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便可根据不同的年段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文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宜的的策略引导和培养学生“悟”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领悟
学生学习是以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引导、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触类旁通,具体感受学习材料的内涵。教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意思大概了解了,但若要实际运用仍有困难,说明学生还是浅层次理解。此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曾经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特别害怕的事例。学生纷纷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一位学生这样讲:有一次,我作业没做好,偷看电视,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以后我看电视总是战战兢兢的。又有一次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忽然有人敲门,我连忙站起来跑回卧室去写作业,我简直成了惊弓之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打上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烙印,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使学习材料更有现实感,学生更容易领会词句的意思,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展现形象顿悟
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积累的限制,对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难以理解;教师可借助直观事物、模拟情境、具体动作把学习材料内涵化作具体的形象。如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学生对“暖”和“寒”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言语直观以及录像直观感受“暖”和“寒”的含义。从中感悟到了没有费一枪一弹,智取金沙江后的高兴心情,推测到“暖”字烘托出了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然后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学生看着画面上艰难地攀着铁链,桥上是敌人的枪林弹雨,桥下是惊涛骇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向前推进真叫人胆战心惊,“寒”的内涵不解自明。教师提供了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学生心中忽然开启感悟之门。
三、引导比较彻悟
篇2
一、对小学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认识
吕叔湘先生所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如果阅读教学,已经成了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自觉行动诉求,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对文学艺术就会有吸引力,我们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
1.研究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再好,文学形象再美,如果学生本身不愿读,懒得读,视读书是苦事,没有兴趣,就无法使学生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学生也就无法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量,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了。
2.研究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既是语文知识的传递,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更是人格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会欣赏课文,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也就是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
3.研究阅读欣赏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教师就要以一个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欣赏同一作品的欣赏者角色来对待学生。同为欣赏者,同为一件作品,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所拥有生活经历不同,所拥有知识水平不一致,那么理解感悟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这样就避免了语文答案的标准化,一致性,教师就会以更广阔的心胸来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应答和理解。
二、对小学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思考
1.通过教学研究,初步构建起“阅读欣赏”的理论框架
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旨,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观;树立“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理念,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入境、入情、入迷。
通过探索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新模式,改变教师肢解课文、破坏整体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把握语文的整体情感脉络,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习得,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审美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通过研究、实践,提炼出阅读欣赏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方法
文章是文学家生活和情感体验感悟后的精神产品,是多姿多彩的,是博大精深的。破解领悟作品,与作家对话的方式也应当是各种多样的。阅读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让阅读变成欣赏,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朗读、再现、联想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文学的美,艺术的美,生活的美,情感的美。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相对压缩教师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拓宽学生阅读欣赏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兴趣,诱发动因,把破碎的文字变成有血有肉的整体形象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更好地感悟、欣赏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提供基本的知识保证和必要的方法。
3.通过研究、调查,对课内外阅读欣赏的材料和时间进行科学开发利用
(1)精选阅读欣赏的材料。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阅读资源,因地制宜创编校本教材,感受错落有致,平仄有韵的文句之美;浓厚深沉,婉转动人的情感之美;可敬可亲,栩栩如生的形象之美;高远旷达,回味无穷的意境之美;巧妙深邃,富有逻辑的思辨之美等等。
(2)合理安排阅读欣赏的时间。通过初步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而一学期课外阅读时间一般集中在节假日和寒暑假。为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细水长流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边角时间”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必读时间、半自由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
4.通过研究、总结,初步建构起多元阅读欣赏的指导评价机制
在阅读欣赏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确立以下几种机制,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阅读。
(1)阅读指导机制:教师的指导,重点在课内,延伸到课外,使阅读欣赏逐步形成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外补充到课内的良性循环流。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99-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取向,影响着学生情感的生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和文之间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使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因此,在语文学习之旅上,语文老师承载着一个巨大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精神发育。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部分学校,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条件,他们的阅读仅限于初中三年的课本上,如果再不注重阅读量的话,更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生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苗,使他们的学习迸发出生的活力。
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自己也要喜爱阅读。如果教师有丰厚的积淀,在教学或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也自然会感受到阅读的精彩和魅力。
2.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从语文课堂角度分析,我们会发现在阅读能力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阅读基本技巧。传统的讲读课,一般是对课文进行深挖细掘的整体或局部分析,教师繁说细讲,学生直接吸收,当然也可能把课本内容掌握了,但对阅读技巧的形成不能起直接作用,学生几乎没有独立阅读的经验。阅读课文,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诵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诵读,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加强记忆和思维,在诗歌和散文教学中经常运用。针对不同课文,采取不同方式,就会使学生沉浸到课文中欣赏或品味课文的精彩语段、优美文句或深沉含义。
例如在教学诗歌《理想》时候,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每一小节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引读、顺读、美读、齐读等方式,在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朗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体味到了诗歌的形式美,情感美。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一己之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多角度理解,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从走进文本到走出文本,这无疑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例如我教学散文《散步》时候,我没有拘泥于一般人眼中的主旨:课文反应了中年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无容置疑,文章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敬爱和对孩子的爱恋,但是除了这些,文章里还有许多美点是值得我们感悟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问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中体悟情景美;从"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体味家庭的和睦美;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味人伦美——在阅读教学中,在文本里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眼睛”,从这扇窗户中引导孩子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情感的熏陶。
4.开放课堂,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语言,发展语言,积累知识。课外阅读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更纯洁,更健康。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方式有很多。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都是名家名篇,每学一课,我都会给学生找到作家的其他著名作品,有时还能找到根据课外内容或思想改编的歌曲,学生很喜欢。比如学习诗歌《秋天》,我会带领学生在其他书本和网上搜集有关名家名篇有关秋的描写和诗句,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更是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书写能力。
篇4
关键词:阅读体验;课堂对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G623.23
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及时改革传统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深化小学生的文学底蕴,实现小学生的素质化发展,从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体验,提升对话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忽视小学的阅读体验,将学生与阅读文本相割裂,没有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对话。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是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情况非常严重,小学生极少有机会对阅读文本发表主观性见解,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少与学生展开对话互动,经常采取全程“讲授法”开展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导致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深入分析解读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较弱,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教师与文本对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不断提升对阅读文本的解读与驾驭能力,加强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写作特点、思想情感,从而确定最佳教学方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职能与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学生展开亲密的互动交流,拉进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距离。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抓住阅读文本的兴趣点与学生展开互动,对文章的理解要有创新,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反思和创新的态度解读阅读文本,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师要用感性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尊重小学生阶段性的认知规律,增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在《黄果树听瀑》一课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写景文章的特点,通过“空间位移法”对文章展开解读分析,以“景色之美”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写生对“黄果树瀑布”自然景观的破坏展开思考,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品质,实现“生态教育”的价值理念[1]。
(二)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实现小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从而使小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针对阅读本文展开“自主学习”实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为学生营造交互式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一小组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合作互动、探索发现自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力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做好课堂小结,针对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段做好积累,针对文本的结构层次和思想内容展开深入的挖掘分析,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深化小学生的文学底蕴,提升小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水平。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立体的音画境构成的感官冲击下,自觉走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小学生具有感情化的思维特点,对于抽象的文字概念的理解能力远不如直观性的事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全面理解文章,实现小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还是以《黄果树听瀑》一课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以动态影音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产生无限热爱之情。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今天遭到生态破坏的黄果树景观图展示出来,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唤起小学生保护自然的内在情感[2]。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对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运用提问法启发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思索,使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和“想”的结合,从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对话的“教态”一定要亲切平和,从而促进友好和谐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激发小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阅读本文的理解,提高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对话,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发挥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实践活动。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部分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定在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实践活动。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可以广泛地吸收别人的思想,扩充自己的知识,最终创新更多先进的文化。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忽视了引导学生在本次阅读教学中进行思考,忽视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把握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学习热情。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专注于阅读教学活动,为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神笔马良》时。教师可以以小学生爱听爱看神话故事的特点,帮助引导小学生阅读文章。在阅读任务安排上注重掌握文章的故事梗概,了解神笔马良的神奇之处。通过教师的引读,小学生可以对整个神话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小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疑问,想了解到马良是怎么得到这支神笔的,神笔马良最后会发生怎样的神奇故事。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小学生愿意去阅读文章,激发了小学生对本次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下一步阅读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教学模式,为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营造氛围
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活跃整个课堂气氛,为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教育工作者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引读教学法。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常见方法,小学生由于阅读经验比较缺乏,需要教师引读,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理解作者文章中暗含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通过引读示范。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民群众对的爱戴之情。
(2)课外阅读法。阅读教学需要走出课堂,让小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多思考,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在一定的时间里,要求小学生将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切实提高了小学生课后阅读量,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讨论交流法。学习需要讨论和交流,小学生在阅读文章后,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还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知识。通过讨论交流,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教师再适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读写结合,为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实践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实践。小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了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方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技巧。在写作中遇到的疑问也为下一步阅读学习指明了重点,更好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进行。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采用的观察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程讲解时,教师应该注重讲解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地观察,生动形象地把爬山虎的特点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后,可以安排小学生采用相同的写作方法,描写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常见的事物。加深小学生对通过阅读获取到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写作是小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后进行的实践行为,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房相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
2013(2).
[2]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寻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便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阐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审阅,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成为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因为教师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行以及教学的具体安排,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自身良好的专业文化素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会影响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对教材的内容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安排,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不高
面对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需要及时地跟上教育时代步伐。然而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得不到加强,没有实现社会教育的目标。
2.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生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阅读时无法表达出对文章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式单一化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最终找到了一种自认为可行的教学方式,并且将这种教学方式作为自己固定的唯一教学方式,就会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限,阻碍学生探究性学习。单一化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散发,无法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新鲜感和学习热情。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提倡体会阅读的情感,从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的语言文学识别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教学内容,一味地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决策略
1.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书籍的阅读和研究,能够丰富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饱读诗书是必须具备的。教师应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艺术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教育发展步伐,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不断成为专业型教师,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皮亚杰说:“兴趣是其学习的不竭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心思投入进去并且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组织各种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情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实现多样化教学
竞争才会进步。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会促进各种教学方式的竞争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丰富课堂教育的教学知识,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发展。
4.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使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首先,加强对读的训练来增加语言文字的词汇量;然后,经常进行复述训练帮助学生消化词汇;最后,加强文字的比较训练。
综上所述,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策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最直接地承载了奠基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发展的使命,对学生现实情感的丰富、阅读技能的提升、良好语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将详细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梗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指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促进学生、教师与课本三者之间的自我体验和思考性对话,通过对话过程,老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实践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阅读技能提升的语文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满足了教育体制改革中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总结和实际应用,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阅读教学理念滞后
现阶段,由于阅读课堂上学生人数众多、个体阅读能力差异大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阅读教学手段的表面化,虽然响应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手段进行了一定创新,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但是阅读教学的以人为本的交互性理念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仍占有绝对性的主导地位,许多问题没有经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就在老师的显性化暗示中得以解决,在课文中心思想的归纳上,部分教师更是以主观想法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向。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实际通过阅读、探索、发现和研究问题,无法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课堂实际就是对老师主观意愿的转述和重复,课堂阅读内容就变得死板、枯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
首先,部分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的投入。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多年的经验足以应付阅读课堂的所有问题,在对具体课本的研读上不够重视,对教材上的课文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没有深层次挖掘课文的情感,教学内容没有被内化吸收,教师难以精确把握教学目标,不能将有关阅读技能与课文完美结合。其次,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缺乏有效的引导。教师阅读教学时集中关注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过程,重视与优秀学生的交流沟通,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教学课堂效果。同时,教师没有确定一个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思考后,不能及时地反馈肯定的信息和评价,积极评价的缺失会极大地影响接下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阅读教学被动性较强,学生缺乏个性化阅读
大部分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依旧过分强调课文生字、词语、优秀句子的认知,完全以学生的应试考试为阅读教学的中心,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局限于问答、讲授,阅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文本引导理解中度过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即使教师的课堂内容十分精彩,学生的自我代入感还是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预先设定好的问题结论和答案,不利于学生深刻体会课文的真实情感和重点、难点,没有起到锻炼学生筛选有用信息、总结课文思想的阅读能力的作用,阅读教学的人文熏陶作用大打折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手段
(一)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提升学生的学生自觉性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效率。老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进师生间的共鸣,老师还应该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会极大地增进学生的自我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同时,还要提供宽松的质疑环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最后,老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读边记和善于使用工具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加强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能动性的自我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何教学手段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思考,切实将阅读技巧内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注重语文阅读教材的研读。教师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教学要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课文秩序,注重课程的导入和拓展,选择性地处理精讲和略讲部分,抓阅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激发学生阅读情感,读悟结合,促进学生感悟人生,把语文阅读生活化,促进学生走近生活,总结阅读技巧和规律,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思想的目的。
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改进对策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综合运用教育学、语言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强语感,为学生未来文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奠定基础。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革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强化,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适当穿插课外文学,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强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作水平。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综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佳。对此,应当以新课标为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具体的做法如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成绩等,规划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使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作品、体会文学作品,使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2.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要语文教师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适当地指导学生,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自身文学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①指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因为引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索,从中寻求到新知,扩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再次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巩固知识。②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够使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阅读效率。
3.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满足新课程要求,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提高文学阅读效果,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文学作品阅读,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北大荒的秋天》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放秋天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对秋天进行描写,如此每个同学,脑海中都会有一个秋天的场景。此时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②与我们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课文是从那两个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④第三段中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阅作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师情境的影响下,加之教师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真地进行文章阅读,解答问题。(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注意与写作相联系,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进行作文写作。如此,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阅读文章,学习文章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促使学生将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雅鲁藏布大峡谷》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写分析,并借鉴文章中风景描写的方法,来对自己生活中的一景进行描写。如此,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对其中风景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其中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词语的运用。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文章所应用的写作手法、词语等来完成写作。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讲述作品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段落划分、概括文章中心、说明文章主题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而学生则是按照老师讲授文章的顺序,被动地进行作品阅读与理解,学生自然不会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在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教师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思考文章,说明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及感受,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①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好动、爱玩,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为了改变学生这一陋习,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营造安静、轻松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静心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②鼓励学生尝试理解文章。学生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前后段落进行思考、分析,并体会文章情感,最好使学生能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3.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主动思考文章,日积月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规划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学生会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文章阅读,逐步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文本细读;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60-01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基础学科及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开阔学生的视野等众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还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对许多晦涩难懂的文章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对文本进行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到文章中深层次的思想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文本细读策略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集中力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并且可以M行自主的思考,从而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1.小学语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现状
1.1 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环节。小学语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主要作用,对文章重点进行文本化,让学生进行细读并自主的理解与认识文章的内容。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环节,而是不断的强化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学习能力的发展。
1.2 阅读兴趣低落。兴趣是人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源,只要在兴趣的支撑与引导之下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环境、设备、教师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获得高涨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2.小学语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具体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文本细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文本细读将学生与教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及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快速熟练的掌握阅读的技巧。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逐步的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与理解水平。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教育事业单中,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优化与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阅读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在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积极的引导与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众多新兴的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2.3 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熟练的掌握阅读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注重深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深层培养。通过合理科学的使用本文细读教学策略,逐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此外,还需要重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视野与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将阅读作为持续积累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3.结语
文作为小学教育基础学科及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开阔学生的视野等众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还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对许多晦涩难懂的文章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对文本进行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到文章中深层次的思想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现况与普遍问题
目前,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校普遍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低,具体表现在阅读教学安排时间较少且不紧凑,教师对学生阅读指导少且不够专业有效。阅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无味,导致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由于阅读教学方式的不当,以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题性与目标针对性不强,极大地降低了学生们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们逐渐地对语文阅读厌弃反感,甚至产生了逆反放弃的心理。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大大增加了学生们高阶段语文学习的难度,从而较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甚至整体成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
二、推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有效策略
鉴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低效、学生阅读能力不足与阅读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我们应当尽快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快速化,经过调查研究以及深入探讨分析,以下是笔者关于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效益的几点策略。
1.阅读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有针对性.更加丰富多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再只采用以往课堂强制阅读的单一教学方式,要经常性地、定期地举办各种班级或者校园文化活动,每一期规定明确的阅读主题,例如校园课外读物比赛、班级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在阅读教学内容设置上,广泛听取接受学生的意见,改变以往不加筛选、毫无针对性的阅读材料与内容,尽量选取类型多样、针对性强的阅读材料,重点教授,调动学生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开阔学生们的眼界c知识面。
2.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阅读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大关注与重视度,花费更多时间制订明确的目标,详细有序地安排每节阅读课堂的任务;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而不是仅仅蜻蜓点水,一扫而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推动了阅读教学课堂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