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均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气候问题亦十分严重。当前,大量的碳排放已经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各类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此,国际方面制定的诸多贸易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控制,坚持发展低碳经济。本文在对低碳经济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的影响,研究了我国在此大环境下制定的应对措施。低碳经济属于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当今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均对其予以了高度重视。至此,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的影响亦逐渐加大。本文主要分析并研究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制定的相关对策进行研究,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了解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规则当中发挥的作用,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做出指导。
一、低碳经济
工业化发展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并且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但是,亦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气候变暖等问题。为此,国际方面十分重视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状态,大力支持发展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开发新能源用以代替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降低碳排放量。在低碳经济中,主要强调的是利用清洁的、绿色的能源,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1.对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影响
低碳经济在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当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各个国家均比较重视低碳经济,但是,大多国家贸易规则均针对工业而设定,在农业与非农业方面设计的比较少,谈判的进程比较缓慢。世界贸易组织当中的部分成员国,为了能够推动该部分谈判进程,开始了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在此方面,通过低碳经济的指引,在谈判中寻找到了比较简单的、快捷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即可以采用双边以及区域合作的模式,促使合作贸易自由化,促使低碳产品与贸易服务协调发展。
2.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影响
低碳经济在多哈回合谈判当中,主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相应的指示。低碳经济当中包含了生产需求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生产竞争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谈判当中必须针对低碳经济的内容做出贸易规则的调整[1]。据此,气候友好型产品成为了多哈回合谈判当中的主要内容与谈判方向。该类产品在整个低碳经济产品清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内在价值。
三、中国在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背景下制定的对策
1.积极参与低碳相关标准的制定
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方面低碳相关标准的制定当中,例如,积极酝酿新型能源的开发,制定新型能源的标准,对碳足迹、碳标签等相关规定进行制定,由此不仅能够促使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亦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2]。在此方面,我国首先应该重视培养该方面的人才,其次要对国际标准的制定给与一定的支持力度。
2.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规则的制定
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到区域贸易协定规则的制定当中,积极对TTIP以及TTP谈判中涉及到低碳经济的内容进行追踪。在此方面,可以结合与美国、欧盟之间签署的相关环境保护条款,对我国自身的环境保护条款、发展方向等进行进一步探索。在开展双边以及区域贸易方面,我国需要寻找恰当的合作国家,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将能够有效地降低我国的碳排放量,提升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3.积极参与WTO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
在WTO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当中,若不能够根据当前国际贸易的总体格局,对涉及到低碳经济的内容达成一定共识,则必定会对国际贸易格局以及体系产生一定影响[3]。在此情况下,我国必须积极探索国内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对自身发展所具备的条件有清醒的认知。对我国所具备的低碳经济竞争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与探索,进而发挥我国在WTO多边贸易规定当中应有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篇2
低碳经济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严重,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安全。可见,河北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大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河北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凸显低碳经济发展重要性
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十一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趋势,河北省面临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河北的重要任务,同时要把河北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低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其核心是要求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少排放或不排放废弃物,从而解决资源环境造成的发展困境。
(二)河北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彰显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
当前河北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逐渐逼近极限,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要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改革。
(三)国家宏观调控设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具有硬约束性
国家为达到节能减排宏观调控目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对相关省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及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为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河北省也制定《河北省30个重点县(市、区)和30家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及保障措施。面对重要而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如何制定符合河北实际状况的低碳法律运行机制,并且有效发挥的法律制度的有效性,成为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机制存在现状及运行分析
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机制主要在《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加强节能工作决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性规章和政策文件予以规定,规则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理论上可以归纳为行政类法律机制、市场类法律机制、自愿类法律机制。法律机制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是通过采用行政、经济、科技等多种综合手段,对钢铁、水泥、焦炭、电力、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加大了淘汰落后力度,实现河北省经济发展低碳化的需要。但是从目前低碳经济的法律机制运行来看,存在着节能减排的效果和规制成本都不理想的问题。
首先,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目前运用最为充分的是“命令与控制”类法律机制。其次,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地方性法规中对市场类和自愿类法律机制规定不够充分。目前现状是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忽视了市场类和自愿类法律机制的灵活和有效的积极作用。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公共管制工具重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冲突,以及个人理性不能自动集合成集体理性的局限,公共管制工具的设计理念主要以强制性、严格约束性为导向。但是公共管制法律工具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环境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另外,由于命令与控制型的低碳控制政策往往针对的是那些具体性的行业,以及可以用指标量化的企业碳排放数量,并且可能产生政府“工具失灵”问题。因此,应该认识到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并非万能,许多设计用来弥补市场经济不足的计划却会产生与设计者的初衷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为构建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保障,必须在规定行政管制类法律机制的同时,相应的配置合理的市场类和自愿类法律机制,并且以后者来弥补前者的不足,才能达到低碳经济充分发展的目的。
三、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机制创新与变革路径选择
(一)以强制政策改造传统高碳产业,重点实施高碳预防机制
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河北省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结构上实现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同时,在发展新兴产业时,应该重视高碳企业的避免,充分贯彻环境法中的预防原则,立足于预防,防患于未然,事前预测和防范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具体政策包括:
1、碳评估法律机制,即对涉及到碳排放的经济活动在实施之初要进行的相应的调查、预测和评估,然后提出预防或减少碳排放的对策。
2、碳排放目标责任法律机制。只有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碳排放量纳入到对地方和部门行政领导考核的范围,才能督促碳排放有人问津和负责,从而强化市和县政府的治理责任。
3、高碳企业退出和低碳化改造法律机制。河北省单位GDP能耗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差比较大。因此,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构建低碳化法律实施机制,引导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
为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制定促进政策让“低碳者”受益,让“高碳者”不能享受政策优惠,从而达到“软性治理”的效果。具体而言,构建低碳化的法律实施机制主要包括:
1、促进碳交易市场法律机制,是指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法律设计在我国建立全省范围的以碳为主要内容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制度应以“损害环境者付费”为原则,按照比例付出或获取相应的碳指标,用于平时的生产交易之需。
2、促进碳减排财税法律机制。河北省在促进碳减排财税法律机制的建设上,可以制定经常性的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措施发展低碳经济。
3、政府绿色采购法律机制。通过河北省政府实施绿色采购政策来建设符合本省省情的低碳消费体系,这不是减少消费,而是消费的过程中倡导低碳消费,并通过省政府的引领作用使得生产环节向低碳模式的转变。
(三)合理设计自主化低碳法律实施机制
1、公平、合理地制定低碳发展自愿协议,加强企业低碳经济实施的持续监督,并且规定合理的责权利机制。建议把自愿协议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并且把该自主化类型政策作为具有一定强制力的基础。
2、重视公众和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在企业低碳自愿协议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河北省通过相关立法赋予其在企业自愿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在企业未遵守自愿协议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对工业企业减排行为的舆论和监督作用。
篇3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v),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1)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2)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3)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二、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低碳经济应该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资源禀赋。低碳经济可用如下概念模型表示:LCE=f(E,R,T,C)。其中,E代表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等方面:R代表资源禀赋,包括传统石化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汇资源等。显然,此处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也包含人力资源,没有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可再生能源、核能等不可能得到高效利用:T代表技术因素,指主要能耗产品和工艺的碳效率水平,通常情况下,技术水平是发展阶段的产物,但对低碳经济来说不一定如此,一些国家可以利用先进的低碳技术,超越许多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的低碳发展:C代表消费模式,主要指不同消费习惯和生活质量对碳的需求或排放。
三、低碳经济理论基础
(一)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有现实的社会背景,又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派”将对GDP的研究当作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就是在研究一个国家的GDP。而“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并不是仅仅只是研究各个国家的经济,同时还要研究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发展。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对于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思想中的低碳经济理念。
(二)低碳经济的相关学科比较
当前四种主要的经济体系: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四种经济模式,都体现了从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低效率向资源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转变的经济思想。生态经济的思想就是要让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服从生态规律。循环经济是将生态化通过循环的手段加入到经济活动中来。绿色经济是通过节约资源来达到对自然资源消耗量减少的目的。对于低碳经济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升高而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所提出的,人们开始觉得不能以高碳的排放量来获得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低碳经济理论的构建
低碳经济是属于经济学分支,是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和规律解决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之间不协调的学科,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问题,从本质上看低碳经济属于生态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内容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运用“看不见手”和“看得见的手”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高排放量之间矛盾。
研究低碳经济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1)以传统经济学为基础,充分掌握各类实证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以及均衡分析等)。同时,了解并分析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碳排放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2)从环境经济学中汲取养分,如波及性分析、碳循环以及成本有效性分析等;(3)大气中C02含量超标问题,往往是少数国家的碳排放失控造成的,所以,需要利用到制度学中的相关原理展开分析。
四、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一)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完善了国际经济学体系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值得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新名词,如“碳足迹”“碳货币”“低碳生活”“碳贸易”“低碳发展”“碳期货与期权”“低碳技术”“碳关税”“低碳城市”等。虽然其中很多概念还有待完善,但是已经给金融学、虚拟经济等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低碳经济立足于国际经济整体收益角度看待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低碳经济理论应纳入国际经济范畴,拓宽国际经济学原有狭义研究视角。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发展经济思想和碳交易、碳贸易等解决办法,有助于化解国际经济合作困境。
(二)提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理论基石。拓宽了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
近来产生的相关经济理论,如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这些理论有各自内涵,有各自研究内容,但都不以低碳为研究重点。温室效应目前是全球最主要环境问题,其根源是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所导致的。如何转变这种发展方式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套经济理论体系来指导,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完善的低碳经济理论能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引低碳经济发展。皮古曾经提出通过增税手段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使得资源得到帕累托最优配置,或者通过对产权的界定来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达到社会帕累托最优配置。但是对温室气体的产权却很难界定,也无法确定征税对象,此时就可以借鉴“低碳经济”中有关碳关税等概念来设计解决方法。
(三)促进了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现在人们日益关注生活质量的高低,若仍然以物质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不仅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而且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会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低碳经济”不仅促使社会转变生产方式,同时也要求人们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低碳经济能够促进消费方式的良性转变,从过度物质消费渐渐转移到精神消费,让后者取代前者成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
五、结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球大趋势,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应立足实情循序发展,不能盲目调整产业、能源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过剩产能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当前还不能脱离高碳发展的发展方式。盲目追求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甚至会带来打着调整结构的名义进行“污染转移”的尴尬后果。
(二)应加快完善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和制定包括:国家监测考核管理标准,财税、价格等金融政策措施(如开征碳税、试行碳交易等)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关的规范以指导企业开展低碳发展的探索。
(三)加强宣传引导
篇4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于英国的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一创造低碳经济》。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探究消耗更少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保证环境的无污染性以及稳定性的条件下,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变化
1、企业更加重视环境成本会计工作
在环境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有利于促使其更为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环境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是在实践方面还比较少,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促使环境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逐渐的增多。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企业需要对当前的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等进行调整,进而实现节能减排,企业这些举措的实施均可以促进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并且提高企业对环境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2、增加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会计则是影响主要的体现方式。在对环境成本会计进行研究中,能否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为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的瓶颈,多数企业认为,实施环境成本会计之后,企业所承担的环境责任会增加,进而增加?h境成本,影响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用环境成本会计的积极性比较差。但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增加环境投资数额,这为环境成本会计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契机,由此一来,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性显著增强。
3、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重点
环境成本是一个动态拓展概念,其所反映的内容与所处环境、外在环境均具有比较大的关联性。目前,排污费、绿化费、赔偿金、罚款等项目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但在低碳经济视角下,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还要加入节能减排内容,并成为核算的重点。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
1、概念
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指的是企业通关采取一定的改革以及管理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形成的数额(产品的开发所产生的成本、原材料的购买以及加工的成本、产品的宣传所产生的成本、生产中的工业垃圾的排放以及回收)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快速的发展经济。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则要求企业以低碳模式进行材料的应用、加工以及回收。从而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开展低碳环境下的成本控制,不仅仅要求企业能控制自身的环境成本以及当下的环境成本,同时还要求企业对于将要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
2、方式
1.通过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将环境成本也纳人到企业成本的总预算当中。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选择能够节约自然资源的设计方式以及采购环境友好型原材料,从而有效的实现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的有效控制。
2.通过企业产品的生产控制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应用清洁生产理念,从而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减少污染、提升效益”,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好推广。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
1、内容
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资源消耗成本核算、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环境弥补成本核算以及环境管理成本核算和其他环境成本核算。
2、方式
1.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
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将企业作业作为核算的基础,开展低碳环境下的企业作业数额的预测和分配,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的“作业量”的增值,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降低能源的损耗和消耗,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2.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
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的应用,可以对于企业的完整的一个生产周期的环境成本,进行预测和核算,从而从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购买、材料加工、产品运输、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等各个环节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3.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
(1)根据企业产品的特征,将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分阶段的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
(2)设定作业成本库。将企业生产的各个流程的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记录,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产品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确保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精确性和全面性。
篇5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永远是首要话题。但是面临如今我国的现实国情,环境的保护也同样不可小觑。为了掌握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双赢节奏,低碳经济就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在此,我们对什么是低碳经济、途径以及它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 途径 再生能源
一、什么是低碳经济
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但是经济的快速运转,是以各种能源的利用与消耗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废气污染、温室效应、光化学污染、水污染等等问题愈演愈烈。因此,低碳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形势,而低碳经济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方式。而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也深刻认识到了我国粗犷型的能源利用无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的根本国情,我国开始了对低碳经济的探究与开展。
二、低碳经济的途径及其可行性
(一)世界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
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可以以一条的全部概括,那就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而且经济发展的越快,能源消耗得就越多。如果先不考虑环境的影响,实现世界工业化之后,全球平均每年将要消耗400亿吨的化石能源,这就代表了地球的全部资源最多只够人类使用几百年的时间。再加上废气对环境的各方面影响,我们的地球将不堪重负,所以新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是解决人类生活发展的根本途径。美国参议院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改造传统高碳行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第二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进企业减碳;第三是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中的清洁能源、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迈向清洁能源型经济。而法国则是大力发展核电这种清洁能源,并与美国和日本构成世界核电工业三强。
(二)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及可行性
李D层说过: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中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根据于此,我们所探究的方法途径有:减少煤矿比重并净化煤矿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建设低碳农业和低碳交通、加强低碳制度法律建设、倡导低碳消费等等。
1.净化煤矿资源
煤炭在我国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我们除了要利用石油、天然气其他资源的同时,要注重于净化煤炭资源。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有关于煤炭的净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加强对煤炭残留的有害物质的处理。对于开发研究方面,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发展生物固碳的科研项目。利用森林、草地、农地、湿地等等用来固碳,甚至利用恢复退化土地的固碳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绿地的覆盖率,加强土地的管理与建设。对于城市方面,还应加强对“城市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比如废弃电子产品部件的回收处理,不但减轻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压力,而且,循环利用了我国的矿产资源。
2.能源结构的优化
为了减少煤炭的使用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利用其他能源。对于我国来说,首先应就地取材,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水利发电工程,以此促进我国的低碳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是具有重大成效的,就像是我国长江三峡小浪底的节流利用水利资源的工程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同样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清洁能源是核能,核电资源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所以我国也不能落后,应该加大对于核能资源的研究,并作为国家资源的重要战略。初次之外,我们还应加强对火力发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的研究,提高这类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提高工业效率
据分析, 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不足与发达国家的10%,大多的工业消耗却是超过发达国家的40%左右,这对于正处于工业阶段的我国来说,既是一个严重警告也是一个治理的绝佳机会,如果我们能加大科研力度去提高工业效率,这样不仅是使我们的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更是减少碳排放的重大举措。
4.农业和交通业的低碳发展
对于农业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是种植业一是养殖业。种植业的植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养殖业是动物采用呼吸作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这将是一个绝妙的搭配,二者的结合可以大大的减少高碳的肥料等等的使用。而且有机饲料和沼气等的使用同样起到了节能减排低碳的作用。
对于交通业来说,我国的车辆耗油排放和发达国家存在着重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改良研制节能汽车的同时要改变交通体制。首先,要鼓励人们改变代步方式,用自行车代步或者步行,这样不但能强健人们的体魄还能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其次,要发展大中型城市的地铁和轻轨行业,减少交通压力,减少碳排放。最后提倡使用污染较少的混合型能源。
5.倡导低碳消费
加大力度宣传低碳,是低碳观念深入人心,使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让人们在日常消费中注意减少对高碳成本物品的使用,间接减少碳的使用,做到节能。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依靠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来实践的,所以要从小做起,从少做起,一步一步做好实践我国的低碳经济,为了我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哲人,孙平,王秀梅.浅谈我国低碳途径,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34(1).
[2]陈涛.我国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发电技术路线探讨.2010.
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材企业会计;应对策略
一、引言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理念,促使企业对现行的管理要素、管理模式、管理对象以及管理思维进行创新。
随着企业核算事项的增加和调整,企业又面临着新的会计核算对象、会计核算要素、会计核算思路,最终催生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循环经济所倡导和推进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碳经济要求的碳要素核算和碳信息披露,都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关系、成本收益关系、投融资关系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说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许是本世纪来会计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没有疑义的。挑战与机会并在,企业会计也在这种挑战中面临着新的发展,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建材企业会计领域更是如此。
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建材企业会计的挑战我国的工业大都是资源密集型产业,环境负荷非常大。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规模效益的企业发展方式,既影响工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加剧了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压力。2009年全国工业能耗占社会能耗总量的71.3%;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化学需氢量分别占全社会的84.5%和34.4%[1]。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如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其中水泥、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到全球的50%[2]。建材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近10年来一直占GDP的3%~5%。
另一方面,建材工业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耗总量和工业能耗总量的7%和10%,建材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18%。建材工业能源消耗又主要集中在水泥、建筑卫生陶瓷、平板玻璃、水泥制品、砖瓦、石灰、玻纤等行业,其能耗总量占建材工业能耗总量的95%,其中前3个行业占86.56%[3]。对于建材企业来说,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环境友好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建材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实施,使整个建材企业要面对资源利用、减排降污、产品优化、技术支撑体系改变方面的挑战。从建材工业来说,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技术、玻璃行业发展浮法工艺、建筑陶瓷行业推广辊道窑技术和卫生陶瓷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闸钵烧成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材等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新技术体系改变,也直接要求其企业管理思想革新和成本核算体系改变;从建筑物标准来说,50%的节能建筑设计、供热体制改革、居民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供热在城市中的广泛推行、小城镇建设的新建筑要求、原有城市的建筑节能体系改造、新空调技术的广泛推进、节能门窗和新型墙体材料的运用、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的利用[4],所有这些都对建材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直接影响着建材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重建和创新。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实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挑战主要在于,在生产及投资决策(包括清洁生产、节约生产、低碳生产等)、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物料投入的核算、再利用会计事项、再制造再循环(从企业内部到行业间再到社会层面)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评价分析问题、企业会计评价等方面,都是过去会计核算中很少涉及的。随着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深入,建材企业会计必须面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挑战。只有及时认识,及时行动,在会计研究、会计应对、会计实践上探索总结相应的理论和做法,才能在推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会计的基础和工具作用,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建材企业会计的挑战及创新策略根据企业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特点,在现时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将环境因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会计核算体系,就是建材企业会计工作者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循环经济归根到底可以用“3R”原则来概括,因此,建材企业会计应对也应从这方面入手研究和实践。
减量化:在同一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中的资源减少投入或产出效率增加,或在原生产中不改变产品功能(如有改变也是更经济和更环保)和用户需求情况下的原(辅)材料替代,或在生产过程中关键原材料的减量和替代。通过具体企业的减量化带来一个行业的减量化,再通过具体行业的减量化实现社会经济模式(生产和消费)的减量化。企业会计在减量化过程中,会发生核算对象、核算要素、核算方法、核算体系、核算信息和核算模式等的变化。例如,当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生产(产出)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时,企业就面临核算对象、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在建材工业中,由于能源消费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内容,加强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的核算,无疑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会计制度深化的核心内容。再从建筑节能方面讲,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会带来节能的明显效果,因而会计核算的及时反映、比较分析,既成为建材行业管理水平的标志和目标,也成为建材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更是建材企业会计核算创新的基本途径。
再利用:再利用首先是在同一生产过程和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原辅材料的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回收物的循环利用等。再利用是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关键生产活动,没有这个环节,企业生产组织就不能构成循环回路,产品物质就不能实现循环再利用,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就不能实现,资源利用率就不能提高,成本收益率也无法提高。废弃物或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模式,从工艺流程和管理技术上讲,从物料供应到利用和再利用、再制造、回收资源化和回收处理等等,这种循环利用模式不仅在于宏观经济、生态经济的改善或改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导致了企业对资源、资产、资本利用会计核算的改变和创新。例如,在企业对同质废弃物的利用时,物料成本会计对于企业核算的产出效率,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产流程的科学合理,也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优化的降低。在建材企业中,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一个突出的会计问题或会计核算实践,
就是要适时地推行物料成本会计。物料成本会计又称物质流转成本会计(MaterialFlowCostAccounting,MFCA),或资源流转成本会计(ResourceFlowCostAccounting,RF-CA),是由德国的经营环境研究所首创[5]。物料成本会计是基于流量管理理论的环境管理会计的一个有效工具[6],也是近年来流行于欧美日国家在实践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的一个成本会计核算系统。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都很少。在建材企业大力推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将引发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将有助于填补我国会计理论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并成为企业会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提供可参考的研究范式。
再循环:在同一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中,辅助材料的再循环利用(例如废水污水的净化处理及循环利用),既是企业生产模式(对投入、核算、产出等影响)的改变,又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的承诺、担当及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计面临着既有企业内部的经济循环事项,例如水的循环利用;又面临着回收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建筑废弃物转化为水泥、玻璃、陶瓷等的原材料。这些循环利用的会计事项、核算方式,都对企业会计体系造成影响和改变。随着城市化及建筑业的发展,拆旧建新必然产生大量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废弃混凝土、钢材和废金属、废料、废物等),典型的再循环模式之一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模式[7]。从循环利用的角度看,废金属可再冶炼、废玻璃可再成型、废木材可造纸、粘土及页岩砖再转入陶瓷企业。
这种社会层面的再循环利用仅是“再循环”的一个方面。建立企业的废旧材料利用的信息制度,通过废弃材料的定价和核算机制,完善其市场化功能,显然是摆在建材企业会计工作面前的一大任务。
其次,从低碳经济角度来认识建材企业的会计问题。尽管到目前为止,低碳经济对碳会计核算的影响还未深入到象循环经济那样的地步。但仅从目前情况看,低碳经济要求企业会计的改变或适应,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二是碳排放会计处理(包括会计主体确认和会计核算);三是碳会计信息披露及差异化处理问题;四是碳基替代的经济技术分析和财务评价分析等等,这些都是建材企业在实施低碳经济中所必须解决的财务会计问题。以排污权会计为例,排污权交易的会计规范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8]。
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资产规模较大时,如果同时确认递延收入则会增加权益;如果免费获得排放额则会增加当期利润[9],从而形成会计处理差异。这一会计结果表明,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排放权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构建。
利用公允价值会计思想,积极进行碳会计研究,推动碳信息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加大碳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建材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循环经济,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都在于直接对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产生嬗变。如果让企业自觉实现清洁生产、资源效率下的持续经营、环境生态下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解决企业核算制度财务体系问题。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在过去的资源利用和既定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资源效率、社会责任因素。具体而言,没有将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的确认为资产或负债,没有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效益责任、环保责任、资源节约责任确认为负债,没有将资源和环境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没有专门反映确认资源循环过程中再生资源产生收入和费用、利润和分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建材企业中也照样存在。因此,解决好企业会计核算的适应性改变和适度创新,不仅对建材行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全国各行各业来说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循环经济会计典范。
四、当前推进建材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创新的基本思路
1、以建材行业为主导、建材企业为基础,积极开展循环经济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就理论研究而言,循环经济会计和低碳会计都是环境会计在实践运用中的延伸、扩展和创新。基于会计理论,环境会计可划分为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涉及的会计核算要素、假设、对象、准则等方面领域。从建材企业角度看,主要的还是结合建材企业特点和循环经济“3R”要求,对建材企业的循环经济会计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方法、报告制度等方面研究,逐步提出一些可操作、可实施的会计核算内容,以达到尽快进入、实践提高、为企业转型提供财务会计服务,最终实现建材企业的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目标。例如,推行物料成本会计、加强资源流转成本核算、废弃物的成本和利用核算、碳会计信息报告等等,就是建材行业(协会)当前应重视和力行的一项工作。而环境管理会计涉及具体的会计核算项目、事项和会计核算对象,是针对具体企业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事项的会计管理。例如,碳基替代技术的实施要求首先要对其碳基替代的经济成本、长期成本的确认、分摊、效益进行财务分析,对资源资本化(环境资本)、外部项目内部化、资本预算和收益回报(包括非会计收益和社会责任等)进行分析研究,实践探索。这些对于建材企业的节能减排、实施低碳生产、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企业循环经济会计制度,当前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制定循环经济会计条例制度,包括基本的核算原则和章程;循环经济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责任;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审计规范;循环经济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及会计信息报告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二是设置企业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体系,包括确定循环经济会计主体;确定核算循环经济会计核算对象;进行循环经济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循环经济会计的账户设置和会计报表设置;三是实施循环经济会计信息的报告、披露和分析利用等。
2、大力推广物料成本会计核算。在建材企业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推广运用物料成本会计核算具有现实和紧迫的意义。物料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资源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归集,追踪从输入至输出的全部物量,再乘以单价得出不同环节的成本。在输出端形成了产品、废弃物两个流向(正制品和负产品),其资源流转成本都可细分为材料成本、系统成本、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出现,使建材行业企业中的资源利用、再利用的会计核算具有了很高的实用性,也为建材行业企业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供了极好的运用工具,为循环经济会计的建立和运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可以说,物料成本会计是在注重经济影响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于和产品同属于生产过程产出物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物质,像产成品一样进行同等核算,使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成本可视化,从而使企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损失浪费的自觉行动,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减少资源消耗、废弃污染物排出的内在需求,以达到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10]。
3、改进建材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和方法。以会计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建材企业的实际出发,构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会计报表应该在报表附注中就影响报表数据的相关环境、资源信息进行披露,如花费多少钱购置了清洁环保类设备、花费多少钱为环境污染买单、投入多少进行相关研发、符合国家政策享受多少政府补助等信息进行披露。鉴于当前会计报表不能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情况,因此,会计报表应在当前会计报表基础上加上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信息的披露。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借鉴现行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来充分揭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并附上专门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报告提供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定期对外披露环境信息,及时解脱环境责任,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周边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此外,还应在企业评价考核体系、会计队伍建设、行业会计指导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篇7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建材企业会计; 应对策略
一、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建材企业会计的挑战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理念,促使企业对现行的管理要素、管理模式、管理对象以及管理思维进行创新。随着企业核算事项的增加和调整,企业又面临着新的会计核算对象、会计核算要素、会计核算思路,最终催生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循环经济所倡导和推进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碳经济要求的碳要素核算和碳信息披露,都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关系、成本收益关系、投融资关系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说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许是本世纪以来会计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没有疑义的。挑战与机会并存,企业会计也在这种挑战中面临着新的发展,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建材企业会计领域更是如此。
我国的工业大都是资源密集型产业,环境负荷非常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规模效益的企业发展方式,既影响工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加剧了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压力。2009年全国工业能耗占社会能耗总量的71.3%;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化学需氢量分别占全社会的84.5%和34.4%。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如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其中水泥、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到了全球的50%。建材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近10年来一直占GDP的3~5%。另一方面,建材工业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耗总量和工业能耗总量的7%和10%,建材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18%。建材工业能源消耗又主要集中在水泥、建筑卫生陶瓷、平板玻璃、水泥制品、砖瓦、石灰、玻纤等行业,其能耗总量占建材工业能耗总量的95%,其中前3个行业占86.56%。对于建材企业来说,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环境友好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建材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实施,使整个建材企业要面对资源利用、减排降污、产品优化、技术支撑体系改变等方面的挑战。从建材工业来说,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技术、玻璃行业发展浮法工艺、建筑陶瓷行业推广辊道窑技术和卫生陶瓷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闸钵烧成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材等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新技术体系改变,也直接要求其企业管理思想革新和成本核算体系改变;从建筑物标准来说,50%的节能建筑设计、供热体制改革、居民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供热在城市中的广泛推行、小城镇建设的新建筑要求、原有城市的建筑节能体系改造、新空调技术的广泛推进、节能门窗和新型墙体材料的运用、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的利用,所有这些都对建材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直接影响着建材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重建和创新。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实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挑战性主要在于在生产及投资决策(包括清洁生产、节约生产、低碳生产等)、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物料投入的核算、再利用会计事项、再制造再循环(从企业内部到行业间再到社会层面)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评价分析问题、企业会计评价等方面,都是过去会计核算中很少涉及的。随着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深入,建材企业会计必须面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挑战。只有及时认识,及时行动,在会计研究、会计应对、会计实践上探索总结相应的理论和做法,才能在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会计的基础和工具作用,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下建材企业会计的应对策略
根据企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特点,在现有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将环境因素、节能减排、排、清洁生产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会计核算体系,就是建材企业会计工作者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归根到底可以用“3R”原则来概括,因此,建材企业会计应对也应从这方面入手研究和实践。
减量化:在同一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中的资源减少投入或产出效率增加,或在原生产中不改变产品功能(如有改变也是更经济和更环保)和用户需求情况下的原(辅)材料替代,或在生产过程中关键原材料的减量和替代。通过具体企业的减量化带来一个行业的减量化,再通过具体行业的减量化实现社会经济模式(生产和消费)的减量化。企业会计在减量化过程中,会发生核算对象、核算要素、核算方法、核算体系、核算信息和核算模式等的变化。例如,当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生产(产出)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时,企业就面临核算对象、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在建材工业中,由于能源消费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内容,加强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的核算,无疑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会计制度深化的核心内容。再从建筑节能方面讲,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会带来节能的明显效果,因而会计核算的及时反映、比较分析,既成为建材行业管理水平的标志和目标,也成为建材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更是建材企业会计核算创新的基本途径。
再利用:再利用是在同一生产过程和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原辅材料的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回收物的循环利用等。再利用是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关键生产活动,没有这个环节,企业生产组织就不能构成循环回路,产品物质就不能实现循环再利用,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就不能实现,资源利用率就不能提高,成本收益率也无法提高。废弃物或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模式,从工艺流程和管理技术上讲,从物料供应到利用和再利用、再制造、回收资源化和回收处理等等,这种循环利用模式不仅在于宏观经济、生态经济的改善或改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导致了企业对资源、资产、资本利用会计核算的改变和创新。例如,在企业对同质废弃物的利用时,物料成本会计对于企业核算的产出效率,既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产流程的科学合理,也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优化和降低。在建材企业中,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一个突出的会计问题或会计核算实践,就是要适时地推行物料成本会计。物料成本会计又称物质流转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或资源流转成本会计(Resource Flow Cost Accounting,RFCA),是由德国的经营环境研究所首创。物料成本会计是基于流量管理理论的环境管理会计的一个有效工具,也是近年来流行于欧美日国家在实践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的一个成本会计核算系统。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都很少。在建材企业大力推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将引发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将有助于填补我国会计理论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并为企业会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提供可参考的研究范式。
再循环:在同一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中,辅助材料的再循环利用(例如废水污水的净化处理及循环利用),既是企业生产模式(对投入、核算、产出等影响)的改变,又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的承诺、担当及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计面临着既有企业内部的经济循环事项,例如水的循环利用;又面临着回收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建筑废弃物转化为水泥、玻璃、陶瓷等的原材料。这些循环利用的会计事项、核算方式,都对企业会计体系造成影响和改变。随着城市化及建筑业的发展,拆旧建新必然产生大量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废弃混凝土、钢材和废金属、废料、废物等),典型的再循环模式之一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模式。从循环利用的角度看,废金属可再冶炼、废玻璃可再成型、废木材可造纸、粘土及页岩砖再转入陶瓷企业。这种社会层面的再循环利用仅是“再循环”的一个方面。建立企业的废旧材料利用的信息制度,通过废弃材料的定价和核算机制,完善其市场化功能,显然是摆在建材企业会计工作面前的一大任务。
其次,从低碳经济角度来认识建材企业的会计问题。尽管到目前为止,低碳经济对碳会计核算的影响还未深入到象循环经济那样的地步。但仅从目前情况看,低碳经济要求企业会计的改变或适应,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二是碳排放会计处理(包括会计主体确认和会计核算);三是碳会计信息披露及差异化处理问题;四是碳基替代的经济技术分析和财务评价分析等等,这些都是建材企业在实施低碳经济中所必须解决的财务会计问题。以排污权会计为例,排污权交易的会计规范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资产规模较大时,如果同时确认递延收入则会增加权益;如果免费获得排放额则会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形成会计处理差异。这一会计结果表明,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排放权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构建。利用公允价值会计思想,积极进行碳会计研究,推动碳信息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加大碳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建材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循环经济,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都在于直接对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产生嬗变。如果让企业自觉实现清洁生产、资源效率下的持续经营、环境生态下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解决企业核算制度财务体系问题。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在过去的资源利用和既定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资源效率、社会责任因素。具体而言,没有将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确认为资产或负债,没有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效益责任、环保责任、资源节约责任确认为负债,没有将资源和环境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没有专门反映确认资源循环过程中再生资源产生收入和费用、利润和分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建材企业中也照样存在。因此,解决好企业会计核算的适应性改变和适度创新,不仅对建材行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全国各行各业来说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循环经济会计典范。
三、当前推进建材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建材行业为主导、建材企业为基础,积极开展循环经济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
就理论研究而言,循环经济会计和低碳会计都是环境会计在实践运用中的延伸、扩展和创新。基于会计理论,环境会计可划分为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涉及的会计核算要素、假设、对象、准则等方面。从建材企业角度看,主要还是结合建材企业特点和循环经济“3R”要求,对建材企业的循环经济会计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方法、报告制度等方面研究,逐步提出一些可操作、可实施的会计核算内容,以达到尽快进入、实践提高、为企业转型提供财务会计服务,最终实现建材企业的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目标。例如,推行物料成本会计、加强资源流转成本核算、废弃物的成本和利用核算、碳会计信息报告等等,就是建材行业(协会)当前应重视和力行的一项工作。而环境管理会计涉及具体的会计核算项目、事项和会计核算对象,是针对具体企业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事项而进行会计管理。例如,碳基替代技术的实施要求首先要对其碳基替代的经济成本、长期成本的确认、分摊、效益进行财务分析,对资源资本化(环境资本)、外部项目内部化、资本预算和收益回报(包括非会计收益和社会责任等)进行分析研究,实践探索。这些对于建材企业的节能减排、实施低碳生产、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企业循环经济会计制度,当前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制定循环经济会计条例制度,包括基本的核算原则和章程、循环经济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责任、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审计规范、循环经济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及会计信息报告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二是设置企业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体系,包括确定循环经济会计主体、确定核算循环经济会计核算对象、进行循环经济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循环经济会计的账户设置和会计报表设置;三是实施循环经济会计信息的报告、披露和分析利用等。
(二)大力推广物料成本会计核算
在建材企业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推广运用物料成本会计核算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物料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资源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归集,追踪从输入至输出的全部物量,再乘以单价得出不同环节的成本。在输出端形成了产品、废弃物两个流向(正制品和负产品),其资源流转成本都可细分为材料成本、系统成本、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出现,使建材行业企业中的资源利用、再利用的会计核算具有了很高的实用性,也为建材行业企业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供了极好的运用工具,为循环经济会计的建立和运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可以说,物料成本会计是在注重经济影响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于和产品同属于生产过程产出物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物质,像产成品一样进行同等核算,使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成本可视化,从而使企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自觉行动,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减少资源消耗、废弃污染物排出的内在需求,以达到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三)改进建材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和方法
以会计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建材企业的实际出发,构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会计报表应该在报表附注中就影响报表数据的相关环境、资源信息进行披露,如花费多少钱购置了清洁环保类设备、花费多少钱为环境污染买单、投入多少进行相关研发、享受多少符合国家政策政府补助等信息进行披露。鉴于当前会计报表不能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情况,因此,会计报表应在当前会计报表基础上加上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信息的披露。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借鉴现行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来充分揭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并附上专门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报告提供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定期对外披露环境信息,及时解脱环境责任,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周边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此外,还应在企业评价考核体系、会计队伍建设、行业会计指导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网.工业节能减排应实行更高标准[DB/OL].(2010.6.1).
[2] 杨铁生.加强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N).经济日报,2010-6-13.
[3] 中国投资咨询网.2010-2015年中国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B/OL].
[4] 中国网.建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省略.2006.7.20
[5] 冯巧根.基于环境经营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应用[J].会计研究,2008(12):69-76.
[6] 郑玲,肖序.基于系统视角的资源流成本核算模型创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8):3-7.
[7] 张金利,姚伟龙.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北京市建筑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4):88-93.
[8] 周志方,李晓青.国际环境会计指南与实务的历史进程、最新动态评述及启示[J].当代经济科学,2010(6):113-121.
篇8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规划理论;实践
Abstract: the low carbon cities since to get people to view, and are thought to contain the climate is the primary choice, and as a low carbon cities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technology to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theory are summarized, and some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practice mak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low carbon futur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make a useful exploration.
Keywords: low carbon cities; Urban planning; Planning theory;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以来,低碳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关于低碳城市内涵的研究,也随着最初的以减少碳排放为主的环境课题演变为现在包含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综合课题[1]。能源节约基金会认为,没有“低碳社会”就无法发展“低碳经济”。日本环境大臣咨询机构—中央环境审议会提出,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是争取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能被自然吸收的范围之内,为此需要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强调通过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清华大学刘志林等认为低碳城市是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一、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1.1低碳城市的内涵
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低碳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低碳的城市规划建设,包括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低碳城市技术的运用等;②低碳的城市生活方式,包括居民低碳的消费理念、企业低碳的生产方式等;③低碳的城市运行系统,包括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等。
1.2 低碳城市标准体系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见下表1)。
表1 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
1.3 低碳城市规划基本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基本体系按一般城市规划“自上而下”的类型建立,强调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开始,由宏观-中观-微观对各个层面进行递进式,逐步展开、深入研究,一般上一个层次的低碳城市规划可作为下一个层次的指导和依据[2]。除自上而下基本类型之外,还可以引入部分非法定规划来补充低碳城市规划;如:低碳城市设计、低碳概念规划、低碳战略规划、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等。
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类:①宏观层面的低碳规划,其重点是解决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低碳发展模式;②中观层面的低碳规划,重点研究“承上启下”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内容;③微观层面的低碳规划,重点研究解决城市发展中具体的低碳规划问题。具体的内容涉及以下六个体系:低碳法规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城市建设体系、低碳交通与物流体系、低碳生活与文化体系、碳汇吸收与利用体系。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低碳农业、碳汇、低碳工业、公共交通导向、低碳建筑、低碳消费等领域。
二、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及实践方法
2.1 技术层面
目前,对新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实践较多,如太阳能、生物能及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等。但是这些大多是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的低碳技术。本文所讨论的低碳技术是指城市规划中可以用来减少城市碳排放的低碳规划技术,可以说是低碳技术的一个子集,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筑物节能的应用、低碳产业体系的建立及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2.2 空间层面
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会对环境、生活及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具有锁定作用。研究表明,由于这种锁定作用,西方国家城市交通所需消耗的能源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总量增长迅速且很难控制。由于技术上的进步而取得的低碳效果,很容易被城市空间结构的锁定作用所抵消。因此,城市空间安排对于低碳城市规划来说至关重要[3]。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紧凑、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布局、综合交通模式及城市碳汇系统来进行低碳城市空间安排。
2.3 完善建议
目前低碳城市规划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也大多处于战略层面,仍存在诸多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①城市空间布局紧凑度的确定。自紧凑城市空间布局理念提出后,城市紧凑度就成为城市规划师的讨论话题。目前,由于紧凑城市空间布局成为低碳城市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城市紧凑度又吸引了城市规划师的注意。对于低碳城市来说,紧凑和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实现就近就业,从而可以减少碳的排放,但是城市布局过于紧凑、人口密度过大也会产生“高碳”的后果,交通拥堵和昂贵的交通设施投入,都会增加城市的碳排放。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城市紧凑度的把握,因此传统的城市紧凑度的测度方法要增加衡量城市碳排放的测度方法与指标。
②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制约着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目前城市规划的各项指标均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城市规划指标体系需要加入新的能够反映城市低碳情况的指标,但是要注意这些指标的可操作性与对各地区的适用性。
③低碳城市规划成果的评估。城市规划成果具有滞后性,低碳城市规划成果更是如此。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有助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这是在短期内无法测度的。因此,需要建立长期的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对低碳城市规划的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估。
三、结论
城市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应对气候及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应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当中,促进城市规划与时俱进,在公共政策和公共参与等的基础上加强对建筑物节能的研究、低碳产业体系及低碳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宜采用紧凑、组团式、混合和公交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加强城市碳汇系统的建设,使低碳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李瑞晴. 低碳城市的缘起与发展路向[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0,(04) .
[2]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6) .
篇9
[关键词]绿色会;信息披露;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3-0082-02
1 绿色会在我国的实践
1.1 我国实行绿色会的现实必要性
(1)改善我国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绿色会把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他资源生存问题当做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并维护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环境资源的核算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与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绿色会核算,使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相协调成为可能。此外,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也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和废弃物排放量多的粗放型模式,转变过去单纯对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追求。
(3)正确衡量收入与成本的需要。绿色收入的产生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需要人为的划分各个会期间,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绿色收入的核算。只有将绿色会的理念融入到收入和成本的细节性工作中,才能有效衡量建立在环境问题考量基础上的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我国绿色会应用现状
(1)与绿色会核算相配套的核算体系尚未建立。就我国目前而言,系统的环境成本核算的会制度和准则尚未建立,仅能在少部分弃置费用科目中发现环境会相应准则的运用。此外,与企业内部相配套的以及与环境成本核算相关的会核算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
(2)绿色会披露体系松散。现阶段,由于没有统一对环境会信息披露的要求,我国企业环境会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缺乏统一的规范。由此导致绿色会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利用价值,且各自差异极大。
管理部门缺乏强制披露准则的条例制定,多数企业都不愿披露相关信息。环境会信息的披露在我国还未真正普遍实施,报表使用者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1.3 绿色会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绿色会通过核实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社会经济主体能够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
2.1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内容
(1)经济效益信息。即与环境有关的财务方面的信息。环境污染、破坏以及环境保护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应地,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绿色会披露的经济效益信息应该着眼于环境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如因污染环境而支付的罚款和赔偿、企业质量环境的相关设备投入以及企业生产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2)生态效益信息。从全局和社会的角度出发,绿色会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应。为了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为了信息使用者关注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更为了鼓励企业长期以最经济的模式生产,对企业为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而付出的环境损失代价进行披露是非常重要的。
(3)社会效益信息。整个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绿色会应着眼于全局和社会。根据广泛性原则,企业在权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将社会效益考虑在内。只有这样,企业和社会才能达到整体的同步发展。
(4)其他效益信息。除了以上信息外,还需要对绿色会处理以及财务信息补充说明的信息进行披露――主要是针对会政策方面信息的披露,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与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及其收支相关的特定会政策信息;②或有负债的说明以及绿色成本方法;③重要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事项;④未来绿色环境发展趋势的信息。
2.2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方式
(1)绿色会信息披露的两大难题。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和设,会上面临两大难题:其一是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是否合并报送;其二是基本的环境信息和特殊的环境信息能否使用统一的报送和披露方式。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应采取在财务报表中附加环境信息或者利用描述性的叙述方式对有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独立报送环境信息。
(2)绿色会信息的具体披露方式。基于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理解和考虑,在环境会信息的披露方式上,可应用下述具体方式:
第一,选择合适的报送和披露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为了避免将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合并报送时引起对财务信息错误理解的混乱,也为了保持环境信息的重要性,采取独立报送的方式显得更为合理;二是为了达到“双赢”的目标,即同时降低信息的处理成本并满足大多数环境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采用通用的报告模式对基本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三是基于对特殊环境信息用户的单一性以及信息公用性较差的考虑,采用专用报告模式对特殊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第二,具体披露方式。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环境资产负债表。采用统式的方法,对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进行分项反映。二是环境成本报表。说明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支出情况。三是环境影响报表。反映企业废弃物排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损失。第四,环境交易报告。针对特定的环境信息需要者报送,如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
2.3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原则
(1)渐进性。严重的环境问题要求绿色会对生态和环境信息加以揭示。自然资源是特殊的会核算对象,必须将多种方式和手段结合起来。当自然资源的价问题被攻克以后,采用价值形式法必然会代替现阶段采用的价值形式与指标体系法。
(2)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企业应对所耗费的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有政府会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对企业最低限度的信息披露作出明确和强制性的规定,多数企业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而自觉增加环保支出,并且积极地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
(3)社会性。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是绿色会所提供的信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性原则要求以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配而取得的社会利润作为企业评价的标准,并且能够以社会为出发点,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业绩。
3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会的未来发展
3.1 低碳经济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必须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核算的范畴,通过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减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以此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2 低碳经济对绿色会的要求
(1)明确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环境责任。资源稀缺性形成的环境责任。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创造财富的起点和前提。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企业社会责任所形成的环境责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维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环境治理的社会责任。
(2)会核算内容的拓展。低碳会是在传统会边际上的拓新。低碳会将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以货币为主要量尺度,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增减变化加以描述,对会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
实施“绿色核算”。其范围包括:其一,宏观层面,在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将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所付的费用扣除;其二,微观层面,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核算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绿色核算应从预先评估方面消除不经济行为的发生。
(3)会信息披露的变化。低碳会报告要通过在传统会报表中增列低碳会项目和附注中增加低碳会信息,或提供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企业都需要提供诸如能源消耗强度等非财务信息,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碳足迹。
3.3 低碳经济下对我国绿色会发展的思考
(1)提高环保意识,让“高碳”降温,构建环保型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强大动力。企业要构建完善的环境会信息披露体系,首先要营造浓厚的环保型企业文化氛围,培育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经济发展观念。
(2)加快环境会理论研究,给“低碳”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低碳”问题的研究对环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会的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要结合我国国情,深入调查我国企业现状,找出制约企业环境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理论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充实本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
篇10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