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专语文;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全面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保证,只有把德育教育寓于教学中,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德育教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辨明是非,提高道德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说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具体形象、具有启发性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或者是主题鲜明、民主平等、诚恳热烈的谈话与讨论,等等。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由于榜样能把社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他们前进。这种方法也符合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
(3)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评价法。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并对其品德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以实现学生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教育目的,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德育教育的实施
(1)针对学生入校时语文素质普遍较低的特点,降低难度,明确目标,立足职教和学生实际,突出职业特点,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施行低标准教学,突出基础知识,通过听、说、读、写逐步深入。
(2)职业中专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热情不高,觉得专业才是“主科”。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找寻与专业的相通之处及对专业的帮助,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其次,活跃课堂气氛。根据中专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用快乐教学法,多进行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掘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可取之处,多激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对文化课的抵触心理。
(3)联系所学专业,增加实践机会。使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比如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在讲到《雷雨》片段时,安排学生自己改编剧本,分小节各组排练,最后呈现《雷雨》片段的剧目表演,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也锻炼了专业技能。再如讲到《海燕》时可以通过渲染让学生产生生动的画面感,要求美术专业学生每人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收效颇好。
(4)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中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多引入一些与语文课堂有关的图片、信息甚至影音,使课堂生动、鲜活起来,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5)根据课本知识延伸开来,引导学生多涉猎课外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词汇量,开阔视野,在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填补了相对匮乏的课外知识,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6)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教师,无论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也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教师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做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做人的榜样。通过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应该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是重要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意识形态互相渗透的情况。我国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避免受到腐朽的外来思想的冲击,必须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促进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国民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业上要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而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难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无惧生活中的磨练,敢于直面困难。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前,可以给学生讲“金斧头和银斧头”的故事。一个农民把木斧头掉进了河里,河神拿着金斧头和银斧头来问农民,农民都说那不是自己的斧头。河神因为农民的诚信,最终把金银斧头都送给了农民。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做人讲求诚信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诚信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普通百姓要讲求诚信,国家的君主则更要讲求诚信。通过课程导入,学生可以逐步体会到课程的主旨,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比如在讲《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用饱满的情感朗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比如在讲《背影》时,教师可以把文本中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介绍自己对亲情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骨肉亲情的力量。比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应该抨击以金钱衡量亲情的行为,让学生对亲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着力渲染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从植物推及到人,鼓励学生也要像紫藤萝一样,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在讲《落难的王子》时,教师要突出人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不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
2.在课后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更能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阅读《唐诗三百首》、《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诗的集大成者,意境醇美,可以让学生感染美和善。《爱的教育》是一首爱的颂歌,可以让学生体悟师生之爱、母子之爱、挚友之爱、大我之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则是生命不息的宣告,作者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态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专题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专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初中生学习生活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是十分常见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下健康成L,减少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章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文学教育(下),2016,05:87.
[2]王玉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6,26:67-68.
篇3
关键词:情感教育;名言警句;举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77-0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注重三大文体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材对课文类型的安排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具备了直观、浅显、形象、易懂的特点。初中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教育方式。如在讲名著时,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周记。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这位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功课。上课时,我读了几位同学写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学听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也意识到了什么,头埋得很低。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了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同学,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此时,我又让大家重读保尔的话,从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读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会学生以课本人物、形象为典例,学会自立自强
《社戏》中双喜的聪明、能干;《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毅力、责任感和成熟——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要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谱写生命中最绚丽的交响乐吧!
三、引导学生对诗文名言警句的积累与理解
诗言志、诗抒情,一些名言名句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死明志的爱国情感、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地信念和人生的理想、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积极向上的豪情和充满自信不畏艰难的抱负。
不论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名句也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例如讲解《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学好语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积累过程。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择善书而读”,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广泛阅读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五、利用班会和国旗下教育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篇4
一、分析书本中的英雄,为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全国着名的小学语文教师吴江生老师这样说:“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如课文《海伦?凯勒》,文章一开始就写了一岁半的小海伦的不幸--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让学生们首先为海伦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紧接着,文章又向学生们展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学习的情形,这样便引发了学生们心灵上的震撼,对这样一个坚强、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的小女孩,心生敬意。文章最后,写到海伦?凯勒为残疾人事业做贡献,又能让学生们禁不住的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而欢呼,并且向她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抓住了这些人物形象的特征,并且运用一切手段去丰富这些人物形象,那么就在无形之中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榜样的熏陶作用下,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就得到的升华,也就得到了无形的道德教育。
二、巧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
情景教学法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带学生进入到文本描写的境况之中,让学生深入其境地感知、体验,从中学会表示同情、表达感恩、陶冶心灵,在和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在悲伤的基调中导入课文,然后在乐曲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好像看到了阿炳的不幸生活,也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阿炳的同情。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谈谈阿炳和自己不一样的童年,由此以来,他们将会更加珍惜自己今天的生活。
当然,教师不管是利用音乐也好,还是利用故事也好,其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情感上接纳文本所述说的事情,才能和文章的作者、文章中的主人翁引发心灵上的“共鸣”,才能亲近文本、亲近他们心中的真、善、美。
三、把语文和生活统一起来,在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
教师在课堂里教给学生的道德认知,一定要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实践,完善自己。《珍珠鸟》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道理,不管是针对人与动物也好,还是人与人也好,它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教育学生要信任他人,又要让他人信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单的就文章中的故事讲来讲去,而是要紧紧的贴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讲一讲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把文章里所讲的道德标准和原则,和实际生活挂上钩,让学生结合生活来理解。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途径 方法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情感熏陶法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
3、榜样学习法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4、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四)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一)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活动入手,开辟渠道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三)针对特征,有的放矢
篇6
小学语文在教学当中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形成的一个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下,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单纯的看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1]。目前,加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阶段,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想要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四)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语文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方法。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也一直在改进,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2]。
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我国的教育大多都只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也成了一种升学的工具,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德育方面也不甚重视,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任何的意义。
其次,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教育采用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写读后感,就会在一些参考资料上抄录,但是老师发现后也不追究,默认了学生的这种行为,这就完全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语文教学也就没有承担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实施;其次,应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应努力将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结合。完善的机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德育方案;再次,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在授课时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3]。
(一)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是众多学科中最具有特点的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社会性学科还是一门沟通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中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深化德育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陆游《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这种情感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建立完善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针对于学生,也针对于教学的老师。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扭曲教学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语文考核机制时,应注重德育教育,考核学生时也应将文化课成绩与德育成绩结合来评价[4]。
(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德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过程,独立的德育做得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德育教育的效果好坏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另一部分是“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学生的意见。
篇7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德育功效的发挥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国家目前在职高语文教学这一领域实施了新课改理念,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发挥应有的德育功效,但很多教师对此置若罔闻,教学时仍然我行我素,致使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效形同虚设。不少语文教师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成为欣赏其表演的观众。还有的教师由于受普高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学时完全以教学大纲为中心,凡是大纲要求的就大讲特讲,而大纲不做要求的德育教育则一笔带过,形成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风格,严重钳制了学生语文能力以及德育素质的提升。在学生素质方面,众所周知职高生之所以选择职校就读,大部分都是因为成绩过差入读普高无门的无奈之举。因此,职高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加之不少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讲小话,令教师难以开展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此外,由于大部分职高生在初中时,因为成绩不够理想受到一些教师的歧视或同学的冷眼,对教师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学时一定要进行德育教育。但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不但没有进行德育教育,相反还由于职高生在教学上的不配合对其加以嘲讽和严厉的批评,从而令不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强化,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中职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实施的实践性策略
2.1职高语文教学应从德育角度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职高语文教学须从德育角度和学生的专业融为一体,体现较强的职教德育特色。而当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照搬普高模式,完全忽视了专业因素,忽视了职教德育功能,致使不少学生形成“语文与专业毫无关系”、“语文与德育毫无关系”的错误思想,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厌弃。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把握职高语文课程职教德育的特点,从实践角度在教学中融入专业因素,方能引发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分析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时,我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入了不同的职教德育因素。在旅游班分析蔺相如时,我针对蔺相如出众的口才和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大家作为新世纪的导游一定要向蔺相如学习,学习他的能言善辩,学习他的忠肝义胆,学习他的爱国爱民,而蔺相如的这一特长和优秀品质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博览群书,自我修养而形成的。因此,大家如想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水准的导游,就必须学好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电子班分析蔺相如形象时,我同样针对蔺相如的能言善辩和忠肝义胆引导学生,其实电子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出众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人品,因为现在找工作都要应聘,应聘时如果口才不好,人品不好,说话毫无顾忌,那么你的优势厂家很难了解,你将因为口才问题和人品问题浪费一次绝好的就业机会。而学习语文不但能丰富你的知识,更能令你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在就业场上别出一格。在具体的教学中,从道德角度结合专业阐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语文和职业道德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2职高语文教学要与职高生的人品教育一脉相承。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根本没有考虑职高生的人品教育,完全照搬普高模式,甚至按照普高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令学生难以适应。对此,职高语文教学的模式一定要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须考虑对职高生进行人品教育,不能照搬普高模式,具体操作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到职高生的人品现状,很多中职生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不懂礼貌,不爱劳动,喜欢讲脏话等,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人品上的这些劣势,然后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要注重趣味性,因为职高生不但道德素质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语言力求生动幽默,形式多种多样,善于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道德水准。最后,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须联系现实生活。目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注重语文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导致不少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这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高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广大职高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有针对性地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思考现实中的道德问题,用形成的语文审美能力去审视自身的道德品质,并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道德情境让学生用语文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道德水准。
3、结语
篇8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美的熏陶。如在教徐自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新课之前,先由老师配乐深情朗诵全诗,把诗歌的情感、意境做一个强烈的渲染,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造势。后由学生自由朗读,个性发挥,体味诗人的细腻情感。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若能较好投入情感范读课文,定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好的体悟到文章的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在上《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等课文时,老师首先全身心融入课文,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课文重点语句、语段处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渲染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味理解马克思、史怀哲等名人伟人的魅力和伟大。
2. 领悟诗歌意境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特别是诗歌单元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从而领略其音响和色彩的美。如在教徐自摩《再别康桥》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音乐美进行品位赏析,联想康桥的秀美的自然风光,诗人飘然欲去的形象,品读朗朗上口的诗句,注意诗的逐节押韵、换节换韵的形式特点,抓住诗歌中押韵的字及叠音叠词的运用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如首尾呼应的叠词“轻轻的”,想象诗人飘然而去的形象,三个字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含蓄委婉的将诗人难舍难分的的离别情绪通过包含深情的语调给传达出来。又如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我试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深情朗读中感受诗歌含蓄不露的唯美主义风格,体味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在教读这些诗歌时,最好能配以背景音乐,创设一种美的情境。事实上,学生也非常喜欢配乐朗诵这些诗歌,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含蓄意境美,进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感悟文学形象美
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就不会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更不会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形象来实施美育。在高一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胜枚举。在我们的高一语文教材和读本中,收录了很多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涵盖古今中外,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引导,定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如在教读《我与地坛》一文时,努力引导学生从作者母亲依门而望并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的”等话语,体会母亲对儿子无比关心的炽热情感和自我安慰;从后文又写到母亲想来想去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出了什么事,这苦难只好由我来承担”等语句体味: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形象!与此对照,作为身残的作者自己,一个人躲在园子里,母亲寻找,一次次从他躲藏的地方焦急的走过,却像是故意气她,就是不出声叫母亲,让母亲一个人在那儿承担痛苦。多么伟大的母亲和母爱!我相信,看到这里,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动。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领会这些人物的伟大人格魅力,自然能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很重要作用。
4. 探悟诗文哲理美
篇9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渗透方法;典型人物;朗读;意境;品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针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言的。
一、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实施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很多优美的文章,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高尚品质的典型人物,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阅读教学的讲解,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人物的品格是怎样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使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渗透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充分的朗读是无法体会文字背后的涵义,也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是通过文字的运用和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朗读的作用,朗读是对文字进行的再次包装和注释,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涵义,特别是文字背后的涵义,因此,朗读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在朗读过程中,教师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实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形成良好的品格熏陶。
三、用美好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的特点是用文字进行人物形象和环境景物的描写,文字的作用和魅力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利用文字描写的美好意境去陶冶学生情操。这样的文字内容在教材中是比比皆是,教师在朗读中,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文字中的美好意境。教师的教学,不是只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景物的描写,而是在景物描写中,让学生体会美好景物背后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利用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用历史的辉煌部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所要具备的自信心,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创新未来。激发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
篇10
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能够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更要重视其德育的教育与培养。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来看,德育教育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影响以及素质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所以,学校要能够投入足够的重视,致力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能够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的思想与理念,逐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2.1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弥补中职德育教育的空缺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展开的方式包括了政治教育以及常规的德育教育活动两个方面,然而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学生的品德与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若忽视学生自身的素质思想教育,以及不对该问题进行充分重视与关注,那么就会导致其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难以持续发展。因此,通过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则可以较好的弥补这一点,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素质水平,从整体上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2.2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德育教育存在一定优势
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来看,一般包含了文化知识以及德育教育两部分的内容,像语文课本中所介绍的我国古代的古诗词以及一些表露出的爱国之情、伟大亲情以及各种良好品德的课文都是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此外,语文课堂上对于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从某种意义上对于德育教育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3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职学校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中职院校也在不断的鼓励各个学科致力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了德育教育的重点环节,目前其价值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但不难发现其接下来的发展必然将和德育教育密不可分。
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3.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一直以来就是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我国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着重于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出积极向上、热爱祖国、正直团结的良好青年。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水平,从而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2理想信念的教育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和导向,对于一个人的选择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具备良好的理想和信念,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中职学校要能够充分关注这一点,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渗透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学生确定良好的理想与信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3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规划。职业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参与社会工作人员所需要具备的思想准则以及行为要求等。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要能够渗透这一点,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4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4.1借助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中职语文教师要能够对课本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全面的开发语文课本教材中能够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文章,在讲解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展开积极的影响和引导。举例来说,在上《爱莲说》这篇古文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主动向学生灌输、渗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词中所包含的美好品质和思想,并通过渗透这些伟人的高尚思想和信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2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全面发挥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借助教师自身的魅力来影响学生。举例来说,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团结意识;开展“理想、信念”为主旋律的演讲比赛,通过活动的方式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要能够注重自身的形象与人格魅力,积极提高自身的全方面素质,不断促进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发展,更好的在学生的引导中做好表率。
4.3借助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的展开,借助一些语文活动等方式来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举例来说,通过开展演讲、征文、诵读比赛以及座谈会等方式,这些活动的展开要选择像理想、信念、爱国、诚信等对学生德育教育有促进作用的主题,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展开。
5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作者:杜军兰 单位:宁夏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罗静.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5).
[2]张卫香.德育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