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语文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语文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语文教学活动和语文教育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但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基本上还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沿袭,对课本过分依赖,没有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有效联系,课堂教学环节的局限性很大,对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缺乏灵活的教学内容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内容应有别于高中教学,应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而事实上,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实践往往和普通高中一样,有着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在教育方式上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生存环境和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能力起到的是制约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尽管对学生地位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这种情况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中具体体现为: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无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语文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对语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其中,课外教育可以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现实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所以,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大语文课外教育的创新力度。为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可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例如,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周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优质的课外读物,包括人物传记、励志类书籍等,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和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有效创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使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应努力寻找创新突破口,进一步改革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可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和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到《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仅仅借助于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往往缺乏足够的表现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呈现图片或者视频短片,对同一内容进行鲜明而生动的表达。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搜集与“魅力科学”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活跃课堂,加强互动,对语文教学的导入形式进行创新为了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课堂上穿插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阅读,使其与各类新鲜的事物接触,表达自己的观点。良好的切入角度是课堂导入的前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导入形式的创新高度重视,并与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结合,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如纠错导入、鼓励导入、轶事导入、情趣导入、课件导入和疑问导入等,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听觉和视觉的愉悦,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其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到《赤壁之战》一文时,课间导入材料可选择《三国演义》的部分片段,这样既可以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的方面,应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在说的方面,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能够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要求其用语有分寸,说话得体。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毕业后,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同时,通过模拟一些面试和应聘情景,加强学生在洽谈、采访、导游和推销等方面的练习。
在读的方面,要求学生用流利和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而能够将文章内容融会贯通,切实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写的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工整地书写的习惯,并能用书面语明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文写作训练应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坚持写作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的原则,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合同协议、计划总结、自我介绍等应用文的写作,为将来的择业做好准备。这些最基本的交流能力,实用性非常广泛,既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语文素养,也是其今后学习的基础。
三、结语
篇2
一、 理论建构,打造新语文教学蓝图
蔡伟教授对于新语文教学的贡献无疑在于理论的建构,着重表现在其系统地阐释了新语文教学及其相关概念,提出了新语文教学的标杆与核心。
正名——概念的诠释
毫无疑问,有太多的教师在谈论新语文教学时,会产生一些困惑,那就是:“新语文”之“新”从何开始计算?“新”究竟包括哪些内涵?确实,学者们对新语文或者新语文教学的研究很多,但能给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以明确定义的几乎没有。蔡伟教授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许多怀疑甚至反对新语文或新语文教学的人,大多将矛头对准其无明确定义这一缺陷,为此,蔡伟教授在其论文与论著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他在《“新语文教学”辩证》一文中论道:“新语文教学”是指相对于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它以培养具有高超的语文素养、丰厚的人文精神、充分的个性发展的现代真人为目标(为什么需要语文教学),以语感和文感的培养为核心(语文教什么),以主体化、艺术化、情感化、实践化为操作内容(语文怎样教),以语文教学资源的全面拓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为途径,形成视阈无限开阔、理念新颖超前、内容新鲜立诚、形式生动丰富的立体、全息、互动的教学范式。①蔡教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几个方面给新语文教育以明确的界定。而蔡伟教授的论著《新语文教学研究》更是系统介绍了新语文教学的各个要素,成为当今新语文教学领域的一本具有纲领性意义的重要著作,对于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推荐新语文教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艺术化——新语文教学的标杆
什么是有效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哪个更重要?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称得上是新语文教学?面对这一系列的难题,蔡伟教授给予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在蔡伟教授看来,基础教育界并不缺语文必修课程的基本的教育内容——那几乎是已经被规定好了的,如有差异,也只是在某些细节上。语文教学一直欠缺的是如何将这些内容以适当的方式生动活泼准确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一端,即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形式。他强调:“能否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是否成熟并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追求教学形式系统的丰富完整,提高教学形式的完美程度,是每个中小学一线老师尤其是文科教师重要的任务。”②为此,蔡伟教授提出了艺术化语文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语文教学的一大标杆。他强调,新语文教学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突破的最大标志,不仅仅在于突破了单一工具性和简单化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其多元化教学中以艺术性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走艺术化之路是新语文教学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开展艺术化的语文教学才能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贫血现象。蔡教授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艺术化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系统论述了如何开展艺术化语文教学。在长达二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之后,艺术化语文已成为蔡伟教授新语文教学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在《论艺术化语文的建构》一文中提出的“宣教、定标、析艺、寻径、施艺、反思”六大策略③,更为广大一线教师实施新语文教学提供了有效指导。蔡教授孜孜不倦地追寻语文的艺术化之路,有时会亲自示范艺术化语文的课堂,他的课堂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款款,音乐感画面感十足。现今,蔡教授提倡的艺术化语文得到许多语文教师的认同。如浙江特级教师肖培东、陈益林,江苏的名师寇永升、刘祥等老师都是艺术化语文的实践者,他们也成为蔡伟教授新语文教学之路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文感论——新语文教学的核心
蔡伟教授认为,新语文教学最大特点就是其包容性,它从来不拒绝任何值得借鉴的理论与模式,同时它自身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的理念与方法。因此,体验论、协同论、对话论经常出现在其课程教学与研究中。而文感理论的提出与系统阐释,是蔡伟教授对新语文教学的新的贡献,也是其发现并验证的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蔡教授发现语感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陷入困境,这表明语感不能单独承担语文教学的大任;而文感的出现,能够解决语文教学中语感所难以解决的问题。蔡教授认为文感就是个体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长期的读写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文本直接快速感悟与理解的心智技能。文感的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积累性的特征及其文体感、文化感、语体感、整体感、全息感等组成部分,都显示出文感的语文教学魅力,它和语感一起成为语文教学的“双核”。④文感理论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它立足于文本的整体,着眼于学生高质量的语文生活,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文感的培养无疑有利于医治当下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提升。
二、 实践探索,播撒新语文教学种子
蔡伟教授对于新语文教学的贡献除了表现在其系统的理论阐述外,作为一名曾经拥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称号的名教师,他还努力通过广泛的实践,播散新语文教学的种子。正是他身体力行地将新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新语文教学为更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同时,也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足资借鉴的材料与经验。新语文教学也得以在纷繁芜杂的教学研究中独树一帜,稳步前行。
聚英集粹——通过全国性论坛推进新语文教学
为了推进新语文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提升其实践价值,蔡伟教授想方设法凝聚国内语文教学精英,实现资源共享,思维共振。他联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自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至今已办三届,期间他还与江苏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教研室等合作,组织了以新语文教学理念为核心的“江浙台高考语文命题与复习研讨会”“浙江省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研讨会”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既为新语文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了极佳的交流平台,特别是论文评奖、论文集编印、课堂实录光盘刻制,均获得了参会者的好评。而语文教学界一流专家苏立康、顾之川、倪文锦、王尚文、林于弘(台湾)的相继到会,使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成为语文教学界最高规格的盛会。新语文教学的理念通过这些专家的传播,深入到众多教师的学术世界,进而渗透到诸多班级、广大学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蔡伟教授一方面需要应付繁琐的会务,另一方面仍不忘亲自操刀,开设新语文教学示范课。为使艺术化语文能让更多的教师接受,蔡伟教授通俗地将之归结为一个“玩”字。在他眼里,“玩”不但是一种对待语文的态度,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行为。他阐明“玩”的内涵,强调“玩”的艺术元素,突出“玩味、玩赏”的现代性。他认为,具备了“玩”的精神与素质,可以开创语文教学新天地,可以使语文教学走出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最终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价值性的融合。他在第二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上执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充满了“玩”的创意与精髓,⑤通过介入多种艺术元素,令全场师生为之动容,为之鼓舞。蔡教授的付出没有白费,与会教师觉得自己收获颇多,有代表在博客上发文说:“短短的三天时间收获很多,让我认识到一位风趣幽默的学者,也让我真正理解了何为新语文教学,怎样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而刘祥老师的说法也许更切合蔡教授的艺术韵味:“蔡伟教授是个善于营造的人。听他演说,但凡音调提高八度之际,玫瑰、海棠、百合等等鲜花便一起蓬勃而出,比之于口吐莲花者又胜数筹。自然掌声雷动,群情激奋……”⑥
华山论剑——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倡导新语文教学
在今天蔡伟教授可能以国培专家而为大家熟知。他是浙江师范大学第一个申报成功国培计划的教授,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国培计划高中语文班、一届语文培训团队培训班,而且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实施国培计划中,他不把参训教师当作纯粹的学员,而是充分利用参训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创立了以角色转换为核心的全动型培训模式。他发现参训教师对新语文教学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能够熟练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因此,他努力将培训的舞台让位给参训的学员,使之成为华山论剑的场所,让每个国培学员走向前台,发表自己的新语文教学见解;让他们开设示范课,展示新语文教学的风采;与本硕生互动,推行新语文教学理念。而他自己却退居幕后,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国培,许多语文教师不但从专家学者中汲取了新语文教学的理论养料,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在蔡伟教授提供的平台上逐步实现了新语文教学构想。搞教师培训是十分辛苦的,三年国培下来,蔡伟教授人瘦了、显老了,也影响了他的科研绩效,有人为他不值,他却乐此不疲。他认为一个人的新语文无论怎样新都不是真的“新”,只有当中国的语文教学界都来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樊篱,创造新的模式,才有新语文教学的真正的春天。他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一方面国培学员以累累硕果报答了他的付出,例如寇永升老师,参加国培后,不断历练,终于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凭借精湛的新语文教学艺术获得第一名;刘祥老师走出国培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相继出版了两本充满新语文教学思想的专著;而几乎每位国培学员回单位后,都在不同的范围作了多场新语文教学的讲座。另一方面,通过数百位种子教师的宣传实践,新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扩散,新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层出不穷,新语文教学正走出某些误读误解甚至是恶意诽谤的困境,逐步迈向教育领域的最高境界。正如福建师大附中王云慧老师在其国培总结中所写的那样:这次国培有太多的忘不了,因为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收获。但更忘不了的是那“角色互换”中的一个环节——大学的教授们走上中学的讲台,真实地面对中学生,为我们上了颇具深意的语文课。从来不敢想象大学的教授会为我们开语文课——是语文课,而非讲座。蔡伟教授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语文课,感动、感慨、感佩、感悟,不知是否足以表达我的心情。蔡教授把自己的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告诉我们,他的理论并不只是写在纸上的;告诉我们,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是的,蔡伟教授在其为国培学员执教的示范课中,无论是素材选择,还是语言运用,无论是课堂结构安排,还是点拨引导,都充满了艺术的特征和文学的风味。⑦
智慧生成——以技能训练发展新语文教学
新语文教学需要发展,发展就需要新人,蔡伟教授把新语文教学的发展寄托到年轻一代身上。他认为语文教学要真正获得新的春天,出现新的浪潮,只有依靠新生的力量,但他遗憾地看到,经过长达四年的师范教育,师范生并不能在实践中承担起改革语文教学、发展新语文教学的重任。原因在于师范教育仍然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略了基于智慧生成的技能训练,从而导致师范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如何应其然。为此他突破一般教授的大忌,将大量精力投入于本科生教学,开设了“现代说课艺术”“师范生教学预见能力训练”“语文学科案例教学”“语文微格教学”等技能性十分突出的课程。然而,蔡伟教授对于新语文教学技能的训练,并不仅仅停留在一招一式的传授上,而是从人文理想的高度出发,以智慧生成为目标,实施灵活多元指向未来的低耗高效的训练。蔡伟教授在其著作《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指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总目标便是智慧生成。同时,蔡教授赋予智慧生成以丰富的内涵,分别是理论智慧、情感智慧、实践智慧。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智慧。蔡教授用到了“动情”这个词,动情于教材、动情于学生。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中,蔡伟教授很好地示范了他的“动情理论”,对语文动情,他的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他对语文的深厚感情,正所谓无招胜有招,在不知不觉中,师范生们开始对语文动情。此外,蔡伟教授非常重视对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培养,讲求教学的低耗和高效。蔡伟教授尤其注重对学生教学方法的培养,他认为方法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实践智慧的核心;有法与无法,得法与失法,结果大相径庭。⑨蔡伟教授将其多年在中学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教学方法并讲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模拟实际课堂,让师范生们独自处理这些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逐个点评。蔡伟教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师范生,更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语文人,在这一过程中有辛酸、有疲惫,但对他来说更多的是欢乐和满足,因为师范生们的成长正寄托着他对未来语文教学满满的期望。
蔡伟教授是中了一种无法医治的“语文之蛊”,因蛊而“玩”语文,即始终不玩弄语文,也不被语文玩弄。⑧确实,他对新语文教学的执着与热爱是我们无法用苍白的文字表达出的,那就让我们静静地伴随岁月的流逝,见证这位语文达人在新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坚韧地奔跑吧。
参考文献:
①蔡伟、方蓉.新语文教学辩证[J].语文建设,2010(10):3133
②蔡伟.论教学形式系统[J].课程教材教法,2005(5):1925
③蔡伟.论艺术化语文的构建[J].新语文学习,2009(6):2632
④蔡伟.走向“文感”:后“语感”时代语文教学的出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8(2):7277
⑤蔡伟.《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J].新语文学习,2012(4):4851
⑥⑧刘祥.蔡伟教授其人[J].新语文学习,2012(3):2930
⑦蔡伟、李墨.“读诗写文,破解无米之境”教学实录及点评[J].语文建设,2011(78):4245
篇3
关键词:情感教育;网络内容
静观中国近百年的教育现代化进程,语文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学科,是吸收外来思潮最为活跃、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直到1923年由、叶圣陶等主持起草了中小学语文科课程纲要,中国语文教育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化的课程。这一阶段的语文教育着眼于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开放性强,吸收外来思想活跃,文化氛围浓厚。
到1953年,随着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语文教育活动的发展深入,“红领巾教学法”风靡一时,在当时的语文教育界反响很大。1956年推行汉语与文学分科教学,并提供了大量分科教学的实践经验,这在语文教育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突破,但只实施了三个学期就夭折了。之后段落分析便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而提问法、谈话法被看作唯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要求语文课堂教育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仍惯性地把教学重点放在能提高考试分数的语言学教学上,片面关注汉语言学的系统知识学习,精彩的篇章被逐步分解为生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本中的灵动没了,感受、领悟、欣赏的过程被简单的训练代替了。这样显然不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谈不上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联系教学实际,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问题重重。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使老师的神话形象已不复存在,学生随意质疑,权威消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网络与手机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课堂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越来越失去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学生实际,转变思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回归语文教学本身的意义。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生活感受的愉悦性。”①语文教学应“它更多地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晤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②
然而要求现在的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愿意阅读,并寻求共鸣,其实已属不易。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大量的快餐文化泛滥,新鲜刺激的游戏消耗着学生们仅有的精力。如何吸引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成为语文情感教育的关键。
当人或事的具体情境与自己所处的情境相类似,就会产生情感共振,进而引起与此相似的情感冲动,这种心理现象即为共鸣。而现在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对很多情感比如苦难、坚韧、同情……缺乏体验。当然教师在讲授时,不能只从理论上灌输,这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收效甚微。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当前热点人物的人生经历谈起,吸引学生参与讨论,进而列举古今中外相关的典型事例,去感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创新教学模式,融入网络内容,体现一个时代语言文学活的精髓。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提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必须认清两个问题,一是认清他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③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学生选择也日趋多样化,更新语文教学内容势在必行。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学生影响巨大,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又只会带来不良影响,既然网络之于学生生活是无法规避的,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直面它,因势利导,使之为我所用。反映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上,就要求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把网络时代出现的新现象纳入日常语文教学之中。
但融入网络内容并不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或是播放PPT等单纯的教学手段,更要关注的是及时网络化语文教学的内容,使之更具包容性,更贴近生活。
语言是鲜活的,文学也是不断发展的,网络时代的语言文学不管是多么的驳杂,也是新时代的语言文学现象。逃避不是办法,无视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所要做的是,站在学生视角打量网络文化。从网络热点词汇、事件、文学现象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巧妙安排,引入传统教学内容之中。在新旧的对比中,从当下的情感体验联系扩展,一切在趣味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才能让学生沉浸其中,才能让学生思考、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注释:
①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6.
篇4
本文主要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性建议,目的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改革;创新
一、引言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初中语文教育亦是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学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改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改革,是各个初中学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值得各初中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比较强,所以纯粹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做了有益性尝试,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还是任重而道远:
第一,教材滞后。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初中语文教材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但是,语文教材更新的速度较慢,大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依然延续以往陈旧的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中的一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了,很多丰富的社会知识在教材中难以体现。教材的滞后性必然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落后性,过时、死板的教材内容与先进、灵活的社会最新社会实践严重脱节[1]。
第二,教学方法落后。一方面,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上,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忽视了初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还遵从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教师不断地出题、讲题,学生费神的做题、改题,这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也跟不上现代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进程。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初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应用,缺乏实践就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局面。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学校和老师都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真正的应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性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语言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时时奔着这一目标去努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课堂要以更新的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2]。在高新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初级中学一般都会配备多媒体等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起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开放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创造能力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培养新时代的现代化新人才。
合理利用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分角色学习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初中语文教材《孔乙己》时,如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饰演孔乙己和掌柜等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习了教材知识。另外,还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视、录音机等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有需要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活动等,让学生们体会语言的美。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出示作者照片、简介以及春的美景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自然就会体味到作者当时的心情,领会文章的意境了,声色俱佳的幻灯片的表现力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
3、注重实践教学
学语文不是目的,应用才是目的。学习语文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构建,而应用能力又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的。所以,老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学效果。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将语文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最好写出观后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朗诵比赛、小品、征文比赛等等文学类赛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些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巩固课本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四、结论
总之,初中语文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要想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和各初中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小琼;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快乐阅读;2011年16期
篇5
教材特别是教科书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其作用非同寻常,他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接触的最重要的读物,他的力量可能影响着受教育者一生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以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教科书问题,应是我们今天给与最大关注的问题之一,影视学术界、教育界共同重视的学问之一,不但要参与去编写,还要给他以足够的研究。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的几次创新性变更
在我国现代教材史上几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材,在建国后前二十年中,不以教材质量的高低和使用效果的好差为标准,而是着重指明其历史地位。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编写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和时期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但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注重了教材质量和使用效果。比如2000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则在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影响现有高中语文教材的发展条件
从现在的高中教材分析可以得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五个:
1.语文的教材发展的历史轨迹。
2.科学文化的飞快发展。
3.学科教育学的发展。
4.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
5.编写队伍的水平不高。
三、高中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根据上面背景条件,高中的语文教材的发展呈现以下的趋势。
1.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发展情况,未来的高中语文教材应该更具有现代性的语言一一思维教材
这种教材的思维能力结构和语言能力结构应该更富有效益;这种教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进行思考。如高语文的第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采桑子》、《再别康桥》等文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上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2.更加注重思想观念和情操教育的教材
根据现代高中生的特点,更应该加强爱国的思想教育、团结友爱教育、尊重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和新大纲。这一举动改变了过去语文教材中强调政治教育,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性美、人情美,片面夸大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等弊病,使语文教学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注重文化熏陶,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教材的内柔和形式的更新
由于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有不小的更新,使之与现有教材有些不同。比如现有的高中课本就加入了一些小说和电影的节选。同时,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通俗作品也进入语文教科书,比较典型的就要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读本首次选入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和《卧虎藏龙》的节选。
4.教材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学生主体意识
教材要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编辑者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编辑观念,制订合理的编辑体例。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爱情这词语已经不再敏感。有些爱情题材已经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如新的人民教育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增选的《边城》。对此,中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陈军表示该文对学生在民俗、情感教育上有一定的启迪与帮助。
5.教材能够更好的突出时代精神
如2004年,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被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收录;2006年,辽宁省秋季开始的普通高中新语文教材中节选收入了辽宁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
6.字像音完美结合的教材
展望未来的高申教材,应该是一种文字、图像和声音协调混合的统一体。我们今天的印制、绘画、摄像技术,已经为教材中的图像提供了条件。而录音这种教学手段早已进入高中语文课堂,近年来又成为了语文实验教材中的组成部分,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富有生机。今后,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语文教材的现代化、科学化程度都将得到提高。
四、总结
展望高中语文教材发展的趋势是困难的,但是我们毕竟需要做出新的思考,构造出新的模式,以保证他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方面做出更有力的服务。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发展和制约原因进行剖析,结合当代教育的现状,对未来高中教材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名出版社,2005.
篇6
于漪老师在讲话中尖锐指出,目前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三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一是语文教师如何坚守语文的精神家园。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可以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母语素养。这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这一交际工具,更要把汉语承载的丰厚文化传承给学生,让学生热爱母语,认同民族文化。令人忧患的是,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青少年对外来文化照单全收,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本谈不上与外来文化的碰撞,颇有不打自垮之危。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承担着坚守并构筑学生精神家园的重担,是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和文化判断力的主力军。出色的教学质量和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坚守和构筑精神家园的主渠道。二是区分语文学科“性别”的问题。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而语文学科的性别是指在众多学科中的独特性。基础教育中文理之别显而易见,但是,在人文领域的学科中,语文教学往往由于急功近利的德育目标驱使,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等,仍然存在相当严重的贴标签式的教学理念。语文课要落实在对语言文字的体会上,人文性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不是一个外加出来的教学环节,一个外在的教学手段。三是要挤掉教学泡沫。教育是扎扎实实的事业,教学本应实实在在,可是现在也如同泡沫经济一样,充满虚假和臃肿的现象。过滥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不仅无法体现教师应有的教学基本功,而且严重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有,许多课堂讨论是无效学习,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浅层次的师生互动,对教材文本的开发尚且没有做到,就浮躁地追求所谓三维目标的完整呈现,课堂有效教学时间被极度浪费。于漪老师严肃地指出,这种教学泡沫现象,实在是对学生青春生命的严重浪费。
于漪老师的讲话引起与会专家和代表的热烈反响,使大家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开幕式还邀请了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作有关诗歌教学的学术报告。张教授以其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细腻的感性体悟讲授读诗、教诗之道,对划一和差异、流行和经典、现代与古典等范畴进行了深刻、清晰而具象的解说,对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文学特别是诗歌对青年人情感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自己对许多诗歌的个性化解读启迪了与会者。
本届论坛由浙苏皖沪四地各提供一堂诗歌教学公开课作为研讨的案例。杨浦高级中学邹一斌老师的“寻李白”课,通过诗歌内容的吟诵和感悟,凸现了余光中的现代诗与古典诗词在形式和精神上的一脉相承,引领学生在对李白和余光中精神世界的追寻中,关注“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的主题,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启迪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绍兴鲁迅中学钱永根老师的“早晨,天下雨了”课,通过诗歌意境的捕捉和体味,带领学生走进情意浓浓的诗歌氛围,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感受和反馈,师生互动比较到位。
张家港高级中学陈凤娟老师的“谛听天籁――一组秋叶诗的赏析”课,以较大的教学容量带领学生走进古典诗歌一个独特的意象群――秋叶,在细致的体味中探究意象的文化内涵,教会了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一种常用方法。
马鞍山二中夏晴老师的“《锦瑟》《雨霖铃》比较阅读”课,在局部与整体、形式与内容、语言与主旨的多角度比较中,使学生对“诗庄词媚”的古诗词风格有了感性的认知。
课后,到会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自由、热烈而有质量的讨论。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新语文圆桌论坛的主要发起人程红兵首先发言。他强调了论坛发起的初衷,即倡导一种务实的、研究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论坛上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必须说真话、说实话,摒弃现在流行的评课套话、空话、假话,实实在在地研究一些语文教学问题,把新语文圆桌论坛做成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好品牌。接着,他对四节展示课和浙苏皖沪四地代表的诗歌教学作了率直的评价,肯定了大家对诗歌教学的热情关注,也提出了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篇7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特殊语文教育课程 应用实践 应用反思
1.引言
所谓特殊教育学校,就是指学校里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接受能力障碍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智力障碍等,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弱。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较差,对于语文材料的感知能力和语文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往往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更不用说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应该采取何种办法强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认为,应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特殊语文教育课程的开展,优化语文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障碍学生的语文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特殊语文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语文教育课程的实践方法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优质高效的特殊语文课程教学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其语文教学本身就面临较大的压力,这是因为学生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接受能力障碍,他们的听觉、视觉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或疾病,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与分析能力较弱的。那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更新语文教学理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特殊语文教育课程以全新的模式展现在特教学生面前,让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提高他们对语文信息与知识的感知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一些声音、图片或视频,从而给予特教学生更多的刺激,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把原先较为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形象而生动,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大大提高特殊语文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障碍学生的语文辨别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障碍学生对语文的辨音识字能力较差,尤其是对于语文中较为枯燥的文字、读音等,感到非常陌生,更难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此外,这些障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是较弱的,临时记忆一些语文信息知识时,往往很容易忘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该针对这些特殊障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巧妙地把一些语文中的字母或生词较直观地展示出来。教师还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语文汉字设计成漂亮的艺术字,激起障碍学生对这些字幕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还可以把这些汉字拼音或词语设计成不同的颜色,运用多媒体课件发出准确且动听的读音,从而让特殊障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通过反复的视听、泛读和跟读,提高语文理解和感知能力,创设图文并茂的学习情境,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语文新词与新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障碍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这些障碍学生的字词和语法知识较为薄弱,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感知速度较慢,语文素养存在较大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针对障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避免先天性学习缺陷,尤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培养障碍学生的感知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应用于特殊语文教育课程当中,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写出电子版语文教材,让其实际运用于特殊语文课程教学当中,通过这种现代化的电子式语文教材,让语文课堂变得动静交互、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让障碍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巨大魅力,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意志力,提高语文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障碍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障碍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就也许有其他方面的巨大优势。比如,在视觉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其听觉方面就非常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其模仿能力则较强等。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这种缺陷补偿性理论,对这些特殊障碍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对策,最大限度地运用优势,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让他们真正理解语文教材中的核心思想与内容,并引导障碍学生有机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发挥想象力与联想力,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培养这些障碍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特殊障碍学生提供较生动有趣的教学画面,让他们看自己喜爱的动画片,教师可以在一边教学并乘机提出一些问题,还可以在对应的图片周围写上相应的汉字,从而让特殊障碍学生在较为直观形象的展示下,获得更形象生动的学习画面,培养视觉、听觉、感觉反应力。这样的特殊语文教育课程,将大大利于障碍学生理解语文内容,综合提高语文能力。
3.结语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障碍学生,他们的语文接受能力是较弱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主体性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从而让特殊教育学校的障碍学生,无论是智障学生,还是听障、视障学生,都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对象。由于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较弱,因此他们更需要良好的语文教育,习得语文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进而能让他们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2]高超.活动教学让智障儿童识字课堂“活”起来[J].现代特殊教育,2011(08).
篇8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语文;教学困境;应对措施;教学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瞬息万变以及全球化的激励竞争,企业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寻求创新之处,以求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满足本企业在市场份额的占有度以及竞争力。对此,现在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注重高素质、创新意识的人才。这一情形的变化,给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高中语文教学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下,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经过总结分析,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基本上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为基本起点,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无形与学生拉开了距离,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惧之情,这就无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虽然现在的青年教学学历高,在大学受过优良的教育学的培训,也有志于素质教学,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一切素质教育仅仅是一个噱头,无法形成长期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让这一教学理念长期存在。
(二)缺乏生命意识教育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不在要求学生为机械式的考试狂人,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能就是美化学生的心理,培养其健康的生命意识。但在实际教学环节上,高中语文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完成上面交代的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这一点的缺陷尤为明显,从各项调查机构有关高中生心理素质的数据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下滑,没有正确的生命意识,一直出现药家鑫、复旦研究生投毒案等影响极其恶劣的社会事件,其根源为现行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庞杂,为此,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以上知识,并活学活用,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这一问题表现的非常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缺乏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高中语文知识水平的尺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知识水平,但是学生缺乏对课文及相关辅导资料的阅读兴趣,反而将过多的兴趣投入武侠、奇幻、动漫及网络小说中。出现这些因素,一方面是教学管理上的失误,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②忽视听说教学工作。语文是一门语言课,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但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省去了听说的教学,高中教师认为听说教学是小学教师的任务,并不是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以致出现学生的汉语能力没有整体提高,普通话或当地方言交流不畅,也让学生少了语文这一门美感的享受。
二、新形势下解决高中语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为提高高中生语文教学的成绩,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就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在针对以上高中语文学习的困境,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此,笔者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学的重点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尽最大力度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激发他们阅读、写作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教学理念倡导下,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开展互动教学的模式,与学生构建一个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会将教师当做朋友,进行真挚情感的交流;教师也应当耐心地与每一个高中生交流,善于发现他们的难处,为其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将生命意识溶于日常教学中,善于应用教材,启迪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如高二的《热爱生命》、《谈美》,高一的《荷塘月色》教学中,透过这些极富有生命意识教育意义的课文学习,让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完美及美好,并且激发中学生认真对生命进行思考。在透过语文教师对日常生活的一些实例的讲解,将其联合在一起,这样高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就会被唤醒,学生也会用爱的眼光及观念去判断一件事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语文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在语文学习环节上的科学引导及相关的监督。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为此,教师应当时刻监督、督促他们学习,松弛有度,保持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在阅读教学培养上,应当为学生讲解网络名人的成功事迹,引导他们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作家,大多为名校毕业的,还应当具有广泛的阅读、丰富的阅读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要通过人生最为重要的高考。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学、多掌握一些写作题材,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写作功底。
参考文献:
[1]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 创设大语文情景――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2(04)
[2]孟晓庆;活化语文课堂 激发个性飞扬――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之我见[J]. 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06)
[3]何招付;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J]. 青年文学家. 2011(07)
篇9
一、初中语文教学宜“活授”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应该是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不但要注重知识传授的科学性.而且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爱学、乐学。
“活”是新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感外.还要在业务提高上做文章。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备课设计中。教师除了要钻研新课程标准与课本以外,还要了解具体教育对象,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采取针对性教育教学方法。其次,要充分使用好课堂45分钟。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一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要繁简适当.需要语文教师在总体上把握课本的框架,形成体系.不是将教学搞成“大杂烩”。还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克服夸夸其谈的空洞教法。教师在讲台上大谈特谈文章深刻的寓意以及完美的艺术性.学生听起来海阔天空。用起来却茫然无措.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二、初中语文教学宜“启发”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的程度如何。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程度密切相关。而教师有效启发、引导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节点.是开展探究活动的“眼”。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眼”.整堂课就“活”。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编排了讲读课、指导阅读课、自读课等内容.课后练习编排也很具体.在泾渭分明的语文教材面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理清教材脉络.把握框架,深刻领悟教材编排目的.从教学的要求出发,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找出课堂教学的“眼”.开展启发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初中生年龄大多处于13~17岁。在这个发展时期,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果将其引导到语文学习当中.将会对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推行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按照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各占一定比例的原则.把全班学生编为多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将教学目标以探究题的形式揭示出来。引导学生对照要求开展分组思考、讨论、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对后进生提供必要的辅导.为其他学生进行思路的点拨.这种点拨是画龙点睛式的.起思想引导与思路启发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获得知识。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法。
三、初中语文教学宜“扎实”
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实效.那种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听得昏昏沉沉的教学活动效率低下。是典型的无效劳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要避免这种无效劳动.要认真搞清语文课堂教学以谁为主体的问题.“扎实”的要求要落实在学生学习中。教师课上讲得再生动.学生不听、不记、不写,学习效率也是低下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学生动脑的、动口的、记忆的、书写的一定要求他们认真完成,充分利用学生的耳、脑、眼、手等感官开展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语文教学过程不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也不是来看戏的,教师讲得再透彻,如果缺少了学生的配合学习.成效也无法提高。例如在古典诗词、优秀散文等内容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进行朗读背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明确提出学习目标。该当堂完成的一定不要拖到课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推行“过关式”考核方法.不要等到一个单元内容全部讲解结束以后再进行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将考核的中心前移。在每一课讲解结束或每一个重要知识点讲授完成以后。都要开展及时的考查,将语文学习的基础打扎实,及时发现学生哪些地方学得不到位。查漏补缺。要注意的是及时考查不等于肢解语文知识.要注重灵活运用与全面考查。
四、初中语文教学宜“生动”
篇10
优化课堂教学,还应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要在解决乐学、善学上下工夫,毕竟“抱着走”、“喂着吃”、“捆着学”都无法实现教学目的。调动积极性,就应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看作是一个宝库,想尽办法去激活它、开采它。学了《中国石拱桥》后,不少同学流于说明文形式化的学习,没能留意“28道拱圈”的细节介绍。对此,我适时提出这个问题,于是便有了对赵州桥结构的研究,文章为什么介绍这个内容的探讨,由此了解到赵州桥的坚固,知晓了介绍此内容的目的,同时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设计未来的桥。学生思维的活跃,超出了我的预料:音乐桥、折叠桥、海峡彩虹桥等便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张研设计的集观光、休闲、餐饮、购物、交通于一身的“梦之桥”,设计图纸与文字一并展示大胆的想象,较为合理的设计,让我看到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愫和小鹰试翼的壮景。
优化课堂教学,还应定向延伸,渗透生活。不拘限于教材,不拘限于知识本身,不拘限于知识的表象,善于抓住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定向延伸,将现实生活的信息和活水注入所探究的内容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郦道元的《三峡》时学生们根据自身阅历,对自己的“山水游”滔滔不绝,聂兆航同学还结合课堂表述,整理写出了散文《八里沟,人间仙境》。文笔洒脱、生动,感情细腻真挚,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正在进行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移民等都成了探讨交流的话题。“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能够“自由呼吸”的课堂上发表看法,交流见解,拓宽了思维,深化了自己的认识。
除了优化课堂教学外,刷新语文作业,让作业面孔靓起来,也备受学生的欢迎。有时“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作业多或作业难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疲惫不堪,更多的时候,他们感到的是一种源于‘低效作业’的心理负担”(李镇西),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业就是那种机械的、了无生趣的字词抄写,这种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使他们心累。学生感兴趣的是有一定自由空间的作业,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绝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我把开放性的作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整合归类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应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类,形成体系,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巩固积累。例如,学了古诗文后,便可让学生分季节、景物、哲理、抱负等进行名句的分类整理;一个文言文单元学完后,按通假、一词多义、古今不同义、词类活用等分类整合,这样积累的知识不仅系统,还能运用自如。
2.延伸拓展式:这类作业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上。面对浩瀚的课外读物,有时学生漫无目的或无从下手,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所以这类作业就应在学好课内文本同时,按照老师的引领科学有效的去完成。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读《莫伯桑短篇小说选》,……课外精品的阅读,弥补了课本阅读总量的不足,弥补了课本范文与学生生活有时空距离的缺憾。
3.自由随意、百花齐放式:这类作业主要集中在日记或随笔的常规练习上,目的是刻意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新生入学就要求人手一个积累本,然后起上一个动听的名字——“五彩贝”,其中可以作摘评,更主要的是诱导他们练笔,带领他们积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