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篇1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察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的阅读学习。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表现为无法围绕一个中线展开层次性的讨论,出现偏离主题的随意性聊天,这样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会被无形的扩大,会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脱离核心的语文内涵,对文本的理解杂乱而没有中心;二是,以教师的个人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上是从在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相同的文本内容会产生多元化的理解,这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基础,而教师在小学生中的权威,使得教师对文本的个人解读完全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最终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趋同化理解,也必然导致学生创造力的消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知识的意识,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

语文是集语言、文字、文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通过向学生传递基本的语词、语句、段落、文本的基本知识,来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学阅读教学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素材、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是必要的,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讨论。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引入海量课外语文资源的过程中却丢失了阅读课的学习主题。例如,在一名教师的公开课程,这个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游戏互动、现场展示、字谜猜测等“出彩”的手段,占据了教学一半的时间,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参与度很高,整堂课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但是,在整个课堂红教师连最基本的生字生词都没有进行教学,关键句子、关键语段的讲解就更不要说,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需要教师改变追求过多形式和过多资源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围绕语文知识的思维活跃状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标准,也语文知识的巩固为目标,适当地引入语文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核心语文知识的分析与提取

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什么是核心语文知识,怎样分析文本内容,提取核心语文知识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关键。核心语文知识的提取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种是要知识赋权法,即按照具体知识点和本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各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确定核心语文知识。如在《比尾巴》的教学过程中,新的词汇需要掌握“比”、“尾巴”、“松”、“公”等12个生字,文章内容的目标包括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朗读方面的目标是学习读好问句?另一种是树形分析法,即将一节课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按照树形排列,在分析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树的结构进行分配。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杂而琐碎,教师通过树形结构将所有的知识点列出来,然后设计树形结构,树根代表基础知识教学部分,树干代表主线教学部分,树枝是具体教学部分,这样就将很好地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从客观角度而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两种教学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可是从微观角度而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确有方法。尤其是在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阅读教学,实施丰富多彩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激发其对语文的兴趣。可见新课改理念极为重视阅读教学,视阅读教学为语文教学的根基。现笔者将针对新课改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相关探究。

一、实施朗读看图教学法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阅读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去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中不但有拼音文字,而且还穿插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可爱插画,这些插画其实就是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对孩子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可充分利用穿插的插画。首先可让学生欣赏插画,并引导他们说出插画中表述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再让孩子根据插画对照课文进行朗读,则能令其充分理解课文的内涵。譬如在教学《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法教学生朗读课文,而是把朗读和看图有机融为一体。首先我引导孩子认真阅读课文中的插画,并要求他们看后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小猫是采用何种方式钓鱼的?最后小猫钓到鱼了吗?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听过这个故事,而且课文的插画把整个故事情节表现得非常充分,因此不少学生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不但详细清楚,而且充满童趣和想象力,形象至极。经过这一环节,我马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启发他们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绘小猫钓鱼的?运用这种由欣赏插画转移到文字阅读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令其易于理解课文,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施读说结合教学法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总是一味采用朗读教学法。为了“阅读”而进行阅读教学。很显然这些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的认识不够清晰。从语文角度而言,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令其谈吐优雅,表达流畅。这本应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可是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却偏离了这一轨道。而当前教学改革中的新课改理念则一针见血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一再强调: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着重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的情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重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让朗读和说话训练有机融为一体。譬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尾声部分时,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后,马上就引导他们对故事的结尾部分进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小山羊究竟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而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多孩子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思路完全被打开,他们的想象不但新颖独特,丰富多彩,在表达上更是流畅清晰。有的孩子说:“小山羊性格善良、温顺柔和,肯定不会被狼吃掉。狼太坏了,肯定在吃羊的过程中会掉进河里被淹死。”而有的孩子更是突发奇想地说:“小山羊一定被他的爸爸救走了,狼被勇敢的猎人用猎枪打死了。”可见,学生在说话训练过程中不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善恶观点十分鲜明,通过这种朗读、说话、情感熏陶的方式既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又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再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当讲到课文的结尾部分,小鸟要青蛙从井中跳出来看看,我则抓住这一结尾对学生提问:“请大家想想青蛙到底会不会跳出水井呢?”对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激烈的讨论,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学生说:“青蛙肯定不相信小鸟的话,没有跳出水井。它一定会说:‘你这只愚蠢的小鸟别骗我了,我才不会跳出去呢?’”有的学生则说:“青蛙是益虫,它很聪明的,听了小鸟的话后,它跳出了水井,并看到广阔无边的天空。”学生的想象是多么合理而又有情趣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式的说话训练既能让他们深刻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一定要注意在进行说话训练时须和朗读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说话训练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否则犹如空中楼阁,毫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学生实施与时俱进的阅读教学法,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此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贺玉莲(1972-),女,汉族,湖南衡阳,湖南衡阳衡东大浦镇中学,专科,小高,主要从事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施茂枝.阅读教学“魂”归何处――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观察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36)

[2]王万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5(01)

[3]王亚萍.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三步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8)

[4]徐健.与文本智慧地对话――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J].中学语文.2015(25)

篇3

一、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两个方面。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源,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主要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批判精神等因素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维吾尔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如在教《阿凡提的故事》一课时,我们可以问一问学生,阿凡提到底是什么样的任务?他是靠什么战胜巴依的?仔细分析,学生可以看到阿凡提既有智慧的一面,也有无赖的一面。课文中只歌颂了阿凡提智慧的一面,而忽略了对阿凡提无赖的一面倒分析。阿凡提无赖的一面不是应该忽略的,而应该是我们鞭策的,批评的。如果我们只歌颂阿凡提智慧的一面,而会略他无赖的一面,无形中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学习阿凡提无赖的一面的隐患,自然会影响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避开唯一正确的答案,才可以在阅读理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可以是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首先,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素材。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之后,想象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其次,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后,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大,知道自己是错了,小鸟说的是对的。”有的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真美,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们要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赞扬,并建议他们把刚才想的写成一段话念给大家听,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新个性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众多人格特性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独立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问的处理办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每个学生至少要替乌鸦想出两种做法。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让学生发现问题,如“狐狸能骗走乌鸦嘴里的肉,是不是说明狐狸很聪明呢?这样的问题自然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板书、幻灯、挂图、放录像、电脑等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训练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同时,学生在看中观察力也得到了增强。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在一个杯子里装了小半杯水,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在讲桌上,让一个个子不高的学生把手伸进杯子试一试,够不到水,老师让他们把桌上的小石子放进杯里一些,水位升高了,这个同学再把手伸进杯子,水没过了他的手指。通过这一演示,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乌鸦是多么聪明,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时代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迫切需要迎来一场新的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社会进步的需要。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新课改的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时代教育的焦点和核心,传统教育的固有弊端被打破,响应新课改的时代号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步走向自由化、开放化和活跃化。由于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改革观念贯彻得不够透彻,导致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花了大力气却收效甚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没有把握好新课改阅读教学的实质所导致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为基础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从上世纪末到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结果,有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学教师也发表了众多与之有关的教学论文,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运用原则、内涵、标准、内容、评价等都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吸收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分析体系。但是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其有效性的分析往往脱离实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前提条件;(2)构建内容充实,知识架构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是关键;(3)在课堂教学中要狠抓落实课堂训练是必要的检验手段;(4)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产生根本性影响。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语文在我国是一门关乎学生心灵精神的学科,其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其文化精神活跃,给学生的世界观和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成才意义十分深远。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丰富精神内涵的积淀,形成良好的国文功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学作品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为了提高其效用,应新课改的要求。

3.推动新课改的深化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人生趣味。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响应新课改的要求的同时,助推新课改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中不断深化。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否高效最终要取决于是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没有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难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充分吸收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知识,拥有基本的语文阅读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阅读方法。

其次,是满足语文的内在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他人的语言表述和感情流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思想觉悟,为生活得更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指导。

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1.以学生兴趣为引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兴趣是做好的导师,也是学生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兴趣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个人兴趣,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有意愿、有兴趣将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吸收得更好。因为学生认知局限,缺乏阅读经验,因而教师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案。

2.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教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应该成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匙,让学生能够面对不同作者、不同语感、不同情境的文学作品。教授可以通过对具体阅读方法的讲授,加深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至于走弯路、走冤枉路,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

3.开发学生智力,导之以情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整体教育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保障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材也在不断改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偏向于单元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质便是指将特定主题的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组成在一起,同时提供给学生阅读学习。单元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思路进行了规范,有助于深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为小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学习体系。

单元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习和成长的重点阶段,同时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与基础。因此,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构成,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保障小学生收获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使小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提升。然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存在局限。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将有效的阅读知识传授给小学生。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讲解的阅读知识过于松散,缺乏连贯性,导致了阅读教学的内容无法发挥出关键的价值。同时,阅读教学的方式与内容都存在枯燥的弊端,不利于激发起小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单元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单元阅读教学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局限进行了突破。单元阅读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连贯的阅读学习内容,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思路得到了发散培养,有助于为小学生构建完善高效的阅读学习体系。同时,单元阅读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有助于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显著提升。总之,单元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基于单元的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确立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

为了确保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践得到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就是将明确的单元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确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方向具有一致性的课本为学生进行整合,保障阅读文章基本的教学目标是类似的。同时,教师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可以在单元阅读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开展《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等文章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几篇文章的特点,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单元的文章为自然科普类,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确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开展比较式阅读

在单元阅读教学的语文课堂中,虽然每一个单元的阅读文章在整体的教学方向上有着一致性,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文章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手法都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将比较式阅读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单元阅读教学中的文章进行思考和整理,并指导学生从中探索比较出文章之间存在的差异。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主义是神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分别带领小学生完成《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文章的阅读。同时,教师鼓励小学生自主地完成对阅读文章思想主题的分析,使比较式阅读顺利开展。比较式阅读可以深化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使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已经能力得到强化。

基于单元阅读教学拓展阅读内容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在我国教育界中的全面落实,当前小学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内容,教师还需要为小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知识内容。当前的教育环境更加需要综合全面的素质人才。因此,小学生需要积极地完成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确保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开阔,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帮助。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阅读文章后,可以为学生拓展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如《故宫》、《苏州园林》、《桂林山水》等文章内容。通过课外阅读内容的丰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视野得到了开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结束语:

总之,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可以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体系进行完善,应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从核心素养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解读

(一)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独自解决未来遇到的难题、面对未来挑战的综合性素质,涉及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三方面[1]。核心素养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具有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合作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优势[2]。“素养”的培育与语文学科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教师在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意识形态上产生改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的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认为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对学生中学、大学的学习素养的培养都大有帮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核和基础,要求学生能通过自主梳理、积累与整合,逐渐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应用规律。小学时期的教学内容大都是识字、组词、造句,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汉语言与汉字的运用规律[3]。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并对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加以总结概括,从而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灵活性[4]。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要求学生在品鉴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对其他文化兼容并蓄,积极充当新时代文化的交流使者。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语感,多读多看

叶圣陶曾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满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学生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文字,充实自己的语言文字仓库,才能具备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学生要自读课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的文字,学生可以采用自读阅读的模式,在循序渐进中培养语感,也可以通过自读积累语言材料,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语可以记下来,再向教师请教,逐渐地养成独立、爱思考的良好习惯[5]。其次,学生要反复品味,体会精读课文的语言魅力。可以入选小学语文并作为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着一定审美价值的经典之作,需要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生除了阅读课本内的文章外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课外综合读物,扩大并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升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避免因阅读材料的鱼目混珠给学生带来伤害。

(二)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多阅读一些书籍,积累文学知识,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语文是一门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课程,而除了阅读之外,听、说、写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应重视并合理安排。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因小学生活泼好动、贪玩,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会安排满满的教学内容,留给学生听的环节也越来越少。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一下思想,可以开展相关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只有多和学生交流,才能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选择阅读内容,多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阅读活动,例如,好书推荐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将这本书值得推荐的理由分享给同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教师还可以举行阅读知识竞赛,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巩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典故、成语、格言、名句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群文阅读,深化阅读品质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多文本阅读,教师可以将某一个主题相关的多个文本依据一定的原则组合在一起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国的文学作品是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有所关联的文本,经过细致的梳理整合,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文化意蕴、思维逻辑等,通过举一反三,学生可以将读懂一本书逐渐地扩大为读懂一类书。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能极大丰富知识面,深化阅读品质,提升语文素养。

(四)注重不同形态下的语文阅读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文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而每种阅读课的教学侧重点也是各有区别,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仔细琢磨,并合理的安排好阅读内容。一些涉及名言名句的背诵课,所选取的作品都是一些经典名句,文笔优美,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语感,拓展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课文,每个作家在创造的时候有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遣词造句中也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魅力,尤其是表达情感浓烈的地方,更能引发学生共鸣,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在专题研讨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某篇文章进行写作构架的梳理与总结,帮助学生收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补充文本的信息,不强求学生一定理解文章内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看法。在教学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获取过程,而是一个审美体验、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重视的不再是学生获取了多少基础知识,记住了多少字词、短语,而是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了丰富的课堂情感,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这一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阅读课堂鲜活灵动起来,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厚了学生的知识文化积淀,提升了学生文化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但是,新事物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迂回的,新的阅读理念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阻力,而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就必须直面难题、迎接挑战,努力调整教学状态、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知识能力与教学水平,实现新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阅读活动是一种主观性的情感体验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还原文中塑造的具体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因此,还原文本情境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受自身发展阶段和思维能力水平的限制,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无法完全自主地还原文章情境的。因此,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还原课文情境。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就是帮助学生还原课文情境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悯农》一诗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画面以及在古代灾年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的场景,并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触?”“心酸,农民那么辛勤地劳作,最后还是因为没有吃的而被饿死。”随后,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阅读了《悯农》一诗。接着,笔者继续问道:“农夫被饿死是因为收成不好吗?为什么?”最终,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农夫饿死的原因,明确了诗歌主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图片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还原了诗歌情境,让学生在图片的感染下产生了对农夫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怜悯,然后带着这种情感走入文本探究活动,在对农夫饿死原因的探究中感受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二、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课堂参与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让他们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参与到对文本主旨内涵的探究中。而要想让学生参与到对文本主旨内涵的探究中来,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知识探究环境,消除学生在课堂交互过程中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推进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强化课堂参与。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将学生分成了人数适宜的阅读探究小组,然后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以下问题:(1)晏子为什么出使楚国?(2)在晏子出使楚国的过程中,楚王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羞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的?(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优化中完成了文本的探究任务,获得了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推进语文知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自身观点看法的充分表达中、对他人观点看法的倾听与借鉴中,深化了自身的思想感悟,培养了思辨意识,增强了语文核心素养。

三、实现读写结合,构建综合课堂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各部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而阅读与写作就是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两个部分[1]。如果说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新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是一个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为目的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例如,在《楚王好细腰》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就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构建小学语文综合课堂的。首先,笔者问学生:“你们觉得细腰美吗?”学生答:“美。”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对比中明确了细腰不一定美的事实,并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学生阅读完成之后,笔者组织了一次即兴演讲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堂感悟以书面形式写下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即兴演讲。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组织即兴演讲活动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用意识。

四、组织主题活动,挖掘教学资源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学习资源。在新形势下,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应该停留在“以一桶水知识教学生一碗水知识”的传统教学认识上,而要将学生放置到广阔的语文知识学习空间中,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撷取智慧的果实。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曾组织了一次以“名胜古迹”为主题的语文阅读活动。首先,笔者让学生以自由结组的方式组成语文知识学习小组。之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图书资源、人脉资源、网络资源,搜集与“名胜古迹”相关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资料搜集成果,绘制手抄报。最后,笔者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按照抽签顺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在这节课上,笔者以组织主题活动的方式将语文阅读活动放置到了生活情境之中,拓展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空间,训练了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结语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运用;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336-01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资料,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展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加主观形象地将所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个性化的阅读设置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传统的阅读课程采用单一的书本教学,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动画、色彩以及图像等则能够赋予阅读素材以更加震撼的观感,通过画面、声音以及文字的完美结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的增强。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冀教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而言,虽然内容涵盖面广泛,但是随着出版时间的增加,素材的滞后性就显现了出来。而信息技术则能够获取即时的新鲜的阅读素材,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的同时,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素材进行探究,从而推动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将学生束缚在了课堂上、教室里,而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能,主要方式有情景模拟、实物演示等。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通过情感激发,开阔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教学。信息技术课堂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承担的是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在这个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事业的开阔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发展可能与方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更多的社会调查和自行查阅资料的任务,实现学生课堂内外知识的联动,增加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冀教版五年级《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网页和PPT等给学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阅读素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发掘、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情感。

2、创新课堂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之中学生的阅读方式非常单一,如默读、朗读等,而基于信息技术则能够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创新。首先可以通过阅读素材的视听教学,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提供可能,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无论是阅读素材的视听教学还是影视作品的直接播放都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文学作品的深邃性、复杂性、开放性以及丰富性等。其次是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读书交流会,全新的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新鲜的阅读体验,借助于新媒体的交流方式也更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基于信息技术的选择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够时刻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开展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所在。

三、做好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1、要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具体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并通过思维的发散,实现其创新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已经获取到了丰富的声音、图像以及文字信息,只有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巩固和应用以及升华与延伸等,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课外是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场所,通过对课堂内容的眼神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

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有其独有的教学规律,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都需要遵循其教学规律。语文这一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通过阅读课程中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字之美的感受以及画面、声音等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其主体性得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以及他们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量等的想法和观点。通过对学生反馈的深入思考能够发现当前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解决对策,并有效检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效。

小学语文阅读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改善传统的沉闷的课堂。作为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同时,应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笔者相信,一个更加完善的丰富的阅读教学信息库的建立,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切实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策略分析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

1.以教师为出发点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专业素质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还比较陈旧,呈现的情景往往是教师在讲文章,学生在听文章,让学生自由组织整理和表达的机会很少,学生则会缺少一个适宜交际的平台。另外,在课前准备活动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授课文本和课标的认真解读过程中,不能准确定位课时目标,不能把授课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悟。那么,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思想缺乏素材,无法组织语言,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学习也会丧失兴趣。

2.以学生为切入点分析

首先,学生对阅读课堂教学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难以体现;其次,学生往往对文字相对较多的阅读文本产生惧怕心理,从心底就不接受阅读学习这个过程,教师就难以开展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再次,许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存在羞怯心理。基于以上几点现状的分析,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确实困难重重,只有找出相应解决策略,最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才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之一

口语交际能力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论述过,它是语文学科课程内容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作为语文学科,它是所有学科知识的载体,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能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过程中,熟知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能够把自己独特的所思、所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最终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恰当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学生终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它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发展终身受用,这也是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而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与授课文本对话、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对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口语运用能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沟通,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还课堂予学生。教师要善于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阅读课堂氛围,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为学生创造语言交际的心理基础。通过阅读教学充分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表达出来,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

2.课前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授课文本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准确解读授课文本的依据,只有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才能把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并一一归属于授课文本中。在课前备课中,教师对授课文本的挖掘才能更加彻底,才能充分领悟其中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才能形成交流互动的授课形式,才能引领学生体验文本,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触动。当教师设计交流活动时,学生才能自主构建语言知识并进行相互的沟通。可见,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一是对文本的深刻感知和领悟。

3.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运用,它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当授课文本中有大量的插图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把各幅插图内容相互连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当教学童话、寓言故事类的文本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复习了课文中的内容。可见,不同的文本选择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是训练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前提条件。

4.精心选择交际材料,为教学提供进行语言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

语言交际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和心理认知水平,包括课内和课外材料。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有差异,选择材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要具备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等原则,选择学生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学生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延伸课文内容,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是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愉悦地接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才具有目标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方法

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提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阅读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会和领悟,发展语感”,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阅读教学方向,强调了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语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在阅读中学习到知识,体验到乐趣,产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自觉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意义

语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核心,是指一种对语言文字领悟和感知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才能少走弯路,正确理解文章。语感影响语文学习中学生听、书、读、写能力和语文学习质量及效率。叶圣陶曾说过“我认为语文教育核心是训练学生语感,使学生对语言文字能产生敏锐感觉”。而郭沫若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感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学生只有具备一定语感能力,才能学好语文,形成良好语文素质,适应语文学习要求。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加强教学改革,对学生语感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现状

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感培养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更缺乏应有的重视。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的于阅读教学思维停留在应试教育当中,语文阅读教学侧重知识点理论讲解,忽视学生阅读体验,缺乏学生语感意识,以“教”为中心,关注学生考试分数,难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1]。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被动阅读,对于文章理解不透彻,无法获得阅读乐趣,学习效率低下,无法获得预期阅读学习效益,显然这已经偏离素质教育初衷。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思路,构建新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形式,利用科学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语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1.利用优美文章。

美好事物能使人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人的情感体验,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文学作品存在审美特征,很多文学作品具有文质兼美特征,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想象艺术,阅读者通过阅读进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完全可加强对这些文章的利用,通过优美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的阅读自觉性,使其形成良好语感。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语言给学生描绘文章中优美的景色或事物,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去感受文章美感,体验阅读乐趣,在让学生通过自身朗读文章,在阅读实践中继续领略文章中所展现的优美,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语感。

2.丰厚语文基础,提高字词句感受力,把握语感。

语言是人类进行情感抒发与表达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时间与空间上使用语言,对人类相互了解与交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先人将一些具有重要警示作用的名字用特殊方式写成书籍传与我们,使我们对其中警示的部分进行了解与融会,在生活中不会产生相同错误,语言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时空穿越。学习字的时候必须对字的含义进行了解,然后在了解字意的基础上掌握语言环境,只有通过这种细致的方式才能实现对字的活学活用。现在的小学生对文字积累有一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语感,这种能力不是依靠外力得到的,而是通过对阅读的诗歌与文章的积累,阅读文章时,作者往往会对字词组合规则进行改变,使之更好地表达意思,通过文字向读者传达,所以读者阅读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积累,才能对作者在书中的决境进行理解。平时语文学习中,必须增强对字词的感受力,这是我们掌握语感的最好方式。

3.诵读经典,提高整体感悟能力,积淀语感。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使学生从整体感性上消化材料、把握材料。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明显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

(1)教师示范朗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中范文进行示范性诵读将情感融入其中,只有这种高水平示范,才能给学生营造语感氛围,使之从根本上产生兴趣。

(2)理解朗读,重在体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理解,并且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阅读,使之从反复阅读中感受作者当时写下此文的心态与意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感情融入文章中,理解文章中的感情意境。

(3)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时,必须对文章中的阅读韵律加以掌握,引导课堂中学生的感情,将其语调引入文章中,使之有目的地阅读,并且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语音轻重的控制,只有对这些都加以重识,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以感情阅读,有效培养语感。

综上所述,本文提到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开展,对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研究工作将成为保障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