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体经济的发展

篇1

我们都只知道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的批判,很少了解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赞扬!要不,怎么叫彻底的历史唯物论者呢。市场、资本,内在冲力,外在强制,激烈的竞争机制,像魔术师一样呼唤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财富从地下涌流出来,短短几十年时间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人类历史几千年创造财富的总和。

马克思把它不是看作个案和偶然,而是当做趋势和规律来认识的,内在的动力就是积累、集中、集聚的伟力。

我们经济总量虽然全球第二,但人均国民收入却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廉价劳力、廉价资源、廉价人民币、廉价税收、分税的制度安排,必然产生辉煌的成果!同样必然的伴生以上严重的问题。

我们的企业要学会资本的集中,资本的集聚!资本的兼并、重组、合作、联盟比积累重要得多!调经济结构的本质靠企业的资产兼并、重组、合作、联盟来推动!

我们的企业要学会经营模式的研究和复制。肯德基、麦当劳是如此,沃尔玛如此,阿里云菜鸟是如此,碧桂园也是如此!复制一个企业,像复制一个产品一样,被三D,四D的打印出来,然后进行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的复制,聚变的效应是核效应!

马克思还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形态,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金融资本,而不是工业资本。

美国佬近几十年凭什么成为世界上军事、技术、政治、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一把枪守着印钞机!金融创新是他的根本动力,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是充满活力的风投!一方面造就辉煌,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巨大风险,此次危机就是一次风险的释放!

对话 伍新木教授

《新楚商》杂志: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有哪些制约?现阶段的金融政策对经济有哪些缺陷?

伍新木:中国金融资本每年上万亿元的利润,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国际银行利率只2个点而中国银行利率高达8个点,加之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是国外的14倍,因此中国银行业没有面对实体经济的内在冲力,导致金融资本也没有面向创新的冲动。

众所周知,中国银行储蓄率在世界上最高,因此中国的银行业根本没有创新和风险意识,不像美国金融业具有风险意识,其内在冲力必然要面对实体经济,使其服务于科技与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没有完备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中国大量的民间资本、个人存款用于生活开支、养老保险、生病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因此民间资本不能有效的集中集聚。加之中国的垄断行业太多,投资的限制太多、门槛太高,人们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和途径,致使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这些风险小、回报率高的行业,更多的是投资房地产等投机暴利行业。

《新楚商》杂志:政府和决策者应怎样去克服这些缺陷?

伍新木:政府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打破国有银行对资本的垄断,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大力支持非国有经营机构包括民间借贷、租赁信托、小贷融资、融券融债等形式,增加融资渠道的途径。

《新楚商》杂志: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寻找怎样的切入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协调发展

伍新木:答案很简单,要学习美国对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学习美国金融资本创新和承担风险的意识,借鉴美国风险投资内在冲力必然要面对实体经济,更好的为科技、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现在正在打破和改变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脱节,但速度稍显太慢,步伐要更快。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9-0007-02

进入21世纪以来,当前虚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但是虚拟资产的迅速扩张导致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朝着独立自主的方向运动。

1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1.1虚拟经济的定义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就虚拟经济的概念以及其涵盖的范畴,不仅国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国内学术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它的运行特征是具有内在的波动性。

1.2虚拟经济的特征

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1.2.1虚拟性从本质上说,虚拟经济具有虚拟性。虚拟经济中交易的商品是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有价证券,这些虚拟资产本身没有价值,这是与实物资产有本质区别的。实物资产本身有生产成本,在市场经济中,大体上按平均成本定价,遵循价值规律。虚拟资产只是一种所有权证书,以未来预期收益为基础定价的,因而相对实体经济中一般商品实实在在的价值而言,虚拟资产的价值是虚拟的。

1.2.2高流动性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

1.2.3不稳定性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1.2.4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不遵循一定之规,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等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协调机制,外部冲击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状态的恢复与变化机制。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达到协调发展状态,那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选择与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来实现。如果实体经济内部发展失衡,则必然会出现结构性供求失衡,在消费者选择的作用下,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上升、投资收益率提高,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投资收益率降低。在利益机制作用下,生产者将增加供不应求产品的投资,扩大供应,同时减少对供过于求产品的投资,缩小供应,直至供求恢复均衡为止。如果虚拟经济内部发展失衡,则将导致虚拟经济产品的供求失衡,各类资产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状态被打破,投资者将改变投资组合,增加对风险低、收益率高的虚拟经济产品的投资,减少对风险高、收益率低的虚拟经济产品的投资,并引致两类产品的价格发生反向变动。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社会将增加价格上升产品的供给,直到各种虚拟经济产品的供求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3 金融危机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虚拟经济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重要一点在于充分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政府人为构造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这种发展是外生而表层的,因而获得的增长通常是短期的“量”的增长,缺乏深厚的持续增长的基础,使金融发展的效率降低。2008国际金融风暴根源,看起来似乎是美国的次贷狂风引发的一场国际性经济衰退,实质上展露了许多所谓国际化概念对它国经济隐形入侵的霸道及国际性迷茫跟风,并彰显了世界金融秩序理应重构和到了国际金融世界急需赋予由世界经济强国齐抓共管责权的必要时刻。比如在2008年,全球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到实体经济的5倍,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以钱生钱的活动。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将进一步膨胀。但虚拟经济的发展在给世界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又由于其虚拟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世界金融业发展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一些经营虚拟经济的相关银行、保险公司纷纷倒闭,国内2009年民间投资市场约日趋没落,这样也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发展的下降。比如2008年的“十一黄金周”,销售下跌两至三成。根据北京市的调查,深圳市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1256家企业中,资金链趋紧的256家,倒闭重组的一家。对于存在的行业危机,企业必须重视和采取措施规避。同时在积极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金融风险意识,积极预防虚拟经济膨胀演变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产生表面源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金融冲击是其导火线,但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才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发展,会为泡沫的到来埋下伏笔。

3.1完善监管体系

从实践来看,发展虚拟经济,规避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体系。由于虚拟经济自产生之日起就蕴涵着内在的不稳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网络化电子化手段加强,使得金融交易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多变性,特别当金融扩张超过了经济贸易的增长速度时,以资金融通和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资本运动使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增加,若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必然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应加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建立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同时要规范证券市场的操作,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管理,监控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和投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的发展,审慎有序地开放金融市场。

3.2发展金融衍生市场

发展金融衍生市场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日益频繁,这种融资方式要求开辟衍生市场为资本流动和避险增值提供场所和机制,并拓宽国际资本融资渠道。金融衍生市场的创立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和规避国际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实际是虚拟经济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经济制度的支撑,又需要金融市场的完善。在金融深化进程中,一方面要把发展基础性市场和金融衍生市场统筹考虑,既把衍生市场作为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又将其视为改革的手段;另一方面,又要把开放金融市场和发展衍生市场统筹考虑,使它既是开放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成为开放经济风险的预警器。

总之,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它可能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发挥它灵活机动的特点,促进资源跨时间和空间的有效配置,规避它过分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带来的危机,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

[2] 杨凤娟.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现代虚拟资本的特征[J].当代经济研究,2006,(5).

[3] 王春娟.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

[4] 谢永添.关于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科学,2004,(2).

[5] 王悦.西方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理论回顾[J].求索,2006,(10).

篇3

关键词:金融;扶持;实体经济;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教育、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多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认真对待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在实体经济的结构中,小型微型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共有6000多个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商户,在我国的实体经济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为我国的GDP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解决了社会人群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另外,每年这些小微企业和合体商户在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的同时,也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这些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在我国较多的金融企业都流向了大型企业,这样看来,小微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劣势,没有金融的支持,这些企业难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小微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倒闭。

2.民间借贷风险大。现如今,民间的资本较为充裕,这样也就导致大量的社会闲钱流入了借贷市场。从理论上讲,民间借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民间借贷的利率近乎处在一个疯狂的状态,高利贷这种情况几乎到处都有,这样就使得民间的资金脱离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误入歧途。在社会上经常存在着小微型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向金融机构融资不成功的情况下,在民间借贷,更有严重者甚至转向高利贷,这样的发展状况无疑使企业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在资金和市场的压力下,最终导致企业的崩溃和破产。

3.银行的借贷结构不完善。相对来说,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显得较为简单,银行支持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大中型企业的信任,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由于银行信贷对小型企业制定的约束较多,大中型企业的频繁融资也占用了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在当前的形势下,银行的金融资源大都投入到重复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中,不仅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轨迹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样一来,由于银行借贷结构的不完善,就造成了金融资源被大中型企业占据,使得其他产业的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

二、改善金融扶持经济发展的建议

1.强化金融市场机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必须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保证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的协调与适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依赖银行部门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政策杠杆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调节金融市场机制的措施和政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机制。

2.优化金融信贷政策。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优化调整现行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逐步出台具有多样性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适应社会各类企业的需要,在金融信贷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实施差异化的要求,另外,在优化金融信贷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资金周期性的监管和风险的评估,减少信贷风险,保证每一分钱都流向正确的经济发展轨道。

3.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金融行业在做好原有的金融产品推广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实体经济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客户的需要,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并且确定合适的收费价格和应力空间,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投资的方式,从而扩宽融资的渠道,不断满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基础资产的金融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4.规范民间信贷。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业缺乏的是内部之间的市场性和竞争性,在加上政府对利率的调控较为严格,这样的政策就造成了民间信贷的疯狂,较高的利率吸引了拥有资金的群众走向了高利贷的道路,然而简易的借贷手续又吸引了大量融资难的企业,这样民间信贷就显得没有那么正规,反而处于较大的市场风险中。因此,规范民间信贷,也是推进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民间信贷规范以后,大量的社会资金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较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较为可观的力量支撑。

三、结语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金融作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必须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发挥它最大的市场价值,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稳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佳卉.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关于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J].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01:7-14.

[3]陆岷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J].西部金融,2013,12:6-10.

篇4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一、我国实体经济的地位与发展现状

实体经济是关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因此,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其经济在稳步中前进,就必须打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然而,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实体经济融资难、成本高的现状和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资金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问题。

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

随着金融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近几年,房地产业,银行理财策略和虚拟经济领域的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流入,社会闲散资金更多的流向银行等金融企业,从而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必要资金的融通,具体而言,造成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理念不完善,经营风险高。很多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权不明晰,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 实体经济生命周期具有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2、大多数实体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不大。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实体经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无序且运用效率低下,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质疑,从而降低对实体经济单位的资金供给。研究表明,68%以上的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这也不利于有闲散资金的居民对其进行投资。

3、市场失灵。由于有关资金融通的消息流通不畅,银行和实体经济单位人员对同一消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实体经济单位相对而言是信息贫乏者,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4、实体经济缺少必要的担保抵押资产,缺乏足够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体企业的融资。

(二)外部原因

1、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机制不顺畅。从信贷规模上看,由于我国居民大多偏向于保守型,更愿意将自己的闲散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用于投资,因此我国储蓄率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从信贷结构来看,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的资金有效供给不充足和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找不到满意的投资渠道的问题同时存在。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意识宣传不到位、机制不畅,导致资金周转率较低,二是信贷结构不合理,银行贷款在投资时存在偏斜,大多数流向大的国有部门而极少流入中小实体经济,从而形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平衡。我国以银行业间接融资为主,因为它灵活方便、安全性高;相反,筹资成本低、效益高但风险较大的直接融资比例较低。我国债券市场不甚发达,削弱了市场对于金融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使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增加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3、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完善。金融交易机制和金融工具创新水平低,股票、债券、期货市场等基础性产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因其发展中模式单一,不能适应多样化的交易需求,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4、金融机构体系和融资策略的不合理。我国工、农、建、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规模大,信誉好,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绝大部分资金聚集于银行,而银行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减少不良资产的增加,减少对实体企业的投资与服务。

5、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的政策更多的向以四大国有银行为典型代表的虚拟经济倾斜,而很少有相关政策给予实体经济优惠与便利,或者即便是有,其实际落实也没有完全到位。

三、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办法与建议

1、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引导货币信贷更多的投入实体经济,提高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关注度。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层次化、规范化、严谨化程度,使得货币的投向更加高效合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畅通有效。

2、促进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完善股权机制和上市机制。鼓励企业上市,能够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券进行筹资,从而扩大上市融资规模,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服务于金融实体,为其提供更多的营运资金,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3、中央银行通过适时修改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市场操作业务,增强资金的流动,加快资金运转转速度,从而增强银行放贷能力,并有效增加流通中所需的必要货币量。

4、实体经济要对自身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促使实体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立足于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增强企业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尽可能达到更高的融资要求。银行也应注重解决对实体经济融资时程序繁杂,手续过多,附加贷款条件多等问题,减少实体经济融资中的阻碍。

5、促进金融信贷投向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加强对辐射范围广、协动效应强的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例如,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因其创新强、技术高、前景好,当其优先发展壮大后,能更好的带动创新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发展。

6、切实落实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客观上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

7、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鼓舞民间投资活力。消除个别领域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坚持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资本机会平等、准入标准统一的发展原则;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公正和谐的内部环境。

四、总结

为了切实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金融业要增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在“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下,加快金融产品,业务模式的创新,促进金融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使实体经济盈利增加,从客观上推动金融业更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燕小青.民间资本、产业资本转化与实体经济发展[J].齐鲁学刊.?2013(05)

篇5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各类风险增多。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性问题突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已成社会共识。

一、实体经济的内涵

对实体经济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物质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指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等,精神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指教育、文化、信息、艺术、体育等。概括而言,实体经济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除金融业之外的其他产业。

笔者认为,经济活动中非“以钱生钱”的活动都属实体经济的范畴。实体经济是以成本和技术等支撑的价格体系,也就是说,价格是围绕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上下波动。实体经济真正创造社会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国综合国力的物质来源和国民经济的立身之本。

实体经济以制造业为核心。制造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在国家长期繁荣中起关键作用。制造业创造大量工作岗位,通过制造产品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保障,通过技术突破为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奠定基础,通过技术扩散促进其他产业发展,通过吸引投资和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世界发达国家重振实体经济的战略大都是以重振制造业为载体。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抢占“先行”制高点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发达国家普遍意识到,通过“再工业化”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复苏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欧美等发达国家力图促进传统工业部门转型升级、推动新兴工业部门快速成长,尤其是大力发展先进高端制造业,重新获得实体经济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一系列战略规划与政策法规,将“再工业化”付诸实践,开启了重振实体经济的历程。比如,美国出台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业伙伴(AMP)计划》,并提出将“美国制造”作为美国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欧盟推出《欧盟2020战略》等。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优势,研发能力强,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在有力政策的推动下,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凸显,也更容易在一些新兴关键领域形成技术、标准、专利、知识产权等先发优势和领先地位,并继续限制高技术出口。这些都无疑会增加我国制造业赶超发展的难度。

(二)“制造业回流”现象初现,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复杂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跨国公司在综合考量成本、供应链安全、市场空间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由于美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日益显现,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新趋势预计将在未来五年迅猛发展。国内专家学者对此观点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跨国公司已开始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海外向美国本土转移,这其中包括通用电气、波音公司以及NCR等知名跨国公司。无论回流的速度与规模如何,基本可以预见,回流到美国的以高端制造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回流短期内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不会有明显影响,但长期影响不可忽视。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面”上,是直接的外商投资的减少和跨国公司在华出口的减少,一方面表现在“里”上,是跨国公司高技术外溢的减缓,进而对我国产业升级推动性的减弱。

(三)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削弱,“增长极限”亟待预先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低成本制造的世界领先者。低成本优势既体现在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成本低,也包括由后发国家地位所决定的易于利用的技术成本低。但未来几年,随着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必将难以长期维系,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使低成本支撑的比较优势正在加速弱化,我国周边新兴市场正基于成本更低等优势吸引发达国家产业链低端环节转移的事实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趋势,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逐步削弱是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我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劳动力成本和易于利用的技术不复存在,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增长极限”的高发风险,亟需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摆脱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

(四)资源环境约束明显,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较大。“十一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但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24亿吨标煤左右,年均增长约8.1%。虽然,几乎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经历过粗放式增长的阶段,但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已经完结,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显然面临更大的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加快发展绿色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形成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工业发展模式已是必然选择。

(五)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环境恶化

有专家称,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延续5-10年。目前,世界经济复苏虽然在一些国家好于预期,但欧元区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总体而言仍步履蹒跚。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我国外部需求增长的压力较大,2012年1月,国内出口总量出现了自2009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经济复苏要靠出口带动,因此必然会对人民币升值加大施压力度,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增多,企业海外维权成本加大,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使得原材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也在增加,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外贸整体形势依旧严峻。

三、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需要重视处理几个关系

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方向,在此基础上,需要重视处理几个关系: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指在货币、证券、股票、衍生证券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一种经济活动。在现代经济中,主要指金融业。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因此,在当代经济社会,很多资本倾向于流向虚拟经济。当下,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政策,引导资本的流向。同时,要发挥虚拟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防范虚拟经济系统中的风险。

(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很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为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收入水平,消费业才会随之扩大。也就是说,只有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才能催生出发达的服务业,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为制造业提供和保障。简单地增加服务业投资无法持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因此,壮大服务业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三)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认为是当前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不等于完全新生的产业,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依赖于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支撑。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也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因此,要通过促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来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

篇6

【关键词】实体经济;廊坊;策略

一、廊坊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体制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经济发展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积极的转变金融经营理念,根据本市金融经济的特点和目前国家的大背景市场经济的环境,不断加强金融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积极发挥投资产业的导向作用,利用自然条件拉动经济的增长,制定并贯彻实体经济工业化、科技化的策略,将廊坊建设成为北京和天津的货运枢纽,对廊坊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2012年上半年,廊坊银监分局加强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监管引领,有效落实各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企业间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银行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六项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措施,有力地支持廊坊的经济发展。

二、在廊坊开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农业、制造业以及传统服务业。实体经济直接创造财富,是一国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经济生活中生产物质产品依赖于实体经济,借助物质产品来生产的是虚拟经济。虽然它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角色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借鸡生蛋虽是虚拟经济手段,实际都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并不断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应全国的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政策,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金融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金融方面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实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避免了虚拟经济“空心论”的问题又保证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真正做到把握好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必须防止虚拟经济的投机和暴利的产生,因为近些年随着经济形式的逐渐转变,实体资本大量的流向虚拟经济,所以急需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参与纠正,构建对发展实体经济体系的长效机制,保证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结合廊坊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中面临较多的困难,例如:产业利润空间缩小、税费负担重、竞争力很弱等。就廊坊的中小企业而言,既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需要中小企业适应廊坊的大环境,重点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从廊坊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角度而言,应采取有效的宏观干预措施,使得资金在金融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回归实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廊坊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三、廊坊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一)产业利润上升空间逐渐缩小

综合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的盈利空间急剧缩小。这和“速度型效益”缩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地价、水电价、资源价格、治理污染的代价、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都在上升,压力有增无减,这是企业反映最大的难题。由于外需下降,传统产业原来靠出口能够盈利的空间也受到挤压。所以,社会上关于减税的呼吁很强烈。现在推出的“营改增”,逐步扩大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范围,正是在考虑减轻企业税赋,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和技术改造发展后劲,鼓励服务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未来,结构性减税还要向深入推进。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收益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金融业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社会上“快富”、“暴富”、“省劲致富”的观念,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许多曾经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企业家开始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金融信贷的高利润刺激着民间资本大量转入民间借贷市场,引发非法集资、高利贷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消费需求决定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就会极大地损害我国的竞争力、经济实力和人民福祉。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本的理念。而且要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发达国家轻视实体经济,过度注重虚拟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因此,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牢牢抓住并发展好。

(三)廊坊的环境因素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然而,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多年来,南部地区的人均路网密度比较低、路网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公路等级不高,缺少相互贯穿、与外界连通的高速公路,致使南部县(市)与京津及周边地区交通不顺畅。交通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交通资源三大要素。近些年,在北三县(市)的率先发展和中部区县重点突破的同时,上述区域开发成本增加,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张,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这些环境因素都制约着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提供良好的建议改善廊坊的实体经济体制环境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决定了实体经济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关键是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促进工业产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大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必须优先考虑。一个或者若干个大企业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一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大企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水平至关重要。而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历来是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特色。因此,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对于大企业和小微企业,既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又要各有侧重、因企施策,统筹推进大中小微企业错位互动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增强实力、小企业充满活力”的企业生态。

从目前来看,廊坊虽然新型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是,产业规模最大的仍然是传统产业,今后这些产业仍然要做强做大,同时要加强技术改造,降低对环境的压力,按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模式与园区结合起来进行规模扩充和结构优化。这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离京津较远的廊坊南部,比如霸州、文安等南部地区布局。在产业发展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国际或整个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次序来看待廊坊市的产业发展变化。目前仍然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高峰阶段,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逐渐予以重视,廊坊不属于核心大都市,但是廊坊具有发展都市型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全面地发展产业竞争不过北京和天津,但可以重点发展某一产业的某一区段,某一产业的某一环节,与京津配套,构建产业集群。

(二)发挥特点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当前,河北省委明确提出廊坊要打造河北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倾力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高地,更是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目前,廊坊的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已经确立了“一核三带六大组团”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发展起以印刷包装和文化娱乐为主,民间工艺、文物博览、休闲养生、数字动漫等行业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8项,总投资800多亿元。投资上亿元的香河国华影视基地文化创意体验广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加快施工进度,已完成投入8.71亿元;河北・廊坊国家印装产业园落户安次新兴产业示范区,总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400亿元。

“梦廊坊”文化产业园这一现代文化休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廊坊“十二五”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对于廊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满足廊坊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吸引北京区域以及更大范围内的高端人群消费,促进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它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我国的河北廊坊是一个以北方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为主要贡献项目的地方,怎样才能既满足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廊坊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目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廊坊整体经济环境、综合实力及地理位置的综合研究,认为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实体经济更适合廊坊经济的全面发展,因为廊坊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北京和天津的交通要道上,这对于教育产业、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廊坊经济体制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妍妍.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认识[J].经济师,2008,(01):3335

篇7

一、从外因上看,2012年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将是导致贷款投放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2011年信贷资金指标紧张到“一票难求”,客观上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兴起,但到2012年这种紧张的局面会有大的改观。一是国家管理层面已经认识到这个层面,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此释放资金4000亿元,这是信贷资金由紧趋松的一个重要信号,预计下一步还会有类似的宏观调控措施出现;二是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的部分“贷款大户行业”出现了行业性萎缩的态势,特别是房地产业和出口类外向性行业,原因不外乎国家对房地产业从紧调控政策影响和外向上欧洲、美国等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等因素造成。实际上,这两类行业在一季度多年来一直是银行贷款贷款“集中放量”的重要方向,但2012年却出现了“逆水寒”,压缩产量,减产甚至停产,很多企业、单位不仅在2012年没有新增贷款,反而大量归还贷款,从而使商业银行失去了两条重要的贷款通道;三是复杂经济形势下个人贷款也出现了下降问题。在高息形势下,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购房、购车按揭贷款业务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低迷,内需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个人贷款的发放;四是从国家主导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上看,预计也不会再有前期那么大的额度(例如2008年曾拿出4万亿),能在这个领域吸纳的银行贷款也非常有限,并且偏重于从政策型银行融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五是民间借贷的兴起势必会分流社会各层面的资金需求,虽然其“利息高、额度”小,但“手续快、灵活方便”的特点也比较突出,更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融资需求。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相对2011年,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渠道因“变窄”而更容易出现“贷款滞销”的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重视。

二、从内因上看,商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营销工作不能“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是难以拓展新渠道的重要因素。

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刻,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发展可谓是解决“贷款滞销”的重要手段。政府已经就2012年的信贷投放工作明确指明了方向,例如在2012年1月6日―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在讲话中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了重点强调,提出“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监部门也就具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规定。但在实际行动上,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却稍显“滞后”,没有“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实体经济继而整个贷款的投放工作。一是紧迫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贷款滞销”的形势变化,对小额贷款业务嫌麻烦,不屑做,将精力仍放在了大的批发性贷款业务上;二是基层一线营销人员的配备、考核政策上都存在不足。实体经济贷款往往“笔数多、额度小”要发放贷款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上升,同时对营销人员的业绩考核如果只放在“规模”上而忽视了“数量”上,又必然会影响其营销业务的积极性;三是对实体经济的认识程度不够,相关应对政策不到位。首先是经营效益的微利性。实体经济产品往往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单纯从盈利方面比较与其他行业没有可比性,盈利水平比较低,因此在利率定价上往往要体现一定的灵活度。此外,多数实体经济企业需要利用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购买原材料,在完成生产和销售环节后才能收回资金,即归还银行贷款,这在时间上就需要一个过程,贷款回收遵循一定的周期;四是实体经济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这在金融行业是老生常谈,也不能仅仅依靠商业银行一个单位解决,需要政府牵头各个行业单位拿出综合措施解决。

三、对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工作有关建议。

笔者认为,在当前金融机构要在实体经济贷款投放上实现突破,找到新的效益来源通道,而应该多措并举,多辟蹊径,从各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应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台措施给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此外对银行而言,还有助于在贸易、房地产、投资等行业外找到新的市场,促进业务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并作为自上而下的一项重点工作、长期工作,常抓不懈。对实体经济业务不能仅站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而应该多站在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角度考虑。建议央行等主管部门对各家金融机构直接下达实体经济贷款占比要求,或对实体经济贷款适当突破贷款额度限制,从政策上加强支持。

二是各金融机构应适当增加基层网点对实体经济服务的信贷人员(客户经理)数量,并改革考核方式。实体经济贷款额度小,但笔数多,因此信贷人员往往面临着巨大的业务量压力,适当增加人手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如果单纯从业务规模角度考核信贷人员,必然会影响其办理实体经济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也要相应做出调整,将业务量和业务规模放在同灯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经办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各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应实行灵活的利率管理政策,并适当给以优惠。目前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上往往偏重参考担保方式和前期的信用情况,建议对实体经济利率定价时,除了参考以上两项因素外,还要参考整体的行业盈利水平。对那些与民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行业盈利率又比较低的实体企业,应适当给予利率优惠,支持其做大做强,这也是金融行业变相向社会“返利”的一种方式。

篇8

关键词: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3日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总体上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基础不断稳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2年新疆经济先于全国企稳回升向好,主要指标实现历史最高水平,2013年经济继续良好的增长态势,经济总体处在加快发展的上升阶段。虽然新疆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趋显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后盾,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在促进企业产能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绿色经济结构的建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最终实现推动新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现状,从中解读出新疆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金融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几点建议。

一、金融支持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

(一)银行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近几年来的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可以看出新疆资金的总体实力。2013年6月末,新疆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455.7亿元,高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783.0亿元,较年初增加858.3亿元,同比增加90.9亿元,增长24.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二。银行业加大了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基础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资金需求得到保障。2013年6月末,新疆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五大行业贷款余额合计3,741.5亿元,占全部行业贷款新增量的41.9%。由于南北疆地区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信贷投向布局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疆仍然作为信贷投放的主要地区,南疆三地州在政府多项政策支持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贷款的增长,其增速持续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二)证券业稳健运行,为转型企业服务能力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证券业综合实践得到稳步提升,总体融资能力增强。证券公司通过不断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稳步增加,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其他证券经营机构利润也实现逐年增加,2012年新疆辖内的2家法人期货公司净资本和净资产均超过1亿元。证券市场的发展为新疆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选择,上市公司快速发展。2012年新疆浩源、天山生物首发上市,A股上市公司达39家,H股上市公司1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04.3亿元,同比增长1.3倍,其中,青松建化、宏源证券等增发融资118.6亿元,金风科技、中泰化学等公司债融资78.8亿元。新疆天宏、新农开发、天山纺织、西部建设4家上市公司加快重组,加强法人治理,内控管理和风险防御能力明显增强,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三)保险业较快增长,信贷支撑力增强。新疆的保险业在近年来也快速发展,总资产规模迈上新台阶,2012年实现近500亿元,同比增长1.4%,保费收入235.6亿元,同比上涨15.7%增速居全国第三位。2012年新增一家省级寿险公司——泰康养老,其营业网点遍布城乡,保险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险密度和深度提高,保障服务作用和补偿功能不断增强,为新疆转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安全保障,增强银行的信贷支撑力,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和发展。同时积极创新推动小额信贷保险,与农业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共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保险网络,推动农村、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城镇化的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金融支持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金融发展实力相对较弱,影响经济的全面发展。就新疆金融业的整体而言,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新疆本土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于全国其他各省,无论是在金融机构数量还是从金融发展水平上,实力还是较弱。从新疆金融机构数量上看,银行、证券、基金机构数量,都远远落后于沿海省市,新疆本地的金融机构有:乌鲁木齐城市商业银行、昆仑银行、宏源证券及2家期货公司,目前为止还尚未建立本土的基金公司。从本地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上看,新疆本地的银行机构相对于本地其他入驻商业银行,竞争力、覆盖力较薄弱,在全国市场范围内缺乏市场影响力,市场占比有限。2012年新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7,022.2亿元,城商行的资产总额仅为2,634.8亿元。虽然宏源证券的发展在近几年内快速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市场竞争力增强、覆盖范围扩大,2012实现营业的利润值排名全国第11位,但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本土券商的缺乏,地方券商的实力还有待增强。因而,在新疆经济亟待转型的情况下,新疆本地金融机构的较小规模与较弱实力,给予转型企业的支持有限,从而影响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融资结构失衡,制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直以来,新疆经济的发展大多依赖于银行贷款,造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失调,金融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状况。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引起的,商业银行秉着以较小的风险获得稳定收益的目的,对于同是需要资金的企业,银行会更倾向于资金安全、收益稳定的企业而非那些具有风险性的高科技产业,同理,国有大型企业因为自身的规模性与稳定性相比非国有企业更具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新疆证券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一些不能通过间接融资获得资金的企业,想要直接融资的目的难以实现。这种融资结构的失衡就直接造成了产业领域的资金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中小金融机构的缺乏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与重要支撑就是新疆的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产值,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银行基于成本和利润的原因,规模小、收益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很难成为大型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很难满足直接融资的一系列经营条件,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并且,新疆并没有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小金融机构,虽然近两年来,新疆已经有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开展了个人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但仍然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金融支持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能力。新疆的本土金融机构不完善,发展水平相比其他入驻金融机构较弱,所以要完善本土的金融机构,提高整体金融实力,为经济转型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首先,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在扶持本土金融机构的同时,引导本地其他银行的发展,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高层次的金融机构入驻新疆,根据不同的金融发展目标和扶持对象制定多种税费减免措施;其次,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积极培育本地的金融人才,同时予以优厚的条件留住高层次金融领域的尖端人才,为新疆金融发展贡献力量,使得新疆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速转型的步伐。

(二)优化融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能耗高、效益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型,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不仅能促进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能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促进产融结合。所以,应该挖掘新疆证券市场的潜力,让证券市场应有的作用得到发挥和实现,支持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创新型企业以及一些战略新兴产业,提供高效服务;同时,继续合理安排信贷的排放总量和布局,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急需转型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市场,满足转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的建立,需要新疆政府机构在国家金融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新疆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金融发展,加大对本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完善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机构体系(如信用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等),均衡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从政策上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转型。积极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出多种灵活的市场融资工具,为转型企业提供进入金融市场的机会,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并且放宽金融市场的市场准入限制,完善退出机制,为经济实体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在国有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立面对专门面对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合理有序地推动本土金融机构发展,共同支持新疆经济转型,实现企业顺利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任保平.结构失衡新特征背景下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13.3.

篇9

【关键词】经济发展质量 问题 对策研究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总量问题,其不断通过各项政策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总量不断实现高速增长,但是新时期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经济社会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根深蒂固、实体经济发展乏力、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竞争机制等,这都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必须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充分提升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总量轻质量思想根深蒂固

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都在重视经济发展总量,不断通过各项政策干预,最大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得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价值观缺失等问题显得日益严重。虽然新时期我国政府不断强调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各级政府为了完成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总量。这种思想在未来还将长期存在,其对新时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彻底化的修正。

(二)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足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性保障。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相关企业的利润较低,发展成本不断高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显得十分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足造成的。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其实体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因此这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三)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引导和规范,而经济发展质量对相关政策的依赖性更强。当前,尤其是十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重视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但是目前仍然出台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规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严格的规定,使得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不断激化的国际市场中,我国经济增速整体在下降,如果再不以相关政策引导各地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将会使得我国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

(四)缺乏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是畸形的、不完善的,因此对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垄断性的企业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其具有政策等方面的垄断优势,而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难以全方位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中,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难以得到全面提升,这是十以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新时期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时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

经济发展思想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十分显著,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看,过于重视经济发展总量带来的问题不断增加,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方面可以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实际和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本着经济发展质量第一的原则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先进的经济发展思想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二)提升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其经济发展的质量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扶持,所以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出台地区经济发展政策,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实现各方面的创新,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对各级政府的关于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行为进行监督,使其能够从意识和行动方面充分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完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

当前,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思想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统一化的指导性政策,在保证经济保持既定速度发展的同时,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要通过完善的法规政策严格监督地方政府的相关行为,充分提升各级政府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法规,对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使其充分迎合十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

(四)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在政策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使其能够拥有与大企业同等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要使得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充分参与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中,活跃我国的资本市场,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进而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四、总结

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经济总量的提升并不能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因此必须要从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提升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出发,在保证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以此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京津冀;港城产;协同;唐山市

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唐山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副中心城市”。唐山在与京津合作中的产业定位是,承接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转移。利用优良的港口基础、把握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机遇,在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中,以临港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全力再造一个“新唐山”,更好的诠释唐山在京津冀发展中的定位。

1.唐山市“港城产”发展现状

1.1 港口

近年来,唐山港港口适应京津冀发展的步调,围绕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延伸港口服务空间、提高港口服务质量的发展目标,2014年,港口运营生产再上新台阶,唐山港累计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居河北省第一,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4位。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唐山港已经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2014年唐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100万标箱,并且成逐年递增的态势,对加工产业和货物贸易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唐山港建设完成生产性泊位84个,其中有70个泊位是万吨级以上,通过能力达到3.81亿吨/年,是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和钢材输出港、第二大煤炭能源输出港、重要的油气能源进口基地及储备中心,为唐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 临港产业

唐山做为腹地,是一个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的城市,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包括:精品钢铁、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化工等,为唐山港临港产业的发展及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曹妃甸港产业投资达2000亿元,涉及135个重大项目;另外,海清源反渗透膜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正在建成投产。2015年7月31日,京冀两省市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了曹妃甸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石化产业、资源能源储备、现代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与此同时,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把握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机遇,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涵盖了煤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物流产业集群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矿石、钢铁、集装箱、液化产品运输为主导的港口物流业。2015年,对接51个北京项目,其中有27个亿元以上的项目。

1.3 城市发展

唐山市城镇化率超过了50%,在河北省连续多年第一,这为承接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唐山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唐山的空气质量基本在全国倒数。唐山应以“绿色崛起”和“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作为河北沿海地区的新兴增长区域,唐山市以两大港区(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为支柱,将两大港区做为唐山市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但是港口优势并没有有效转变为经济优势,长期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重工业发展造成了唐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港区发展状况与其拥有的天然优势不协调。

2007年开始筹建的唐山湾生态城,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定位为唐山次中心城市、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整体规划布局以国际化、现代化和生态型为宗旨,未来将与唐山中心城区共同构成“双核”城市发展模式。目前,生态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已建成两所大学,2014年唐山工职院已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底华北理工大学也将入驻。生态城的产业布局以教育科研、文化创意、高新技术、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2.唐山市“港城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港口内外部竞争激烈

唐山港所处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港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曹妃甸港与天津港相距70公里,京唐港与秦皇岛港相距118公里。地理位置上的密集分布,再加上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京津冀港口群缺乏总体规划,各成体系,港口重复建设,导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港口产业结构趋同。然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腹地货源不充足,又带来了岸线设施资源使用率低下、港口收费价格恶性竞争等诸多问题,使得唐山港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港口的内部竞争问题也比较突出。曹妃甸港区业主数量多,且各自为政,造成无序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

2.2 “港城产”发展不协调

全球化趋势下,港口的作用逐渐延伸并被强化,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港口不仅可以拉动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唐山的“港口-城市-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齐头并进,“港城产”融合发展口是基础,也是三者融合发展的起点,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经过多年集中投资,目前呈现出港口功能较强,临港产业基础较薄弱,城市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局面。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较,唐山港开发建设较晚,港口功能较为单一,没有有效释放港口对产业聚集和城市培育的优势,对唐山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以曹妃甸港为例,港口的发展源于优良深水的天然条件和钢铁产业的需求,通过运输成本的降低实现了港口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但是曹妃甸港的发展仍然处于低层次的运输功能,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转型推动力度不够,同时,因为缺乏产业的支撑,城市在环境质量、形象、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也较为缓慢,没有形成港口-城市-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3.对策建议

“港城产”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协调当前各个经济实体能够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而提出来的,主要就是通过在港口、城市和产业三者之间建立一套合适的协调机制,帮助它们共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唐山必须抓住机会,施行“港城产”联动方式,从而实现经济大幅度发展,达到发展唐山的最终目的。

3.1全面增强港口造血机能

港口与城市、产业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关系,港口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为整个城市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物资,并且可以帮助产业开展物流、运输和贸易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而带动城市和产业的飞速发展,而城市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港口和产业的快速进步,可见三者是共生的关系。着眼于京津冀的共同利益,要将唐山作为北京的出海口,唐山应该抓住这个良好机会,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在物流和运输方面争取实现建设国际物流大港的目标,港口的飞速发展可以回馈城市和产业。增强港口的造血功能和贸易功能,引进优秀的外向型企业,对当地出口的商品进行就地深加工,借助港口独特的优势,帮助城市和产业实现最大利益,为当地经济提供发展契机,提高港口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实力,使城市、港口和产业三者都能得到发展。

3.2加快临港产业聚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港口作为兼具贸易功能的海陆结合点,对其所在的城市来说可以通过港口引进丰富的外部资源,可以调整当地的整个产业结构。从港口的角度考虑“港城产”一体化,最简单的切入点就是发展临港产业,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带动背后一系列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可见,临港产业的出现是城市和港口的需要所在,而城市、港口和产业三者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能忽略的,只有看清楚这点,才能发展区域经济,以港口作为陆地和海面的过渡区域,进行贸易和物流运输,通过外部资源来带动本地经济的腾飞。

唐山要在京津冀三地联动发展中实现“港城产”一体化发展,主要依托的是唐山的重工业,唐山借助北京进行产业转移以及天津港口政策延伸的难得机遇,发展沿海经济,使唐山的经济迅速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一港三区”的新的发展格局,最大限度释放港力,聚合资源,推动临港产业聚集,通过港口大幅度提升唐山的经济,同时带动天津和北京的经济快速发展。

对于临港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针对性,选择对接项目,既要符合港口发展需要,也能承接产业链的空白点。集中力量发展一批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使其可以为北京和天津等地提供绿色有机农副产品,为两地区做好后勤市场。将现在已经成立的开发区和高新园区作为载体,与当地高校和科研研究院合作,为唐山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一批有学识和能力的人才,在唐山建立人才创业基地,帮助唐山出谋划策,加快唐山的改造和提升其传统产业的步伐。

依靠“港城产”一体化经济,与京津地区共同实施科技创新,推动唐山的经济,再让唐山反过来加速港口和产业的发展,使得京津地区的很多转移产业能够在唐山落地,同时借助北京和天津的发展和地理优势,将世界上的优秀人才和资金都带入到唐山地区,政府也要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帮助他们建设唐山经济,为唐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3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港口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它必须依托于城市这个载体,因为城市可以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很多信息和资源,例如管理咨询、信息通讯和内陆运输连接的通道等等,这些都是港口发展所必须的服务。

发展港口战略还是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落实全国城镇化的精神,将唐山发展成京津冀地区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并以世园会的筹办过程提升唐山市建设文明城市的形象,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的:①通过世园会的筹建准备工作,建设适宜人们居住和适合商业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将城市中的各个生产要素集合起来为世园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帮助,同时能够发展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为集商贸、物流和消费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大城市;②依靠城市中各个产业的生产要素,将城市、港口和产业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它们相互依存共生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城镇化城市,加快河北联合大学新校区建设,为当地发展提供大批优秀人才,更要以唐曹、水曹、汉曹铁路为重点,建设通向四面八方的铁路网络,为其产业发展和人员流动提供更方便的环境,同时不断加强与北京地区的合作,促进唐山乃至整个河北地区的发展。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服务,所以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对于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应该优先考虑城市的服务行业并完善服务行业的体系和结构,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考虑:①将城市的服务性产业做大并且做强,同时保证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的良好发展,尽最大努力使物流和银行等服务部门覆盖到整个城市当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科技产业在各个行业的应用。②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行业,像文化、体育和医疗等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能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大量的资金,依靠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娱乐和海滨度假等服务行业,例如可以通过开发曹妃甸旅游资源,带动唐山经济的发展。

港口-城市-产业,这三者息息相关,相互依存和共生,通过对三者的建设,使其实现良性循环,促使唐山这样的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的腾飞。(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唐山市社科联2015年项目,项目编号:TSSKL2015-157,项目名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唐山市“港城产”融合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侯玉梅,朱向东.试析唐山港-业-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t望,2014(10).

[2] 傅远佳.沿海后发展地区港城产联动发展战略研究――以钦州市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