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门诊; 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观念和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门诊工作正转化为检查、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化工作模式,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已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众的健康[2]。但目前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门诊健康教育更好的开展,现就门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述如下。
1 影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功能制的护理模式对护士有极大的影响,使护理工作长期处于被动执行医嘱的状态,着重局限在打针、输液、导尿等护理操作上。不清楚健康教育的内涵,健康教育意识淡漠。不知道健康教育早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健康教育给医院带来的其他社会效应。
1.1.2 门诊护士大多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且自身业务更新慢,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她们大多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分诊工作,而忽略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3 门诊有些护士自身素质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意识不强,态度生硬,只能勉强完成基础护理工作,阻碍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的护士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健康教育常识,但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和患者进行沟通,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患者。
1.1.4 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时机不恰当,不能合理安排健康教育的时间,教育内容片面,形式单一,不能抓住重点,没有说服力,缺乏合理性和实效性[3],急于求成,流于形式。
1.2 患者因素
1.2.1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暂,与护士接触时间不长,护士没有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4]。患者参差不齐的文化程度,导致理解能力不同,接受知识快慢不一。
1.2.2 就诊患者的疾病、职业、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等不同,对就诊的希望和需求不同,从而增加了健康教育的难度[5]。
1.2.3 患者来院时心情急躁,不愿意候诊接受护士的健康教育,希望医生能立刻诊治,只愿意遵从医嘱,对护士抱有怀疑态度。也妨碍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1.3 管理因素
1.3.1 没有结合医院门诊患者的实际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单调枯燥,教育没有针对性,形式过于单一。
1.3.2 健康教育管理相对滞后,缺乏明确的质量控制方法,管理监督薄弱,在资金、设备、时间上缺乏相应的支持[6-7]。
1.3.3 健康教育覆盖范围广,工作量大繁琐,无法进行量化,质量不容易考评,资金投入多,短期内又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医院的管理者往往容易忽视健康教育带来的社会效应,而轻视健康教育。
2 有效开展门诊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提高护士自身能力
2.1.1 加强护士的培训,增强护士健康宣教意识,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健康教育技巧与水平。通过医院、科室组织业务讲课及远程教育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护士理论知识,鼓励护士自己通过报纸、媒体、书籍等途径收集与健康相关的医学及生活小常识,并由医院统一制成可随身携带的小册,方便护士随时阅读,以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常识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更新小册的内容,更新护士的知识结构。
2.1.2 把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日程中的一部分,贯穿在整个门诊工作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最有说服力,最有教育作用的方法。患者就诊后,护士应该热情接待,主动介绍门诊环境、医疗方法、安全管理制度、卫生注意事项等,着重告知患者需对护理工作进行支持与配合。
2.1.3 抓好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和临床带教三方面培训,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如举办学习班、讲座、外派学习等,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逐步改变其学历低基础差的现状;继续教育内容体现“四新”,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真正达到“充电加能”更新知识的目的[6]。
2.2 宣教医护同步有针对性
2.2.1 患者看病时心理急躁,护士应迅速指导分诊就医,给予心理护理,做好医院专科、专家介绍,避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患者自行错误的分诊中,见缝插针地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健康教育,不可泛泛而谈。
2.2.2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机,不同健康问题给予有效宣教[2],注意宣教技巧,如果医护宣教不一,会造成患者不信任护士的宣教,因此要经常和医生沟通,做到医护同步,宣教一致。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肯定回答时,不可信口开河,错误指导,避免因错误的健康教育导致的医疗纠纷。
2.3 选择适宜时机宣教
2.3.1 患者及家属提问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恰当的健康教育[6]。应侧重重点,不要答非所问,使患者失去倾听的耐心。
2.3.2 健康教育与护理活动密切结合,边操作边讲解,充分利用患者在门诊输液室、观察室、换药室的时间,重视点滴健康教育。
2.3.3 在导诊途中耐心解答患者关注和咨询的问题,在有限时间内把健康教育知识更快更直接地传授给患者[5]。
2.4 使用有效方法
2.4.1 将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保健的内容,根据患者就诊的科室,制作成健康教育书籍和图片。书籍内容科学准确,具体详细,图文并茂,内容涵盖饮食、锻炼、保健、注意事项、如何就诊等,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即节省人力,又能缓解患者就诊时的焦急心理。书籍和图片不受空间和就诊高峰的限制,患者可以在候诊期间,利用书籍和图片进行学习。还可开展健康讲堂、设立宣传栏、设计板报等。但资料的内容必须不断更新。
2.4.2 护士语言应通俗易懂,态度谦和,具有感染力,尽量取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宣教内容简化,强调重点。
2.4.3 重视媒体宣传对患者的影响,可以在输液室、观察室放置电视等设备,利用电视、光盘、广播等大众媒体对患者尽行健康教育。即专业通俗,又可以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2.5 重视健康教育管理 管理者应重视健康教育,为健康教育提供充足资金。完善健康教育制度,包括日常教育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将健康教育规划、运作与评价体系和护士考评融为一体。我院每季度评选“星级护士”,将健康教育的完成情况作为考评指标之一,使教育的内容分解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统筹运用、综合使用各种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赖尾兰.浅谈有关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5):116-117.
[2] 李黎.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27.
[3] 王亚芬,白凤芝.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14):3083.
[4] 梁玉梅,吴云云.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2):352.
[5] 薛红霞,丁献菊.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2):93-94.
[6] 梁振燕.门诊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北方药学,2011,8(12):76.
篇2
关键词:小学;心理教育;问题对策
一、心理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应试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投入到应试教育中去,而逐步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很多小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设置一定的心理教学课程,也没有专业的老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比如说,在很多小学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反感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拒绝同学的友爱和帮助,这些问题看似是孩子们玩耍上的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指导,很容易导致学生走上不正确的道路。
对策: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校应该提高对心理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心理课程放到与应试教学科目同样重要的地位。学校还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成立心理咨询室,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得到帮助。再者,学校还可以组织定期的讲座,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在每个班级进行板报宣传,这些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心理教学的关注以及重视度。
二、过于注重形式,忽视本质教学
在我国的很多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很多心理老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形式化教学,而忽视了真正做到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很多心理教学过于强调同一性,却忽视了“因材施教”。比如说,很多心理老师会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的时候,非常精细,但是测试完之后,心理辅导老师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总而言之,太过于形式化。
对策: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解决学生出现的疑惑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还有很多老师,过于注重教育的同一性,将心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书本上重点强调的内容进行讲解,却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个人实际相结合。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不同的根源,这就需要广大心理教师要利用普遍的特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辅导。
三、来自学校和家庭的社会压力大
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是一些相对较简单的知识,课堂教学重在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压力以及来自家庭家长们的期望值让小学生在小小的年纪已经背负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小学学习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单纯的,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却很少能够开心地学习,单纯地玩耍,而是被厚厚的一沓沓试卷,家长们过高的期望值,老师们的严厉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是一种厌恶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压抑紧张的状态。
对策:作为心理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倡导学生进行快乐学习。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家长们的家庭教育工作,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同时保持心理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广大小学心理老师,教育者们以及小学生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减少学生的负担,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将普遍心理特征与学生每个人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完成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篇3
1 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身心健康者,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曾刊登《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文章,结果表明:有16.79%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十分必要。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身心教育与体育锻炼有些脱节。体育教师只管上课和技术讲解,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产生于以下几方面:
1.1 对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认识不足。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一些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重视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怕脏怕累怕出汗。宁愿整天呆在教室里,也不肯到操场上去活动活动,宁愿整天上网,也不肯走出去散散步。其次,认识能力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和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女生,宁愿挨饿,少食不食,但不知道运动去减肥。宁愿去吃减肥药,也不愿接受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天长日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并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学习。再者,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1.2 缺乏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而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但是有一些人往往缺乏这样的品质,遇到比赛就心怯,就害怕、就心慌、怕日晒、怕淋雨、怕危险、怕受伤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新心健康的发展。
1.3 缺乏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如果一个大学生在运动或比赛时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4 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知道比赛中的相互配合和团结,知道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等。
1.5 缺乏体育意识和科学的行为。体育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诸如:早起、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美操、参加各项体育比赛等。有些大学生,善睡懒觉,不食早饭,不去呼吸新鲜空气,晚上熬夜。根本没去考虑过去锻炼身体,没有一丝一毫的体育意识。有些即便去锻炼了,缺乏认识,应付了事,轻描淡写,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或缺乏科学指导,不动则已,一动剧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2 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措施
2.1 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2.2 加强体育教育,增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运动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3 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
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我们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从被动注意引导间主动注意上来。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
2.4 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常说的“体质”是指“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则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活动效能状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健康是人们体质状况的外部表现。因此,在研究确定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时,必须始终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我国整个体育教学体系,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得很好。每年高考体检的及格率尚不足30%,一些常见疾病如近视眼、沙眼和肥胖症等,不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仍在上升。究其原因,在学校体育中片面理解“增强体质”,不抓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不论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专业,还是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从教育目标到课程标准,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基本上是表面(或口头上)强调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实质是在推行“自然体育”和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的“三基教学”为中心。因而不能自觉、主动地以促进健康为先导、增强体质为目标地去组织、安排每堂、每学期,甚至每学段的体育教学。甚至认为只要出来参加上体育课,学好“三基”,体质就会自然增强,学校体育仍是一味偏重追求竞技运动的技术、规格、规则的教学。
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3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越来越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高职学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人格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或者不够重视,使得其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全面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同时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生理、心理、智力、道德的发展缺一不可,否则就是单面的人、畸形的人、不完整的人。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塑造出健康健全的人格。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与相互帮助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点,从而建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学会非健康心理的?{适及处理办法,学会心理健康培养方法与技巧。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做到“知己”,即根据所学知识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有效地消除心理困惑和调整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同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之间可互相“知彼”,有利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互助,既有利于干预或减缓对健康心理的危害,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环境,对不健康心理的产生起到预防作用。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为良好的状态,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人格或个性日趋完善,并且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体系的不完善。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建成全面覆盖课堂教学、与平时教育相结合的完善体系,只有心理老师、学生班干部开展有限的工作;第二,有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心理咨询或心理测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非常少;第三,有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尚缺乏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只能滞后地跟在事件后面,没能有效地做到尽早发现,尽早预防,尽早解决,从而有效地减少心理疾病的预防和不良事件的出现。
三、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分时段、分年级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建立“三个层面”和“三方面教育模式”的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心理知识的认知和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拓展活动上。
“三个层面”为:第一,开设全院心理健康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大一、大二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第二,开设选修课程,即可同时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恋爱心理等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开展“快乐心灵”系列讲座、心理剧的演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超越自我心理文化节等活动。第三,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做好一对一辅导。
“三方面教育模式”为:第一,对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自我角色认知”的教育,对二年级的学生则进行“自我角色的理解”教育,对三年级的学生则进行“职业方向感”教育。具体做法有:建立学生的“心理成长档案”、要求学生撰写“性格能力与专业的匹配及修正”等,唤醒一年级学生的大学生角色意识;第二,开展以“自我了解”“情绪管理拓展”“与人沟通的实训”“应对压力训练”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提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能力,使二年级学生心灵丰满且自信;第三,对最后一学年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拓展培训,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心理能力。
(二)进行心理测试,掌握学生心理情况
建议高职院校为全体新生做心理测评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对心理问题明显或性格偏执的学生,设立院、系两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信息库”,随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可向全体学生开展网络与纸质、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心理测量,为全院学生提供专业的解释与指导,使学生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三)开展心理咨询,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是通过认知、情感、行为或系统性的介入方式,对学生提出并强调个人价值、个人成长,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最有效的办法。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由学院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或已考得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组成心理咨询专家队伍,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第二,面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专家每学期定期在心理聊天室或谈心辅导室开展小型心理互动活动,也可通过心理专家坐诊、微信、QQ、微博互动等方式进行,以增强心理咨询的实用性和主动性。第三,团体咨询需要找到特殊群体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如生活有困难造成心理贫困的学生群体、经常违纪的学生群体、对职业没有方向的群体等这些群体共有的问题,可通过团体咨询的方式来开展活动。
(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对高职学生实行心理危机干预,能有效地帮助心理问题严重的大学生迈过心理痛苦这道坎,及早防治、及早疏通,尽早掌握高职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成立危机干预专门小组,把学生心理危机尽可能消灭在初始状态。
1.心理危机干预的精准排查。心理危机干预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心理危机引发出来的伤自伤他伤物的事件降到最低。因此,尽早找出行为不合常理的学生至关重要。主要办法有:第一,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对全院新生的心理测试的结果进行筛选,将存在心理问题或性格偏执的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学院和系部,并与家长联系,保证随时可以联系到家长,力求做到学校和家庭都能注意到该学生的状态。第二,从学生宿舍到学院的各级心理工作队伍,实行层层负责的制度,根据心理危机隐患,注意心理及行为不合常理的学生,并及早通知学院。第三,不留盲区,扫除空白,尽量利用学生干部中的心理委员,在班级、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休闲的各个角落,发挥同辈之间交流容易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及早发现有情况的学生,迅速向院、系报告。
2.心理危机干预的高效快速反应。学院应设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小组的老师手机应该保持24小时畅通,一旦学生有危险的行为出现,可快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同时迅速联系学生的家长。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在干预成功后应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3.心理危机干预师资队伍的培养。心理危机干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学院要高度重视,心理教师队伍的教师学历应为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在未达到时,心理教师需要参加一些培训,如心理危机出现时的应急反应程序、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防、心理危机人员的心理支持,等等。
篇5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生活压力、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个人成才,更重要的是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就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纵观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着思想认识误区、教育形式单调、受益面不广、专业师资短缺等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以便更好地调整自我、适应社会,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顺利成长、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二者之间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的重点是着重于人的社会化的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完善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显然,前者更注重学生的思想,而后者则更侧重学生的心理。许多教育工作者误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或品德教育,在心理咨询中照搬套用思政或德育工作的经验、方法,违背心理咨询的原则、特有规律和要求,往往对咨询对象的心理产生负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途径单一,受益面不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
当前,高校已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实施起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长期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内容,尤其是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哪些途径方式开展方面存在许多迷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多数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诚然,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个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咨询,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有的高校片面强调开设心理知识类课程,将心理知识教育简单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科学分析不够。而有些高校在心理咨询中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这些错误倾向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
3.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匮乏,队伍非专业化。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足,已成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一大障碍。目前国外高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比1500到2000,而我国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从专业素质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支既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精通心理咨询辅导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中专业出身者少,且兼职居多,接受培训、学习进修机会较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4.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工具,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但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意心理迷失、角色心理混淆、交往心理失衡和道德心理失范,同时由于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互动,使得青年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孤独感日益严重,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这些负面影响必然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心理健康、秩序和安全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充分认识当前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决定的。
未来国际上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任务。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基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身心疾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然而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将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将会体验到伴随成长的苦恼、焦虑、郁闷、孤独、彷徨、悲观、失望和恐惧。大学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三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三观”的确立。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3.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两方面若配合得当则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使教育更有成效。对心理、精神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的、思想认识方面的研究和指导,对因这两方面因素交织而产生的问题,可以从心理方面切入。
2.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途径,扩大受益面。
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开展针对个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重视课堂教学、课外渗透和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这些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大学生心理社团,以及自我、家庭和同学“朋辈”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设专业化的队伍。
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一批懂心理、会教育的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必须下力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针对当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必须下力气加强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同时,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重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网络发展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本身就是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网上心理辅导,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学生主动讲出心理话,因而也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大学生网上易形成道德心理失范,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同时要加强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工作,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网上监控。
总之,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跨世纪的高质量的人才,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成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这就需要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尽快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导入正确的轨道上,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
[2]刘萍,方乐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3]刘以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途径探索.福建青少年研究,(22).
篇6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存在的问题 相应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1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这些无不都在考验着人们的心理能力,要想更好地融入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为一个长期、系统的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过分夸大化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个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特殊时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容易致使他们形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虽然小学生确确实实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措施,但是不应该因此而过分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急需大家帮助解决的地步,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1.2 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现在部分从事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很好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把握。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进行分析并整理后,再与各个时代心理学家的心理结沦相结合,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标准进行统一。
1.3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部分院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心理教师没有受过相应的心理培训,许多心理辅导教师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由于老师缺少相应的心理知识,进而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较好地把握,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老师若不能及时地进行解决,就有可能致使学生的性情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2.针对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的相关建议
2.1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更是一门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学问,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应该加强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阶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甚至有些人连心理健康教育都没有正确的理解,因此加强人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2.2 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重视个别
学校的心理健康不能像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那样,只是为个别少数心理有问题或心理有疾病的学生服务而忽视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发展,只是等待问题的发生然后再去补救,而应该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协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服务”。所有学生不分性别、年龄和年级,不分问题类型均在“服务”之列。
2.3去学科化,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消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在其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三级预防的目标:一级预防主攻教育,面向所有的学生,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二级预防则是解决心理问题为主,根据调查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消除心理障碍;三级预防则要以心理治疗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针对个体的个别问题进行治疗,制订有个体特色的治疗计划,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治疗小学生的心理疾病。
我国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尚不完善,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努力探索,积极改革,不断解决问题,国家也要采取政策积极推动其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职业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目前,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前景。然而,职高生所接触的事物逐渐多元化、多样化,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今很多职高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这就增加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职高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才选择读职业高中,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尚未成熟,因此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够详细,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自己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这就给职高生造成了心理负担。而学校以及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没有重视到这一问题,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校的招生和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各专业的特点以及就业方向,让学生不能安心地学习。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高中学校均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管理规定而安排某个教师兼任心理咨询师,由于这些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并且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限,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总体而言,现阶段职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非常薄弱,对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认识度也不够深刻,亟需解决。
3.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体系不完善。目前,虽然有些职业高中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并且也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困难重重,本质原因是职业高中没有构建一条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的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人员与班主任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且校内的资源没有有效合理的整合,无法形成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辅导、跟踪的工作机制。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对策
1.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及班主任必须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的选择与就业方面的心理难题。教师在入校时就应该统一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解析大会,向学生更加具体地介绍专业特点,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并通过分析一些毕业生的工作实例来向学生展示今后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这就能够解决学生在专业选择与就业选择方面的心理难题,告诉学生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确保毕业生的就业率,让学生更加安心地、有目标地学习专业知识。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督促和支持职业高中学校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还应该对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转变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沟通交流,并告知学生家长配合心理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职业高中的心理咨询师应该科学地制订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而普及学生的心里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构建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随着对职高生教育的认识更深入,职高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只是单方面地依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职业高中学校要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性。该三级网络的第一级是校领导,他们主要起到支持、督促作用;第二级是系统延伸层,主要是班主任以及各任课教师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及心理健康活动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级是学生自助,主要是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心理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将会大大提高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时解决问题。
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只有全面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轻松管理班级,为班级营造出团结互助、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内心更加积极向上,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蕾.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10):79-84.
[2]徐进.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308-309.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使高中生在健康上没有得到重视,学校往往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我国的体育教师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从高校的体育健康上出发,完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的。
一、当前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后,我国对于高中学校的体育健康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校重视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内容的改变,而对于学生的体育健康与身心发展的观念上却没有足够的认识。
(一)改革形式化严重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许多高校在进行体育健康上的改革,然而目前的改革不过是形式上改革,而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变化。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案,只是表面说进行改革,而实际上还是没有落实具体。这也跟我国的高校体育所设立的检查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检查体系不进行时时监督,学校也就不会重视。
(二)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弱
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受到高考的影响与自身相关知识比较匮乏等原因,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等等,对于体育健康活动缺乏兴趣,不愿意参与到其中,或者是由于认识不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也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等等。
(三)家庭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高中阶段,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主观认为自身身体素质好,直接放弃体育锻炼。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综合素质上与体能上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就使的学生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锻炼,家长也放纵孩子,甚至阻止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就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对于体育健康的认识。
(四)过于局限于传统模式
教师过于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现如今,很多教师都是由专业的体育学校毕业的,在接收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教师的思想上已经形成了由教师直观讲述并进行演示,最后直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体育教学模式,这样就只重视学生的体育技术上的锻炼而忽视对学生体育健康的讲述,另外由于长时间的教课模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使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排斥的心理,不愿意上体育课。
二、高中体育健康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体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积极倡导学生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理念,把体育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实践,让学生明白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体育离不开生活。所以在体育健康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从主观上接受体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标准,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标准,此外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情感,采用适宜的教学办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健康锻炼。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采用灌输式,往往只重视教师教的,对于学生所学的却并不关心,这样就导致了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没有积极性,上课也就无精打采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相互的沟通。随着新课改的开展,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在进行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办法,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改变教学模式的基础,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离开教学质量谈改革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将体育健康教学推向更高层次,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制度,在进行体育健康的授课过程中也要根据教材中的实际内容,制定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帮助高中生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健康锻炼的益处,并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把体育健康教学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身为体育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讲述理论与技术,而是应当多方面的引导学生进行锻炼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依然拥有坚持锻炼的毅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要及时的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体系。此外还要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所以需要不断地增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尽量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从而实现我国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
结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还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所以在高中体育课中进行健康教学,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在不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在体育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身为体育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使学生达到长久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刚.高中体育健康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2):26-34
篇9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从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解决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夸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好了,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很容易养成各种不好的心态。小学生存在一点心理问题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分地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只会使得本来不严重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在评价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可能取样不全面,因而导致问题的评判不标准。
(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
很多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块,都做得不是很充分。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成了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在他们看来,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需要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注意好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存在问题,这跟他们的思想没有直接的联系。长期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久而久之,只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综合包括了运用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咨询学、精神医学等学科的知识,涵盖的内容比较广。小学生自身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如会谈、角色扮演、心理沟通等,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采取的辅导方法大多数都是简单生硬的说教,讲述的也都是十分专业的名词,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辅导,学生从中并不能受益多少。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用书本上的知识来给学生进行辅导,而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辅导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探究学生心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目前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现在的小学不仅仅把教学重心放在升学率上面,同时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校里面,应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一位小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所有的老师引起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而且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服众。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只是从他们个人的文凭上面进行评判,还需要从他们的平常表现、实际教学经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不仅是顺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在教师的选择方面提高要求,并且不定期地对现有的老师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会显得更有经验。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现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已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去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的方法都会有所不一样。根据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产生的效果会比较明显。比如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不和谐而引起的,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跟家长取得联系,反映学生的情况,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学习。如果学生是因为跟同学相处不好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就需要老师当和事佬,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重新变成好朋友。
(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重视个别
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所有的在校学生开展的,不能说因为某个班级比较特殊而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会有失公平。也不能等到学生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才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预防教育,在学生自身还没有存在问题的时候,给学生灌输这方面的思想,减少以后出现问题的概率。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才能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教学改革,带动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妹,尤群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探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6(04) .
篇10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问题 弊端
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讲座、个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才是优化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以下就来讲解在当代时代背景下传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升学生在社会中人才的竞争能力,通过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讲座、个体咨询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调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高校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可避免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还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中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的问题,不仅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而且还都是形式主义,并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时,在心理咨询中也没有从心理学技术以及理论中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保密性也比较差,就导致学生不敢去进行心理咨询,故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开展的越来越不积极,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只是形式性的存在,并没有在学生中切实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
(二)心理个体咨询中的问题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与个体咨询的学生,不仅其没有针对性,而且对于学生个体中存在的心理缺陷没有足够的认识,妄下定论,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与疏导。对于存在心理障碍以及人格缺陷的异常学生,没有耐心与学生交谈,而且在心理健康咨询中,也没有排除其心理障碍,没有很好的发挥调节学生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未收获成效。
(三)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的心理教育观念还只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研究调查,往往简单的说两句话就结束了,这种草率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没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心理指导,还会降低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照搬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没有中国特色,并不适合在我国使用。
三、改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弊端的对策
(一)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全体学生面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扩大受益面。并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的渗透,多途径的开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专业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并针对当前高校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导师的培训,提高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
(三)在高校中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咨询
当今的高校教育中,网络的普及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可以在高校中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隐私顾虑,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心理咨询上可以是个体咨询、电话咨询、当面咨询、邮箱咨询、QQ咨询等,在高校中开展多样的心理咨询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咨询意识,使学生能够对心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结论
由上可知,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冲突与矛盾,还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技能。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还能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切实有效的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艳凤.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J].理论界,2011,(08)
[2]曹峰涛.云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2,(11)
[3]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8,(06)
[4]郭庆.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J].才智.2011,(19)
[5]张芙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J].学理论.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