间内都比37.8℃要低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是37.8℃和封闭空间温度之差的2/3。

当量温度未给出能根据基本环境变量进行计算的分析表达式,所用的拟人器是一种又大又相当笨重的仪器,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

2.3有效温度

在早期的美国空调工程中,人们迫切想知道湿度对舒适的影响方面的可靠资料。这一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促使了美国采暖通风工程师协会新建了一个实验室。该实验室于1919年在匹茨堡开始工作,而有效温度指标便是它的首批研究课题之一,并由此产生了这一指标。其定义为:这是一个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任一指标。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有效温度曾为很多官方和专业团体所采用,特别是用在热环境规范中,直到1967年,ASHRAE也一直转载这个指标,但是有效温度在低温时过分强调了湿度的影响,而在高温时对湿度的影响强调得不够。目前,任何主要的官方机构均已不再推荐有效温度指标,ASHRAE则推荐使用其代替形式--新的有效温度ET*。尽管如此,它仍是那些早期指标中最值得注意的指标。因为它不但得到普遍的承认,而且是具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有效温度温标的建立是一项卓越的成就,ET作为标准指标被空气调节工程师使用了近50年。

2.3.1新有效温度(ET*)[4]

这个指标是GAGGE在1971年提出的,所谓ET*,就是相对湿度为50%的假想封闭环境中相同作用的温度。该指标同时考虑了辐射、对流和蒸发三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受到了广泛的采用。等新有效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

图1等新有效温度曲线

2.4FANGER舒适方程

2.4.1舒适条件

丹麦的P.O.FANGER提出了一个综合舒适指标,即能够确定人体舒适状态的物理参数是与人体有关,而不是与环境有关,首先,FANGER制定了三个舒适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人体必须处于热平衡状态,以便使人体对环境的散热量等于人体体内产生的热量,第二个条件是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第三个条件是人体应具有最佳的排汗率,排汗率也是新陈代谢的函数。随后,FANGER综述了文献,得出了热平衡方程的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将热平衡方程与其他两个舒适条件组合起来就得到了著名的舒适方程。满足舒适方程的一组变量必须满足舒适的三个条件,因此该方程是舒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可以设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满足了舒适方程,却并不令人舒适,很容易变化的环境就是一个例子。

舒适方程已被证明是很成功的,但它所依据的大多数试验是以健康的美国年轻人或欧洲大学生为受试者而进行的,因此不能假定将舒适方程应用到其他各种人群时是没有问题的。

2.4.2预测平均反应(PMV)

当一组环境变量满足舒适方程时就将产生最佳的舒适感。如果该方程未得到满足,则该环境就不是最佳的,但是方程并未给出任何说明所处的环境是如何不舒适的方法。FANGER进一步发展了舒适方程,并用公式表示一个可预测任何给定环境变量的组合所产生热感觉的指标,这一指标被称为预测平均反应(PMV),FANGER教授把它分为七个等级,每一个等级的代表意义如下表所示:

FANGER的七级指标表1

PMV值+3+2+10-1-2-3

预测热感觉热暖稍暖舒适稍凉凉冷

为了扩大该想法的应用范围,FANGER提出在某一活动量下的热感使人体热负荷的函数的建议(所谓有体热负荷就是体内产热量与人体对实际环境散热量两者之差,假设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及实际活动量相适应的汗液分泌量均保持舒适值),并通过实验建立了PMV方程。PMV方程没有被各种衣着和活动情况下的实验数据所证实,它对于坐着工作和穿着轻便衣服的人体可给出很好的结果,然而有关在较高新陈代谢下的热感的资料是不大令人满意的。

2.5标准的有效温度(SET)

在介绍标准有效温度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皮肤湿润度的概念。皮肤湿润度是皮肤表面的实际蒸发损失与在相同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之比,最大损失意味着皮肤表面是完全湿润的。皮肤湿润度的概念对于新的有效温度是很重要的,将这一指标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联系起来,就可提供一个适用于穿标准服装和坐着工作的人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工程师们又扩展了新有效温度的主要内容,以综合考虑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由此产生了众所周知的标准有效温度(SET)。

标准有效温度应包含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以便确定某个人的热状态。确定某一状态的标准有效温度需分两步进

行,首先要求出一个人的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这可以通过实测来完成,其次就是求出产生相同皮肤温度和湿润度值的标准环境温度,这一步可通过对人体的传热分析来完成。

标准有效温度是本文所述中比较全面的一种,尽管它的最初设想是用以预测人体排直时的不舒适感,但经过发展却能应付各种各样衣着条件、活动量和环境变量的情况。然而它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其需要用计算机来计算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因此阻碍了它的通用性。

2.6主观温度

早期所制定的哪些指标大多已废弃不用了,他们已被舒适方程和标准有效温度之类更完善的指标所代替,但是,新指标固然有自己的优点,他们也有关共同的弱点,其一,数学公式的复杂性,导致必须在计算机上求值,其二,尽管他们包括了所有的变量,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都使得他们在实际中的用处不大。基于以上原因,工程师又定义了一个新的指标,这种指标的应用是以想要设计一个舒适环境的设计师的问题为中心。它要求有两种数据,即居住者需要什么样的温度、以及什么样的物理变量组合会产生这一温度。这一指标就是主观温度。它的定义为:一个具有空气温度(Ta)等于平均辐射温度(Tr),相对空气流速(v)等于0.1m/s和相对湿度50%的均匀封闭空间的温度,该环境将产生与实际环境相同的温暖感。

主观温度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温暖感,利用环境变量表示的主观公式无论何时均可由现有的温暖感数据加以确定,因此这是由经验得出的公式。

3热舒适性指标的评价

本文列举了主要的温暖感和舒适感指标。当已知有关的人体活动状态和衣着条件而需要预测舒适温度时,主观温度计算公式就会快速而足够准确的估算出人体舒适所需要的温度。主观温度方程不能用来预测人体不舒适感或人体感觉。必要时可采用预测平均反应。

最通用的指标就是标准有效温度,它是专门用来解决高温高湿对人体影响。它可跟踪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时间变化过程,并给出作为人体状态函数的热感和不舒适感,但要以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作为所付出的代价。

当温度高到足以使人们担心周围环境温度的提高会影响人体健康时就必须采用为此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热应力指标。

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具有冬冷夏热、全年潮湿的气候特征,作者根据生活经验,认为全年气候潮湿是造成夏季闷热和冬季阴冷的内在原因,因此,湿度控制应成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室内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即气态的水,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

种)。

为了对指标选择进行分析,选用试验数据如下[4],表2是对210名测试对象的背景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背景分析统计表2总样本容量210人

通风方式空调方式138(65.7%)

非空调方式72(34.3%)

性别男110(52.4%)

女100(47.6%)

年龄平均值28.24

标准偏差8.33

最大值67

最小值15

居住时间平均值14.4

着衣量平均值0.43

活动量平均值1.22

采用新有效温度进行计算,空调状态的室内物理条件的频率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2空调状态的室内物理条件的频率分析

由图可得到空调房间的ET*的频率分布情况。对照ASHRAEE55-1992的舒适区域要求,ET*值在23℃到26℃之间,相对湿度小于60%。因而由它所算出的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都比较适合,而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体舒适性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基于此,建议可采用新有效温度(ET*)作为主要的舒适性指标。

我国北方地区相对南方来说较为干燥,尤其是冬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习性趋使,夏季用空调器,冬季用暖气,已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就导致室内更加温暖和干燥,而且人产也习惯于在室内穿较薄的衣服,因此着衣量不大。下面给出测试对象的背景统计资料和试验数据及分析[4]。

冬季测试背景资料统计表3

样本总量74人(其中男性41人,占55%)

参考平均值标准偏差

年龄277

居住时间1313

相对湿度53.213.3

空气流速0.0480.031

服装热阻0.880.15

活动量1.190.12

冬季舒适区域的确定表4

分类结果

预测值拟合方程PMV=0.31634ET*-6.8985

中性温度(ET*)21.8℃

80%满意区域19.1~24.5℃

90%满意区域20.2~23.4℃

拟合方程ASH=0.31459ET*-5.991

实测值中性温度(ET*)18.8℃

80%满意区域16.5~22.5℃

90%满意区域17.5~20.6℃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利用拟合方程后得到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在实际中明确PMV的数值是困难的,因为人的舒适感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有许多,例如人的穿着、心情和情绪等等,即使环境条件相同,每个人的反映和评价也是不同的。其次,所拟合的方程误差较大。

针对第一条,可用预期不满意率PPD表示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PPD指标是根据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投票值为不满意,即投票为+3,+2,-2,-3的百分率的和)。对于第二条,或者是对舒适方程进行改进,或者是做大量的实验,从中拟合出较为准确的方程。

综上所述,对于北方地区,建议采用舒适方程和PMV去确定舒适条件。

4结论

我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对舒适性的要求也不一样。作者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等提高,各地区应结合气候牲、种族特性、生活习惯、身体素质等,对舒适性指标进行各自的修正和改进,得出适合本地区的舒适性指标。

参考文献

1D.A.MclNTYRE,室内气候,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FayeC.McQuistonJeraldD.parker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分析和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夏一哉,赵荣义,江亿,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暖通空调,1999,29(2):1~5

4吕芳,热舒适与建筑节能[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系,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