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会计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恶化、局部改善、生态赤字在不断扩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对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日益坚定,绿色会计由此产生。绿色会计是传统会计和新型会计核算的融合,是通过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传统会计准则下,企业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压力。当前生态环境状况下,发展绿色会计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成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方面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改善作用。
2 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2.1 生态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企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其在环境方面达成可持续化的使命。当前我国一味注重经济发展,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空气污染严重、森林的覆盖面积下降、水资源严重短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顾一切掠夺资源,缺乏社会意识。企业应当将生态环境成本归入会计核算的成本之中,来达到经济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绿色会计是企业在生态环境现状下发展经济的的要求。
2.2 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当今企业的发展成本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环境成本成为企业应当考虑的新型成本之一。企I要想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不应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应当把目光放在长远之处,考虑环境成本。企业要想长久的处于发展阶段,应当从现在做起,将环境成本等内容纳入会计核算当中,时刻考虑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要转变目前高投入低产出、消耗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发展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绿色会计准则。
2.3 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随着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中国在“引进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进或投资那些高投入低产出、掠夺本国有限自然资源的低级生产项目,更需要企业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指引投资和引入的方向,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同样,绿色会计也需要各个国家加强交流,共同推进,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共同研讨可以达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赢。
2.4 绿色环保成为新世纪主题。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以及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世界各地各级盛事都将绿色环保作为不可或缺的主题。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北京市人民就被要求节能、节电、节水,进行垃圾分类、报纸回收、无纸化办公等一系列环保工作。
2015年,主持人柴静以其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为引,以空气污染问题为中心,深度调查了当前中国的雾霾问题及环境污染的现状。纪录片《穹顶之下》一经播出就引起巨大的反响,原本就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和环保问题再一次获得人们的关注。要改善当前环境状况,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行势不可挡。
3我国绿色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绿色会计被引入我国的时间晚、发展缓慢、实践经验不足。上世纪80年代,绿色会计才被引入中国。90年代初期,关于“绿色GDP”的研讨,才让绿色会计在我国取得较大的发展和完善。当前,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阻碍。
3.1 绿色会计理论系统不完整。由于绿色会计这个新型概念在我国引入的时间较短,故其理论发展要优于实际操作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公司不完全了解绿色会计,或者说不明白应当划入绿色会计考虑范畴的事项、具体要素以及核算方法。绿色会计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过短,相关研究人员较少,相对于传统会计不断的完善和适应我国现实情况的变动,理论系统并不完整。
3.2 绿色会计尚未得到企业重视。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总量上升极快。在此背景下,没有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面临的难题。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呈良好态势,尤其是工业的迅速崛起,使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大步前进。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样给企业赢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知环境危机已悄然而至。传统会计中的利润核算只需要企业将销售额减去销售管理等传统成本,并不考虑环境成本。由于企业的不重视,报表中显示的利润远远高于考虑环境成本在内的实际利润,导致企业利润虚增。企业只注重利润,自然也就不重视绿色会计。
3.3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绿色会计的优势正在逐渐被社会以及公众所接受,相关理论不断完善,然而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复杂,不能明确界定,具体核算内容也不确定,不能有效识别。相关法律规则尚不健全、环境的成本难以测量,致使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缓慢。在我国,大多有关绿色会计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尚未形成具备实操性的会计方法,研究人员不能从实际操作中得到问题反馈,也就不能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完善相关制度,这为绿色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难度,成为阻碍绿色会计在我国跨越完善的又一道障碍。
3.4 缺乏绿色会计相关会计人员。相对于传统会计人员数量而言,绿色会计人员数量少,缺乏相关人员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绿色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当前大学会计专业课程中,很少涉及绿色会计,有关教育不足,学生了解的知识也不够。而且政府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对此不够重视。作为为人民做主的政府,面对企业追求非法利益,官僚者们选择视而不见,势力者们选择眼观测色,这就使得绿色会计的进程缓慢。
篇2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继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8102
1引言
在当前,全球超过50%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5个国家,而我国就是其中之一。从这项数据来看,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不过政府并没有因此而疏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1990~2015年这20年间,全球的森林资源面积减少了19.35亿亩,而中国的森林面积却还在持续的增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视。这是因为,森林不仅能够净化水源、涵养水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森林中生活生长的动植物,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行业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自身所具备的优美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保健功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生态旅游当中。
2生态旅游提出概念
所谓的森林生态旅游指的就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来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亲近以及娱乐、探险、休闲、健身等各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旅游还能够让游客更好的亲近大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明白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提高当地经济水平的同时,也起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功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20世纪著名的雾都伦敦,以及2016年底我国发生的大规模雾霾事件,都是因槿死喽宰匀坏乃烈馄苹邓引发的严重后果。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本身的生存也遭到了极大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由于长期处于工业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也渴望回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中的绿色生存环境。因此,森林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3森林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3.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从目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与盲目利用。因为在我国部分地区,对于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作用、规律、特点以及意义没有明确的认知,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导致在进行开发工作时,缺乏有力的理论以及技术指导。这样一来,不仅会对当地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以及经济成效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同质性产品的增加,旅游资源浪费及粗放开发等问题。
除此之外,从当前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实际的开发状况来看,在产业开发之前,很少有相关部门或者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地区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做详细的调查,并且针对市场对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产业开发的粗放性以及盲目性。进而导致自然界中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生态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遭到严重破坏和浪费,不仅不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任何的帮助,同时也会加大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使当前本来就严峻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3.2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除了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以及娱乐需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时,一定要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因此部分风景区为了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过于重视当地的交通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希望以此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然而,交通以及服务设施建设,会对当地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不仅会对景观的自然性、整体性和统一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景区内生活垃圾、污水等急剧增多,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
3.3游客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当前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国民的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闲暇之余,部分国民会选择生态旅行来充实自身的生活。然而,虽然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得十分迅速,但是知名的景点却不多。国民选择旅行的地点通常是根据景点的知名度来决定旅游行程,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游客分布极为不均匀的情况出现,而这样一来也会对生态资源造成极大的影响。
4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4.1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
针对当前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以及实际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在新思维的指导之下进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1进行可持续的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建立是依托于丰富的森林资源之上,因此,只有确保森林资源的丰富性,建立一个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圈,这样才能既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又起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新疆 环境问题 原因分析 宣传 思路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49-01
新疆维尔吾自治区是一个工业化初期的资源省区,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经济实现了年均10.4%的高速增长,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5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长期以来,新疆的发展主要依托资源优势,走的是一条以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化道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代价。这种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替代关系,提供了推脱环境问题责任的空间,但是绝不能成为人们破坏环境的借口。此外,我们要知道,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体现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好的环境,可以更快地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而更快的经济发展,又可以为环境相关技术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1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自然环境的恶劣多变
在气候上,新疆处于干旱和极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全国年平均降水量的四分之一,由于其占据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气候的影响,导致其生态环境系统极为薄弱,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长此以往,极易造成土地沙漠化、土壤易碱化、土壤肥力严重下降等现象。总体上看,这种先天不足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生态问题严重的主要成因,是阻碍新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人为因素是导致我国新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首先,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其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导致以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行为日趋严重(例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渡开垦);最后,生态环境退化与自然资源短缺导致的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等。
2 新疆生态环境治理的总体思路
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疆的生态环境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全国环保系统将通过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综合治理、环境科技支撑和人才培训交流六项对口援疆工程,有针对性地解决新疆环境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新疆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争取从环保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学习调研与检查等有效形式,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整改和完善,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2.1 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上要有新突破
我们要始终坚信,群众的地位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中所遇到各种问题,把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在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上有了明显的减缓,同时加大了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把水、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解决好一切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2.2 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荒则荒的生态治理原则
我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水资源的供应状况,以及生物物种的进化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荒则荒的生态治理原则,保持当地生态环境快速稳定发展。
2.3 利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节水机制
在新疆这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节水机制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补偿奖励机制。由于水资源是供水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为了鼓励供水单位有效地节约用水,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每个供水单位的节水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偿和奖励。其次,惩罚奖励机制。从根本上讲,用水人是节水的主要群体,对此,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节水指标,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我们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未完成的用户,我们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对实现群众自觉节约用水提供了很大的督促作用。
2.4 加大环境执法和宣传教育力度
未来一段时期,新疆的环境法制工作要做好:一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既符合新疆环境实际,又满足新疆境内各民族生活习俗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定;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倡导绿色文明,推行绿色消费,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从每个人做起。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其能源结构和地理位置等多种条件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应调整能源开发、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促生态,全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争取若干年后,把新疆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重塑丝绸之路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徐贵青,魏文寿.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4(1).
[2] 李建,张鹏,吴月,等.新疆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分析[J].新疆环境保护,2009(3).
[3] 薛乃川,安尼瓦尔·阿木提,贡璐.新疆近十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6).
篇4
关键词: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功能;冲突
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6.10%①,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然而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仍处于边缘地带。小城镇地区的农村集体企业的发展为就地城镇化提供可能。虽然集体企业的产生不仅使得农民的收入增加,而且使农民可以就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是集体企业尤其是粗放式集体企业发展几年之后,农村的生态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在不注意保护环境和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农村居民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改善了居住环境,但却受到集体企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困扰,面临着理性人的两难困境,即他们既是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值得引起决策部门注意。
在这样一种生存困境下,怎样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怎样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被忽视将会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型城镇化,各地首先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当地居民一定的选择权,在综合协调生态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本文参考社会生态环境理论,借助A村的发展现状,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生态环境概念来自于西方政治学,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蒲斯基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社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的人们以及对他人的影响的学科。国内政治学对社会生态环境的研究中,梁平、滕琦、董宇翔(2008)认为,与自然环境相对称的社会客观存在被称为社会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研究的实质是以人为核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人为改变和创造的环境。用社会生态分析方法分析农村生态问题,其优越性在于把当地居民、经济利益和地方政府纳入到社会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中。主张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尤其是与地方居民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利益,从整体视角出发制定决策。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近年来,城镇化的开展引起城乡关系的变化和城乡互动方式的改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相较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新”在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改变过去过分依赖于工业化的状况,以提高农业现代化等为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质量和发展的循序渐进。荣宏庆总结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强烈的交互胁迫作用,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作用、交互耦合的关系,即城镇化的各方面与生态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各种线性关系的总和,当生态环境恶化时则限制或遏制城市化进程。”②工业发展需要消耗资源、排放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环境问题的产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方居民的生活,长此以往,地方的生态环境会继续恶化,地方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患病的机率很高,使得居民被牢牢限制在恶化的生态环境中。
笔者利用在A村社会实践的机会,接触了当地的居民,并在与当地干部、居民的互动交流中获得了相关研究资料。A村是石材厂比较多的地方。在2011年出台的石材厂整治文件中,为避免造成较大的利益损失,并没有对该地的企业进行一刀切。A村除了有几家石材厂之外,还有餐馆、酒店,五金商店等。目前在该村的南面已经建立起楼房,正在协调新农村建设的计划。不可忽视的是,该村的石材厂技术水平低、布局分散、企业人员环境意识淡薄、环保资金投入少,是该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值得注意的是,A村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多数是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他们多是相互介绍到本地打工,有些是在石材厂刚成立的时候来到这的,长的有七年时间,短的也有半年时间。他们有些是举家搬迁,有些是准备等工作稳定后将全家人接过来。A村目前的主要污染是水污染,噪音污染,都与石材厂有关。
外来务工人员有些已经在A村安家,很多家庭的小孩都是跟父母挤在出租房内,年纪大的孩子有些因为家庭搬迁的关系已经辍学务工。在石材厂打工的种类很多,有红外线磨石、搬运石头等,在访谈中,有位工人告诉笔者,虽然该地的饮用水不能喝,但是他们仍可以花钱从别的地方买水,对他们来说,挣钱才是最主要的,生存环境差一点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迫切的问题。相比于当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只能租住在厂长提供的住房内,不能享受到任何保障。当楼房建成后,他们仍然住在厂长提供的集体宿舍。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之间交往很少,只有同一家石材厂的工人们之间还算认识。
因此,困扰我们的是,地方居民既能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又能忍受当前的生存环境,某种程度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地方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却没有承担生态环境恶化的责任。在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地方企业之间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的现状下,采取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可能损害一类群体的利益。
农村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农村的开发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造成地方企业发展缺乏有效监管,环保问题频生。在就地城镇化中,存在多方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断裂的情况。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落后贫穷,在发展中往往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忽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负荷过大。提倡生态城镇化对于今后实施就地城镇化的地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加大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人为的加速或者减速,要让城镇化进程符合发展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部分农村就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效益,要能够综合协调生态环境利益,把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就地城镇化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以及加强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工作,真正让农民享受良好的生活条件和优质的社会服务。同时,探索合理的生态化的集体企业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型企业,有利于实现城镇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作者单位:淄博春申集团)
注解:
① 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 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2013年第8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 水利工程与环境影响
1.1 水利工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工程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就是要防治水害以及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水利工程本身具备了相当的环境改善功能。尤其是在防洪和排涝等的方面,进一步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水利工程能够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水资源保证。水电工程本身通过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能源危机,还能够进一步的减轻大气污染。同时,水利工程有非常强的调剂行,在对水利的枯水期中,可以增加排水的流量,提高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的改善下游水流的水质。水利工程本身还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水平、保持水土等的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充分的发挥水利工程对于环境的改善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1.2 水利工程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的实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配,使之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同时,水资源本身也是维护自然界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水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超过了环境本身的承受能力的话,环境问题必然就会频繁的发生。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主要的是在水资源的方面出现的问题。由于水资源本身的条件改变对于局部地区来讲可能出现一定的河道断流和下游绿洲退化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进一步的推进环境的恶化,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找出适当的解决对策,反过来讲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产生很大的影响。
1.3 水利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
由于人们对于水利的开发以及环境的调节功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果利用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这样的话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的发挥水利工程本身改善水质和保护环境等的作用,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避免产生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点。这样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工程的本身整体效应。
2 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对环境评价的工作重点
2.1 环境影响报告书与工程环境规划中的环境评价工作
目前来讲,环境的管理工作本身已经成为了项目建设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过程中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单独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工程的设计阶段中环境影响的评价,都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互为联系并且也是不可分割的。
首先,根据当前的多种规定来讲,对于建设单位本身来说要在建设的项目书中呈现出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评价影响报告书。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中的环境评价工作本身是贯穿在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中的,其能够直接的参与到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其次,对于审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本身是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在环境的评价基础上,侧重于环境的管理,明确建设者的环境责任,重点为项目建设的环境三同时管理服务。
2.2 规划设计各个阶段环境评价工作重点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的目的就是要明确开发建设者本身对于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为工程优化设计和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环境的影响评价工作本身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明确环境的问题,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工作,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估算环境保护的投资,制定相关的环境检测机制和环境管理机制等。
对于工程规划设计的每个阶段来讲,环境的评价工作本身与设计的各个方面紧密的结合,与其余的专业不同的是,在不同的阶段来讲,环境的评价工作深度和特点是不用的。对于环境的项目建议书来讲,其本身是立项设计的重要文件,环境的评价就需要重点分析工程的影响区域现阶段的状况及其潜在的环境问题,同时,要对工程本身的建设是不是涉及到了一些珍贵的保护动物、文物、植物资源等敏感的地点进行调查。要从宏观的角度上作出其实不是存在制约工程开发的环境因素,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影响是不是会呈现出恶劣的趋势,并且对于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作出一定的评价。为立项本身作出一定的环境评价依据。
其次,在可行性阶段的研究中,要进入环境的管理程序中,尤其是对于大型的工程必须要制造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要进行一定的专项审查和立案。在明确有没有制约工程的自身建设环境因素之后,报告书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其本身对于环境工程影响的可行性。科研报告本身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要在报告的评价基础上,重视对于不利影响所需要采取的对策和工程本身设计中的针对性措施,强调环境保护措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要按照工程的概算进行投资。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一般来讲其不需要再针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主要的是要在具体的需要落实的环境保护措施方面,包含了措施的方案以及与其比较的对比方案。工程量本身的计算以及投资本身的预算情况。这部分应该是工程的组成部分。与设计的深度和工程本身相同,在这个阶段中是环境影响评价各个阶段中工程特性最强的部分。管理措施要与工程管理深度一致,具体要明确环境管理的相关责任人和管理内容,要与工程管理有一定过得关系,并且要分清楚环境行政管理之间的界限在什么地方。
结语
近年来,各个国家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水资源本身实现了大量的开发工作,在大肆的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时,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地区本身的大量水资源还处在空闲的地位,这些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很多的水利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还只顾地方的经济效益,对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影响没有任何的顾及,从而忽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危害。本文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角度,针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友辉,董增川,陈敏建,基于能值分析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2008(03)
[2]朱党生,大坝与环境问题――参与世界大坝委员会工作有感[J],水电站设计,1999(03)
[3]吴艳,薛良厚,水利工程中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之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0(25)
[4]王新强,平遥县尹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J],山西水利科技,2006(04)
篇6
关键字:环境保护形势对策
Abstract: Adopted by the Plenum of the Party's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 put forwar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to properly protect the natural ecology.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 China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We must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pollution prevention should be control, protect the ecological, the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environment.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
目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
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据80年代初的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倔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从这样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
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1、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4)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一)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1、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2、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
3、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四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二)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1、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界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
2、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
3、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四是要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防范范围由建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对外贸易领域,构建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削减和全程控制转变的目标要求。
(三)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1、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并抓出成效。
2、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3、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
4、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5、在评优创先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而对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国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N].人民日报,2005-12-02(6).
[2]编写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5:112-123,137-144.
[3]解振华.为什么要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经济日报,2004-12-14(5).
篇7
关键词:广西新农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策略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our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as well as industrial automation,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in China is rising, supply tensions increas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ower shortage,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forward,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nd discusses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reas requiring attention and how target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with some guid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plant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words: pla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新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建设过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生态还有社会多个层面的科学规划问题。而农村的生态环境规划整体是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最核心的内容,而往往最关键的地方也有可能被忽视,所以本文就存在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1广西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近况
广西为农业大省,以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著称,和许多中、西部省份一样,近几年广西经济增长迅速,增幅超过一般东部省份。但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直接影响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与之相伴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也成为重点问题之一。
但广西在启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可行模式,并付与相关实践,具体情况如下。以基础建设来拉动和带动产业发展、社会与企业联动、政府扶持生态旅游,并以发展城镇化来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建设模式。在全区3500多个村屯开展新农村的试点建设项目,有60%的村屯实施了新农村建设规程,重点建设内容为逐步完成以农户自筹资金为主要形式的农民私有住房更新建设,制定有关敦促政府财政、社会企业和农村群众共同参与的公共设施建设计划并逐步实施。
但在以上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伴生若干问题,其中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备受关注,并须亟待解决的。其重要性体现在,农村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本身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将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以及地区竞争力同期下降,如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且利用率低造成农业损失,产业劣性转移带来农村工业污染等;再者,农村的局部性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城乡整体的生态健康与生态文明进程,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化是我国生态环境全面良性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重点所在。
2广西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大观
2.1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
农村的房屋新建越来越多,而关于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已经不容小觑。由于厉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房屋建设多呈自发性和随意性的布局形式,在建设规划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是建筑布局的不合理,沿公路或沿山沟、河流而建,“一”字布置或“扎堆”布置现象都很常见,缺乏合理的功能分区,村庄的建设布局散乱无章,乱搭乱盖还比较严重;其次是建设规模无统一标准,有些民房的超大规模建设,有的则对于闲置的宅基地和预留空地随意侵占建房,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再次是侵占农田林地建房也相当突出,一些企业利用农村土地搞开发,而政府在规划使用土地上缺乏有效监管,以至于未能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另外,在广西农村房屋建设中还出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村民的传统观念上已形成了固定的住房习惯即:单门独户,在这种习惯和当前的农村本身存在的承包经营体制下会加大了对土地调整的难度,极大地局限了村庄布局的整体优化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土地利用率降低。近几年来广西各地大搞乡镇规划和村屯新农村建设规划,一些试点也已竣工运行,但由于投资较大,短时间内还难解决上述问题。
2.2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地处西部的广西,劳动力及其它社会、自然资源丰富,成为中部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这种产业转移带来工业化活动,从城镇向周边的农村辐射、扩散。在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对广大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变,乃至破坏。如过度挖山开地、挖采石矿,直接带来的水、土、空气污染;开采过程不注意生产集约与节能,导致更深程度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骤增的工业与生活垃圾处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2.3基础设施服务建设有待整合提高
农村在给水、排水、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套性和共享性相对较差,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家政等公共事业落后欠发展,其实这还是很多村庄的通病。广西新农村内部最大问题是居民点规模小、人口少,没法适应高门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许多设施因为经济能力低和使用效率低而无法达到完整配置。如果想要提高新农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配置相应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所以就出现两难局面,要考虑到高水平的设施建设不会增加农民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要思考如果没法长期承担基础设施的运营费用该如何解决问题,此外还有维修设施费用等,这些都将导致资源的再次浪费。
3针对广西新农村建设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拟定对策战略
篇8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66-01
小学生处于各种意识以及观念形成的特殊生理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其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及灌输,这将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从而规范其行为准则,避免将来一些不良行为及现象的发生。教师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特性,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当中规范行为意识,使得生态道德教育得以更好的渗透。
一、充分利用文本素材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渗透
课本中的生态道德教学素材比较丰富,教师应充分的挖掘,合理的整理、并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还可以针对文本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与吸收。教师还可以以文本为依托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结合文本提出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与措施。这样不仅对学生生态道德渗透与教育,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同学们在陶醉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时,也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由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频繁,很多游客在去观赏桂林山水时看到的是漓江的河床,远远望去象鼻山被困在“一汪池水中”失去了昔日的秀美。如果当时同学们在场能否为游客描述一下原本桂林的风光!为了减少因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旱灾或洪涝灾害,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个问题一抛出课堂一下热络起来,同学们纷纷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生态道德教育同时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如此进行课堂设计即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认识又可以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识字教学中渗入生态道德教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文子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意义重大。例如,文章中常出现的“蔚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清新的空气”这些常见的与自然相关的字词,在学习这些字词时教师应告诉学生,“这蔚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是需要我们共同去保护的。为什么近年来在城市里很少能见到蔚蓝的天空?新闻报道中多地频频出现雾霾,以至于一些地区的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些都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使学生真正的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号召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环保标语,这样即学习了汉字,同时又掌握了环保理念。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生态文学书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在课堂上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例如一些环保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等等的课外书籍。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爱他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其中一项是劝阻不正当行为的口语交际。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依据图画资料上的提示,及蕴含的意思先自己进行练习,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劝阻的浓厚兴趣,并在劝阻用语练习时融入生态道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构建“一位小朋友乱丢垃圾”“一位叔叔闯红灯”“几个小伙伴在绿油油的草坪上跑来跑去”“一位叔叔随地吐痰”等情境。学生在练习劝阻语的同时学会爱护环境、珍视生命、保护大自然,以及关爱身边的人。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因此小学生应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及决心。
四、课外活动中强化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不单纯的局限在课堂教学,还可以将其融入到课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带领学生去看关于环保的电影,与学生共同观看环保类的视频,使其了解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所带来的后果,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只有学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才能使其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在春天里带领学生去看一看草坪,绿油油的小草生机勃发,学生们一定很兴奋很喜欢,此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草坪很美,大家都非常喜欢,然而我们更喜欢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小小的身躯却不畏风雨的气节。因此我们要保护草坪珍爱小草,不随意践踏草坪,不随意在草坪上丢弃废弃物。然后组织同学进行一次草坪杂物清理活动。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结语: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及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已迫在眉睫。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使其从小便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对未来社会改善及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作霞,孙连富,浅析小学阶段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J].环境论坛,2013(11)
篇9
关键词:环境工程;必要性;节能减排;建设
一、生态城市的意义
不只是中国,全球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城市就是运用生态学相关原理和知识,来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并综合运用环境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来协调和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保护并利用可以利用的能源与资源,尽量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修复、调节以及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生活中的污染处理,更包括了环境工程的建设,强调在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思考人类经济活动模式与生态恢复和建设的关系,从而建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三位一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转,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以及社会系统的文明健康发展, 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面临当前飞速化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生态环境系统却越来越遭到破坏,地下水枯竭、河流污染、雾霾天气等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环境难题。因此建立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一)资源与环境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与资源的耗费是离不开的。但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完毕,将面临能源枯竭的境地。当前伴随着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更是给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人们已经花费的高昂的治理费用。城市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间断的消耗资源与原料,因此实现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和建设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更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生态家园的需要。假如我们当代城市建设,只是一味的搞粗放型发展,浪费与消耗资源,并不顾对环境的破坏,那么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健康状况恶化、城市竞争力减弱的问题,更是让后代子孙面临无法生存的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利用科技创新和进步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已迫在眉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我国能否长期保持繁荣昌盛的战略性问题。
(三)城市化发展的必然
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有之路。但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当中,并没有很好的总体系统规划,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更是一片空白,致使在城镇化进程,导致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如果一味的进行粗线条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不仅不能体现城市灵魂和形象 ,更是不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美学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应该受到城市建设的重视,必须要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持续、环境良好、生态协调的发展环境。
三、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当前国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环境工程技术和理论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污水回收利用工程
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随处排放现象,现在处理污水需要将集中与分散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不断形成点源、面源以及区域这三个不同层次中水回用循环体系 , 将城市污水资源的总利用率进行提高。同时,针对学校、宾馆、家庭、政府机关等相关生活过程中产生污染不是太严重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达到基本用水水平后,可以用于绿化、景观、 保洁、卫生冲厕、工业用水等。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和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防止污水资源的扩散。
(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
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实施综合管理,制定严格措施, 防止废弃物乱丢现象。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固体资源的循环利用。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围城、工业废物堆积的现象,还应该建设垃圾处置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 消除各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建立废物回收利用系统,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三)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工程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企业采取节能减排,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企业行业来说,要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大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适时促进设备更新,保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当然,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可以建立相关回收利用部门,进行深度开发和回收利用。
结语
将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城市相互结合是全面加强我国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环境工程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鑫宗,莫晓晴,胡源顺,林伟毅. 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 绿色科技,2012(07):185-186.
篇10
关键词:环境问题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232-02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能源过渡消耗等问题日趋突出,为了能够有效缓解这一情况,低碳高效的新发展模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途径,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各种新的环保理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全球人士认可和支持。城市作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经济的发展,而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需要以低碳绿色的城市为基础。因而,构建一个低碳绿化的城市就成为了现代绿色新经济的核心。为此该文针对低碳绿色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难点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低碳城市的内涵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文化融合下的产业,是人类群居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城市的高人口密度性、高技术性、高生产性、高经济性是其典型的特点,一个城市包含了全球基本上所有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城市的生态结构、物质循环和一部分的能量循环,从而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城市生态系统。系统主要由经济、生物、非生物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能够通过生物手段、非生物手段、能量流动手段等形成一个含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就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说,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无法避免,排放过程是复杂的,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一线城市仅仅只占了全球土地面积的2%,而这仅仅2%的土地所消耗的能源却是全球所消耗能源总量的75%,也是这2%的土地排放了全球80%的温室气体。而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变暖,低碳化、绿色化、环保化经济成为了当前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立低碳城市也就成为了发展低碳化、绿色化、环保化经济最重要的举措。
2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2.1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低碳城市所包含的内容应该说极其丰富,作为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其主要包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当前低碳城市理念被大众广泛支持和认可,使得低碳城市的发展速度极快,这必然离不开深层的发展体系和驱动力。但是,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时间较短,人们的经验尚不足,并且目前关于低碳城市的内部发展动力体系和形成机理还没有一个定论,所以当前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尚不能准确地阐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加之,各个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文化不同、功能不同、类型不同等,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上往往不能用相同的经验来进行指导。但是,典型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对于指导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确定出低碳城市的典型发展模式是当前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包含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能源合理开发和运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完善和改革、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和运用等方面,要符合当前的国际化、低碳化、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进程,从而为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并为低碳城市的发展指明一个方向。
2.2 低碳城市评估和平台建设
低碳城市评估和平台建设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项中长期的建设任务,在整个低碳城市建设中具有数据支持和指导的作用,所以研究低碳城市评估和平台建设对于低碳城市长远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城市碳排放数据库建设、低碳城市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以及碳预算方法。针对碳排放测算方法内容,传统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过多地考虑碳排放测算工作,也没有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的碳排放测算体系。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亟需要一个完善、合理并且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碳排放测算体系。而碳排放测算体系的建设要根据城市的主要经济产业的物质流、能量流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根据城市产业结构以及碳排放的量进行分类审计,细化到各个产业的各个部门,得出城市的产业结构所排放的碳量,再以此作为依据构建起一个科学的低碳城市碳排放测算评估体系。针对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建设内容,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研究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评估方法,所以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低碳城市或低碳经济建立起低碳城市或低碳经济的评估标准。作者认为低碳城市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中以下内容极为关键,首先是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在碳排放的核算上要细致和准确,要得到城市主要经济结构各产业的碳排放量,再建立起一个准确的城市碳排放数据库;其次是需要根据国际上的低碳城市指标确定出城市的低碳指标,让城市各行业都朝着这个指标努力;最后是低碳城市评估体系要尽可能地涵盖城市的各个内容,如建筑、交通、人口、能源、污染等,要提供出科学合理的低碳城市发展依据。对于碳预算方面的内容,该方面的内容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所以碳预算方案就要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形态、性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量化的角度来评估城市的碳排放现状和以往排放的历史,再核算出城市主要经济产业减少碳排放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和资源,再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碳预算成果,科学地评估出城市的碳减少排放的潜力,对比我国城市和国外城市碳排放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碳预算参数和指标,针对性地得出城市低碳排放优化方案。
2.3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制度设计
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城市,不仅仅要求在产业结构上进行低碳转化,还需要城市所有人在生活上进行低碳转化。而政府作为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推广者和监督者,要协调民间组织、企业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低碳转型活动中来,并制定出一个完善的低碳城市管理制度,全面加快城市低碳转型的速度。在制定低碳城市管理体系上,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城市的低碳产业模式、低碳生活模式、低碳城市内涵和低碳城市评估体系来确定,并在该基础上制定出自愿、奖励以及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让全城人民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来。
3 低碳城市规划建筑中的关键问题
3.1 结构低碳化
城市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低碳化城市是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是以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而进行,加之城市用地极为紧张,一旦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物质环境确定后,那么后续的改变很难进行,即便改变也会面临巨大的更改成本,同时会给更改区域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城市的结构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和经济社会结构所组成,两者相互依赖也相互作用,通过合理地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能够完善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创新科学技术以及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对人们的交通出行量的影响并不大,而影响最大的则是城市的空间布局。在当前现状下,人们出行所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相对很高,并且机动化是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机动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在这一现状下,如果不对碳排放进行科学的控制和规划,那么在未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必将因为环境问题遭遇较大的冲击。因此,低碳城市规划建筑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核心任务,低碳化城市规划设计正是对城市的整个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使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科学化,减少出行产生的碳排放,从而来促进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
3.2 系统功能低碳化
一个城市功能的实现会受到很多影响的制约和改变,如会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当前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同时也会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就以工业革命时间段为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功能上,城市的其他功能相对而言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都普遍地认为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指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城市的性质往往受到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作为一个经济聚集点,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包含了世界各地大部分的业务,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多元化的业务,那么城市的功能就必须要满足这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城市功能在规划上就是重点中的重点。
低碳城市的实现,对于城市的低碳功能规划显得极为关键。在低碳功能的划分上,要以检查低碳经济为城市发展核心,在此基础上将城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布局合理的统一整体。在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功能划分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是否实现低碳发展,城市是否能够快速绿色、循环发展。因此,在低碳功能化分析上,需要结合城市的低碳化程度、城市功能等来选择不同的低碳发展道路。
3.3 能量流低碳化
能量流动和低碳化关系尤其密切,碳排放就是能量的一种流动形式。往往城市中能量都表现的是单向性,并且能量在利用方面的效率并不高,这些现象都无疑表明了当前城市能源浪费严重,能量循环利用差,能量利用率低,这对低碳化城市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能量流分析就是对当前城市人们生产生活中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估,量化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能量使用和产出,通过统计得出能量初级输入、转换、使用、输出这一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通常人们研究较深的是电力、燃气能量流,如电力最初生产多少、传输过程中损耗多少、电力转换上损失多少,最终用户得到的电力是多少,通过对能量流跟踪分析,评估出城市的能量变化情况,从而得到能量变化和城市系统变化情况,进而得到城市系统和低碳化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能量流低碳化在规划上需要结合当前城市的能源系统情况,并且要熟练的掌握当前城市能源代谢走向,从而多个角度来详细的分析能量流动特性,再从能量角度出发对城市系统中的产业结构、交通布局、基础设施等历史演变规律,从城市历史规律入手重点对城市的交通、产业、基础设备、人员生活等不同类型的碳排放进行细致分析,得出每个类型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的碳减排潜力,进而得到每个类型的碳排放指标和责任,根据责任和指标合理的规划建设城市新的能量布局。
3.4 物质流低碳化
从生态角度来看,城市是一个极度自由和开放的综合性系统,其在最先开始建设时,几乎所有的物质来源都来源于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其所产生的废弃物质也是直接排到生态系统中。而研究物质在时间上的代谢,在空间上的阻滞,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单从物质循环这一角度入手,低碳城市的特点应该是物质流效率高,无论是碳输入还是碳输出和消耗都应该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分析城市的物质流核心思想就是要将整个城市看成是统一的整体,物质在流动过程中会遵循守恒定律,根据这一关系来分析城市这个系统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物质输入输出,从而分析城市在以往建设和发展中资源利用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生态承载问题等问题内在机理。只有这样,能够为低碳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足够的经验和规律,现代化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才能够制定出更加针对性的调控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物质流分析法这一过程能够更加明确城市系统中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对物质利用方面和循环利用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这能够促进城市向低碳化发展。
4 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城市发展,而城市的发展要切实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当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们的需求背道而驰,太多的环境问题不仅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还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此建设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的社会经济成为了人们的诉求,低碳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就是一种满足人们诉求而确定的城市发展路线,为此该文就主要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问题和关键问题,以期望能够为建设低碳城市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5.
[2] 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
13-18,41.
[3] 王雅捷,何永.基于碳排放清单编制的低碳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72-80.
[4] 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32-38.
[5] 袁贺,杨.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27(5):11-15.
[6] 刘晶晶.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城市地理,2015(6):64.
[7] 张洪波,陶春晖,庞春雨,等.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创新体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5):302-305.
[8] 王雅捷,何永.基于碳排放清单编制的低碳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研究――以北京为例[C]//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9.
- 上一篇: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 下一篇: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