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工程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工程前景

篇1

关键词:物流成本;降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成本的含义

狭义的物流成本是指由于物品实体的场所(或位置)位移而引起的有关运输、包装、装卸等成本。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换而发生的全部成本。物流成本虽然是一种必要的耗费,但此种耗费不创造任何新的使用价值。因此,物流成本是社会财富的一种扣除。国外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称物流为“第三利润源”。

利润与成本是相伴而生的,在不少企业中,物流成本在企业的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利润,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压低成本,为此,所有企业都在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在我国制造业中,物流运营成本通常占企业销售收入的7%~16%,占企业净产值的10%~35 %;直接生产成本在我国企业的总成本中只占10%,而物流成本则要占到总成本的40 %;从加工的时间上看加工和制造时间只是总时问的10%,而物流时间则几乎占90%。降低生产成本10%只降低了总成本的1%,而降低物流成本10%则可获总成本的4%改进。显然,有效的物流运营与管理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实行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对国家与企业都具有现实与长远的作用。

二、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1)进货方向的选择:进货方向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多个方面。因此,进货方向是决定物流成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物品的需求程度及工艺要求。所以,选择运输工具要同时兼顾既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又要力求物流成本最低两个方面。

(3)存货的控制: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对存货实行控制,严格掌握进货数量、次数和品种,都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贷款利息支出,降低库存、保管、维护等成本。

(4)货物的保管制度:良好的物品保管、维护、发放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霉烂、丢失等事故,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5)产品废品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杜绝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成本。

(6)资金利用率:企业利用贷款进行生产或流通,必然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资金利用率的高低,影响着利息支出的大小,从而也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以上因素证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远航就必须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总水平,就必须从以下措施入手。

1.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随着近年来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尽管从本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

随着当今世界价格竞争的激化,ECR等新型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发展与普及。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使得用户除了对价格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高顾客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所以,为了既保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又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当在考虑用户产业特性和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顾客方充分协调有关配送、降低成本等问题,商讨将由此而产生的利益与顾客方分享,从而相互促进在提高物流服务的前提下,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3.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然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化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即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经营战略系统。这无疑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为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向其他企业或部门转嫁成本奠定了基础。

4.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对应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短时期、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最近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构筑起最为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通过这种信息系统制作配送计划。与此同时还要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即在车辆上搭载一个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通信,对货物在途情况进行控制,并有效地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5.削减退货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控制退货成本首先要分析退货产生的原因。对于零售商或批发商而言,为了防止由于商品断货而产生机会成本是它们过量进货的主要原因,现在虽然利用P0S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商品过去的经营绩效来加以调整,但是,对于季节性或流行性商品,却无法合理地进行控制,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出现商品滞销,必然会存在退货问题。要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就必须不断掌握本企业产品在店头的销售状况,对于销售不振的商品应及时制定促销策略,而季节性产品或新产品,应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建立起实需型销售体制,需要在用户店铺设置本企业的POS系统,这样企业就能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和产品种类,从根本上遏制退货现象的出现。

造成退货现象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生产方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采取推进式销售方式而引起的负效应。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销售目标,一味将商品推销给最终用户,而不管商品实际销售的状况和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造成流通在库增加、销售不振,退货成本高昂。要有效降低退货成本,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的目标战略,在追踪最终需求动向和流通在库的同时,为实现最终需求增加而实施销售促进策略。

6.利用物流外包降低成本

物流的外包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者是创新的,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包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对门运输等一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作者单位:四川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侯龙文.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8.

篇2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是今年区委、区政府第二次对全区服务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年初的“奋力拼搏一千天迎接建区十周年”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已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并对我区服务业先进集体、服务业先进单位和服务业优强企业进行了表彰。今天再次专题召开服务业发展大会,充分说明了区委、区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今年以来服务业发展特点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服务业发展都极为重视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省、全市服务业发展会议,省委把服务业发展摆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全省服务业专项资金从去年的5000万元,提高到了1亿元。市里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将全市服务业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提高到3900万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高书记亲自参加了省、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我区服务业发展工作,明确目标、分解责任,并出台了相关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这首先是由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服务业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标尺,是衡量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代表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其次,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包括我们、,正处在经济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另外,能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过去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承受已达到了极限,而服务业作为无烟产业,可有效降低GDP综合能耗,据统计服务业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下降约一个百分点。因此,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二)我区服务业发展呈良好态势

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1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列全市第一,超过GDP增幅4.2个百分点;截止7月底,全区服务业共完成税收4.3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商贸、旅游、市场、物流等服务业重点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商贸流通行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3.0%;旅游方面,进一步理顺古镇管理体制,组建古镇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古镇旅游策划和城市设计工作,加大营销和管理力度,开展“景区整治提升,北部景区完成前期,特色街区启动建设”三大工程前期工作,古镇主出入口等项目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市场转型升级工作不断推进,国有股份新市场建设和招商都取得很大进展,香港国际建材城目前已有200余户400多间商铺入驻经营;物流行业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以鑫达物流、通达物流等为龙头的物流业雏形。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其中金融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12.5%,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7.1%。

(三)我区服务业发展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在各镇(开发区)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区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服务业发展相比,我区服务业“短板”现象依旧明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GDP占比低。上半年我区服务业GDP占比为26.9%,仍处于全市末位,比全市平均占比低了9.3个百分点,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要实现市下达GDP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的目标,压力巨大。二是结构不合理,整体层次低。当前,我区服务业主要依赖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服务业的整体层次低,竞争异常激烈,已成为发展的重要瓶颈。而休闲旅游、市场转型、科技外包、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服务业整体拉动作用不明显。三是规模偏小。区内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商业企业和大商业集团,中心城区尚无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进驻。四是生产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大部分在工业内部消化完成,导致服务业资源相对分散,业态种类相对较少,集聚程度较低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二、“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整体定位,依托城镇建设,加快构建“1+3+6”的现代服务业布局体系。突出发展旅游、商贸、市场、物流等优势产业,推动我区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极。就而言,古镇是的一张“名片”,古镇旅游在人民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载着人民的骄傲与自豪。旅游开发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必须坚持以古镇旅游为核心,全力打造古镇文化休闲区,同时加快以善琏、和孚为重点的“两翼”景区开发,挖掘双林、练市、菱湖等各镇旅游资源,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延伸全区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要狠抓古镇保护开发。以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在完善古镇旅游策划、规划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本功能;要进一步理顺古镇经营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营销力度,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切实推动古镇旅游加速发展。要整合提升全区旅游资源,加快各镇旅游开发,积极打造精品旅游区。镇要围绕古镇旅游开发,加快推进农业博览园建设和浔练公路农业观光带建设。善琏镇要以湖笔文化园、含山风景旅游区为基础,进一步挖掘湖笔文化、蚕文化和运河文化内涵,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和孚镇要以凤凰洲项目开发和荻港古村旅游开发为基础,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综合体。双林镇要进一步挖掘三桥、费新我故居等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品开发。菱湖镇要进一步梳理全镇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名人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独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练市镇要进一步加快绿捷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走一、三产结合发展之路。旧馆、千金、石淙等乡镇要结合古镇旅游,因地制宜,开发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品,努力将自身旅游纳入全区旅游总体布局之中,做大旅游产业。

(二)繁荣商贸流通业

“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重点、合理规划、扩量提质,努力打造“商贸旺区”。一是合理规划商贸布局。科学合理完善中心城区商贸规划,加快完善中心城区综合配套功能,推进中心商圈、城市新区和江蒋漾商圈建设;通过练市、双林、菱湖等中心镇商业规划,进一步增强商业集聚功能,扩大中心镇的对外辐射力。二是培育壮大商贸企业。实施商贸企业“品牌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择优扶持,加强全区商贸知名品牌和“老字号”商业品牌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商贸企业整体实力。区政府已出台了《区服务业优强企业排名评选办法》。三是加快农村商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企业进入农村,整合农村现有商业资源。同时,进一步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加快市场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建材市场要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功能、优化市场结构,加快推进省级第一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实现市场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规划布局。按照《建材市场集聚区规划》“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总体布局,加快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强园路东西发展轴、和义河南北景观轴为发展轴线,加快市场交易东区、市场交易西区和仓储物流区建设。二是加快配套建设。以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快周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研发、金融财务、广告设计等配套服务产业,为全区建材市场集聚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三是打造建材市场品牌。建材市场除了加快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外,年内实现建材市场整体开业,要努力提升市场经营管理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导产业升级,实现由专业市场向品牌市场转变,切实提升市场档次,重塑建材市场品牌。

(四)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

深入实施“依港兴区”战略,大力发展河海联运,以集装箱、木材、能源、建材、机械为重点对象,着力加快物流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一是加快物流园规划建设。依托水陆联运交通优势,以及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条件,加快区物流园项目规划建设,提高全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发展壮大物流企业。重点培育鑫达物流、通达物流等物流企业,加快推动以鑫达物流为主体的水陆快运中心项目、德隆物流仓储码头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五)统筹发展其他行业

一是大力发展金融业,继续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来浔拓展业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新兴金融服务机构,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推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二是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以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初具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企业,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以服务领域、应用领域为主体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努力提升我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五是有序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六是推进中介和社区服务业,加强对房地产、职业介绍等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经营秩序,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逐步推广物业服务管理。

三、有关工作建议

今年只剩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咬定目标,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结合城镇建设和一二产业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力发展服务业与加快城区建设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科研外包等生产业,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通过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艺、体育等生活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使产业、人口的转移和集聚,增强城市核心吸引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带动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区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心城区、各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各镇(开发区)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准目标定位,抢抓历史机遇,通过城区、城镇发展规划,突出优势、合理布局、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同时,要做好三产与一、二产业相结合的文章,将农业开发与休闲观光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工业主辅分离的力度,全面带动相关服务业产业发展。

(二)四措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工作联动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业务指导;各镇(开发区)要明确服务业专职工作人员,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工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区政府已经按照市下达的2011年服务业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各镇、开发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必须咬定目标,狠抓推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加大考核力度。按照“立足现实、突出重点、差别评选”的原则,今年首次设置服务业发展综合奖和单项奖。同时建议区财政局并照省、市和周边县区的做法,研究对各镇、开发区营业税财政分成与年度服务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挂钩的政策。四是完善服务业统计。服务业统计工作面广量大,单靠统计部门的力量难于完成,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提升整合各镇、开发区和各部门统计资源,强化统计职责和工作力量,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做到应统尽统,真实反映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成果。

篇3

工作远离所学专业

学会间接运用在校经历

今年26岁的王延夫是梅河口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学院,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王延夫参加了中铁物流的资格考试,并以总成绩第一名的优异表现被中铁物流总公司录用,顺利地留在北京,进入了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半年时间,凭借在奥运期间优异的表现,王延夫被升职为中铁物流营业部副经理,兼任清华同方业务部经理。两年后,又因其岗位业绩突出被提升为中铁物流北京西三环公司经理。

就在王延夫的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却做出了让所有朋友都难以置信的选择――辞职,创业!

俗话说“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王延夫已经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博得了领导的赏识,在名企站稳了脚跟,为什么会突然产生创业的念头呢?

“其实我创业不是脑子一热就去做的,从我知道月嫂行业到我决定从事这个行业,我慎重地考虑了34天。我希望我能自己赚钱,而不是一辈子给人打工。2010年辞职去创业,是因为我觉得再不迈出这一步,这个大好时机就错过了,而之所以我会在长春创业,是因为我母亲的身体不太好,我在长春的话可以经常回家看看她。”在被问及创业理由时,这个充满朝气与斗志的年轻人如是说。

对于行业的选择,王延夫更是让身边所有的人都为他捏了把汗。这个物流管理专业出身,有着两年大型物流公司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并没有选择物流和货代作为自己创业的事业,却选择了育婴及家政服务。

“2009年,我一个朋友说起现在月嫂很有前景,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是月嫂,后来一了解,我发现许多月嫂只是单纯地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但是婴儿的服务几乎没有多少。于是我就想到把月嫂和育婴服务结合起来,我相信这种组合会比单纯的产妇护理更有市场,一定会在这个行业中闯出名堂来。”即使是在今天,谈到自己的创业点子和踏入育婴及家政行业的原因时,王延夫依然很兴奋。

但是,选择育婴行业,就意味着要重头再来,从专业知识到行业动态都要重新学习。对此,王延夫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其实我觉得没什么,专业知识对我来说并不难学,2010年我考下了国家颁发的高级育婴师资格证。就是为了以后可以自己培训员工。让他们能够更专业地为客户提后服务”。

从事的行业和自己大学所学到的知识“零交叉”,大学时苦修的课程在自己创业的道路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既然如此,那王延夫的大学时光岂不是荒废了吗?

“我不觉得我的大学白念了。相反,我觉得正是大学的生活造就了我今天的性格和价值观,对我来说,那段时光是最宝贵的。”王延夫坦言。

“大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我在学习之余,经常会琢磨如何赚点外快。当时流行结社团,但都是免费的社团。我也搞了个社团,散打社团,但是我的社团是收费的!我从河南请的武师,办起了以培训为主的收费社团。”谈到大学的赚钱经历,王延夫的言辞中充满了得意。

“当时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就是,我们学校里从来没有开办过盈利性的社团,所以当时的院长对于我开办社团的请求不予批准。我软磨硬泡了一个礼拜,实在不行又去找其他的院系领导帮忙,忙活了快一个月才搞定。”王延夫说:“我觉得大学带给我的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这些经历,我很感谢我的母校和老师们,很感谢大学时候受到的一些挫折。正因为我受到过磨砺,所以在创业受阻的时候我才能从容面对。”

谈到来到长春的创业经历,王延夫说:“最开始的一个月,人生地不熟,每天我就在大街上不停的走,买个地图,没事乱坐公交车,考察合适的开业地点。经过无数次的打听和实地走访,最后我选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市妇产医院附近,一个是国健妇产医院附近。我是想选国健的,因为那里的生育环境比较好,收费也相对较高,对于在那生孩子的人来说,请个月嫂应该是不会有经济上的问题的,但是,当我坐了半天车来到国健妇产医院门口的时候,我郁闷了。孤零零两个楼,一个医院,一个住宅,住宅的门面很少,而且是大面积的,实在不适合我这资金有限的人,最后我决定在市产院附近开店。产院这一条街做月嫂的实在是太多了,随便进家店,都说能提供月嫂服务。我想,越多同行的地方才越容易出成绩,而且我相信我培训出的月嫂一定比别人的强。最后就转租到这间写字间,把公司开起来了。”

王延夫的公司位于鑫鹏大厦的五楼。两间办公室虽说面积不大,但却收拾的干净整洁。不但办公设备一应俱全,还专门有存放档案的卷柜。当记者问起这些设备的花费时,王延夫羞涩地笑着说:“最开始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个饮水机,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墙壁比较干净,不用我再刮大白。现在的这些办公设备都是我在二手货市场买的。这三张办公桌一共花了不到三百元,铁皮柜二百元;沙发290元;茶几一百元;小转椅80元……”

“旧是旧了点,但是都能用,而且我提供的是服务,又不是要靠这些来摆谱,对吧?”王延夫憨厚地笑着说。

“第一个月我的收入是200元。”王延夫说:“第二个月,460元。但是我觉得还不错,至少我挺过来了,而且我很爱我所从事的工作。”

“创业后我发现,很多当初的想法都很难实现。比如我想要对员工进行全面地育婴培训,但是很多员工却不愿意,尤其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月嫂,你叫她干活可以,叫她听课,她一万个不愿意。”王延夫说:“但大多数并不代表全部,还是有愿意学习的员工,所以我进行了调整,愿意学的就尽心地教,同时注意留住培养出的人才,我相信我的队伍一定会壮大起来。”

看着王延夫自信地神情,记者由衷地被他不畏艰苦、大胆创业的精神所折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王延夫和他的华爱家政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从王延夫的创业经历中我们看到,在进行跨行业的抉择之前,他经过了周密慎重的考虑。虽说王延夫已把生意经营的有声有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跨行业、跨专业创业的风险极大。在此,笔者要提醒各位大学生创业者,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降低创业风险。

工作没有脱离所学专业

学会在市场中拓展加深

思想家欧文说过,经验是真知与灼见之母。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之前,总是先靠打工来积累经验、丰富阅历,然后再迈出自主创业的步伐。但是在众多的大学生创业者中,却有这样一个刚踏出校门就走上创业之路的“另类”女生。她,就是长春心韵艺术装饰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孟萍。

2008年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的孟萍,在校期间,每次考试她都是系里的前三名。快毕业时,凭借在校时的优异表现,孟萍受到了多家大型设计公司的邀请。但都被她拒绝了。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去积累些经验再创业时,她笑着说:“可能是因为我是搞艺术的吧,我不喜欢被束缚。而且我想,既然早晚都要走创业这一步,我还是早点走比较好。经验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不是更直接吗?”

《交换空间》是学环艺设计专业的孟萍最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2008年,她在某一期的节目中看到了墙体彩绘,美丽的手绘墙面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住了。她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墙面彩绘艺术。于是在毕业前夕,孟萍专程前往北京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手绘墙面学习,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毕业后,孟萍和两个好友一起开办起艺术工作室,为客户提供手绘墙面服务。

“当时很难,不论是业务开展还是公司经营都很难。”孟萍坦率地说:“因为缺少资金,租不起店面,所以当时我的工作室开办在一个朋友的咖啡店里。朋友不但给我们提供工作场所,而且还不收房租。多亏了她的帮助,我才坚持了下来。”

关于前期的经营推广,对于三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来说困难很大。“第一次推广我们的项目,是在一次房产交易会上。我们三个一刻不停地发传单、给客人讲解,可忙活了一天,也没见有多少人对墙体彩绘感兴趣。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竟然有客户上门来邀请我们去给他们绘墙。当时我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回忆起第一单业务,孟萍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说:“第一次给客户绘墙,我们也很紧张。于是一天能干完的活被我们几个干了三天才画好。但是客户很满意,我现在还和他有联系。”

2009年5月,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孟萍终于结束了“寄居”生涯,开办起了自己的公司――长春心韵艺术装饰有限公司。她的队伍也从最初的三人扩展到有着8名全职画师、20多名兼职画师。而她本人也从画师的角色中一步步地向着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对于这样的改变,孟萍说:“其实做画师也好,做老板也好,我没有离开我最喜爱的墙面彩绘艺术。最初做这个事业,我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墙体彩绘,喜欢墙体彩绘才做的。应该说我对于这样的角色转变是有充分心里准备的。而且我的一些经历更让我觉得,要长期从事这样一个事业,就必须要接受这样的转变。2009年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给客户画完墙面后他不认账了,当时不知道合同是什么,所以也没和他有合同,这一单生意就算白做了。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必须要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所以这样的转变是很必要的。”

不但客户的合同纠纷让孟萍警觉,公司里发生的一些事更让她坚定了自己要做好公司带头人的信心。“一次,我招的一个兼职画师去给客户画墙,在他来我这里面试的时候,我看过他的作品后觉得这应该是个成手,所以我也没对他进行更多的培训。结果他画坏了,客户很生气,要求重画。我和其他两个画师费了好大劲才帮客户改好。从那以后我就想到,墙面彩绘艺术和油画、国画都是不同的,你美术功底再好,也不代表你一定能做好墙面画师。所以现在我们的每一个画师都是经过我亲自培训出来的。类似的事情也没有再发生过。”

“2009年末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在管理方面确实欠缺很多,所以我出去打工。”孟萍说:“我给一家家具厂做兼职,负责招标和业务洽谈。我就是想通过这些来强化自己的经营意识,从中学到适合自己公司的管理策略,同时扩大自己的人脉。”

凭借孟萍不懈的努力,她的心韵艺术装饰公司知名度也越来越大。长春卓展购物中心、吉林电视台、、集眠社、亚太饭店等众多大型酒店、商超和娱乐场所都有心韵公司的彩绘作品。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掌握这门艺术,孟萍自己创制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没有美术功底的人也能在短期内学会墙体彩绘。2009年8月,孟萍开办起墙体彩绘培训班,今天,东北三省许多墙体彩绘工作者都是她的学生。

当被问及大学生活对创业的影响时,孟萍感慨地说:“正因为我在大学里打下的美术功底,我才能熟练掌握墙体彩绘技术并自己创制新的手法。没有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孟萍没有忘记她的母校。她不仅对艺术学院的贫困生施以援手,还免费传授他们墙面彩绘技艺。同时,孟萍的创业经历和她对母校的拳拳爱心也被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栏目、长春广播电视台情暖人间栏目相继报道。

孟萍是幸运的,在她最需要店面的时候,朋友帮助了她,分文不取;在业务初期,才参加了一次房交会就联系到了第一单业务。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但记者想提醒大学生朋友们,一定要对创业风险有着充分的认识,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孟萍那样幸运。

选项因地制宜

开拓特色产品市场

除了像王延夫、孟萍这样选择有潜力的新兴行业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选项上,更多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因地制宜,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行业进行创业,并将自身的学识充分地运用于创业之中。

毕业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四川德阳小伙陈仕兴,一边上学一边做创业准备。从大一开始,注重实践的陈仕兴就开始做打工赚钱。他卖过报纸、做过家教、从事过电话卡和礼品推销,积累了极其丰厚的实践经验。

大四时,同为四川老乡的李超向他提出了创业的想法。李超与陈仕兴同班,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李超便接触资本市场。因为家里条件好,他曾先后投资股票和期货,最高时手里积累了七八十万的资金。

“那时我和李超走得不是很近。因为我们的性格和爱好都不相同,李超更喜欢做风险高、回报大的投资,我更偏重于实践。2009年,李超投资亏了,数十万资金只剩下十几万元,所以他觉得应该把目光投向实体,做更为稳妥的投资。他之所以找我一起做,是因为他觉得我们在一起彼此互补。”谈到创业初衷时,陈仕兴这样说。

“因为我们都是南方人,在我们老家,东北特产卖得很火。所以我们对吉林的人参、鹿茸等特色产品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并最终选择了从事人参行业。”陈仕兴说:“刚开始,团队没有几个人,只有我们5个,现在一年多时间,我们已经发展到50多人。”

做为一个外行,学通信工程的陈仕兴和李超,是如何掌握人参的相关专业知识,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内行的呢?

“2009年冬,我和李超去抚松县万良镇考察人参市场,挤大客、坐火车,着急的时候就拼车,每天天不亮就顶着寒风来到人参市场,一点点学起,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躺下就睡。白天上网搜集人参的鉴别、保健知识,晚上看与人参相关的书籍,有时候学到一两点钟才休息。”陈仕兴如是说。

“其实创业的艰苦只有经历了才知道,最难忘的是那次包装损坏,损失很重!”陈仕兴说:“去年8月,吉林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去往白山工厂的桥被冲断了,我们费尽周折把包装运到工厂,等产品加工完成后,5000套包装全都受潮损坏了,损失十几万元,没办法,只能重来。还出现过产品不合格返工的,天天守在工厂,从早到晚。那滋味儿,现在想想都不知怎么过来的。”

不仅如此,经营管理政策上的失策更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体会到了商场的险恶。“2009年,公司刚起步的时候,为了争取到经销商,我们把销售政策定的太宽松,向经销商铺货是没有抵押金的。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做不但占用了资金,让我们的周转很吃力,而且更严重的是,有个别经销商拿货后消失了,人再也找不到了。”陈仕兴说:“现在我们调整了策略,经销商必须要交付一定的抵押金才能发货。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经历确实让我们的销售思路和经营理念都有了很大提高,虽然赔了钱,但是我们的团队在成长。”

今天,陈仕兴的上品都公司在成都、重庆、昆明都已开办了直营店,并在重庆设立了办事机构。今年,他们把目光瞄向江浙市场,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淘宝网店和阿里巴巴平台上,现在网上都有他们的门店。

谈到近期的发展,陈仕兴说:“今年的任务就是把网络零售和批发做好,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将产品逐渐向全国辐射。”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中能够少走弯路,成功创业,在撰写本文时,笔者除了采访多位大学生创业者外,还采访了多名企业高管及业界人士,现将他们对大学生创业的忠告实录如下,以供参考。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困难,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此创业风险更大。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很多的挫折,并不是每个创业的大学生都能成功。尝试创业的大学生朋友对创业应该有正确认识和理性的态度,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高银地产天津环亚俱乐部销售总监 沈鑫

“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并充分做好风险预估,尽量降低创业的风险。在校期间,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要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增长自身的阅历与经验;放下架子,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格,为将来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北京兆泰房地产悠唐项目总经理 邵晓非

“大学生在创业中总是充满激情,但是千万不要被激情冲昏了头脑,要时刻保持理智的目光来审度市场,并对自己事业的发展做好规划,让自己的事业能够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

――北京日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克勇

篇4

关键词:基本现代化;区域发展创新;沿海城市;江苏现代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urban society of China has taken shape. How will Jiangsu Province, lead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further enhances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and create an “even modernization”, especially how will it improves the capacity of the coastal city clusters that are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is becoming a more and more urgent problem. Therefore, by taking the necessity of global competition and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into account and combining the modernization theory and urbanization theory, the Article proposes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attempts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solution research.

Key words:basic moderniz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coastal cities;moderniz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1-04-(12)

1 全球城市竞争时代的来临:江苏沿海城市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国正在进入城市社会,全球城市化时代已经来临!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演化态势。“当代全球化有四个特点:一是速度,在全球范围高速展开;二是全球化的影响是对于人类整体的;三是全球化是多维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法律、时尚等,形成全球性的社会全面依赖关系;四是全球范围的城市化行动者正在创造全新的城市”[1]。并且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任何国家或是地区可以脱离其单独发展,其本质原因是因为,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现代化的结果和形式。

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城市正在取代企业,成为世界全球化竞争主角和平台。[2]面对全球化大潮,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无路可退又必须参与的全球化大舞台,呈现了一个愈加清楚的事实,即各种形式的资源要素借助交通、通讯技术和近乎一体化的关税政策体系在全世界自由流通,直接导致了世界各地必须立足自身的独有资源禀赋和优势在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前景更加广大的舞台上与其他地方进行竞争。从现阶段来看,区域经济体或是一般意义的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竞争的基本单位。但在全球化发展的初期,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流通渠道商的角色定位具有功能上的先天适应性,它以利益为导向,不断整合世界各地的优势资源以获取最大收益,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或被动或主动承担了全球化时代初期竞争的主要角色,因此以往的全球化最基本的参与单位是跨国企业。只有这种跨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资源以达成利用最优化的竞争单位才可以适应国际化初期各个地区交流不畅的现状。跨国公司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横向竞争”的市场基本单位,即他们自身并不以空间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是寻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利益。因此,在这个阶段,跨国公司的重要性非常突出,一度超越了民族国家,“现实是全球资本已经强大到可以不对任何政府负责的地步了。”[3]甚至有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国家,以世界经济的“中央组织者”和增长的“发动机”为筹码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即“通过国际生产而产生的世界经济的逐步整合已经把国家和世界市场之间的权力平衡转移到了后者”[4]。跨国企业不断突破民族国家自我构建的种种界限,所以有学者以极端的观点描述说:“在全球化的卡巴莱表演中,国家跳的是脱衣舞。在舞蹈结束的时候,它(国家) 身上只剩下一块儿遮羞布,那就是镇压的权力。也就是说,在国家的物质基础被摧毁、和独立被废除、政治阶级被遗忘之后,它就会成为超级公司的安全服务结构”。[5]

在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经济文化的混合性已经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认识观,即在全球化中的地方精神、地方文化、地方经济的崛起。人类既需要全球化,各个国家和民族又恐惧被全球化所吞噬。全球化的整体性成熟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地彼此间隔的逐渐消失,能够阻碍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构”附着的时代而演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全球形式和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的国际化开始被频繁提及。在城市竞争力方面,有的学者将其表述为一种中层竞争力,即位于国家宏观竞争力和企业微观竞争力中间的承接力量,并进行进一步论述,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六个指标:“(1)创造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2)生产、提供不损害环境的商品和服务;(3)生产应该集中于具有理想品质的商品和服务;(4)经济增长率能实现充分就业;(5)生产应该集中于能使城市控制自己未来发展的产业;(6)城市可以在城市体系中提高自己的地位[6]。”而有的学者在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其内涵的扩大化阐述,将重点落在城市竞争力的打造上,认为城市的经营者可以以发展企业的方式推动城市的发展,“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业精神是企业为了通过新的组合和创新创造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创业型城市是指通过城市空间形态和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创新增强竞争力。城市可以使用任何机会推销自己,形成创业环境,支持经济持续增长。”[7]

如果深入审视这种对于城市竞争力的强调,我们可以敏锐的意识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竞争的基本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它正在进入一种横向展开状态——进入全球化范畴,即占据市场不同空间地域的国家和地区成为竞争的主角,而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进入全球化体系。这恰恰是因为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细分和专业分工领域的大幅度发展。换言之,这其实是一种全球化下市场成熟和社会发展状态的必然结果。立足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和特殊语境,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决定了全球竞争的嬗变:其一是全球化下竞争内容的嬗变,即从单一的经济竞争过渡到包含经济、政治影响力、软文化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在内的综合竞争力竞争;其二则是全球化下竞争主体的蜕变,即从承担单一经济功能的跨国公司发展到可以整合多方面竞争力因素的城市。第三是全球化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全球化的深化是脱离甚至是扬弃传统产业为前提的。香港《文汇报》2011年的以《香港超越新加坡“全球化指数”排名居首》为题,说明国际化的指数和指标兴风作浪内涵。 “我们可以把它的五个指标从国际化视角和全球化的视角加以适当调整,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国际化的资本流动”,二是“全球性的文化价值集成性”,三是“国际贸易开放程度”,四是“全球化的科技与创意交流”,五是“国际市场的劳动力流动”。其中,“香港在贸易开放程度、资本流动及文化集成性方面均排名第一。”[8]

虽然全球化的主题和主流内容是经济全球化,同时,经济全球化由于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跨领域推广和渗透,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政治、文化和地方精神的打造和诉求。法国著名学者弗朗索瓦·沙奈曾指出“没有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七国集团成员国。政治权力机构的不断干预, 就不会有当今世界‘ 市场’的成功。”[9]因此,城市取代跨国公司这一单一经济功能承担平台成为全球化竞争基本单位是有内生依据的,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即“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必然伴生并促进某种程度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生态和安全全球化;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生态和安全等的全球化又有不同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式和追求目标,与经济全球化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10]换言之,全球化对于竞争力的多元要求迫使必须找到一个足以承载多种要素的平台型竞争单位,城市作为唯一一个具备这种平台形式的基本单位就成为了全球化的新主角。同时,当城市登上全球化舞台之后,由于自身进行的是一种平台性的竞争,其在新语境下必然会将聚集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以形成更强大、更有特色的平台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任务,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竞争力的承载单位平台也会越来越成熟。

正是在这种全球化演进的大背景和历史话语体系之中,“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公司竞争力”形成了全球化下的竞争力体系,也直接构成了竞争力基本单位的三位一体,以“国家—城市—企业”竞争单位体系为代表的新力量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发动机”。在这三位一体的竞争力体系中,国家承担着宏观层面的竞争要求,企业承担着细微层面的竞争要求,而城市则处在两个基本发展路径的交汇点,即城市作为一种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的新主角,在整个三维竞争体系中承担了集聚与发散的双重功能,这可以说是城市发展时代前所未有过的大变局,也是城市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对这种新使命的探讨也构成了本文为江苏省沿海城市构建的目标导向的宏大背景与大的价值取向。

2 江苏区域现代化语境下的沿海城市发展:以问题导向的研究

2.1 如何突破江苏沿海传统城市发展路径模式,实现江苏沿海大区域一体的内循环发展

循环社会型城市是关于城市发展的最新理念,本身起源于工业园区再生化的循环城市理念以资源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为途径,力求达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张鸿雁为代表的学者对于循环城市发展做了较为深刻的论述,甚至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促使城市发展的基业长青,“创造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就是创造可持续的城市形态”[11]。又因为江苏省沿海城市具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因此应当以更强的力度在推行更加彻底的循环发展模式。而这又进一步分解为三大问题:

2.1.1 如何以“城市价值共同体”形成城市精神价值体系的循环效应

城市社会学家卡斯特尔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论述道“空间是时间的切面”[12]。而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综合体所要实现的恰恰是随着时间发展沉淀下来的历史记忆与城市价值体系,我们应当深入思考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如何在共有历史记忆的基础之上形成循环共通的城市价值体系,最终实现一种芒福德所论述的“充满生气的城市”[13],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以城市的价值输动居民、企业、城市、区域。

2.1.2 如何以“均好性城市群”形成城市大生活空间体系的循环效应

所谓大生活空间,是强调以生活工作同城化为主要目的,借助快速轨道交通、移动互联网络一体化等技术路径,将居民的生活与工作休息娱乐集中在特定区域内的循环空间,改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的“卧城”[14]现象,形成一种有别于卫星城的“城市均好性发展模式”。因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更是人们的栖息地(habitat)与庇护所(refuge)”[15]。追求一种城市大生活空间的循环就是在实现人类最开始建设城市的使命。换言之,就是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理论”[16]进行进一步深化,所以江苏沿海城市的同城化必须以动态性、循环性和产业生活娱乐三维互动性来谋求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

2.1.3 如何以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城市 “需求激发、产品生产、需求满足”的产业循环

城市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环节,江苏省沿海城市的发展应着力形成面向整个江苏乃至是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循环共生生态圈”,这种产业循环共生生态圈不同于一般的循环产业概念,后者仅仅“是一种以模拟生态群落物质循环为特征, 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为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应重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17]而“产业循环共生生态圈”则要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扩充和聚焦式的改造,扩充是将应用范围超脱某一个园区,直接定位于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带的整体产业依存和循环;而聚焦是将产业的发展做到极致,结合江苏省沿海城市亟待发展经济产业的现状,以沿海城市自身的港口对外贸易、国际产业承接、海洋资源开发、会展性产业集聚这四大主要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在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区域内部实现从市场需求激发、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反馈一整个系列的经济产业循环路径。

2.2 如何形成“有机秩序和有机拼贴”的城市集群,打造江苏沿海城市群一体化效应

城市集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城市集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运营的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因中国的城市往往是以单体城市的考核为主要形式,因此,使得城市群的有机联结非常薄弱,必须提出和创造城市“有机秩序城市”的模式,这也是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18]城市集群在最初的时候,为城市形态的多样化和城市发展路径的多元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是随着城市集群的不断成熟,如何在保持规模效益的同时避免同质性竞争成为了城市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多数学者将其归结为所谓“城市集群发展动力的单一化”,以克鲁格曼和藤田昌久( Fujita)为代表的经济地理学派,将这种单一化进一步归结为由于发展过程中城市诸多要素的升值,集聚经济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会逐步减弱[19]。区域经济学家们比如佩鲁与布代维尔认为,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通过溢出效应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增长并引发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但是这种极化作用的作用范围有限[20]。产业经济学家则将这种发展动力的单一化归结为人力资源的变动不定,托马斯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更易被纽约、华盛顿等经济、政治发达的大都市地区所吸引[21]。

因此,城市集群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将发展的动力和集聚的吸引力持续化与多元化。江苏省沿海城市应当深入思考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整体解决。

(1)对内如何挖掘本地化特色,将制度性因素、城市资本性因素等城市内置型资源要素作为城市集群发展的重点和核心;

(2)对外如何贯彻运用“有机秩序和有机拼贴城市”理论,突破集群本身的机械系统性和关联性,将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视作生命体系,强调各个城市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机械拼贴的双重实现路径。

换言之,对于江苏省沿海城市来说,一方面要注重将形成城市集群的动力不仅仅局限在产业和资源领域,从城市文化资本、城市同城化生活圈等内置型因素出发;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将产业之间的联合互动和软性资源(比如城市认同感、区域幸福感、教育生活休闲一体化)等方面联合互动,并辅之以相应的行政推动,最终形成具备“涌现效应” 的城市集群。

2.3 如何打造具备“城市价值”辐射力的区位中心与增长极

区位论与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之中的经典论述,在改革开放后的区域建设和城市发展实践中,中国学术界和城市的管理者一直在传承并创新传统的区位理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1826年) 、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23]、帕兰德的“设施区位论”(1935年),增长极理论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增长极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以不同速度进行不平衡增长的,其原因在于某些推动型产业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一些地区或城市集聚和优先发展,从而形成恰似“磁场极”的多功能的经济活动中心,亦即发展极”。[24]增长极理论与区位论一起构成了“产业经济优先发展,后续辐射跟进”的区域发展传统路径,“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 就能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25],“增长极理论是一种合成理论,是指那些通过解释地区的发展过程……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成为增长极理论各种假说的共识。”[26]传统的区位论与增长极过于偏向传统产业与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或者过重强调的交通成本和区位成本的价值,这种典型的甚至有些片面的发展导向不能适应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目前所要面临的多重发展任务需求,因此应当引入“区域价值区位”和“城市价值辐射中心”,特别是“新人文区位价值观”这一套全新概念体系,即我们所提出的“现代的区位是可以创造的理念”,将“城市文化资本”与地方精神等文化软性因素与产业经济社会效益等传统城市因素进行结合,打造具备物质影响与精神辐射双重效力的城市价值区域重心。

“人文区域价值区位”是在传统区位论的基础之上进行柔性化、综合化处理的结果,强调决定一个区域发展的“核”的力量,在现阶段应当以某种价值输入和认同能力和完成的就业、生活服务体系为主,这种价值认同建立在密切的经济产业联系基础之上,但是更需要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程度、区域生活协同性等多重因素协调。

这种以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新人文区位”具有更加内置化、更加持久性的和独立的内生性发展优势,并可以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调整。而在整个价值区位之中,要出现多个城市价值重心以便形成支撑,这些城市所要承担的也不仅仅是产业辐射和交通重心,而是要成为某种发展理念、生活方式、产业技术集散等先进价值的综合体,最终形成支撑一个区域发展的多中心。

2.4 如何创造江苏沿海区域联动新范本,形成合作机制的创新路径

城市群的发展是目前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竞争力打造的重要手段,如何真正实现在跨行政单位和跨地区概念上的区域联动与合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初的区域合作的推进路径是以城市的管理者,即政府推动和政府内部的联动为主要方式,早在2001年,江苏省政府就制订了《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它的形成机制是通过规划的政策手段促进苏锡常三市的合作和协调。规划类似于“柏林—勃兰登堡联合发展项目“和《柏林都市圈联合发展规划》[27]。而在西方世界,自发性的城市合作则更受欢迎[28]。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西方城市的合作经验,即自下而上的合作网络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合作[29]。

可以说,这两种合作模式各有利弊,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更加符合中国目前地方政府是推动地方建设主要力量[30]的现实情况,自发性的合作模式则更加具有活力型与持久性,容易避免政府主导所带来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形成更加稳固的合作联盟。

一个城市群的发展与联动,必须要形成具备足够弹性与生命力的合作机制,单纯的政府合作与单纯的市场资源交换都不足以形成推动江苏省沿海城市整体发展的城市集群。江苏省沿海地区实现区域联动关键就在于“参与主体多元、参与过程开放、参与行为科学”。

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应当形成立体化的区域联动模式:

在参与主体上,如何充分发扬借鉴基层民主的实施经验,将政府、企业、NGO、热心市民、专家学者、外部观察团等多种主体引入,以更高级别政府(即省政府)为牵头单位,共同以议事会的形式讨论决定事关整个区域的相关事宜。

在参与过程之中,如何保持媒体的开放,实施以政府文件、媒体专访等形式披露和公开相关决定和进程,保持整个合作过程的开发性与透明性。

在参与的科学性上,如何强调以跨地域共同协调小组为主要工作形式,以有效的经济产业与社会文化建设上的专项项目为目标导向,实施更加具体、以项目为导向的轴线式合作机制,强调责任公担,摆脱以往仅仅依据自觉性而进行的合作联动机制。

2.5 如何打造江苏沿海跨跃式的过桥平台,以“新蓝色海洋经济”创新利用外界资源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全球化市场语境下产业转移与资源要素利用方式的升级,传统的三免一补式的粗放招商合作方式已经过时,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应当以一种具备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对外合作方式带动整个江苏的发展。与此同时,江苏沿海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的人力、土地等相对优势仍较明显,与苏南有互补性,江苏省的沿海开发应当为实现整个江苏省现代化过程之中南北合作互补起到引领作用。

因此,江苏省沿海地应当区将全国乃至是全球国际市场与江苏省城市发展作为两个最基本的服务对象,将自身的区域发展目标定位于具备“高效服务、系统支撑、信息对接”三大基本特点的平台式中介机构。

在这个平台上谋求以国际资源添补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之间的“结构性空洞”,思考如何形成两个基本支撑:

(1)倡导“新蓝色海洋经济”新理念,以“服务区域、兼顾生态、科技为主、外资合作”为主要特点形成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平台的重大理念支撑。将海洋经济进行深度挖掘,避免短时性、节点性、间断性的低效海洋经济开发模式,转而寻求一种链条式、集群式、高价值的新蓝色海洋积极发展新模式。

(2)倡导不断推动创新以完善自身的平台服务。这实质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支撑性平台服务建设导向,将支撑系统作为激发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Edison Tse的论述,“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被培养源创新人才资源的源创新平台机构,将会是创新经济的根基”[31]。江苏省沿海城市应当将与双面市场所息息相关的特定人才的培养产业、特定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与前面所论述的新蓝色海洋经济新理念向契合,“基于一个可为中国民生创造巨大新价值的新理念,政府可以引导建立一个源创平台,组合地方相关产业的资源来实现这个新理念。”[32],最终实现相关参与主体在平台上的不断创新。

对于江苏省沿海来说,如何通过这两个关键点实施,最终将江苏省沿海城市建成一个具备创新推动力与资源凝聚力的中介平台,将国际资源与江苏省的现代化进程有机融合,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导向。

2.6 如何推动江苏沿海城市品牌挖掘,以错位竞争迈入国际高端产业链

城市的品牌挖掘要求江苏省沿海城市的三个城市必须分别植根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打造具备鲜明影响力的市场认知定位和品牌效应。这契合了城市发展的最新发展潮流,自从1993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城市经营概念伴随着土地财政开始出现,自此之后,城市的定位始终是一个资源集成与辐射的中心。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城市经营的核心内容在于“将公共及准公共物品[33]的排他性部分予以区别对待。利用市场体制的优势特长对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进行了集聚、重组和营运,以此获取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成为我国城市经营理念的最核心内容。”[34],这实际上是一种以谋求增量增加为发展动力的改革初期思路,这种思路也符合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相应发展思路[35]。笔者在这里所倡导的城市品牌塑造,则是在三十年城市经营的基础之上,以品牌形成错位性优势,谋求对城市原有庞大存量(城市的文化资本、城市的已有空间形态与城市的产业基础等)的变革和充分利用。

这实际上是一场城市发展战略的文艺复兴!1970 年代在经历了战后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以后,西方城市政府为阻止旧城衰退和刺激经济而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运动。由于当时的城市更新过于强调物质环境的再建设,导致后来出现一系列城市失去人性关怀、贫民窟再现等社会问题,因此遭到社会广泛批评[36]。在这种现实要求之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对精而细的城市发展路径进行挖掘,简·雅各布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文化是城市的主要作用”、“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等观点[37]。而顺应这种对于城市多样性的强调,一场“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的运动开始在西方轰轰烈烈开展,多元目标与多元合作的实现路径成为了最基本的特点和诉求,他们主张将提高城市竞争实力、改造城市内部环境、营造城市及社会活力等多目标相结合,城市更新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市活力等多重目标。”[38]

因此,对于江苏省沿海城市的发展来说,关键问题不仅仅在于要实现从城市经营向城市复兴的进化,更为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城市品牌塑造这个关键行动点。

对于城市品牌的塑造实质上就是对于全球化市场下以城市为竞争单位的一种积极回应,地区或是城市越来越成为某一类特定产业的“背书”,这实际上是在产业集群发展之后的一种后续跟进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效应,比如德国的精密机械与大型设备(如汽车等)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溢价效力。城市同样也可以以自身的产业集聚基础之上的品牌影响力获取溢价和独有竞争优势,比如意大利米兰的时尚产业与奢侈产业,英国伦敦的金融产业与高端西服定制产业。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由于自身的规模和成本诉求程度较高,并无法形成品牌溢价,以义乌、佛山为代表的城市虽然特定产业规模巨大,但却无法形成足以担保质量的品牌效应。

3 创新地域生产力结构思路引领下的江苏沿海城市发展战略及解决方案入径

3.1 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嵌入性”的江苏大沿海城市群发展样态

江苏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地级市,拥有954千米大陆岸线,土地面积占全省20%以上,人口占27%以上。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是江苏省“四沿”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平台。无论从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全省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沿海三市都是被寄予厚望的富有潜力增长点。”[39]但就是这样一片希望的田野,作用丰富的资源,却迟迟无法形成有效的现代化产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足江苏看沿海!江苏沿海几乎是中国沿海经济区的一个“凹地”。一个区域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突破视野的拘束,在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和系统内审视自己的特色与不足,从而形成独有的发展模式。而立足江苏省的沿海城市发展,着眼于跨越式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扬海洋城市群辐射力的视角,必须要突破以往城市理论中将“同城化、一体化与嵌入性”人为割裂的趋势,将这三者当做是层层递进的动态城市发展演进路径,以“大视野、动态性、全局性”来统筹考量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的发展战略构建。

3.1.1 建设江苏沿海大同城化体系,构建“沿海发展城镇带”模式以消除“结构性空洞”

要以行政区划与产业整合等多种手段,消除连云港、盐城与南通三市之间形成的城市群“结构性空洞”。根据张鸿雁等学者的研究,“如果在长时期内区域发展差异程度越来越扩大,或者只表现为固定型的少数区位经济的“增长极”的发展,而不是整体型的结构性推进的话,这种区域发展特别是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出现“经济裂变”,会出现沿海城市经济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两极效应”,主体上表现为区域经济与文化的断裂与隔离,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40]。尤其是连云港与盐城之间,由于产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城市功能空间的过度扩张,使得两个城市之间丧失了本该拥有的城市张力,最终造成两个城市之间的产业与行政社会管控难以对接,造成了一种“结构性空洞”。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构建“沿海发展城镇带”的新模式,以特色小城镇带的产业、行政区划整体创新实现对于结构性空洞的弥合。

3.1.2 建设江苏沿海城市发展轴线一体化体系,对内形成高密度互动,对外形成品牌效应

从两个相辅相成的圈层来分解江苏省沿海城市的一体化,首先强调的是沿海城市集群的一体化,换言之这是对以往特定区域空间视角下同城化的某种升级和提升,相比传统意义上强调的交通、产业和通讯同城化,一体化更加强调多维度、深层次、细节性的同城化。即要在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带形成“高密度”的生活、产业、区域文化的同城化,对外铸造特色城市群的品牌与形象,真正让区位意义上的集聚形成品牌效应;其次,强调在大范围与大视野内更高层次实现对一体化发展的再认知,即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发展也要一体化,内陆城市要为沿海城市提供广阔的经济、资源市场腹地和支持,而沿海城市依据自身的特色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为内陆兄弟城市提供特色的产业、资金和发展机遇资源,双方不仅仅在交通意义上,更要在产业和城市发展模式及路径意义上形成真正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依赖。

3.1.3 建构江苏沿海城市发展与内地嵌入性体系,借力外界形成稳固的“嵌入三角”

就是要再向前走一步,强调沿海城市发展与内陆地区形成深层次的嵌入性互动关系。即双方的互动关系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企业、单个政府或是单一产业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依赖,而要代之以机制性、集群性、系统性、长远性的紧密互动,真正让沿海城市集群与内陆城市集群互相嵌入到对方的城市发展机制之中,在江苏省的整体调度协调之下,借助外部已有的发展集群,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城市集群嵌入式三角关系。

3.2 建构“滨水生活海岸线理想空间”打造沿海城市生活发展样板城市

海洋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海洋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务院早在2003年就颁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把我国海岸带及邻近海域划分为: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渤海西南部海洋经济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区、长江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闽东南海洋经济区、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北部湾海洋经济区、海南岛海洋经济区11个综合经济区域[41],以这11个综合区域实现对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开发,

这种巨大的时代变革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环太平洋城市圈的崛起以及其所起作用越来越重,江苏省沿海城市不仅仅迫切需要改进沿海城市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与产业基础,同时,也要主动谋求提出关于沿海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形成新路径,创造新典范,成为环太平洋城市圈中先进滨海发展模式的样板空间。

建议立足已有的城市肌理,选取典型城市进行重点打造,强调一步迈入国际高端滨水空间。

应当立足启东丰富的教育资源、产业基础和人文底蕴,架构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滨海优势区位相结合,营造一个以“人文底蕴、滨水特色”为两翼的国际化海洋城市发展新样本,强调对于滨海旅游经济的深度再挖掘,并与当地的自然风土人情相结合。在管理模式上,强调独立性与前瞻性,提升整个启东市的管理权限,以“滨海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特区”申请国家级项目,直接对接江苏省相关主管部门,并与学界充分互动,形成城市发展的产学研互动,成为新模式与新思想的实验基地。

以此为契机,打造一个带有辐射作用的支点性城市,在整个城市群的功能空间上进行有效对接,“江苏沿海缺少实力雄厚、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中心城市。南通和连云港,江苏南北两端的两个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外加位于中部的盐城市,未能共同有效地“支撑”起中国大陆沿海中部954公里长的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中国大陆沿海经济发展的“中部凹陷”地带。”[42]

3.3 突破创新,“围海造岛”创造江苏迈入太平洋的首个“杠杆支点”

江苏周围的其他兄弟省份已经开始大动作频频,谋求在蓝色海洋有所作为,“广东省确定的目标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蓝色产业带;福建省则要实现山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势区,使海上田园名副其实;上海市要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吹响国家海洋战略东进序曲;天津市开始加快滨海新区建设,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山东省积极建设海上山东,要让山东的海洋经济与陆上经济平分秋色;辽宁省注重发挥辽宁海洋大省的优势,带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43]

而在这其中,山东作为江苏省的沿海兄弟城市,在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程度与方式上一直处在江苏的前列,既有青岛、烟台这种沿海一线城市,同时主打海洋旅游经济的日照、威海等也处在整个滨海旅游经济的前列。而在烟台龙口市的龙口湾,中国最大的离岸人工岛群将诞生于此,整个人工岛“计划填海35.23平方公里,规划用海总面积将达到44.29平方公里。龙口人工岛群2011年5月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建设,按照规划,龙口人工岛群将建设6个离岸人工岛和1个突堤式人工岛”,建成之后,“2020年将打造为投资1000亿元、实现产值3000亿元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同时将崛起一个容纳10万人就业、30万人居住的‘海上新城’”[44]

一个人工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向海洋要空间,它更是一种沿海城市发展的宣言,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引领最新发展趋势的创举。对于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来说,摆脱山东修建人工岛固有的产业与规模导线思维,真正将原本单纯的围海造岛上升为撬动海洋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杠杆点,打造江苏第一个嵌入在海洋城市。

对于江苏来说,大胆突破,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进行人工造岛可以摆脱一直以来江苏沿海对自身发展信心不足的局面,“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比较而言,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滞后于发达地区,是我国“黄金海岸带”的“经济低谷区”,与江苏经济强省的身份极不相称城市化率处于较低水平,”[45]以“大手笔、新思路、高起点”为这一区域发展注入活力和信心。

而且,还能为江苏省的沿海城市发展树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与产业发展重心和区域增长极,为较为传统的南通产业结构增添新的发展动力,“从江苏省内和长三角区域来看,南通不仅是沿江、沿海交汇的关键节点城市,而且还是长三角经济向北翼腹地发展的重要的承接和扩散节点城市,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强……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结合政策引导,科学选择合适区域,将其培育成增长极来内生地推动整个区域发展。”[46]重塑南通成为“近代第一城”的那份创新与自信。

3.4 聚焦港口城市综合发展模式,打造“磁力型港口经济文化区”的特色路径

江苏沿海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发展动力区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恰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相间排布。通过新一轮沿海调整布局,直接效应就是逐渐填平沿海洼地,实现均衡发展。东部沿海承担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使命。有沿海经济一体化,才有全国经济一体化;有沿海区域协调,才有全国区域协调。”[47]依托自身港口优势进行创造性资源利用才能真正实现整个沿海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但是,目前整个江苏的港口经济发展偏向产业功能单一集聚,缺乏文化、生活与居住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江苏港口的发展很难形成持续性的动力机制,从而影响到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下,应当“做大、做强、做全”港口的资源深度挖掘,借助港口独特的三流合一,即“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形成多功能集聚,打造具备一个可以带动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磁力发展中心。

3.4.1 形成港口全产业链集聚新格局

围绕港口的已有基础性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与产业链全延伸的产业新格局,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物流枢纽与各种流动资源的中转站,而是依据交通和资源获取成本决定的产业发展最新趋势,有选择性的布局各种高附加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到可持续发展。

3.4.2 打造港口生活经济体的宜居生活岸线

充分挖掘港口城市本身的优质海岸线资源,将生活岸线与生产岸线有机结合,以港口城市数省通衢、交往海外的文化杂糅性和汇聚性形成港口的文化旅游功能附加。提升整个港口城市海岸在宜居程度上的发展水平,打造以高档生活区为特色的合力沿海生活岸线

3.4.3 塑造高端港口经济文化区新定位,介入国际空间

将江苏省沿海港口城市的定位高端拔高,直接面向国际同类型综合性港口城市的竞争,借助港口优势营造国际化的经济与文化空间,创造相关产业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3.4.4 以大丰港为空间枢纽,发挥港口磁力辐射效应

为发挥整个港口城市的磁力效应,建议在连云港、盐城与南通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地带,比如南通与连云港之间的大丰港,将其塑造为主打港口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以滨海、港口、开发、国际化为关键词,做到港口经济的生活化与城市空间的国际化以及城市文化的滨海化。成为带动整个沿海城市发展的磁力核心,服务并引领其他兄弟城市的后续发展。

3.5 创新“江苏海派特色经济模式”,实现以“大海洋—大都市”为双核导向的发展模式

沿海城市发展必须向海洋进军,向大上海都市圈进军!江苏省沿海城市拥有着双重区位优势叠加的绝佳资源禀赋,海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步成熟与大上海都市圈的强大辐射力都成为驱动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上海大都市圈对于整个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毋庸置疑,“由于城市集群发展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让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及结构不同的城市承担不同的功能,实现城市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城市分工收益和规模效益,因而城市集群正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48]

基于现实的语境考量,江苏省的沿海发展必须要深度结构自身对于海洋特色经济以及大上海都市圈的理解,谋求以自身的独有区位优势和特色发展路径实现对于海洋经济与大上海都市圈的双重介入。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全局性的整体战略意义,能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腹地和产业支撑,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融入全球产业链,并且对于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江苏沿海开发开放的关键在于加快整合资源与要素,实现体制与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沿海开发的新模式,实现沿海发展的新突破。”[49]在这种环境下,以蓝色海洋特色经济介入大上海城市群成为江苏沿海城市发展带的优先选择和发展捷径。

3.5.1 立足特色:深挖“新蓝色经济价值链条”产业新模式

蓝色经济正日益成为国家重点力推的又一开发蓝海,但是目前对于海洋经济的理解多数停留在资源的简单获取、加工、输入状态,没有从一个系统、战略的高度提出海洋经济的大局势思维。因此,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应当冲破单纯的产业或是资源发展视角,以价值链条的新模式实现对海洋经济的全开发与全利用,即将滩涂的保护性开发、风力发电、滨海特色旅游、海洋营养产业、海洋资源深加工、海岛地产开发等多种产业形势以价值递增程度与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分类,形成一个系统、完整、持续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

3.5.2 南通枢纽:直接实现南通与上海的一体化发展

正如前面所言,江苏沿海城市必须要有与外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而南通,作为与上海距离最近的江苏沿海城市,应当将自身直接定位于大上海都市圈的一份子,区别于其他都市圈的城市定位,南通应以自身的人才、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成为上海的“侧门港”,换句话说,南通市作为一个枢纽,应当承担起连接大上海都市圈与江苏沿海城市带的重要任务,自身以服务上海发展为城市目标导向,借助大城市影响直接实现跨越式迈进。

3.5.3 着眼大中小城市(镇)结构群:城市群互动中的共同进化与自我生长

从长三角地区看,江苏省沿海城市可为上海、浙江和苏南地区突破资源约束、提升产业结构提供最佳空间,使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圈从半幅扩展为全域。并且江苏沿海城市群各市县地理位置接近,文化相似,同处一省的行政权力支配下,区域一体化的态势明显,具有建设城市集群的客观条件。在这种现实情况的要求之下,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集群应当充分借鉴吸收已有的城市集群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谋求不断突破,以强调资源灵活组合的拼贴式与强调系统自我生成的涌现效益为基本着力点,形成摆脱以往行政主导且具有自我生长生命力的新式城市集群带。

3.6 利用后发优势,强调“底线向上”的洼地崛起,构造“榫卯”式城市互动集群模式

任何一个地区的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都会呈现出高低不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造城市集群内部的“发展均好性”,或者换句话说,如何能真正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不仅仅关系到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成败,更是未来江苏在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所必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随着苏南率先崛起,苏北后发制人,整个江苏在城市竞争力的打造上日渐呈现出“南北互动、梯度发展”的战略理念,如果成功,则整个省内的产业升级换代就可以自如实现,这可以说这是江苏整体区域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理想路径。但是在这种理想路径之中,江苏省的沿海城市发展却由于缺少相应的潜力和创新点,并没有像其他沿海省份那样发挥主导作用,反而形成了整个江苏省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洼地地带”,制约了江苏省整体的现代化发展大局,成为了“最短的一个板”。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从中国沿海地区来看,江苏沿海(主要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地市)的经济发展落后于我国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地区经济密度仅为广东沿海地区的1/6、浙江沿海地区的1/4、福建沿海地区的1/6、山东沿海地区的1/5。江苏沿海已经成为缝合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块拼图。”[50]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创新思路解决江苏沿海城市的洼地现状,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3.6.1 打造“榫卯式”的城市联动互助集群

对于如何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互助,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提出利用“混合式的城市合作模式”推动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政府主导的多层次网状合作机制将是构建高效城市间合作机制的良策。所以,寻求江苏沿海城市群城市合作之道,应该放弃强制性的政府间合作与松散的经济体自我协调,而在公共治理理念下进行政府引导下的诱致性合作,形成省级政府、各市政府、民间社会的三维支撑模式,在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积极性的前提下实现城市间的协同治理。”[51]这种混合式城市合作模式主要是利用开发区等专业性产业机构作为试点范围,由地方政府发起,并且上级政府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就是由两市地方政府筹划,省政府赋予园区项目审批、土地利用等多项优惠政策。但这种模式过于强调经济与产业功能的片中,无法形成灵活多样的联动模式。

应当充分借鉴吸收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灵活、多样、因地制宜而又保证稳固的连接方式,强调不同城市集群内部以及不同城市集群之间的互相结构性互助。不硬性规定政策或是工程意义的指标或是帮扶方向,而是借助“柔性化”处理,以人才团队输入、资金先期投入、管理标准后期跟进等关键点的帮扶撬动整个低洼地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一种低消耗投入模式下的持续性机制互助。

3.6.2 倡导“底线向上”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着眼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洼地“底线向上”效应,创造以“底线向上”推动整体的模式,即江苏最不发达的地方也较其他地区发达。因此,江苏需要现代化的重点必须向苏北转移,专门解决江苏南北差异问题,充分利用江苏“凹地底线提效应”,从而推动江苏经济的整体的发展和快速提升,实现“区域均好型现代化”模式,从而真正打造成中国区域现代化的示范区。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统计意义上的现代化创新,更是一种江苏现代化精神乃至是整个江苏“地点精神”的一种体现。

将产业意义上的“微笑曲线” 翻转为城市发展而利用,主抓沿海城市高端的品牌工程塑造和基层的民生现代化保证,一方面提升整个江苏沿海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底线水平和对人民的普惠程度。另外一方面形成高端突破,直接介入全球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避免与其他同类地区形成低效无序的竞争格局。

江苏沿海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之日,必然是江苏整体现实现代化之时!

注释与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全球人类住区报告[M].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鸿雁.全球城市价值链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论——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战略[J].社会科学,2011,(10).

[3] Alex Jilberto and Andre Monne. “Globalization versus Regionalization” in Reg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edited by Alex Jilberto[M].Routledge,1998.

[4] Susan Strange .The Retreat of State :The Diffusion of Power in the World Econom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 46.

[5] 转引自Zygmunt Bauman. Globalization:The Human Consequences[M].Polity,1998:66.

[6] Kresl P. 1995. The determinants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in : Kresl Pand Gappert (eds). North American Citi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45 -68.

[7] Jessop B,S um N . 1999. Anent repreneurial city i n action:Hong Kong’s emerging strategies f or ( inter - ) urban competition[J].Urban Studies,37(12),287 - 313.

[8] 张鸿雁.全球城市价值链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论——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战略[J].社会科学,2011,(10).

[9] 弗朗索瓦·沙奈.资本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3—14.

[10] 何天云.全球化——从工具到制度和价值[J].探索,2005,(1).

[11]张鸿雁.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

[12] 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久,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04.

[13]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4] 卧城现象是在卫星城中普遍出现的,即人们在大城市或是市中心工作,只有在夜晚睡觉的时候才回到卫星城,这就造成了卫星城自身只有住宅产业,无法形成真正的城市发展活力。

[15] L.N Verma. Environmenr and Human Habitation. Himanshu Publications,1991,23.

[16]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1996,(12).

[17] 张冬冬.论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发展[J].商业研究,348(2),16 .

[18] 张鸿雁.中国城市化理论模式的建构[J].学术月刊,2012,(8).

[19] Krugman,P.The Role of Geography i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M].1999(22) :142-161.

[20] Friedmann,J.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Pow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ystems.Development and Change[M].1973(3):12-50.

[21] Thomas,J.Bernadette,H.and John RS.Megalopolis 50 Years On: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ity Reg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M].2007(2) :344 -367.

[22] 涌现效应是指组成系统各要素在形成系统的过程中会出现质变,让整个系统在形成之后具备某种自我不断更新的特点与行为方式。

[23] 阿尔弗兰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0,90.

[24] 颜鹏飞,黄树人.经济增长极和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168 -175.

[25] Myrdal.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M].出版单位不详.

[26] 王仲智,王富喜,林炳耀.增长极理论的困境: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5 ,(5):10-12.

[27] 即由上级政府发起,是一种科层式合作下的垂直政策协。这也代表了目前中国区域合作的一种习惯性途径,即强调自上而下、政府运作。

[28] 这种合作模式是指城市政府、非政府部门(NGO)、私营部门和学术精英等多种参与者参与其中,并不断互动。城市间合作完全处于自发的合作意愿,从而经过长期的信息交流,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模式。在专业领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共同市场,实现区域一体化.

[29] Leitner H,Sheppard E. Transceding interurban competition:Conceptual issues and policy alternatives in the European Union[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9:227-243

[30]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诸侯经济一词就已经被人们用来形容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现状。

[31][32] 谢德孙.源创新—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创新之道[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243.

[33] 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大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消防、防灾等,准公共物品包括教育、科研、卫生、医疗、公园和部分基础设施等。前者需要政府提供或组织提供,后者可以按照“用者付费”原则,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供给。

[34] 张京祥,易千枫,项志远.对经营型城市更新的反思[J].现代城市研究,2011,(1).

[35] 此论断来自吴晓波先生在《中国历代经改革得失》的讲演视频。

[36]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玫英,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7]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38] 李建波,张京祥.中西方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03,(5):70-73.

[39] 陆峰.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蓝本出炉[OL].中国江苏,..

[42] 包宗顺.江苏沿海开发:落差·机遇·发展思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

[43] 李靖宇,赵伟.关于开发海洋区域创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6,(6):14.

[44] http:///travel/china/north/detail_2011_07/29/8039865_0.shtml.

[45] 孙志军,洪银兴.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7.

[46] 张文锦,唐德善.江苏沿海开发的增长极选择[J].经济问题,2010 ,(4):122.

[47] 江海旭,李悦铮,马慧强.对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J].经济地理,2010,30(6).

[48] 张伟,马彦琳.国外城市集群发展动力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11,8(82).

[49] 方敏.江苏沿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14).

[50] 陈荣,钱德福,李启军.从“洼地崛起”到“区域协同”——连云港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J].城市规划,2009,3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