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篇1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朱小根(1965-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83-02

一、团体心理辅导介绍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为团体训练、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促进个体观察、学习和体验,进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团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团体成员可以在团体中自由地观察、体会,彼此平等地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促进作用。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各种团体例如家庭、学校、组织等在人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团体心理训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发展、预防和教育的功能。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给正常学生引导和启发,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促进他们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学习高职生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并逐渐走向完善自我。由于高职生特殊的心理状况,高职生存在各种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团体为成员提供了安全宽松的环境,团体成员可以在活动中舒缓情绪、释放压力,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到什么是适应。团体成员在团体中相互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对相同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预防了心理问题的出现。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实现自我了解、自我发展。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通过讲座等方式教育学生,方法相对简单,时间相对较短,效果也不明显。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发思。区别于以往的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师是团体活动的协助者,他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促使成员自我发现、体会。在宽松、民主的团体氛围中通过分享、探讨、体验消除心理防御,展现自我,进行经验分享和深层次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高职新生心理特点分析

1.“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心理矛盾。高职生处于青春期,这时会把探索世界的矛头转向自己,更关注自我形象,从而完成自己意识的形成。“理想的我”是指个人头脑中主观塑造的,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实的我”是通过个人的实践所反映的真实的自我形象。“理想的我”处于观察的地位,总是对“现实的我”进行考察、评价。例如,某学生希望自己成为“有人缘”的人,而生活中他却经常遭到同学的排斥。“有人缘”的人就是他“理想的我”,而“不被同学欢迎”则是“现实的我”。“理想的我”总会不停地观察“现实的我”,当“理想的我”同“现实的我”差距过大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新生进入高职校园之后,随着对学校、专业等的深入了解,面对现实的学校,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落,造成“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差距。尤其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喜欢幻想,他们在头脑中早已对理想的高职建构了一幅完美的蓝图。新生入校后,新校园、新同学、新学习方法、新生活方式等都会因高期望值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

2.专业选择所带来的心理矛盾。高中的学习注重成绩,高中生普遍认为只要得高分考上重点高职就能够出人头地。殊不知,职业选择千千万,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会使生活更有价值。报考高职时,专业的选择为未来的职业定向奠定了基础。但是许多学生在报考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而是根据热门程度来选择。更有甚者,专业的填报完全由父母决定。据调查显示,在回答“你考高职填志愿时,是否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时,只有36.2%的学生回答考虑过,而63.8%的学生回答没有考虑。随着高职生入校上课,新生在就读专业上越来越困惑,有的学生不断转换专业。对自己所希望从事职业的迷茫与对现专业的不了解使新生处于严重的心理冲突之中。

3.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矛盾。高职生进入新的环境,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感。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友谊。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矜持,封闭自我,尤其有些性格内向的新生,害怕被人拒绝,不敢与人交流,生怕露短给别人印象不好。有的同学出身农村,怕被人瞧不起,总喜欢独来独往,远离人群。因而在高职生中,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有之,因恐惧而不能交往者有之,因自卑而不敢交往者有之,因自负而不愿交往者有之,这种内心渴望交往而不会交往,在高职生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冲突。

篇2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其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从字面意思看主要任务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要求的现状并非仅仅限于思想政治方面,加上辅导员对学生比较了解,发现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囊括在辅导员职责之中。

一、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具备高尚的情感,要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气质类型不同,其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不知道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一般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对前途的迷茫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体检结果、心理健康测试反馈、和学生逐一谈心、由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介绍相关学生情况等,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不仅要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测试反馈为基础,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心理健康档案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工作,还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学生情况变化的关系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同辈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和学生谈心,是一种了解,更是一种情感交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选择操场或公寓,要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2.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的谈心,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些学生不愿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MSN、邮箱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老师在明处,学生在暗处,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现在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日常事务多且杂,信息员制度必不可少。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可以利用同学之间一块儿上课,一块儿休息等便利条件,及时掌握有心理问题学生现状。信息员制度,不仅要做到每个班、每个宿舍都要有信息员,对个别特殊心理问题学生,还要具体到个人,一个信息员负责一个心理问题学生。该信息员要对该同学熟悉,在一个宿舍,热情、有爱心,如果发现该同学有异常表现,能立即报告辅导员。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方式与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健康心态面对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以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关心爱护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影响带动学生,而且要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懂得学生管理业务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结合高校改革实际的基础上,联系青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与时俱进,广开思路,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导师、德行上的贤师、心灵上的明师、能力上的高师,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把他们真正成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2]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3]田智、韩素贞.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职业圈,2007, (15).

篇3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4、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都会有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发挥集体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4;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100-01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必要的指导。部分高中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对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打开学生的心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善学校和家庭条件

高中生平常接触最多的环境就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学校和家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具有较大的影响。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避免心理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障碍。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随时为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高中生的思想问题跟他们的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年龄段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处于叛逆期的他们又常常会拒绝学习,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学校要与家庭进行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通过开家长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思想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开家长会,学生家长能适当了解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时能进行妥善处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中阶段。在学生的教育上,家长要调整好对待孩子的态度,既不能过于苛刻,又不能过于放纵,要准确把握好这个度,要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二、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在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压力,要让学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懈努力下去。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把压力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减轻大量的知识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压力。学校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正处在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心理发展稍不注意就容易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心理辅导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际观,指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当学生由于心理原因犯下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进行批评,要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把学生心理发展不完善的地方摆出来,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控来解决的。作为班主任,应当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共同交流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应对的方法。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对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更多的要依靠教师,因此,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十分必要。要明确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地位,因为班主任最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作为班主任不仅肩负着督促学生学习的任务,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班主任除了要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应当适当地帮助学生释放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学生的压力减轻了,就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只有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让教师成为能够独立对学生进行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的心理专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问题不仅会出现在学习能力上,还会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上。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重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处处起楷模作用。家庭要配合学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武晓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政教学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

[2]谢鸿.高中阶段学生自我分化和逆反心理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笔者曾尝试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湖北省的一所省重点中学和一所市重点中学,并分别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服务和驻点指导,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

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助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高中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发现心理有明显异常的学生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转介当事人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做好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便于及时发现情况,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定期反馈制,每隔两周或一个月,班级心理委员要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朋辈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信息反馈。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的工作,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各种意见得到及时反馈,把某些可能的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且也为朋辈心理互助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实施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在笔者驻点指导的两所中学的实践中,在“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在此思路下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不仅帮助了一批学生,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先进的学生得到了有益的训练,后进或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应有和及时的帮助,尤其是在学业障碍、师生关系、同伴友谊、亲子沟通等问题上效果显著。朋辈心理辅导极大地缓解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朋辈心理辅导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有需求学生的观望与疑虑

部分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是否愿意帮助自己、能否帮助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还是愿意求助于专职的心理老师,而不是求助于身边的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或其他朋辈辅导员。

解决对策:多鼓励。鼓励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信任身边的同学、朋辈,同时专职心理老师发挥应有的桥梁和过渡作用,比如在专职心理老师介入之后,最初的咨询与辅导可以与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起进行,从教师主导到朋辈辅导员主导,从共同进行到朋辈辅导员单独进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帮助。

2.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不够胜任

当有困难的同学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与同辈”,但这些同龄人有的不够胜任,表现为未能有效地使用专业心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同辈热情,与期望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存在差距。

解决思路:多培训。没有人是天生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辅导,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科学的培训和督导,是推进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培训,要从时间上、从经费上、从实践训练上多投入,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真正地掌握应备的知识、应会的技能、应有的操守和应知的职责。

3.部分年级很难开展

这突出地体现在毕业年级,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多数关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辈心理辅导员很难招募,因为在这一关键时期,花一段时间帮助别人处理学业障碍、情感困惑等问题,在现实中不仅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甚至都很难过自己的关。

解决思路:顺其自然。在未曾开展过朋辈心理辅导的高三年级开展这样的活动的确有难度,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应更多地关注高考生的心理波动与求助需求。同时,在高一、高二等业已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当他们升入高三时,由于工作的惯性,学业的压力并不会就此冲断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相信他们在高三年级也能够开展起朋辈心理辅导来。

朋辈心理辅导进中学,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实践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最终也都会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在高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朋辈心理辅导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道路。(感谢杨鑫辉教授在学术和实践中的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alan carr. 郑雪译.积极心理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

[2]卡尔. r.罗杰斯著.杨广学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6~37.

[3]李旭新,冯尚飞.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利用性研究[j].心理与健康教育,2000,3:38~39.

[4]murry.j.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562~566.

[5]chari campbell.,student success skills training:an adlerian approach to peer coaching. individual psychology,2003,59(3):327~333.

[6]timothy a.carey.the method of levels:offer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peer counseling progr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2001,1:13~16.

[7]james m. benshoff and pamela o.paisley.the structured peer consultation mo-del for school counselors.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6,74(3):314~322.

[8]ruth h.frise.multicultural peer counseling:counseling the multicultural stud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9,22:515~526.

[9]boulton, michael j.school peer counselling for bullying services as a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a study with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05,33(4):485~494.

篇6

一、主题解析

高中生异往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之一。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辅导的设计和实施。

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钟志农老师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五个基本理念,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二是对心理辅导的正确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从本质上看是团体辅导,辅导教师需要对团体运作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将个别辅导的态度带入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是这样描述“辅导”的:“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员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经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入已经改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

钟志农老师认为一个正确的辅导理念的表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教师对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确定这一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实施这一辅导主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对于高中生异往辅导,该如何把握辅导理念,并基于对理念的透彻理解形成流畅的辅导设计,从而实现辅导目标?以下以浙江省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现场赛课中的四节高中生异往辅导活动课为课例进行阐述。

二、课例呈现与分析

(一)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往的理论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在靠近”(以下简称“当爱”):47.8%的学生认为,高中的异往可以更亲密,可以涉足“爱情”。

“青春红绿灯”(以下简称“红绿灯”):处在异性眷恋期的青少年渴望和异往,在各种活动中都努力想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喜欢,并想方设法寻找或制造各种机会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

“爱的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正值高二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体验过对异性的好奇、好感、迷恋、喜欢,对爱情有着复杂的思绪,如渴望、害怕、迷茫、挫败……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多来自倾心异性的关注,他们会卖力地展现自己;另一方面,他们时时会陷入困惑,自己的感觉到底是喜欢还是爱?要不要向对方表明心意?要不要接受对方的心意?面对爱的感觉,接下来该怎么办?

“爱情学分”(以下简称“学分”):性心理从之前的异性排斥、好奇到如今的狂热,校园里冒出一对对小恋人,而更多的学生在一旁观望,羡慕、排斥、盲目、冷静、犹豫挣扎。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以下简称“分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情都有自己的憧憬和渴望,但往往只是一味地在激情元素的作用下,草率地开始一段感情,在爱情的经营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缺少爱的能力,最后导致分手。

通过对四堂课的分析发现,辅导教师在进行异往辅导时经常用到的理论有以下两个。

赫洛克的青春期恋情发展理论。美国学者赫洛克把青春期的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牛犊恋期、狂热期、恋爱期。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狂热期和浪漫恋爱期,这段时期属于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高中生对异性的追求不像初中生那样单纯和莽撞。与成年人的恋爱相比,高中生是感情多于理智,他们的感情纯洁、真挚,极少有杂念。

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并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边:激情、亲密和承诺(责任)。亲密就是亲近的感觉,与某人沟通,相互融合;激情就是把我们引向浪漫爱情的驱力,是生理吸引;承诺(责任)是一个人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中,愿意为这段爱情贴上恋爱的标签。

从辅导教师对异往的描述及所用到的理论可以归纳出,在高中生异往的辅导中,青春恋是现实导向的,而爱情是未来导向的。如果以赫洛克的狂热期和恋爱期作一条线段的话,高中生由于生理心理成熟度的个体和群体差异,可能会分布在这条线段的不同点上,有的更接近于狂热,有的更接近于成人的恋爱。正因为爱情是未来导向的,所以爱情三角理论中的三种要素是高中生需要发展的。但由于青春恋的程度不同,有时又与爱情没有绝对的界限。

(二)确定主题的针对性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往这一主题的针对性的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爱情观,正确对待青春期恋情,让亲密的异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

“红绿灯”辅导对象是高一学生,针对的主题是:对异往的尺度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能与异性同学自然、正常地交往。

“三部曲”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为美好的爱情而努力成为值得别人爱和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引导学生为了心中美丽的爱情去升华自我,为爱成长为可爱的人,给双方成长的机会,而非匆忙开始恋爱。

“学分”辅导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针对的主题是:澄清学生的爱情观,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爱情还需要等待,鼓励学生发现优化自我的方向,提升自我,助力成长。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辅导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针对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分手困扰,感悟恋爱分手期间收获的成长,学会更好地去爱别人和自己。

以上四节课都是针对学生的自我提升,但提升的方向有深有浅。归纳起来由浅到深的顺序为:(1)异往尺度和技巧的把握;(2)让亲密的交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3)为了未来的爱情,提升自我;(4)在分手中成长。

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及社会化水平来看,“红绿灯”最浅显,适宜初中生或高一学生。“三部曲”比较适合高二、高三学生,而“分手中成长”更适合经历过青春恋并有分手经历的学生,适应群体偏小。同一主题,教师在辅导时有不同的针对性。

(三)辅导目的和意义

高中生异往面临的现实困境有:首先,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业任务十分繁重,一旦陷入恋爱,时间、精力往往难以合理分配。其次,整个社会对于高中生恋爱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所以恋爱中的高中生势必要承受来自家长、教师及自身的巨大压力,不堪重负;再次,部分高中生缺乏理想志向或意志力薄弱,玩“爱”丧志。爱情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有波折,对于情绪、情感很不稳定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恋爱中的一些小事都可能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情。最后,性意识的萌动与性知识的匮乏。

同时,高中生又能够体验爱情。邢锋用斯滕伯格的爱情量表对杭州市280 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生在爱情的每个构成因素上得分均低于31岁以上成人的平均水平,但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十分接近,而且也高于成人低水平。这表明,有一些高中生已经能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爱情。

从对课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红绿灯”侧重于性意识的萌动,想要和异往却不知道怎么交往,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度;而“分手”则更多体现了异往过程中及分手后的心理困惑,“三部曲”对于异往困惑的两方面都有所涉及;“学分”和“当爱”则是未来导向的,侧重于发展学生爱的能力。

因此,高中生异往辅导的目的和意义有两个落脚点:一是应对现实困境,二是发展未来爱的能力。

(四)教师的价值倾向

心理辅导中的价值中立原则要求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持开放态度,给学生一种绝对的安全感。受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教师在实施异往辅导时常常因受价值中立的制约,而成了学生价值观的代言人。

“当爱”中教师的结束语是:爱情是美好的,爱情能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功,但爱情之路却可能遭遇荆棘和坎坷,碰到激流和险滩,没关系,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红绿灯”中教师的结语是:祝愿大家都能像这只鳄鱼一样,在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分手”的设计中男主人公杰和女主人公秋分手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女主人公秋的失恋日记,有学生写到:“在失恋一周之内,秋会很难过,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杰,两个星期后,秋开始反思自己,不能太依赖、太任性,觉得这段恋情还是有收获的,一个月后,秋也许会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还有学生提到“杰和秋需要及时沟通,如果杰对秋有一些要求,其实一开始就要向秋提出来,如果沟通了,也许就不会把矛盾闹大了”。还有学生提到“秋想到了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应负起的责任,觉得是自己错了,选择和杰复合”。对于这样一些分享,教师没有作任何价值干预,而在结尾时教师的寄语是: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里、给予你爱的人,哪怕最后分手,都是陪伴者,我们要学会更好地去爱。请做个智慧的爱的使者、爱的传播者。

而在“学分”的设计中,辅导教师把爱情定位在未来,为了未来完美的爱情,现在我可以做什么。这里也包含了教师的一个价值倾向:真爱需要等待。

在“三部曲”中,教师则作了适当的价值引导: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它是一项贯穿人生的大工程,绝不是靠一时的感觉就能实现的,而一时被误会的“爱情”在风浪来临时就会轻易夭折。朦胧的爱意、伤感的思恋、缠绵的热恋、莽撞的表白,虽然让人心动感慨,但理智的坚守、平和的心态、成熟的人格、远大的目光更让人欣赏赞叹。

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理论源起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界的影响。徐立老师在《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处理原则》一文中将价值中立的内涵概括为:(1)一个观点,学生应有权利自由地选择价值观,不受别人的控制和干预;(2)一个假设,学生在本性上是向善的,如果我们能提供一种促进成长的氛围,学生的选择是有利于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且是完全自发的、自由的;(3)一种态度,价值中立是一种辅导态度,即不对学生作直接的价值评判;(4)价值中立不等于没有价值取向,心理辅导者对学生的各种价值观保持中立,不等于心理辅导者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取向、没有价值观。

篇7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指导;意义;策略

高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因此,节奏快、压力大是高中阶段最大的特点之一。面对繁重的学业、高考的压力,有不少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一、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生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至关重要。大部分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人生有着很多的向往,同时面对着即将来临的高考既恐惧又期待。恐惧的是担心自己落榜,期待的是大学里的精彩生活。但是,大部分高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低,他们有些人心高气傲,会因为某一次的考试不理想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有些人内心自卑,总觉得其他人比自己聪明、比自己优秀,不敢大声讲话,不敢与同学嬉戏打闹。高中生的心理,不像初中生那么单纯,也不如大学生成熟,容易产生纠结的情绪,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失眠、情绪不稳定、焦躁等。

2.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班主任通过谈心、游戏、观察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对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动态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交心的谈话,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相互的了解有助于互相的理解,对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二、高中班主任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指导的策略

1.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的言行、态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积极的心态给学生带去阳光,鼓励学生向善、向上。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提前对社会有一个认识,但更多的是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高中班主任对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着高要求,只有一个积极向上、拥有健康心理的班主任,才有可能为学生带去正确的心理意识。

2.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其关注点不像其他科任老师,仅仅是在意学生的科目成绩,班主任不仅要操心学生的成绩,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高中班主任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要有一套自己管理学生的方法,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等。高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在学生出现心理疑惑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也许能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把学生向正确的道路上引导。

3.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班主任要携手班委,为班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通过班委会、班歌、班级口号等形式,让学生在心里坚定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大多数高中生都希望老师能够多注意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同时他们对很多东西很敏感,假如班主任对某些学生有过多的偏倚,其他学生难免会出现不满的情绪,出现逆反心理。所以,高中班主任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就给予更多的关照,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是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4.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室和大家一起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与班主任单独的谈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更有帮助。高中班主任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在教育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例如,可以提议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请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训练等。

在高中阶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高中班主任应该采取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指导等措施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一、教学思路

立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实基础可以发现:第一,高中阶段具有特殊性;第二,心理教学课程具有独特性。基于以上两点,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应采用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深入分析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高中生一方面摆脱了中小学时期较强的依赖性和较差的独立自主性,一方面又不具有与社会人一样成熟的心智。尽管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和逻辑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他们仍然具有行为能力不足、自我认识不够全面、遇事易冲动等不成熟之处。通过分析高中生心智特点可以发现,高中生处在一个“不破不立”的特殊时期――他们通过批判看待和评价前一阶段的自己实现自我认知,从而建立全新的人格。这一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无疑会为高中生带来心理(如性心理的产生)和生理(如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上的迷惑和烦闷。因此,教学思路应以高中生心理特点为立足点,针对普遍存在于高中生当中的问题和弊病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二)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高中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心理教育工作者应从总体和具体、当下和长远四重维度确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即面对某一类具有类似问题的对象所制定的宏观导向性目标,具体目标则更具有针对性,指希望某一个或某几个个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当下目标具有时效性和突击性,如“月考考前压力疏导”辅导;长远目标则以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旨归,较前者的立竿见影更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使教学工作的展开更具有导向性和规划性,这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应通过对授课对象的年龄阶段、理解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要点有三:其一,应不脱离心理教学理论与实践,保证活动内容设置的专业性。其二,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其三,应不忘设置评价反馈机制,注重实际成效。

二、教学实践

(一)互动式教学

将互动教学体验引入到高中生心理健康课堂中来,对开展高效教学和快乐教学以及促进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助益。互动式教学主要包含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普遍存在于高中生当中的考前压力、时间分配、青春期叛逆、情感问题及事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对症下药,探寻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正确解决办法。在生生互动阶段,教师应在保证课堂秩序良好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围绕特定话题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暴露问题,利用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坚持尊重原则,进而营造有序而真诚、和谐而开放的沟通交流环境,让学生在聆听与倾诉中排解压力,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二)“私人订制”化教学

立足于高中生所存在问题的共性,教师还应从具体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通过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进而实现对班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时掌握。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和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相关讲座,通过讲座普及知识;学校还应在讲座中增设举手提问等交流环节,专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再次,学校可安排心理咨询师并设置坐班教师,随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治疗;可以在图书馆、茶室等场所按周或按月组织心理咨询活动,同时对心理社团类组织提供大力支持。最后,应充分发挥师长和朋友的安抚作用,对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撑,自觉自发地提供非功利性帮助,进而使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家校一体化教学

通过分析生态理论可以得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二者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就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实现“家校一体化”才能更好地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家长应切实履行监护义务,切实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另一方面,学校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充分重视,并与家长随时保持密切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单独约见家长、开设家长课堂等形式与家长加强联系,进而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切实掌握。此外,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进步,学校应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与家庭的通力配合,最终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最佳的成效。

三、教学评价

(一)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保证教师教学素养的专业性是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实现自我提升:其一,教师应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意识,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应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介获知外部信息。其二,教师应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学辅导能力,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可供学生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二)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在健康教育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在适当时机予以鼓励和支持,最终使学生在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收获自信。此外,教师应注重表达的方式方法吗,在合理化的尺度之下对学生表现予以反馈。

总而言之,高中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负面情绪,形成独立人格和健康心理,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喜亮.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同样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的心理状况通常是充满幻想和迷惘,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同时,在这一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高中生往往会产生叛逆心理,以致这一时期成为“危险期”。一些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任性、嫉妒等,由此看出,对高中生的心理若不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纠正,那么将会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发展。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1.高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

1.1闭锁的“心门”

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后,最明显的心理表现就是自尊心与独立性都得到了增强,逐渐从过去的单纯天真过渡到含蓄内敛,变得不爱交流和沟通。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段时期人类的心理活动具有含蓄内敛的特点,一些高中生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处,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情绪容易激动,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顺境时得意,逆境时自卑,等等,这些都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2心理“断乳期”

高中生由于有强烈的叛逆心理,对于父母的管束带有抵抗情绪,强烈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和监督,渴望独立和自由。因此,这种心理特点被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反映了高中生渴望自由和独立,实际却又脆弱无助的心理活动。

1.3性心理的发育

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后,不仅心理有明显的变化,生理也有明显的变化。随着性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性别差异日益明显,高中生的性意识逐渐觉醒,主要表现为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感,渴望追求异性,引起很多与性相关的情绪体验。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设立心理咨询室

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职的心理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首先,心理咨询室要做好新生入学的心理普查情况,并保持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认真、耐心地给予关怀和爱护,帮助其走出心理阴暗面,从而将心理障碍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指导,例如每星期挑选一节课作为心理辅导课,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摆脱成长中的心理困扰。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理解和关怀,并通过QQ聊天、发邮件、打电话等非面谈的方式与其交流,从而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2.2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课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运用心理学、教与学等学科知识理论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创设活动的形式。目前,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不甚正规,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设立这门课程,由班主任定期与学生谈谈心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心理课程应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教师,并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与心理发育特点等影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什么是心理健康知识。

2.3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首先,学校应该定期普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记录备案,对于发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定期针对这方面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开展讲座不仅有利于学生纠正自身的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促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例如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聘请心理专家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悄悄话”等系列讲座,通过讲授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特点,以及真人真事案例,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教育子女。

总而言之,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从各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要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能单单依靠开设心理课程和心理讲座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还要发动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这样才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国伟.网络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今日科苑,2008(18).

[2]阳昌元.对留守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6).

[3]周秀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大众,2008(09).

篇10

[关键词]高中德育;心理健康;充分结合

在开展高中教学的工作中,需要重视德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充分应用了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众多理论,积极开展健康思维、性格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各项情况,促使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应对挫折和不良习惯消除方面都能达到健康标准。德育教育重点是使用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想,针对学生积极开展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的教育,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现代高中教学过程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具有着良好的教学基础和教育意义,对于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高中生处在思想和身心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在个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众多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学生本身会产生敏感和叛逆的心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内心和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针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常态的教学工作,是难以有效解决的,对此,就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它充分引导到德育教学之中,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极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中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德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品质。同时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在未来发展之中,遇到的挫折也将会越来越多,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融合,符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良好融合的方式和策略

在开展高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品德,同时还能够健全学生们的人格,对于素质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在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策略,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1.设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咨询门诊工作

在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良好融合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站和心理咨询门诊,给高中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包含了一定的德育教学,因而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自身的德育素质。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门诊中,需要由专门人员担任学生们的咨询教师,针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发现,及时疏导。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人员和教师在开展相应咨询和辅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们的自尊和隐私进行充分保护,使得学生免受不良影响。因而,高中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门诊之中,可以设立一些信箱或者开展在线咨询工作,让一些较为害羞、敏感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得到帮助和鼓励。

2.提升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德育教师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榜样性的示范作用。首先,德育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观点积极引导学生的发展。德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要充分展示出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自身出发,让学生们体会到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德育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性知识和教学经验。德育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们的日常表现和学习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辅导。再者,德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较高的责任心,是提升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德育教师同时需要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在讲授德育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

3.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不断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