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篇1

关键词:国外资本 经济发展 外资引进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资本是投入(生产资料)的一部分,投入包括:劳务,土地,资本。从企业会计学理论来讲,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生产经营,能产生效益的资金。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资本的主要特征有: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一、国外资本的来源

主要有双边和多边的两种,具体来说,发展中国家从国外输入资本的来源有很多:

1、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发达国家政府机构的资本一般是以“发展援助”和贷款方式输入发展中国家的。

2、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各大洲的开发银行及联合国的援助机构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也是以“援助”方式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条件优惠,但数量是有限的。

3、发达国家的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输入的资本中,以来自发达国家的私人资本为最多,其中主要是私人直接投资。

4、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国际金融市场输入资本的数额也比较大。取得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中长期贷款,即从金融市场上的商业银行借到的贷款,利率较高;二是出口信贷,这是与特定进口用途相联系的,即发展中国家进口大型成套设备或进行大型工程项目投资时,从设备出口国的商业银行得到贷款,从贷款方式来看,贷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国家商品的出口;三是发行债券,即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国家债券的方法去筹措资金。

■二、国外资本的类型

从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方式来分类,分三种类型:一是国际借贷,包括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以“援助”方式提供的优惠利率贷款和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二是国际直接投资;三是国际证券投资。

■三、发展援助与经济发展

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id)指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目的的国际间实物资源或资金转移。一般是由发达国家提供各种援助资源。特点有两个:第一,使用的目的不是商业性的,而是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二:包含让予的万分,在利率和偿还年限上,比一般的商业贷款优惠的多。

国外发展援助被认为二战后的产物。战后,随着殖民地国家独立,美国等一些国家试图以外援方式提供资本要素去帮助这些国家,以便将来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势力范围。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也积极争取优惠资金的流入。

发展援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是否要偿还的角度看有赠援和贷款两类;从是否附带条件的角度看,有些援助附有必须用以购买赠援国家设备、零部件、技术等的条件,有些援助必须专门用于指定的项目;从提供赠援的主体来看,有双边和多边援助。

双边援助(Bilateral Aid)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发展援助协议或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由一国(援助国)以直接提供无偿或有偿款项、技术、设备、物资等方式,帮助另一国(受援国)发展经济或渡过暂时的困难而进行的援助活动。特点是大部分资金用于“项目援助”,便于赠援国对援助资金使用的控制。同时,双边援助更容易与附加条件相联系。发展中国家更乐于接受“计划援助”,这种方式能使援助比较适合于本国的实际需要。

多边援助(Multilateral Aid)是指多边国际机构利用成员国捐款、认缴股本、优惠贷款及在国际资金市场借款或业务收益等,按照他们制定的援助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的援助。最大的和最有影响的多边援助机构是世界银行连同它的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接受的发展援助中,石油输出国组织提供的援助也占较大的比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援助从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七十年代初,该组织的援助才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中的重要因素。八十年代后,由于石油消费国家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新油田的开发及其它有关因素,世界石油供过于求,石油价格下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对外援助也随之下降。

发展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各种援助资金的提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改革。如,对农业科研的援助大大促进了南亚农业上的绿色革命;在非洲地区,援助对基础设施(公路、堤坝、港口和电讯设施等)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对非洲国家教育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一些国家的贫困,特别是最穷国家的贫困。但发展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发展作用是有限的,援助资金数额太少,低收入国家在总援助中所占比例太小。尤其八十年代以来,援助与援助国的对外政策和商业目标较为密切地混杂在一起了。许多援助国的双边援助规划日益集中于那些在地理、政治方面对援助国有利的国家,使得那些对援助国来说在其重大的对外政策事务中无足轻重的贫困国家难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援助数额。

■四、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

直接投资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投资者在另一经济体系的企业所作的投资,而该等投资令该投资者能长期有效地影响有关企业的管理经营决定。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便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验管理。直接投资包括对现金、厂房、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有形资产的投资和对专利、商标、咨询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投资。主要特点是: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利用外资的较好形式。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正确政策指导下,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好处有五点:一是可以填补国内资金缺口,又不会增加债务负担;二是可获得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国内的产出水平;三是利用资金和条件来培训国内的劳动力、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通过其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国内就业;四是从其利润收入中征收税收,增加国库收入;五是通过其活动,建立国内同海外银行、市场的联系,并从海外获得新的资源供给。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主体是跨国公司。从跨国公司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的影响来看,短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是有利的。但在长期中,其子公司汇出的资金多于其带入的。其投资规模巨大,处于垄断地位,可操纵价格和利润,其不权通过关税减免、土地租价低和劳动工资低廉得到了优惠,而且还利用偷税漏税、贿赂、低报利润、虚报成本、高估投入价格、低估产出价格、转移作价等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收入。其为了赢利需要,不顾发展中国家国情,引进不适宜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产品和生产方式。所以这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为抵消其不利影响,许多国家对其采取各种控制措施。1、履约情况监督;2、控制其利润汇出率,使其进行再投资;3、用法律条文制订“饱和法规”控制其产权、生产与经营;4、税收刺激。

■五、我国的外资引进

从七十年代末,利用外资作为一种国策推行,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1992年之后,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十分迅速,中国利用外资的结构由以往的对外借款为主演变为外资直接投资为主,到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外资的引进了带来了不少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填补了生产、技术领域的许多空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增加了国家税收,加快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推动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出口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结构的转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与文献:

[1]《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赵国平,人民出版社,2001

[2]《我国利用外资的新途径》,陈耀庭,1997

[3]《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增长与发展》,瑟尔沃尔,1984

篇2

一、现有人才的优势

要发展县域经济,出路还是在于发掘现有人才的的潜力。从宏观上看,现有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具有三个明显、独特的优势:一是知情。他们对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熟悉,工作中可以避免多走弯路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二是好用。不象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那样花本钱、费功夫、周期长、不稳定,使用中具有到位快、进入角色快的优势。三是稳定。由于现有人才多为本地人,配偶、居住都在本地,因此较引进人才来说,相对稳定一些。

二、如何发挥现有人才的潜能

发挥现有人才的潜能,用好现有人才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实行政策激励,强化动力杠杆。要根据本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实际的承受能力,适当地自行制定人才优惠政策,促使现有人才不断产生新动力,激励和鼓舞激发众人才为全县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留住一些原本要“跳槽”的高级科技人才,创造出新的业绩。

2、拓宽用人环境,稳定人才队伍。一是加大对用好现有人才的宣传力度。特别是优秀人才典型事迹的宣传,使全县都能尊重知识,珍惜现有人才;二是改善现有人才的生活待遇,维护他们的合权益;三是破除常规,大胆使用现有人才。坚持任人唯贤,不论资排辈,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以水平、能力、实绩大胆选用人才,招贤纳士。四是根据现有人才的特长合理调整其岗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

篇3

关键词:财政政策;循环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70-01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财政的制约,为市场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对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制约因素及改进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1财政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1财政投入资金匮乏

根据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经验表明,用于环保的资金若仅占GDP总值的1%-5%左右,那么只能造成环境污染状况的加剧,而要想逐步对环境有所改善,其投入至少达到GDP总值的2%-3%。因此,根据中国目前的投入情况来看,中国银行建议中国要加大对环境污染控制、改善的资金投入,至少应占中国GDP的1%以上,如果能达到2%最好。虽然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也加大了对循环经济支出的投入,且每年用于保护环境及支持环保企业发展的资金逐年加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已占GDP总值的40%和21%,而我国当前所投入到环境保护中的总投资仅仅占GDP的1.3%,这其中还包含了民间投资、企业投资和其他资金,真正由政府指出的财政资金不足1%,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当前对治理污染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过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1.2缺少有力的财政优惠政策

发展循环经济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其社会收益远大于个人收益。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循环经济主体的补偿与激励。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循环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用于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过度的措施,更多倾向于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而缺少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我国当前用于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和治疗的企业补贴仅限于利润不上缴、减少税收等间接补贴;在信贷方面,政府也缺乏支持力度,这都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

1.3财政调节的手段单一

我国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及银行贷款两个方面,财政的调节手段相对单一。在税收这一环节中,由于考虑到企业在生产或其他环节中因保护环境、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减少了能源与资源的消耗,给予一定的减税及免税补贴,但是手段单一,必然缺乏有效的调节性。

2以财政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探讨

2.1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用于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鼓励与资金支持。为了改善当前我国环保投入资金匮乏的现象,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十分必要。首先,应建立政府用于环保投资的增长机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定时期内用于环保的资金在总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及GDP中所占的比例。另外,各级政府要积极安排并落实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预算支出,尽快加强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政府应积极调整并落实各项投资政策,用于公共财政预算的投资应重点倾向于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公益性、基础性及战略性的产业与项目。再次,各级政府还可建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专用资金,用于支持研发、使用及推广循环科技,同时加强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将循环科技及其产业化项目引入资本市场,以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保障资金。

2.2政府加强对循环经济主体发展的优惠政策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我国应加强对财政的补贴政策,例如企业的亏损补贴、税前还贷、财政贴息及加速折旧等,通过政府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主体的有针对性的科学财政补贴,而调动其加强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以引导整个社会均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政府还可制定对于环保税收的优惠政策,一方面,继续跟进对综合利用“三废”及环保投资的产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同时将其优惠的范围逐步扩大到环保工程的建设、环保机器制造业、消化并吸收外来环保技术、环保产业的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制等更多的领域。另一方面,在优惠的手段上,政府可采取扣除税收、加速折旧和投资抵免等多种间接的优惠方法。从多方面加大对税收的优惠与激励效应,以促进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丰富财政政策的调节手段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政策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可以选择的政策手段也很多。我国财政应多方位、多角度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尤其是在税收与补贴方面,几乎在企业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包括使用资源、利用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所需要。以往外部性的末端治理解决手段政策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产前、产中及产后每个环节的综合财政体制,实施多管齐下、全程治理的财政政策。

篇4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打造“三大环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争创成果,力争再次进入“最佳服务部门”的行列,为全县实现再翻番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营造文明高效的服务环境

我们将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县委九届十九次全会和县政府组成人员会议精神活动,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在全系统掀起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措施,努力把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市场管理、合同资信、商标广告、公平交易等各项职能落实到推动全县经济加快发展上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服务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进一步强化“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工商部门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的意识,始终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全系统的主旋律,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争先的激情、务实的作风来抓服务、争进位、创优质;继续毫不动摇地实施在发展与服务、执法与监管两个层面上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满意工程”,深化“服务型工商”建设,切实增强全体工商干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和能力,着力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进一步深化职能创新,营造科学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是全力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方面,坚持局领导带头,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系统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动员全系统干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力争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窗口服务,尽力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继续推行首办负责制和“引导、延时、帮办、跟踪、预约”五项服务,对新签约项目提前介入,指派专人办理相关手续,提供全程服务;抓住国家工商总局将对符合条件的县级工商局授予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良机,积极完善条件,努力向上级争取授权,进一步方便全县外资企业的登记发展。二是全力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宣传和弘扬民营业主的创业精神,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贯彻“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积极适应新《公司法》的变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开投资领域,简化办照手续,让更多的投资者想创业,创成业;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鼓励各类人员投资兴办现代服务业企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200户、个体工商户4800户、民资注册资本26亿元。

三是全力推进商标名牌战略。一方面,加大商标注册培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注册商标率。积极引导各类投资者在新办企业的同时同步申请注册商标,鼓励已经申请注册商标的重点企业进行全类别的保护性注册,引导出口创汇产品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原产地特征的农副产品申请注册商品商标、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对符合条件的要引导申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证明商标,力争今年再新增注册商标200件。另一方面,加大企业创牌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三名”商标数量。坚持按照“成熟一件、申报一件”的原则,抓住各级认定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的机遇,及早梳理出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定向培育帮扶,抓好名牌商标的推荐申报工作,力争全年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件,申报成功著名商标1件、知名商标6件。

三、进一步改革监管方式,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篇5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2、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4、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5、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3、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4、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

房地产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为了抑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适度控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经济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形成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三大产业良性与协调的发展态势。

篇6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它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全球变暖的危害极大,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寻到有效解决气候变暖的措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思索的问题。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碳经济简述

低碳经济讲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有一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低碳经济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传统的产业经济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所产生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我国气温的最高值在不断攀升,并且全国性的暖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水资源更是告急,污染、短缺、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r业生产的损失很大,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中的“雾霾”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

3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的环保经济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仅凭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媒体来宣传,如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主要是宣传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这是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使低碳经济能够发展的更好。

3.2 以低碳城市来促进低碳经济

要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规划中就要融入低碳理念,使城市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建筑时,要充分利用低碳理念,加大推广使用太阳能,室内要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选择那些节能的设备来实现整个建筑的制冷和取暖,要多多使用保温材料。也要提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这样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以低碳交通来推动低碳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增多,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大,进而污染了空气,可以说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与汽车增多密不可分。所以,应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1)倡导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对于距离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而那些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距离过远的再选择开汽车。(2)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减少货物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加大研发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这样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还人民群众一片蓝色的天空。

3.4 调整产业结构

有的专家建议将建筑材料、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所以还是需要上述材料作为支撑。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高耗能的产业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市场难以满足我国的使用量,所以高耗能产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存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5 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其实,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不是绝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摒弃高碳产业,诚然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使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高碳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这是为了在发展中慢慢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我国的低碳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要实现以上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低碳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现阶段环境不断恶化,这样我国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应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使其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还要加大政策政策的扶持力度,研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2]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

篇7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作为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不能缺少职业教育的保障。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协调发展。文章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辩证关系加以探讨,指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辩证关系

1、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推动[1]

首先,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区域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由职业教育向区域输送的优质劳动力能够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其次,职业教育能够使区域劳动力素质结构得到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劳动力的素质结构制约,因此,职业教育向区域输送的优质劳动力能优化区域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限制

首先,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受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所影响。一方面,经济实力的高低决定了可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的多少,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经济支撑;另一方面,经济实力的高低决定了可用于职业教育人才的多少和质量。因此,足够、优质的师资队伍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经济支撑。其次,职业教育专业的结构受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结构的特征决定了所需的劳动力类型和劳动力素质。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才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于诸多发达国家而言,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同本国国情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职业人才培养框架。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职业人才培养框架仍然存在缺陷,无法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提供全面而完善的指导。目前,国内相关人士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例如,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构成、职业院校的科研方向等。这些争议常常造成职业教育缺乏明确方向,无法制定正确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

2、校企合作缺乏前瞻性的规划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发展作为推动,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又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才能使企业的技术不断优化、产品不断升级、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从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保障企业从职业院校获得更加匹配的实践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无疑是保障高职学生掌握并提升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

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功能亟待强化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教学宗旨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化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基础理论的教育则只需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因为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理论基础的薄弱,部分毕业生在升本后发现学习较为困难,最终造成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双重困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升本之后,会出现“断层”问题。首先,升入的本科院校没有与其匹配的专业,只能选择相近的专业就读;其次,升入的本科院校有与其匹配的专业,然而在培养目标的定位方面,对于研究性院校来说,其教学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研究创新的能力。同职业院校存在明显差异,使得职业院校学生不得以将所学知识加以调整,甚至完全抛弃,造成“断层”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专业化岗位进行了细分,使得岗位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如此,就要求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型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纯正的职业化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无法同本科院校形成零缝对接,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对实践型人才的高质需求。

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探究

1、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提供全面而完善的指导,从而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健全应当由相关主管部门做到领导,由教育界专家、企业专家等作为构成人员,一同进行研讨和制定,从而确保制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备权威性、实践性。与此同时,在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渗透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并且大都是纲领性的、原则性的内容。因此,应制定一部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法律,使职业教育拥有权威性的法律保障。

2、健全校企合作模式

所谓校企合作,是由政府机构作为带领,由职业院校、企业一同参与的互动行为。为了使校企合作能够无障碍的开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均需进行一定的调整。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需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特征以及职业院校的特色,从而开发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途径。职业教育同企业的合作应当参照所处区域的经济水平以及职业院校的特征,开展多元化的途径从而形成优势互补。与此同时,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不断地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探究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满足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3、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水准

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水准,需要有政府机构与承认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其带领作用,从而为成人高等院校的举办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其次,成人高等院校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顾客为导向”的教学宗旨,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增强。与此同时,我国成人高等院校应当广泛收集国外成人高等院校的成功教学经验,并使其同我国的国情相融合。除此之外,成人高等教育应当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给予更多的关注,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能力的开发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如此下来,成人高等教育的水准将显著增强,成人高等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专业化操作人才。文章从“人才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校企合作缺乏前瞻性的规划、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功能亟待强化”三方面剖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企合作模式、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水准、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卢兆梅.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04:162-163

篇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是我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世、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暂新发展阶段。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论是对各行各业还是各个政府部门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接轨与考验同在。然而,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机遇是潜在的,挑战却是现实的,机遇来自对挑战的正确应对。作为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只有主动适应入世形势,学习掌握世贸规则,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中国加入wto后医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药品即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又是对国民经济有直接影响的重要物资。医药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当今国际贸易最大的15种产品之一,进入90年代后,世界药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均超过5%,中国药品市场的年增长率超过10%。目前,全球药品的年销售额为3500亿美元以上。中国自1980年以来,医药经济始终保持着2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20__年,全国医药工工业总产值2767亿元,同比增长18.5%;药品销售总额1780亿元,同比增长11.4%;药品进出口总额71.45美元,同比增长24.3%。均大大超过我国其它生产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加入wto给中国医药带来三个方面的机遇:

首先,将有利于我国医药产品的对外贸易环境改善。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开放的多边体系,可享受各缔约方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在这一原则下,届时许多国家将解除对中国的中药贸易壁垒,使我国能充分发挥中药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扩大中药和原材料药的出口,取得比较利益。

其次,将有利于我国传统医药业的改造。加入wto不仅意味着我国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我国进口的增加,无论出口还是进口,都更加有利于吸纳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加快我国医药的现代化进程,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我国医药结构的调整。加入wto后,我国医药根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对医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缩减质量差、效益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优势企业、优势品种的生产规模,在提高消费者的康复保健水平的同时,降低消费者的医疗成本,逐步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医药产业布局。

加入wto也使中国医药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由于加入wto后我国将降低关税并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将使大批的国外药品进入中国市场,与我国自行生产的药品抢占市场。目前,我国年进口药品价值总金额已达15亿美元,加入wto后,进口药品将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给我国的民族医药工业造成极大冲击。

其次,由于加入wto后,我国将根据世贸规则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药品仿制将受到极大抑制。在我国目前生产的800多个化学药品中,有97%是仿制国外品种,今后在专利期内仿制新药,开发方可索取4至10亿美元的赔偿,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需支付5000至6000万美元。

/!/第三,加入wto后,我国医药企业将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弱小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目前,我国的医药生产企业有7000多家,但大型的现代化企业极少,而经营管理落后,技术水平低的小型企业占75%,这些企业在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总体上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0年。

二、江西医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利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医药经济发展迅速,1980年至20__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7%,与全国同步。20__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总额30亿元,医药行业实现利润约6亿元,医药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2位,为全省人民防病治病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加入wto后,要对江西医药经济发展的利弊进行再分析、再定位,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江西医药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我省目前还属于低收入省份,农村人口又占全省总人口的80%,求医用药的水平远低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特别是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药品需求将不断扩大。

2、我省化学制药有一定基础,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20多种,生产能力达3万多吨,均居全国前列。各种制剂有1000余种,其中,克拉维酸、小诺霉素、庆大霉素、vc、青霉素、洁霉素等主要品种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

3、我省中药资源丰富,已普查到植物药1901种、动物药146种、矿物药14种,中成药生产能力5万吨、品种规格800余种,肾宝、血康、夏天无片、复方草珊瑚、金水宝胶囊、乌鸡白凤口服液、化积口服液等一批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中成药有良好市场声誉,汇仁、江中、天狮、南城等一批中成药企业在全国有一席之地,其中,汇仁集团是第一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民营制药企业。

4、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发展战略,必将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比较利益的转移,使处于中部地区的我省在调整医药产业结构时处于有利位置,为进入wto后我省医药产品积极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前期准备的运作空间。

(二)江西医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在全省262家医药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不足20家。143家企业重复生产600来个中成药品种。由于企业小而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销售额上亿元的只有7个,上5000万元的只有9个,1999年,我省化学原料药的产量不到生产能力的10%,普通药品制

剂企业的开工率不足50%。2、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全省仅有31家企业有中药保护产品51个,31家企业有新产品47个,一半以上的生产企业无知识产权保护品种。大多数企业产品老化,为数不多的新药也档次不高,能够代表先进研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品种只有8个,仅占全国批准的1.2%,新剂型更少。与当今以产品专利、技术垄断为标志的世界医药存在极大反差。

3、开放力度小,引资融资水平不高。全省医药工业的国有经济比例在2/3以上、医药商业的国有经济比例在90%以上,由于负担沉重、投资不足、机制不活,产值利税率和成本利润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是为数不多38家的中外合资企业,也只是注重引进资金,没有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

4、流通改革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假劣药品屡禁不止。我省医药商业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被基本打破之后,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目前全省有医药批发企业422个,过多过滥;医药零售企业3617个,分布不均。大多数经营企业规模小、冗员多、费用高,无竞争实力,为非法药品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假劣药品时有发生,侵害了群众利益,有损党和政府形象。

三、中国加入wto后江西医药的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江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大局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按照省委确定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经济战略定位,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药品监督管理运行机制与国际全面接轨,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应对加入wto的挑战,促进江西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努力提高医药的现代化水平

我国加入wto后,执行国际统一的技术标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医药行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中国将在20__年之前完成所有医药企业gmp、gsp的论证工作,因此全面加快我省药品gmp、gsp实施进程的任务十分迫切:要以实施gmp为手段,全面整合我省医药工业资源,对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对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形成以江中、汇仁、桑海、天狮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竞争有序的企业结构,促进我省医药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以实施gsp为手段,对我省现有的医药经营企业进行统筹规划、改组改造,以“规模化、广覆盖、低毛利”为目标,批发实行配送制,零售实行连锁制,组建大型、特大型医药商业集团,主动应对我国将在20__年开始向全球开放药品分销业务的承诺,策应国外医药商业零售业巨头的竞争。

2.大力推进中药的产业化经营

江西生态环境优越,中药材资源丰富,以“樟树帮”、“建昌帮”为代表的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技术历史悠久、享誉全球,是加入wto后,我省医药产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比较优势,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中药品种,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建设。一是要规范中药材种植:制定种植计划,严格质量标准,抓好示范点,引导种植区,把中药材种植发展成为农业特色经济,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要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业:重点在提高饮片质量、创品牌、上规模上下功夫,鼓励对传统中药饮片采用先进的炮制工艺和包装材料,从粗放型加工转变为精细型加工,从作坊式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组建中药材技术生产服务中心、制定推广中药标准和质量规范、加强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等各种措施,加快形成我省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中成药研制和生产、中药产品销售和贸易出口一条龙的产业链。

3.认真改进新药的研制开发工作

面对wto组织内各国日益繁多的技术协议和技术壁垒,我省要努力提高新药研制开发能力,大力开发生物药品、疗效确切药品、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药品,把我省新药研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要对全省现有的4207个药品批准文号进行清理,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上报申报材料,取得国家级药品批准文号,尽快完成药品地方标准上国家标准和保健药品的整顿工作。二是要改革现行药品审评机制,在加强药品技术审评的同时,强化为企业申报药品提供服务功能,发挥药品审评专家在新药申报中的技术咨询指导作用。三是开展药品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企业按照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配备质检仪器,提高药品成品和原辅材料的全检率,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四是搞好新药研制和注册人员的培训,使之熟悉了解国内外新药研发动态和相关工作程序要求,提高新药研制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

篇9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 区域经济 ;可持续 ;协调发展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article first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lear, real estate investment in economic growth positive role, the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alysis of its the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ec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aspects and so on three big factors.

Keyword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egion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内容: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速,房地产投资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房地产周期也成为经济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区域经济的周期受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和房地产投资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一、两者之间如何协调发展

房地产存在投资周期长、回收慢、环节多等特点,而且投资规模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呈现相同的趋势性,基本和宏观经济周期同向,但也有房地产行业本身的特点。一方面,在两者协调发展时,房地产投资可以大力促进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两者无法实现协调发展时,房地产投资很可能导致区域经济走向衰退,甚至进入萧条。

首先来看两者协调发展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投资的正面促进作用,经济必须增长,才能取得发展,才有基本动力,获得进步,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同样地,经济发展了,能回过头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区域经济健康向上,能给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使经济得到协调、持续、稳定增长,带动整个社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一直是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必然促进投资扩大,而投资因为需要垫付资金,必须取决于社会总产品增长后的资金转化成都,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成都直接影响投资额度,而投资的增长一般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这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增量水平影响投资总量,投资总量反向推动经济增长,在给定的科技水平和资源条件下,经济增长的速度由投资总量和增长率决定,长期看,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增长,短期内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增长主要靠扩大政府支出类型的积极财政政策,民间自主型投资缺位,或者增长无力。而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投资增长一直比较快,其它方面的投资水平较低,所以,在其它类型的消费需求难以启动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速度实际上由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决定。

其次,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两种主要影响方式和前进路线,一是在该项投资还没变成现实中的物业前,因房地产投资总量变动而发生的影响,也即投资分配量超出GDP增长速度,则会造成资金膨胀,比例失衡,引起投资泡沫;二是成为物业后,不同产业部门,直接到其生产能力和平衡发展,如果过于偏重消费类物业,像饭店、宾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住宅或商业类物业的建设规模,导致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由于国内经济增长一直以来习惯于依靠增加固定投资来拉动,而固定投资属于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产生投资乘数效应,大幅提高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度。因此,国内的gdp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依赖于房地产投资,并且几倍于国内经济的增长率,使住房价格不断上扬,吸引大批实业型企业进入该市场,导致一些地方的房地产投资不单单是过热,已面临泡沫破灭的巨大风险。

二、房地产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

经济的内部因素结合外部的环境条件,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综合性经济的增长,事实上,在正常的社会实践中,资源环境甚至人口的优劣变化都将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但是,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式绝大多数都假定外部环境不变,只从经济内部的运行体制分析和研究经济增长,忽略了外部环境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

首先来看看何谓“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会危害到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从传统的数量增长方式改变成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广义增长方式。其特征是增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效管理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付出尽可能小的自然资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和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关系密切,运行环境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有利于稳定和维持社会政治构架。

其二,从生产要素看,土地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资金则是紧缺资源,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房地产投资。但是,人们过去只侧重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忽略了对社会和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脱节。

其三,从生态环境看,房地产投资需要占用大量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稀缺,不可再生,这些资源被占用必然制约其它行业发展,所以要合理配置协调已有资源。房地产投资后,房产直接改变当地的空间状况,不但大量分割原有环境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还额外创造了房产的内外空间,消耗大量空间资源。密集的楼群和高层建筑把空间分割得过于细碎,使人与自然互相隔离,产生强烈的窒息感和压抑感,不断侵害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长期以来,这种靠消耗土地、水资源的粗放式发展,忽略了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所以,房地产投资应当把城市规划专家和生态保护专家纳入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使房子与自然生态环境无缝衔接。

其三,从资金融通看,由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因此,当房地产投资的发展严重超出真实需求,或者投资结构根本不适合社会需要,容易积压大量资金,造成金融行业的坏帐,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引起金融危机。所以,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配以合理的投资结构,使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应给房地产投资保证一个畅通的融资渠道。

总的说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为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两方面。社会环境是特定范围内人们的生存交往环境,是特殊的社会文化,不单单要适应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实现“安居”和“乐居”,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另外,还要尊重和保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把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众所周知,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其影响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因此2009年中国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压力很大。如果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不能达到8%以上,就可能引发就业、收入增长、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所以,必须运用相关的力量和手段,确保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鉴于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在连续出台了国十条、国九条措施以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相当严峻,遇到的困难相当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央对克服金融危机、战胜经济困难的决心和态度相当明确而坚决。

促进经济发展,金融业责无旁贷,并且大有可为。通过宏观金融调控、货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社会资金介入等,金融能够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明确提出了具体细化措施,首次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了“量化”,确定争取2009年全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信贷并不是全面放松,一味放松,而是要适度放松银根,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管理等,做到有保有压、有所选择,从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并且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我们也看到。“保增长”、“促发展”的难度相当大,完成“保8”的任务相当艰巨。特别是投资要落到实处并真正见效、货币信贷政策的真正付诸实施、农村金融支持力度的扩大以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发挥应有的功效,都还需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且需要增强政策及措施的执行力。为此,2009年要加大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促进扩大内需,优化经济增长结构。要加大金融服务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完善与产品丰富,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

2、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