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

篇1

关键词:医院 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 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按其目标不同进行分类形成的一种独特审计种类,是审计主体对被审计人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医院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被摆在重要位置。医院作为特殊的行业,对医院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必要性,通过揭示医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对策,促使被审计人员纠正问题和改进问题,促进医院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对塑造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保障医院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内容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医院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工作职能而使用和管理的所有资金,以及因资金运作涉及的经济决策、制定制度、开展管理等活动,审计内容更为广泛。

(二)审计目的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审计部门的法定职能,又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医院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审计对象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对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而不是医院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部门。医院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转岗、退休等原因离开现岗位时,由审计部门对其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而明确医院领导干部在其职权管理范围内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

二、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医院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医院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经济管理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医院领导干部实行监督的有效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和监督,通过审计、审查其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判定领导干部是否正确的履行了其经济职责,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遵守财经法规,遵守党和国家有关规定,为有关部门正确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正确评价医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如实地反映医院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功过是非,消除少数领导干部沽名钓誉的幻想以及在总结政绩时虚报浮夸现象,便于明晰上下任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既踏踏实实,又勇于开拓进取。

(三)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医院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其职责

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查清医院领导干部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自律,全面履行职责。

三、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规范,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工作中,审计人员常常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与财务收支审计目标相混淆。在“经济责任”内涵理解上存在误区,造成了工作目标不明确,超出审计职权,越权评价非经济责任事项。目前,医疗行业普遍缺乏规范、科学化的责任管理标准,也没有对经济责任的考核评价有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定。在评价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审计人员无从下手。在划分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时,常常出现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工作失误责任与有意违规责任等方面的责任归属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

(二)审计时效性滞后,审计结果难以落实

当前,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行的是:“先离任,后审计”。 这种滞后审计现象,给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增加了难度。在被审人员离任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核查、取证存在诸多困难和不便,不利于审计人员掌握真实情况和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并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按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的问题,影响了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管之间的对接,在客观上给有关部门落实审计结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医院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度不够,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

由于医院领导干部对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识不够端正,对审计程序缺乏了解,所以配合不够主动,还不能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解成一种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搞形式、走过场,导致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很难寻找突破口。现在的审计人员一般都不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综合素质不高,综合分析能力不佳,不能适应新出现的情况。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薄弱,不太愿意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在问题处理处罚上,存在以息事宁人、不得罪人的方式进行审计处理处罚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审计处理处罚力度。

四、解决的对策

针对上述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正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与目标一致,必须正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在对医院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注意审计的职权和审计的范围,审计只对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事项进行评价,对非审计事项不进行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应避免涉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人事管理、工作作风甚至生活作风等非经济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建立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定性评价侧重于非计量指标,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管理水平、医疗设备更新水平、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定量评价主要关注计量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运营状况、财务效益状况、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客观、公正、谨慎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和经济责任,减少审计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二)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为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应加强医院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把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解决领导干部不廉洁的问题。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资源,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落实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当前深化审计结果运用的关键在于把审计监督和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先审后用”的原则,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之间的对接。加大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把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任职公示的内容。

(三)医院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和支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2

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末,区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27.75亿元(不含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2.63亿元,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0.83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区县政府通过融资举债,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债务管理工作得到重视,债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历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富有成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审计也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和资金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区县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部分区县未及时安排使用债务资金;违规取得债务资金;违规集资;出资人无偿占用其投资的融资平台公司资金;个别建设项目资本金未配套到位;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不规范,资产质量不高等。

为了切实加强区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更好发挥政府性债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对政府性债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区县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弥补财力不足,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个别区县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风险较大,这些对我市区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财政安全运行都构成威胁。因此,必须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区县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职责、制订措施、规范管理,努力化解债务风险,把区县政府性债务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二、切实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强化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充分认识债务资金在借、管、用、还各环节的困难和问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维护财政安全和政府信誉。落实偿债准备金制度,拓宽偿债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偿债责任,增强化解防范风险的能力。健全政府性债务的计划管理和报告分析制度,对债务的规模和举债的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和设计,对债务的规模、结构、安全、还款能力及效益性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反馈信息、掌握情况。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责任追究和考评制度。明确政府性债务借、管、用、还各环节的责任,提高对政府性债务相关工作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对不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不按计划偿还债务等行为,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三是强化审计监督。深化财政决算审计、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并规范管理。对使用债务资金的民生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市容环境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检查纠正存在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将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情况和债务余额作为区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促进区县政府科学决策,合理举债。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类项目的管理,促进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偿债资金的稳定可靠

按照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债务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做好债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筹划、优化工作。加强投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整合,根据建设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效益性和还款来源的可行性,进行投融资项目风险评估,密切关注投融资项目的效益性。一要探索加强项目公益性和经营性有机结合的途径,加强综合性项目建设。二要结合地方财力增长,合理安排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的比例,不断提高融资平台公司整体运营能力。三要探索和尝试已建成的公益性项目向经营性转变,提高项目自身运营能力,保证还款来源,降低债务风险,减轻财政负担。四要加强区县债务项目的综合平衡和合理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建设。提高项目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效益良好的政府投融资项目管理机制。五要科学统筹优化项目自身收益,增加项目综合附加收入,改变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益偿还债务的现状。六要增强风险意识,合理解决资金需求,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降低和缓解未来偿债压力。

四、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和规范,提高融资和偿债能力,促进市场化经营

按照国务院规范政府融资平台有关要求,规范和明晰融资平台职能,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其以项目收益偿还债务,实现独立运作、市场化经营。一是按照项目关联或产业链发展要求,整合投融资业务和融资平台公司,发挥行业、渠道、产业优势,做大、做专、做强投融资专业平台。二是加强资本运营,以参股、间接控股等多种资本运营形式取得或控制更多的民间资源,提高融资平台资产规模和质量,增强平台融资实力。三是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以项目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或其他资金组织共同开发建设新方式和新途径,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融资建设新模式,创建新型项目资本运作机制,培育战略合作关系。四是针对平台资产质量不高、不可变现或不宜变现的资产多、出资不规范等现状,可探索部分减持国有股权、盘活国有资产、产权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把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充实资本金,降低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融资能力。五是逐步培育和引导融资平台加强自身运营,形成借、用、管、还一体化的运营模式,确保项目自身稳定的还款来源,改变目前主要依赖土地收益偿还债务的现状。

五、积极创新债务管理模式和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

探索研究和积极创新债务管理模式。对区县政府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大小,实行差异化财政转移支付,积极探索尝试区县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县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事务的财政转移投入。对县域重大投融资建设项目开展财力统筹、集中资金、统一组织、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降低和缓解县级政府债务压力。支持县级政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壮大经济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有财力。

篇3

一、概述

政务信息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举措。我局始终把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列入正常的议事日程中,注意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办公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除依法免于公开的信息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总体进展良好。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我局20*年度在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上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4条。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将政府信息分为机构概况、政府规章、政府决策、工作信息、人事信息等5大类。(1)机构概况类1条,包括了局机关主要职能、内设机构和领导班子成员及分工等信息。(2)政府规章类58条,包括了近年来我局工作动态、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信息。(3)政府决策类1条,内容涉及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等信息。(4)工作信息类11条,包括了全局年度调研文章、工作总结等信息。(5)人事信息类3条,包括我局干部的人事任免、职称聘任等相关信息。

(二)主要公开形式:主要有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和局自办网站(网址:*)。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未收到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要求。

四、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我局没有复议、诉讼和申诉。

五、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启动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有待进一步梳理、确定;同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此,我局将着重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梳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二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邀请有关人员对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同时,通过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篇4

一、对高校内部审计要有正确的定位

(一)高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在审计目标、依据、方法、手段、甚至审计职责和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等方面有别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等外部审计。尽管三者本质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但外部审计的目的侧重于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而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的目的更侧重于促进单位内部管理和提高单位内部经济效益,高校内部审计的目的正是为了加强高校内部的经济管理。

(二)高校内部审计有别于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

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在业务上起领导、指导和监督作用,它兼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作用的性质。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深受企业管理层重视。高校内部审计由于高校的任务、经费性质、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内涵不同有别于企业内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学院财务收支及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资金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它的经费来源除向学生收取适当费用外主要靠财政拨款(贷款最终靠这两项收入偿还),它注重经济效益但更重视社会效益,它考核经济效益主要从经济性、效果性出发而对效率性考虑不够(对产出难以定量考核)。由于以上差别,高校内部审计的动力、受领导重视的程度显然不及企业。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更没有提高到应有高度。

(三)高校内审部门的职责不能混同于内部管理部门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的部门,它不是经济活动的管理部门。高校内部的财务、后勤、校产、基建、产业等管理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对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和控制。高校内审部门对高校的经济活动应该参与、介入、监督和评价,但决不应进行决策甚至参与管理,否则审计部门就会“错位”和“越位”,审计的独立性则难以保证,评价难以客观公正。

(四)高校内部审计要同其他监督形式相配合。

高校内部审计是一种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它与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督和监察部门的行政监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一项管理活动。监察部门的监督主要对程序进行监督,着眼于“人”的监督。审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是对“事”的监督。三者不应混淆,否则会出现多头监督现象,但三者应注意协调和配合,并注意审计、财务、监察成果的互相利用。

二、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学校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

(一)内审工作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要想做好高校内审工作并使高校内审在学校经济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离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绝对不行。校领导重视内审工作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仅是表现在内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经费的安排这些形式上,最重要的应体现在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审计报告的运用方面。试想,如果学校重要的经济活动不要审计部门参加,审计合理建议得不到采纳,审计报告被束之高阁,审计的权威性怎么体现出!别说“同级审”,就是“上审下”也只能流于形式。

(二)内审观念要有新转变

高校内审工作是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其目的是保证高校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要想达到内审的目的仅靠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事后审计、财务审计的做法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更新审计观念。具体地说要从账项基础审计到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审计并重并向风险审计渗透;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发展;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或效益审计转变。

(三)在全面审计基础上突出审计工作重点

高校内审工作正如前所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在做好这些审计工作的同时,内审部门要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结合学院的中心工作,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内审部门对那些涉及面广,资金使用所占比例大,审计可产生明显效益的项目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精力。高校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中心任务,高校干部“换届”的时候,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可确定为内审工作重点,学院在建设新校区的时候,对新校区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显得尤为必要。

(四)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公正”是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对内审工作特别是高校内审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评价,在对事的审计评价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涉及到对人的评价,这就要求高校内审部门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抱着学校对同志负责的态度,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公正的切合实际的评价,这样既可回避审计风险,又能向学校领导反映真实情况。

(五)做好高校内审基础工作,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是有风险的,高校内审人员生活在高校这个圈子里,审计接触的是校内同事甚至朋友,更要注意回避风险。要想回避审计风险必须做好内审基础工作。包括审计程序要合法,审计证据要充分、正确,审计底稿要清晰明了,审计手续要完备,审计方法要得当,审计结论要正确等。

(六)从审计专业角度出发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或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备一定的财务、审计、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不直接从事会计核算、企业经营和工程管理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高校内审部门在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建设、防范经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对内对外投资、签订经济合同等方面都可通过审计报告等形式向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篇5

1.1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发展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构建集团科技工业新体系发展的需要。集团提出了构建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明确指出集团要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科技工业新体系,在军、民品各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投资公司作为集团民品产业的主战场必将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随着投资公司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金投入的大幅增加,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普遍问题及潜在的经营风险也逐步顯现出来,其中一些问题也凸现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对各级投资公司的内部审计将是加强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提升基础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运行质量进而实现构建集团科技工业新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审计工作会上提出的工作转型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需要。集团在审计工作会上提出内部审计工作要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努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即坚持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认真履行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四大职能,努力实现审计重心由以财务审计为主向管理审计为主转变、审计关口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中审计为主转变、审计内容由常规项目为主向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公司为主转变,深化审计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水平,促进集团经济健康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转型要求具体到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就是内部审计工作要融入集团经济健康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加强基础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为要求,全面覆盖,重点深入,对投资公司开展各类审计,为投资决策收集可靠信息,促进投资公司整改提高,防范风险,健康发展。

1.3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经营管理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集团加强对投资公司的管理中,内部审计既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又是市场化管理企业的有效手段,在实现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建设目标的进程中,不能缺少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

2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2.1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2.1.1 开展控股公司审计的法律依据比较充分,但对参股公司开展审计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

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看,开展投资公司审计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这些规定,对开展集团所属控股投资公司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对参股公司,特别是涉及外资参股公司审计还没有规范性依据,使这部分国有资产游离于监督之外。

2.1.2 内部审计部门参与投资公司的前期决策较少,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目前的情况是,各级单位投资的公司从初始论证到运作经营和管理等的决策,内审部门很少能够在公司成立前期参与其中,对公司的有关重大决策情况、公司经营及管理情况、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等得不到及时应知的信息资料,这样既导致审计“诊断”的滞后,又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2.1.3 内部审计资源不足,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有多元化的审计任务,影响了审计质量。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需要审计参与的领域会更广、更深,尤其是管理审计、风险审计这些领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专业人才,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不仅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又要具备诸如法律知识、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等能力。现实中有不少审计人员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无法适应审计更高层次的要求。

(2)审计时间紧、任务重,亟待提高审计效率。

人员少、任务重和时间紧是目前集团公司和各研究所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业务时经常应接不暇,有种赶场子的感觉,这边任务还没完成,那边的任务已经下达。目前集团公司所属的投资公司数量又较多,审计人员开展投资公司审计就显得力不从心,如何提高审计效率成为燃眉之急。

2.1.4 审计结果的利用不理想

集团公司及各研究院内部审计部门近年来对预算内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但在近年开展的投资公司审计中,投资公司对审计报告中提到的问题由于受到历史客观原因、政绩考核主观原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整改时敷衍了事、故意拖延、蒙混过关,甚至是有选择性的整改。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对投资公司审计整改情况关注不够,往往造成整改不到位,致使审计成果不能被充分利用。

2.2 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针对以上面临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与投资参股公司投资主体的沟通交流,先从形式上规范审计的合理性、合规性。

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规定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有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等职权。目前,各投资公司中,监事的担任主要是上一级监察部门的人员,审计部门的人员可以通过担任公司监事会成员的方式,将投资参股公司审计融入公司治理当中。

(2)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了解掌握投资主体对投资公司的重大业务决策,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决定审计水平的根本因素。在目前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制度,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针对现有人员,不局限于会计和审计专业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使审计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使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②要鼓励实践。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向书本学,也向别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通过实践,实现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③借助专家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专家聘用”模式。如:特殊审计项目外包、聘用外部专业人员(外部专家、具备特殊技能的审计师等)参与审计,或聘请企业内部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参与或参加内部审计组。

(4)通过下列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①与被审计单位加强够沟通,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人员应取得被审计单位思想上对审计工作的认同,使之不致产生抵触情绪,积极配合。

②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方案要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特定的审计对象来设计。审计方案的设计要考虑特定的审计性质、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及时限、人员组织,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等。有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的指导能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主有次,防止审计工作偏离轨道,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③注重内审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比如:事先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以前期间的审计情况等有关资料,被审计单位管理体制以及审计年度的重大经济活动等基本情况。

④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

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快速地占有大量的信息数据,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

3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断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3.1 內部审计发现投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公司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环节缺乏严密的可行性论证,投资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完成收入指标为目的,导致了投资的盲目性,同时也导致了在合作方的选择上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使得大量投资资金未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形成事实上的投资失败。

(2)一些三级单位虽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在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民用产业生产时,却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部分投资公司发展战略不够明确,公司战略规划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缺乏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导致一些好的科研成果在形成民用产业生产时,无法上规模、上档次,只能利用军品的剩余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在场地、管理上都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3)集团内部缺乏统一的战略投资规划,各三级单位间投资项目多有重复,存在内部相互竞争、自相残杀的现象。

3.1.2 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由于都是同一控制下的各级单位共同投资,行政色彩浓厚,实际上还是上级单位拥有绝对的表决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导致一些决策的失误,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如一些公司的董事长由上级单位行政领导兼职担任,在时间及精力上都无法保证其董事长责任的履行。

(2)公司在规范化管理上普遍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全面。

(3)由于考核目标的偏离(一味的以收入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及收入指标的逐年高速增长,又由于公司经营能力所限,导致公司管理层压力大增,逼迫其通过一些非经营手段去获取收入指标的实现。

(4)由于传统的思想认识(民用产业没有发展前途,跑市场太累,压力太大,激励考核机制还不够有效等等),导致各投资公司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尤其缺乏具有敏锐的市场分析、预测及开发能力的人才;另外各公司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

(5)部分投资公司核心技术掌握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市场,自身产品成本高,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不强。

3.1.3 公司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投资公司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对外合作项目证券业务、套期保值交易、无经济业务的关联方交易等存在运营风险。

(2)部分投资公司个别经营者道德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

(3)工程建设存在程序不合规,不按规定招投标等问题。

(4)资产权属管理方面的问题。部分公司由于历史遗留、资产划转等原因资产权属不清晰,土地、建筑物等部分资产没有取得产权,有的长期闲置,影响资产发挥经济效益。

(5)成本核算工作薄弱,成本核算与存货管理相脱节。

3.2 针对投资公司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今后审计应明确方向,建立完善的服务监督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式并加大审计结果利用、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审计效益,不断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1)严把投资过程关,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分析、项目整体规划、资金筹措等环节进行审计,确保投资项目有效、可行,切实实现审计方向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的有效转变。

(2)强化公司运营过程审计,针对集团内部公司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的情况,在3-5年内对所有公司进行一次管理审计,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并进行内部控制梳理,关注其风险点,规范其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