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育培训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师 培训 学科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33-01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目标是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如何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从提高教育质量做起,而教师队伍的整合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本文针对语文教师的培训问题做了阐述和探讨,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 语文教师培训的一些问题

(1)对教师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一些教育结构设置了对语文老师的培训课,但是培训缺乏实际性和可行性,没有根据语文课程和教学大纲来设置培训内容。或者说培训的内容对语文课堂起不到帮助作用,培训者也没有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所以培训的效果不佳。

(2)培训机构不健全,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没有专业的人士来对老师进行培训,或者进行培训的人缺乏一定的素质,所以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也很单一。这样的培训难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培训流于形式和表面,一部分学校为了应付教育局的号召,虽然对老师进行了培训,但是只是出于敷衍,所以培训也流于形式和表面。仅仅只是举行了一些简单的讲座,对语文课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4)没有触及到学科根本,所以培训也没有实效性。语文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而一些培训却没有遵循语文学科和语文教材的实际,甚至和课堂内容没有沾上边。所以,培训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2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培训实效

(1)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培训准备,给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申请一个账号,方便他们在培训之前登陆平台,浏览需要培训的一些课程,并且了解这些课程的目的、内容,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随时查看培训的动态及信息。

(2)培训过程中对教师进行辅导,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反馈。培训时要给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和作业,督促他们按要求进行课程学习,并且每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评选出优秀作业,实行学分制,教师在达到一定的学分之后才能算完成培训,对培训的教师起到监督和辅导的作用。

(3)鼓励受训教师交流教学方法,接受培训的老师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每15个人组成一组,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小组交流后,再在培训会上进行交流,并且让大家共同来讨论。最后大家都认为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鼓励培训教师在实际课程中进行展示。

(4)培训课程的设置多样化,培训课程的内容可以不单单只有教材的内容,也要有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学、教师发展学等等,将这些课程与教材内容综合起来,既拓展了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又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从而让教师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

(5)精心设计培训方案,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来设计方案,在培训导师中进行方案设计的讨论,广泛征求教育界领导的意见,让大家来审核培训的方案。设计方案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

(6)培训要触及到学科本身,不能空泛而不切实际,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如果触及不到教材,那么培训也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以,语文老师的培训应该首先要尊重语文学科的规律,补充老师在语言、文学、文字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培训导师中要有文化界的专家,为的是帮助老师们提高文化素养、开阔视野。

(7)告诉老师语文教学的目的及意义,语文是一门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的学科,带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培训导师要告诉老师,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为应付考试,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情商。

3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1)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要把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培训导师要让教师把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和经验教训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吸收新的知识。并且对知识和经验形成新的理解,解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不能急于求成,一些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太过于看重结果,希望在短期的培训中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会影响教师的培训,所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多注重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强求在短期内一定要达到一个效果。

(3)注重培训内容的实际操作性,培训的课程不能够只是空泛无物的。培训导师应该鼓励教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并且讲解一些教师授课的实例,帮助教师们累积经验。

(4)培训导师和受训教师不能有隔阂,在培训的过程之中,培训导师要给予受训教师额外的帮助,要和他们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并且对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做出真诚、真实的反应,鼓励和赞许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4 培训教师如何积极的参与其中

(1)态度很重要,它决定了培训的效果,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对培训导师提出的问题真诚的回答,避免类似于“是、否”的简单回答,用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参与培训,效果就会高于被动式的参与。

(2)听课时要大胆的质疑,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教育者和被教育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一般性的理论知识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教师在听课培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质疑和问题,这些质疑都证明教师已经积极的思考过了。教育不能墨守陈规,只有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才能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3)听课过程中要善于联系,把培训导师讲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联想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更深入的思考究竟该怎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5 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一定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并且侧重于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学科,所以培训过程中,培训导师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帮助老师补充知识,拓宽视野。这样才能够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避免他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生拉硬拽。

参考文献

[1]胡国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冷思考”与“软着陆”――以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8):63-66.

[2]卢彦梅.教师培训促进教育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7):15.

[3]陈冬郁.学历培训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参考,2013(1):67-68.

篇2

本月下旬,我镇组织全镇语文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远程教育语文培训。天气虽然炎热,但挡不住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员家离学习地点虽然比较远,但是每一个人每天都能准时参加,不早退,学习期间总是认真的倾听并做好学习笔记。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编导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为期七天的国培计划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本次培训,让我们来自全镇的教师学员得以聆听众多专家、学者乃至国内的学术界权威人士的讲座,和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倾听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语文思想方法等。七天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如xxx老师的专题讲座《口语交际,让学生“动”起来》,让我走出以往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让我也明白: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交际话题、营造交际的氛围,还要让学生“能”交际(也就是要创设交际情景和形成交际共体),创设交际情景需要做到模拟真实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设计问题情景等。为我今后可以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方向。

xxx老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语策略》,指出我们古诗词课堂教学的两个误区,要求我们明确“三项重点”,突出“三种意识”,处理“四个关系”,落实“四个环节”教给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我们以后走弯路……我深深感悟到:语文的课堂应是充满色彩、充满诗意、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参与授课的专家、名师,每一位身上都有着许多闪光点,他们广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充满悲悯的人文情怀、对教育的热爱,统统都融入在他们生动精彩的讲课中,也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我该怎样做?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这是参加这一次培训学习以来,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篇3

一、学习教师的教学经验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让我们听了一些讲座,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有的是更多感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技能还是教学理论,都知之甚少。参加工作几年了,我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论仅局限于知道语文教学策略和一些新课标的要求,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没有注意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在教学中就感到自己的进步很少。因此,以后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作为语文扎实的基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次基础知识专业的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中学说明文议论文、中学古诗词教学、高效阅读课堂构建对我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促进,尤其是说明文,由原来不知如何教到现在让我豁然开朗,真是大有收获,还有议论文,不学习还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就连基础的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都错得千疮百孔,还好能及时发现不足,因地制宜。

三、把培训学习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现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是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本套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在教学中我还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手段,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给他们建立期望值的同时,通过胜败的评比,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四、让教师们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网络学习带给人们的一大好处是方便快捷。教师们凭借着这样一个平台,交流着教学的心得体会,讨论着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在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各学校的教学的不同情况,也积极地发贴回贴。在讨论中,教师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语文教学中的实际的观点和问题,这些问题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网上答疑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4

一、建立培训市场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管理转为制定政策,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行的调控体制,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篇5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篇6

企业员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培训学习不同于全日校学生,他们往往是带着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解答,而受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工学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在压缩时间内把内容讲透彻,兼顾不到每个人的具体困难和需求,从而导致学员不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精髓,对于员工实际工作的指导、促进行为的转换效果尚不理想。

2邮政员工教育培训引入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属于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在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环境下,成年人面对传统课堂感觉更加枯燥,而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员工学习更有吸引力。在成人教育培训领域,一些专业培训和咨询机构已经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培训和教学之中。如北京慧之桥咨询公司在“教学游戏开发与设计”培训中,提前将所学课件和课程相关资料部署在学习平台组织大家学习,通过讨论区和QQ群进行课前交流讨论,然后在集中培训的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答疑、实战比赛和成果展示评比,课堂结束时由教师对学员和学员分组进行评价,取得了比传统培训更理想的效果。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员覆盖,为邮政企业员工开展课程点播学习、交流讨论提供了网络环境和基础。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学习平台可提前将所学课程和资料进行部署,通过网上社区进行交流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手段鼓励学员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结合集中课堂面授,将前期网上参与情况、课堂现场表现与最终考核成绩挂钩,最终形成学员的学习考核成绩,实现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课后巩固的良性循环。

3翻转课堂在邮政员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策略

3.1积极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无疑是对传统教育培训和教学模式的挑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要积极转变观念。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变成了“教师听、学生讲”,教师从讲台走到幕后、学生由台下来到台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学员的检验,同时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研究学员需求,在促进和引导学员学习过程中提升新的教学技能,提高课程设计、课堂组织、课件制作能力,在学员评价和反馈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服务学员;学员要提高自身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协作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同时还需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沟通。

3.2引入设计理念,创新模式流程教育中的设计以真实情景为基础,为解决实践问题而生。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引入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从教学流程、课前策划、课堂组织方面重新设计。成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作为两种不同的继续教育类型应区别对待,二者区别见表2.因此,对于在职学历教育课程的设计,应侧重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配套辅导资料编写、知识点提炼和串讲、难点和重点讲解、课堂提问答疑等方面的设计;而在职培训课程设计,则应侧重课程要点讲解、相关资料搜索、联系实际启发反思、课堂交流展示等方面的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篇7

1.1应急人员组织架构

应急人员由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组成。领导小组由医疗院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医疗、护理、信息管理等;由后勤院长担任副组长,为科学防控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医疗救治专家组主要由呼吸科、感染性疾病中心、重症医学科、实验医学科等相关专业专家组成,负责技术咨询、防治指导和培训工作。

1.2疫情监测

对于疫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防控的关键所在,要做好疫情监测必须要守住门、急诊预检分诊这个前沿阵地,完善发热门诊工作,在急诊、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处,安置红外线发热检测仪、配备手持式体温测定仪,并做好登记记录。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如果有符合留院观查、疑似病例,则由专人陪同至发热门诊,陪同医务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接触和飞沫隔离的个人防护。如患者已诊室就诊,则应让患者原地等待,该诊室停止接诊,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协调患者转运事宜。发热门诊由急诊科统一管理,医务人员需要通过传染病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人员应相对固定,隔离区域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1.3应急物资、设备管理

1.3.1应急物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个人防护物品的配置情况进行了梳理,特别完善了急诊、门诊、感染性疾病中心个人防护用品种类、数量的配备,为做好科学防控打下基础。另外,设备物资部确保红外线体温检测仪、体温枪等设备正常使用,临床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进行维修或者更换。1.3.2应急床位管理虽然我院为收治埃博拉病毒病的省级定点医院,但由于该病的特殊性,留观、疑似病例均先集中收治于传染病专科医院。门、急诊预检分诊通过流行病学史和症状筛查出疑似病例,并在发热门诊或传染科进行临时留观,由医院联系本地疾控中心将其转运至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同时,我院将根据疫情的发展和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在传染科及时调整床位收治相关病例。

1.4应急期间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报送,要求全院各临床科室根据《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的要求报送疑似或确诊病例。对留观、疑似、确诊病例要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逐层上报主管院长、院长,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信息,获准后在2h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全员培训与培训效果评价

2.1全员培训

埃博拉出血热主要通过是接触传播,医疗机构及家庭是感染的高风险场所。院内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于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特别是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不熟练。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医院,医务人员众多,要做到全院培训,人人过关,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讲座、制作个人防护用品穿脱视频并在全院电视晨会上播放,对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兼职护士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的现场培训,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流行病学史、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及注意事项等。医院感染控制兼职护士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参与电视晨会的培训,并对参加人员进行签到和抽查考核。同时,将个人防护用品穿脱视频上传至医院的电视公共平台,可随时供医护人员点击浏览。

2.2培训效果评价

2.2.1评价方法由医院感染控制兼职护士会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本科室的人员进行抽查考核,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以及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穿脱方法等,进行现场打分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送结果。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13软件进行录入并核对完善,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描述性分析以及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个样本考核情况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由下式估计,α’=0.05/[(k1)×k/2+1](k为分组组数)[7]。2.2.2培训效果评价共计培训5869人,随机抽查考核了其中的585名工作人员,其中164名医生,328名护士,其他职业(实习学生及研究生等)93人。个人防护用品穿脱考核情况见表1,抽查中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脱摘个人防护用品上。90.60%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73.16%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摘除顺序,83.08%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摘除口罩的要点。但是,摘除手套时有36.07%会有污染。脱防护服由于操作较复杂、注意事项多、容易污染,仅有17.44%的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82.56%的医务人员在脱防护服时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考核情况按照工作类别分类发现,护士个人防护用品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医生(Z=2.712,P=0.007),护士考核成绩良好的占到73.56%,医生考核成绩良好为53.05%。而医生又高于其他类别的医务人员(Z=4.063,P<0.001),其他医务人员63.44%考核合格,而考核良好的为32.26%。另外,从职称上看,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知识掌握情况较无职称的医务人员好(Z=4.521,P<0.001;Z=5.367,P<0.001;Z=4.714,P<0.001),无职称的医务人员考核合格为48.21%,良好为49.40%,优秀为2.38%。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掌握得最好(Z=2.986,P=0.003),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考核良好达到了72.13%,优秀为9.02%。

3讨论

篇8

转眼间,忙碌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相处五年的孩子们要毕业了即将送走我工作岗位上的第一届毕业生。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的感觉还比较满意,几个曾经学习上无所谓的孩子对语文感兴趣了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几个常被我戏称为及格线上垂死挣扎的学生居然能考七十多了考试后急切想知道成绩的人,对分数高低很在乎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自己平时的工作已经得到回报。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

一、想法设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

从小到大,我就讨厌老师课堂教学中枯燥的讲解。老师的语言干巴巴,如若音色还不好听,或是男不帅,女不靓,表情不丰富,对于不是学习很勤力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受罪,整节课肯定是坐如针毡。所以,在课堂讲解中,我总是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语文学科,语言为主,老师的语言不生动,何能吸引学生呢?遇到词语句子的理解,我总是把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这样一来,念到名字的学生---多半关系到听讲不专心的孩子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学生一听到老师讲解中提到同学的名字,自然也会关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对于学生回答中的好词好句,或是能体现其平时大量阅读的结果,我都是赞不绝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让他们知道,只要进行大量的,健康的阅读,必定会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

二、想法设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兴趣,没有信心也不能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绩差,因为其在学习上没有成功的信心。因为很多老师课堂的目光多停留在优生身上,提问时不注意,好不容易给个机会学困生生,可能是道难题,只会让其丢脸,没有成功怎会开心?我提问会根据难度来,简单的让学困生回答,正确率自然高,赞美的语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脑子不如人。即使答错了,也要找个理由夸一夸。我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眼里,大家都一样,只是态度不同造成成绩的差异。态度改变,成绩一定进步。

三、注意题型的训练加基础知识的积累。

语文学科尤其重视知识的积累。我曾多次告诉学生,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记忆,课外不去大量阅读,积累好词佳句,是无法写出的好的文章来的。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的成语,都必须熟练背诵,当然,如果不愿意背诵,还可以选择反复地抄写。背诵或抄写,可以自己选择,目的只有一个,牢记于心。数学老师常说举一反三,语文一科中有些题同样如此,同一知识的测试,有很多种方式,老师平时加以训练,学困生才不会再考试中束手无策。如把转述的话变成引用的话,那么又怎么把引用的话变成转述的话呢?人称代词怎么变化,意思才不会变化,练习多了,学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教材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好处却无法估量。所以,我总是想法设法让孩子切身感受阅读的好处,阅读的快乐。爱好阅读的孩子总是我表扬的对象,在表扬中,把我认为的好书向学生推荐,我所教的两个班,大部分学生都变得爱看书,有些学生的阅读量已经远超大纲的要求。

篇9

【关键词】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课堂导学案;学科特c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55-02

【作者简介】1.宋正标,江苏省淮安市施河镇初级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校长,高级教师;2.张伟,江苏省淮安市施河镇初级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校长办公室主任,一级教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强调“知识的掌握”到后来的“积累知识与发展能力”,再到现在的“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笔者认为,当下实施新课程就是弄清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就是朝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个方向前进。

“循环―差异”教学在我区全面推广已有四个年头,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四年的实践过程中,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不断学习与提升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循环―差异”教学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的精准制订与实施,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

1.课时目标要科学、明确。

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与语言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汉语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并能自觉运用,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这种培养与训练的意识,应该贯穿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循环―差异”教学学案制订的第一部分就是精准制订课时学习的目标,这绝不是流于形式,它是整个教学、学习、评价系统的灵魂与核心。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具体、科学,决定一堂课的效率高低。“循环―差异”教学学习目标的叙写采用“四步描述”,即“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事”“达到什么标准”。在编写目标时,会准确告诉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具体做什么事情,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目标,任务清晰,方向明确,学生便于操作,学习过程也更具针对性。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学习实践中,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真正获得积累、培养语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中掌握汉语言文字的规律。

“循环―差异”教学还关注每一单元的系统学习目标,每一单元都制订积累背诵的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每一单元应该积累的学习任务,必须达成的学习效果。这样具体准确的设置,让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建构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具成效。

2.训练要求要清晰、具体。

学生语言的运用,绝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就能解决的问题,更不是教师随堂的几句指导就能达成的训练效果。“循环―差异”教学中“同伴互导”体现的训练目标,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运用更加完整、更加精准,学生得以迅速成长。

先来看一个“同伴互导”的要求示例:

同伴互导(围绕学习目标,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任务一: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本组在概括中心事件时的疑问,准备在班级提问。

要求:组长标注出本组有疑问的问题(可在“个体学习”题号前用“?”标注)。

任务二:组长先指定1~2名同学回答,全组进行纠正和统一,形成组内意见,准备全班交流。

任务三:组长指定1~2名同学回答,选择较优者准备在全班交流。

不难看出,学生之所以能完整地表达,准确地运用语言,在于前期的充分准备。一是要准备好组内发言,这是自己的个人准备,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发言后全组进行纠正和统一,最后形成组内的统一意见,这时候就已经是全组的共识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与课堂提问相比,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训练语言运用的机会,更多的学生得以成长;二是要准备好全班交流,一些在小组中选举出来参与全班交流和展示的较完美的表达,当然表现不俗,这既让这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律,又巩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还给全班其他的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示例,大家得到共同提高。

二、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独立、自主地学习。只有独立、自主地学习与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发展与提升。“循环―差异”教学在设计课堂结构时,个体自学给了学生十五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与教材亲密交流,与作者潜心对话,独立地阅读思考,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阅读感悟、思考创新,就为后面的“同伴互导”及“教师解难”时的发言做好了准备。二是循环学习的层次,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循环―差异”教学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情,在分层次的个体学习任务中,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阅读层次,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完成一些阅读任务,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同伴互导时都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参与让全体学生的思考与创造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循环―差异”教学体现层次,让每一个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成为可能,使全班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这样,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独立学习与思考,有了分层次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特别是一部分后进生,也能通过完成简易的学习任务,在小组中体现自己的存在感,保持学习的热情。

三、课堂导学案的精致设计,促进了学生的习惯形成与巩固

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巩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既要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要对学生进行示范与引导,更要从小处做起,坚持不懈。每一位教师都为之想方设法,潜心教导,学生榜样激励,自己亲自示范,但最后都收效甚微。这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系统的计划,没有针对某一习惯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循环―差异”教学就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通过精致的课堂导学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示范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希望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但是,我发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方法的引导都流于形式。事实上,学生到底怎么圈画,用什么符号圈画,都要有示范引导,都要长期地坚持。而“循环―差异”教学把读书批注的方法通过在导学案上设计提示性语言或符号,引发学生的注意,精巧地引导学生,扎实地训练学生。

四、关注学科特点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篇10

误区一:培训意识不强

目前好多的语文教师培训意识不强,对培训的认识不够,不能主动参与培训,往往都是学校安排的就去,不安排的就不想去,更有的教师把培训当作是一次旅游,到培训地点不去参加培训,而是到景点去游玩。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学习与工作、家庭各方面的矛盾影响他们接受培训的愿望。再者培训后缺少相应的考核制度,培训效果好与差都不会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使得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是消极的。学校及教师不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对进修培训也不积极参与,培训的实效自然会降低。

对策:首先,在平时要通过会议、个别交流、评比等方式来让语文教师转变旧的培训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其次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可能。多鼓励语文教师走出去上交流课或公开课,当他们感觉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已经不能驾驭课堂的时候,他们想参加培训的愿望就会与日俱增。再次,用奖励杠杆来激发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完善语文教师培训监督制度,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把教师进修培训获得的成绩与他们的晋职与评优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误区二: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方式单一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培训地点几乎都局限在校内。校内培训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地束缚在校内,久而久之,不仅会让教师们的视野越来越小,而且培训的理论知识难以与现实相结合。现在的培训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怪圈,几乎都是台上自说自讲,台下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睡觉,没有讲与听之间的互动。要么就是一定要请特级教师来上示范课或请专家来做报告,都是先上课,然后再谈自己教学的思想,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完之后,教师却很少把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融进自己的语文教学当中,用他们的话就是说,特级就是特级,他们的课我们只能欣赏,是学不来的。这让培训效果打了一个大折扣。

对策:首先,要探索培训新模式,采用“案例+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培训。因为语文教师最需要的是在现实教学中对自己进行指导。所以,我们的培训可以走进语文课堂,对常态课进行分析与解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信这种培训模式能激发语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活动中,培训者引导教师们围绕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问题的设计、小组活动的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角色作用的发挥等进行分析讨论。这种培训模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培训时要营造一个和谐、互动的培训空间,让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参与进来,能够敢于与专家对话或争鸣,活动中,先由教师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困惑、新问题提出来,再由学科专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指导,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帮助参训教师排忧解难,从而提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误区三:培训内容雷同

现在的语文教师培训,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着重介绍理论方面的知识,缺乏实践性、新颖性、前沿性的内容,培训内容基本上都是雷同的。多数都是解读新课改,或大谈特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精神。与当前的语文教学相脱节,没有涉及到中小学的实际教学需要与教改的要求,更谈不到有针对性地对接受培训的老师进行因人施教。因此,这种培训内容中有助于系统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很少,实际效果也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