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安全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正文】
中图分类号F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2)10-0026-04
一、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是决定其经济安全的内在因素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竞争力随即上升至国家安全的优先位置,国家经济安全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应首先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上去把握。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起始条件既是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决定其经济安全内容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起始条件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1、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现代市场经济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市场结构完备,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无障碍;市场竞争充分、公平并有统一的规则;价格信息充分;市场活动主体的产权明晰。对照上述特征,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目前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不完全与不完善性。以中国为例,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各地区自给自足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市场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封闭性地方市场,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伐缓慢,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的程度、各种要素市场放开的程度和完善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市场竞争规则缺乏公平性与统一性,不同经济成分发展条件不平等;地方保护主义使区际贸易壁垒名目繁多;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仍在探索之中,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十分突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与不完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极为不利。按照经济学理论,在一个竞争不公平且不充分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体系的扭曲是不可避免的。价格信号的失真会使价格失去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作用,其后果是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还会抑制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自己的明星企业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
2、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步伐缓慢,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一个发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从目前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尚有两大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不畅,部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不能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致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全社会筹集到的社保基金难以满足其承担的义务要求。二是社会保险机制的覆盖面过窄。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农业剩余劳动力仍被排除在社保机制之外,包括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内的低收入人群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3、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主要表现在外债负担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和金融市场开放步伐过快等三个方面。以墨西哥和韩国为例,1992年墨西哥外债达1060亿美元,1994年墨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1997年10月底,韩国外债总额达1100亿美元,其中2/3在一年内到期。外债负担重是造成这些国家汇率低估、货币贬值的重要因素。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的情况在中国比较明显。1995年底,中国国有银行总贷款为4万亿元,其中9000亿元是呆账,约占总贷款的22.3%。高不良贷款率使中国银行系统显得脆弱。此外,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墨西哥)金融市场的过早开放客观上为国际金融投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数量庞大的国际游资始终是威胁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
二、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图和政策举措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深层因素
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服务于资本的全球扩张,攫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剩余,巩固和提高其优势竞争地位。发达国家战略意图从本质上看具有“争夺性”和“霸权性”两种属性。争夺性表现为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不断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加快进行经济渗透以此来争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市场。“霸权性”是指巩固和提高发达国家在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霸权”地位。发达国家推行这项战略的政策举措有:维护现有的“中心”与“”的国际分工体系;技术封锁;把持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在维护和加强“中心”与“”的国际分工体系上,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和“国际规则优势”将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分工梯度的中低层次,而将自己放置在国际分工梯度的高阶梯位置,以此来形成能使国际分工利益更多地向发达国家倾斜的国际分工格局。这样的国际分工格局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它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利较少,而且还在事实上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发达国家的高度依赖性,这会严重削弱发展中国家抵挡发达国家传递经济危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能力。在技术封锁上,发达国家严格管制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据统计,世界最大的569家企业(基本上属于发达国家所有),只有10.6%把技术创新放在国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一直把持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如世界贸易组织的“绿色会议室”小圈子商议制度,能够“入室”商讨制定游戏规则的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制定和修改游戏规则的发言权的决策权。因此,现行国际游戏规则一直带有明显的偏向性和不合理性,它偏重照顾的是发达国家利益,而忽视或损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利益。
三、经济全球化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环境因素
经济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环境,当代世界市场变得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更为便利。世界经济的联系方式已从过去以国际贸易为主,转向以资本跨国界流动为主、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新的发展态势。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深,使发展中国家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这种来自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挑战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的减弱和保护市场能力下降两个方面。这种推断基于以下两点:
1、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推广,为生产要素所有者自主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为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提供了利益诱因。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是资源所有者做出的经济选择行为,这种选择行为是建立在成本——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上的。对资本而言,规避风险,寻求收益的最大化是其进行跨国界流动的决定因素;对人才而言,是否进行跨国界流动取决于其流动的预期收益与流动的机会成本的比较,当人才由跨国界流动而获得的异国就业收入远远高于其在流出国工作收入和流动费用时,人才跨国界流动的现象便会增多。由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推广则为资源所有者的自主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从现实情况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生产要素收益水平的悬殊,会为发展中国家稀缺生产要素流向发达国家提供利益诱因。由此可见,市场力量的作用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受到削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政策因素看,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和保护市场的能力均面临着严竣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市场开放压力越来越大,开放市场的时间表已基本确定,发展中国家通过政策的作用来达到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越来越显得无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开始生效,根据议定书的规定,中国承诺:关税减让的实施期最长可到2008年;逐步取消400多项产品的数量限制,最迟可在2005年1月1日取消;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在加入后1至6年内逐步实施。又如: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政府承诺自1994年1月1日起,墨西哥将在10年内完全取消彼此间的农产品关税;在7年内取消对美、加银行及保险公司的限制,在10年内取消对证券公司的限制。韩国的市场开放程度本已很高。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解救危机,韩国更是加快了开放的步伐。如取消对外汇、资本流通和利率的所有管制,逐步允许外国接管和收购部分韩国金融机构,开放国内汽车市场等。
2、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的减弱和保护市场能力的下降是影响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放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积极意义上讲,它显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外部稀缺生产要素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上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和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从消极意义上讲,市场开放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增多也会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比如,短期外资的大量流入极易产生泡沫经济,而短期外资的大量撤走则会导致泡沫经济的破灭。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就是由于短期外资大量撤走而引起的泡沫经济破灭的例证。泡沫经济破灭后最终承担损失的是发展中国家。可见,伴随着生产要素大量流入与流出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与萧条的更替,萧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是最大的经济不安全。此外,由市场开放而带来的外国长期资本、技术和商品的大量流入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产生巨大冲击。在外资企业、外国产品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民族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人才流失、失业增多及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会逐渐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无疑会加重社会负担,但不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应从历史的、系统的、动态的角度去理解。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没有实行开放政策时,自然不存在经济安全问题。但由封闭而带来的落后和贫穷从长远看就是最大的经济不安全。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既有来自国内、国际的因素,同时又有国内、国际因素的互动影响而产生的新因素。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置于经济全球化中去系统地研究应成为我们分析经济安全问题、解决经济安全隐患所应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其次,经济安全问题不仅发展中国家有,发达国家亦同样存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低梯度层次的发展中国家是最易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但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通过贸易和国际分工链迅速向世界扩散,发达国家亦不能幸免。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存在绝对的经济安全。正视经济风险的客观存在,努力消除威胁经济安全的隐患,不断增强自身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篇2
【摘要】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必需品。食品安全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非常突出的民生问题,尤其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破坏了人类身体健康,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各项经济指数也平稳增长,国力明显增强,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食品安全 法律 职业道德 标准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奉行“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就显得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数亿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严重者会危及人民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健康性和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的问题,相关部门以及基层群众都应重视起来,完善我国食品管理相关体系,让大众吃的放心。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从养殖或种植到加工到运输直至消费等全部环节的安全,我国目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不完善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尚不健全,系统性缺乏,法律完整性较差,各条款都规定的比较笼统,细节上不够严谨,这就导致相关人员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耗费较多地时间,延误了有利时机,使操作性变差。另外,法律在食品安全上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大,没有足够的震慑力,往往使违法人员产生侥幸心理。
(二)支撑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检测管理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必须要先进可靠,技术水平要跟得上时展,一旦出现食安问题,预警系统要及时启动,食安信用体系要不断成熟,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信息要及时迅捷。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以上的这些条件,我们距离实现还有很长的距离。
(三)监督食安的相关执法人员不够尽责
执法人员在食品安全的整个监督经营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观念问题或者其他的原因,有些执法人员在监督食安问题上表现得差强人意,没有尽职尽责,这也导致了食品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食品安全标准较为落后
我的食品产业经过了多年的标准化工作建设,尤其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体系,但万万不可因此而产生懈怠,实际上,我国在标准化上的发展水平依然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依然十分落后。
(五)经营食品产业的企业素质低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如此,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经营者无视法律政策,完全忽视职业道德,缺乏与其地位相对的社会责任感。在进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顾追求最大化利益收入,为了赚钱无视食品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干扰。
(六)群众自身安全意识相对不高
中国有一句不健康的俗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些食品给人体带来的伤害并不是急性的,但是一天一天的积累,就会让人的身体被病毒蚀穿,最终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食品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食品是人类生存生活必备基础,只有吃的安全而放心,才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改善解决,在保证了“量”的前提下,“质”的安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食品产业作为农业的延伸,是相关产业最全面的行业之一。食品产业的茁壮发展,不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包装材料、养殖业及畜牧业农业等,还会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有效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食品业不论在哪里,都是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
食品产业如此重要,如果不能保证食品安全,将造成各种直接损失,导致人们食物中毒或染上其他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严重损害人民身体健康,使国民生产力水平急遽下降,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对降低。为了治疗引起的各种中毒和疾病,大众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国家财政需要额外支出更多在医疗系统上。以上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持续飞速发展。
食品安全不仅会对国内各行业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我国食品产业对外出口业务。国与国之间在食品方面能互通往来,主要是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两国也会直接引起严重的贸易纠纷,毕竟食品安全在哪个国家都是非常受到重视的。食品安全得到保证之后,出口国增加了外贸出口收入,进口国缓解了社会压力,同时既保护了国民健康,也有利于两国之间友好往来。
三、积极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毫无疑问是必须要重视的,那么,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各种食安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有效手段来防范呢?
首先,要完善法律制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还要有足够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卫生法等,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与本地居民关系紧密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的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要加强道德建设,培养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意识。不管是执法人员,还是普通群众,都要正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务必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人文道德,消费者要学会选择健康的产品,企业及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产品用上心思,把产品质量放到第一位。
当然,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也要及时与国际接轨,制定合理的安全标准,生产标准及其他标准。对于建立起来的安全标准,要始终贯彻执行,大力发展,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更加可靠放心。
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并非几天就能得到完善,也不是单靠几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的各界人士,包括各执法部门、各食品产业相关人士以及我们广大消费者密切配合,高度重视,对已经颁布的法规政策要认真落实,一起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监理作用;存在问题;农机对策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一个面向市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向生产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时期。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大增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农机事故蓄发的态势仍然没有改变,农机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农机安全监理正面临着新的形式。如何适应新形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安全监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其次,农机监理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再次,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最后,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理手段和监理装备落后,困扰着农机监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装备建设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按照国家 《农机监理技术装备配备标准》 的要求,农机监理部门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检测、事故勘察仪器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检测关上没有配置音像检测设备,检验人员还没有摆脱传统的靠肉眼凭经验的做法,在农机事故勘察设备上还得不到很好的完善,监理装备的不足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机工作效率的提高。
2.体制不健全。农机监理是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农业机械安全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是向农村提供农业机械公共安全服务责任的机关。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农机监理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农机监理员也应是国家公务员。但目前大部分都属事业单位和事业人员。
3.农机手尽义务多,享受的权利少。各农机监理部门收费都有法律依据,并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农机手只有缴费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权利,农机监理部门在处理监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未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节拍。
4.基础薄弱。一方面,一些农机手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载人、无牌行驶、脱离年检等违法行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对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生产、销售、维修、使用和报废回收的各个环节监管不到位,机具状态差,潜藏着严重的农机事故隐患。
三、抓好新形式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1.改善监理手段,加强监理装备建设。改善监理手段,加强监理装备建设是 提高农机执法服务水平,保证农机安全监 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建议加大投资,县委、县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追加 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应有计划地配备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事故勘察处理、牌证网络化管理等技术装备,改变安全检测无设备局面,逐步形成“基地健全、设施齐备、手段科学、执法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2.理顺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建议对农机监理机构重新进行设置,将现有的农机监理机构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其收费全部上缴国库,切断自身利益与业务工作的“脐带”,确保其履行肩负的职能和职责,促进执法的公平、公正;在业务与行政管理上实行垂直领导,切实改变目前有岗无人、有人不办事的现状。
3.增强服务意识。农机监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
篇4
中国加入WTO后,我省畜产品消费市场的全球化和畜产品销售的国际化以及广大消费者对畜产品安全意识的迅速提高,对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我省畜产品产销及质量安全现状
我省是畜牧业大省。2001年畜禽肉类总产量307万/t,蛋类113万/t,奶6万/t,蜂蜜1.4万/t,分别位居全国第8、第6、第27、第5位。据统计,2001年我省消费肉类124.59万/t,占总产量的40.58%,蛋类及制品47.66万/t,占总产量的42.18%,其余外销。从市场分部情况看,省内市场肉鸡、禽蛋、牛奶进大于出,合肥鸡蛋70%来自山东、江苏;牛奶主要是光明、伊利、蒙牛、妙士、天香等品牌。国内市场占有情况:2001年外销肉类为182.41万/t,占全省肉类年总产量的59.42%。销往外省的猪牛羊肉(以活畜为主)主要市场是上海(从我省调入生猪266495头)、杭州、宁波、南京等地。外销蛋类65.34万/t,占总产量的57.82%。国际市场占有情况:2001年出猪5024头,出口鲜、冻猪肉917t,冻鸡4094t,猪肉罐头259t,天然蜂蜜14686t。其中,蜂蜜出口位居全国第1。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良好。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畜产品质量问题致使消费者出现食物中毒。但也存在不少隐患。2001年,通过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等检疫手段检出并剔除病畜30878头,病禽138319只,检出并剔除不合格畜产品2257.61t。究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环节:一是畜禽饲养者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配比不科学,导致有害重金属元素、有害非金属元素、激素类、抗生素类以及违禁药品在畜产品中蓄积。二是畜、禽、蜜蜂感染疾病后,导致畜产品和蜂蜜中微生物及其毒素含量超标,或是饲养者用药不当导致药品在畜产品和蜂蜜中蓄积。三是环境或水质污染严重,导致有害甚至有毒物质在畜产品中蓄积。产后加工、运输、包装或保存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有害甚至有毒物质污染畜产品或畜产品腐败变质。
2我省畜产品检测与监督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抓畜禽的防疫密度;抓屠宰厂(场)和市场的检疫工作;抓畜禽的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工作;生猪实行定点屠宰;卫生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就“瘦肉精”含量进行抽检;省技术监督局对市场上的部分畜产品也进行抽检;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对出口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这些,为我省进一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疫病发生频繁。2001年,我省畜禽饲养量为540825.71万头(只),畜禽出栏量为54054.49万头(只),感染各种传染病畜禽数为296万头(只),死亡89.43万头(只)。(2)安检和监管难度大。我省规模养殖比例小,标准化生产加工的企业更少。80%为农户分散养殖或经营。过度分散且不标准的生产经营方式,给疫病防治、规范化管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带来巨大的不便。(3)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①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我国有如下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以及“通知”等直接或间接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商品检验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饲料添加剂准许使用品种目录》、《畜产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关于加强农药、兽药管理的通知》、《官方取样程序》等。但是到目前为止,我省甚至我国没有出台一部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就有《联邦肉类检验法》、《禽类产品检验法》、《蛋类产品检验法》、《美国肉禽屠宰加工厂(场)食品安全管理新法规》等。而且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执法管理主体非常明确,特别注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以提高本国畜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健康。②地方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关于畜产品安全及其相关的检测项目有1400多项,我国关于畜产品安全及其相关的检测项目现有920项,我省畜产品安全及其相关检测项目仅有121个。其中,很多单项标准与国家及国际通行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动物内脏中的各项检测标准基本没有。③基本没有建立检测体系。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盟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并通过该体系进行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监督和检测。美国畜产品检测体系的最大特点是管理上权力的完全分离和技术的高度科学化。同时,对畜产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新西兰具有国家实验室的商业运作的实验室,具有完整的管理体系、严格的环保控制体系、完善的检测手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所有从业人员均需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方可从事食品的化学、微生物、农药和兽药等共300余项的检测工作。实验室及客户终端之间全部实现联网,可随时对农场、屠宰加工厂、商场等进行质量监控。继农业部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立之后,江苏、山东、湖北三省也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目前,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还正在组建当中。(4)管理体制不顺。主要发达国家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尽管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性,就是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组织机构非常健全。但我省乃至我国畜产品管理主体不明确,组织机构也不健全。(5)消费者关于畜产品安全的常识不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劣质畜产品辨别力不够强。
3加强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3.1加快立法,完善法规建议在国家出台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前,制定《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试行条例》,使我省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工作有率可循,有法可依。
3.2建全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规范养殖行为建议结合我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目前执行标准的实际情况以及我省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实地环境状况,参照《安徽省地方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及有关国际标准,以省农委为主体,制定(1)强制执行的标准体系,它低于国际标准,高于或与国家标准一致。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畜产品一律不准在省内市场销售;(2)非强制执行的标准体系,它与国际标准一致,由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自愿采用。
3.3建立基地,抓点示范以当前的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抓规模养殖的标准化生产。加入WTO后,我省畜产品要想走出去,必须经得起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如果生产加工企业仍按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和加工,我省的畜产品就很难在国内经济发达省(市)的市场上立足,更难跨越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因而,从长远利益来看,我省应尽早尽快大力推广、鼓励和扶持规模养殖,并按《HACCP体系准则》规范其生产经营。建议在全省范围内按《HCACP体系准则》科学地建立若干标准化生产点和标准化畜产品销售点,从保障健康的角度引导消费趋势,在有关政策方面给予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动我省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3.4强化检测,形成网络建议尽快建成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其主要职能是:(1)负责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技术要求高、时间长、难度大的检测项目;(2)负责对全省畜产品大中型批发市场的普检、统检和抽检工作;(3)负责省内外销畜产品或外省销入我省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4)省内外畜产品在我省消费市场销售过程中,因质量问题产生纠纷时,负责出具有法律效应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5)负责对市、县(区)级检测机构、检测点以及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从事质检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6)定期向市、县(区)级检测机构通报省内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7)协助行政职能部门起草和修订省内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畜产品检测规程;(8)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协助政府部门起草和修订省内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
3.5加强执法,抓源头监管以《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为依据,贯彻落实农业部2002年3月5日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11号令《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2002年10月25日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以省农牧行政部门为主体,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狠抓我省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和我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及销售市场的监管工作,促成我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与经营的合法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我省畜、禽、蜂的饲养和疫病防治用药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3.6建立市场准入制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畜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基于对本国或本地畜牧业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不仅西方发达国家纷纷筑起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也分别建立了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督促我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我省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建议我省尽早尽快建立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具体做法是:凡是进入我省市场的省内外企业的畜产品,必须到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或它所委托的检测机构去报检,报检合格拿到准入证后才允许在我省市场中流通或销售。
篇5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安保;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P633.6 文献标识码:A
市场经济的扩张,使得我国对企业的发展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进程中又不能忽视安全带来的隐患,企业安保一直被看作是企业的生存根本。企业的安保工作如何开展、安保体系如何建立、安保制度如何完善,这是对企业一种考验,更是企业的必修课,通过完全理解掌握安保在企业中的地位,才能有效的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控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企业利用合理科学的理论体系建立相对完整的安保制度,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探索进一步完善安保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我国企业安保工作的问题所在
(一)企业对安保体系建立不完善:企业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需要安保的明确体系结构。所谓的安保工作就是安全保障企业内部的人和物,不会意外遭遇损失,综合预测风险、管理不足,通过运用预防控制手段来达到影响企业安全因素的零存在。目前,我国处于体质改革时期,很多体制在交替过程中引发大量矛盾冲突,造成了社会很多不安因素的滋长,突发事件频繁,某种程度上对企业以及员工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阻碍了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在矛盾的发展中不能清晰的建立安保体系,让安保落实仅凭个人或者白纸来执行,很多安保工作执行力和亲和力严重确实。既然安保工作是对企业形象和员工利益做保障,就要从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运用人性管理健全安保体系。我们企业所忽视的就是人性化的安保体系,以及安保体系在企业发展中占有的地位。
(二)企业安保制度落后: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进,使得企业在生存空间上有了大大的改善,创造了不小利益。所谓如何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还能创造价值,就是要靠企业自身安保作为后盾,有的放矢的放开手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安保制度还停留在90年代初期,制度思想保守、墨守陈规、死板不灵活等现象严重,完全不试用今天的发展环境,甚至与当下发展理论背道而驰。不能解决好制度落后的现象,企业很难继续扩到价值生产,会给发展带来瓶颈,造成安全隐患。良好的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有效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发展趋势,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安保制度,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做好企业安保工作的要素
由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响应国家安全生产的政策,做好新形式下的企业安保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结合实际,在科学发展观思想基础上运用理论创新,应用在安保工作中是企业制定发展目标的重点之一。解放思想,通过借鉴成功企业经验教训,汲取有利自身发展的安保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敢于自我批评,在与时俱进中建立稳定、长效的安保工作体系。
(一)明确安保工作在企业的位置,树立正确目标:建立适合又完善的企业安保工作体系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作为企业要做到的是明确安保工作的内在本质,要时刻清楚为什么要开展安保工作,为什么要建立安保工作体系,只有时刻提醒自己,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有目的性,不会出现盲足、自大的现象。还有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与安保工作开展相比,让安保工作有思想更为重要,充分发挥安保思想的能动性,调动安保工作的开展热情,加强安保建设,是企业能够稳步前行的动力。
(二)加强思想道德培养:安保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再好的工作体系,再完善的工作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利用只是空谈,尤其在安全方面。安保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同样需要高端人才和具有高素质人才参与的,将思想道德与安保工作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安保更有灵魂,让企业更客观的得到认可。往往安保工作都被认为是武力的冷处理,恰恰相反安保需要道德的约束,不能放任自由。通过开展思想道德培养,加深参与者的思想教育认识,强化安保的内在文化,让安保切实的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形象的一部分。有了思想的事物才回被传承,有了文明的安保才回被运用。思想道德在安保工作中发挥科学发展、可持续的作用,对企业的传承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完善、健全的安保工作体系和制度,离不开人的客观参与,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下的支持与鼓励。安保工作在新形式下的企业发展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这其中的理论基础很重要,不仅要加强安保硬件物质的不断更新,不断维护,还要对安保工作的思想道德做更深的探索研究。让安保在企业发展中注入灵魂,帮助企业健康的发展,是安保工作的光辉所在。
大力发展新形式下企业的安保工作,有利于企业对人、物的安全保障,有利于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有利于市场经济竞争下创造价值,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更有利于对企业形象的延续和企业文化的传承。进一步发展安保工作,是新形式下企业战略发展制定需要考虑和强化的工作之一。
[1]吴晓春.加强企业安保工作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2,(3).
[2]代俊芳.加强企业保卫队伍建设 促进企业安全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4,(3).
篇6
一、对现代流通业重要性的再认识
(一)现代流通业具有控制市场、决定生产、影响金融的强大渗透力。现代流通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重要作用,具有控制市场、决定生产、影响金融的强大渗透力。一方面,可以通过采购渠道的布置控制着市场命脉,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市场体系决定着制造业的生产、定价等经济行为;另一方面,又掌握大量现金流的流进流出,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正因为现代流通业具有如此强大的渗透力,一旦被外国流通企业占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大部分流通业的市场份额,也不仅是倒闭一批经营不善的企业,而是我国的制造业乃至中上游产业将受到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业也将受到严重威胁,继而我国的经济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壮大我国的流通业要比上多少开发区、上多少工业项目迫切得多。
(二)现代流通业已成为全世界财富集聚最快的行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流通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企业中,流通企业占到20%;在2003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有6位来自流通企业。
(三)部分发展中国家流通业超前对外开放后果严重。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现实情况看,流通业对外开放不到10年时间,本国的流通企业全军覆没,流通业完全被外国流通企业所掌控。由于这些外资流通企业销售的商品中30―60%是自有品牌,致使这些国家制造业基本丧失了品牌,进而成为为外资流通企业生产贴牌商品的制造车间;外资流通企业通过掌握市场、定价等经济行为,对这些国家制造业压榨、克扣,致使制造业集体拒绝供货的事件经常发生;同时外资流通企业现金流的大进大出,造成这些国家金融资本市场的波动,使其政府基本失去了调控经济的主动权,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不断产生金融危机。这些国家超前开放流通业的经验教训是惨痛的,是前车之鉴。
二、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较快。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计划经济长期萎缩的流通业相比,我国流通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流通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业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充分竞争、共同发展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传统营销方式逐步得到改造,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成长迅速。
(二)差距很大。我国现代流通业尚处于起步时期,尚不具备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和渗透力。从总体来看,我国流通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目前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尚不足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流通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比较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内外贸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严重,流通立法滞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二是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目前,我国流通主体的90%以上为单体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规模以上流通企业比重仅为1%,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大型流通企业仅有200多家。我国最大的流通企业上海百联集团2003年的销售额仅相当于沃尔玛公司当年销售额的4.2%。三是业态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业态结构失衡、比例失调、功能雷同,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仍处于起步阶段。四是流通业装备落后,现代化管理技术应用滞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三)市场潜力巨大。根据2002年监测的数据,356家重点大型百货商场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6.3%,零售额同比增长13.4%,高出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速度4.6个百分点。正因为我国流通业市场潜力大,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国际大型流通企业都瞄准了这块蛋糕,竞相在我国安营扎寨,铺点扩张。
(四)开放超前。流通业自1992年开始利用外资试点以来,截至2004年12月底,我国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302家(不含石油石化销售企业4家、汽车及配件销售企业10家,下同),合同利用外资45.35亿美元(不含石油石化4.52亿元、汽车及配件1.33亿元),开设分店3903个(不含加油站1451座、汽车及配件销售店12家),营业面积约828.6万平方米(不含石油石化、汽车销售及配件)。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全部进入我国,其中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虽然流通业已利用外资总额尚不及我国累计利用外资总额的1%,但总体来看我国流通业开放是超前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入世前尽管我国实行有限度地开放流通业政策,但地方政府越权审批了300多个商业外资项目;二是入世前我国批发业限制外资进入,但实际上很多外商打着“零售”的旗号,大做批发生意;三是我国入世承诺自2002年起的3年保护期内,拥有3家以上分店的大型连锁企业必须由中方控股,第三年才取消地区、股比和数量限制。而事实上,无论是股权设置,还是开店数量、区域,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商大都已突破这一限制。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还给予外资流通企业多种优惠政策和超国民待遇。目前,已进入我国的外资流通企业通过购买、兼并、租赁等方式在我国安营扎寨,迅速扩张。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大型超市领域和百货领域,外资商业企业市场份额已占到了5
0%和30%。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领域对外开放,除盐、烟草、化肥、原油、成品油的分销权还有一些限制外,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数量和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值得重视的是,有些外资企业在我国实施亏损战略,通过降低销售价格挤压我国商业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而通过国外总部集中收取管理费等获得利润,逃避在我国的税收。
(五)商业设施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矛盾并存。以零售业为例,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而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不足1平方米,中小城市和农村比例更低,县以下的人均面积不足0.1平方米。区域市场发展也很不平衡,东部地区零售企业数占全国的61.8%,从业人数占59.1%,而中、西部地区零售企业数分别占22.6%和15.6%,从业人数为26.5%和14.4%。在中西部地区商业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城市还存在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问题,地方性商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三、原因分析
(一)流通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根深蒂固,流通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末梢产业。目前,在不少地区、部门,包括政府决策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变轻商思想,只求速度、政绩,不求质量、效益,对制造业百般呵护,认为制造业“成效快、政绩高”,“上经济就是上工业”,“上工业就是上项目”。显然,这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流通业的发展。
(二)对流通业过度开放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严峻性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外资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只占我国零售总额的3―5%,加大流通业对外开放力度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我国每年有约5万亿元人民币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个数字既包括正规店铺销售,也包括各种市场的销售,如家具市场、建材市场、农副产品市场等。因此,简单地用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比,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二是认为设立外资零售企业可以带来大量国外资本。事实上,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除了注入初始股本金外,多数是用我国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资金来发展的。据了解,国内普尔斯玛特店的外资经营者就是赊欠我国供应商的大量货款后潜逃。三是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可以向我国零售企业传授管理技术。事实上,管理技术的转移只能通过在外企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来实现,指望外资企业向我国的合作伙伴转移管理技术是很难的。四是认为设立外资零售企业可以促进我国商品出口。虽然沃尔玛、家乐福每年带动100亿美元商品的出口,但这与其是否在国内开店没有必然联系,因为我国商品早已因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的管理体制阻碍了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我国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较快但规模过小,大型零售商业资本集团过少,国际化、超大型资本集团空缺。多年以来,流通企业期待着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所有制、跨部门、跨地区的重组,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我国长期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管理体制的制约,不仅没有强强联合、做大做强,还有内耗加剧、合作困难、纠纷不断的趋势,严重阻碍了商业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流通立法工作滞后,很多方面都无法可依。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还相当严重,特别是汽车、酒类、卷烟、肉品、药品等高利润行业,地区封锁更为突出。有的地方通过直接限制、收取费用或利用检验、认证等方式阻碍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盛行,商业欺诈严重,质量、卫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在流通设施建设方面,至今还没有关于大型商业设施建立和批准的法律法规,建设大型商业设施无法可依,存在很大盲目性。而发达国家则主要通过法律程序加强管理。如日本通过《大店法》加强对流通设施建设的控制。沃尔玛由于受北加州的法律限制,一直进不了北加州。
四、对策措施
(一)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发展我国现代流通业,确立其先导产业地位。发达国家都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流通业的发展。如果我国流通业发展长期滞后,必然会对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如果我国流通业被外资占领,将直接影响我国广大的制造业和金融业,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必须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我国现代流通业,确立其先导产业地位。要设计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中国流通产业政策,并把流通产业政策纳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流通产业政策中制定规模不等的大中小商业企业政策、批发业和零售业政策、工业企业发展分销体系政策、物流产业政策和进出口政策。
(二)加快建立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评价我国流通业的现状、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以及同国外的差距,需要建立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进行准确的量化比较和分析监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采取措施防止流通领域重复建设。要研究制定大型商业设施分业态设立标准(如规模、间距、密度等),各大中城市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规划。建议把大型商业设施项目,纳入政府核准目录范围,并制定和颁布项目标准和核准程序。对外商投资商业项目管理办法,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2号令),并结合流通领域的特点,抓紧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四)完善统计口径。要彻底改变现行不分业态的销售额统计办法,建立按同类业态、可以比较的统计口径。要分业态(如百货、医药、食品、建材、家电等)统计内外资企业现有的市场份额,并根据内外资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提出该业态内能够与外资进行竞争的内资龙头企业名单,并给予重点扶持。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研究方面逐步加大相关投入,使之成为确保广播电视播放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未来阶段广播电视播出的实际安全,做好现阶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前景技术研究便尤为重要,成为推动广播电视播出行业稳健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综合水平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概念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播放过程中,需要确保节目播放的完整性,避免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节目的播放产生不必要的暂停情况,从而确保节目播放的基本质量,同时节目播放内容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应在建立完善的节目播放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保证节目播放内容与实际内容相符,以便于提高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性。因而在广播电视实际的播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播放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做好广播电视节目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定期对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进行有序的检查,进而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这便能够及时地对外界非法信号破坏情况加以有效解决。此时便可将广播电视的播放安全提升至新的高度。再次需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广播电视播放信号的接收过程中对信号的传输进行管理,继而提高用户信号接收的合法性。最后需保证广播电视播放内容的安全,使其避免受到盗取或破坏,同时建立严格的广播电视内容审查制度,继而对存在不安全、不健康及不积极的播放内容加以屏蔽。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总体状况良好,但在细节及运行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技术层面而言,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种类较多,同时普及范围也相对较广,但管理难度较大,相关地区的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在其出现广播电视安全播放质量问题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加以解决,这便影响了部分区域公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受移动技术发展推广影响,广播电视播放形式不再趋于固定化,而是采用多元化设备播放,虽在此过程中受众范围有所增加,但监管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便给广播电视行业电视安全播放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其次就经济效益方面而言,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播放模式单一,导致经济效益较低,难以达到实际的规范标准,在此过程中便容易出现盗版及版权纠纷问题,这也对广播电视安全播放形成一定的阻碍,使相关播放工作难以按相关标准有序进行。最后就市场需求及体制方面而言,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体制虽较为完善,但由于对市场环境的研究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播放市场需求较低,难以按照实际的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广播电视工作,继而使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受到不利影响。
3当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的问题
3.1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重视硬件发展,忽视软件建设。广播电视媒体对设备考虑较多,但是很少考虑到软件系统的升级研发,这种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严重影响安全播出技术发展。虽然播出技术系统投人较多,但是涉及到安全播出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研发时,很多单位认为没有必要,很多传媒单位的运营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依赖于公文流转和办公软件模式,忽略了其安全性,对信息安全防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2安全播出技术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各类安全播出的技术支撑手段在信息防护、系统可靠性加固、管控能力提升、应急系统回复、指挥调度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这些技术没有实现联动发展,相对独立,缺乏数据共享与耦合,根本无法从整体上发挥作用,安全播出技术仍然局限在电视广播媒体内部,而非整个传媒行业,局部技术实现优化,而非整体最优。所以,面对数据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面临着更多安全播出的挑战,需要将技术体系纳入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结构中进行顶层设计,最终实现安全播出数据资源共享以及技术系统的联动发展。
4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措施
4.1实现技术维护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的确立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广播电视安全播放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制度不统一及规范标准幅度较大的问题。这便给广播电视日常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未来阶段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需对现有广播电视安全播放标准进行统一,而后根据实际的播放需要在广播电视播放前对相关设备进行系统化检查,在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播放工作。其次要按照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定期的进行广播电视双倍的维护工作,通过提高广播电视维护技术水平与维护频率来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性与流畅性。最后要确立广播电视管理与维护责任制度,将广播电视的日常运行与相关技术人员的经济收入相关联,以便于在其出现相关技术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2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及时培训
在实际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与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提升其基本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来使其能够在广播电视设备维护过程中发挥实际工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广播电视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为提高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培训水平,要在培训后及时的开展相关的考核工作,对于考核水平较高及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可适量地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整体学习及工作积极性,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4.3实现广播电视播出所有环节的技术强化
技术是确保广播电视播放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广播电视播放及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对播放及信号传输技术进行优化,根据区域的实际播放情况来提高播放设备运行的有效性,使其在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广播电视受众面,从而一方面保证广播电视的实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设备应用的完整性,使其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方面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其次要按照实际的广播安全播放标准安排正面、积极、向上与健康的广播电视播放内容,对于存在问题的播放内容要及时地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审查工作,以便于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整洁性与安全性。最后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及新方法,通过提高现阶段广播电视播放智能化与科技化水平,来确保实际播放的安全,从而使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的在广播电视安全播放方面发挥其实际作用。
5结束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是确保广播电视顺利播放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保证广播电视播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在未来阶段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况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此为未来阶段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群,娜仁高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J].科技传播,2014(22).
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研究方面逐步加大相关投入,使之成为确保广播电视播放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未来阶段广播电视播出的实际安全,做好现阶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前景技术研究便尤为重要,成为推动广播电视播出行业稳健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综合水平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概念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播放过程中,需要确保节目播放的完整性,避免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节目的播放产生不必要的暂停情况,从而确保节目播放的基本质量,同时节目播放内容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应在建立完善的节目播放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保证节目播放内容与实际内容相符,以便于提高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性。因而在广播电视实际的播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播放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做好广播电视节目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定期对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进行有序的检查,进而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这便能够及时地对外界非法信号破坏情况加以有效解决。此时便可将广播电视的播放安全提升至新的高度。再次需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广播电视播放信号的接收过程中对信号的传输进行管理,继而提高用户信号接收的合法性。最后需保证广播电视播放内容的安全,使其避免受到盗取或破坏,同时建立严格的广播电视内容审查制度,继而对存在不安全、不健康及不积极的播放内容加以屏蔽。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总体状况良好,但在细节及运行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技术层面而言,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种类较多,同时普及范围也相对较广,但管理难度较大,相关地区的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在其出现广播电视安全播放质量问题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加以解决,这便影响了部分区域公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受移动技术发展推广影响,广播电视播放形式不再趋于固定化,而是采用多元化设备播放,虽在此过程中受众范围有所增加,但监管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便给广播电视行业电视安全播放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其次就经济效益方面而言,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播放模式单一,导致经济效益较低,难以达到实际的规范标准,在此过程中便容易出现盗版及版权纠纷问题,这也对广播电视安全播放形成一定的阻碍,使相关播放工作难以按相关标准有序进行。最后就市场需求及体制方面而言,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体制虽较为完善,但由于对市场环境的研究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播放市场需求较低,难以按照实际的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广播电视工作,继而使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受到不利影响。
3 当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的问题
3.1 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重视硬件发展,忽视软件建设。广播电视媒体对设备考虑较多,但是很少考虑到软件系统的升级研发,这种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严重影响安全播出技术发展。虽然播出技术系统投人较多,但是涉及到安全播出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研发时,很多单位认为没有必要,很多传媒单位的运营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依赖于公文流转和办公软件模式,忽略了其安全性,对信息安全防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安全播出技术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各类安全播出的技术支撑手段在信息防护、系统可靠性加固、管控能力提升、应急系统回复、指挥调度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这些技术没有实现联动发展,相对独立,缺乏数据共享与耦合,根本无法从整体上发挥作用,安全播出技术仍然局限在电视广播媒体内部,而非整个传媒行业,局部技术实现优化,而非整体最优。所以,面对数据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面临着更多安全播出的挑战,需要将技术体系纳入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结构中进行顶层设计,最终实现安全播出数据资源共享以及技术系统的联动发展。
4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措施
4.1 实现技术维护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的确立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广播电视安全播放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制度不统一及规范标准幅度较大的问题。这便给广播电视日常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未来阶段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需对现有广播电视安全播放标准进行统一,而后根据实际的播放需要在广播电视播放前对相关设备进行系统化检查,在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播放工作。其次要按照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定期的进行广播电视双倍的维护工作,通过提高广播电视维护技术水平与维护频率来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性与流畅性。最后要确立广播电视管理与维护责任制度,将广播电视的日常运行与相关技术人员的经济收入相关联,以便于在其出现相关技术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2 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及时培训
在实际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与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提升其基本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来使其能够在广播电视设备维护过程中发挥实际工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广播电视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为提高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培训水平,要在培训后及时的开展相关的考核工作,对于考核水平较高及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可适量地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整体学习及工作积极性,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4.3 实现广播电视播出所有环节的技术强化
技术是确保广播电视播放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广播电视播放及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对播放及信号传输技术进行优化,根据区域的实际播放情况来提高播放设备运行的有效性,使其在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广播电视受众面,从而一方面保证广播电视的实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设备应用的完整性,使其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方面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其次要按照实际的广播安全播放标准安排正面、积极、向上与健康的广播电视播放内容,对于存在问题的播放内容要及时地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审查工作,以便于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整洁性与安全性。最后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及新方法,通过提高现阶段广播电视播放智能化与科技化水平,来确保实际播放的安全,从而使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的在广播电视安全播放方面发挥其实际作用。
5 结束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是确保广播电视顺利播放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保证广播电视播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在未来阶段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况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此为未来阶段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北京睿信志翔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胡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云电视到底是什么?各家电厂商也在慢慢挖掘,其实云电视是电视和云计算结合的一个产物。但实际上,云电视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在电视平台上运行的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它把电视的内容,包括一些用户常用的信息以及用户保存的信息放在云服务器里。这种设备现在最常见的是手机,手机上经常用的包括用户的通讯录和定制的一些应用,现在等于把这些内容都放在了电视上,因为电视不仅屏幕大,而且包括用户喜欢的视频以及用户习惯的一些操作,都可以直接放在屏幕上来做。这样不仅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应用和办公。
其实很早的时候,微软就在做智能家居,海尔也有一系列的智能家居产品,但一直推动得不是很快,原因在于还没有更多、更合适的专门切入点。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人们发现原来需要存储在电视上的一些信息,现在完全可以托管在它的服务器上,原来可能需要放在电视上去处理的东西,现在都可以放在云里,从实现的角度而言,这些是可行的。另外,从操作系统角度来讲,现在可以移植上去一个比较健全的小型操作系统,从可行性和运用方面都会慢慢变得成熟。也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彩电行业的竞争将会从市场终端产品转变成后台服务。而像谷歌、微软、苹果这样的企业也已不再满足于在手机、电脑领域的发展,将会把触角深入到云电视的地盘。云电视带给大家哪些方便?使用云电视意味着生活可以变得更便捷。比如,在客厅的电视上看一个东西,然后到办公室后还要看,这时只需要用账户登录进去后就可以了,云电视在家的设置与在办公室的设置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手机上有一个喜欢的定制应用,比如喜欢阅读的一本书,用手机下载后回到家,打开电视,登录账户后,书阅读到第几页马上就会在电视上显示出来。
账户里的个人信息、个人的一些爱好和属性,不管是用手机也好,用电视也好,都会跟着云走。因此,所有的信息资料既不存储在手机上也不存储在电视上,而是只需电视终端和云中间有一个ID。当然,这些在未来也许很平常的应用模式,目前都需要厂商去做、去实现。现在可能还仅是几台电视之间的互通互用,比如我们用某个品牌的电视,到邻居家,发现他们也用这个品牌的电视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用它的账户看我看过的节目。开始的时候这种应用可能会比较少,但是未来融合之后应用量会很大。
从使用的角度来讲,云电视只是一个开始,包括3D电视,以前的蓝光电视或者互联网电视,都只是一个开始的概念,慢慢地,它的应用会丰富起来。云电视的核心在于应用而不是单纯的智能化表现,就如同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从网上下载很多应用,可以玩游戏、看书或者听音乐一样,云电视立足的核心是应用范围越来越宽泛,对于不同的人它可以发挥不同的应用。而所有智能的优势在于,云电视把原来只是电视做的事情,变成了电脑做的事情,而它又没有电脑那么复杂。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云电视拥有云端服务器和平台,能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和更长久的生命力。云电视是智能电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在智能电视的基础上,运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对现有应用进行升级的智能化云设备,它拥有海量存储、远程控制等众多应用优势,并能实现软件更新和内容的无限扩充,用户也可以在路上用手机帮家人选感兴趣的节目和内容,为朋友推送节目。
云电视会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吗?那么云电视会存在安全隐患吗?胡楠表示,“其实在我们手机上会发生的安全事件,云电视也一样会面临,因为云电视的本质就是一个云终端,只是它的屏幕很大,应用面向的对象不统一。所以,云终端面临的安全问题,云电视一样都会面临。”同时,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而言,云电视很依赖网络,它的数据包括其他很多信息,都是从网络上拿到的。所以,从安全角度而言,它的数据传输安全包括终端的安全和虚拟云服务器的安全,这两个领域遭遇的安全问题,云电视同样也会面临。云电视的终端安全与电脑手机的安全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个人电脑中由人入侵的因素最大,手机也是如此,如手机丢失导致信息泄露。而云电视的安全问题是,在整个电视网络中,因为云电视上的很多信息虽然储存在云中,但实际上有些信息也会存在电视里,这样,如果是电视付费的方式,那应当根据什么来判断电视用户的消费情况呢?是根据手机号码,而电视由于不会乱挪地方,所以可以根据家庭地址来进行付费。这个账户是可信的,但如果有人入侵进来,就可以用被入侵的账户去买东西了。
所以,云电视本身就是个终端,也包括很多信息,尤其是个人信息,需要通过认证去保护这些资料的安全。实际上,电视和云网络形成的就是一个内网,中间包括传输、检测、数据等一系列安全内容。如果电视上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上,中间传输的安全性和整个隧道的建立与传统领域的内网安全非常类似。数据通道的安全,包括现在使用的和未来可能使用的网络都是数字电视网。并且,未来有可能因为电视制式不一样,使用的通道也不一样,包括无线信号网或ADSL,都有可能。但这样一来,中间建立的信道必须要通过专用的VPN来建立,因而整个隧道的安全需要必要的安全防护。
篇10
关键词:安全工程师;安全文化
Abstract: Safety engineering is of all kinds of accidents in the human production, life activitie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integrated use of the knowledge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natural science,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anagement science, etc., existing unsafe factors ident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production, life activitie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ccidents or reduce the engineering accident loss.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put forward safety science field in recent years a new strategy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safety guarantee, is a kind of new ideas, new strategy of safety engineering and the modern safety management, important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s the enterprise accident prevention. The safety culture theo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ractice of safety and production safety in enterprise, added a new strategies and methods.
Key words: safety engineer; safety culture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企业安全文化是近年来人们对安全管理方式与制度的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科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铁路安全的重要基础。企业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予以认识,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积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从而改善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安全工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健康和设备、财产、环境等不受或少受损害,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工程是一门理、工、文、管、法、医等的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性综合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并促进安全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和具有长久生命力与创新力。
本领域涉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火灾与爆炸、交通安全、核与辐射安全、国境检验与检疫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
各位考友可在矿业、建筑、石油、化工、电力、城建、民航、交通、保险、商贸等行业的各类企业或管理部门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施工管理监督与监理、事故损失预测及控制、安全保险管理以及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安全监察、管理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考取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方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时间上的优势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
一、工作技术要求
掌握安全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施工、监察和管理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工程力学、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
掌握安全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和安全系统工程等基础知识;
掌握电子学、电工学及安全检测与监测仪表与技术;
二、发展前景工作内容
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
1.可以协助本单位领导组织和推动生产中的安全工作,使《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规、制度在本企业得以正确执行。
2.汇总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3.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这些制度和规程的贯彻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4.经常进行现场检查,协助解决问题。遇到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先行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处理。
三、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参加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试运转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
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综述
四、安全文化的提出
国际核工业领域最初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针对此次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当年召开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在其会议文INSAG-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总结报告”中,“核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提到。报告同时阐述了“核安全文化”对核工业事故的影响。同年,美国由于载人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美国航空宇航局(NASA)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
五、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支。它既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等精神因素。一般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复合体,由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等组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