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出行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建筑;地域文化;设计表达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对地域文化的界定
文化的含义广泛,美国学者克拉可洪认为:“在人类学中,“所谓文化”,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体,以及个人从某集团获得的社会性遗产。”世界发展至今存在着丰富的文化果实,地域文化正是组成如此多样的世界文化之一。现代建筑设计有时过多地强调了自身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而忽略了每种文化所具有的独创性、城市的雷同、建筑的克隆,使得今天的世界变得如此相似。在强调个性化、人性化的21世纪,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正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可以唤起特定地域里人民群众的自信和自豪,引发外来人口的好奇和猎奇,使得城市面貌多样化、进而促进商业、旅游的繁荣,同时也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保持和发展。
创新是设计的目的。但创新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受到多种因素:“诸如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约”,另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矛盾对象--即传统。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较高的大众认知度,那么传统就是一个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从未经受西方“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洗礼的中国建筑与城市与其说是在20世纪末快速接受了“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的成果,不如说是忽然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从地铁到高速公路,从集装箱到超级市场,从地下车库到购物中心,从公共社区到高层建筑,来势迅猛的“现代建筑与城市硬件”正在改变中国人的心态以其生活与工作方式,与其同步的建筑与城市发展也出现一系列危机:空间与形态模式的雷同性日趋增重,各地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性逐渐模糊。
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韵味、千姿百态、充满生活情趣,亲切、生动、宜人的建筑和街区被无情破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性、民族性,风格、形式统一的现代“国际式”建筑,单调、生硬、冷漠。此现象,早己引起建筑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理性探索和实践创作,以求找到一条满意的现代地域建筑创作之路。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建筑界面前。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1、通过空间营造来表达
苏州博物馆是个例子。该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贝聿铭的设计思想是“中而新苏而新”“苏”主要体现在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主要体现在用材上。新馆建筑将三角形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
筑的各个细节之中。
2、 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应用来表达
地域性建筑来源于各个地区的人们长时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地形、材料等条件而营造的建筑。建筑材料被地域文化所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地域文化。然而随着新材料的发展,本土材料被逐渐替代,钢筋混凝土成为了大多数建筑的首选材料,造成的后果就是国际风格的建筑正在逐渐取代地域建筑。地域性及本土化讲求的是一种最大程度的贴近自然。一种“负建筑”。隈研吾认为成功的融合于自然的建筑能贴近文化并顺应自然。很好地运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即使没有运用本土建筑元素也能很好地表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长城脚下的竹屋就是这种建筑的杰出代表。
3、通过细节来表达
上海的金茂大厦就是从传统中提取满足现代生活的空间。金茂大厦塔楼平面双轴对称,提炼“塔”的形意。其应用高技术手段来表现的中国古塔的韵律是那么的惟妙惟肖,从更深层的文化美学上去寻找交融点,用技术与手法来表现地域文化的精髓。从建筑布局和细部处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建筑形态语言运用与变异,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拥有了新的活力。在此,可以将其看成是对传统文脉的发展。
三、北京故宫、天安门的地域文化为例
故宫拥有独具一格的和谐整体美感,而观礼台将自己谦恭的融入天安门的和谐整体美感之中。当年在天安门前加建观礼台的建筑师比设计国家大剧院的法国建筑师更懂中国建筑更为尊重中国建筑文化,观礼台设计的成功首先在于本体构成在比例、尺度、色彩基调及其表面材料上与天安门城楼浑然一体,一致长期以来人们几乎从未注意到观礼台,甚至以为天安门城楼原先的附属配套建筑包括观礼台。观礼台在“土红色”的城市基调中悄悄消逝了,只有你走进观礼台你才能发现观礼台的主题形态构成并未刻意去模仿天安门的“神似”,也没有以现代现代结构与材料去复制天安门城楼上的飞檐、斗拱与柱廊。事实上与传统建筑“协调”有多种方法,并非只有像那些复古主义手法用现代“结构”去制造现代的“营造法式",观礼台采用一种简练雅致而又体现出衬托出天安门主体建筑的城市基调,以“土红色”及其“烘托主题”的钥匙打开通往故宫建筑群的城市文化之门。
四、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强调地城文化性必将成为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亮点:强调地域性与民族风格也就是通向设计的世界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环境艺术作品,也才能更好地展示丰富的城市建筑的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1.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编.商业区与步行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
2.《老建筑改造与再生研析》,张煜等,《江苏建筑》2009,4
篇2
摘要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对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而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生活的形成是解决当前环境和气候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我所经历的一点一滴,那些记忆依然使我感到充满着挑战性。如何更好的认识低碳、实施低碳,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查阅等,对杭州市及其临安县社区居民的低碳行为现状进行调研,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提高我国城市尤其是杭州市居民低碳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 低碳 行为意识 社区居民 出行
一、调研背景、意义及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出,导致地球变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各地区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志愿者联盟与绿色传播中心的在京成立,让低碳进入生活,进入社区,其宗旨是促进中国绿色碳汇增加、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 “低碳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认同。由此,我们践行低碳生活,走进社区,也是刻不容缓。
由此结合我们2012年暑期“情系母亲河”流域科考实践团,通过实地调查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人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我们利用暑假分别在五大流域途经的省市自治区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以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培养绿色队伍为重点,以青年人的影响示范力,带动社会公众关注母亲河、关爱母亲河,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
二、调研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研对象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群、临安天目山镇白鹤村村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方法:通过《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识调查问卷》,有针对性的发放100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86份。《低碳列车出行意识卡》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
2.数理统计方法:通过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实地访谈法:通过与临安县天目山镇白鹤村社区、杭州市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进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以了解第一手真实有效的资料。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低谈的有关知识和数据调查分析,了解现阶段的权威研究情况,以便在分析问题时更为准确和全面。
(三)调查内容
首先,是对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包括居民对低碳认识度、意愿度和重要性调查、社区组织低碳宣传或教育情况、社区居民对自身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情况、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低碳生活好处和对身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等。
其次,“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包括出行方式调查、出行饮食调查、出行低碳习惯调查和低碳级别汇总与调查等。
最后,杭州市、临安市白鹤村低碳宣传行为调查,包括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举行“最美庭院”评比活动以及举行低碳教育讲座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结论
(一)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
1.调查对象研究
此次调查对象中,14%在18岁以下,23%在18至30岁,20%在30至50岁,43%在50岁以上。男性占58%,女性占42%。受访者中退休老人居多,占37%,在职者其次,占25%。
2.低碳与生活的关系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而如今,这股热潮正影响我国许多城市,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对低碳已经有很深刻的认识。对受访者分析后我们发现,67.73%的人认为低碳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其中表示不知道低碳的只有3.95%。
3.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的情况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现状,有91.50%的居民表示自己所住的社区几乎没有进行过低碳的宣传,而微乎其微的社区经常进行低碳传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而不应该只要求民间组织自行发起活动。
4.对自己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
如下图显示,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做的很好的群众只占13.32%,这说明我们的低碳还主要停留在只为图实惠方便的层次,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强对低碳行为进行方便性上的创新,从而使大家喜闻乐见,真正融入其间。
5.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愿度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居民是非常愿意进行低碳行动的,而仅有12.80%的人表示不会在意,2%的居民表示不愿意,可见,社区开展低碳宣传等活动,不仅不会给居民带去负担,相反还会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在居民看来,生活中进行低碳行动是很能够让人接受的一件事,其中,最能让人接受的是观看环保相片,还有社区绿地保护也令人喜欢。可见,大家对完善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还是持有一颗炽热的心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行动将不断壮大。
6.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
从数据来看,35.60%的居民表示,缺乏有效的引导,不知道如何实施低碳是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主要障碍,还有32.36%的居民表示人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比较粗放,并不考虑生态成本。由此得知,居民对低碳还是有自己主见的,社区在进行宣传时更应注意引导,而不应是照本宣科,不达效果。之前有调查显示人们进行低碳活动主要是为了节省自己的经济开支,但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这种想法的只占4.5%的比例,可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于低碳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加深。除此之外,从受访者们还得知,仅有14.64%的人表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表示非常满意,而还有21.19%的人表示不满意,对于一个追求建设和谐主义社会的国家来说,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慢慢消除这种差距。
(二)“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
1.长途与短途出行方式调查
在众多出行方式中,火车以其方便实惠的优点广受大家欢迎,73.32%的人表示自己进行长途旅行时乘火车出行,这也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此次举行绿色列车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短途出行时,乘坐公交占85.97%,而乘坐出租车和驾驶私家车的人仅占8.73%,由此可见,虽然有不少人不知道“低碳出行”,但大家其实都已亲身参与其中。
2.出行餐饮,饮食及习惯调查
在快餐与正常餐两者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正常餐,占73.32%。在快餐中,71.3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吃包装食品,其中38.97%的人表示自己吃方便面。对于这些包装食品,既不健康又不环保,而且所花费的钱跟购买车上食品差别不大,我们应该提倡大家减少包装食品的消费。
在旅途中,自带水杯和自带手绢的人明显少于不带的群众,可见,对于比较细节的生活方式上大家对低碳还没有太强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低碳志愿者今后需要加强宣传的方面。
3.电器(包括手机)使用时间调查
在旅途中,大家使用电器等设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小时以上,而手机模式多数会主动调节到省电模式。
4.车上吸烟情况
在车上吸烟的受访群众占51.09%。国家提倡戒烟的政策不但有利于吸烟者的个人健康,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的重要行动。一支烟的制造和消费后的污染都是极不低碳的,因此,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也应把戒烟纳入低碳的活动中去。
四、调研结论
通过走访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居民知道“低碳”,但不了解“低碳”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的低碳环保活动应更侧重于实践,要实现“低碳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从调查结果看,尽管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众对低碳生活只有很浅的理解(如节电节水等),往往对一些更深层次的低碳生活方式一无所知(如循环用水、家电不待机、适度消费等)。
(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居民的“低碳生活”大多是出于节省,而并非是以低碳为出发点,市民对低碳窍门的掌握显得非常匮乏,在最后对低碳生活窍门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仅有不到8%的人能快速而准确的举出实例。
(四)前文数据表明,虽然居民想过“低碳生活”,但当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或为居民带来麻烦时,往往会选择放弃低碳,而不愿选择替代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五)通过在列车上对旅客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知道“低碳出行”这一理念的人并不多,但因为人们消费观念的原因,大家在生活中低碳出行这一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不过,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为了自己方便实惠”的层次,需要进一步地带动改善,从而真正做到低碳出行。
五、政策建议
(一)宣传方式和管理方法
首先,我们要改进对低碳生活的宣传方式,明确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例如,通过宣传单、海报等为人们提供一些低碳生活的小窍门。其次,阐明应做到低碳生活的原因。对待不同的人,要着重说明低碳生活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益处。例如,对于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低碳生活能帮他们节省开支;对于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人群,低碳生活能让他们有更简单、纯净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心境得到满足和升华。之后,可以采用人们乐于接受的宣传方法,促进企业采用低碳促销方式;在社区举办低碳宣传专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充分利用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如 “地球一小时”,手工DIY变废为宝等。同时,重点针对城市居民开展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后,还要依靠科技和法制手段,如可以规定人们在扔垃圾时必须分类,否则予以罚款。当宣传教育不起作用,采用强制的方式让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二)低碳行为建议
纸张都双面打印,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等等。
篇3
全体干部职工: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xxx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局干部职工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我们倡导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特提出如下倡议:
(一)居住在城区范围内的干部职工在不影响上、下班制度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出行。
(二)根据天气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每天下午下班后,由“低碳绿色骑行俱乐部”组织在城区车辆较少的路段骑行1小时。
(三)本年度选择步行或骑行的出行方式,沿永定河、大清河、引清东干渠等河堤,组织2次以上的河流生态环境巡查活动。
(四)利用周六、日组织一次远距离骑行,到周边县、市参观绿化、生态、污染治理的工程项目,并交流工作经验。
(五)每周五设立为“无车日”。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全局干部职工不使用机动车。集中执法行动或上级安排的集中活动除外。
三、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为广大居民作出表率。
繁忙的道路,城市的未来,也许将从这一刻开始,更加通畅,更加光明!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xxx县环境保护局
XX年6月xx日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节能维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危机的跋涉中,需要我们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地球,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此,特发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倡议:
一、做节能减碳的传播者
节能减碳,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宣传员、志愿者,以节能降耗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摒弃陈腐的用能观念,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9、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车;多爬楼梯,少乘坐电梯,为节能减排出力。
三、做督促节能减排的典范
倡导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发现身边有浪费等不良行为要主动制止、及时规劝,发现因设备损坏或施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远见、智慧和内涵、修养的外在彰显,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一滴滴水能汇合成大海,一棵棵树能成长为森林!让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xxx中 学
二一四年六月xx日
低碳绿色环保过春节倡议书
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享受欢乐,热闹非凡。为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鼓励引导社会公民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履行呵护环境责任,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您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呼吸更清新、家园更绿色,让我们从不放一支烟花、少放一串鞭炮做起,切实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尽量选择电子爆竹、鲜花等安全、时尚的方式,送出衷心祝福,欢度新春佳节。
二是选择健康绿色出行。春节期间,市民外出走亲访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开或少开私家车。在距离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不断改变高消耗的生活习惯。上下楼时,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不仅有利于锻炼身体,而且还有利于节能。
三是树立节俭消费观念。走亲访友不攀比、不浪费,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和污染环境的商品,选择购买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父母、亲人送上表情达意的节日礼物。倡导节约、勤俭的就餐方式,亲人团聚时,做到按需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剩餐打包,争当“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是享受低碳生活方式。外出购物时,多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少用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努力减少节日垃圾,共同呵护我们绿色的家园。照明选择使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篇4
关键词:城中村;交通;规划;
Abstract: Since the whole Tongde Wai only West Bay Road and West hew road runs throug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besieged. Tongde Wai suffered "siege" of the storm, residents call on reconstruction villages cu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ian Xin Cun transformation range area traffic,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operation condition range of traffic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impact degre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raffic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supporting the whole city use and traffic system.
Keywords: Village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田心村是同德围的5个村落之一,位于白云区南部,西临西槎路,北靠环城高速,东面和南面两面环涌,东边隔涌为京广铁路。项目改造范围内总面积为15.84公顷,现状用地以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为主,另有部分二类居住用地和仓库用地。房屋建筑密度较高,相互之间间隙较小,建筑高度不高,多为五至七层。
根据田心村所处交通区位及改造开发可能影响的范围,将增槎路-环市路-广园西路-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成的区域作为项目的研究区域,将石井河-新市涌-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的范围作为重点研究范围。如图1
图1项目研究范围
1.2 项目的现状
周边用地组成比较混乱,项目以西及西南象限主要为各类工业用地,有少量居住和商业用地;西北象限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以北基本为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以东和以南为河涌,涌东边为京广铁路及铁路货场用地,涌南边为二类工业用地。如图2
图2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现状
2.交通项目的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布局混乱,质量较低,配套不足,人居环境较差
田心村改造范围内大部分为集体用地,另有两小块国有用地,村域内多为村民住宅和工业厂房。村民住宅与工业厂房建筑新旧混杂,布局零乱,建筑密度大,间距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社会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公共配套不足,水、电、煤气、通讯等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人居环境较差。
2.2对外联系通道匮乏,路网结构不完善,出行不便
受河涌分隔,地区对外衔接不方便,且地区对外联系通道匮乏,区域内能够承担对外联系功能的道路只有南北向的西槎路和东西向的北环高速,而北环高速基本属于过境道路,与西槎路交通转换非常不便,不承担对该地区的对外联系功能整个地区对外联系交通都依靠西槎路-西湾路来实现。
地块内部道路匮乏,支路和次干道建设严重滞后,且路况条件较差,只有同康路为新建道路,路况较好,其它道路属于村镇道路,道路宽度不连续,道路线形差,且多为断头路,道路网络系统功能不完善,存在结构性问题,交通微循环能力不足。
2.3地区公交网络覆盖较强,但使用率较低
地区现状共有5处公交总站,3组对外公交停靠站、2条内部公交环线以及若干内部公交停靠站,公交网络对地区的覆盖较强,总体服务水平良好。但是现状居民大多采用步行方式接驳对外公交停靠站,对内部公交环线的使用率较低。
2.4道路货车比例偏高,客货车干扰非常严重
同德围地区现状分布有大量的货运市场和仓储用地,小商铺、小作坊、小货场众多,货运需求庞大,导致货车遍布于整个路网,货车比例偏高,道路上客货混杂严重。与广州城区内中部过江桥大货车所占比例5%相比,西槎路上货车比例接近20%,货运交通给整个地区的客运交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2.5现状交通运作不容乐观
道路运作方面,由于交通供给不够,地区路网晚高峰呈现全面饱和态势,主要路段和节点延误较大,车行速度极其缓慢,路段服务水平较低,交通干道西槎路饱和度达到0.9,与之相连的西湾路饱和度达到0.99,道路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3.改善交通的有效措施
3.1改善思路
(1)确立并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
考虑改造地块处于交通敏感区,为尽量减少改造地块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必须将公共交通作为未来社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才能缓解社区改造开发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设置“轨道接驳环线”,充分利用周边公交设施,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公交服务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共换乘中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
(2)提高慢行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
结合滨水条件,将慢行系统网络化,构建低碳慢行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慢行设施(步行过街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立B+R(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提高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及服务水平。
(3)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
建议打通同康路至同德涌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对西槎路交通流量进行分流,提高西槎路服务水平,也完善了地块对外通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和同康路过新市涌的两条桥梁;改造方案实施时,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优化道路横断面设置,适当分隔地区干道主线交通与社区出入交通,适当分离慢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提高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率。
(4)优化出租车停靠规划设置,降低路边停靠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
改造地块内部配建地下停车库实现部分互相连通,以尽量减少车辆在内部道路上的行驶,降低区内道路的交通压力;优化出租车停靠泊位的设置,减少出租车停靠对主线交通的不利影响;严禁改造区域内所有道路及周边干道路边停车,建议取消现状田心西路、荔德路和友谊路的路边停车。
(5)交通组织优化
合理采取“禁左”、“右进右出”等手段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设施使用效率;通过改造地块出入口合理设置和交通组织,合理利用周边干道疏解交通,尽量降低改造地块的开发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
3.2公共交通改善
(1)增设“轨道接驳环线”,构建公交、轨道一体化的快速服务系统
规划中的地铁同德围站位于改造范围以外,实际距离田心村改造范围边界约620米。
现状社区内部设置有一条服务社区的公共中小巴环线(731路),在田心西路总站与同德乡之间运营,对于田心村内部公交出行产生了重要作用。
图3田心村内部公交线路
鉴于此,建议在田心村改造后,设置一条轨道同德围站接驳环线,首末站位于社区东北部,面积为2000㎡,线路总长2.8km,共设置6个站点,采用载客量约40人的中巴运行,晚高峰发车间隔为3分钟,把田心村重要的居住点、商业、小学、幼儿园与轨道站串联起来,提高地铁站点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
图4轨道接驳环线示意图
(2)设置公共换乘中心,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交总站,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田心村改造规划居住人口0.94万人,根据现状摸查,经过田心村的公交线路有3条,建议增加约3000 m2的公交站场用地。
建议结合新增的轨道接驳环线设置2000 m2的公交首末站;共计2座公交首末站,总用地规模需要5000㎡。结合商业建筑首层架空设置不小于5000m2的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其中包括公交站场用地、慢行设施用地以及出租车停靠用地。如图5
图5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布局规划图
通过对公共交通的优化改善,田心村的公交站场用地面积为5000㎡,基本满足需求规模,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轨道交通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有力支撑了田心村打造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目标。
3.3慢行交通改善
为了提高改造地块产生吸引客流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除提供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强化改造地块与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等步行衔接的便捷性与舒适性。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与优化,倡导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以田心村水网、水体优势,重点打造亲水慢行系统为特色的绿色交通示范区。
(1)慢行系统网络化
对于田心村而言,建议结合右侧同德涌水体特点,重点打造滨水休闲人行道的亲水慢行系统,打造滨水绿色的慢行系统设施,为市民提供惬意的亲水休闲空间。
结合滨水休闲的人行步道和改造地块内部道路的人行道以及优美的慢行空间,构建成田心村绿色、低碳、滨水的慢行系统网络,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提升了步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2)增加自行车停放点
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以建立低碳慢行交通区,宜适度提高改造地块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非机动车停车指标,建议在规定配建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20%,以满足改造地块范围内的非机动车出行需求。
为增强改造地块客流去往公交站点及轨道交通站点的便捷性,建议在研究范围内新增两个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如图6,具体建议方案如下:
1)建议在改造地块范围内部结合公共换乘中心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田心村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
2)建议在轨道交通同德围站东北角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同德围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
图6田心村慢行交通改善示意图
3.4道路交通改善
根据旧村改造方案的交通评估结果,田心村改造给周边道路交通带来的巨大的压力。鉴于改造地块周边道路网基本成熟,新建或改建道路难度大,在此情况下,适当提出道路交通改善建议,从而提高道路交通运作效率。
(1)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
打通同康路至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过新市涌的桥梁;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如图7
图7道路交通改善建议示意图
(2)东部高架路衔接内部道路实施建议
由于同德围地区东部高架路近期将要动工实施,且东部高架路进田心村匝道接的是现状荔德路,建议先控制现状荔德路路由以保证东部高架路的顺利实施,必须待田心村改造规划稳定且东环路和同康路延长线已通车后,可考虑按规划方案落实田心村内部路网,实现规划路网与东部高架路的对接。
(3)优化道路横断面设计
优化道路横断面设置,增加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路权,适当分离慢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提高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率。
适当增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路权比重,加强提供宽敞、方便、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空间;干道机动车交通与路侧慢行交通之间设置物理分隔带,提高慢行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缩窄改造范围内机动车车道宽度,其中小车道取3.25米,大车道取3.5米,减少的机动车宽度用来增加人行道宽度或绿化带宽度。
3.5停车系统改善建议
(1)停车规划改善措施
根据田心村所处区位,应引导市民出行向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转移。在停车规划上,建议改造地块内部建筑的配建地下停车库实现部分互相连通,以尽量减少车辆在内部道路上的行驶,降低区内道路的交通压力。
(1)配建停车系统优化
合理布置配建停车库出入口的设置数量,停车场的规模与出入口的匹配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出入口均设于在改造地块范围内的支路上。严禁改造区域内所有道路及周边干道路边停车,建议取消现状友谊路、田心西路和荔德路的路边停车。
(2)出租车规划改善
田心村改造范围内的出租车临时停靠泊位的设置,建议参考广州现行建筑物配建指标执行,需配备至少42个出租车临时停靠泊位。
在此基础上,建议田心村规划布局在城市主干道上的出租车临时停靠泊位设置为港湾形式,避免出租车临时停靠和上落客时给道路主线交通带来不利影响。
3.6交通组织优化
合理的交通组织,适当采取“禁左”、“右进右出”等手段对整个地区进行统筹考虑,制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设施使用效率。如图8
(1)改造地块东西两侧规划一路和铁路西侧东环路的南、北方向出入口主要以小汽车出入为主;内部规划支路的南北方向出入口主要以去往轨道交通站的人行交通为主。
(2)严格控制同康路、友谊路上的开口,与同康路相交的路口实行右进右出控制。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对于缓解同康路的交通压力、提高西槎路运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图8地区与停车库出入交通组织改善建议图
4.小结
通过对同德围地区道路交通系统采取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后,田心村的交通得到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提高,公交吸引力加强,部分个体机动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同康路与南北高架地面接通,又进一步分流了西槎路出入口的交通流量,加强了同德围与内环路以北地区的联系,道路容量有所上升。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原八区路网深化调整方案、支路网深化调整方案
[2]广州市新六区道路红线深化
[3]广州市建筑物的停车配建指标研究
篇5
关键词 OFO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 绿色出行 “互联网+”
一、前言
当雾霾不仅仅是北京才有,而渐渐在全国大多城市出现时,空气污染成为了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也许我们不应该祈祷一阵风、一场雨为我们洗刷雾霾,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当绿色出行开始被倡导,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共享单车,毫无疑问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推崇。所谓共享单车,就是为自行车配上GPS定位系统和智能锁,以实现自行车共享服务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共享单车的创立
2016年是共享单车时代的元年,也许在这之前,人们对自行车的理解还停留在城市公共自行车阶段。其实,最初的公共自行车就是为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而如今的“共享单车”则在此基础上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OFO共享单车创立于2014年,是国内首家共享单车公司,首创无桩共享单车出行模式,用户通过微信关注或者下载APP的方式实现注册,找到路边最近的可用单车,就可以通过输入车牌号或者扫码的方式解锁用车,用户开锁时将设定随机密码,智能锁中还内置有GPS定位器,用车后将车停在道路两旁安全区域即可。这种改变传统“有桩”取车方式,将自行车与和互联网结合,真正实现了随取随用,随时随地便捷还车。
三、共享单车的发展
(一)起步于校园
如果说公共自行车是共享单车的雏形,那么北大校园就是共享单车计划的起步。OFO的创始人戴威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4年,戴威与4名合伙人创立了OFO,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将共享单车初实验于大学校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而它的下一步,便是“城市大共享计划”,让共享单车走进社会。
(二)扩大融资
2016年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1.3亿
美元C轮融资,包括两周前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C1轮战略投资,以及美国对冲基金Coatue、小米等领头的C2轮投资。截至2016年11月,已经有包括OFO、摩拜单车、永安行、优拜单车、熊猫单车等在内的多家共享单车诞生,并且都获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面对这个正在兴起,竞争也日趋激烈的共享单车市场,OFO引入了高管――张严琪,原中国优步北区西区总经理,这对OFO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加持。
2017年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DST领投,滴滴、经纬中国、Coatue、Atomico、新华联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机构跟投。此轮融资,也让OFO创造了迄今为止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记录。
2017年3月9日,ofo推出与700Bike合作研发的又一力作――新一代共享单车
Curve,重新定义共享单车“低运维”概念。据悉,ofo Curve全面优化了车身配置和车体材料,在改良用户体验、追求极致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维车辆的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 找到了共享单车产品的“黄金分割点”。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是因为它便利了人们出行的需求,解决了人们短途出行的问题,并且智能化的服务也是如今社会交通发展的趋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从我们的家去地铁站需要步行20分钟,去最近的商场需要30分钟,去上班需要步行40分钟,那我们可能就会考虑有没有必要买一辆自行车,是买新的还是二手的,买来之后有放在哪儿,这确实会让人很纠结。共享单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不用去专门的租车店租自行车,只需在手机上搜寻附近是否有可用单车,并支付一定的租赁费,便可随取随用。
四、机遇or挑战
与“有桩”的公共自行车相比,这种随时取用和停车的“无桩”理念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小红车”和“小黄车”的“乱占道”现象更加普遍,城市空间的管理因而变得更加困难,这也就需要相应的管理规定出台。
另一方面,最近也频频出现有人将“小黄车”据为己有的现象,更有甚者毁车、烧车等,这使得共享单车的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尽管共享单车本身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公民的素质问题却成了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五、共享单车管理建议
(一)完善用户信用体系,设立奖惩措施
在一些共享单车软件的App中,我们可以看到设置了信用积分项目、优惠项目等,这不仅可作为提升用户好感的机制,而且可以以此鼓励用户规范用车。例如,每一次合理的用车、停放车都可以获得信用积分,而若发现车辆毁损或乱放可拍照片举报,系统再进一步追溯到上一位使用者,实行相应扣分或提高该用户用车费用等,如若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共享单车企业应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出台行业法规,规范共享单车行业发展
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共享单车行业法规,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出台相关监管细则,对用户、运营商、破坏单车者进行指导及约束。这是解决当前共享单车行业不规范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另外,通过建立行业标准推动相关企业加强互联网自行车行业自律,做到公平竞争,有序投放车辆。由于很多城市都没有专用的自行道,所以必须保证车辆投放的进度和规模与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和道路交通相适应,防止资源投放过剩,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等。
(三)优化城市道路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共享单车的随处停放,一是因为我们的城市交通设立之初可能被并没有考虑到自行车的存在,二是公民对停放的正确位置本身缺乏理解。所以重新规划自行车道、避免其引起交通秩序混乱,对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应明确单车的停放区域,引导公民正确停车。
(四)积极宣传教育,提高用户素质
对于一些使用者“占车私用”、故意毁车的行为,其根本还是因为用户素质低下的问题,所以加大规范用车宣传教育必不可少,实现社会“共享”确实需要市民的素质为支撑。通过举办活动、媒体宣传、违规曝光等方式,加大对共享单车使用规范及交通安全的宣传,提升用户素质,共同营造守秩序的共享氛围。当这种“共享”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公民之间可以相互监督,那随意停放、毁车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六、结语
如果说“存在即为合理”,那么共享单车确实是顺应了如今低碳环保和互联网+的大潮流。共享单车传递的是一种低碳出行的理念,一种“共享”的经济模式,但其若要向更多小城市普及的确会面临不少阻碍,也许我们应该反思,在“私心”与“共享”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作者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作者简介:罗雪(1996―),女,四川宜宾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周有强,罗筱晓.套上“互联网+”的轮子共享单车能跑多远[N].工人日报,2016-09-28(006).
[2] 李立娟.共享单车迎来监管潮[J].法人,2017(03).
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交通
Abstract: With the city space as the carrier, the low-carbon city may achieve the lowes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hrough the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building implementation,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concept conversion and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th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s the development mode, the low-carbon traffic can promote the fuel efficiency via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utilize the clean energy, improve the traffic management level,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low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r even the zero-emission target.
Key words: low carbon, urban traffic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低碳交通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1交通方式的影响。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过快与出行率过高,导致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因机动车尾气排放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加剧了大气环境的恶化。
1.2城市结构规划不合理。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土地急剧扩张,城市规模急速扩大,导致城市空间距离不断增大;同时,城市的蔓延方式导致土地利用不充分,建筑密度不高,城市功能与布局单一。由此造成了小汽车在人们出行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碳排放量的加大。
1.3交通拥堵严重。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不仅造成出行时间的延误,还会造成燃料消耗的增多,以及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加剧,提高了交通出行的外部成本。可以说,拥堵的交通已经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以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2发展低碳交通的对策建议
2.1增强城市空间规划的紧凑性。
从根本上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在规划中应注重对土地的合理、有效、高密度的开发,并综合交通因素,把交通发展与扩张能力的预测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
一方面,改变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两端以公共汽车正常运行两个小时为界限,避免因城市规模过大而导致公交线路过长而增加能耗,污染环境。
2.2进一步确立公交优先政策。
在公车交通建设方面, 政府应进一步确立“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发展大运量快运系统,合理进行路权分配,尽快建立快速公交专用车道(BRT),全面推进公交主干网络、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加强对道路空间的隔离以保障公交专用路权的实现,改造专用基础设施,如改造公交站台增大站台容量,提高公交网线和站点覆盖。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应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强换乘枢纽建设,为停车换乘体系的发展打好基础。
2.3提高非机动化交通方式的比重。
建设和完善非机动车道,通过对旧城区的胡同与街坊道路、支路的改造开辟自行车或行人专用系统,对新建住宅区加强自行车通道和步行设施的建设,完善非机动车交通网。
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法则:减少出行的要求和出行距离,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但是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全面的交通优先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城市建设首先有利于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性价比的公共交通,同时要注意改善城市的形象和控制小汽车的发展,即在城市空间规划和交通规划中考虑问题的优先顺序:POD> BOD> TOD> XOD> COD(“P”代表People/Pedestrian、“B”代表Bicycle、“T”代表Transit、“X”在数学计算中常常表示未知数、“C”代表Car)
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再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其次考虑城市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而在整体的交通方式构成中尤其应当重视的是自行车交通,在荷兰超过30%的出行和大约1/4的去轨道交通站的出行都是骑自行车。但是在自行车依然普遍使用的上海,人们骑自行车到轨道交通站进行换乘的比例不足轨道交通乘客的10%。在中国众多的城市设计或正在设计建设轨道系统,但是众所周知的是轨道建设投资巨大,如果能将轨道网络与自行车系统结合起来可以压缩轨道交通的规模,从而节省资金和资源。自行车交通在我国主要城市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上都是少见,中国城市能坚持推动自行车的使用,特别是如何在城市空间规划中保持自行车使用的环境,而不仅仅是给出路的单一自行车通道建设。放弃自行车就是放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4增强交通治理与政策实施力度。
在完善公共交通建设的基础上,实行交通拥堵收费制度。政府从政策法规上强化交通治理,加快交通政策的研究,将机动车保有量限制在一个可持续发展水平上,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保障能源安全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强制降低车辆尤其是小排量车辆的油耗,以促使汽车生产商提高先进技术(如高能效技术与清洁燃料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推广和应用。
2.5发展替代燃料与清洁能源。
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阶段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发展以天然气为基础的替代燃料技术,加快对传统公共汽车的燃料替换。同时,重点发展低排放的绿色汽车。
3结语
公交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必然,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城市化的浪潮,中国的城市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资源稀缺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道路资源有限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因此中国的交通模式必须以公共交通为先导。公共交通是人均占有道路资源最少的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是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参考文献
⑴ 亚洲交通模式 陆锡明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5
篇7
1
尊敬的居民们:
你们好!
最近连续一个月没下雨,空气污染指数一直很高。走在街上,风里都带着一阵阵灰尘。听别人说,这就叫做空气污染。所谓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大气污染。我很讨厌空气污染,它不仅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还会带来很多疾病。(1.写明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存在的不良现象)
我发现,空气污染指数这么高,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
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最严重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2.写明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上可知,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人们要想尽终其天年,必须保持和创造一个干净的空气环境,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应采取以下必要的措施:(3.写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至少3-5条,每条略带解释)
1.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在闷热的夏季来到凉爽的海滨或喷水池边时,会感到心旷神治。雷雨之后,到屋外走一走,也会感到空气清新,呼吸舒畅。因此,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治理污染的空气,美化环境。
2. 发展新能源,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我们熟知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等,都是干净的新能源。目前,发展这些新能源,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尽量环保出行,少开车。
汽车尾气的污染是主要空气污染的原因。如果能提倡市民少开车,尽量环保出行,使用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应该会对治理空气污染有好处。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此, 让我们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吧!
建议人:XXX
20XX年X月X日
2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碧水蓝天、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既是城市科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指标,也是建设一区一城新房山、实现房山梦的重要任务。然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正影响着你我身心健康,更与我们的生态宜居梦想背道而驰。
为了有效优化城市环境,让广大市民呼吸上更新鲜的空气,房山区率先行动,全民动员,集全区之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我们大家既是现在的行动者,更是未来的受益者。为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1、做低碳生活的引导者。为了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健康,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烹饪用油,拒绝露天烧烤。倡导绿色家居,多用节能家电、环保产品。树立绿色生活方式,随手关灯、少用空调、节约用电。
2、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大气质量事关群众身心健康,也事关房山投资环境和整体形象。为尽早驱散漫天阴霾,出行时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交地铁、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方式,给房山的交通减轻一些负担,让房山的空气减少一些污染。
3、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蓝天你我共有,美丽要靠大家。大气治理从小事做起,绿色生活从身边开始。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宣传绿色生活知识,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建设生态宜居新房山汇聚正能量!
市民朋友们:你出力、我出力,蓝天更美丽;你添彩、我添彩,房山更精彩。我们是房山的主人,我们工作在房山,住在房山,热爱房山、建设房山、美化房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为把房山建设成为一个竞争力更强、知名度更广、文明程度更高、人居环境更佳的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而努力!
建议人:XXX
20XX年X月X日
3
尊敬的市长:
您好!
我是**市的一名小学生。济*是历史名城,山美水秀,72名泉享誉中外,被称为泉城。但是,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谨去信向您指出济南市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供您参考。
济*南部是秀丽的山区,北部是黄河的滩区,地势的特点造成了济南空气流通不畅,再加上济南最近几年空气污染严重,因此,济南的空气质量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一直排在倒数第一!您还记得9月26日的那场狼烟吗?那天泉城弥漫着烟雾,能见度极差,人连10米内都看不清,引起道路堵塞和多起车祸,飞机更是没法起飞,民航山东空管分局局长说:因为跑道能见度低于350米的起飞标准,有12架飞机延误起飞半个小时,另外到港的14个航班,因为跑道视程不到150米,只能在空中等待降落,其中一个航班在空中待了一小时。
您看,市长,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多大啊!它不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给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刺鼻的烟雾,使许多老人呼吸困难,有的还发生气管炎。
这起狼烟事件的原因是烧秸秆和汽车排放尾气造成的,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把秸秆回收,做成工艺品。
2.倡议大家外出如果目的地不远的话步行或骑车去,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保护了环境。
3.严禁烧秸秆。
4.秸秆可以加工成肥料入土。
5.秸秆还可以加工成为一些动物的饲料。
6.多植树,让树来净化空气。
7.把秸秆绞成碎末,涂抹在广告牌上。
8.改进公交车排气气管,减少公交车的尾气排放。
9.增加公交车。
希望以上意见您能慎重考虑。
篇8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发展
在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建立低碳城市日益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评估规划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的破坏从而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空间。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应的措施。
1.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得到飞跃发展,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能源的极大消耗,严重污染了城市生态环境。 首先,根据相关调查,在我国城市中已建设好的建筑物高达400亿,并且每年以20亿的速度不断增长着,这就加大了城市能源的消耗;其次,在城市中能源消耗最大的是建筑物,再加上人们对能源过度使用,以致于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接降低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资源遭到极度的浪费,各种固体垃圾随处可见[1]。 虽然国家已经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但是上述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再次,人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由于人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于盲目,不合理的规划使得城市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密集,最终导致交通、环境问题的发生。另外,由于城市中各个建筑物过于密集,环境污染也呈片状分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健康。
自提出低碳理念以来,全球已开始不断向此方面发展。 但是从发展现状来看,国家在低碳措施实施过程中计划往往多于原则,对某个城市的规划往往多于国家推广的低碳理念。所以,我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具有深远意义。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城市都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起来,并且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融入了自身的特点,由此看来,国家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都在以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措施发展着低碳城市。正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具有多样性与辽阔性的特点,所以也加大了发展低碳城市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将地方特色融入到低碳城市中发展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 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措施
低碳城市规划指的是从原有的城市形态及城市发展模式、建筑群体布局出发,以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合理布局、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最终建成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排放量型城市形态。对于低碳城市规划的措施提供以下参考。
2.1 鼓励绿色出行,优化城市布局
交通与建筑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 2 个行业,占总能源消耗的 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出行方式。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条件的城市要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并保留和扩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对外交通规划方面,要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加快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打造城际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此外,要做好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规划管制[2]。
城市公共空间的在建成区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布局,并且尽可能布局在交通线旁边,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次数,并且也减少了出行距离。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术角度出发,同济大学潘海啸等教授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层面的公共交通导向走廊式发展模式、总规划层面的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和详规层面的小街区模式,通过合理的交通布局来减少交通排放。
2.2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
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必须要制止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如果是在城市中有相对比较密集的区域,我们需要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疏散,采用科学合理的空间体系进行设计,尽量制止城市的盲目膨胀,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在城市结构空间规划方面,解决紧凑形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人口密度之间的矛盾,合理规划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形态是其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目标的关键[3]。在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通过对各种空间布局形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效应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得出不同的低碳建设结论,进而对比选择出最优城市空间结构方案。如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居民区、产业园区、CBD新区的规划与设计等,其建设空布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实际用途,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2.3 倡导节能型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和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科学合理的节能型建筑设计技术应用亦是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节能型建筑则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而且能为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建立建筑节能型政策与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设计评价体系,明确建筑的量化数据和量化指标;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等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应用节能型建筑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推广普及绿色节能建筑。针对不同地区方位,提出不同的节能建筑设计认证系统和相关制度,作为对城市和建筑设计的节能标准做出审核、评价。把具体的节能建筑设计过程及其内容按照不同的方面加以评审,确保实际设计中建筑节能化、绿色化的应用可行性。
从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的角度看,扶持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城市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发展,处理好高热值碳密集能源与无碳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是适用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的必要技术路线[4]。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碳中和”技术,发挥清洁生产的作用。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是实现低碳经济主要方式,通过“碳中和”技术实现城市总体碳排放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通过清洁生产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料的处置的过程中,适度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较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城市整体“碳汇”能力,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绿化率等手段,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CO2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
3.结论
总之,低碳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优化城市交通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土地规划的同时,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协调与配合。本文仅从低碳城市规划的宏观方面提出了一些规划策略,其具体的微观实现策略、步骤以及其可行性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以事实为出发点,以强有力的城市规划理论、经验为支撑,才能形成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最终实现我国的低碳城市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应斌.城市规划设计的自然生态平衡研究[J].广东科技,2011,44(10):93-94.
[2]郑鹭龙.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37(27):253-254.
篇9
关键词 西安市 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自行车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十一五”期间,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将努力改变现有的燃油方式,减少耗油量,降低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再粗放式发展“墨斗鱼”似的公交汽车。现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主要是燃油。一旦公共自行车发展起来,吸引公众利用这种方式出行,就会减少其他方式的使用,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极有益处。自行车具有不使用能源、零排放、健康、较少占用土地的优点。当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已提倡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2011年4月,西安市首批300辆公共自行车在西安市经济开发区的10个网点投入了使用。市民只需要办理一张公交卡,便可以在任一公共自行车网点进行租车和换车的业务。
西安市政府推出公共自行车就是基于减少空气污染,缓解道路压力,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方便。在投入使用的初期,仍然有一些问题,如网点分布问题;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能否很好的与公交车进行对接?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能否减少市民对私家车的使用?本文基于以上的考虑,通过对西安市公共自行的调查研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为将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1国内外各大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状况和经验
1.1发展状况
由于自行车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并且具有小巧、便捷、灵活等诸多的优点,所以世界各国的政府,纷纷推出了公共自行车这一便民的措施。开展时间较早,发展较成熟的城市有巴黎、杭州等。
1.1.1巴黎市
创建于2007年的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如今是除中国之外最大的自助式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今天已拥有超过1.6万辆自行车和1200处租赁站。同时该系统也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用户使用率,仅在运营第一年便有超过2千万人次使用。它还是法国唯一一个为城市赚取稳定净收益的公共交通项目,年均利润高达3千万美元(2千万欧元)。
1.1.2杭州市
杭州市拥有自行车租赁网点2200个,租赁点的平均距离为300~400m,网点的分布也较广泛。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政府为了方便游人的出行,在各大旅游景点都放置自行车,而且在放置点的旁边都有信息平台,不仅方便了游人和市民的出行,而且对于自行车的购置、网点用地、用电、信息传输网络等配置条件提供参考。目前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有公交公司提供,企业的支出费用主要有系统的维护更新、日常运作、人员的工资及其他的费用。企业的收入主要有自行车车身的广告、租赁费用、技术的输出费用等。
1.2经验总结
1.2.1票价的制定要充分的体现政府的公益性
与公交车、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一样,公共自行车也是一项公共产品,是公共资源的一种,所以对公共自行车进行使用定价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公益性。价位的制定不适宜过高,同时也要考虑到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使价位的制定既可以提高人们的使用欲望,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自行车的使用率达到最大。
1.2.2建立更好的融资模式
政府是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导者,对系统的连续性和服务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然为了保证系统的持续,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可以利用车身的广告牌、租赁点的广告牌,既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又可以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长时间的存在。
1.2.3可提供企业其他商业资源的运作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单独依靠票据收入并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据其他城市的经验可知,将公共自行车经营权和商业资源打包授予企业有利于减少政府的直接财政支出,有利于企业增加收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4健全公共自行车的网络状分布
自行车有着方便、快捷,能上大街进小巷的优点,因此自行车公交系统有别于公汽系统,而现在情况是哪有公交就哪有公共自行车,自行车站点的设计应该考虑两点:一是方便人们的出行,二是跟现有公交系统对接。所以自行车站点的布置应该是社区、工厂或写字楼、高校、商场等这些地方的附近,这样才能真正方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2对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2.1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的现状
2.1.1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时间以及费用
西安市各公共自行车站点的服务时间为6:30-21:00,晚21时后,用车人可拨打服务电话,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还车。按规定,西安市16-60岁的公民,持身份证、户口本、驾驶证等任一有效证件,同时出具单位或社区证明,签订相关协议,并缴纳押金、延时费用预备金、保险费、使用卡工本费等共计350元即可用车。租借自行车在1小时之内免费使用,24小时内的最高收费限价为30元,租借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足24小时的,按24小时最高限价计算。如果超过24小时,则实行惩罚性收费,每小时30元,300元封顶。
2.1.2公共自行车的网点分布
城市自行车租赁点的布设直接决定了市民是否能方便快捷地租还车辆,能够和其他交通方式形成接驳。自行车租赁点一方面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与公交站点的结合,考虑与住宅、景点等地方的结合。(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75页)西安市在人流量较大,地铁换乘点,公交站都有放置数目合适的自行车,供人们出行使用。同时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四周也有公共自行车的摆放。这样做不仅考虑到出行的方便,同时也考虑到大多数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2.2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2.2.1自行车的维护问题
公共自行车是一种公共资源,而非私人物品,人们的爱护意识薄弱,且工作人员的数量较少,所以即使自行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得知,进行维修。这样会对人们的出行与使用带来麻烦。
2.2.2自行车专用车道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机动车辆的普及,人们不再依赖自行车,因此自行车道多数是形同虚设,被公交车、小汽车等占用,造成了即使人们想骑车出行也没有安全的道路。安全问题也是人们放弃骑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2.2.3自行车押金的问题
使用自行车需要公交卡,同时是缴纳押金的公交卡。缴纳办证金是为了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但是由于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具有随机性,进而会造成想骑车的时候由于有卡没押金或者没卡的尬尴境地。这样会降低自行车的使用。
3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议
公共自行车是行路难、停车难大背景下的产物,是缓解交通“两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必须要有可持续的低碳型城市交通体系作支撑,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及多模式的组合,改变过去修更多的路、建更多的车道,甚至挤占、取消自行车道的传统做法,让公共交通量大快捷的优势、自行车近距离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城市交通走上安全、公平、和谐之路。
3.1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
要发展公共自行车,提倡低碳出行,就必须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一是保留或者拓宽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二是另辟单独的自行车专用道,形成慢行交通系统,这些都是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必然途径。
3.2健全公共自行车交通换乘体系
加强停车换乘组合模式,以增加公共自行车对小汽车使用者的吸引力。在就市民出行方式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市民在就近购物、住宅这两方面上表现出使用自行车出行的强烈意愿。这说明市民在以生活为目的的出行中会考虑使用自行车。这样我们可以在站点设置上加强站点与相应活动场所的联系,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吸引私家车的使用者加入到使用公共自行车的行列中来。
3.3改进自行车的使用规定
根据人们在使用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将自行车的使用方法以及公交卡保证金的缴纳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可以将公交卡进行实名制,这样不仅减少了卡丢失给人们带来金钱上的损失,而且为人们使用自行车带来了方便,提高了自行车的使用率。
4结语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工具,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确实起到了“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对接,破解交通末端的‘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不少支持这项公益事业的使用者,他们诚挚地提出了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改进建议,这说明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它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运行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在管理上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需要从构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入手,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充分发挥自行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近距离优势,使公共自行车走上更加健康而有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10
公共交通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交通,但在前几年由于人们购买力的增强,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购买了私家车,公共交通一度衰退。私家车剧增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最直观的便是交通拥堵,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北京交通几乎陷入瘫痪,其他中小城市情况略微好点,却也不乐观。在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提出后,公共交通运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些缺陷。
1交通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
国家对公共交通投入大量资金,但交通管理不当会致使资金浪费,如果交通管理有碍城市规划,反而会使公共交通达不到交通便捷的目的。城市规划与人口分布息息相关,公共交通则是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如果交通管理安排不当,在人口少的地区投入过多的交通设备势必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样的,如果城镇居民密集区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不足,必将造成居民出行不便,起不到公共交通的作用。从哪种情况来看,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相符都将导致能源浪费,有违低碳经济的初衷。
2交通工具不能准时到达预定地点
交通设施迟到现象在公共汽车上表现比较明显。公共汽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公交晚点情况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公路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是公路拥堵的主要原因,公交运行期间赶上交通阻塞必然致使到站晚点。交通阻塞只是公交晚点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资金不足,公交车辆不够,如果有车辆出现突发状况,没有其他车辆补充,会致使公交短期瘫痪。资金不足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公交车不能及时报废更新,老旧的车辆在运行速度及尾气排放方面都存在问题。
3信息系统有漏洞由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在很多城市完备的信息系统还没有确立,这就导致公共交通管制不完善,在交通运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入21世纪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第一手信息就占据的先锋地位。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信息同等重要。不能及时更新信息会导致管理方针的制定有偏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指定地区投放公共运输设备,信息系统不完备直接造成资源浪费。
二针对现今不足
提供以下管理方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才能优化体制改革,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也不例外。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公共运输包含于城市规划
但又有其独立发展的趋势。由于公共运输在近几年才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致使管理方针制定不是很完备,有些运输途径还会与城市规划相冲突,为避免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投入的资金浪费,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变得尤为重要。公共交通运输要考虑人口密集程度,在商业繁华区、校园所在地、旅游景点等地加大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保证人们出行便捷。除了考虑人口问题,公共交通运输还应注意一些客观因素。例如地铁的建设应避开地下运输管道。为保障煤气、天然气等运输安全,地下运输管道会定期检查,如果地铁与运输管道相近,管道检查期间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营运,为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而且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发生煤气、天然气泄漏,地铁里人们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的管理方针不仅能提高人们出行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从根本上节约成本。
2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公共交通运输日益壮大,现有资金不足以使公共交通进一步发展,很多现有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吸引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此便可减少私家车上道率,不仅有利于道路通畅,更能实现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在车辆更新上也投入大量资金。以前的车辆在速度方面不及现在的车辆,而且排放量大,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投入资金购买排放量小、对环境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备,从而达到绿色公交的目的。增加新型公交车能在提高乘车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3落实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事业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这个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公共交通运输也需完备的信息系统。信息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资源,它不同于汽油柴油等可见的能源,但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地位不容质疑。车辆信息能保证车辆正常运行,降低在运行途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道路信息能保证车辆畅通,在经过交通拥堵的地段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应对措施。人口信息能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得当,交通设备分布合理。政策信息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也很重要。政策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计划、控制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直接决定公共交通事业能否开展。由此可见,信息的完备和畅通是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正确决策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开发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综合运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